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 / 共有175篇文章

【CLECSS 1492】改正一个法律事业的错误 (Rectify a mistake in legal career)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过去一周的“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面试完成,参加面试的同学表现都非常出色。由于评分都非常接近,各同学优秀的地方不同,梦想也不同,所以接下来的时间还要再三比较。今天换个话题。在法律事业规划当中,不是每个人都一帆风顺。例如有些人一毕业后选择了法务,但发现Junior去做法务所学不多,想回头做律所。或做了十年公务员,回头却发现不是自己人生想要的。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rectify a mistake in legal career。人生的选择,有小mistake, 也有大mistake。先说小mistake。走错两三年的小mistake例如你一毕业时,去了做法务,后来发现该公司里没什么东西学,有点虚度光阴。这样的话,当认清了这个事实后,就要壮士断臂。至于回律所哪一年开始,去哪个level 的律所,就要看你之前在法务的衔接性。一般来说,如果交易型的法务类别,例如本来在该基金/投资公司能做大量交易,比较容易转回律所。一般年资上会打折,但如果你本身有两三年工作经验,也可能从第二年开始。其实如果你从基金出来,而该基金是该律所在潜在客户,其实你在那里做过也是一个Plus。但如果你做的是一般性公司,很多时候你转回律所时,会从头来过。心里不一定好受,但人生那么长,两年其实不算什么。走错了八至十年例如如果你毕业后做了公务员,但做了八至十年后,你发现跟同学差距越来越大,买不起较好的房子。你心里会有触动,要不要出来做律师?但同学已做到合伙人,会否尴尬?这要想很多因素,自己所做的领域是否有些资源(包括技能和人脉)能用得上在律所上,这就不用完全从头来过。自己的家庭情况如何,有多大的家庭负担,还是单身一人。我觉得像这个情况,就不像上段那么轻松作决定。如果自己下不到决心,证明自己没有那个Burning Desire 要动。可以再观察一下。但如果自己内心要动的声音强烈,那就赶快去动。这些年来,也有不少这样的朋友找过我。一般我会建议他有一个冷静期,如果想了半年,还是想动,就赶快去动。结语人生,不能每件事都完美。但我们一天生存,我们还是有选择空间。每个选择,其实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每个经历,也让我们的法律人生丰富一些。自己成长后,也通过我们的经历分享帮助后来者,活出生命的意义。

【CLECSS 1479】谈谈外所的“半价”Associate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继在北京及上海举办的LLM/JD Party 后,昨天很高兴完成了美国LLM/JD Dinner(香港)。大家在聚餐时交换了留学和职业规划心得,希望对于各年轻律师/同学们有帮助!我们席间谈起“半价”Associate。例如有些JD同学在OCI找不到工作,后来临毕业时申请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办公室。有些律所有Special Associate的岗位,工资大约正常Associate的一半(过两年后,有机会晋升正式Associate)。今天我们就谈谈这种“半价”Associate。Q&A1. “半价”Associate (Special Associate) 设立的原因?现在读JD的越来越多。不是每位JD都能在OCI找到工作,这包括了不少T14的同学们。到毕业时,大家都急着回国找工作,这些Special Associate(或其他头衔)为这些JD毕业生提供了一些机会。拿半价工资两年,过两年后正式做Associate时,就可以拿Global Pay。对于律所而言,也是节省成本的方法。同样的钱,可以招两个人帮忙。2. 那两年发生的事情其实做的事情跟其他初级律师无异。那一样是JD,有些人拿Full Global Pay,有些人拿Half Pay,会否奇怪?我觉得是供求问题。一般这些做Special Associate的JD,可能是JD学校排名稍逊,或虽然JD学校很好,但在校成绩稍逊的人。所以这些都是市场你情我愿的供求关系。至于两年后,律所一般看当时的市场情况,和该Special Associate的表现,看是否提升他/她为正式Associate。但一般即使该律所不提升该Special Associate,他/她累积了两年工作经验后在外面也很好找工作。3. LLM的情况其实“Special Associate”也是一个头衔而已。在不同的律所会有不同的头衔,例如“International Legal Consultant”,”Legal Manager”等。这些岗位其实也开放给LLM 申请,不过因为竞争激烈,根据近年的经验,很多时候要T14 (甚至最好是T6)的LLM, 加上之前相关的工作经验,才能申请到。除非是一个排名极高的LLM,否则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申请Special Associate也不太容易。结语现在六月了,祝各位LLM/JD 同学有个好的学年,毕业后找到最理想的工作!大家的法律事业生涯很长,也不必要太过介意起点。用心去做,总有出头天。

【CLECSS 1473】法律事业初期法务工资的Premium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周一,各位周一愉快!因为今天较多事情,就写一篇短的。对于年轻律师而言,除非进了一线律所,否则在大部分的二线律所一开始的起薪很低。在法律事业初段,他们找工作时,也会碰到一些去国企,民企,MNC的机会。这些法务职位,一般来说工资比顶级红圈所低,但比一般二线律所高。这样,值不值得为了这一点Premium,去做法务呢?一般而言,我建议如下:一线律所〉二线律所(相关业务)〉好的国企/民企/MNC法务〉二线律所(不相关业务)比如说,你是想做非讼的,想做公司法相关业务。你找不到一线律所,那在二线律所和公司法务之间,到底去哪个呢?我认为如果你在一个二线律所找到做公司法的,就在律所做,毕竟你在律所做前线工作,学到的东西更直接更多。虽然一开始在二线律所,但过一阵子会慢慢有机会转回去一线律所。好的国企/民企/MNC,一开始可能会给比二线律所高的工资,但你进去后事业一般晋升则会较慢,日后工资涨幅比不上律所。而且,你有可能做不少行政工作,到你要转出来做律所时,工作经验会打折,甚至从头来过。不过在一个好的公司有法务经验,也有不少律所喜欢这样的背景,所以也不需要太愁出路。如果你进了一个二线律所,但不是你想做的领域,那倒不如做法务。例如如果你做一个民企,有机会做到并购,比你在那二线律所做其它不相关领域的,对将来转回去一线律所做公司法业务更有帮助。结语各位年轻律师,大家毕业出来时不一定能找到最理想的工作,但只要耐心,日后一步一步转上去,总会能达到当初的目标的。大家在事业初期选择律所 v 法务时,不妨参考今天建议的原则。在此祝各位CLECSS友事业顺顺利利!

【CLECSS 1462】法律人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不经不觉,我美国JD已毕业十多年。十年前找过我聊事业的年轻人,大都完成了一个事业Cycle,例如从毕业做到合伙人/法务总监。因为我个人的生活圈子,大部分接触的都是海归背景,在外所或一线内所工作的朋友。但因为我早年去学校做讲座较多,也有接触到一些早年事业没有那么顺利的同学们。过了十年,看了他们走了一个事业Cycle,有些感悟,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从“落差”到“强化心理”比如说,如果你本科一般,但靠自己的努力,去了个名校读法律硕士。给了不少学费,内心肯定有个期望,希望能去最好的律所工作。但事实是,一线律所提供的职位终归有限,你不是班里最顶尖的,没有人脉关系,往往就是进不去最好的律所。这些年来,很多找过我的年轻人,就是这种“理想 v 现实”的落差。觉得自己条件不错,偏偏就是进不去最好的律所。同学们毕业,大家总有比较,谁的工资较高,可以租个好一点的房子等。如果你的期望是进一线律所,但一开始进了个二三线律所,内心肯定不开心。我之前接触过的年轻人,能熬到今天成功的,没有什么秘诀,简单来说就是要心态要好。在这个情况下,一开始工资不高,社会地位也不高,但就在这个环境下更能虚心学习。要有上进心,每天想着我到底要积累什么知识/技能/人脉,让我走到下个目标呢?有些朋友,因为机遇不好,就不跟同学和朋友交际了。但其实当你渴望提升自己时,更应该鼓起勇气跟一些优秀的朋友交际。出来吃饭,某位朋友说起他在某个一线律所做了个好项目,你一边听着,一边学习。从大家的交流中,你可能得到一些消息,一些思维的启发。这比起你躲在家中好。虽然你跟这些优秀的人交际会有相当压力,但你只要你心里强大,自能把这些压力升华为提升自我的动力。结语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一毕业能进最好的律所。关键是我们不要放弃,在事业不顺时我们仍要坚持着。在三线律所时,我们每天想着自己这样提升到二线;在二线时,想着自己怎样提升到一线。通过不断跟别人交流,丰富自己的思维,激化自己的斗心。CLECSS平台的理念,是鼓励所有有上进心的年轻法律人追求自己最大的梦想。过去十年,我看见不少刚毕业事业不顺的,通过十年的坚持,最终熬了出头。各位年轻法律人,大家一起努力吧!

【CLECSS 1458】为什么一些年轻才俊,明明有做合伙人的潜质,但选择中途转了法务?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周日,各位周日愉快!《2018 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6月1日就截止,各位有兴趣申请的朋友这周赶紧准备申请材料。最近发现很多年轻才俊,你觉得他明明有条件做合伙人,但在中级阶段转了法务,为什么呢?一般是以下原因。工资及前途很多这些年轻才俊,他们都是来自国际律所,或顶级内所。最近很多去了基金,或一些增长型的公司(例如TMT公司)。由于他们条件很好,一般转去法务工资也不会低,一般工资相若,有些较以前低一点,但也有些比以前律所的工资更高。至于前途,如果你在一个基金做法务,如果做得好,其实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例如有些朋友在基金里一直做到MD。虽然是做法务,但你的工作会接触到管理层及其他商务团队。你对项目熟悉,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晋升的机会。本来思维就偏Business Side一般这些中途转法务的年轻才俊,他们本来思维就比较偏Business Side。做纯律师的工作也不一定合适他。他很多时候在交际,管理,统筹等能力较强,要是在一个商界环境,可能发展更好。转法务后产生“甲方社会地位”你在律所做中级律师,社会地位不会很高。例如你跟另一律所的合伙人交换名片,对方不一定会很看重。但如果你拿出基金法务总监的名片,对方一般会比较重视。这就是甲方的社会地位。结语选择做律师还是法务,是个人选择。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理想,人生目标来做选择。见到很多年轻才俊,转了法务后生活都很快乐,所以大家也不一定要死守在律所。在此祝各位都作出正确的选择,事业路上越走越好!

【CLECSS 1456】倒过来,谈谈“内所转外所”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周五,各位工作愉快!成功报名明天CLECSS《生命科技私募基金投资》讲座的朋友们,记得明天准时到场。昨天【CLECSS 1455】《谈谈“外所转内所”》很受欢迎。今天倒过来写一篇《内所转外所》。内所转外所,主要在两个情况下发生,其中也有些事情要注意。内所转外所的两种情况内所转外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你其实毕业时就已经想去外所,但没有成功进去。在一个较好的内所工作一段时间后,会碰到一些机会,例如某个外所招China Associate (或Legal Consultant),领域跟你现在做的事情Match,你就跳过去。(二)你在内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去了读LLM。回国从头找工作,找到了外所。视乎你之前有多少工作经验,从Legal Consultant,China Associate (或其他比Associate 低一级的头衔) 或Associate 开始。 情况(一),一般通过猎头或朋友介绍。情况(二),由于自己的身份是LLM学生,可以向各大外所大量投信申请。内所转外所要注意的事情适应如果你本身在顶级内所,工作强度估计比外所高,所以理论上很容易适应。不过如果直接内所转外所,一般英语稍逊,需要一段时间用心学习,看Seniors怎样修改你的文本。外所一般都是靠专业取胜,所以尽量把自己专业水平提高,不需要放太多时间在Office Politics 上。前途内所转外所,要想清楚自己长远怎样规划。例如如果自己没有海外的Bar,可能升职一直有天花板。长远来说还是要去读个LLM考Bar。另外,一般外所升合伙人比内所难。所以一定要做好规划,到底自己所在的外所有多大机会做合伙人?如果不大,什么时候再转回内所,或转法务?外所的生意外所在中国的生意差异很大。有些生意很好,例如高伟绅等神奇圈律所,及一些顶尖美国律所等,但也有些排名较低的英美律所在中国生意不怎样,你跳过去随时做项目少了,影响将来前途。结语继昨天的《谈谈“外所转内所”》,今天再写了篇《谈谈“内所转外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成功报名明天CLECSS《生命科技私募基金投资》讲座的朋友们,记得明天准时到场。

【CLECSS 1455】谈谈“外所转内所”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周四,各位工作愉快!首先替自己卖个广告,我香港西九龙的房子(三房两卫)前租客退租了,有兴趣在香港租房子的朋友们可以私信我。昨天【CLECSS 1454】《年轻律师:需要在外所待一下吗?》很受欢迎。根据昨天的投票,最多朋友是打算在外所做几年,之后回内所。那外所转内所,要注意什么事情呢?这篇文章是写给做非讼的年轻律师做粗略参考的,我并没有做非常深度的探究。业务性质如果你在外所做海外或香港资本市场,转回内所不一定很Match。毕竟海外资本市场律师跟A 股律师做的事情不太一样。当然你也可以做海外证券市场的中国律师,研究一下架构等,但终归做海外证券的中国律师角色有限。(注:当然,你也可以去内所的香港办公室做,那就可以直接做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一般比较能衔接的,是基金及并购等业务。毕竟无论是用中国法,还是用英美法,并购投资时的技巧都大同小异。你转到内所后,可能分别是以前用英文多,现在用中文多,也要强化一些中国法规知识,但总整体而言较容易衔接。客户至于客户方面,也要注意是否能成功转移。例如说,对某些国际投行而言,做IPO时只认国际品牌律所。从一个外所跳到内所,并不一定能把客户带过去。如果是Banking方面,如果你要去的内所还不在那些银行的Panel上,也需要一些时间把该内所挤上那些银行的Panel List上。一般而言,做并购和投资比较容易。当然大的基金也涉及是否在他们的Panel List 的问题。但一般中型,中小型的并购或基金投资,对于大品牌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假设一个律师从一个外所出来,以前专门做中型或中小型的并购或基金投资,一般会较容易把客户带过去内所。即使客户不能全带过去,只带一部分,再以此为基础发展其他客户,也很容易做起来。结语今天的《谈谈“外所转内所”》,只写了我一些粗浅的观察,让年轻律师早点思考外所转内所的有关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另,有兴趣在香港西九龙租房子的朋友,可以私信我,谢谢。

【CLECSS 1454】年轻律师:需要在外所待一下吗?

作者:CLECSS
06月2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最近还是很多初级律师问我内所与外所之间的选择,实在是各有各好。要看具体哪个内所/外所,要看具体做哪个领域。我们常常听到很多外所在中国的发展往下走,那我们还有必要在外所待一下吗?这个没有绝对答案,没有绝对“需要”或“不需要”。以今天来看,在外所待过还是有以下好处,不过我说的是“今天来看”,未来的社会也不一定是这样。内所招人时还是很喜欢在外所待过的很多精英内所,还是喜欢在精英外所待过的申请者。例如如果你在一个精英英美律所做中高级律师,理论上要转去一个精英内所做合伙人或资深顾问,会很受欢迎。以前就听过一位内所资深合伙人说:“Those from wall street firms are consistently good.” 这个很大原因是他们招过这类型的律师,过来后都做得不错,所以他们日后也喜欢招。例如在Paul Weiss等做中高级律师,在中国区很难升合伙人,但跳去内所做合伙人或资深顾问则很受欢迎。另一原因是很多这些精英律所的资深合伙人,他们以前也在外所待过。所以他们招人时也有倾向于招有点外所背景的。法务的情况在MNC的情况,一般在外所待过会很有优势。因为他们很多时候要跟总部交流,觉得外所出来的英语较好,做事比较正规,跟国际更能接轨。至于一些中国自己的大企业,大基金,较高的职位也一样喜欢招在外所待过的。很多企业的大老板及高管,自己本身不一定有海外背景,招人时他们反而喜欢找一些有国际背景的,让其企业看起来更国际化。如果某企业/基金的GC是有外所背景的,很多时候他招人时也一样喜欢有外所背景的。结语以上是外所待过一点好处。但大家选择内所/外所时,还是要看具体那个内所/外所生意怎样,你要做的领域该律所是否强等。在此祝各位CLECSS友们都找到合适自己的律所,事业有个好开始!

【CLECSS 1447】同级律所的互换

作者:CLECSS
06月27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很多朋友已挤进了顶级律所。为什么他们仍在考虑顶级律所之间互换呢?因为内所之间竞争比较激烈,每次我写内所大家都会比较敏感,今天就写写外所。最近我常常会听到外所朋友问我转去“某几顶级外所”好不好(例如在香港,就被人经常问及Kirkland & Ellis,Latham & Watkins等)这证明那几个律所最Hot,最多人想去,它们也在招人。那本身已在同级外所的朋友们,为什么要换所呢?同级外所之间互换不外乎以下原因:上Associate Track首先,是Title的问题。因为某些朋友在某一线外所不是做Associate,而是比Associate低一级的职位,例如Legal Consultant(LC)。经济好时,通过换律所,可以从LC跳到另一同级律所的Associate。有时候,你留在本身的律所,最终也能升上去做Associate,但通过跳槽,你可以加速做Associate的速度。拿Global Pay有些国际律所的中国Office,给Associate 并非Global Pay的,但有时候做的事情跟别的给Global Pay的律所差不多。那经济好的时候,自然会尝试找给Global Pay的律所,反正做的事情差不多,不如挑个工资高的。拿COLA有些已经拿Global Pay 的律师(尤其是资本市场律师),看到另一律所在Global Pay之上还有几万美金的COLA,自然心动。不过我也多次提醒身边的朋友,有时候Package拿到过高可能成为自己的负累。你工资福利越高,别人对你期望越高,到某天经济转差,你也会成为被裁的对象。升Par的机会不同律所有不同的升职政策,有几个律所比较容易升Par(精英但保守的某几个华尔街律所则较难)。很多顶级外所的Associates 在事业中段会考虑升Par 的问题而倾向去较容易升Par 的某几个国际律所。结语总结同级律所互换的原因,最多考虑是金钱和升职机会。但也有一些考虑到律所的文化氛围等。每个人有自己不同需求,在此祝各位CLECSS友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律所,法律事业一直稳步做下去。

【CLECSS 1437】法律事业之跳板

作者:CLECSS
06月27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三天假期开始,各位五一假期快乐!除非您本身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或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否则不是每一个年轻法律人都有机会在一个一线律所开始事业。有时候,你需要用一个二线律所做平台,跳去一个一线律所;甚至从一个三线平台开始,再跳去一个二线律所,最后跳去一个一线律所。(以前看过一位朋友的简历,先后跳了五次,用了四块跳板,跳到心仪的律所,心里很佩服他的毅力。)关于跳槽的整体原则,可以参考【CLECSS 1403】《律师跳槽要注意的事情》。那问题是什么是二线律所呢?什么律所足够做跳板呢?一线二线没有一条线,不同的法律人对于一线和二线有不同的定义。我心目中的一线所,包括红圈所,工资给得较高的那几个精品所,及其他一些具影响力的大所等。如果你要进一个“二线律所”做跳板,你应该要问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这个“二线律所”在“一线律所”圈里会被承认吗?(例如,平时会被一线律所谈及吗?项目偶尔会碰到吗?)问题二:如果问题一的答案是负面的,那在某一特定领域里,这个“二线律所”在“一线律所”圈里在某一特定领域里会被承认吗?(例如,在某些较窄的领域,例如劳动法,某些劳动法的二线律所整体在一线律所圈没有听过,但可能在劳动法的一线律所圈认可其专业度的,那这样也可以)。以上问题一及问题二,最好两个答案都是正面;但至少,也要其中一个答案是正面,这所谓“跳板”才会有用。所以大家如果找个“二线律所”为跳板,不妨反复问问这两个问题,看看值不值得进去以此为跳板。(注:同样的分析,也适用于二线和三线律所之间的关系。)结语不是每位年轻法律人都这么幸运,都能从一线律所开始,但我们无论怎样也不要放弃,只要我们努力,还是可以一步一步换到心仪的律所的。就好像爬山一样,有些人走得比你快,有些人起点比你高;但只要你方向正确,有天还是能走到山顶的。各位CLECSS友加油!

【CLECSS 1431】法律界的圈子及持续性

作者:CLECSS
06月26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任何行业都有其自身的圈子。法律界又可以再细分不同的圈子(例如,相同Level 的律所的律师会碰上,相关领域的律师会碰上;但如果律所Level不同,领域又不同,A 和B可能就一直都碰不上,因为在不同的圈子,今天就谈谈法律界的圈子及其中人脉维系的持续性(Continuity)。法律界的圈子我每次在Linkedin 上载CLECSS的消息,我看看“Most Viewed By” ( 最多人浏览)都是来自那几个律所:内所基本上都是金杜 ,君合,方达,中伦这四个所。外所基本上主要是Clifford Chance等几个英国神奇圈律所,Baker & McKenzie, Kirkland & Ellis等几个美国律所。以上基本上就是CLECSS用户主要的圈子。(注:如我之前的文章提及,我们平台并没有刻意只招揽Elites,这个圈子是因为CLECSS讲座和文章的内容和题材自然形成的)。当我们平时生活时,接触到某个一线律所的律师,我们会聊起某个同事,会问:“你是否有个同事叫XXX?”“你记得之前我们做个YYY项目吗?”就是因为这个人脉的关系,和专业合作关系,会把你锁定在这个圈子里。圈子的人脉资源是很宝贵的。有时候机会和消息,都靠你在圈子里打听出来。所以如果想进入某个圈子,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进入该圈子后不断整固人脉和资源。圈子的延续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UNO牌。在UNO的游戏规则下,你出牌必须要跟上张牌同个数字,或同个颜色(特别功能牌除外)。其实现实生活圈子也是如是。比如说你在一个Tier 1的律所换了领域,但是你还留在Tier 1,换了领域仍在同一个圈子了;又例如你Tier 1去了一个Tier 2的律所,但同样做资本市场,那你也仍留在同一专业圈子里,像UNO牌那样同数字或同颜色的连上。最怕是例如你一向做Tier 1非讼,突然去了一个Tier 2做诉讼,突然间两个圈子互不认识,那你的圈子建立就要从新来过,这样会丢掉某些资源。结语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各位CLECSS友做法律事业规划时要小心谨慎。不是说一定要做Tier 1律所,也不是要一定做某一些领域,只是如果你决定在某一圈子发展,最好有一定的延续性,这样对于事业发展的流畅度,资源的锁定会有一定的帮助。在此祝各位CLECSS友好运!

【CLECSS 1420】中级M&A/ PE律师转法务(附工作机会)

作者:CLECSS
06月26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五月初举行的CLECSS LLM/JD Admission Party (北京场)这周五截止报名,再次感谢汉坤及高伟绅合办此次活动。有兴趣参加的朋友们尽快报名!今天我们谈谈中级M&A/ PE律师转法务。很多人问我做资本市场(证券),还是收购合并/基金投资好?其实有个很明显的分别,当你做到中级律师时,后者转法务的机会会多很多。今天我们看看M&A/ PE律师转法务的情况。M&A/ PE律师比证券律师容易转法务市场上有不少基金(或投资公司)都会招法务。他们很需要在较好的内所/外所有3至5年M&A/ PE工作经验的中级律师。所以如果你有相关经验,又不打算在律所长待下去,可以考虑转去基金(或投资公司)做投资总监或法务总监。这些基金一般有很多项目(涉及不同行业及国家),过去后可以大展所长。反之,如果你做资本市场(证券),投行提供的法务机会一般较少。如果在MNC或基金做法务,证券律师的技能不一定用得上。所以如果你做证券,建议就决心一做做到底,做到合伙人为止。M&A/ PE律师转法务的利弊如果你进了一个大的基金/投资公司平台,本身公司就有很多项目,不用自己找案源。有时候你在律所M&A/ PE团队,还要依赖老板接生意回来。另外,如果你进了一个大平台,理论上你会有事业上升空间,例如法务总监,高级法务总监,继而晋升管理层等。这样会有一定的事业成功感,有时候比在一个中型律所做合伙人的成功感要大。当然,如果你最终的人生理想想做律所合伙人,转法务前要想清楚。毕竟转过去后比较少人回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回律所的可能,我认识有些转了基金法务的朋友几年后也回律所做合伙人。我觉得只要在法务期间,有大量的项目做,同时在基金界建立了人脉,确保自己技能及人脉都有,还是有回头的可能性的。以下复星法务部的工作机会,大家不妨考虑一下?复星法务部拟招聘并购类法务岗位人员,工作地点上海。欢迎有兴趣的律师将简历发送zouchao@fosun.com法务总监—并购类工作职责:1. 对公司境内外并购及私募投资项目提供法律意见和支持;2. 参与公司合规管理流程中的各类工作、日常法律合同修改;3. 完成集团法务合伙人交办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 拥有丰富的境内外并购、私募股权投资的项目经验;2. 英文流利;3. 曾于知名中资、外资律师事务所和/或知名基金及投资公司就职的工作经历;4. 拥有中国律师资格,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可优先考虑。

【CLECSS 1411】没有背景关系的年轻律师,怎样突破困局?

作者:CLECSS
06月26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香港大学法学学士及法学专业证书;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已经踏入2018年的第二季度,不知道各位年轻律师今年表现如何?不少年轻律师家里环境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背景,心里会觉得迷惘。其实大家如果看最后熬出来的,不外乎两条路。踏实之路如果没有特别好的家庭或教育背景,其实不用担心,你只是起跑线比别人落后,并不是你的路走不通。例如如果你当年没有进很好的本科,也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可以靠后来的努力一步一步换上去。例如如果你本科不够好,某程度上可以通过一个好的硕士弥补本科的不足。要是你一开始在一个三线律所,几年后换个二线律所,再几年后换去一个一线律所。假设一个背景好的起跑线在60,五年后他抵达80。你从40开始,五年后你才到60(即别人的起跑线),十年后你才到80。亦即是你用的时间比别人多,但你最终还是达到了。最怕是你看到自己在别人后面,心灰意冷,走到50时你就已经放弃了,那你就永远走不到80。创意逆袭之路也有些起跑线较落后的,会寻找新领域,新的商业模式,科技创新等逆袭。这种我们偶然会在法律市场看到的,虽然从传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教育及其他背景不是那么impressive, 但很有市场触觉,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例如自己开个律所,或在某律所下创业)。他们的共同点是有胆识,有商业头脑,这样他们就不是比拼谁进了哪个牛所,谁拿了多少工资,而是谁先抢占一个新的法律领域市场,谁先想到一个创新模式经营律所。这些,都能新建一条跑道。你再不是上段那样,你起跑线在40,别人起跑线在60。而是你另开一条跑道,而那条跑道自己定义起点。不过走“创意逆袭之路”, 也不是所有人都合适,有些人没有成功,走回传统的路,到时候还是回到原来起点,比一开始走“踏实之路”更慢。结语年轻律师如果没有好的背景,不用感到迷惘,只要踏实做事,总会达到终点(虽然比别人慢,但慢总比永不到终点好)。如果自信有“创意逆袭”的本事,不妨趁年轻试试,但要充分理解其中的事业风险,有时候创新走不通,从新走传统之路,法律事业又重回起点。在此祝各位CLECSS友无论有否背景关系,在法律事业都在自己能力范围里做得最好!

【CLECSS 1385】这些年,女律师问过我的问题 (写于三八妇女节)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 昨天CLECSS-华政职业规划讲座顺利完成,感谢参加讲座的同学们。今天三八妇女节,一如以往,我写一篇女律师题材的文章《这些年,女律师问过我的问题》。现在很多朋友遇到法律事业发展问题,都习惯过来找我。其中也有不少女律师问女性在法律界发展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女性,起初也感到这些问题难回答。不过经过十年,通过对市场的观察,现在她们问我的问题,基本上也有答案了。女律师比男律师更难做到合伙人吗?从数据上,男合伙人比女合伙人多。但我认为并非女性没有男性那么合适做合伙人,事实上,做上合伙人的女律师都是很强的。我见到的情况,更多是女律师自己的人生选择。例如做到第五六年,她们刚生了孩子,觉得需要更多时间照顾家庭。她们会开始找法务工作,找一个能正常下班的工作。部分女律师,即使留在律所,有了家庭后,事业心可能没有之前那么重了,留在律所但工作上没有男律师这么Aggressive。剩下那些真的想做合伙人的女律师,工作跟男律师一样拼命,甚至更拼命,做出来的成绩甚至更好。例如在香港,就有几个在国际律所做得非常出色的女合伙人,一般我们称之为Four Dragon Ladies。(注:大家有空也可以翻看我的原创故事【CLECSS 1015】《穿普拉达的律界女王》)。 女律师如果要成功做到合伙人,个性是否需要比较男性化?我见过女律师做到合伙人的,有两类,不一定需要“男性化”。有些的确是“巾帼”类型,做事大气,不拘小节,有男子做事的气概。有些仍是女性比较阴柔的一面,事实上,女性的阴柔,在很多时候沟通可能比男性更好。在谈生意时,你刚猛,对方也会刚猛回应。但如果你懂得什么时候阴柔,很多时候沟通更顺畅,做事更事半功倍。 女律师如果事业太成功,会否影响影响婚姻,家庭和生活?如果女律师做了一个成功的合伙人,肯定放在家庭的时间少了。但家庭和婚姻的Quality,不全在于你有多少时间放进去。有些朋友,全心全意放在家庭,婚姻也可能失败。有些没有放那么多时间的,婚姻家庭反而不错。关键是自己是否懂得做人,是否善于分配时间。比如说你虽然忙,但跟老公沟通好,让他明白你忙在什么地方;你自己做合伙人,当然也懂得时间管理,把一些时间挤出来,做家庭活动。至于还未结婚的,会否难找对象的?其实也不一定,因为你事业成功,接触的人也多,在法律界和商界,总会碰到不少成功男士,产生不少机会。结语今天三八妇女节,祝各位女律师快乐!在法律事业道路上,我认为女律师和男律师各有优势,关键要看个人的性格,人生理想和追求。这天文章的问题和答案仅供参考。在此祝大家事业,家庭和生活都美满愉快!

【CLECSS 1384】年轻律师Job Offers 的选择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 今天终于来到CLECSS-华政职业规划讲座的日子(详情见【CLECSS 1379】《CLECSS-华政职业规划讲座》),期待华政长宁校区的同学们今晚踊跃参与!很多LLM同学过去两个月都忙着找工作,现在已经有一个以至几个Job Offers。很多LLM同学过来问我意见,选择哪个Offers,其实不外乎以下情况。领域 v 平台:到底哪个重要?比如说,你拿到A 所和B 所的Offers。A所整体实力较好,例如有一个亮丽的国际品牌。B所也不错,但综合实力没有B好。A所给你的职位是做资本市场,B所给你的职位是并购基金。你自己比较喜欢并购基金的领域,但又舍不得A所的Label。我认为,除非A所和B 所相差太远,否则应该选跟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做得好。说不一定你在B 所做了几年并购基金后,也能转去A所的并购基金团队;如果你一开始在A所做资本市场,就比较难转。 平台:内所 v 外所很多LLM都会说,内所跟外所的Offer,去哪个好。他们一般相信内所长远发展会很一点(因为他们听到很多外所在中国发展不行的说法)。其实也要看具体哪个外所,具体哪个领域。首先,我认为还是要看你要做的领域在内所C和外所D的实际情况。比如说,你是想做资本市场的,外所D的海外资本市场其实做得很好,而这个是你想做的,不用因为听到别人说“内所长远发展更好”而选择内所。在外所也有很多好处,例如一开始工资较高,有较好的国际品牌,能接触更多国际化的业务。但反之,如果某外所在某个你要做的领域其实生意不太好,那就没有必要进去。进去后如果业务少,也是浪费时间。 领域之间的流动性假设你一开始做了资本市场,要转过去做并购基金不太容易。除非某年经济特别好,并购基金严重缺人。主要因为两种技巧不同,资本市场很多时候是做披露,合规等,比较少需要高对抗性的谈判。但MA,PE等更多变化性。那倒过来,并购基金等其他领域转资本市场呢?一般能,因为资本市场需要更多人手。但即使你能转过去,也可能有年资的折扣。例如要从一二年级开始,因为毕竟你在资本市场领域是新手(虽然做的事情相对并购基金容易)。所以对于领域而言,我认为大家应该及早选定,不要转来转去。结语对职业选择(领域 v 平台)迷惘的法律人,不妨参加我们今天晚上的《CLECSS-华政职业规划讲座》。事实上,法律的事业开始是很重要的,开局顺利,日后事业就会顺利。期待华政长宁校区的同学们踊跃参与!

【CLECSS 1377】做资本市场律师的利与弊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 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我小时候的愿望也是从事金融(见【CLECSS 1311】《平安夜–未完成的理想》)。香港联交所最近推出一系列新建议,让生物科技和TMT公司更容易来香港上市,相信IPO律师在未来一年生意会更好。这些年来,见到身边的朋友各异,有些很喜欢做资本市场,一做做了很多年,直至做到合伙人,有些中途转了法务,有些中途转了领域。那到底做资本市场律师,有什么利弊呢?资本市场律师的利1. 资本市场律师的收入较高。不是每个做资本市场的合伙人都赚大钱,但给律师的工资不能低,因为毕竟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2. 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技能要求却没有M&A, PE等高。很多时候,工作(文件)比较标准,不用很高的对抗性。听过一些律师说,虽然资本市场做到凌晨两三点,M&A, PE子夜前做完,但感觉坐后者比前者还要累。所以关键还是所做的项目的复杂性。3. 资本市场律师在头两三年工作很多是比较基本的(例如尽职调查等),工作时间长,不一定找到满足感。但到了中高级后,慢慢做“监督工作”的角色,做的事情(例如研究上市架构)更有意思。4. 能接触不同行业的人和事,例如写招股书时了解不同行业的运作。也能通过做项目认识投行的Bankers。5. 一旦在一个好平台熬到合伙人,而且有客户,IPO或发债就可以大量做,由“服务”变为一个“产品”。更容易把业务规模最大化。资本市场律师的弊1. 如上文所说,资本市场工作时间长,容易熬坏身体。2. 做初级律师时,所做的事情比较标准和重复,不一定觉得很有满足感。3. 一旦中途发现自己不打算做资本市场领域的合伙人,Exit 机会不一定太多。例如想转法务,但投行的法务部招聘不多。上市公司的法务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整体而言,这种证券法的经验不是太容易转法务。如果想转领域,也不容易,很多时候资本市场的技能不一定在M&A, PE用得上,有时候要从头来过。结语这些年来,身边的朋友有两极化的情况。有些热爱资本市场,一直做到最后。有些做了两三年就不想做了,想转领域。如果是前者,恭喜大家,你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如果是后者,建议大家尽早转,因为越晚越难转领域。在此祝各位律师无论做资本市场与否,都找到自己喜欢的法律事业,并做得最好!

【CLECSS 1376】那些转了Business的法律人们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在【CLECSS 586】《说说律师换行这事》里,Chancellor兄曾在文章里提到自己换行的过程和思路。两年已过,Chancellor兄现在已经做得很成功了。除了Chancellor兄外,身边也有不少其他朋友转了Business。这篇文章,将集中讨论在大企业或基金做Business的情况(当然,法律人也可以开餐馆酒吧,或其他创业,但今天文章不讨论此等情况)。关键是看准平台和时机我认识的最近几年转Business的法律界朋友,转Business后发展都很好。我想了一下,都是因为他们对于平台和时机把握得好。在律所工作时,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个性比较喜欢做Business (例如善于处理人事关系),而不是沉闷的法律文件。由决定自己要转Business后,会开始跟身边的朋友聊(例如跟已从法律界转为Business的朋友聊,跟客户/商界朋友聊,然后部署这个Move)。一般而言,这“部署”的时间,历时半年至两年不等。总言之,就是不急着跳,要碰到最好的平台和时机才跳。所谓好平台,主要有两类。一是行业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二是本来就财大气粗的。这些企业,机会都比较多。这些进了企业做Business 的朋友,较高者从助理总裁或副总裁开始,也有些从投资总监/高级投资总监开始。后者的情况,很多时候在做两三年项目后,有一定的成绩,就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很多这些法律界的朋友,都在律所积累了很好的专业经验,所以进了企业后,很多时候有不错的表现。在开会时,谁受过专业训练,谁没有,很容易分出高下。这些转了Business 的朋友,本来就比较会做人,懂得处理跟老板及同事的关系,在企业办公室政治生存得很好。有些朋友找不到Business 的机会,先进法务部做法务。那有多大的机会做Business呢?其实这也看机遇。不过一般情况,你先要在法务部做相当时间,然后跟老板和商业部门混熟,等待有合适的机会(例如刚好投资部有人走),就有机会调过去。基金的情况除了大企业外,也有不少朋友从律所跳进基金。在非常大的基金,Business部门和法务部门是分开的。但有不少中型或小型基金,Business 和法务不怎样清晰区分,很多时候进去既做商业,又做法律。例如去谈Term Sheet, 既从商业的角度看,也从法律的角度看。很多时候基金做会有Carry,但最后有多少就很视乎大家的运气了。走这条路,最后最好的情况就是做到基金的合伙人。结语大部分我见过进企业或基金做Business 的朋友们,都发展得不错。至少,他们做得开心。因为当初他们就判断自己的性格和目标,是要走这条路的。各位法律人,如果你有机会去企业做工商管理或基金做投资,你会选择这条路吗?

【CLECSS 1371】在汉坤当合伙人后对过去职业经历的一些思考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陈湘林,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哈佛LLM,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本科。大年初二,在成都机场候机,刚给薛冰律师的短文点完赞,就收到Simon的投稿邀请,希望我能写点什么。想了想,自从去年从美国读书回来,于9月底加入汉坤至今,于合伙人职业和生活的体验将近五个月,感触确实很多。除了创业压力很大,所列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外,回望之前自己走过的路,觉得在律师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如果我以前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更好,我现在面临的创业压力或许会少些。就这些思考,在汉坤今年年底考评时,我和团队的几个小伙伴都有过推心置腹的交流。现将这些反思(且当成经验教训)整理总结成文字如下,与CLECSS群里的各位有志成为合伙人的小伙伴分享,以期共勉。1. 要尽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长远的规划。如果立志在律师行业图长远发展,要确立尽早争当合伙人的目标。无论是内资所,还是外所,对于很多进入大所工作的小伙伴而言,在没有到可能申请当合伙人的年级时,普遍的(当然算较为积极的)思想状态是,按部就班,做好自己所在年级应该做好的事情,期待来年正常进入下一年级,年终多拿奖金。而且,在助理的普遍的观念里,一般都会在助理和合伙人之间画一条线。助理是助理,合伙人是合伙人。助理是一个阶层,合伙人是另外一个阶层。助理不会考虑也不应该考虑合伙人考虑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就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我现在认为,不想当合伙人的律师也不是好律师。我在金杜有七年就处于这种不是好律师的状态。只专心做案子,专心加班。加上金杜给的待遇相对也还可以。做完案子,加完班,就各种脑袋放空式的休息和放松。没有很急切地考虑过自己的长远职业规划,没有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反思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接近和实现自己的目标。虽然舍得相依、祸福相依,在金杜的这七年,我求得了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也用心做了好些个有意义的案子,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顺其自然式的发展路径,给我带来的被动之处是:第一,在需要考虑是否争取提合伙人的时候,我有些茫然和焦虑,不清楚自己当了合伙人后该如何去拓展自己的业务;第二,本来可以5-7年完成的职业发展,我却用了差不多8-9年。等自己当了合伙人后,就会发现,开创事业,时间就是机会和财富。一两年的耽搁,从这个角度而言,是很奢侈的。2. 要为成为合伙人做好准备,在硬实力方面,一定要有自己擅长的一到三个专业领域。不到五个月的市场开拓经历,我体会到,在所有影响市场拓展能力的因素里面,自己是否有在某个领域的专长,是越来越重要和关键的一个因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在某个领域有专长,还不仅仅是指律师在这个领域的法律知识方面有专长,而是,与具备同样法律知识的律师相比,你对该行业或者领域的非法律专业知识也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和了解。这样的律师才会受到这个行业内客户群体的青睐。专业方向的选择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自己所在的团队或所跟的合伙人在哪个领域方面的项目或者案件比较集中;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助理,发展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业能力,一是需要大量地办理这个领域的项目和案件,从而积攒宝贵的第一手经验;二是,需要在办理项目或者案件的过程中,不停地加强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学习,不停地对自己的办案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大家在办案之余勤于研究、多写作品。无论怎么强调写作对于知识和经验提升的重要性都是不为过的。而且,这种研究最好是带有系统性和主动性,避免研究随着案件走的随机性和碎片性。也就是说,要有意识地搭建某个领域的系统性知识框架,从而主动去按照这个框架进行研究和查漏补缺,从而促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内的专家。3. 要为成为合伙人做好准备,在软实力方面,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尽早地、有意识地拓展和积攒相关的人脉和社会资源。很多人会认为,拓展人脉和社会资源,是合伙人的事情,跟助理没有关系。这对于很多从大所成长起来的助理而言,都会这么认为的。我在金杜的那些年,也是这么认为的。我顶多做到的事情,就是靠自己的专业和用心,协助合伙人维系客户。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和考虑过,并付诸行动,需要主动地去拓展和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社交,对于很多人而言,是种享受;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是种负担。对于前者,社交活动越多,精力越旺盛,人会越兴奋;对于后者,社交活动越多,人越疲惫。我其实属于后者。一直在反思,这种状况背后的原因。这几个月下来的思考和实践,发现后者也是可以进行有效社交的。交客户如同交友,全凭“用心”二字。如果你用心地去结交一个人,你会对每次的会面、每次的谈话都进行认真的准备,你会在谈话中用心地去了解和倾听,从而在交流中找到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而,将心态从抵触转变为享受交流。此外,有效的社交需要有所规划,有所目标,需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圈子,或者适合自己的圈子。提升社交能力的技巧有很多,可以另外找时间再写篇文章。总而言之,社交真是一门艺术和科学,需要长期的用心的练习。让每个你遇到的人觉得和你在一起交流很舒服,不论其工种、职业、性别和年龄,这是社交的最佳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需要极高的智商和情商。所以,锻炼和培养这种功夫,需要很早就开始,而不能等到当了合伙人之后再开始。4. 做成为出类拔萃的合伙人,一定要有全球的视野和眼光。汉坤今年合伙人会议的主题之一是:格局(这是个人理解,不一定准确)。深以为然。格局的含义有很多。人的格局有多大,事业就会有多大。谋求在中国当下的法律服务市场取得领先地位,我们需要有全球的视野和眼光。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国内,而需要投向国外。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关注自己专业所对应领域的热点和动向。这些热点和动向,或者直接涉及到中国的当事人,或者涉及到当事人在中国的业务。这些就是商业机会。这些商业机会带给你的很可能是在国际舞台上与国际同行或者合作或者竞争的宝贵经历。要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格局,有一定时间在海外的留学和/或工作的经历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接触和了解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肤色的人,去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习惯以及他们的法律,会让你在国际的舞台上找到跨文化和区域合作的sense。对于还没有出国留学过的小伙伴,建议最佳的出国留学时间是工作后的3-5年内。有工作经验,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攻哪个方向,学习的收益才会最大。以上这些粗浅的想法,写于准备返还北京、结束春节休假的旅途前。写在最后的话:正如Simon和他的伙伴,怀揣着梦想,坚持了CLECSS十一年一样(见【CLECSS 1367】《CLECSS十一年来坚持的意义:开拓年轻律师的视野,梦想和可能性》),在律师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坚持往前走,而且还希望能有所为,我们同样需要怀揣梦想,同样需要为了为梦想而砥砺前行、无问西东的执着、勇气和信心。借此结尾与各位CLECSS的同行伙伴共勉,期待年轻的法律人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CLECSS 1353】如果您正在读LLM,毕业后应该继续读JD,还是工作?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很多年轻法律人正在美国或其他国家读LLM。很多朋友会有个疑问,毕业后应该“继续读JD,还是工作?”。产生这个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现在好工作不好找。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看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继续读JD”还是“工作”“继续读JD”还是“工作”(大多是回国工作)是很难有绝对答案的。我们只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五年或十年后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你本人较喜欢哪种情况。情况一:工作如果你选择工作,除非是T3 LLM,或某些非常优秀的T6 LLM,绝大情况是要回国工作。回国那些,有少部分去了国际律所工作。例如如果是去香港做国际律所,一般两年Legal Consultant,然后就Associates,不少做了Associates后就Global Pay。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除非是排名高的LLM,否则很多其他LLM都进不去。绝大可能性,是去北京/上海做一线律所。假设去了一个顶级红圈律所,工资起薪两万左右,之后每年就涨几千。好处是如果你一步一步踏实工作,最后做到合伙人的机会较外所高。所以如果你的最终人生理想是做个内所的合伙人,这样直接回国找个一线律所做Associate,这样是不错的。情况二:继续读JD我们再谈谈继续读JD的情况。读JD的出路,很视乎自己的学校排名和成绩。如果选择读JD,就一定会在一个好的学校读,例如T14。如果在一个非T14的学校,成绩就一定要读得很Top。如果成功找到BigLaw,那一开始就拿Global Pay,收入会比情况一前期高很多,但在中后期,就要考虑出路问题,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外所做到合伙人比内所难。虽然如此,我们也看到过去十年,不少人在外所做到遇到瓶颈时,就往内所跳做合伙人。这样是最理想的情况,因为早年赚了较多的钱,比情况一有较多的财政积累。不过要注意读JD也是一个赌注,有时候是all-or-nothing。找到BigLaw工作,赚Global Pay固然是好,也有些毕业后找不到这样的工作,最后还是回去内所工作,起薪赚一两万一个月。这样,其实可能是多用了几年时间,因为那些直接回国工作的LLM, 可能在内所已经做到第四年律师。这样JD 学位就没有充分显出其价值。结语今天这篇文章,我没有给出答案,LLM毕业后到底是继续读JD还是直接工作好。我只是列了选择两条路,最后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供各位CLECSS朋友们参考。大家要依据自己的人生理想,读出好成绩的自信心,风险承受能力等,作出合适自己的判断。在此祝各位年轻法律人都学业事业顺利,来年更上一层楼!

【CLECSS 1349】漂在海外的中国法律人:常问的两个问题

作者:CLECSS
05月2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昨天的【CLECSS 1348】《相对十年前,中国法律人在美国找工作容易了还是难了?》曾提到建立“CLECSS海外群”的构思,有兴趣加入的朋友们可以写电邮去clecss.education@gmail.com 申请。今天继续写写“漂在海外的中国法律人”。随着中国法律人去的海外学校排名越来越高,也有更多的中国人能跻身进海外牛所。一般而言,这些海外工作的中国法律人有两个问题在心中:我在海外发展会遇到瓶颈吗?我什么时候回国合适?海外发展会遇到瓶颈吗?在十年前,中国法律人在海外(例如纽约,加州)做到大所的合伙人不多。主要原因是早十年至二十年前在美国进BigLaw的中国人本来就不多。进去律所后,也势孤力弱。纵使招聘Associates时有时候会考虑Minority等因素,但升合伙人时,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美国人”。在回国有更多“出人头地”机会的情况下,很多人不会在美国做到最后。到今天,中国人去的学校更好,英语也更好,更能融进美国社会。不少在本科时已经是英美名校毕业。例如如果有个中国学生Michigan 本科,哈佛JD,那他/她的生活圈子也就是这个美国本土名校的圈子。生活上和交际上,不会跟一个美国人差别太大。他们要是能在美国坚持下去,能做到合伙人的机会,理论上要比十年前高。整体原则是,自己先做好美国的本土业务,对要求要有严苛要求,要做到跟一个本地律师无异。再有余力的话,就发展点中国业务。我什么时候回国合适?这个很视乎每个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人生目标。有些中国人,到了海外,喜欢海外的生活,那在海外落地生根,也没关系。但有些中国人,长远还是打算回国,那回国的时间点就要好好思索。个人认为如果有机会在美国工作,最好在美国先做两三年。这个工作经验很宝贵,回国后也是你跟别人不同之处。但是如果长远来说是要回国的,也不能在美国待太久。因为法律也是一门生意,回国后这边建立起跟投行,PE和商界人士的关系,也有必要。所以我认为如果长远目标是要回国的话,最后在在美国工作了二至四年之间某个时间点。结语在此祝各位在海外的CLECSS友们都工作顺利,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昨天的【CLECSS 1348】《相对十年前,中国法律人在美国找工作容易了还是难了?》曾提到建立“CLECSS海外群”的构思,有兴趣加入的朋友们可以写电邮去clecss.education@gmail.com 申请。各位将来有缘海外或国内见!

职业规划 / 共有175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