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Z,某美资投资机构法务,一个只在CLECSS公众号po文、专门逗法律人乐子的段子手,纽约州和中国大陆律师资格。十数年并购、公司、金融服务、受监管行业和房地产业务经验。CLECSS组织初始会员、董事,多次为青年法律人和法学院学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专业技术讲座。
有一段时间没给CLECSS写文章了。今天换个格式再Po一文,逗大家玩。
好了,玩笑过后正文如下:
前两天咱们号的文章说了某红圈所给新人涨薪的事儿,琢磨了一下,想起来写了这篇搞笑文。
不过,说起律师的薪酬呢,其实有几个“迷思”还是要建议大家尽早破除:
1、律师的资质并不是收入构成的一部分!
这点啊,很多青年朋友甚至中老年朋友是还没想明白的。没想明白的表现就在于过分追求名校、海归身份和司法考试高分。名校毕业、海归经历和司法考试高分,毕竟只是一个个人的资质,而律所的整体收入并不是以资质来作为卖点的。一个项目上给我十个Top 1法学院的Top 1毕业生,每人司法考试当年全国第一,也不代表这个案子能一定赢或者交易一定顺利交割。这一点,客户们其实是肚子里很清楚的(终于我现在也是客户了哦,欧耶。。。)。
2、BD能力的建设是个大工程!
不少非名校且司法考试低空略线的朋友(比如作者。。。)有时就阿Q了,觉得反正活干得好,总有机会出头。其实也不然,你不是最优秀的,你身边的圈子就未必是最优秀的,你身边圈子一旦不咋优秀,你的潜在客户就未必优秀。有时候,最好的客户就来自于你在学校时的朋友,而名校的学生往往有更高端和更广泛的圈子。这点不用讳言。
另外,即便你还是个年轻的授薪律师,你在自己圈子里发展出的客户往往最终会是你个人的交情。就算老板拿了单子过去抵了他/她的业绩,终究客户个人关系在你自己身上。这些个道理,不少律师朋友也是要吃了几次亏才能明白。
3、律所的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不归律师管,是合伙人的事儿?错!
不少活干得好的青年律师更觉得只要活交出去就行,事务所的内勤不归自己管,管了也没啥好处。这其实是不少大所里小律师的通病。不要小看事务所里的杂事,怎么写聘书,如何计算折扣,账单怎么拆怎么挤出水分,团队如何保持积极斗志,这些细碎的点滴其实也是合伙人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尽量多争取些这些方面的锻炼,几年后自己上位后可以驾轻就熟,挤出更多时间搞BD和质控,这才是一个优秀律师该提前给自己的KPI!
不少青年律师朋友看到这里要抱怨了:哥,哪有时间搞这么多有的没的啊,手里的活今天午夜12点前发出去就很成功了好嘛。。。
嘿,反正作者上岸了,古话说的好:看人挑水不吃累!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