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CSS 831】专访反垄断大牛– 戴健民律师

时间:06月15日
来源:CLECSS
作者:CLECSS

引言

13至14年时,CLECSS 曾经推出很受欢迎的访谈系列。每期我都会找来很有趣的法律人做受访者。这周我很高兴邀请到我的老朋友戴健民律师参加CLECSS的访谈。对于正在发掘“蓝海领域”的法律界朋友们,看完今天戴律师的访谈,有否得到什么启示呢?

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受访者:戴健民律师,大成反垄断业务组负责人,福布斯专栏作家,上海律师协会竞争与反垄断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理事,亚洲竞争协会成员,亚洲竞争论坛成员

1.你当年怎样发现反垄断这个蓝海领域的?

说起来也是缘分吧。我2002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去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读“L.L.M.(老流氓)”。当时选课的时候,觉得欧盟竞争法的内容很吸引我,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民商法,有其自己独特的法理和逻辑,同时隐隐觉得这些法律今后在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会大有作为。其实,我2002年开始学习欧盟竞争法的时候,国内根本没有这片“海”,因此也就不存在“蓝海”了。

03年下半年回国后,开始在一家国内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最初和很多刚起步的律师一样,老师安排什么,我就干什么,比如外商投资,公司并购,房地产和常年法律顾问等业务。当时根本没有机会做反垄断业务,尽管2012年3月份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也规定了反垄断申报的内容。但是,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同时察觉到反垄断法的立法进程已经开始明显加速。后来,到了2006年中旬的时候,觉得如果继续留在原来的律所,不太可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反垄断法律师,就离开了,开始了“独立律师”的职场新阶段。然后,到了2007年8月30日,《反垄断法》颁布了,我意识到做一名专业的反垄断法律师的时代已来临了,便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2当年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怎样坚持下去?

像我这样不是在一家公司制的大所,要坚持专业化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后不久,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我至今记得:当时很多朋友和我交流,劝我不要投身这个领域,觉得执法机构不敢查外企,国企查不动,民企太小,没什么好查。同时,三大执法机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都在北京,在上海做反垄断法律师根本没有市场和前途。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绝大部分律师在上海都“看空”这个执业领域。然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基于以下几点理由:(a)中国的市场经济会进一步深化改革,而反垄断法是经济宪法,应该会大有可为;(b) 执法机构在学习和掌握《反垄断法》后,必然会推动这方面的执法;(c) 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反垄断法》可以成为商业博弈的重要工具,这也必将间接推动《反垄断法》的适用。但是呢,前途是光明,道路就往往是曲折的。《反垄断法》实施的前5年,该领域的业务出现“结构性牛市”,基本都集中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业务上,因为当时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查处的案件还都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的反垄断法律师是处于边缘位置的。我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很多法务认为,上海这个国际大城市没有好的反垄断法律师,只有作为监管中心的帝都有。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2008-2013年,上海滩的反垄断法律师在这方面的业务基本处于一直横盘的“熊市”。但是,我依然对前景充满信心。因此,我在坚持做其他类型的业务(外商投资业务,并购和日常公司业务)的同时(总得养家糊口,保持现金流),一直加强对反垄断法律服务的研发和实务经验的逐步积累。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个“纪律”:当业务达标的时候,我就不再承接非反垄断的业务,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反垄断方面的积累(写很多专业文章和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会议)。那时候,很多同事见到我,都问我:你还在做反垄断啊,在上海好像没有什么业务哦?!他们的潜台词似乎是:其他领域(资本市场,PE等领域)的业务这么红火,你怎么都不加码做呢?!

就这样,我以独特的方式在上海做律师做了近5年,一直坚定地守在这个“等待爆发”的领域,从未离开。其实,也有同事劝我,你不用这么守着,等有大量业务出现的时候,你再去做,也不晚啊。然而,我心里很清楚:首先,我自己不是天才,无法准确把握时机,就像无法在股市去抄底一样;另外,我深知:反垄断法这个领域有着与公司并购等领域完全不同的法律逻辑,而且要懂得国外的理论实践和最新发展,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无疑是一道门槛。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判断,我就自然而然地坚持了下来,尽管一路困难重重。

3.怎样找到这么多MNC客户?

MNC客户,与其说是靠找到的,还不如说是靠专业吸引过来的。

说实话,当自己一个人如创业般在进行主动专业化的时候,策略就很重要。最初的前几年,我主要靠写专业文章,提升自己在专业上的影响力。由于当时从事这个领域的律师很少,这方面的专业性文章还是很稀缺的。文章写多了,很多MNC的客户会主动联系我,要求见面听听我对反垄断法的看法和一些实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后来,从2013年开始,我觉得拐点已至,就开始多做speaker或panelist。由于我对反垄断法理论理解很深,又有实务经验,因此speech或者panel discussion的效果都很不错。曾经有第一次来听演讲的法务反馈:想不到有律师可以将反垄断法讲得如此生动,通俗易懂。

随着自身在专业上知名度的提升,很多客户都慕名而来。包括我很多同事的客户,后来都要求来拜访我的团队,需要反垄断法方面的服务。

随后,大家可能都知道,从2013年的液晶面板案件开始,到对白酒,奶粉,汽车,电信等行业企业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法律业务进入“系统性牛市”的阶段,无论是应对调查,还是进行事先合规,业务量都呈爆发性增长。由于许多MNC都将地区总部设在上海,但当他们希望在魔都找一个具有5年以上丰富实务经验的反垄断律师的时候,却发现寥寥无几。很多时候,是“剩者为王”,而不是“胜者为王”。当然,2014-2015年,很多上海同行都想进入该领域,但发现要么门槛太高,要么机会成本太高(重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直无法实现。这就印证了我的观点: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反垄断这个领域是具有一定进入门槛的。

4你在大成这么多年,对你有什么吸引力?

我是在2011年1月1日加入大成的,当时是作为特招生进来。大家肯定以为是作为反垄断专业方面的特招生吧,其实不是,我是作为足球尖子进来的。

但是,大成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它的民主氛围让人耳目一新;其“志存高远,海纳百川,跬步千里,共铸大成”文化,让我深刻铭记;当然,大成这个大家庭,有很多优秀的同事,让我学习,和他们一起共事,让我收获良多。

5你对寻找蓝海领域的年轻律师有什么忠告?

回头看看自己如创业般的主动专业化道路,其实不太敢轻易对年轻律师提出忠告。每个时代都不一样,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但有几点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不要老想着蓝海,而是要找一个你自己喜欢的领域,这样才能坚持或者做得好。正如腾讯总法律顾问艾文博曾说:“你必须要找到能够激发你热情的那部分法律。否则法律这个工作就太艰难和苛刻,不会真的关心你正在做什么”。其次,多看看世界的发展,以全球眼光来看待新兴执业领域的发展。正如丘吉尔说过:“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放宽视野,会找到很多新的值得投入的领域:比如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娱乐行业,体育产业等等。最后,现在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都很强,要学会把自己的心打开,不要害怕失败,可以任性一点。梦想还是要有的,不实现也没有关系,有时候,经历就是财富,过程比结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