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CSS 867】专访CLECSS十大杰青孙可青 - 从西政、方达到滴滴出行法务总监

时间:06月16日
来源:CLECSS
作者:CLECSS

引言

【CLECSS 852】《CLECSS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出来后,这十位杰青备受关注。今天我们找来第一位CLECSS十大杰青孙可青接受我们访谈。孙总是我一位很佩服的人,当年在方达发展得非常好,却为了追求理想去了UBER (现滴滴出行)。现在事业和家庭两得意,是法律界中的“人生赢家”。今天我们看看他怎样从西政到方达,然后再做到滴滴出行法务总监。

《专访CLECSS十大杰青孙可青 - 从西政、方达到滴滴出行法务总监》

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 (CLECSS创办人)受访者:孙可青,滴滴出行法务总监,CLECSS 2016 十大杰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西南政法大学本科。当年代表西南政法大学在“贸仲杯”模拟仲裁庭辩论赛取得冠军,其后在方达工作多年,是圈中有名的法律新星。

1. 听说您当年在西南政法是模拟法庭辩论高手。你可以分享一下当年辩论比赛的经验吗?这对你后来进方达有什么帮助?

如果没有辩论赛和模拟法庭的经历,我当年很难在本科毕业后进入方达。07年,我代表西政参加了“贸仲杯”模拟仲裁庭辩论赛,获得了冠军。巧的是方达争议解决组的两位合伙人康明和师虹律师分别在我打的几场比赛中担任评委,我因此获得了方达的实习机会,并最终被录用。

对于在校学生,我的建议是抓住一切模拟法庭的机会,特别是有国际元素的大型赛事,如贸仲杯(Willem C Vis)、JESSUP、国际人道法、WTO Moot等。无论是作为上场队员、替补还是陪练,都会是让自己发生“质变”的机会。中国法学院对法律实践教育投入的资源不多,导致为数不多的大型模拟法庭比赛成为“稀缺资源”,你会发现律所实习生中(特别是做诉讼的)有模拟法庭经验的明显更加“上道”。我总结的模拟法庭赛事对法学院学生的主要价值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锤炼一名junior律师需要的基本技能,如对法条和案例的检索、发现legal issue并用高度抽象的语言进行概括、整理一个案例中各法律问题的内在逻辑并搭建陈述体系、在微观层面对一个具体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等。我在方达的头几年,还会时常地用到打贸仲杯时学到的方法论、文书模版、甚至是具体用语。

二是建立自己的第一个“圈子”。一次模拟法庭比赛会让所有队员有机会共同备战数月、共同在赛场上拼搏并品尝胜败,队员相互之间会建立起非同一般的“革命友谊”,往往会成为彼此未来“圈子”里的重要成员。而一个法律人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能否围绕自己建立一个强大的法律共同体。

2在方达里您是公认的Star Associate。可以分享一下在方达几年的苦与乐吗?

无论是拼工作能力还是拼颜值,我在方达都算不上什么Star,有太多比我优秀比我帅的同事。我之所以在方达的综合表现还不错,很大程度上是发挥了体能优势(我以前是练长跑的)。

现在回想起来,能在方达开始自己的法律人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方达对年轻律师在法律技能上的高要求,我就不多说了,之前的一个业内老梗“we are the best, we are the best, we are the best”已经说明了一切。我想重点和大家分享的是方达如何帮助我成为一个“三观端正”的律师。我认为三观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一个律师能走多远、能获得多大的成功。我说的三观包括职业道德观、法律服务价值观,以及法律人的情怀。

关于职业道德观,这是在现今中国司法环境下每个律师都必须作出的选择。为了经济利益而跨过道德红线的律师仍屡见不鲜。我在执业期间也参与过个别案件需要律师做出这样的抉择。在方达,做这类决定非常容易,那就是,永远不得迈过律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一步,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每个方达律师的坚持。

关于法律服务的价值观,也就是律师提供服务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及如何评判,这恐怕是有些人执业多年仍未想过的问题。但若不想明白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失去努力的方向。在这一问题上,结合个人的观察和经历,我觉得方达创始合伙人周志峰律师的总结非常精辟:合格的律师卖的是知识,优秀的律师卖的是专业,顶尖的律师卖的是judgment/判断力。从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提供基础的法律意见,上升到通过多年深耕+经验积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最终能够将专业知识+执业经验+商业嗅觉+对事物的普遍领悟能力转化为精准的综合判断力、使得客户在进行重大决策的过程中依赖律师的意见,周律师的总结已经为每个年轻律师指明了一条不断提升自身法律服务价值的进阶之路。

最后讲讲情怀,套用汪峰老师的话,作为一名律师,“是什么让你坚持到今天”?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周志峰律师十年前的那篇《我们为什么要做律师》已经为许多像我一样的青年律师解惑。除此以外,方达的另一位资深合伙人季诺律师也在这方面对我也有着深刻影响。季律师思考和实践的层面不仅限于律师在商业上的成功,而更多关注法律人在现今中国社会其他纬度的价值延伸。我特别喜欢和他聊天,每次谈话后都会引发持续思考,追问自己如何以法律人的身份参与今天中国政治经济的变革。

3您在方达一帆风顺,为什么会考虑转UBER(现滴滴出行)法务?

如果没有UBER这个机会出现,我可能会一直在方达工作到退休的那一天。但得知UBER这个机会后,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错过就不会再来、需要我暂时放下近在眼前的一些东西去搏一下的机会。

在我看来,网约车给民众的出行方式带来的变化,堪比当年淘宝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百度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新事物对旧的行业格局、游戏规则,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带来了颠覆式的冲击。夹在新旧事物之间,政府该如何进行顶层制度设计、行业该如何影响顶层设计,网约车造就了一次中国少有的政府、企业、学界、民众在立法过程中的高频互动。

我当初的判断是,作为法律人,如果能够在第一线观察这场变局,甚至能够以企业游说者的身份参与到立法的过程中,将会获得一次特殊的经历,并提升自己的综合判断能力及对中国社会的整体认知。另外,作为公司法务,如何在业务急速发展、但法律相对滞后甚至阻碍业务发展的情况下,找到发展和合规的平衡点,也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我下定决心加入UBER。

在UBER短短八个月的时间,我经历了比当初预想更为丰富的内容,绝大多数内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滴滴和优步合并后,我的这段旅程在滴滴重新开始。

4你对自己事业将来有什么展望?你对其他年轻法律人又有什么忠告呢?

我好像不太会对未来做具体的展望,但我要求自己能够享受当下做的每一件事并全情投入,同时我也会不断质疑当下的状态和现有认知,基本是属于自虐类型。

对于年轻的法律人,我有几点tips想分享:

1. 观察身边的每一位优秀同事,并尽力模仿和吸收它们的过人之处(例如,格式癖、proofread狂人等)。

2. 把案子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做系统性梳理,并讲出来(讲出来,讲出来,重要的事说三遍!)。如果没有人类听众,就对路边的汪讲,因为只有讲出来的才能成为自己的。

3. 执业生涯前五年赚的钱都不是钱,好的平台、业务方向、导师更重要,在做出选择时不要让眼前几万或几十万的年薪差距成为你最为看重的因素(想要婚前买房的除外)。

4. 时常跳出律师作为专业人士/匠人的身份,以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审视自己提供的法律服务的客户体验如何(例如,客户在和我交流的过程中是否感到愉悦)。因为,法律服务的本质还是服务,服务的核心评价标准是用户体验。

5. 尽量去理解每一个法律服务诉求背后的商业/业务背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为客户创造价值。

6. 眼中有星辰大海,但一定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