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CSS 49】申请美国Top 3 LLM - 美国斯坦福法学院LLM访谈

时间:06月30日
来源:CLECSS
作者:CLECSS

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

被访者:顾超,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斯坦福法学院硕士,Magic Circle工作6年。申请8所美国法学院,七所录取。

各位CLECSS 朋友,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CLECSS访谈《申请美国T3LLM》的文字版本。这个访谈是去年在斯坦福校园附近我住的Lakeview House做的,湖光山色。这个访谈让大家印象是录像里面出现过两次的小狗。过去一星期,CLECSS 微信京沪/粤港群多次谈论到顾同学,我就把这个访谈做了个文字版本。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有很多,但同时人缘和人品这么好的,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很高兴在此介绍顾超给大家认识,顾同学等优秀人才让我们对国家看到了希望。

原访谈的视像可以在Youku 网站搜索“CLECSS”找到: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0MDkzNzQ4.html

1.你工作已经六年,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出国?

一开始有这个想法,是在2010年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工作的律师事务所有机会把我派到英国去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有机会遇到了来自各地的律师们,在这些律师身上我感觉的法律思维的撞击,我觉得我需要去个普通法的环境下学习一下。另外就是我从英国回来后,跟我的律所有两年服务期,过了两年后才可以开始LLM 的旅程。另外有一个小小的所谓的私心吧,跟Simon 兄一样,我想把一年留给我自己。我想去看不同的东西,体验不同的文化。至于为什么工作六年才出来,是因为希望自己有更成熟的想法,想清楚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要看怎样的风景,才作出决定。另外就是先前我提到的服务期所限。

2.律所工作时间都比较长,申请学校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申请的?

我自己比较早准备。例如比较早考了TOEFL(托福)。我当时在想早考得话要是没有考好,还可以再考。比较幸运的最后只是考了一次。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把成绩单寄到LSAC ,然后安心准备申请材料。我们也知道平时周一到周五比较忙,每天可以下班后用30分钟看相关的信息,做一些搜索。周末就可以花时间写简历和个人陈述等大块的申请材料。

说到申请,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我曾经看过一本书,申请材料是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基本分开三类人:第一类人,他的学分积点很高,托福成绩很好,本科学校和各项条件都非常好。这种类型的人,申请策略是要保守一点,尽量不要犯错误。第二类人,是各种条件一般,这类人申请时便需要更积极一点,因为要展示给那位审核的教授看,为什么要录取你。第三类人,就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申请者,我们有差不多的背景,例如毕业的学校都差不多,工作背景相若,这样你一定要把自己说到与众不同。所谓Fight against the type, 说一下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例如我说了一些自己的志愿工作,自己的爱好,跟朋友合伙开办过公司,做了一些其他律师不会做的事情。我觉得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精彩的故事。

3.经过这样的申请流程后,你取得七所法学院的录取,自己又是如何取舍的?

说到选校,真的比较纠结,因为我12月拿到Columbia 的 Early Decision,到三月份拿到Stanford 的录取后,我也曾经很纠结,我也征询过很多同学同事,甚至合伙人也问过。我觉得Columbia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很成熟的项目,针对性和适用性都很强,另外纽约的地理优势也很明显。说到斯坦福,比较吸引我的是小班,以Corporate 为例,就只有21个学生,另外就是那种崇尚自由的风气,第三就是地理位置,这里阳光非常好。另外就是Stanford 商学院非常好,可以选修一些商学院的课。

4. 你觉得斯坦福的电话面试给你的感觉如何?

说到斯坦福法学院的电话面试,给我最深刻印象是因为我正在考车的路考,我没法接电话。另一次又在练车,这次就跟教练说先停一下。电话面试中,会根据你的申请材料,例如个人陈述,例如问你开办公司的经验,商业模式和营业额,整体会问的比较细。所以大家做申请材料时,尽量想仔细一点,尽量展示自己的亮点。

5. 斯坦福法学院读书辛苦吗?

由于斯坦福法学院开学比较晚,又有三个学期,课程压缩得很厉害,阅读量很大。另外给我的印象是学术很自由,课堂上可以随便发问问题。

(至于Simon对LLM 就业环境的评论,大家可以看上载于Youku上的原访谈。)

————————————————————————————

这些年来,我看到这些学生一个一个的到美国,又一个一个的回国,见证了很多年轻中国法律人的优秀故事,我希望把他们的故事都写下来,因为他们的故事将来会成为中国法律发展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历史巨轮里的值得一提的人物。有了他们,我就看到国家将来的希望。不知道,10年后我们把这些访谈再翻出来,会是一份怎样的感想呢? 我只想如《辩护人》一样,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上“永不放弃”,10年后再看看CLECSS为中国法律教育和专业发展作出的奋斗和坚持,应该是会感到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