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奖学金 / 共有13篇文章

【CLECSS 1186】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张恺文– 从华东政法大学到香港大学JD

作者:CLECSS
05月20日 | CLECSS
注:就此“海外奖学金”而言,“海外”指“跨司法管辖区”(cross-jurisdiction)。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香港”)是普通法系,因此仅就此“海外奖学金”而言,奖学金委员会一致同意“海外”包括香港。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78】《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叶梓健–Social Mobility:纽约大学LLM之路》后,今天我们找来第最后一位奖学金得主张恺文。张恺文会分享一下自己在内地和香港读书的不同体验,香港工作经验,及人生理想。历时几个月的海外奖学金申请,材料审阅,面试,结果公布,颁奖礼及访谈也宣告结束。再次感谢方达律师事务所及各位法律界朋友的大力支持!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张恺文,香港大学法学硕士,在香港工作了近三年。本学年开始在香港大学修读JD。1. 你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去了香港大学读法学硕士。可以分享一下你在香港读书时和内地读书不同的体验么?华政位于魔都,是“五院四系”之一。我认为华政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总体来说还是偏向于放养。虽然我读本科时,学校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大多比较传统(例如有指定的教科书,以教师授课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基于对教科书的阐释等等),但是自由度极高。除去上课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足,完全可以定制自己的发展方向。例如参加社团活动、拓展第二专业、从事学术研究、准备出国留学或者律所实习。培养方式自由,学生拥有的选择更多样化,为人处世也比较灵活。当然,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提早过上养老的生活。相比之下,港大的CFL(Corporate and Financial Law)项目则完全不同。虽然表面上看自由度很高,但是学术反而会占据更多的时间。例如,教授在课前会布置很多推荐读物,涉及到不同的书目,一个星期几百页的阅读量实属正常。虽然不会有人监督学生是否真的去读了,但是课程的进度非常快,读不完会直接造成上课时的理解障碍。而官方授课语言是英语,且拥有各种风味,会对学生的理解带来更多障碍,所以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另外,相比于本科考核时对“标准答案”看重,港大更侧重于个人的理解和想法。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有A教授的理论,B学者的观点,但是关键在于学生的看法。但要在短期内形成一个观点,势必要阅读大量文献并进行思考,所以即便学校不在乎上课出席率,只要能交出一份过得去的论文,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图书馆中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和心血,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2. 法学硕士毕业后,在香港工作了近三年。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三年在香港的工作经验么?法学硕士毕业后,我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中伦律师事务所王勇律师的团队。由于地处香港,所以团队的很多案件也都是涉及多个法域的跨境投资或者争议案件,这也意味着我必须具备使用英文撰写各种文件的能力。这对于身为菜鸟的我来说,是一个考验。考验会促进成长,但是快速成长离不开律师前辈的指点。例如,有时我需要草拟一篇回复客户某个法律问题的电邮初稿。我的第一反应是以小论文的标准洋洋洒洒写一大篇。经过王律师的逐句删改,我才发现对于此类电邮而言,可读性更为重要。首先客户可能完全不具备法学背景,所以提出的问题比较笼统。这就要求我先将一个笼统的问题做拆分:客户想知道的到底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该知道一些什么。之后再用最简练易懂的语言告诉客户,他想知道的答案是什么,以及我们的中国法律意见是什么。所以能得到资深律师或合伙人的直接指导,对于任何一个初入律所的菜鸟来说,都是十分幸运的。离开中伦之后,我去了Stephenson Harwood就职。由于陆港之间愈发紧密的交流,很多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然而在类似的案件中,我只能评估中国法下公司的合规风险。对于香港法律法规下,公司的合规风险有多大,我却丝毫不清楚。这段工作经验让我明白,没有普通法的背景,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我对一个涉及多法域案件的判断和把控。中伦带给我成长,SH让我发现不足。我很感恩能拥有这两段工作经验,也十分感激中伦王勇律师的栽培和指点,以及所有合作过的中伦和SH同事们的帮助。3. 你工作几年后,决定继续在香港大学读JD。基于什么原因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LLM毕业之后,我一度认为自己不会再回去念书了。但是之后的工作经历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当然最深层的原因,是对自己还有期待,也相信自己还有潜力没有被挖掘。至于要通过哪条途径弥补我对普通法的认知,我也想过很多,也问过很多朋友。虽然面前有很多选择,但是我隐隐地期待可以在港大系统地去学习普通法,期待在新的学习中激发自身潜力,也很期待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会接触到的所有机遇。不过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考虑到升学风险、课程安排、投入成本等等因素,我犹豫过很长时间。幸好身处的圈子给了我动力。曾经一起在香港求学的同学朋友都果断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有些回了北上广深发展,有些去了英美深造,还有一些也在积极为今后的发展谋划。这让我意识到,犹豫不决也是一种选择,但这种选择不会让自己的境遇变得更好。4. 可以分享一下申请香港大学JD的经验么?首先我认为可以多收集关于港大JD项目的资讯,例如学校官网上的录取标准以及类似寄托天下这些网站上的分享。这些信息有助于提炼出学校招生时的偏好,也能为自己先做一个客观的评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另外就本届的班级组成情况看,个人认为港大的确偏向于招收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候选人。其次,通过材料文书给招生委员会留下深刻的影响。我个人的建议是第一,要在申请材料中不断地强调自己的优势。例如,工作经历是我的优势,因此在简历和个人陈述中,我都着重强调了这个优势。第二,个人陈述要体现出真诚和独特思考。我的个人陈述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Why JD?Why HKU?Why me?”这三个问题我不太建议使用模板,因为相比于满满的套路,你的真实想法往往更能打动学校。另外,我也写了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这显示出攻读JD项目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而不是心血来潮。最后,部分候选人会参加一对一的英文面试。我认为面试官看重的是:候选人的英语口语能力和反应速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对发散性问题的反应。相比之下,答案是否正确反倒不这么重要,毕竟候选人没有普通法的背景。所以只要自信大胆地表达观点就可以,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害怕答错而焦虑、紧张或者结巴。5. 你在港大JD毕业后有什么打算?长远的人生理想又是什么?我毕业后的目标是首先在香港取得律师执业资格,然后涉猎一些有兴趣但还没接触过的法律领域,例如争议解决。由于内地经济的腾飞,不少中企都在海外投资发展,这为法律人带来了新的机遇。我认为跨境多法域的争议解决案件很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想长期从事,也非常希望我的实践经验能够为现有的跨境争端解决机制提供更多思路。此外,我对自己长远的要求是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果断的行动力,以及乐于分享的心态。我自己也受益于CLECSS十年如一日对于年轻法律人的帮助,所以希望今后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所知,为今后的法律人提供一些经验分享和便利。【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 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78】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叶梓健– Social Mobility: 通往纽约大学LLM之路

作者:CLECSS
05月20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74】《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张红叶–从上海财大到美国哈佛LLM》后,今天我们找来第九位奖学金得主叶梓健。叶梓健的背景有别于其他得奖者,不是传统的五院四系出身。但奖学金委员会对于叶梓健不向现实妥协,力争上游,印象深刻。今天叶梓健会分享一下自己成长之路(怎样从广东到香港大学,进入顶级美国律师事务所,继而申请美国纽约大学LLM),及对于Social Mobility的人生理想。希望各位在学业、事业路途努力中的朋友们都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叶梓健,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曾先后于香港两所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本学年开始在美国纽约大学修读LLM。1. 据我们了解,你在家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直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学金,从广东来到香港大学读普通法硕士,继而现在去美国纽约大学读书,你可以分享一下你励志的奋斗故事吗?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希望能够成长在最好的家庭环境中,进入最好的大学深造学习,但是现实生活总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总是会有高低起伏和荆棘满路。小时候因为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自己的家庭环境比不上同辈的同学,但这并没有对我的能力和发展有很大的限制,反而激励了我认真刻苦地学习。高中毕业时,我的高考分数相当理想,但命运好像又再次折腾我。由于填报志愿的失误,我并没有如愿进入第一志愿的大学,而是落至第二志愿的汕头大学(当年我的高考分数是汕头大学录取的所有广东文科考生中的最高分)。我也一度灰心丧气,但母亲时常提醒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确,阴差阳错进入汕头大学却是我人生的转捩点,其中的收获也远远超出我的意料。尽管汕大是一所年轻的大学,法学院的名气更无法与传统的五院四系相比,但汕大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及丰厚的奖学金,从而让我在多轮选拔后有机会负笈墨尔本大学交流和香港大学进修。去美国留学也是我在汕大求学时孕育的想法,但当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没有选择在本科毕业后直接赴美深造,而是先选择到香港大学读研“曲线救国”,以便日后积累工作经验和资金后再申请美国的法学院。而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实现赴美留学,这一过程眨眼间也经过了将近十年。2. 你在欧洲律所的香港办公室工作了两三年,工作氛围良好,为什么还要折腾去工作强度极高的顶级美国律所?其实这个还得归功于Simon。我记得四年前刚认识Simon的时候,Simon便建议我考虑在工作几年获得经验后跳到一些比较大的所,以便获得更多的业务经验和拓展人际网络。我在港大毕业后便加入Stibbe,Stibbe是欧洲一家历史悠久的大所,合伙人对下属都非常尊敬和友好,和我共事的两位合伙人慢慢便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但律所的中国业务刚刚起步,我在工作三年后便愈发觉得所学的东西有限,而合伙人也鼓励我到其他律所多尝试,还为我写求职的推荐信。于是,我便如当年Simon的建议一般,到了Skadden接触新的领域。在Skadden,尽管工作强度极大,我在和一班优秀的年轻律师和合伙人的共事中获益匪浅,而他们很多都在美国留学归来。在工作中他们展现出专业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法律功底,而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赴美留学的决心。3. 你很重视社会阶级上浮(Social Mobility)的机会。你长远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将来打算怎样帮助其他年轻法律人实现理想?我一直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是教育的承诺。从汕大毕业后,我便赴往香港求学、工作了五年。在香港的这五年里,我逐渐意识到教育在实现社会阶级上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香港这一贫富极其悬殊的社会里,平民子弟要想出人头地可谓极其困难。但正如美国梦所倡导的,一个充满Social Mobility的社会才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未来。因此,过去几年尽管工作繁忙,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坚持回到汕大和港大参加讲座,为师弟师妹们分享求学经验或提供职业规划的建议。今后,除了继续追求法律事业以外,我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公益活动和教育讲座,尤其是与CLECSS合作,用自身的经历激励更多的学生,帮助他人通过教育实现Social Mobility。4. 对于那些出身自一般家庭和学校的年轻法律人,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和忠告?在我本科毕业那年,李嘉诚先生在毕业典礼上提到“也许你们都听过我如何挣扎求存,奋抗命运变幻无常的故事,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在你们同龄的时候,多次拒绝放弃理想以换取‘无发展空间’的眼前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关键的元素必定是你对成功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失败的恐惧。”毕业多年,我一直牢牢地记住这番说话。我们每个人不可能要求完美的先天和后天条件,大多数的年轻法律人出身在普通的家庭、入读的法学院也并非传统的五院四系,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道路。只要敢于跳出Comfort Zone,刻苦努力,年轻法律人无论出身在什么家庭背景、什么法学院都是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74】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张红叶– 从上海财大到美国哈佛LLM

作者:CLECSS
05月20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68】《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杨肯- 从北大到美国哈佛LLM》后,今天我们找来第八位奖学金得主张红叶,分享一下自己在上海财经大学出任法学会会长的经历,申请美国哈佛LLM的经验及人生理想。希望各位读者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受访者:张红叶,上海财经大学法学学士及硕士,期间出任法学会会长。本学年开始会在美国哈佛大学修读LLM。 1. 你在上海财经大学出任法学会会长,组织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可以分享一下从中得到什么收获吗? 财大法学会是一个很有历史的社团,在担任会长的那一年里,我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锻炼。我觉得最重要的收获是,法学会的这段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性格。在这之前,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喜欢呆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看《黑子的篮球》,黑子是球队里的小透明,我是班级里的小透明。大一快结束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怎么也睡不着。我一整个晚上都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觉得无论如何,要改变自己了。机缘巧合下,通过竞聘我成为了法学会会长。担任会长之后,压力和责任逼着我走出舒适区。法学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我去沟通协调,最初真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经过一些磕磕碰碰后,我逐渐开始适应,学会了从容不迫地表达观点,也敢于强势地为社团争取利益。渐渐地,我变得主动自信,成为一个能让大家信赖的人。 法学会还锻炼了我的领导能力。大学之前我当过的最大的官是学习委员,职责就是每天在黑板上抄课表,并没有多少管理经验。法学会是一个大社团,有若干部门、十多名干部。我上任后尽快地跟他们熟悉起来,了解每个人的特点、长处。平时大家都忙,为了不占用大家的时间,我尽量通过网络沟通联系。但每次举办活动之前,我都会召集干部们开会,收集意见,统一认识,然后做好任务分解。经过磨合,我们成为一个很有战斗力的集体,小伙伴们都很给力,我很感谢他们的支持与付出。此外,作为会长要时刻考虑社团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到活动的整体策划,小到一张席卡、一份邀请函,都要花心思。从头至尾地组织了几次活动后,我也习惯了从大事小节多角度想问题。 用心做事一定会收到成效,功不唐捐。我接手这个社团的时候,想法很简单,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在担任会长的那一年里,我做到了百分之百的投入。法学会是一个有历史的社团,其实很多东西是有章可循的。但对每个活动,我都会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好,是不是能实实在在地为同学们提供帮助,make some difference。我有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与法学会相关的事情。在我卸任时,这个本子不知不觉中已经写满了。经过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法学会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被评选为“五星社团”,我个人也获得了一些荣誉。虽然只是普通的学生社团工作,但这段经历是我的财富,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生活中,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用心认真地去做平凡小事,也能带来改变。 2.奖学金评委一致认为你沟通能力很强,这是做一个成功的律师必备条件。你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沟通方面的心得吗?评委们过奖了。我还没有走入职场,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对沟通的技巧也仍在摸索。我觉得作为学生或职场新人,与他人沟通的情形可以分为问问题、倾听和回答问题。因为不懂,所以要多听多问;因为要展示自己,所以要表达。针对这三种情形,我有一些小心得。第一,提问之前一定要有所准备。我在提问时,常常用这样的句式“我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是……,但是我在……方面还有困惑,希望您能解答。”这样问,对方的回答就不会过于泛泛,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我的困惑;并且,我做足了功课再求助,不浪费对方的时间,也是一种尊重。第二,倾听时,适当复述对方的话。我做第一份实习时,上司交代任务后我只会说“好”,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却发现常常不合要求。因为对同一句话,双方往往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后来,我试着在别人布置较复杂的任务时,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遍。如果对方发现问题,就会进一步地解释和澄清。这样的做法效果很好,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复述的技巧,我在日常聊天中也很受用。当别人跟我兴致勃勃地讲了很多时,我会试着简短地复述或总结一下他的话,确定我是不是理解对了。这样,对方会觉得我在认真聆听,且能从我这里得到持续的反馈,聊天就比较轻松愉快了。第三,回答问题时,可以分成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这个技巧在面试的时候格外实用。我在被问到比较抽象的问题时,喜欢迅速地将问题分成几个方面。这样可以让我保持清晰的逻辑和条理,不至于答得过于混乱;也可以让我的回答听起来比较全面,更有说服力。我相信,沟通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有技巧地训练出来的。胆子大一点,多练习,多反思,肯定会有很快的提高。3.你的理想是做一个国际仲裁律师。你为什么对这方面特别有兴趣?LLM后短期和中长期有怎样的规划?我最先接触到仲裁,是在UC Davis的暑期学校。仲裁作为一项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它的中立性、灵活性和高效性,让我很感兴趣。回国之后,正好有国际商事仲裁比赛的机会,我便参加了。在比赛过程中,我愈加喜欢上了仲裁。我觉得国际仲裁的魅力不仅在于庭上辩论的酣畅淋漓,更在于其难得的多元化氛围。在参与国际仲裁的过程中,我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法律体系,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法律思维的人进行较量。我会十分享受这样的工作氛围。比赛之外,我还参与了仲裁相关的论坛、培训和项目研究。我渐渐了解到,虽然国际商事仲裁在跨国交易中被广泛采用,但是中国法律人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由于中国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很多企业在遇到国际商事仲裁时,还是倾向于聘请英美国家的律师。但是我相信,中国人还是更愿意信任中国人的。我国企业需要有更多优秀的中国仲裁律师为其在境外仲裁庭争取权益。现在,中国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设亚太国际仲裁中心。上海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的相关政策,都为我国仲裁的国际化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我国提出要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加强法院与仲裁机构的对接,支持仲裁事业发展。这将是仲裁的美好时代,何不乘风逐梦,踏浪前行。LLM毕业后,我打算先在一家境外仲裁机构进行短期实习,然后回国加入律所的争议解决部,踏实积累,磨练本领。我的中长期目标,是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国际商事仲裁律师和优秀的仲裁员,为中国企业在境内外争取权益,为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4.对于有志于申请哈佛读LLM的朋友们,你有什么建议和忠告?申请是一件受多重因素影响的事,我很幸运能被哈佛录取。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建议和忠告,我也很乐意谈谈自身的经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立志申请哈佛,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开始。首先要走出第一步,说服自己,敢于申请,不要抱着随便试试的消极态度。我觉得不管是在申请学校还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建立积极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在脚踏实地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要有一股“明目、张胆”的进取精神。这其实也与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是一致的。以我自己的情况来说,我没有工作经验,出身校不是传统的法律强校,本科成绩并不突出,也没有亮眼的海外实习经历。所以起初我对申请哈佛是没有信心的。我甚至由于说不出“我要申请哈佛”这几个字,没办法找别人帮忙指点。后来,是我男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连你自己都怀疑自己,凭什么要哈佛相信你?”是啊,只有先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随后,我调整心态,客观地评估自身条件,相信我是有特点和竞争力的。抱着这种心态,我把哈佛作为主攻对象,全心投入。申请过程是漫长的,最终的结果也往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还是认为,无论申请哪所学校,坚定信念,都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当我告诉别人我的目标时,并没有人表现出惊讶,或者劝我现实一点。相反,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鼓励我大胆向前冲。大家对我的善意,我真的很感激。具体的战术方面,我有三点小经验与大家分享:第一,你不需要方方面面都很优秀,但是一定要有亮点。我的本科GPA只有3.5+(满绩4.0),不算突出。为了弥补绩点的劣势,我非常用心地准备托福,并且取得了116分(满分120分),这就成了我的亮点。可见,即使存在短板,只要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还是很有机会被录取的。第二,各项申请材料要有一致性。以我为例,我的兴趣是国际仲裁,那么我的所有申请材料都围绕这个主题来写:我的个人陈述写了我为什么对国际仲裁感兴趣,我的简历强调了国际仲裁比赛经历,我的小论文也是仲裁相关的。这样,各项材料能够相互印证,主题突出。第三,找最了解自己的人写推荐信。我原先对推荐人的选择存在误区,觉得一定要找到哈佛的校友或教授写推荐信才有胜算。后来发现,即使有哈佛的人愿意为我写,如果他不是很了解我的话,也不能写出很多有力的内容。而推荐信的最佳数量为三封,一封平淡的推荐信,相当于浪费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选择的都是对我非常了解的人,其中一位老师认识我五年了,见证了我整个大学时代的成长。这三封推荐信绝对为我的申请加分不少。【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68】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杨肯 – 从北大到美国哈佛LLM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66】《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秦蓁-从人大,管培生,合同部到美国哥伦比亚JD》后,今天我们找来第七位奖学金得主杨肯,分享一下自己在北大法学院求学的经历,申请美国哈佛LLM的经验及人生理想。希望各位读者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杨肯,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及硕士,本学年开始会在美国哈佛大学修读LLM。1. 你在北大法学院六年,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我大二那一年,曾一口气教完我们年级民法总论、债权法与物权法的葛云松老师曾在他的期末结语中专门叮嘱大家,务必要学会珍惜自己“对知识的好奇感与想象力”。在我脑海里这段叮嘱一直没有褪色,而在正式离开之际,我似乎还有底气说,自己身上仍尚存一些好奇感与想象力。这样一种结果无疑得益于燕园这片福地的荫庇与浸染;在老师与学生们的努力下,“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学术传统仍在这里被继续躬行。在法学院的学习也令我充分理解了北大的兼容并包与“去中心化”特质。关于法学讨论不会被独一种流派、方法或进路所垄断,而大概也正是这种开放性激励了我个人决定投身的求索之路。我特别感激强世功老师、章永乐老师以及邓峰老师:他们课程带给我思想启蒙,他们的课程指引我将目光投向“法律帝国”(或曰“法律教义”)之外的领域——特别是政治史与思想史——并借助后者来丰富我对于法律的理解。2. 据我们了解,你的兴趣是做国际法,是什么原因引起你对国际法的兴趣?选择国际公法同我参加模拟法庭的经历紧密相关。大三那年,我在一位师兄的鼓励下,申请进入了北大杰赛普代表队;在此之前,我的课余时间大多都是在旁听课程或是读一些理论类书籍,准备、参与模拟法庭的经历促使我去学习法律规范是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下被论证、适用的。模拟法庭对于法律检索与团队协作能力的高要求,也使得团队集结了法学院里最具为勤奋、努力且富有团队精神的一批同学;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聚集在一起搜集文献,撰写、修订诉状,讨论赛题所设计的国际法前沿问题,由此产生了一个“无形的学院”。这段美好的“自学”经历也促成了我保研到北大国际法专业的选择。模拟法庭队伍的教练、也是我后来的导师易平老师十分鼓励我带着“冒险精神”去投身这门学科,去探索尚未被封闭的边界;老师们都十分鼓励我们多出去见识,去同世界各地的国际法学人学习交流;于是在研究生阶段,我先后去华盛顿比赛、去赫尔辛基参与暑期课程,最后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换研习。3. 哈佛LLM每年只录取十多个,所以被录取的都是千挑万选的。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申请的过程吗?你认为自己你方面吸引到哈佛法学院的录取?由于我申请那学期恰好赶上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交换学期,我在申请过程中因为寄成绩单等问题吃了不少苦头;再加上截止时间又同期末考试撞车,实际上不乏焦头烂额的时候。不过,哥大作为美国国际法研究重镇,在这里的学习与交流还是实质性地增进了我对美国国际法研究的理解与把握。鉴于我在自我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中业已明确表明自己之后希望继续申请攻读S.J.D.学位,我所提交的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就必须充分体现我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我最后提交的选题实则比较偏理论,也恰好同一位哈佛国际法教授的研究领域有所呼应。回首看来,我在哥大的半年学习应该还是为我此次的申请加了一些砝码。我在哥大的成绩单还算好看(全部是A),而且也有一位哥大法学院的教授很慷慨地为我写了推荐信。此外,一个学习的写作训练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文书质量。在我的理解里,申请文书(尤其是自我陈述)都十分考察申请人讲述你自己的“故事”的能力——“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为什么选择去哈佛,以及,哈佛为什么应当选择你”。文书在定稿前需要反复的打磨。我当时求助自己几位在美国念J.D.的老友来帮忙提意见,几个人的修改建议在一版一版的文档里叠了好几层。不得不说改文书是一个检验友谊的场合,而我很庆幸自己有那么多好友在身边。4. 我们了解你的短期目标是读SJD。那你长远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哈佛法学院有不少教授都在比较法/国际法领域颇有建树,而我也十分期望自己能够在一年之后能够成功申请到哈佛的S.J.D.项目。我在国内研习国际法的期间恰逢中菲南海仲裁案的肇事、发酵与最终裁决;在我看来,中国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及最后留下的种种遗憾,无不反映了国内国际法学研究的短板与具有实务经验的国际法人才的稀缺。当前的国际法秩序无疑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这也给我国理解国际法规范、继受国际法技艺造成困难。正因如此,我希望能够借助在西方的语境下去尝试把握这门西学。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能够在完成学位后,继续去国际法院或国际机构内工作,并于时机成熟之时,回国从事国际法方面的教学科研。【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66】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秦蓁 – 从人大,管培生,合同部到美国哥伦比亚JD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61】《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傅寅嘉–从华东政法,通力到美国纽约大学LLM》后,今天我们找来第六位奖学金得主秦蓁,分享一下自己在京东,普华永道,甲骨文的工作经历,申请美国Columbia JD的经验及人生理想。希望各位读者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秦蓁,人民大学法学及工商管理(辅修)双学士,先后在在京东,普华永道,甲骨文工作。本学年开始会在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修读JD。1. 你先后在京东,普华永道,甲骨文工作。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经验和收获吗?我没有在本科毕业之后立刻开始非常专业的法律工作,而是在同时接触了其他的一些领域之后才最后下定了走向律师职业道路的决心,其实倒也另有一番体会。拿我在京东和甲骨文这两份正式工作来说,虽然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和法律、合同等打交道,但是也积累了很多其他的经历。我在京东是管培生,通过轮岗了解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客服、物流、销售、营销等各个环节的运作,而且公司对于年轻人的培养很愿意投入,给了我们充分的发展方向上的选择,所以在定岗之后仍然可以广泛接触业务。甲骨文的合同部则本身就是一个致力于围绕合同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职能部门,我们除了有时会用到一部分法律知识之外,很重要的工作内容是理解执行公司政策,并且在起草合同的过程中协调整合来自例如销售、税务、合规等其他部门的需求和意见,这就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的视野。在普华永道,我因为机缘巧合在它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团队以contractor身份做过一份短期工作。这则是一次近距离接触公益行业的体验,真的让我眼界大开。我的感觉是,正是因为这些还算“多元化”的经历,我现在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想走的路,也更体会到专注和努力的宝贵。当然,我最幸运的是在这些工作中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京东聚集了一群有思想、有热血的互联网青年,现在很多都成为了我的知己和良师,都在向我诠释什么叫“smart people work harder”,激励我不断努力提升自我。在普华永道CSR,我认识了一群真诚的公益人和企业志愿者,让我看到乐于奉献的生活是多么快乐。甲骨文的同事们都是成熟的职场人,他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对我的善意和帮助,还有工作上的一丝不苟都让我受益良多。2. 你工作很顺利,得到同事的认同,为什么下这么大的决心去美国读三年JD呢?最大的原因是我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希望能够通过三年JD的学习去系统地了解英美法并且在这方面发展出一定的竞争力,而且我相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的思维方式一定是受益终生的。另外,留学本身也是一个让自己走出舒适区的机会,我希望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多吃些苦,从而变得更成熟、更坚强。诚然,我在工作上一直没有遇到什么特别大的挫折,这个时候辞职出国读书,是冒了不小的风险的,所以这的确也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但其实正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开始在工作上趋于自我满足,于是有些担心是不是再过几年,这种希望多些历练、多学些东西的想法就会慢慢消失,最后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曾经的梦想。这种担心最后也成为了我的动力。3. 可以分享一下你申请Columbia JD的经验吗?对于Columbia这样的学校而言,我的LSAT和GPA其实都没有优势,但是还好有一些工作经验可以在文书中发挥,所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写文书这部分。首先,应该很多朋友看过Top Law School论坛上关于个人陈述的写作指导和范文,我也比较推荐,好好阅读参考一下是会有启发的。其次是一定要在动笔之前对于自己性格、背景、经历上的优劣势,尤其是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有一个比较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在写的时候把笔墨花在最能打动学校的点上。因为其实硬性条件到了申请这一步已经不容易改变了,而且排名靠前的学校一般看到的其他申请人也都很优秀,所以文书上如果体现出一定的特点会更容易脱颖而出。第三是要做好每个目标学校的功课,至少LSAC申请页上的介绍是要通读的,最好也把官网仔细看一遍。这是因为每个学校的特点不一样,文书里面能写出一些针对性的内容至少可以传达出诚意;另外,有一些学校对于文书有很细致的要求(字数、行距、页数等),绝对不能出错。退一步说,即使这个功课对于申请结果改变不会很大,也可以让自己对于美国的法学院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我当时把每个目标学校的官网看过之后分别写了summary,并且给每个学校都写了不同版本的个人陈述,稍微有点繁琐,但是还是值得的。最后我想说,希望将来申请学校的同学们对自己有信心,尤其不要因为硬性指标有缺陷就不去尝试(当然LSAT和GPA可能的情况下自然是越高越好的),而是要在已有的条件下尽一切所能向最好的愿景上努力,除了学校招生办的decision,没有什么能代表真正的结果。我个人认为申请学校不需要特别吝啬所花的时间精力,除了offer这一直接回报外,申请过程本身收获也是很大的,比如我们会系统地思考自己过往的经历,会想如何去组织一个能够代表个人形象的package,这个能力以后在找工作的时候甚至在工作中获得一些晋升机会的时候都很重要,还可能带来一些人生感悟。4. 你Columbia JD毕业打算做什么?长远有什么人生目标?我目前的打算是在Columbia JD毕业之后去律所工作,先花上足够的时间好好磨炼自己的专业能力。长远来看,我希望可以在用自己的法律技能替客户解决问题之外,也服务于公众,帮助更多的人,比如说为一些公益组织提供法律服务,或者进入公共部门等等。比起个人的成功,我觉得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让其他人也获得成功或者一定的帮助,是一件更加快乐、更有价值的事。【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61】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傅寅嘉 – 从华东政法,通力到美国纽约大学LLM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57】《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刘央-从西政,港大博士到美国哈佛LLM》后,今天我们找来第五位奖学金得主傅寅嘉,分享一下自己在通力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申请美国纽约大学LLM的经验及人生理想。希望各位读者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受访者:傅寅嘉,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在通力律师事务所工作约两年。本学年开始会在美国纽约大学修读LLM。 1. 你在华东政法毕业后,进了通力律师事务所工作。可以介绍一下有什么让你深刻的经验吗?在通力工作两年有什么重大收获?印象深刻的经验不少,我举个曾经做的收购交易为例,标的公司债权债务关系复杂且存在较多或有负债(如保证担保),当时上级律师充分提示了相关法律风险,包括在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股权冻结、账户查封等,而客户商业团队可能会认为写得过于严重希望适当弱化,此时作为外聘律师可能面临两难,但该坚持的肯定不能放弃,而这个交易后续的确发生了我们最担心的新出现了以标的公司作为保证人的债权人,且其申请了一系列账户查封等保全措施,直接导致该交易终止。而如当时我们作为律师没有充分提示风险或者在商业团队的要求下弱化了风险,于律师而言要承担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至于在通力两年最大的收获,于我而言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很庆幸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如一位同事开玩笑时说的,大家都很关心我的成长;第二是法律职业较扎实的起步,这点最重要的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上级律师无数次向我强调“逻辑”、“严谨”,也经常亲身向我示范在发出一个邮件前该如何检查再检查,而律所定期对初年级律师进行的改错测试,令我对于文本中的错别字甚至多出的一个空格都极其敏感;此外,两年多的工作经历,让我慢慢地从最初上级律师说一就是一,变得学会去质疑,学会通过自己的所学与common sense去判断分析,我觉得对律师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素质。2. 你希望你身边的人开心,你同事对你的评价也很高。可以分享自己怎样让自己及身边的人快乐?对于同事,可能得区分为有工作交集与没有工作交集两类。对于有工作交集的,首要的肯定是把事情做好,律所的人员构成往往成梯形,高年级律师会承担更多的项目与压力,如低年级律师多花一些功夫,对于高年级律师就可以省很多力,这样大家合作才会愉快;对于同年级律师,大家平时多沟通多交流,多一块吐槽,且如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主动帮助其他工作量过大的同事,在工作氛围上大家就会变得更融洽。工作之外我会愿意“怂恿”大家办些集体活动,如找个地方组织个party,如带着律所同事一块到我的家乡宁波慈溪采摘杨梅,吃些当地海鲜。另外我觉得值得提的,一是以诚待人,这样其他人也才会以诚相待,二是我也一直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幽默些,周围人开心,自己也开心。3. 可以分享一下申请NYU LLM的经验吗?怎样能取得NYU的奖学金?众所周知,NYU对于有2到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同学会比较友好,而对于应届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则难度较大,成绩往往要求学院前1%甚至第一,且托福一般需要110以上。NYU在申请上比较特殊的是其PS需控制在500字以内,故需十分精炼,PS建议由自己拟定初稿,因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之后建议多请别人帮忙润色修改,当时我找过中介、JD毕业的同事、在读JD的本土美国朋友,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上的提高都是相当明显的。NYU的奖学金无需特别申请,由学校在审阅一般的申请文件时选择颁发,但Hauser奖学金除外,该奖学金覆盖全部学费与生活费(区别于仅覆盖全部学费的全奖Vanderbilt Scholarships),需额外提交一篇750字以内关于某一法律问题与解决思路的文章,Hauser奖学金对于LLM同学不仅仅是一份奖学金,更是一份荣誉。对于奖学金的筛选学校关注较多的可能还是工作经验与成绩,除上述奖学金外还有Dean’s Graduate Award就是我所取得的,该奖学金金额并不是个定数,我是较少的1万5千美金,我知道的一位在红圈所与魔法圈律所各工作2年的同学为3万美金。4. 你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怎样把CLECSS“帮助别人”的宗旨体现在人生目标上?我觉得一个人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改变,对于今天的我而言,我希望将来10年内能够在我喜欢的法律领域深耕细作并有所建树,且能够成为一名同行认可、客户信任的合伙人。我觉得帮助别人首先得能帮得上,所以自己需不断成长提高,而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对于晚于我入行的身边同事我会倾囊相授,我自己也曾因遇到这样的上级律师而受益匪浅,对于尚未入行的同学,我会积极参加一些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分享给大家,帮那些希望变得卓越的同学实现他们的理想。【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57】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刘央– 从西政,港大博士到美国哈佛LLM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大约两周前公布,各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54】《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陈琴–从西政,清华到美国哥伦比亚LLM》后,今天我们找来第四位奖学金得主刘央,分享一下自己在香港大学修读硕士及博士的经历,继而去美国哈佛法学院修读LLM。希望有志读Harvard LLM的朋友们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刘央,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及法学博士(候选人),曾在国际机构实习。本学年入读美国哈佛法学院修读LLM。1.你从西南政法本科毕业后,去了香港大学读硕士和博士?很多人说读法学博士很枯燥,你当初怎样下决心读博士?可以分享一下其中的苦与乐吗?其实博士一直在我的计划之中,主要还是对国际法有一些热情,想深入钻研下去。而且国际法这个学科本身就是很学术的,即便是实务人士也往往有很强的学术研究背景。我本打算先工作几年,有一些实务经验再读博士。应当说这是一种比较普遍和稳妥的路径。我在香港大学读MCL时候遇到了现在的导师,他对我的思考方式和写作能力给予了认可,并逐步将我引导上了博士之路。直接读下去我有过犹豫,但我想既然导师主动邀请,人生的次序为何不能改变呢?于是也就欣然接受了。除此以外,我认为博士是很好的专业化的过程。就一个领域集中研究三到四年,可以对这个领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当然同样的时间如果花在律所里专攻某一领域,一定也能成为专家,只是博士提供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和积淀。在我看来,读博士是非常苦的。因为博士论文必须有较高的创新性,简言之你必须有独特的贡献。我在开始博士之前并没有很多研究经验,所以压力很大。从找到论题到形成论点,再到最终写出论文,每一步我都在挑战自己的智力极限。论文定稿的时候,我自己都惊讶我竟然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求索过程中,你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可以说,博士的过程全靠自我驱动。我入学第一天导师就对我说,博士不同于学士和硕士,你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获得学位,你必须主动去获得它。当你成功取得博士候选人资格,正式开始写作学位论文时,你就陷入了近三年相当”自由“的生活。每天的日程表完全由自己设定,没有人会督促你做研究。即便你天天睡到中午也没有人过问。这样的宽松环境有助于思考,但也很容易使人懈怠。日复一日地面对电脑写作也难免令人觉得枯燥。就我个人而言,每写出一些稿子自己是很开心的,心里有一些成就感。每年我也会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这使得我有机会涉足以前从未去过的国家和城市,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这些都是苦中的一些乐趣。2. 你可以分享一下在国际机构(例如联合国)实习的经验吗?我于2014年在联合国法律事务厅实习了四个月。我所在的部门是条约科,负责条约的交存和登记。就前者而言,目前全球有560多个条约指定联合国秘书长为保存人,条约科就是这项职能的具体对接部门。这些条约的原件就放置于条约科的资料库中,每天都会有几个国家的代表前来签署条约或交存加入条约的文书。就后者而言,《联合国宪章》第102条规定会员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和国际协定应当在秘书处登记。条约科每月都会收到上百份五花八门的条约,对它们进行审查后即可登记。我的主要工作包括协助P2级的法律官员开展工作,内容包括法律检索、邮件起草、整理条约清单等。由于我实习期间正值第69届联大全体会议,我还参与筹办了条约科一年一度的Treaty Event,集中推广了一批重要的多边条约。实习后期,我还独立完成了一个条约继承的档案检索项目。我通过检索条约科的档案,整理出了绝大多数曾经发生过条约继承的会员国的情况,并按国别建立了档案。总的来说,实习工作的内容并不复杂,而且实习生很少加班。办公室的氛围非常好,大家每天都充满笑容。每到各种节日,那张签署条约的红木桌立刻摇身变为食物的摆台。条约科不同于法律事务厅其它部门的一大特点是法语在这里几乎被当作第一语言,大家只有与我这样不通法语者才说英语。这也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法语的学习热情。现在回想起来,在条约科的实习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的确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3. 你为什么对国际法特别有兴趣?国际法在政策原则及法理分析当中怎样取得平衡?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宏观的东西,而且热衷于关注国际事务。在开始法律学习之后,觉得私法的技术性稍强,公法侧重价值探讨,国际法兼而有之,很有意思。此外,大四时我参加了Jessup,仔细学习了一些国际法的基本知识,觉得越学越有趣。恰好身边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对国际法有浓厚兴趣,经常提出新问题,大家相互促进。国际事务有极强的政治性,不可否认国际法与政治走得很近。但国际事务也有法律性的一面,正统的国际法律师将国际法看作一系列对国家有拘束性的规则。国际法律师的职责是对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政策或政治上的分析属于政治家的任务。当然,要成功处理国际事务,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兼有两方面的人才。4. 你哈佛LLM毕业后有什么打算?长期的人生目标是什么?LLM之后我希望能从事一段时间的国际法实践,不论是国际组织,律所,NGO,只要与国际法相关都可。我觉得我在学校呆的时间比较长了,需要体验一下外面的世界。学术界的言说方式是比较高屋建瓴的,但我不希望自己过于不接地气。长远来看,我还是希望回到学校的。我对教课很有激情,但我需要先把自己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这样才能不误人子弟。【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54】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陈琴 – 从西政,清华到美国哥伦比亚LLM

作者:CLECSS
01月01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52】《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黄俊骁– 哈佛JD录取者背后的努力与成长》后,今天我们找来第三位奖学金得主陈琴,分享一下自己在西南政法和清华的读书心得,在达辉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内容,及申请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的经验。希望有志读Columbia LLM的朋友们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陈琴,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在北京达辉律师事务所工作近三年。本学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修读LLM。1. 我们理解你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读书非常用功,当年以西政民商法学院第一名的成绩保送清华法学院。你可以分享一下你法学院读书的心得吗?西政是“五院四系”中比较传统的法学院,而清华法学院是致力于走创新路线和国际化道路的新派法学院,两个学校的差别反映在课程安排、上课方式、学生业余活动、学生的就业方向等方面。两者其实各有优劣,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可能探索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西政四年的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让我有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而在清华的学习,则更加锻炼了我的法律思维,扩展了国际视野。西政上课是大课制,基本没有课后作业,所以相对而言有很多个人的时间,大学四年是我读书最多的时光,不限于法学的经典著作,还包括文史哲方面的书籍,看的更多的是哲学方面的书,尝试着去探索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虽然大部分人生哲学的问题都是无解或者说是见仁见智,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正是那段探索哲学的旅程,让自己心态比较平和,气质比较淡定。清华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偏向英美教育模式,课程“少而精”,课堂上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作报告,上课辩论讨论回答问题为主,课后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的作业,一开始会不习惯,但由于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不断地观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来,慢慢会适应新的上课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2. 你同时是个积极追求卓越的人。进清华后积极参与法律评论及模拟法庭。可以跟我们反响一下参与这些课外活动,有什么收获和满足感吗?在清华的时光,整体上是比较多元而有挑战的,在业余时间参加了《清华中国法律评论》(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简称TCLR),第二届全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和第十二届ELSA-WTO模拟法庭比赛。两项活动都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法律实践的技能,但最可贵的是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友情。TCLR同国外法学院的学术期刊一样,是由学生主导的英文学术杂志,里面的成员非常多元,基本上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各占一半。我是从研一下学期加入TCLR,工作了一年半。研二进入评论的管理委员会,和一个美国JD学生一起主管评论的角注工作,我们以Bluebook为基础一起合作制定了实用性更强的简易版的角注规则,还组织了对评论全体编辑关于脚注的培训。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组织里,和外国学生会有比较多的跨文化交流。另外,由于主管脚注工作,经常要检查脚注的顺序、是否斜体、标点符号等诸多细节,培养了自己比较细致的工作习惯,这一点在以后工作中还是比较受益的。同时和评论管委会的其他成员一起参与评论的日常管理,开会时听其他部门的成员,谈起编辑招募、稿源质量、海外出版商的沟通以及是否能准时发刊等或大或小的问题,见识了运营一个学术期刊的不易,感觉当时的我们就是一群小伙伴在经营一家初创企业。模拟法庭是连接学校课堂和实务的桥梁,参加模庭对于培养法律实践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当时是和一名研究生同学加上四名本科生一起参加的WTO模拟法庭比赛的国内赛和亚洲区域赛,从准备到比赛,前后将近5个月,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齐心协力。自己也收获了很多干货技能,包括怎么做法律研究、提炼法律争议点、如何写模庭需要的文书、口头辩论的应对技巧等。参加模庭还能见识其他国家的表现,在区域赛观摩决赛的时候,意识到普通法系国家培养法律人才的优势,中国培养国际法的实务人士任重道远但充满希望。3. 你后来去了达辉律师事务所工作了几年,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内容吗?我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达辉公司组,在达辉工作了近三年。达辉是公司制的律所,内部只分了公司组和争议解决组两个大组,理论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分进一个大组后,是可以在大组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领域。我自己在达辉执业领域比较广,涵盖了私募、基金、并购、公司常法等,但每一段时间会有侧重点。在加入后至2015年初,主要参与了一个境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一个美股IPO项目,一个境外上市公司的收购项目。这段期间属于无意识地被选择、作为职场小兵观摩学习大项目的阶段。在2015年全年基本都在做VC/PE项目,2015年是VC市场非常火的一年,参与了比较多美元和人民币投融资项目,既有代表初创企业,也有代表基金。大部分项目是由项目主管合伙人直接带着我做,由于有比较多的项目参与机会,自己律师的执业技能,包括法律尽职调查、文件起草、沟通谈判、项目管理等能力都得到了比较扎实的锻炼,同时也养成比较好的工作习惯。这段期间是律师执业技能迅速培养和积累阶段。由于做了一年VC项目,想要尝试公司业务其他领域,在和合伙人沟通后,我在2016年尝试和接触到了很多新兴的业务,包括完成了达辉史上第一个新三板挂牌项目,和基金组的其他成员开拓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律意见书业务,并帮助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从事过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设立包括并购基金的设立工作,深度参与了一家境内公司收购境外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的的跨境并购项目,参与过几起比较复杂的VC投资项目。每次接触新的业务类型,都经历了前期的艰难探索到后期的融会贯通。这个阶段我总结为厚积薄发,从0到1的开拓创新阶段。在2017年上半年,由于考虑到下半年要出国,没有参与周期比较长的项目,加上自己对法律尽职调查和合同审查一直比较感兴趣,主导了几个比较复杂的法律尽职调查工作,密集参与了一个跨国公司的日常合同审查工作,弥补了自己在这两块领域的些许遗憾,也体会到法律基础工作的乐趣。这个阶段我总结为“去繁就简”、“返璞归真”的阶段。在律师生涯的前三年能接触不同的非诉业务,能和不同风格的合伙人及同事合作,和不同的客户和对家律师沟通交流,在达辉近三年的工作是非常充实的一段执业经历。4. 可以分享一下你申请ColumbiaLLM的经验吗?申请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和了解学校的过程,每个学校都有其特点,最后是否能录取,取决于自己软硬件各方面的条件和学校招生偏好的匹配程度。以哥大为例,官网上是说倾向招收有一年实务工作经验的学生,从历届招生的数据来看,哥大在中国招收的学生中90%以上是有律所或公司法务工作经验。另外哥大的公司法和国际法是其强项学科,如果申请者有相关学习或工作背景,并且在个人陈述上能体现出对公司法/国际法的兴趣和思考,录取的概率会大很多。从文书准备角度,建议和已经读过LLM的同学多沟通,请教他们的申请经验。个人陈述最好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全文有一个故事主线,围绕故事主线展开自己的故事,去回答“Why me, Why LLM, Why your Law School”这三个经典问题。在个人陈述写完后,多发几个朋友让他们帮忙提意见。从时间安排角度讲,决定申请后建议按照每个学校的截止时间做一个时间表,最理想的状态是早准备、早申请,但如果没有按照理想的时间表走,也不要太焦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坚持下去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5. 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长远来说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毕业后我应该会选择回到律所工作,继续做一名交易律师,因为目前这个阶段我还是比较享受律师工作带来的成长和成就感。由于自己是比较喜欢有挑战的业务类型,之后倾向的执业领域是基金和并购,因为基金是现代商事交易一个非常灵活的机制,并购是综合型很强而又复杂的交易类型。从长远角度来讲,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坚持“大事随心,小事随意”的理念,有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法律事业上能有番作为,同时参与更多的公益活动,包括公益社团和公益基金的活动。从微观角度,希望能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更多身边的朋友,如帮助更多的创业朋友解答创业中融资等法律问题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正外部性”。【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52】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黄俊骁 – 哈佛JD录取者背后的努力与成长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继【CLECSS 1150】《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张玉鹏–从律师,法务到牛津大学》后,今天我们找来第二位奖学金得主黄俊骁,分享一下自己考8次LSAT,申请到哈佛法学院的经历。黄律师在访谈中也分享了自己在方达的工作内容,北大学生会的体验,及人生理想。希望各位读者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黄俊骁,北大化学及法学学士,美国西北大学LLM。现职于方达律师事务所,本学年开始会在哈佛法学院修读JD。1. 面试时奖学金委员会最深刻的是,你LSAT考了8次,最终以较高的LSAT分数考取得哈佛法学院JD的录取。这个跟我们CLECSS “追求卓越”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跟各位CLECSS友分享一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意志和毅力?从我大四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参加八次LSAT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因为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承载梦想而带来的无奈与失落始终如影随形地缠绕着我。支撑着我不断尝试最终取得比较满意结果的有三方面力量。其一是因为梦想。去美国顶尖法学院读JD是我本科时形成的梦想,而LSAT考试所考察的能力是被顺利录取和就读所必不可少的。当年身边的同学们一个个学成JD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压力,更感受到了动力。其二是因为信心。我对自己攻克LSAT有信心,我知道自己在逻辑上没有问题,反而是成长过程中没有太过重视的英语成为了障碍。所以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很明确自己提高的方向:更好更快的英语阅读。我一直相信自己只要慢慢积累终究会达到LSAT的要求。自小剑走偏锋坚持专攻理科竞赛的经历使我在被各路大神虐到体无完肤的同时,让我认识到我也在不断地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其三是因为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谢谢你们!不断给予我激励和帮助,陪伴着我走过这四年的艰辛。最后我想分享的是,前后八次的LSAT经历,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坚持:我有去变通,我在最后一次考试时大幅修改了针对LR题型的做题策略;我有去平衡,努力使备考不影响工作,不影响社交;我也有去妥协,为此放弃掉了很多的闲暇和机会。【注】虽然我情非得已参加了八次LSAT并在最后取得了不错的申请结果,但我依然强烈建议JD申请者不要盲目地、无谓地参加考试,一定要打有准备之仗。多数顶尖美国法学院都明确表示会考虑JD申请者的所有LSAT成绩,并要求参加考试超过一次者提供额外的解释,过多次的考试经历有绝对的负面影响。2. 你在北大也取得化学学士,读理学对于考LSAT有很大的帮助吗?我自小参加理科竞赛和在北大攻读理学学位的经历对我准备LSAT是很有帮助的。一方面,我做Game题型的时候基本没有怎么复习,每个Section都可以按时做完并且能有时间回头检查一遍。学习奥数的经历让我对这些题目的套路比较有经验(只是换成英文出题),而长期的数理学习也让我对图表分析有着比较高的敏感性。另一方面,理学学习经历对我逻辑思维的培养使我在训练Logic Reasoning题型时更从容。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要把题目换成中文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这也是我一直坚持锻炼英语水平没有放弃LSAT的原因之一。最后我想说,基于美国法学院面向所有学科背景申请者的原因,LSAT在出题时也在题目素材上囊括了人文、社科、理工和法律等方面,无论何种背景在LSAT的题目中都会面临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领域。理工类的素材和阅读文章对于一般人文社科的考生会比较陌生,我想这也是理工科背景考生的一种优势。3. 你在方达律师事务所做哪个领域?我在方达上海办公室从事知识产权和反垄断领域的争议解决/诉讼业务。选择这一领域是因为我的背景在专利和商业技术秘密方面有着很大的比较优势,而且自己经过长期学习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选择争议解决/诉讼则是因为我更倾向于做一些需要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工作,尝试如何去说服他人在一般的交流沟通基础上是一个更有趣的挑战,当然这也同我印象中的传统律师形象比较相符。我很荣幸能够在方达开始我的执业生涯。方达在争议解决领域尤其是知识产权诉讼方面是业内绝对的领先者,同事们秉持着“We are the best”的信念致力于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两年来很感谢我们知识产权团队的成员和我的饭团伙伴们,你们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林毅律师对客户的有求必应、无微不至和对细节的兢兢业业向我展现了如何成为一个深受客户信赖的律师;佘轶峰律师、邵烨律师和廖婷婷律师对法律理论和实践的牢固掌握以及对疑难案件驾轻就熟地切入与创造性地解决是我在专业技能上学习的典范。4. 你之前在西北大学已取得LLM学位,为什么不打算一直做下去,还要去读JD呢?做出这个决定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我在正式工作后发现我的法学教育还是比较欠缺的。在北大的知识产权法学本科双学位我只上了两年课;而紧接着九个月的LLM学习中为了取得NY Bar的考试资格我被迫选了很多课(34学分),造成了囫囵吞枣、学艺不精。我一直想在积累了一定的执业经验后,再回过头去好好花时间重新接受一下系统的法学院教育。其二是我在工作中发现了在知识产权和反垄断领域中,中美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践中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我参与的一个涉及标准必要专利在中国里程碑式的案件中,方达团队聘请了一位美国大学的教授作为专家证人来就FRAND原则和许可费计算等问题向中国法官发表意见。虽然法系不同,但全球的知识产权和反垄断领域还是基本相通的。中美之间这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差距让我深深感到只有去到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去学习才能掌握其精髓。其三就是美国顶尖法学院的JD学习经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很高的起点,它可以提供系统且深入的法学教育,提供毕业后体面的收入,提供庞大而有力的校友支持。美国的法学院可以说聚集了一群顶尖的美国人以及来自其他各国的佼佼者,基于我LLM的经历,同他们一起学习真的会受益良多。总的来说,这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在全球化背景和日益增长的中美技术交流和贸易环境下,我综合考虑了所有机会成本和收益后认为在现阶段值得我去义无反顾追求的经历。5. “帮助别人”是CLECSS的另一重要理念。我们知道你以前捐助过希望工程,参加学生会为同学们争取权益。这些经历对于自己立志做个好律师有什么关系吗?这些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对于现在立志成为一个优秀法律人的我而言是密不可分的。身为公证员的父亲在小时候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使我对社会和法律形成了最初的概念;我通过希望工程捐款结识了一位青海的藏族小女孩,长期的互通信件使我第一次直观体会到生活水平的差异,也使我第一次萌生出了强烈的帮助他人、造福社会的责任感。渐渐长大后,我不断投身到服务社群的工作中。无论是在高中加入学生仲裁委员会为同学们定纷止争、建议学校,还是在北大学生会副会长和权益部部长的任内任外为同学权益和校园建设奔走呼喊,亦或是在多年的法律学习和执业中抽空参加种种志愿服务,我都时时将服务他人、贡献社会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会在空闲时与其他年轻的法律人分享包括法学院申请和学习、律考资格和备考以及求职等方面的建议,也会在遇到不平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状告交警执法行为违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以小本49学分法学双学位向纽约州上诉法院成功请愿获得纽约州律考资格(要求83学分)后,帮助了数十位与我一样不满足资格要求的备考者请愿取得考试资格。律师执业是一门手艺,却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法律根植于社会活动中,法律人在学习和实践中都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这些社会活动经验塑造了我很多,所以我也会推荐更多法律人去践行属于自己的经历。6. 你JD毕业后有什么打算?现在初步的打算是在毕业后找一家美国律所继续从事知识产权和反垄断领域的争议解决/诉讼业务,发挥我理科学位和中国律师这两大背景优势。美国律所对于初级律师的培训很系统,我想通过这些实践打好基本功。再往后的打算现在看起来可能会比较遥远,社会现在的发展真的很快,在职业发展上自己会再看机会,另外家人也会是我考虑中很重要的因素。

【CLECSS 1150】访谈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主张玉鹏 – 从律师, 法务到牛津大学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自从【CLECSS 1140】《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后,十位得奖者备受关注。他们都是奖学金委员会千挑万选出来的,理念跟我们CLECSS “Think Big;Do Big”的主题最贴近。今天我们找来第一位奖学金得主张玉鹏,分享一下自己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从北京君合做律师,到国寿资产做法务,继而去英国牛津大学修读硕士的各种经验。各位有志入读牛津大学的朋友们,希望今天的访谈对大家有帮助!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张玉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先后在北京君合及国寿资产工作。准备本年入读英国牛津大学法律及金融硕士。1. 你之前在北京君合工作了好几年,为什么后来决定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做法务?从君合到国寿资产,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一方面,我之前在君合从事的是争议解决业务,对于投融资这些非诉讼业务几乎没有涉及。另一方面,从律师到法务也是一种角色的转换。其实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就在很多诉讼、仲裁案件里,看到那么多人为了一两处有歧义的合同条款争来争去,我就在想,对于这类由于交易安排、条文设置、权利义务失衡而引发的争议,如果能在交易环节就得以避免,是否也是律师价值的一种体现呢?后来,刚好就有国寿资产这样一个工作机会,我觉得险资、资产管理算是一个比较好的领域,就大胆尝试了。我认为,工作内容、执业领域对于法律从业者而言是相对其次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法律思维、执业技能、工作习惯和自我要求。说到这儿,我要感谢我在君合的指导老师刘虹环律师和周曦律师,在他们的概念里,没有初、高年级律师工作标准的差异,所有级别律师的工作成果必须有相同的质量。我在他们团队的那几年,他们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改我写的文件,以及给客户的邮件,指导我们如何理解法律,如何利用法学方法论解决法律难题。这些技能其实已经超越了业务领域本身,对于我从事非诉讼业务、做甲方、乙方都是终身受用的。2. 做法务这几年有什么最大的收获?收获其实有很多,但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我对交易的理解更深入了、考虑的因素更全面了、格局也更宏观了。刚到国寿资产的时候,我是以一种纯粹的法律思维、而且是诉讼律师的思维去看合同,能发现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也试图在法理上对所有合同条款进行合理化。但通过与业务部门沟通、与交易对手谈判,我意识到有时候法律上的合理性和商业上的合理性并不是完全吻合的,甚至是相悖的,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和平衡。庆幸的是,我所在的部门叫项目评审部,我们对于每一个项目都会进行风险评估,会看项目的可研报告、尽调报告,最终提示的风险也不仅仅限于法律与合规方面;同时,我有机会参加公司对于项目的决策会议,会直接了解到公司管理层、运营、财务、投后管理这些部位对于每一个交易的关注点和利益诉求;再有,就是通过与君合、金杜、方达这些律所的前辈们在项目上开展合作,使我快速学习各类间接经验。像君合的邓梁律师,那真的是良师益友。就这样,渐渐地,我在看合同、谈合同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更多维、更立体了。这种体会也经常让我在和交易对手谈判时,能够跳出合同条款本身,统观交易全貌,然后做出应有的坚持、折中或妥协。3. 你在中国人寿做得很顺利,为什么还要折腾去英国牛津读法律及金融硕士?其实刚才也提到,我感觉作为交易律师,仅仅关注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这两年接触了很多项目,虽然所有的交易细节都会落实在合同上,但这个过程却不仅仅靠法律这一个方面,大量的条款会涉及税务、会计、审计等各类问题。无论是债权投资还是股权投资,如果不对交易对手进行财务分析或估值分析,那就难以在合同审查过程中进行动态风控条款的设置和取舍,难以将公司在投资后的权益最大化。很多人会觉得商务条款是业务团队该负责的事,暂且撇开责任划分不谈,我认为合同文本是一个各种条款相互勾稽的整体,如果法务对条款性质进行绝对划分,交易的安全性、缜密度就会受到局限。所以,我一直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投资、金融、财务等方面的学习,但有些知识的汲取是碎片式的,或者是缺乏理论基础。因此,我希望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牛津大学法学院与商学院合开的“法律与金融”专业就像是一个为我量身定制的专业,它的课程设置、授课理念刚好指向我这种有法律背景但希望提高自身金融知识的群体。4. 很多法律尖子都选择去美国,为什么你选择去英国?“法律与金融”这个专业真的非常适合我,我申请前认真做过尽调,确实非常喜欢它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而且,这个专业每年在全球只招收45人,商学院那边的课程又是跟金融和MBA专业的人一起上,再加上牛津大学古老的学院制,各种专业的学生生活在一起,这都能让我借此认识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多领域的优秀人才,接触更多元的思想和文化。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出国而不是在境内深造的原因。当然,很多人说去了美国可以考bar,美国硕士比英国硕士更实用,但确实对我而言,我职业上的需求可以通过“法律与金融”这个专业实现。很感激CLECSS和方达这个奖学金项目,让我结识一大批即将去美国深造的伙伴,衷心祝愿他们学有所成,在那边一切顺利。5. 你在牛津毕业后,有什么打算?长远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毕业后,我会继续从事与法律相关的工作。十多年的法律学习和从业经历不仅奠定了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我的思维和处事方式。长远来看,我希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发展做点贡献,就像在我的成长路上,大学、君合、国寿资产、CLECSS的恩师与前辈对我的言传身教一样,我希望把这作为一种传承的东西继续下去。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共同的想法,这种想法不是形而上的,而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努力,从个体到群体,从自我实现到相互影响,让法律人感受到一种聚合、向上的力量,让这个群体不断精英化、卓越化。【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40】2017年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结果公布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引言“2017 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自从本年五月开始接受申请,我们收到过百份申请。六月初截止后,奖学金委员会(由四位资深法律界人士组成)经过几星期申请材料审阅及候选人面试,结果终于出来。我们热烈祝贺这十位非常优秀的中国年青律师和法律学生!在此我们再次感谢方达律师事务所对于“2017 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的大力支持。在挑选这十位杰出的得奖者时,我们的大原则是要挑选跟我们CLECSS平台理念一致的申请者。其中包括法律人对“Think Big; Do Big”理念的认同,对法律人生有卓越的追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别人,成功后回馈社会。综观这十位得奖者, 4位去美国哈佛大学,2位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位去美国纽约大学,1位去英国牛津大学,1位去香港大学。【注一】虽然出来的结果的还是名校居多,但我们挑选他们时并非仅仅因为他们拿到名校录取,而是他们的内涵和理想跟CLECSS的宗旨吻合。至于之前内地的教育背景,十位杰出的得奖者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传统“五院四系”,亦有来自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及汕头大学,教育背景多元化。工作方面,三位在内所【注二】,两位在外所,两位在公司做法务,其余三位是学生。【注一】:就此“海外奖学金”而言,“海外”指“跨司法管辖区”(cross-jurisdiction)。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香港”)是普通法系,因此仅就此“海外奖学金”而言,四位评委一致同意“海外”包括香港。【注二】:其中一位得奖者就职于方达律师事务所。在此特别声明,奖学金委员会作出评选时,完全独立于方达律师事务所运作。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得奖者评选结果(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拼音排列)得奖者海外学校项目之前的教育背景近期律所/机构(如适用)陈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LM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清华大学法学硕士达辉律师事务所傅寅嘉美国纽约大学LLM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本科通力律师事务所黄俊骁美国哈佛大学JD北京大学化学及法学学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方达律师事务所刘央美国哈佛大学LLM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香港大学法学博士(候选人)秦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D人民大学法学和工商管理(辅修)双学士甲骨文公司杨肯美国哈佛大学LLM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及硕士叶梓健美国纽约大学LLM汕头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Skadden (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张红叶美国哈佛大学LLM上海财经大学法学学士及硕士张恺文香港大学JD【注一】(见上)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法学硕士Stephenson Harwood(罗夏信律师事务所)张玉鹏英国牛津大学法律及金融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陈琴 (学校项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LM)陈琴律师,2017年录取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LLM项目,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1/530)保送至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经济法专业研究生。陈律师毕业后加入北京达辉律师事务所公司组工作近三年,主要业务领域风险投资/基金/跨境并购。人生理想是做一个善良独立正直明理的人,不忘初心,从事自己热爱的法律事业。傅寅嘉(学校项目:美国纽约大学LLM)傅寅嘉律师毕业于华政,在荷兰做过交换生,之后加入通力律师事务所公司部。工作两年多,始终牢记入所第一天合伙人对他提出的“beyond expectation”的要求,获律所去年颁发最佳进步奖。傅律师两个月前参加华政的分享会,惊讶于多走了仅仅几步却能切切实实地帮助到其他人,要求自己不断追求卓越,早日成为客户信任、同行认可的优秀商事律师,有朝一日得以更好地为法律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黄俊骁(学校项目:美国哈佛大学JD)黄俊骁律师现执业于方达上海。黄律师于北京大学取得化学和法学学士,后于西北大学取得LLM,即将前往哈佛大学攻读JD。黄律师是中国和纽约州执业律师,加州非执业律师,且分别通过中国和美国的专利代理人考试。黄律师在工作和求学中坚持追求卓越,经常投身于各类社团和公益活动,并积极为其他年轻法律人提供包括法学院申请和学习、律考资格和备考以及求职等方面的建议。黄律师希望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科技产业和科学工作者,为社会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刘央(学校项目:美国哈佛大学LLM)刘央,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国际法博士(尚未答辩)。即将于2017年秋季赴哈佛攻读LLM。曾获中英学者基金会资助赴曼彻斯特国际法研究中心访学,并有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演讲及授课经历。曾于联合国法律事务厅、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等机构实习。专注于国际法,希望能将学术与实务相结合,成为中国的国际法律师,并为中国国际法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秦蓁(学校项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JD)秦蓁,201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取得了法学和工商管理(辅修)双学士学位,后先后就职于京东商城、甲骨文(中国),积累了多方面的工作经验,也在不断思考中确定了法律职业方向,因此决定赴美攻读JD并成功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录取。将来,她希望自己能够通过长期的努力成长为一名受人信赖的商业律师,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尽可能服务社会,帮助更多的人。杨肯(学校项目:美国哈佛大学LLM)杨肯,分别于2015、2017年获得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现已被哈佛大学法学院LL.M.项目录取,计划在一年以後继续申请攻读SJD项目。杨肯於本科、硕士阶段三次参加杰赛普模拟法庭比赛,并赴哥伦比亚大学交换学习。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民间难民援助项目的成员,曾赴土耳其展开志愿服务,针对当地叙利亚难民问题展开调研。叶梓健(学校项目:美国纽约大学LLM)叶梓健,先后在汕头大学、墨尔本大学和香港大学学习法律,目前供职于Skadden (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通过多年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经验,叶梓健认为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对年轻法律人而言至关重要。将来从纽约大学毕业后,除了追求法律事业外,叶梓健希望能够和CLECSS一道为更多年轻人营造一个社会向上流的公平环境,把“to do”变“to be”。张红叶(学校项目:美国哈佛大学LLM)张红叶,上海财经大学法学学士(英美法证书班)、在读法律硕士,现被哈佛法学院LLM项目录取。本科期间担任学校法学会会长,并曾在金杜(上海)的澳大利亚公司并购团队实习。对国际商事仲裁有浓厚的兴趣,多次参加CIETAC贸仲杯、Moot Shanghai、International ADR Mooting Competition等比赛,获得国际赛16强、个人优胜奖等荣誉。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仲裁律师,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为中国人争取更多话语权。张恺文(学校项目:香港大学JD)张恺文,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学院,随后又在香港大学取得LLM学位,主修Corporate and Financial Law。毕业后,曾在中伦律师事务香港办公室工作一年半左右,主要做的是对外投资、外商对华投资以及为跨国(境)公司提供专项中国法律意见。现任职于Stephenson Harwood香港办公室,主要参与港股上市融资。张恺文结合自己现有的求学计划和兴趣,计划成为从事跨境争议解决的律师,为完善现有的陆港两地跨境争端解决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张玉鹏(学校项目:英国牛津大学法律及金融硕士)张玉鹏律师,2012年从中国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后,在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从事争议解决业务。2015年,张律师加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保险资金另类投资业务的法律及合规审查工作。因工作需要,张律师今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修读法律与金融专业(MSc in Law and Finance),希望通过在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学习,提升自身复合型专业背景,早日实现自己的法律职业理想。特别推荐除这十位得奖者外,海外奖学金委员会在此想特别提及以下第11-15名的朋友,对他们作特别推荐(Honorable Mentions),包括以下申请者:(排名不分先后,以姓名拼音排列)特别推荐海外学校项目 之前的教育背景近期律所/机构(如适用)陈思含美国纽约大学LLM同济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大学普通法硕士Linklaters (年利达律师事务所)狄延超美国杜克大学LLM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孙斌美国纽约大学LLM上海政法大学法学学士Hogan Lovells (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张玮美国乔治城大学JD复旦大学法学学士张晓宁美国哈佛大学LLM外交学院法学学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CLECSS 1133】海外奖学金面试的一些观察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一连三天的“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面试”昨天完成,感谢各位评委和候选人抽出宝贵时间,也再次感谢方达律师事务所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由于今年是我们第一年办海外奖学金,自己也吸收了不少经验。今天分享一下我过去三天的一些观察(注:这些仅是我个人的观察,不代表其他评委的看法)。另外,CLECSS与君合律师事务所合办的“海归LLM/JD Party –海归法律人的职业发展”今天截止报名,所剩的位置无几,有兴趣的朋友们赶快今天报名。对我们CLECSS平台的了解入围CLECSS面试的二十多位朋友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关注我们平台的时间各异,有些在还没有微信公众号的年代已经参加我们的CLECSS讲座。有些关注了一两年,有些过去两个月申请我们奖学金时才关注。其实我一点不都不介意大家关注了多长时间,毕竟我们一直都很低调,不怎样宣传,口碑都是过去十年慢慢建立的。不过还是建议大家面试前做好准备,可以在互联网或公众号多看我们的历史背景和理念追求,这样回答时会更加理想(同样地,如果你去律所面试,也需要对该律所有全面的理解)。有些候选人说不出我们“Think Big; Do Big”的口号,但我没有扣分的,因为这并非知识考试,我主要看他/她是否具备我们所需要的元素。在众多优秀的候选人当中,怎样突出自己如其他面试一样,我们有我们的评分表格,但说到底,我们做完面试后,最大的问题是你对这个候选人还有多少印象?这回到了【CLECSS 22】《法律人怎样让别人印象深刻》,其中越具体越好,有一两个真实的故事。例如在山区支教,可以具体说一下其中发生的一两件件让你深刻的事情。但也不要说得太复杂,简简单单能带出主题就好。如果能感动心灵,那就更好。但故事还需要真实的,不能创作故事。这些方面,很明显有些申请者做得较好,做完面试后至今还会说得出他/她的特点,但有些申请者则只有较模糊的印象。结语整体而言,我个人对今届的“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申请者的素质很满意。我们几位评委还要对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在未来一两周出结果。在此祝各位申请者好运,无论你是否取得我们的奖学金,也希望你能与我们保持联系。因为大家对法律界有共同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们永不放弃。【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22】审阅海外奖学金申请的一些观察

作者:CLECSS
05月2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2017 CLECSS-方达海外奖学金”六月初截止,我们收到一百多个奖学金申请。如之前提及,我们会把所有申请者提交的书面材料仔细看一遍,预计这周能看完。这次是CLECSS第一年办海外奖学金,所以我们也是从中学习。由于申请人当中优秀者众多,所以如果最后没有被选中,也不要失望,你仍然是中国法律界新一代最优秀之一。以下是一些观察,我相信无论你申请我们奖学金,还是申请其他工作/学校,都会有帮助,因此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下观察:充分了解对方不是每一位海外奖学金申请者都是CLECSS的用户,但既然决定申请,就需要对我们有相当了解。有些申请者的奖学金申请会拼错“CLECSS”,又或者也不太明白我们是怎样的平台,或不清楚我们背后的理想。其实大家即使不是CLECSS用户,在申请之前,大可在网上搜索一下(之前我写过有很多介绍我们起源和理念的文章)。同样道理,当你申请学校或工作时,也要做好资料收集。很多年前我美国JD毕业找工作时,每个律所都是做Corporate/ Capital Market的,因此都准备了一些Corporate/ Capital Market的问题和答案,但有次去了一个做Corporate(专做TMT交易)的律所面试,发现之前准备那些General的Corporate/ Capital Market的问题和答案并不足够,被问起一些深入一点TMT相关的问题,就不懂回答。因此申请时,还是应该更深入地做好准备。写得具体用心,才能脱颖而出跟你申请学校一样,Personal Statement(PS)是很重要的。你想想,从150当中,挑选10人,对方会怎样挑选。你不能期待有个名校的Offer,随便写写PS就算,在申请奖学金的Pool里,很大部分是拿到顶级名校的。因此你还要想想怎样跟别人有所不同(注:跟别人有所不同,不是要自己make up 一个故事;写的东西还是要真实的,不过要写得具体和把“亮点”强调出来。)比如说,我见过一些奖学金PS,坦诚说自己很平凡,现实生活中我是很愿意跟这些坦诚的人交朋友,但是否能取得奖学金就是另一回事。又例如,有些说自己想成为一个商业律师,这个没问题,但可以写得更具体一点,例如小时候经历个一些事情,希望贸易公平,想做反垄断律师,具体自己写过一些反垄断的文章,毕业后又有怎样的计划,为社会带来怎样实质性的改变。往往写得“具体”,能跟让“故事”更真切和完美。结语各位今年去读LLM/JD的朋友们,无论大家是否取得今年的海外奖学金,都希望大家有个好的海外教育旅程。对于其他正在申请工作/学校的朋友们,希望今天的文章会对大家有帮助。祝CLECSS友们各种申请好运!【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菜单”及“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想联系 CLECSS的朋友们,可以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

海外奖学金 / 共有13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