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 共有175篇文章

【CLECSS 171】法律人生之再沉淀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很多律师到了第七八年,事业上了稳定期,做了高级律师或年轻合伙人,就会开始一点成就感。这时候成就感会可能让大家自满,事实上,人生(尤其是法律人生)需要不断沉淀,以谦虚的心终身学习。待人接物律师初出道那几年,都是别人吩咐自己做事的。到了做到高级律师或年轻合伙人时,就会开始有自己的助理,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一些比自己Junior的人。那时候心里可能沾沾自喜。那时候是最需要沉淀的时候。我们见过很多成功的合伙人或法律总监,都是给大家很踏实的感觉,大家都很平易近人。大概大家都不会喜欢那些高傲自大,只懂忽悠的人。所以无论律师做到多Senior,也应该不断沉淀,以最谦虚地心态待人接物,才能让同行及客户喜欢。终身学习法律就如行舟,不进则退。法律每天日新月异,你以前学的东西,不能永远用上,很多事情要不断学习。如果觉得自己已经“上岸”,已经很牛,会妨碍自己学习新事物。所以自己要不断沉淀,每周要学习新的法规,阅读法律文章,让自己紧贴市场发展。事实上,法律是一场终身竞赛,即使自己已经很牛,还有一大堆年轻律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不进步,就会被后来者超越。结语人生的学习永远无止境,只有用最谦虚之心待人接物,律师才能不断成长。希望各位CLECSS朋友都能终身沉淀,每天踏实向上!【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64】北京。上海。香港的城市选择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很多土兔和CLECSS 用户很喜欢我的【CLECSS 法律Career #32】《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一文。由于拥有三城的工作经验,很多朋友问我对于法律事业而言,哪个个城市工作最有优势?这个要考虑个人因素,业务范围,和长远的事业规划。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往往要放在首位,例如如果你家庭在某个城市,而有原因必须在某一城市工作,那就不用多想。其次就是校友资源,如果你是北大,清华,中政法,人大,外经贸等毕业,留在北京会很有优势。北京也同时吸纳了很多北方/西北方的学校,例如吉林大学,西北政法等。北京由于是中国首都,个人觉得在学校派系问题上感觉尚算开放,唯独是工作长远来说要解决户口等问题。在上海,感觉复旦和华政占据市场比起北京的几个学校更明显。例如,如果是华政毕业的话,留在上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当然也会有西南以至南方学校的毕业生去上海。至于香港,市场是非常开放的,大家人来人往,无论你之前在内地读什么学校,来自什么地方,去了美国,英国,香港读了LLM/JD,大家就聚在这个地方一起工作。业务范围如果是外所,因为大多数的总部都在香港,大老板也在香港,所以香港的业务一般最好。尤其是做资本市场的,例如IPO,债券发售等。以前很多公司都是大国企,总部在北京,而来香港上市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批,所以北京生意也不少。上海和江南一带也有不少民企,数量上不少,但是项目的Size一般会比北京小。一般比起来,在上海的外所没有北京的忙。至于内所,其实很视乎做什么业务,如果证券的话,北京生意会比上海多,如果是银行贷款,基金投资等,上海一般不比北京差。长远规划最后,也要看自己长远来说要在哪个城市定居。这个要看你要把握的更多是本地还是外地资源。例如,你的家在上海,长远来说是要回上海的。如果小时候都在上海长大,也可以考虑先去香港工作,在其他地方多积累一些资源。将来回到上海,也可以做一些跨城业务。以自己为例,由于在三城工作过,这三个城市都有朋友,将来做事就会比较方便。当然如果你自己的业务是比较本地化的,例如集中在本地诉讼,那可能一直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不断累积在当地的人脉资源,更为有用。结语北京,上海,香港这三个城市我都非常喜爱。所以虽然我现在在香港生活,但很多时候还是会回到北京,上海,看看老朋友,重游旧地。相信大家在某年某月某日的街头就会碰见我。这三个城市各有千秋,选择哪个城市很视乎自己个人的人生规划,以上的观点仅供参考。希望各位CLECSS朋友都找到自己喜欢的城市,快乐地工作和生活!【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 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60】从律师到法务的职业转换(From Private Practice to In-house)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CLECSS 在2011年时曾经举办一场非常受欢迎的讲座 - 《从律师到法务的职业转换》(From Private Practice to In-house)。很高兴这周收到潘辉文的投稿,把他听完这场CLECSS 讲座后的记录跟大家分享(这篇CLECSS 讲座记录曾经在豆瓣刊载过)。我们也很高兴取得主讲人Sunny Yi 的授权,Sunny现职一个MNC的GC。【笔者:潘辉文】花了将近三个小时,将CLECSS主办的关于如何从privatepractice到 in-house 转变的讲座完整听了一遍,感触和收获颇多,记录如下。TESCO中国的GC Sunny女士认为,在作出transition决定之前,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的因素:(1) 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是否面临着作出选择的转折点,比如已经在律所工作了一段时间,想要寻找更为work-life balance的生活。(2) 目标公司的情况。是什么类型的公司,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公司所处的阶段,是快速扩张还是已经业务稳定,处在不同阶段的公司,能带给每个人的机会和挑战也不一样。(3) Ask yourself, is this really what you want. 这点很重要,每个人都要真实面对自己,问自己in-house的工作是不是自己真的想要的,否则进去之后痛苦不会比在律所少。需要具备的素质一:硬实力(hard skills):(1) Be a generalist. 各方面的法律,特别是公司常用的法律必须熟悉和了解;(2) Business sense. 这个是老生常谈了,in-house 在商言商,当然需要了解目标公司所在行业的情况、客户、市场、竞争对手等,更为重要的是公司的business model,说白了就是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只有如此,才能找到相应的legal solution,为公司的业务保驾护航。(3) Risk management/ prevention. 这点在今天的in-house 工作中相当重要。特别是在华的外企,面临着来自美国FCPA 和英国2010Bribery Act的严厉合规压力,如何防患和化解合规风险就显得特别重要了。(4) Stay ahead of legal development. 中国法律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期,法律日新月异。In- house必须紧跟法律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公司的业务经营,一方面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另一方面也保证公司的各项经营合法合规。(5) Strategically leadership /management know-how. 这个是在in-house 做到一定阶段之后需要考虑的角色转换。从法律专业知识更多地向管理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读一个MBA/EMBA,这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个人network 的积累也是极有帮助的。需要具备的素质二:软实力(soft skills):(1) 懂行,不仅是法律,而是目标公司行业的方方面面。一个好的方法是通过公司公开的招股说明书等资料了解这个公司,这个行业。(2) 还是Biz sense. 这个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可以阅读一些关于biz model、sales方面的书籍;(3) 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能力。这点无论是在哪个行业、工作都是必须的。但是在in-house这个角色上,由于打交道的什么人都可能碰到,因此,如何有效和领导、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公司不像律所,办公室politics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4) 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无论是在面试的时候,还是在工作的时候。只有做真实的自己,公司才能知道你的personality是否适合公司,是否能与其他人相处得很好。只有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你才能让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Integrity………..关于in-house工作选择的一些注意事项:(1) in-house 工作不一定都是朝九晚五。公司类型不一样,上班时间也不同,有些公司的加班时间不比律所少。(2) 待遇方面,这个也和公司类型有很大关系。如果公司赚钱,待遇相对会高一些。怎么知道公司赚不赚钱,看公司公开的财报。(3) 了解目标公司的in-house岗位领导的一些情况,看看其工作风格、个性是否好相处?(4) 多认识一些人总是没错的。包括法律圈的朋友、猎头公司等,了解这个市场的情况。主要内容差不多就是这些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youku上找视频看。听着几个嘉宾的经验分享,结合自己两年多来的工作,很多体会感同身受。感谢法律,让我们还有选择的机会,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勉。【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 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48】法律事业的时间竞赛(Race of Time)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很多人讨论某某人很快做了合伙人,某某人很快做了公司总法律顾问(General Counsel),其中那个“快”字,就特显了时间的价值。虽然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超越常人,走得比别人快,但也尽量要不走得别人慢。以下的情况,我是综合了过去7年的个案,归纳出来“法律人丢时间”的各种情况,希望大家都可以避免。(一)做“Pre-associate”(Associate前的法律助理/法律顾问做得太长)很多外所,在你没有海外Bar的情况下,都不给Associate的Title。很多时候从Legal Assistant/ Legal Consultant做起。你工作几年后,律所可能会给你China Associate(例如在Baker,会给你International Associate的Title)。有些朋友,看着他们在香港做了很多年Paralegal,或在京沪做了很多年Legal Consultant/ China Associate。我认为做两年吸收一些经验是可以的,但不要做得太长,我见过一些做了六至七年的案例,后来读LLM回来,也得从基本的一至二年级Associate做起。这样的话,早期的法律事业时间便“丢掉”。(二)律所生意不够好某些外所来了中国后,业务并不是那么好,一年才做几个项目,比如说第一季度忙,第二季度闲,第三季度忙,第四季度闲,这样的话,你一年做到的项目数目就少了别人一半,也就是说,你做四年也实质只有别人两年的工作经验。这样的话,时间就自然在律所“丢掉”。(三)律所业务较单一另一种情况是你做的业务过分单一,例如天天做IPO,做了六年,但基于某些原因,你不想一辈子做IPO,如果你换律所做其它业务,例如做M&A/ PE,你的年资会大打折扣,例如变回一个三年级律师,这样的话,也会让法律事业的时间“丢掉”。要避免这种情况,要及早思考自己未来的Career,如果想换领域,应尽量争取多做其它领域,如果现在的律所提供不了这个机会,应及早换律所。时间竞赛的结语人生有时候不只是我们最终是否达到目标,有时候也是谁先到。因为给别人先占了位置,后来者机会就少。首先,要避免发生以上“丢时间”的情况。其次,你找到一个业务稳健的律所后,一定要尽心尽意地工作,最好做到“exceed expectations of seniors”,做到的工作quality比律所对你的期望高,自然会把你委以重任,升职会比别人快。不过,人生总会有很多不能预见的因素,最后你即使走得比别人慢,也不用担心,我们CLECSS永远守护在所有中国法律人身边,我们永远耐心等待,永远支持大家。【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41】法律事业的瓶颈问题(Bottleneck of Legal Career)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过去几年,找我的朋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本来法律事业/学业已经做得很好,但有强烈的上进心,还想不断提升自己;另一种是在法律事业遇到樽颈位,寻找事业上的突破。今天我们就讨论第二种情况。以前在美国斯坦福商学院读管理硕士时,Operations(运营学)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找出瓶颈位(Bottleneck)。例如发现律所提供给客户的服务速度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是电脑速度吗?人手不足?律师或其他人员培训不够?找到瓶颈位,并解决问题,就能改善整个流程。找出瓶颈位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律所或公司法律部门上升慢,短期内看不到上升的机会。那就要开始想想瓶颈位在哪里。一般的瓶颈主要两个:第一,律所/公司本身问题,例如上面职位的人太多,下面的人没有上升空间。第二,自身问题,例如自己在外所,但是没有海外Bar,在某些外所做不了Associate。当你面对瓶颈位时,不要轻举妄动,第一件事情就要花几个月时间观察瓶颈位在哪里。律所/公司本身问题这种问题一般有几个情况:(一)律所/公司架构让上升空间很慢,举个例子,比如你在一个小部门,例如税务部,本来团队就小,假设你上面的人不走,那你就一直没有升职机会。(二)律所/公司本身在中国发展有限,例如,它是一个美国很知名的律所,但来了中国后,一直没有心思把业务做上去。那即使自己很有才干,也很难好的发展空间。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建议半年至一年的观察期,这段时间过了后,如果问题没有解决的迹象,那就换工作解决。自己的问题律所/公司的问题,是可以通过跳槽解决的。但是如果是自己的问题,你即使跳过去别的律所/公司也不能解决(例如在外所没有海外Bar,即使跳去另一个外所也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倒不如留在自己原来的律所/公司,集中精力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就以海外Bar的情况,可以定下一个“三年计划”,三年后我将申请怎样的LLM,而申请这种LLM,我现在需要做什么的准备工作,例如认识该校的校友等。Good, Better, Best有趣的是,以前读Operations(运营学)时,瓶颈位是永远存在。假设一个流程有三个部分:A,B,和C,速度效率分别是4,7,9。A是最弱的部分(瓶颈位),当A提升到8时,B就变成最弱的瓶颈位。那时候就要提升B,所以对我们这些对自己要求高的法律人来说,永远都有改进的空间。我们要求的不只是Good,而是Better,最好是Best。这就是CLECSS一开始提出的口号,Think Big;Do Big。只有我们心存梦想,不断改进自己,任何事情总有一天能做到。【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97】律师的职业规划–客观 v 主观的元素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做了7年土兔网版主和CLECSS 讲座,被问及重重复复的问题。一般的都是说有两三个选择,不知道选哪一个。其实七年来归纳出来的,就是“客观因素 v 主观因素”的冲突和矛盾。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客观因素(经济价值,家庭情况):一般我的就业规划指导都是从客观的因素开始分析的。因为客观的因素,我全都知道,至于个人的主观因素,就要慢慢问问题套取他内心的想法。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那个选择的经济价值,例如你有两个选择:美国Top 5 LLM 的Offer(没奖)v 香港大学 MCL 全奖的Offer。问题就是这个Top 5 LLM 的Offer读出来后和香港大学 MCL,分别能找到怎么样的Offer。一年后会怎样,3 年后会怎样?就而这个问题而言,我认为一般Top 5 LLM 出来的经济价值比港大MCL 要高。其次,自己的家庭情况也是一个客观因素。例如家里没有50万人民币可以拿出来,大约30万要向亲友借,到底这个值不值得呢?这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主观因素(兴趣,理想,个人能力):就是到底自己心里想什么?例如我常常问及执业领域,哪个领域将来会火起来。其实倒不如问问自己到底是喜欢什么,例如如果很喜欢上法庭辩论,做诉讼。如果很喜欢穿得光鲜,天天跟Bankers 打交道,出入高级餐厅酒吧,就做金融律师。以以上美国 Top 5 LLM v 香港大学MCL的例子为例,如果你主观很向往一个美国名校标签,那就想也不用多想,下决心去美国。至于个人能力,也属主观因素之一。但是“个人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如果你喜欢做诉讼,但口才不是强项,只要你喜欢,这个技能可以慢慢提升上来,“个人能力”一般不是一个大问题。客观 v 主观因素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年来,其实我发现学生/年轻律师过来找我的时候,心里面已经有个答案。只是想从我口中得到一个肯定。每次,我都是把所有客观的因素分析一遍。然后开始问他:如果你抛开一切“客观因素”,追随自己的“内心感觉”,你会怎样选择?例如“你更喜欢跟别人说自己是君合律师,还是Baker & McKenzie 的International Associate (比Associate 低一级)呢?”这个答案一般是最关键的。因为你只有喜欢自己的律所和Title,才能积极快乐地工作。如果你是要外所的牌子的,不妨跟自己的内心的声音走。这个答案其实一直在他心里,也是他的“最终答案”。这么多年来,见过较多的个案最后跟"主观因素"走,即使最后没有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倒也活得开心。相反,见过一些最后跟着"客观因素"走的,例如因为家庭因素,最后放弃出国,后来一般都后悔,或活得不开心。最后过几年后还是出国圆自己的梦想。各位CLECSS 朋友,以我多年的经验,还是追随自己的内心更为重要。人只可以活一次,能做到自己,活出自己认为的人生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CLECSS 95】中国律师拿海外Bar 的价值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很多朋友开始今年的LLM学年,祝各位有个丰盛的学习生活!在10多年前,当你告诉朋友有纽约律师牌,大家都会觉得你很牛。但在今天LLM泛滥的年代,有纽约或美国其他州的Bar到处都是,回国价值下降,那我们还有需要拿个海外Bar 吗?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大家不妨重温【CLECSS法律Career #47】《美国律师到底在亚洲市场在做什么》,了解一下美国律师在亚洲的角色。我们分析一下以下的情况:进外所的情况首先,如果你要留在美国本土工作,当然需要美国本地的律照,纽约工作要纽约Bar,加州工作要加州Bar。如果你回国做外所,这是一般进外所的门槛:(一)外所在招你的时候,看到你在美国读过LLM/JD,自然对你有外国Bar 的期望;(二)如果你在香港的外所工作,他们要把你注册为Registered Foreign Lawyer (注册海外律师),所以你也必须要拿到海外Bar。很多时候他们在招聘你的合同里写明,要求你第一次考过,但大部分情况下其实会多个你一个机会,事实上,见过有个MagicCircle 的考了三次才过也没事。如果你没有海外Bar,一开始就只能做法律助理。我在Baker时,见过很多一直没有出国的,做法律助理两三年,然后升了做International Associate (比Associate 低一级),就一直卡着这个位置。当然如果再做几年,还是有机会升Associate的,不过出国拿到海外Bar还是最快突破瓶颈的方法。即使你没有海外Bar的情况下做了Associate ,以后做合伙人的机会也较低。在市场上,的确有几个外所的合伙人没有海外Bar,但为数很少进内所的情况如果你进内所,其实有没有海外Bar没有实质性的分别,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因为你有海外Bar而薪金待遇有什么差别。但是还是鼓励出国读LLM的朋友把这个Bar Exam 考掉。(一)你既然读了LLM,大家就会对你有海外Bar产生期望。(二)你也不一定一辈子待在内所,将来做几年转外所时,海外Bar便变得重要。(三)如果将来你有海外客户,有海外Bar跟客户沟通得较好。(四),你将来如果去MNC做法务,这个会增加你的竞争力。总括而言,能考Bar就Bar。多一个资格总不会是坏事。现在回看,在Albany 考纽约Bar天天吃麦当劳的日子也值得回味。我们趁年轻时多用功,多吸收知识,为将来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到某年某月你用得上时,你就会发现今天考Bar 的决定是正确的!

【CLECSS 91】 进国际律师事务所的门槛问题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自从2007年,在全国举办了近20场《从法律学院走进国际律师事务所》讲座。很遗憾没有成功把这个讲座录下来。听说2007年中政法讲座有我的网上录音,2008年华东政法讲座有网上文字本,可惜没有一次讲座能较完整地把整个录像录下来。今天就简略说一下国际律所的门槛问题。(一)还没有出国的情况如果还没有出国读LLM/JD,那基本的条件是你的法学院要在大城市。以北京为例,国际律所主要就是要那五个学校: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外经贸大学。以上海为例,国际律所主要就是要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外贸。所以如果大家没有在北京或上海读本科,建议往北京或上海读个硕士。例如,武汉大学法学本科,北大法学硕士,这样就会在北京多一些进国际律所的机会。当然这些学校每年也有很多毕业生。那怎样突出自己呢?基本上是要证明自己“非常优秀”首先能考到至少Top 20%,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自己成绩不好,很难说服对方认为自己优秀。其次,就是要多参加一些国际法庭辩论比赛。这是在很多国际律所合伙人面前展露实力的机会,很多朋友也从中拿到实习。其他地区学校的朋友,如果不能去北京上海读个硕士,也要争取参加国际/地区性比赛的机会。另外,就是要多建立跟已进去的师兄师姐建立关系。如果律所有实习空缺,那些师兄师姐是会有第一手信息的,以内部转介是最为有效的做法。(二)出国后的情况如果读JD的话,通过OCI找到美国律所,当然不成问题。现在我要分析一下没有通过OCI找到工作的JD,和LLM找国际律所的情况。先说LLM,很视乎之前的工作经验,假设你没有工作经验去读LLM的话,现在只有Top 4 (Yale, Harvard, Stanford, Columbia)比较有把握,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的其他Top 10 学校(例如NYU, Chicago, Penn 等)拿到外所Legal Consultant 的Offers。其他学校的LLM,如果非进外所不可,也可以试试申请从Legal Assistant 做起(香港毕业的LLM一般从法律助理做起)。如果是JD 没有在OCI 找到直接回国的话,大致是Top 4 不算成绩,Top 14 最好在 Top 1/3,其余的学校最好Top 10 (Cum Laude)毕业。这个跟10年前的情况相差很远,10年前,因为中国人的JD产出很少,一般Top 30,成绩不太差,也已经能进国际律师事务所。所以说,我们现今的法律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10年前,大家都没有足够信息,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那时候大家都没能进最好的学校读JD,但是那时竞争环境也低,海归JD不多。10年后,大家都信息爆棚,大家都很早准备考LSAT,大家都进很好的学校读JD,但市场的饼并没有增大,所以这些Top 14 的JD毕业生现在也竞争得很激烈。回头想,我很庆幸自己的10年走过JD的路,虽然当年没能进最顶级的法学院,但现在可以跟别人分享自己读JD的经验,几年前创立了CLECSS这个这么有意义的组织。如果我现在才去美国读JD的话,即使我能进Top 4,但那个宝贵的时机就没有了。所以人生的事情,总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LECSS 58】十年内外两茫茫- 两个好基友的法律之路

作者:某顶级内所律师
06月30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几天前刊发了[CLECSS 法律Career#53] 外所v内所的选择?(工资和前途)后,引发了应该进外所还是内所的广泛讨论。今天很高兴收到一位顶级内所律师发过来的原始故事。故事描述了两个朋友,进入内所和外所的不同人生遭遇。在内所和外所的朋友,你们看完故事后会有怎样的一番感触呢?大家不妨把感想发给我们(clecss.education@gmail.com), 谢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某顶级内所律师题记扪心自问,时光倒转,当你在高考志愿表中写上了“法学”这个专业之时,有没有真正想过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生活在何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一丝雷同,请执手相看泪眼。相识马俊杰和牛大力相识于2003年的北京,这一年他们都考入了某知名政法院校,同级,同班,同宿舍。马俊杰是典型的江南孩子,聪明、敏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求知欲望,而父母经商的背景又让他多了份商人般的狡黠。牛大力,来自于北方的一个工业小城,父母都为工人阶级,虽然衣食无忧但也无过多继续,大力这孩子对人诚恳、对事认真,全身都透着一股朴实劲儿。俩人虽然一南一北,但是为着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天长日久也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基友。牛大力羡慕马俊杰的聪明灵动,能够在学业和学生会活动之间应对自如;马俊杰则欣赏牛大力做事情的认真劲儿和那个坚忍不拔的性格,两人性格互补,惺惺相惜。而大学的时光,就正如你我都经历过的一般,度年如日地匆匆流过。通过校园里的公告栏上的各种就业考研培训,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意识到,决定自己将来前途的时候到了。2006年,大三,某天班级聚会,在酒足饭饱后,两个人坐在宿舍楼天台上,聊着人生和理想。从一地的烟头,你可以看出,这场对话持续了很久。“我想出国发展。” 马俊杰猛抽了一口芙蓉王,淡淡的说道。“可是出国也是有风险的呀,你看我们XX学长不也是花了一百多万出国,回来也就混成那样子?” 牛大力不解的问。“我们作为学法律的,一定要到法律很先进的地方去走一遭,试一试。说的高屋建瓴点,这叫做师夷长技以制夷,说的通俗点,外国人的钱好赚。XX学长他没本事留在外面,你看OO学姐不就是在美国混得不错,一个月折合人民币有十万的收入呢,够咱俩一年生活费了。所以我一定要去试试!” 马俊杰说着,昂头望向了天上那一轮新月,在刚刚放晴的夜空中,显得有些朦胧,但正如心中的理想一样,有那么一丝丝的光亮,就足够了。接下来的日子里,马俊杰就混在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埋头苦读,终于在大四毕业前收到了几个不算糟糕的LLM Offer,家里拿出了些积蓄,把他送上了飞往美利坚的航班。而牛大力则保持了自己坚持劲儿,觉得不管在哪里,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也考取了本校的法学硕士。不过在马俊杰从北京出发的那天,大力并没有去机场送他,并不是不想,而是实在是难以面对这种不知还何时才能重逢的离别。当然,牛大力也没闲着,再从本科到硕士的过渡期间,靠着家里亲戚的介绍在老家的法院实习了两个月,也在一家杂货铺一般的律所实习了几个月,这些经历,都被充实到了自己的简历上面。两种人生去了美国的马俊杰,发扬了中国留学生的优良传统,靠着几乎全A的成绩拿下了LLM的证书,并且一鼓作气般地摘得了NY Bar。不过恰逢2008年次级贷危机后的萧条,坚守在纽约三个月,发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正当他快要绝望之时,有一家在律所的新加坡分支机构选中了他,虽然第一年没有传说中的Global Pay,但是以人民币记数十万的年收入也足以让一个毕业生在自己的亲朋好友面前牛气一把。伴随着2011年新加坡对移民政策的收紧,马俊杰也跳槽去了香港,并且这一次是第一年的Associate GlobalPay,顺利进入了金领世界,好不得意。在这个职位上,马俊杰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论及身边同事的人来人往,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老鸟。继续在国内深造的牛大力,在把除了吃饭、睡觉和上厕所之外的时间统统用在了学业上,两年半的课程加毕业论文让他压缩在一年之内搞定了。经过教授的提拔点拨,他跟着一个国内一线律所的高级合伙人混了,在正式硕士毕业之后,便直接入职。在收入上,实习期间,大力只有每个月2500元的补助,正式入职以后税前工资也只有一万元,折扣完社保公积金税费等项目之后,实际到手只有8000块不到,而此时的马俊杰的月收入早已是五万元开外了。两年后,牛大力又跟随者自己的老板转战到了位于深圳的另一家内资顶级律所,此时,曾经在北京同窗的二人,只有一罗河之隔。毕业后的第四年,月收入人民币税前两万元,但是这远远抵不上牛大力的野心和抱负。在香港,马俊杰每天出入在YY大厦的顶级办公室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职场人士交相辉映。这样就必须保持自己的光鲜亮丽,每周要把衣服送去干洗,衬衫挂浆,定期要请Toni & Guy的美国发型师来打理自己的头发,衣帽间里要有整排的西装衬衫领带袖口以及时不时会用到的领结,手表配饰自然也是不能少的,男士香水和护肤品必然也是要精挑细选的,至于贵宾健身卡,高尔夫会员卡以及各种奢侈品牌包装也是少不了的。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或者说自认为的成功人士),他只喝特定品牌的咖啡,多加奶,不加糖,对于聚会和用餐的场所,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要求。在业余时间,他会出现在跑马场、游艇会、兰桂坊以及大屿山的佛堂或者是中环的高档旋转餐厅,品尝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主厨们绞尽脑汁做出的顶级食物。有时候会与一些大人物碰面,当然,马俊杰也会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刚来香港的心怀期待的小菜鸟们共进午餐,当看着师弟师妹们羡慕的眼神和赞叹的神情,马俊杰心中还是会暗暗叫爽。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风光,其实都是有代价的,马同学心里清楚,如果停止工作,那么不出几个月,他这些华丽丽的爱好就会把他家底掏的一干二净。同时,他也时刻提醒自己,就是坐在自己面前的这群师弟师妹,将来才是真正与自己在职场上厮杀的主力军。牛大力在位于深圳CBD的办公室在35层,视野没有遮挡,可以环视这座在改革开放最前沿,也是最接近资本主义的城市中心区的全貌。他也穿着正装上下班,偶尔打领带,家里衣橱里还有那么几套从香港买回来的打折的名牌西装。但是他不喷香水,也几乎不买护肤品,更不能忍受不加糖的咖啡的怪异味道。他也有想过学着美剧里面的金牌律师哪样装扮自己,但是每每看到自己的只有二本学历的老板穿着短袖衬衫和皱巴巴的西裤出门就能谈成几百万的项目的时候,就深深的怀疑自己的价值观。牛大力的老板是个心里扭曲的60后,文革后参加高考,不懂外语,更没出过国,但是喜欢招一些海龟回来,然后痛快地折磨海龟们从事着英译中、中译英、英再译中的简单重复工作,最后把双语版本发给完全看不懂英语的土豪客户们。对于生活,牛大力这几年的想法十分简单(也可以说是贫瘠),他仍旧相信生活中是不存在惊喜和运气这类东西的,一切的转变和飞越都源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和量变。于是乎他的生活状态就在平时自己吃十几块的米粉、二十块的盒饭和公司宴请聚会就动辄上万元的酒席之间左摇右摆。平时没那么忙的时候,他喜欢约上几个学长学弟,吃吃烤串,喝喝啤酒。学长学弟们基本都混在公检法机关,声音洪亮,身材微胖,不过最近的聊天言语中也透露出了一些对于国家反腐,工作难做的信息。牛大力手下也曾经带过一些留洋回来的小弟们,但是他深深的慨叹85后的年轻人,换工作比换女朋友还果敢坚决。只要稍微有一点不顺心或者觉得委屈的事情,那么辞职就是免不了的。每一次与这样的下属进行离职面谈之后,大力觉得比自己辞职还难受,不得不来到吸烟区狠抽几口,缓解一下压力。关于前路马俊杰也不是说没有遗憾,那就是国内的司法考试。前两年他曾经坚持复习,并且打飞的回国考过两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决定不考了。常年接触普通法以及英文的工作环境,让他的法律思维和中文书写都退化了好多,所以看到满页的某甲老张与狗的时候,就会很抓狂。而且他现在以及过去四五年时间里做的东西跟中国法律完全没关系,每当家里想咨询这位大律师一些关于国内离婚、继承、财产纠纷的问题时,他都无言以对,草草应付了事,然后心情就会很不爽一阵子。至于律所的生意,他注意到,律所里面的生意都是靠优质客户的大单来支撑的,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越来越不可预见,这些客户也变的挑三拣四,难以伺候,往往收回尾款要比原来多用好长时间。作为一个混在香港的外资律所里面的大陆人,他几乎不会奢望能够爬到US Pool里面,如果愿意放手一搏,进入HK Pool也许还有一丝希望,但也极其渺茫。牛大力经常与马俊杰通电话,在电话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他回来发展,毕竟未来的世界还是看中国。但是每当马俊杰想到内资所那点可怜的工资的时候,他就望而却步了。“在这里也许我不会身价上亿,但是最后混成一个年薪百万的顾问,也不错吧,总比混那些土鳖律所挂着一个合伙人的名头拿几十万的强太多了!”马俊杰经常这样聊以自慰。牛大力则是大学一毕业就通过了司法考试,后来独立开过几次庭,被客户称赞思路清晰、敏捷,法学功底深厚。后来就跟随着老板的脚步转去做了房地产信托,工作的内容就是没日没夜的改交易文件、出差尽职调查和谈判。老家的人碰上了拆迁难题,他还给亲戚出了几个擦边球的主意,帮着搞到了一大笔拆迁款,现在每次回乡都是座上宾的待遇。看起来也意气风发的牛大力,也有自己的纠结,那就是钱不够用。要是说在研究生刚毕业那年,一万块的工资还说得过去,那么两年多之后的现在两万块的月薪就是个笑话,每每在凌晨两点,大力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又想到了自己的账户余额,都来不及揉一下,就继续低头下去。想到自己早年一直看不起的那些同学,都走着野路子,当了所谓的万金油律师,现在很多也都自己拉出来单干了,随便签几个常法再东拉西扯的做几单案子,每年几十万的收入就轻松到手了,在个二三线城市买房买车毫无压力;再看看自己,只会搞信托并购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时间和血泪都是自己的,客户和收入都是律所的。每当想要自己也拉出去单干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那个刚出生的儿子小牛牛,极具风险意识的他就开始脑补连儿子奶粉钱都赚不回来的可能性,因为客源,他真的没有勇气走出这一步;但如果要留下,那么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当合伙人已经是至少五年以后的事情了。走出去?牛大力也不是没有想过,甚至背着老婆考了一个7.5分的雅思,可是就算申请到了学校,念完了LLM,那么之后呢?现在唯一能让他觉得有点安慰的就是,自己在一流的内资律所里面,稳稳地坐住了一个位置,因为最近他的老板在吃饭的时候曾经眉飞色舞的讲过几个从外资所回来应聘的人的经历,不但被拒绝,还被冷嘲热讽的羞辱了一番与君共勉内资大所在对律师的盘剥和压榨的技巧上,比起外资律所来说,花样百出,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拿着马俊杰工资五分之一的牛大力,在工作量和饱和程度上,完全不输于马俊杰。有些时候,当晚上十一点半实在熬不住的时候,他会走到写字楼的空中花园,抽一支烟,然后给马同学打个电话,互相聊聊近况,追忆一下往昔,诉苦自嘲再八卦一下自己的老板。吹吹风,笑一笑,觉得其实有这份友情在,工作辛苦点,大概也不算什么。挂掉电话,生活仍要继续,还是宛如当年的那轮新月,在罗湖的这头和那头,两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又重新回到了电脑面前,开始了各自的奋斗。——谨以本文献给无数挣扎在是向外还是向内发展的律师朋友们。

【CLECSS 53】 律所世界杯:外所 v 内所的选择?(工资和前途)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2014世界杯终于结束,大家又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回想两届前的世界杯,当时我刚JD毕业进Baker,那时候中国法律毕业生都争相进外所,这也是我2007年去中国政法大学做第一场 CLECSS 讲座的背景。到2010年左右(又一届世界杯),我听到一个师弟在金杜和Baker之间选择了金杜,就知道世界改变了。一般原则(外所Associate -> 内所Partner)很多朋友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外所的律师(尤其是初级律师)比内所的高工资。好的内所一般出较低(相对外所而言)的钱,也能吸引很优秀的人才。所以即使汉坤在几年前把一年级的律师起薪涨到两万人民币,主流律师也没有跟着涨薪。因为如金杜,君合,方达等,即使起薪低几千也能吸引到很优秀的法律学生,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大涨工资。一些好的外所,工资可以给到两万人民币以上。所以整体而言,Early Career 在外所开始好,多赚一些钱,也有外所的“Label”。但是相信大家都知道,正因为内所的律师工资不高,内所合伙人能在低成本下赚到很多钱,甚至比很多外所合伙人要高。内所的合伙人往往能分到创收的50%,甚至更高,而很多外所的合伙人就只能拿到大约三分之一的创收。所以很多都说,“先外所Associate,后内所Partner”。细则(好的外所〉好的内所〉一般的外所〉一般的内所)以上说从外所开始,是假设了你能进一个好的外所(好的外所是指业务量稳定的外所)。由于竞争激烈,事实上很多外所(甚至是一些美国排名不错的律所),到了中国后业务都不行。即使你进去后拿到合理的工资,但你最后不一定能学到太多东西,会浪费了一些事业初期的宝贵时间,所以如果你刚出来拿到MagicCircle 和一些比较好的美国律所(例如早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律所,或非常顶级的美国华尔街律所),就还是去外所。但如果是一些排名较低,业务不稳定的外所,建议还是去业务好的内所(例如头15名的内所),这些内所即使工资不比外所高,但胜在学到很多东西,能有很多磨练,所以还是值得去。当然,如果是业务量一般的内所,比起业务量一般的外所,那就考虑到工资和名气,还是选择个外所。时代每天在变。以上的一般原则和细则,在下个世界杯就不一定一样了。但整体原则是,你考虑一个选择,看到最终要是两届三届世界杯后的事情,到底你今天的选择,会对未来8年至12年有什么影响。正如毛同学在之前“从法律界到斯坦福MBA”访谈说,"初出来的时候,不应该太考虑钱,三十岁前不应考虑,哪怕四十岁前,之前所做的都是为未来事业做铺垫的"。祝各位在今届世界杯做出个好选择,在未来两届三届世界杯回头看,都为自己今天的选择而自豪!

【CLECSS 36】 律师们的副业-朋友们,你们在做其中一种吗?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很多律师,除了自己律所的工作外,还有一份副业。律师们的副业,不外乎下列各种:1 餐馆/酒吧/咖啡厅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某金杜合伙人在上海外滩开了个餐厅,他作为一个Restaurant Owner 的名气可能比他作为一个专业律师还有大。餐馆/酒吧是最容易广交朋友的地方,大家下班后都会轻松地一边吃饭,一边交流Restaurant Owner 的律师就可以互相介绍,久而久之,就成为人脉的核心。最近业也有朋友在北京CBD开了咖啡店,平时周末可以举办一些专业人士的活动。这“聚人脉”的方法很能帮助事业。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律师真的是美食家,喜欢专研美食。2PE投资/顾问公司很多律师本来就坐商业投资类的法律业务。开PE投资/顾问公司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在PE圈里了不少人,产生了一些投资机会,而那些投资所赚得钱比做律师专得多。也有倒过来的,想透过开设这些投资顾问公司,产生一些法律生意机会。年纪越大,大家就越会偏向做生意,少做法律,而你的律所客户,也会看重你在PE投资界的人脉。必要时,他也会希望你介绍一些投资人。3兼职教授/讲师兼职教授/讲师其实赚不了太多钱。但胜在可以替律师增加一些名气。在客户面前说自己是某学校教授很有说服力。同时,这也是自己回馈社会的机会,没有什么可以比分享自己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累积更快乐。最后,当然不能不提的,就是最近出现的各种法律微信群。每个朋友做微信群的目的不一样,但在我们CLECSS而言,由2007年开始始终如一,致力通过讲座/访谈/文章,把法律教育和就业的信息带给中国每一个角落的律师人,让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为中国的法律事业做最大的贡献。希望各位法律界的朋友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事业和兴趣,让人生活得更丰盛!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跟我们斯坦福商学院的朋友们聊聊,我们一致都以改变世界为己任,很乐意跟各位法律界的朋友交流!

【CLECSS 21】 年轻法律人如何选择执业领域(专业)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做了7年CLECSS 全国巡回讲座,这个问题法律学生/年轻律师常会问,而且近年问得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社会竞争越来越大,所以执业领域/专业要提前想。多体验多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尽早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个可以通过自己在法学院所学,外面实习体会。当然,实习时间不竟有限,自己不一定能在这么多时间决定。但心里面有些感觉总是好的。例如,英式暑期实习(例如在香港的英国Magic Circles 律所等)一般会把Summer Interns 放在不同部门两个星期,除了让律所有机会观察你外,也让你有机会观察不同执业领域的律师在做什么,看看自己是否喜欢这样的生活。专业的缘分但必须很负责任的告诉年轻法律人,现实世界没有那么理想。即使你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一定你喜欢什么就能做什么。例如你喜欢做国际仲裁,但现实世界做仲裁的小。找了几个月后,你也必须面对现实,在手上的Offers 上挑最好的一个。例如,你手上最好的Offers 是Baker & McKenzie 的 Real Estate,这样你做一两年,Real Estate以后就成为自己的专业领域。这就是你跟Real Estate 的缘分。除非有特别原因,可能这就是以后一直走下去的路。潜力/Life Quality如果手上的Offers 机会均等,那就要考虑两点,哪个专业领域将来潜力较大,和那种领域过的生活是否想要。例如IPO 虽然给钱不少,但这个领域在市场上竞争大,饼却越来越小,而且工作小时超长。记得有个CLECSS 讲座做Anti-trust 的讲者说,10年前当他做反垄断时,只要他老婆支持他,但10年后这个领域突然热了起来,这样便熬了出来。总括来说,这个世界有些事情是自己能控制的,有些事情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对一个年轻法律人而言,能控制的,自己尽力去做;不能控制的,随遇而安。人生几十年时间,很难说哪一步做得对,哪一步做错,因为今天觉得对的事情,回头看不一定是对;反之也一样。做人努力过就好。当你努力辛苦过后登上山顶,山上风光无限,回头看看自己山下走过的路,怎样辛苦也是值得的。

【CLECSS 8】 法律界换工作(跳槽)的那些事儿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相信大家在事业的某个阶段,都要想过换工作,有些是因为律所工资过低,有些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公司氛围不好,事业遇到瓶颈等。今天,我归纳了过去7年的经验,谈谈法律界换工作要注意的事情。1.想清楚为何要换工作作为一个刚出来的法律人,无论做律所或法务,不要太介意工资,最重要是能否学习到东西。如果为了工资而跳,至少要涨30%以上才考虑。例如三万一个月跳到四万一个月。如果是跳去比较大/出名的律所/公司,觉得那边更有前途的话,这种跳槽更有价值,但建议第一份工作至少做满一年才跳,否则给别人一种很不稳定的感觉。2.跳过去后团队的稳定性/氛围某些律所,很喜欢高兴挖角(Lateral Hiring),尤其是刚新开的时候(例如新来中国的美国律所),但是要注意两点,第一这些律所以高薪挖你过去,起初薪金会很高,但往后会涨得很慢;第二,这些靠高薪挖角的团队,往往很不稳定,将来裁员机会比较高,老板/团队也会常挑来跳出。另外,因为出那么高的工资,他们一般会比较Aggressive,同事之间竞争很大,所以也要注意律所的氛围。3.想的是未来5至10年,不是现在或未来两年大家决定是否换工作,想得是未来5至10 年。这次跳槽会对我未来有什么影响?例如,如果你想做房地产业务,这次从IPO跳到Real Estate, 对于将来去个房地产公司做法务主管会很有帮助。有时候还要想想个人原因,比如说,5年后打算成家,你要过一种怎样生活,是否合适做天天工作到凌晨的工作等。总括来说,跳槽时要想清楚未来对自己的影响,因为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会影响下一步的路。所以想好10年后要做什么,这次Move是否对10年后的目标有帮助。未来有很多事情想不到的(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想好要做一件事情,就放胆去做吧。人生有几十年,就算错了一年,还有时间矫正。所以想好自己的梦想,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放胆去做,你一天没有登山,一天不知道那山风景如何漂亮!

【CLECSS 4】 怎样去香港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下)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昨天说了美国毕业去香港的情况,今天说说英国和香港毕业的路径和薪酬:(二)英国毕业UKLLB --> Conversion Examination --> HK PCLL --> Trainee Solicitor--> AssociateUK LLM -〉UK CPE/GDL --> Conversion Examination--> HK PCLL --> Trainee Solicitor --> AssociatUKLLM -〉 Paralegal (很多律所会赞助读GDL 和HKPCLL )(注:如果不读香港的PCLL ,也可以在英国读LPC ,拿到英国牌,然后在香港注册为注册海外律师)如果你去英国读排名比较靠前的LLB ,可以尽早申请City Firm 的 Training Contract 实习合同,申请一般要在你开始的实习合同的两年前申请。如果拿到实习合同,律所一般会赞助读香港的PCLL 或英国的LPC。PCLL /LPC 读的是法律实务课程。要注意的是,由于英国法律和香港法律差异越来越大,读香港PCLL 前还需要考Conversion Examination。如果读的是LLM,  之前还要读CPE/GDL。GDL 读的是LLB 的基本课程,例如合同法,侵权法等)。最近发现不少人读完英国LLM 直接去香港做Paralegal,做一两年后律所再律所再赞助读GDL和PCLL。这样可以省不少钱。(三)香港毕业HK LLB/JD -〉HK PCLL --> Trainee Solicitor--> AssociateHK LLM -> Paralegal 如果在香港毕业,情况就简单得多了,主要要把LLB/JD成绩读好,这样就能拿到一个好的Training Contract,PCLL毕业后实习两年后成为香港律师。(如果读LLM,一般先去做法律助理,工作一两年后再去美国读LLM,回来做Associate/LegalConsultant。 今年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有些考进哈佛/斯坦福等LLM 回来做牛所的Associate。)UK/HK Track的薪酬的Range幅度很大,比较普遍的是实习期间,4万至6万港币一个月,拿律师牌后7万至9万一个月,当然也有个别的律所高于或低于这个幅度。祝各位有个快乐愉快的周五!有机会的话香港见!

【CLECSS 3】 怎样去香港国际律所工作(上)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相信如果大家早年有用土兔网,会留意到我的贴子“去香港工作的四种情况”。这贴子至今已被点击超过10万次,是点击量最高的三个贴子之一。此贴子同时可以在CLECSS 网站找到。未来几天,我会细化去香港工作的几种情况。首先,为什么去香港?近年在美国找到Big Law 的竞争越来越大,香港作为Big Law 的集中地,机会较多。去香港工作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归四种情况:(一)美国毕业US LLM -->US Bar --> Associate (视乎之前的工作经验)/ Legal ConsultantUS JD --> US Bar --> Associate (直接回国可能要从Legal Consultant 开始) (二)英国毕业UK LLM -〉UKCPE/GDL --> Conversion Examination --> HK PCLL --> Trainee Solicitor--> AssociateUK LLB --> Conversion Examination --> HK PCLL--> Trainee Solicitor --> AssociateUK LLM -〉 Paralegal (很多律所会赞助读GDL 和 PCLL )(三)香港毕业HK LLB/JD -〉HK PCLL -->Trainee Solicitor --> AssociateHK LLM -> Paralegal --> Part-time UK CPE --> Conversion Examination--> HK PCLL --> Trainee Solicitor --> Associate(四)中国律师PRC lawyer -〉Legalconsultant / Registered foreign lawyer今天先说第一种情况,如果你是排名靠前LLM 的话,每年可以参加纽约 Job Fair,拿到去香港的Offer ,除非你之前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否则一般要先做一两年International Legal Consultant, 才可以做Associate。薪金若11万美金左右,不同的律所会有所差异。如果不能参加纽约 Job Fair ,或在 JobFair 没拿到Offer ,可以在春季开始直接申请香港分所。至于美国 JD ,一般是在2L 时在OCI 拿到美国总部的Offer,在美国先做一两年,然后去香港。这样的好处是回来肯定拿到GlobalPay。如果没在OCI拿到,那就开以在2L时直接申请香港实习,3L 时直接申请Associate (如果没有太多工作经验,可能要从Legal Consultant 做起)。明天再说说其他情况,祝各位好运!如果各位在香港工作欢迎随时找我(或加入CLECSS 粤港微信群,可以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 谢谢!

职业规划 / 共有175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