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CSS 1255】法律人Networking 找工作(西方/中国的分别)

时间:05月23日
来源:CLECSS
作者: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

现在法律界竞争激烈,很多法律学生(LLM也好,国内读研也好),提起找工作就发愁。如果你在美国读LLM,你会参加学校的Career Workshop,都是教你不断Networking。参加各种活动,约校友出来见面(无论是否认识)。这个是很西式的做法。但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是遵守一定的道理和原则的。今天我们就看看“Networking找工作”。

西方式的Networking找工作

我在斯坦福商学院读硕士时,学校就教你在硅谷Networking,约一些校友出来Coffee Chat,30分钟就可以聊很多事情。大部分情况,是不会因此而拿到工作的。但给你一些信息和思路,然后你继续寻找机会。但即使是西方,也不能太Aggressive,试过有位朋友这样写:“我对你的TMT公司很有兴趣,可以见面吗?请你在两星期内回复”。对方就很生气,说你不能“规定”他两星期内答复!

所以还是一定需要客气和礼貌。毕竟对方是没有必要见你的,见你是出于一片好心,对他是没有明显好处的。(注:话说回来,过去十年,估计我见了几百位年轻法律人)。

中国式的Networking

大家要知道,中国人跟西方人,还是不同的。中国历史长久,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首先要了解对方。如果对方是海归派,思考比较靠近西方模式,可以直接西方那种直接的Networking。但如果对方是一个没有出过国的资深前辈,西方式的直率交际方式可能不合适。所以,例如如果你写个电邮联系某律所合伙人/公司GC,第一件事要对对方背景了解清楚。在律所网站,看看他的教育背景和其他资料,并在电邮作出调整。例如如果在外国多年,可能是一种文化;在外国读LLM一年,可能是另一种文化;没有出国的,可能是另一种文化。

年纪也有关系。越年轻的,可能越靠近西方的思维。因此绝对不能统一用同一个电邮模板。中国式的电邮,尤其写给资深前辈,多说几句客套话还是有必要的。约出来后,问问题的深度,也随着对方的身份而调整。不能像西方那里,有什么问题随意问。在中国,有些问题可问,有些问题不方便问。

最后,在中国,如果你完全不认识那人,是很难直接约他出来的。所以必须找到熟人引荐,或至少你在电邮里,提起一两位大家共同认识的朋友或校友。虽然一开始结交困难,但一旦你成功跟结交成为朋友,中国人的朋友关系也较西方人深。如果他们律所真的有工作职位,大家称兄道弟,也自然更容易取得工作机会。

结语

整体而言,法律人加强Networking,是有必要的。无论是否为了找工作,Networking本身是个有趣的过程,会认识一些新朋友,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说不定某一次聊天,就改变了人生的想法,改变了事业的轨迹。在此祝各位法律人都好好Networking,并把自己事业做得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