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1年时,CLECSS 曾经举办一场很受欢迎的讲座– “从律师到法务”,当天全场座无虚席。而主讲者正是益晨旭律师– Sunny Yi。由于那场讲座太成功,Sunny 当年也顺理成章获得CLECSS 2011年年度的Best Speaker Award。很多年后,很多当年的年轻律师(现在已经成为中高级律师)还在跟我谈起那场讲座,说影响了他们很多法律人生轨迹。在此,我要代表很多年轻律师,对益律师说声感谢。今天我们很高兴再次邀请到益律师做这次访谈,希望对有志投身法务界的朋友有所启发!
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 (CLECSS创办人)受访者:益晨旭律师,Adidas 大中华区董事,总法律顾问和合规官;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并取得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EMBA。 |
1.你现在在法务界颇有名。当初你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法务这条路?
优秀的法律人千千万,我只是其中比较幸运的那一个。因为努力,而有回报;因为幸运,而更乐于分享。
1997年毕业季,三个复旦(包括我)和二个华政毕业的怀揣着律师职业憧憬的年轻人同时进入建纬律师事务所。除了当时建纬所在建筑、房地产法律服务市场的雀跃名声之外,早我们先入行的复旦的学霸师姐王莹莹律师(目前作为方达合伙人领衔方达律师事务所real estate这一块业务)自然是吸引我加入建纬所的一个原因。在建纬所,我们几个同年级新律师每周都会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研讨案例和当时尚在热议中的物权法草案和新出台的合同法、建筑法等法律热点问题,并争先书写法律论文。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人和如今无数刚入律所的新人一样,每天披星戴月,恨不得以律所为家,孜孜不倦地汲取着新的知识,对于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动力。在这样充斥着正向竞争和浓厚学习气氛的环境里,我们几个人的“革命感情”不可谓不深厚。
忙碌而充实地在建纬所里摸爬滚打了约莫四年之后,随着师姐王律师率先决定前往NYU深造,我们同批入职的律师中间弥漫着要出国继续学业的风气。一个一个地,“革命战友”或者去往美国或者去往英国,我也随了大流申请并得到了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LLM的机会。然而,2001年那年,当我的出国留学办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晋级”成了新妈妈,原本以为把孩子留在国内,我可以自顾潇洒去求学,事实上当孩子出世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convince我抛下她,哪怕只是短暂的一年。就这样,在我同年级的律所同事纷纷踏上留学之路的时候,我成了在家休产假的“闲人”妈妈。产假后期,我意外得到了可以转型in-house counsel的机会。是回律所还是就此转型?我认真思索了当时为什么自己要申请留学、留学回来之后何去何从,当身边纷纷扰扰的出国党都离我而去的时候,我扪心自问的答案不再是随大流的:我终究想要知道法律人是如何可以在商业环境中帮助商业决策者做出既合乎法律规范又能促成商业发展的决定。好吧,如果是这样,那么就算我如愿留学,回国后我的选择很有可能不再是建纬所了。就这样,2002年,我成功走上了法务这条路。
2. 法务这个事业给你最大的收获和满足感是什么?
最大的收获和满足感是法律人作为business partner,是真正被尊重被需要的,是完全可以站在core business team里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的。当我还在律所工作的时候,老实说我曾经一度以为最精英的法律人一定是在律师里做大趴(partner),in-house无论是在专业度或者组织里面的核心度上都要略逊一筹。然而,身为in-house counsel15年,我的看法早不同。当你每天身处真实的商业环境,被追着咨询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被要求尽快帮助业务部门赶出一份决定着大deal 的LOI或者MOU,被拉着一起去见AIC或者MOFCOM,面对各种质询的时候,你真的会有被需要的感觉。而当你百转千回地给了业务部门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答复的时候,他们对你的赞赏和感激真的会让你有深深的职业满足感。
法务部可以很lean,但是一定是最effective的部门;法务部可以不是profit center,但一定是可以帮助公司sustainably keep profit的部门;法务可以不是炫目的marketers,但一定是距离核心管理层最近的advisors。
3.在法务的生涯中,面对最大挑战是什么?
各种平衡:平衡业务需求和法律限定的边缘;平衡确定的决策和不确定的执法;平衡工作量的高速增长和资源的低速匹配……
我想,所有的法务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当法律有限定或者法律本身或者执法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被业务部门要求给出清晰的支持他们的法律意见。这种时候外部的律师就往往会给出相对保守或者具有各种先决条件的意见,而这样的意见往往是不能拿来直接给到业务部门的。这个时候就挑战法务的soft skill了。直接say no,简单但是如果常常这样做的话,很可能就被认为法务没有价值;如果给出各种限定条件,然后丢给业务部门自己去解决和决策,那么我们和外部律师是无异的。或许可以尝试了解业务部门最终的需求,然后帮助找寻不同的路径;或许可以在执法情况不明朗时主动尝试获取主管政府部门的建议和支持,降低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或许可以给风险分类,并事先想好补救措施……;当然,适时say no也是必须的,毕竟我们是给业务部门画boundary的door keeper嘛,必要时候大胆说“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
如果以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法务的工作,这真的是一份挑战人的智慧的事业。法务完全可以很有创造力、沟通力、亲和力。
4.你中间曾经回去过律所,后来又回法务?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
2011年底,当我完成EMBA的学业的时候,我几乎在法务的岗位上已经做了快10年了,在GC的位子上也做了有近8年了。当时,我非常想要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受了身边一群做business的同学的影响,我想我比较有把握做的自己的business应该就是去到律所做合伙人吧。于是在2011年底到2012年8月,我在大成律师事务所做了半年多的合伙人,接触了不少优秀的企业家、律师、公司法务,每天很忙每天都在学习。回报是,半年挣了我在公司做法务一年才能挣的薪水(笑)。正当各方面都慢慢踏上正轨的时候,再次因为孩子择校的原因,我选择回归法务,将我的时间能平衡一些给到家庭。当然,进入阿迪达斯是缘分,就如同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呵呵。我并没有主动寻求回归,偶遇阿迪,正巧是我钟爱多年的品牌,自然而然地就做回了法务。我想,这里面也有我把法务当事业做的一份热爱。
5.你对现在有志投身法务界的年轻律师有什么忠告?
忠告不敢当的,有些肺腑之言分享一下给大家吧。我觉得年轻的法律人最好还是从律所开始你的职业生涯。律师的严格的职业规范培训和吃苦耐劳的经历都将是你日后职业道路上的助力器。如果想要转型法务,最好是在律所有过三五年的经验以后。在转型法务后,尽快了解你的公司业务、行业状况、行业法律,转型前,问问自己要什么,转型中做好要就职的公司和职位的尽职调查,知道那是不是一个好的匹配。然后始终怀抱着乐观、激情去面对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将你的平凡的岗位当作一份事业去做。当你爱着你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你也在被爱被需要和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