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1360】转JD,2年制Fast-track JD , 还是正常的3年JD?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在【CLECSS 1353】《如果你正在读LLM,毕业后应该读继续读JD,还是工作?》,我们讨论过工作和继续读JD的好坏。如果正在读JD的你,考虑过自己的情况,还是想读继续读JD,那你可以要考虑转JD,读2年制Fast-track JD , 还是正常的3年JD?这三种情况,各有好坏。今天我们看看各种情况。转JD的情况有些学校可以用LLM成绩转JD,转JD后就算二年级,再读两年就可以。一般而言,T14学校转JD的要求都很高,例如要在LLM成绩很Top, 名列前茅,Straight As等。但是如果你是以这个优秀的成绩转过去的话,由于成绩单亮丽,一般在OCI找工作也不错。如果在非T14学校转JD,成绩很好,例如Top 10%,找工作也可以。但是如果你只是以中等成绩转过去,在OCI找工作时不一定理想。所以如果不是成绩很Top, 在排名靠后的学校转JD, 要细心考虑清楚。2年制Fast-track JD有些学校,可以读两年Fast-track JD毕业的,例如Northwestern 等。但两年制的JD要注意,你不一定能找到Summer Associate。因为你第一年算1L, 第二年算2L, 你少了一个暑假。如果没有在暑假做过Summer Associate,这样找毕业后的工作较难。正常的3年JD如果你现在读LLM,从头读一个3年JD,不好的地方是再花三年的时间和钱。但相对转JD,读2年制Fast-track JD,其实还是有个好处,就是你在1L特别用功,然后2L时可以转去非常好的学校。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某学校读了LLM, 在Minnesota 读JD 1L, 成绩很好,转去Columbia 读2L, 这样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结语各位打算读JD的CLECSS友们, 祝大家在“转JD,2年制Fast-track JD ,正常的3年JD”之间能找到合适自己的Program。法律事业有好的开始,日后越做越好!

【CLECSS 1359】青蛙律师去旅行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继【CLECSS 1352】《没房没车的男律师:乐天知命》后,今天我又写了一篇原创故事《青蛙律师去旅行》。青蛙律师是一个海外投资的律师,做了很多海外投资项目后,他很想去看看这个世界。到青蛙律师去了世界各国后, 他又有什么感悟呢?海外投资业务青蛙律师在复旦法学院毕业后,进了一个外所做海外并购。几年后,青蛙去了著名的星星基金做海外投资。这几年,他做了世界各地的海外投资。不是每个项目都要出差,他要出差的项目,他都会在世界各地收集明信片,寄回家里。慢慢他喜欢上环球旅游。希望总有一天,他能在世界走一圈,把世界各国的明信片都收集好。给自己放假,去环球旅游青蛙律师做了五六年海外投资后,决定去美国读一年LLM,然后花一年时间游历各国。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后,碰到世界各地的律师,大家互相交流,增加了很多不同的思考角度。大家相约毕业后,去同学们的国家旅游。青蛙律师在美国走了一圈,以前他在美国东岸做项目,在东岸只是走马看花,现在他可以仔细看一边,了解美国的本地文化,大家的所思所想。在东岸,他看着大西洋,一望无际,感觉世界天大地大。以前他在中国时只看过太平洋,现在看到大西洋,给他不同的感受。毕业后青蛙律师果真去了世界各地旅游,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明白世界各地的人的所思所想。在他要了解世界各地时,他同时发现其他各国人民也想了解中国。他现在在世界各地收集了很多明信片,寄回家里。他想,月是故乡明,现在是时候回国了。并希望将来为中国做点事情,为世界各地的朋友介绍中国,欢迎他们来中国旅游及投资。回到中国,重新认识自己,发掘新的人生意义青蛙律师回国后,回到了星星基金。以前是涉外法务总监,现在是高级涉外法务监。除了每年做海外投资项目外,他也得到星星基金法务部总经理的支持,每年邀请海外的律师到中国交流。这些海外律师,有些以前不太了解中国的,通过这些交流,加深了解,把中国的明信片寄回他们各国的家中。后来这些交流活动越做越具规模,星星基金更每年有固定拨款,支持这个交流计划。后语经过几年奇妙的法律旅程,青蛙律师明白在做海外投资时,他想了解海外世界,但同时海外的律师,也想了解中国。你要了解一个地方,必须要亲身去那个地方,感受他们的生活及所思所想。他现在肩负起中国海外律师交流的使命,让中国律师多了解海外,海外律师多了解中国。大家不只从自己的角度想事情,让这世界变得更融洽,更美好。

【CLECSS 1358】内所外所之间的人才流向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继【CLECSS 1354】《顶级内所的人才流向(附投票)》及【CLECSS 1357】《英美律所之间的人才流向》后,今天写完这三部曲的第三篇《内所外所之间的人才流向》。内所外所之间的人才流向,关系很微妙的。我想了一想怎样处理今天这篇文章,最后还是决定分时间阶段来处理。事业初中段如果是十年前,这个流向是单向的。有不少内所工作的朋友,其实毕业时是想去外所的,不过那个时候进不去。他们已经在内所工作1至3年,在内所做Associate,但仍是想去外所,即使外所的职位是Legal Assistant或Legal Consultant,由于当年工资还是比大部分内所Associate 高,所以还是很多人愿意从内所过去。现在,内所和外所工资贴近。排除掉JD或LLM读书回来拿Global Pay或部分Global Pay的情况,顶级红圈内所其实跟顶级外所(出本地工资的情况)的工资差不远,所以在内所和外所之间的流向,现在不像十年前是工资差距推动的。现在转换,主要考虑自己的长远目标,喜欢哪种工作文化等。内所换外所的一些原因:有些年轻律师喜欢更国际化的氛围,觉得将来如果申请LLM/JD会有一定优势。一些在内所工作强度过高,去了某些外所可以略为轻松一点。外所换内所的一些原因:例如某人是想做争议解决的,觉得在外所发展空间没有内所那么好。又例如某人长远目标是要在内所做合伙人,觉得一开始在内所一步一步爬上去好。事业初中后段在这个阶段,一般是外所流向内所较多。主要原因是:第一,其实很多外所(Magic Circle 如Clifford Chance,或Vault 10其中几个牛所,或早进中国的外所如Baker除外)生意未必好,去外所有更多发展。否则在外所做太久,反而比同年的律师朋友做Deals少了。第二,就是升职的机会,如果你所在的外所生意不够好,升职机会自然少,反而你在内所做大量的项目,接触更多客户,升合伙人机会更高。(这个阶段,内所去外所比较少,但有些律师对外所情有独钟,如果刚好外所有个中高级的职位,例如收购合并,PE等,也会考虑过去,之前内所的经验也用得上)。(注:对于已做了合伙人的律师,情况也一样,都是外所去内所的多,详情可以参阅【CLECSS 1338】《从神奇圈去红圈所》及【CLECSS 1340】《神奇圈v 红圈所:荣誉感 + 使命感》)结语内所及外所的人才相互流向,常会发生。在不同的事业阶段,律师会有不同的考量。祝各位律师朋友们新一年都能作出事业上正确的决定。今天我们不妨又做另一个投票,看看大家对于“内所外所人才流向”的看法?

【CLECSS 1357】英美律所的人才流向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三天前的【CLECSS 1354】《顶级内所的人才流向(附投票)》投票截止,大约一千名法律朋友参与了投票。结果较多法律朋友认为方达是人才流向的“流入方”,大家可以翻看贴子,查看投票结果,了解各律所流入和流出人才的情况。今天我再写了一篇《英美律所的人才流向》。在法律圈,有时候你会听到身边的朋友从英国律所跳美国律所,也有些美国律所的跳去英国律所。个人印象中,还是前者的流向较多,今天我们分析一下。英国律所流向美国律所大部分从英国律所跳去美国律所的,都是因为美国律所钱多。在英国律所,其实基本培训不错,但当你学了几年后,就会有机会跳槽。Vault 排名靠前的美国律所很多时候给纽约标准工资(Global Pay),比英国律所的工资高不少。当然不是每个美国律所也给Global Pay的,很多Vault排名不是靠前的,除非做资本市场,否则很多都不是给Global Pay。一般而言,如果说顶级外所,我们一般泛指英国的Magic Circle + Herbert Smith Freehills,加上美国的Vault 50。但美国的Vault 50,也要看具体律所在中国的生意。有些虽然在美国排名不俗,但来到中国却发展不理想。美国律所流向英国律所美国律所流向英国律所,很多时候会发生在中高级律师阶段。很多顶级美国律所,例如Vault 10, 都很难升合伙人(注:Kirkland & Ellis 相对容易一点)。例如你在某Vault 10律所做资深律师,你会考虑去个英国Magic Circle,因为相比之下,英国律所较容易升合伙人。这个跳槽,工资一开始有可能往下走,或最多平着走,但对自己长远事业发展可能较好。结语英国律所和美国律所的人才流向,通常发生在不同的事业阶段。英国律所流向美国律所通常发生在事业早前和中期,而美国律所流向英国律所,通常发生在较后期。另外要注意,英美律所文化不同,大家要按自己的性格,理想,做事方式等,决定加入英国或是美国律所。今天我们再做一个投票,看看英国律所流向美国律所多,还是美国律所流向英国律所多?

【CLECSS 1356】年轻律师怎样跟合伙人好好相处?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前天的【CLECSS 1354】《顶级内所的人才流向(附投票)》,投票很踊跃,大家争取机会今天投票。越多人投票,越能反映大家对那几个顶级内所人才流向的情况。结果值得大家参考和思索。快到年底了,年轻律师是时候反思一下过去一年的工作。其中一条重要问题是:你跟老板关系如何?事实上,合伙人跟你的关系至为重要,那怎样跟合伙人好好相处呢?首先,先了解合伙人是哪种人,是亲和型,还是严肃型的?亲和型合伙人遇到亲和型合伙人,那是一种幸运。因为你每天都可以用轻松的心情去律所上班。了解到你老板是亲和型的,有什么事情,就直接问。问他要活干,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直接请教。平时可以多约吃饭,视对方为哥哥姐姐。但切记,大家毕竟有专业工作关系,什么时候也要保持警醒,工作上还是要做得最好,不能因为对方亲和自己就怠慢。对方好,就更要以好工作表现回报对方。总言之,团队就是一个小家庭,不过对方是“兄姐”辈,还是要相当尊重。严肃型合伙人严肃型合伙人又分两种。第一种人其实也很好,是那种“严师出高徒”的“严师”。因为他对你期望很高,所以就对你很严厉,有种“望子成龙”的期望。这种合伙人,其实很值得尊敬的。这样,你就视他为“严父”,他教导的,就好好学。他指示的,自己就百分之二百用心去做。过程中,你肯定被他骂过,但日后回头想,还是觉得他骂得有道理,帮助了自己的成长。另有一种,合伙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觉得自己是老板,你是他请回来替他做事的工具。在这情况下,年轻律师既然收了工资,当然也尽心去做。但你跟他没有上述那种“兄弟姐妹”,“父子”等关系。工作上做好了,关系表面上保持好,几年后学成了,就可以走,跟他没有什么长久的感情。结语各位CLECSS友,我们法律事业成长中,必定会碰到几个老板,有些像兄长一样亲切,有些像父亲一样有威严但充满父爱,有些则跟你只有工作上的关系。无论怎样,年轻律师都要跟合伙人好好相处,因为对于他们早期成长很重要。在此,祝各位年轻律师跟合伙人都相处融洽,事业顺顺利利!

【CLECSS 1355】律师的Networking & Coffee Chat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 昨天的【CLECSS 1354】《顶级内所的人才流向(附投票)》,投票很踊跃,有近千人投票,或多或少可以放映大家对那几个顶级内所人才流向的印象。各位律所领导层,行政及HR, 可以思索一下有关投票结果。接近新年,最近很多人约我出来见面。基本上一天就几个,由于约我出来见面的人太多,所以一般请到我第三次才会答应出来。这个其实我在硅谷读商学院时已经很习惯,每天都有Breakfast Meeting, Coffee Chat, Evening Drink,随了睡觉时间以外,每天把时间表塞满。为什么法律人也要放时间Networking & Coffee Chat对于初入职律所的律师而言,建议90%时间专心工作,但也需要强制自己拿10%出来Networking & Coffee Chat。至于越资深的律师,就越需要提高后者的时间比例。法律界是“信息为王”。年轻律师而言,通过跟别人聊天,了解市场信息,哪个律所怎样,别的执业领域怎样,今年哪个律所有职位空缺,哪个团队氛围好。这些都是聊出来的。约别人时,不妨挑战自己的Comfort Zone, 找到比自己Senior的。这样可以试试自己的胆识和勇气,同时这些Senior可以给你不同的高度和视野,也可以介绍他/她那层次的人脉给你认识。不过约不到Senior,跟自己的同辈聊天,也不错,往往会补充你所需要的信息。工作虽然忙碌,但可以善用中午吃饭和下班时间。周末时,把这些Networking时间融入生活中,一边享受下午茶,一般聊天,自得其乐。Networking & Coffee Chat的前提是有东西可聊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约人出来,否则只是个漫无目的Social Butterfly。首先自己要有内涵,例如有自己拿到出手的专业/专长,当别人说起自己IPO项目时,你聊一下自己的债券项目。大部分情况下,交流都要双向,否则对方就觉得没有意思,下一次也不一定有兴趣出来。另外,就是约人出来前,想好自己要聊什么。有试过年轻律师约了我出来后,没有话题,其实自己可以先准备一下问题,冷场时用上。 结语昨天的【CLECSS 1354】《顶级内所的人才流向(附投票)》,投票很踊跃。大家今天可以继续投票,越高的投票量,越能反映大家对于市场的印象和看法。平时大家也可以多约圈里朋友Coffee Chat,掌握更多圈里信息,成功机会更高。各位CLECSS友新一年做得更好!

【CLECSS 1354】顶级律所之间的人才流向

作者:CLECSS
05月1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年底了,不少朋友找我,打算拿了Bonus后换律所, 询问我的意见。不少都是在顶级律所之间的跳换。他们本身已经在顶级红圈律所工作,为什么还是想跳槽呢?这个其实在英美顶级律所,也常有这种互相跳槽的情况。这顶级律所之间的人才流向,不外乎是以下原因之一。理想的终极追求有不少找我询问意见的朋友,本身已经在最顶尖的律所之一,但是有一两个律所,是他们心目中一直趋之若骛的律所。觉得人生不去该律所做的话,会有遗憾。就好像如果你申请到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其中一所名校,已经很好。但某些人在进了其中一所学校,还是想办法转去自己更心仪的学校。这是同一个道理。觉得另一律所的收入更合理在顶级律所之间,还是有一点工资差距。虽然实际生活上,不会带来很大影响。但心理上,就觉得不开心。为什么我明明做同一工作量,但朋友在别的律所拿得比自己工资高。(不只律师,有时候合伙人也会对于盈利分配的机制有些想法。)业务的成熟程度如果你是初级合伙人或资深律师,有时候发现自己的律所所做的业务已经很成熟,上面有不少资深合伙人,你会觉得自己在该所上升空间不大。反而如果有另一顶级律所在你所做的领域没有那么成熟,你会觉得跳去该律所,是一个自己拓展业务的机遇。结语各位CLECSS 友,一般而言,我认为法律职业生涯(尤其是首几年)最好是稳定,如果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没有很强的理由,就不要跳来跳去。不过也有些情况换所是合理的。今天我们就在做个投票,在顶级律所之间(以最常提及的四个顶级红圈律所金杜,君合,方达,中伦为例子),大家平时听到的流向最多是哪几种情况呢?

【CLECSS 1353】如果您正在读LLM,毕业后应该继续读JD,还是工作?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很多年轻法律人正在美国或其他国家读LLM。很多朋友会有个疑问,毕业后应该“继续读JD,还是工作?”。产生这个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现在好工作不好找。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看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继续读JD”还是“工作”“继续读JD”还是“工作”(大多是回国工作)是很难有绝对答案的。我们只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五年或十年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你本人较喜欢哪种情况。情况一:工作如果你选择工作,除非是T3 LLM,或某些非常优秀的T6 LLM,绝大情况是要回国工作。回国那些,有少部分去了国际律所工作。例如如果是去香港做国际律所,一般两年Legal Consultant,然后就Associates,不少做了Associates后就Global Pay。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除非是排名高的LLM,否则很多其他LLM都进不去。绝大可能性,是去北京/上海做一线律所。假设去了一个顶级红圈律所,工资起薪两万左右,之后每年就涨几千。好处是如果你一步一步踏实工作,最后做到合伙人的机会较外所高。所以如果你的最终人生理想是做个内所的合伙人,这样直接回国找个一线律所做Associate,这样是不错的。情况二:继续读JD我们再谈谈继续读JD的情况。读JD的出路,很视乎自己的学校排名和成绩。如果选择读JD,就一定会在一个好的学校读,例如T14。如果在一个非T14的学校,成绩就一定要读得很Top。如果成功找到BigLaw,那一开始就拿Global Pay,收入会比情况一前期高很多,但在中后期,就要考虑出路问题,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外所做到合伙人比内所难。虽然如此,我们也看到过去十年,不少人在外所做到遇到瓶颈时,就往内所跳做合伙人。这样是最理想的情况,因为早年赚了较多的钱,比情况一有较多的财政积累。不过要注意读JD也是一个赌注,有时候是all-or-nothing。找到BigLaw工作,赚Global Pay固然是好,也有些毕业后找不到这样的工作,最后还是回去内所工作,起薪赚一两万一个月。这样,其实可能是多用了几年时间,因为那些直接回国工作的LLM, 可能在内所已经做到第四年律师。这样JD 学位就没有充分显出其价值。结语今天这篇文章,我没有给出答案,LLM毕业后到底是继续读JD还是直接工作好。我只是列了选择两条路,最后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供各位CLECSS朋友们参考。大家要依据自己的人生理想,读出好成绩的自信心,风险承受能力等,作出合适自己的判断。在此祝各位年轻法律人都学业事业顺利,来年更上一层楼!

【CLECSS 1352】没房没车的男律师:乐知天命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继【CLECSS 1331】《孔雀律师的故事》,今天我又写了一篇原创故事《没房没车的男律师:乐天知命》。故事里,李朝律师来自湖北,法学院毕业后,开始了北漂的律师生活。虽然生活艰辛,但乐知天命。乐观的他,怎样在法律道路上从不放弃,最终成为人生赢家呢?法学院毕业后,开始了北漂的生活李律师在某湖北农村出生,当年家里年收入就几千元。很辛苦地,李律师考进了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李律师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刚好有些朋友在北京,就决定去北京发展。走前他跟父母说,要是有天在北京立足了,就接他们去北京住。来到北京,进了个中小型律所,收入微薄,月薪仅几千元。但乐观的李律师心想:“我父母一年才几千元,我现在一个月就几千元了。对于家族来说,也是很大的进步。”李律师租的房间很小,就能只放下一张床和书桌。但是他觉得能靠自己能力,在北京有个立足之处,已经很好。工作上,他每年有五天年假。但他从不放假,享受着工作的每一天。很多他在北京的同事,都受不了老板的气。工作一两年就会辞职。但他觉得老板每次骂他,他都有进步,那不妨让老板多骂一点。没房没车,但乐天知命出身贫穷家庭的李朝,从不期望自己短时间里在北京买房买车。反正人生这么长,不是今年买,可以是明年,甚至十年后。只要人生某个时间点达到就可以。他每月工资八千元,会寄相当一部分回湖北老家,剩下的,他也会抽一部分钱仗义帮助身边的朋友。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也很好。后来在北京先后认识了两位女孩,他坦然告诉那两位女孩自己是一个穷律师,没房没车,家里也不富裕。第一位女孩果然嫌弃他穷,但第二位女孩(杨旭)却欣赏他的坦诚,觉得现在穷没关系。人最重要有志气,最终可以苦尽甘来。旭日的朝气,人生的赢家每天早上起来,李律师拉开窗帘,对着旭日微笑:这又是好的一天!李律师虽然没房没车,但生活每天在进步中。几年后,他娶了杨旭过门。在北京终于买了一套小房子。房子很小,但他却心满意足。并替父母在老家建了新房子。后来车也买了,孩子也生了。李律师后来在北京跟朋友开了“太极律师事务所“。每每有新的年轻律师加入“太极”,他都会悉心照顾。对于那些不回老家过年的年轻律师。他都会招呼他们回家吃饭。他总是想起自己首几年在北京贫穷的处境,但凭着乐观的心,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熬到现在。后语现在李律师每天起来,都会打开CLECSS公众号的文章看,带给了自己上进的动力。也如其他律所的合伙人一样,常会在自己律所的微信群转发CLECSS文章给其他同事看。事实上,这些年来,他也是踏实地一步一步上进,并在成功后帮助年轻律师,这跟CLECSS的理念不谋而合。太阳下山了。李律师与杨旭抱着孩子,在阳台看着朝阳公园。夕阳下,公园一片带血的金黄色,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律师问太太:“把父亲接过来一起住好不好?”。太太欣然答应。父亲过来了,但母亲却不在了,留下了李律师人生唯一的遗憾。。。

【CLECSS 1351】从钱伯斯Chambers香港活动回来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昨天钱伯斯Chambers在香港办Asia-Pacific Awards 2018,很高兴在会场碰到很多久违的法律界朋友。几年前Chambers 刚进入中国时,我也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当时会场有人问及他们在中国的定位和策略,例如ALB在中国已经多年,他们有什么competitive advantage 等。几年过去,Chambers已在中国立足,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最近的一些风波个人认为Chambers的榜单,整体而言,是比较可靠的。当然这世界的事情没有完美的,有排名,必定有争议。我觉得作为一个机构,最重要是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他不同的声音,可以聆听。但聆听过后,继续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CLECSS也是有同一理念的,相对于其他平台,我们活动不算办得很多,但每次的活动都要求自己办得最好(而确实我们的合作方都是最好的律所)。像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服务精神,要提供最好的给CLECSS用户,否则宁愿不做。我们也不能期望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只求努力做到最好,无愧于心。Chambers可以考虑的事情我认为Chambers可以考虑设立自己的公众号,像ALB等也有自己的公众号,这个早晚是需要的。Chambers以自己的平台为主轴的前提下,也可以跟不同的其他有相同追求卓越理念的平台合作。只要坚持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口碑慢慢就可以做出来。不需要一次过爆炸式的用户增长。更重要的,是每年建立的口碑,一点一滴地累积出来。只要这种踏实建立出来的口碑,才是最稳固可靠的。结语昨天从钱伯斯Chambers的活动回来,让我想起很多事情。一个成功机构的共同点,是要靠长年累月优质的口碑建立出来的。这一点,我们看到钱伯斯在中国一步一步做到了。未来,我想它需要再思索自己的中国的策略及地位,以自己的平台为轴心,多元化地开拓各种平台的合作机会。在此我祝它们在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

【CLECSS 1350】同级律所Bonus 的差别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年底了,是时候谈谈律所Bonus(奖金)。在【CLECSS 1285】《Breaking - 2017律所Bonus 终于出来了!》,我们曾经谈及美国BigLaw的Bonus。事实上,美国BigLaw的Bonus是比较透明的,大家都跟随同一个Scale。但在中国,同级的一线律所Bonus 各异;甚至有时候,同一个律所,不同团队的Bonus就差距很大,今天我们讨论一下Bonus 的差异(低区,中区和高区) 。以顶级一线律所为例,有各自的Range,有些在“中区”至“高区”浮动,有些则在“低区”至“中区”浮动。大家在选择律所时,除了考虑基本工资外,也要打听一下其Bonus政策及习惯。Bonus 高区:6个月Bonus 的高低,有很多因素。律所(或团队)过去一年的创收,你自己的表现,你的年资,老板的态度等。除去个别特高的例子,一般我会视6个月为Bonus 高区。这种律所一般都赏罚分明,例如在中伦等律所,你表现优异的话,就能取得可观的Bonus。我认为这是好事,可以鼓励律师明年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总言之,就是多劳多得。Bonus中区:3-4 个月对于出Bonus 比较多的律所/团队,一般出3-4个月Bonus给表现良好的律师(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表现差的)。(注:在美国BigLaw,低年级律师大约1个月Bonus,高年级律师大约3个月Bonus)。所以3-4个月Bonus其实不错。也有一些出Bonus 比较低的律所,这个中区Bonus是出给表现突出的律师。Bonus低区:半个月至1个月如果你在出Bonus比较多的律所/团队,拿到这样的Bonus,可能已亮起了警号,表示你的工作表现在律所排名靠后,将来经济不好时可能会被请走。但在一些出Bonus 比较低的律所/团队,这个可能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在某些一线红圈律所也有可能发生。他们认为自己是顶级律所,即使Bonus出得不高,你也不会走;你即使走了,他们也很容易找人替补。这个没有对错,只是律所的政策和市场供求关系。不过如果我作决定,我一定会要律所多跟年轻律师分享过去一年的经济成果。结语不知道各位CLECSS友今年的Bonus在低区,中区,还是高区?大家不妨参与今天贴子里的投票。可以的话,我认为律所应该多跟年轻律师分享过去一年的经济成果。大家个别对今年的律所Bonus有赞扬或吐槽的话,不妨私信我们。

【CLECSS 1349】漂在海外的中国法律人:常问的两个问题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昨天的【CLECSS 1348】《相对十年前,中国法律人在美国找工作容易了还是难了?》曾提到建立“CLECSS海外群”的构思,有兴趣加入的朋友们可以写电邮去clecss.education@gmail.com 申请。今天继续写写“漂在海外的中国法律人”。随着中国法律人去的海外学校排名越来越高,也有更多的中国人能跻身进海外牛所。一般而言,这些海外工作的中国法律人有两个问题在心中:我在海外发展会遇到瓶颈吗?我什么时候回国合适?海外发展会遇到瓶颈吗?在十年前,中国法律人在海外(例如纽约,加州)做到大所的合伙人不多。主要原因是早十年至二十年前在美国进BigLaw的中国人本来就不多。进去律所后,也势孤力弱。纵使招聘Associates时有时候会考虑Minority等因素,但升合伙人时,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美国人”。在回国有更多“出人头地”机会的情况下,很多人不会在美国做到最后。到今天,中国人去的学校更好,英语也更好,更能融进美国社会。不少在本科时已经是英美名校毕业。例如如果有个中国学生Michigan 本科,哈佛JD,那他/她的生活圈子也就是这个美国本土名校的圈子。生活上和交际上,不会跟一个美国人差别太大。他们要是能在美国坚持下去,能做到合伙人的机会,理论上要比十年前高。整体原则是,自己先做好美国的本土业务,对要求要有严苛要求,要做到跟一个本地律师无异。再有余力的话,就发展点中国业务。我什么时候回国合适?这个很视乎每个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人生目标。有些中国人,到了海外,喜欢海外的生活,那在海外落地生根,也没关系。但有些中国人,长远还是打算回国,那回国的时间点就要好好思索。个人认为如果有机会在美国工作,最好在美国先做两三年。这个工作经验很宝贵,回国后也是你跟别人不同之处。但是如果长远来说是要回国的,也不能在美国待太久。因为法律也是一门生意,回国后这边建立起跟投行,PE和商界人士的关系,也有必要。所以我认为如果长远目标是要回国的话,最后在在美国工作了二至四年之间某个时间点。结语在此祝各位在海外的CLECSS友们都工作顺利,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昨天的【CLECSS 1348】《相对十年前,中国法律人在美国找工作容易了还是难了?》曾提到建立“CLECSS海外群”的构思,有兴趣加入的朋友们可以写电邮去clecss.education@gmail.com 申请。各位将来有缘海外或国内见!

【CLECSS 1348】相对十年前,中国法律人在美国找工作,是容易了还是难了?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对于我们这些大约十年前美国JD毕业的人来说,看见过去十年中国人留学和找工作的变化,真得感受很深。要回答“相对十年前,中国人在美国找工作,是容易了还是难了?”,要从两个角度看。中国人去的学校排名越来越高,英语越来越好以前十年前,能在美国拿个JD学位已经很不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金钱和英语,都是一个很大的门槛。有些中国学生,因为钱的问题,去了排名较低的美国法学院读JD,拿到不错的奖学金。不过除非成绩特别标青,否则较难进BigLaw。当年也见过一些学校不错,成绩也不错的中国学生, OCI时获得不少面试机会,但因为英语口语稍逊,最后没有理想的结果。但现在,中国学生LSAT分数越来越高,进去排名高的法学院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普遍英语水平,也比十年前好,所以进去Vault 排名靠前的律所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至于LLM的情况,虽然现在中国人进排名高的LLM也越来越容易,但同时因为中国人多了,竞争也大,没有比十年前好找工作。请见下段的进一步分析)。中国高速发展的因素有些中国学生会认为,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国律所会更喜欢招中国人,这个部分对,但这“中国因素”并非想象中那么大。首先,如果该BigLaw在中国有分所,他们其实没有必要在美国招一大堆中国人,他们有中国业务,直接在北京,上海,香港办公室做。所以如果想做中国业务,倒不如直接申请中国分所。第二,即使他们因为“中国因素”略为多招中国人,这个“多招”的幅度也抵不上在美国读LLM/JD的学生的人数增幅(及竞争增加)。因此,除非你是上段在美国读Top JD的情况,否则其实现在在美国找工作,竞争依然剧烈。结语我刚从澳洲回来。在澳洲时,我想到除了现在的CLECSS京沪群及粤港群外,我们也可以建立个CLECSS海外群,让在海外不同国家工作的朋友加入。当然,现在肯定海外都有各个国家的中国人微信群,但CLECSS有自己特有的文化,进入CLECSS群的朋友都有相若的人生理想和意念,能在这样的群跟在不同国家工作的中国朋友交流,不亦乐乎?正在海外(不限于美国)工作的朋友们,有兴趣申请加入CLECSS海外群,欢迎写电邮申请(clecss.education@gmail.com)。谢谢。

【CLECSS 1347】法律界: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

作者:CLECSS
01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社会有时候是很现实的。出身来自较好的家庭,成功机会较大,因为成长时教育资源,人脉资源也较好。比如说你是某大律所的大客户的儿子,那你可能不用跟其他人竞争,有非官方渠道拿到实习机会。虽然如此,但法律界整体还是比较公平的。虽然出身“竹门”,但你仍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跟“木门”有合作的机会,合作久了,大家相熟,还是有机会跻身中上社会阶层。在法律界,竹门可以对木门部分律所,较喜欢招家庭出身较好的申请者,认为可以拉到生意关系。但真正的顶级律所,大部分是“用人唯才”。就一位年轻律师而言,最重要是他/她能做项目,勤力实干。拉生意是合伙人的责任。其实年轻律师家庭出身,并不重要。这些年轻律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例如高考理想,进了不错的法学院,以不错的成绩毕业,他们就可以进入这些顶级律所。当然,客户比他们有钱得多,但在工作上,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年轻律师出身家境不好,也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认识一些中上层社会的客户,结交并深化关系。命运是自己选择的我们的出身在哪个阶层,是上天注定的。但出生后走的路,却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律师的每一天,你有多努力,就可以争取多少。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机会。即使今天没有争取到项目,明天继续努力。事实上,我们律师都很幸运,因为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有更多上游的机会,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很多其他非专业的劳动阶层,他们每天就重重复复做相同的工作,对于明天没有期盼,一辈子留在同一阶层。由此可见,我们法律人已经很幸运。结语我们出生后,每一天走的路,都由自己决定。作为律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力争上游,接触不同的阶层的朋友,在事业取得成功。我们不相信命运安排自己是竹门,还是木门;我们相信这法律界是公平的,只要自己努力,不放弃,自己想走多远,就走多远。CLECSS一直追求的,是鼓励年轻法律人追求自己最大的梦想。正是因为你们,让我无间断地写了1347篇文章。这世界是没有Limit的,只要你们不放弃,我就会永远陪伴你们走下去。

【CLECSS 1346】年轻律师:去一个二线律所,还是去一个大公司法务部?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各位CLECSS友,周日愉快!如果你刚从法律学院毕业,最好当然是去一个顶级律所,能学习最多的东西,将来发展空间大。但如果你去不了一个顶级律所,有一个二线律所Offer,也有一个大公司(例如MNC)法务部的Offer,那你应该去哪一个呢?在领域合适的情况下,应该去做律所如果你没有拿到最好的一线内所或外所,手上只有二线律所的Offer。而你有机会去大企业做法务,你有可能因为品牌和面子问题,考虑去大企业做法务,觉得说出来比较好听,收入可能也比二线律所好。但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在二线律所做项目,也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如果你在一线律所做个五亿元的收购合并,你在二线律所做个五千万收购合并,基本上很多尽职调查,买卖合同,及其中的重要条款,都大同小异。技能上差别不大。但如果你在一个大的MNC做初级法务,有可能平时就做一般日常法律事务,有交易也会交给外部律师做。最后自己只是做行政统筹的角色,学习不太多。(所以关键是领域是否相关,如果一个二线律所做的业务类型跟一个一线所一样,只不过项目规模较小,其实没所谓,学会后可以转回一线律所)。大公司品牌是好的,但太早进去出路窄进了一个大公司(例如MNC,国企,大民企)做法务,品牌大,跟朋友说固然好听。但一毕业进去,可能做很多基本行政工作,将来升得很慢。要是有个中高级的法务空缺,法务部也会倾向外聘,因为在外面律所招回来的律师,一般懂得较多。(当然,也要看公司的性质。如果公司本身是投资类型的,会做大量收购合并项目,这也能做到大量交易,获得锻炼的机会。但反之,如果公司并非投资类型的,你进去后可能做的项目不多,事业进步较慢。)结语在律所和公司法务部之间,往往是一个个人的选择。但一般而言,律所不用太介意它是一线或二线,最重要是要学到相关技能。在律所学了几年后,有相当累积,那时候进去公司法务部做中高级职位,比一开始在公司法务部从低位做起好。在此我们祝各位年轻律师们都找到合适自己的路,事业一帆风顺!

【CLECSS 1345】怎样是个精强的律师团队?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在【CLECSS 1342】《Troutman Sanders退出中国 – 外所在中国的两极化发展》,我曾经提过如果不是顶级的外所(例如排名20-50的),最重要是自身的团队做到“精强”。那何谓“精强”?今天我再深化一下其中分析。团队人才的精强人才是律所之根本,因此要的人才必须要做好的。如果自身是个有名的well-established律所,自然能吸引到很多人才过来。如果一个精品律所, 工资一定也需要match 或贴近顶级大所,才能吸引到很好的人才。对于一些刚起步的精品律所,即使你工资给到跟其他顶级大所一样高,最好的人才(Top 2%)也不一定会来,因为别人也会考虑品牌及做项目的质量等。这样你就要有信心把招到的Top 5%,培训为Top 2% 的水平。一般而言,这些精品律所的生意不错,客户比起传统大所,可能Level还是稍逊,但生意额却不少。往往这些Top 5%的年轻律师,通过大量项目磨练,最后能做到Top 2%。这样团队就足够精强,去跟其他传统大所竞争。另外,很多时候,进入一个传统大所,就好像小水滴进了汪洋一样,但在精品所里,你也许会得到更多关注和发挥机会。管理人才的精强下面的律师人才做好了,上面的领导合伙人也一样重要。在中国,好的律师未必是一个好的管理者或生意人,反之亦然。因此一个精强的团队,同样需要一个很好的领导者。该领导者对于市场定位(例如定价),市场动态,人才流向等,也要很关注。在律所本身有这样的人才,固然是好。但很多时候,合伙人本身自己要做业务赚钱,很难兼顾。我个人觉得有需要的时候,是可以考虑起用以一位全职的CEO和只做一半业务的CEO。这人需要当机立断,看到律所的制度需要改革,应该能有变革的勇气,用数据支持新的政策。这样 团队就能做到上下的精强。结语在中国,我们有不少好的精品律所。像汉坤等,团队一直保持精强,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就做出很好的成绩出来。至于新晋的精品律所,例如达辉等,我们也看到他们不错的成绩,每年稳步发展中。在未来,我们喜见更多精品律所在中国发展,让我们中国法律界更多元化,更具竞争力!

【CLECSS 1344】年轻律师:如果在律所里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怎么办?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能进最好的律所,得到有经验的“师傅”的悉心教导。很多年轻律师找我,跟我说以下情况。例如老板原先并非做IPO的,但老板无论什么生意都接,接回来才慢慢研究怎样做。经常扔给Associates 自己研究。事实上,老板不懂,Associates又不懂。好像摸石过河,一步一惊心,很担心潜在的专业风险。(注:关于年轻律师执业技能,大家也可以翻看律小侠的【CLECSS 1320】《律师职业生涯中的两条船和一张网》)。首先,不要Panic,不是唯独你遇到这个情况年轻律师如果遇到以上情况,不需要Panic, 因为其实很多其他在中小型律所的年轻律师也遇到相同情况。 首先,要有“问题总会有解决方法”的态度去面对。比如说,如果老板做IPO的经验少,老板会尝试借套文件模板过来。这套模板,很多时候未必齐全或Updated。用的时候要很小心。很多时候,在老板不太懂的情况下,自己就要更加努力自学,多点通过观察从对方律师那边学过来。当然我们不可能在客户面前承认自己经验少,这样会影响老板的生意。但在跟对家律师混熟后,可以在适当时间承认自己某方面的不足。这样做项目时,可以多从对方的模板文件学习,在适当时候也可以含蓄地请教对方。这样,你经验就能慢慢累积出来。平时工余时间,多看一些这个领域的实务书。一边看,回想自己工作时的流程和面对的问题,可以有条理地把整个流程梳理一遍。也可以多动用其他资源,多请教同学及朋友上段是从项目里的其他律师学习。事实上,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就是我们的同学及朋友。你自己在中小型律所工作,但总会有一些同学在比较大的律所工作,做各种领域。平时在同学微信群里多点发言,别人有问题时,尽量帮助。到有一天你遇到问题时,同学们也会乐于回答。这种互助的精神,就一直是CLECSS微信群的原则。在CLECSS这里,大家都同样具有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精神。大家做不同领域,你总会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结语年轻法律人,如果你在律所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不用太担心。很多年轻法律人遇到相同的情况,但凡有问题,都会有解决方法。大家耐心自学,从其他律师同行,同学及朋友那里学习过来。但当然也不能完全单方面请教,平时也要坦诚帮助别人,这样就可以达致双赢了。在此祝福所有年轻法律人都事业顺利,在工作上经验点滴累积,积少成多,越做越好!

【CLECSS 1343】律所工资的Pull & Push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以前在斯坦福商学院读管理硕士时,有一门课叫Organization Behaviour(组织行为)。其中第一课就是看Twelve Angry Men(十二怒汉),电影是讲述一个谋杀案件中,一位陪审员怎样一开始只有自己持某一观点(被告无罪),后来一个一个说服其他陪审员接受其观点。由一开始很吃力的Pull,到过半人赞同你的观点后,转为Push。律所工资的Pull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年中国律所的涨薪情况,也是一样。汉坤早几年就已把起薪涨到两万元,但当年毕竟是个精品所,其他大所当年没有必要跟上去,保留一万多元起薪一样可以招到很好的人才。去年涨薪的消息首先来自君合。君合去年初宣布起薪涨到两万元。像美国一样,律所涨薪都是Cravath等几个律所牵头的。君合作为传统牛所,也有一定指标作用。这就产生了我们上段所说的Pulling作用。其后方达,海问等也很快反应过来。精品所如通力,达辉起薪也两万以上。而早年已涨到两万的汉坤,也在去年年中进一步涨到两万五千元。律所工资的Push当大约一半的顶级律所都涨薪后,就会为余下的律所产生一定的压力。作为顶级律所的中伦,也当然涨上去。其他还没有清晰表态的顶级红圈所,相信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毕竟法律界人才竞争激烈。虽然说不涨薪仍可以吸纳很好的Top 5%人才,但别的律所能吸纳Top 1-2%的人才,久而久之,人才流向就成为一个习惯,过几年后就会发现人才的素质还是有分别的。相信还未涨薪的其他顶级律所会面临更大的Pushing压力。结语在中国,法律界人才竞争激烈。既然现在生意普遍不错,就不要吝惜这个钱,应该乐于以较高的工资吸引人才。毕竟好的人才难求。若是因为工资差了一点,丢失了一些人才,这实在可惜。在此祝各律所都能吸引最好的人才,业务越做越好!

【CLECSS 1342】Troutman Sanders 退出中国 – 外所在中国的两极化发展

作者:CLECSS
05月1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继Fried Frank 及Cadwalader等外所后,Troutman Sanders(TS)也决定退出中国,关掉北京,上海及香港办公室。平心而论,TS团队的素质其实不错,他们团队如果去其他品牌更好的外所,应该能有不错的发展。对于这次TS的退出,其实我不感到意外。因为外所在中国两极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几个外所明显跑出在中国,外所要跑出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第一,就是在自己国家本土本身是要最Top 的律所。例如英国的神奇圈律所,美国的Vault 10 律所等。第二,即使不是最Top 的律所,要有自己的特点,例如专做某一领域。例如某些Vault 10外的律所专做某些诉讼等。符合这两条件之一后,就要看另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律所本身时候足够本地化,例如是否起用中国人做管理层等。从这些条件看来,Clifford Chance 是最符合条件的。英国本土是Top 所,来到中国也有足够的本地化。Baker也有足够的本地化,但Baker在美国本土则稍逊,不是最精英的Vault 10。其他符合Vault 10美国律所,一般Focus在高端的证券业务上,在中国也做得住。剩下来的自寻出路对于那些Vault 10以外的美国律所,除非有很清晰的定位,否则很难做得很好。去年经济不错,所以如果都做证券,例如IPO及发债,很多Vault 50的美国律所还可以。其实关键还是看团队。例如Wilson Sonsini等,律所虽然小,但团队精强,所以生意一直都很好,今年为例,一个月就有三单成功上市。对于其他Vault 50的律所,其实也是同一道理,关键是你是否能找到这样精强的团队。律所不用大,最终要是找到合适的人。保持一个小的Size,进可攻,退可守,这是最合适Vault 50律所走的路。否则在中国没有合适的团队的话,单是一个Vault 50 或Vault 100的品牌是做不住的。结语Troutman Sanders这次退出中国,不让人意外。相信在未来一段日子,会有更多Vault 100的外所退出。关键是这些律所在中国没有特点,很难突围而出,倒不如专心做自己本土的生意,来得更合适。在此我们祝愿剩下来的外所都找到生存之道,在中国业务越做越好! 

【CLECSS 1341】为什么澳洲培训出来的法律人才不比英美逊色?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CLECSS香港年会周末完成,我这周在澳洲度假,住悉尼四季酒店和洲际酒店。说不定在澳洲碰见各位读者!(时差关系,所以早发文章)。一直以来,我们把法律教育的焦点放在英美名校。但其实澳洲也培训不少优秀的法律人才。以香港为例,因为历史原因,传统上留学海归比较多是英国法学院毕业的。但其实澳洲的也不少,而且一般发展得不错。举个例子,如果你在New South Wales,Sydney或Melbourne这几个澳洲名校毕业,一般也有不少英国律所的香港Office愿意招聘。而且数据上,很多这些澳洲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律所发展得不错,而且不少最终能做到合伙人。我觉得原因如下: 澳洲学校虽然牌子没有英美名校那么大牌,但教学质素不逊色一般来说,法学院学费美国最贵,英国其次,澳洲最便宜。但事实上培训出来的人才不比英美逊色。第一,澳洲也是普通法英语教学,在英语及普通法思维上的培训差别不大。第二,如果在澳洲读法律本科,很多时候是读双学位,例如同时读法律及商科(包括会计),很多时候比在英国纯读法律通识更强。如果是澳洲读JD的话,很多同学们都有其他专业背景,情况跟美国读JD相近。澳洲的留学生,如果想回国,很多会选择在香港找工作,可以考Conversion Examination申请香港的PCLL,毕业后在香港实习,取得香港律师牌。香港为例,很多合伙人澳洲教育背景出身很多澳洲背景的,法律事业都走得很远,不比英美名校的逊色。虽然一般认为澳洲读书压力没有英美名校那么大,但像我们这些毕业后工作十年的人都知道,其实一个律师最后成功与否,重点不在于在法学院学习多少知识。学习到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方法,将来出来工作后边学边做才是最重要的。澳洲毕生的学生,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在法学院未必学得很多,但很多时候工作起来都很Smart,对新事物很有好奇心,沟通能力不俗,这些往往正是律所需要的人才特质。结语英美名校的法律教育质素固然好,但不是一定最贵的法律教育才可以培育成才。事实上,澳洲的学费虽然一般比英美名校便宜,但最后培训出来的人才都不错,主要是他们都鼓励学生思考,他们毕业后都有相当高的自学能力,对新事物有着探索的好奇心。由于他们一般都醒目聪明,所以最后都发展得不错。各位准备出国法学院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澳洲。我今天开始澳洲一周之旅,说不定在澳洲碰见各位CLECSS读者呢!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