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CSS 123】Vault 21-30 美国律所在中国的发展

时间:06月29日
来源:CLECSS
作者: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

昨天发表【CLECSS法律Career #122】《Vault 11-20美国律所在中国的发展》,今天我们继续看看Vault 21-30在中国的发展,在这个区域我们也找到很多熟悉的律所名字。Vault 21-30排名如下:

21&22Wilmerhale; Ropes & Gray

说到Wilmerhale,很多朋友都没有听过,更不知道原来他们在北京有分所。在中国,他们也是做一些FDI,跨境投资,收购合并等。至于Ropes & Gray,在近几年打响了名堂,主要原因是他们有两个:第一,他们私募投资真的做得好,客户包括很牛的基金例如Bain Capital等。第二,他们的COLA非常有吸引力(高于市场水平9万美金),近年来吸引了不少Vault 10的律师跳过去,所以Ropes & Gray在中国渐渐做起来。

23&24Morrison & Foerster; Arnold & Porter

Morrison & Foerster也算早年进入中国的律所,我很多年前在北京Baker时,他们办公室就在同一层楼。Morrison & Foerster早年在中国做得不错,但后来跟Jones Day等律所在Corporate方面同一个问题,做一般的FDI,M&A没有特别优势。在资本市场方面,他们有做一些二线的IPO,但总体来说不算强。Arnold & Porter以华盛顿DC为总部,在中国没有分所。

25&26: O’Melveny & Myers; Paul Hastings

O’Melveny & Myers整体来说在中国法律界有相当名气,一般简称OMM。由于在学校设立OMM奖学金,所以广为法学院学生熟悉。但事实上,他们业务并没有做得他们宣传上那么好。以内地分所为例,虽然工资都出得很高,律师都很优秀,但律所本身并不赚钱,他们也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出来。至于Paul Hastings,同样也很出名:首先,他们能出很高的工资给刚毕业的中国法律学院毕业生,例如3万,这个对刚出来工作的学生很具吸引力。但是Paul Hastings本身也有文化上的问题,例如太注重Billable Hours,所以很多进去工作的年轻律师都感到很大压力。

28&29: Shearman & Sterling; Akin Gump

Shearman & Sterling在中国已经很多年,整体来说算是做得不错的。Shearman & Sterling在美国的排名不断下跌,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领域一直比较稳定,有相当江湖地位。除了有不错的生意外,给Associates的薪酬福利也好。除了COLA外,还有很多额外的福利。不过在经济不好时,Shearman & Sterling有裁员的记录,这个大家要注意。至于Akin Gump,也是在中国比较低调,在香港,AG会做一些PE,M&A等。

我跳过了排名27的Clifford Chance,大家可以参考【CLECSS法律Career #39】《英国神奇圈律所在中国的发展》。同样地,我也跳过了排名30的Baker & McKenzie,大家可以参考【CLECSS法律Career #16】《律所的国际战略管理(Baker & McKenzie)》

今天写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其他关于内所外所的信息分享,不妨写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祝各位CLECSS朋友有个丰盛的法律事业!

【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