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CSS 883】专访CLECSS十大杰青陈敏律师 - 从浙大到国际律师事务所

时间:06月16日
来源:CLECSS
作者:CLECSS

引言

【CLECSS 852】《CLECSS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出来后,这十位杰青备受关注。今天我们找来其中一位CLECSS十大杰青陈敏律师接受我们访谈。陈敏有两点是我很佩服的:第一,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包括出国留学,在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等),一步一步攀到今天的成功。第二,很多法律人几年就会换一份工作,但他对自己的工作很坚持,很敬业。今天我们一起看看他怎样从浙大做到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

《专访CLECSS十大杰青陈敏律师- 从浙大到国际律师事务所》

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 (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陈敏(Isaac Chen),英国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Herbert Smith Freehills LLP)北京分所资深律师,毕业于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及凯洛格(Kellogg)管理学院。

1. 浙大是全国顶尖的大学, 但大部分学生会留在浙江发展。您当年怎样决定去香港(其后美国)留学,继而进入史密夫国际律师事务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中国区的高端法律服务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北京和上海,这三个城市是经济中心,也是监管机构所在地,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主要的中国律师事务所都在这三个城市开展业务。我理解和其他非香港、北京和上海的法学院类似,浙大法学院毕业生观念曾经也相对较闭塞,

在求学过程中与香港、北京和上海的律师事务所的互动很少,实习机会也很少,因此同学们以前所理解的法律服务还停留在以诉讼为主的本地律师事务所,去律所求职的动力自然也并不强,多数选择留在浙江就业,进入公检法和其他公务员系统。当然,少数同学去香港、北京和上海求职,我理解难度也大于香港、北京和上海的法学院毕业生。

但是,现在的浙江和浙大与10几年前已显著不同。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创业环境最发达的省份,很多浙江企业,以阿里巴巴、吉利汽车等为代表,在各自的行业内都占据主导地位,“往外走”的步伐很大,是各家金融机构和律所追逐的对象。我个人觉得,浙江和浙大,在香港、北京和上海以外,地位是超然的。我们浙江人多数比较勤奋,也敢于闯荡,具备企业家精神,也诞生很多企业家。我与浙江与浙大有天然的联系,现在也经常回去。在浙大求学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骄傲。浙大目前在多个大学排行榜的全国整体排名稳居前三,日积月累,法学院自然也会受惠很多,我很看好浙大与浙大法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说回去当年的情况,我观念的突破主要是受了totoo的熏陶。那时,经常上totoo论坛,看一些帖子,了解了一些香港、北京和上海律所和律师的情况,也第一次知道还有国际律师事务所这回事,知道了律师除了打官司以外,还能做这么多其他的事情。我后来还做过totoo北京版的版主,与totoo的创办人周浩在很多项目上还在一起合作,回想当年,还是很有意思的。此外,我也要着重感谢Simon的帮助。我记得我2003年就认识Simon (Simon做过totoo粤港版的版主),那时我在申请出国,而Simon在美国读法学院。人生兜兜转转,和好朋友保持十几年的友谊,胜过其他一切。

自然,观念的提升不代表求职的顺利。法学是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我相信大多数律师曾经都是坎坷的,我也不例外。我现在和在校生谈求职时,也是这么说的,过程肯定是艰难的,前景肯定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能进史密夫发展,主要得益于师兄的提携。众所周知,史密夫中国业务的创始人肖志岳(Jeremy Xiao)律师是浙大毕业的。再次感谢肖律师给与机会!这也是以下问题三的答案之一了,知遇之恩,无以为报。

2。史密夫的资本市场团队很有名,您可以分享一下你在史密夫的经验吗?

是的,史密夫的资本市场业务市场领先。我们曾就包括中石化、中海油、华能、神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中国最重大的重组上市项目提供法律服务,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中国农业银行的IPO。我们的资本市场团队是明星团队,策略是小而精,不是“摊大饼”似的发展。对我们处理的上市项目,我们是尽心尽力地服务,我们所的合伙人是亲自参加项目执行的,客户满意度也是非常高的。此外,由于我们的很多客户在完成上市后还继续委任我们,所以现有客户的持续法律工作也相当可观,服务好它们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除了IPO,我们也处理债券发行项目,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等历年境外债券发行都是我们团队处理的。在资本市场以外,我目前的工作有较大部分在并购方面,我们单个并购项目的价值均很大,做过很多年度最受瞩目的并购项目。

由于我们的团队配备较精致,结构较扁平,对律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工作强度是比较大的。我们期待低级别的律师,在处理好自己level的工作以外,也要展现更高的工作能力,协助处理客户。因此,在史密夫工作是很锻炼人的,但是也不必担心,我们同事之前的关系是较紧密,合伙人很hands-on,经常性互相帮助。

除非诉讼业务以外,史密夫的争议解决业务是另一个支柱。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在一些国际知名律所排名中,争议解决业务的Band One律所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史密夫。我们的争议解决业务实在是太强了,这也给非诉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很多法律人会每两三年换一次工作,但您在同个律所坚持近十年,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怎样坚持的吗?

是的,我在史密夫工作已近十年,这个在市场上较少见。但这种情况,在我们所不少见,我们团队中有好几个同事和我情况类似的。我觉得史密夫的文化是相当好的,合伙人们没什么架子,和同事们的关系很紧密。大家普遍有归属感。对我们来说,史密夫的平台已很好,业务也很好,去其它律所所带来的extra value并不大。史密夫也很强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律师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们现在在招聘年轻律师时,也很希望年轻律师能够和我们一起成长,大家可以在较长一个时期实现双赢。

我个人是不建议两三年换一次工作的,跳槽所带来的短期收入的提升,未必会带来长期的好处。在一个机构待较长时间后,才会看到很多深层次的事情,绝对是有好处的。

4。你在西北读LLM时,也读了Kellogg的证书。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非常特别的Program吗?

西北大学法学院和凯洛格管理学院(Kellogg)的合办LLM项目,我们叫LLM/Kellogg,是在12个月的时间里,上一半法学院的课,一半凯洛格的课。凯洛格的部分,是与MBA一起上课的。这个项目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 但对律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可以在世界顶尖的商学院学一些MBA课程。我当时学了accounting, finance, leadership, marketing, statistics, negotiation, PE/VC这些,基本把我执业领域所涉及的都学了一下。对我来说,学习客户的知识是挺有意思的,这是共同语言。我很强调共同语言,因为对我们在交易中服务的客户,律师关心的东西,并不等同于客户关心的东西,这中间有一个gap的。我觉得一个优秀律师,一定是给客户带来商业价值的律师,这样才能在更高层次进行对话。单纯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是及格的律师,但仅是及格而已。在凯洛格求学的经历,也使我有了一些很好的MBA同学,很多至今还保持紧密的关系。

5。您现在是很多年青律师的榜样,有什么特别想跟年青法律人分享的吗?

我谈不上榜样,比我优秀的人太多,这不是谦虚。我觉得现在我们所处的法律服务市场,和10年前、20年前相比,蛋糕是扩大很多,但竞争也绝对激烈很多。现在,基本知名的英美大所都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和能力也进步很快。对年轻人来说,就业当然是难的,一直都难,可能现在更难。我觉得要保持热情和信心,不管是从事任何工作,只要坚持,我相信最后都有不错的结果的。有些同学进不了大所,进了小所,但没什么。过几年,小所的大合伙人,赚的钱可能远多于大所的小律师呢。进企业也很好,碰到一个像阿里巴巴的企业,很快实现财务自由。像我工作了十年的人看,颇有老子思想的味道了,“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只要保持不断学习的上进心,都是有前途的。除了坚持外,还要创造自己的特色。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律师。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格局和利益分配体系的变化,会有更多法律服务专业领域出现,年轻律师能够独立思考,是一定可以发现机会的。

最后我想冒昧谈下互联网,我想法律互联网的发展也或大或小地可能给律师群体带来恐慌心理,年轻律师可能内心也有波澜,想以后是不是不需要律师了。这个当然也是争议性的话题。我个人觉得互联网是律师的工具,但不会取代律师。法律服务远不止Q&A。法律服务是很personal的一件事,其中也涉及责任的分配,我想做律师的都了解,不必细说。律师届的一个共识是可以高收费的是高端复杂的公司客户项目,那些简单的法律事宜,原本也是律师在职业发展中应当努力提升自己去避免的。所以,如果互联网可以取代一些法律服务的话,那我说,这些服务,律师不做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