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原创故事 / 共有495篇文章

【CLECSS 73】律师执业: "自决力, 复杂性, 努力和收获回报”

作者:Jerry Liu
07月01日 | CLECSS
今天是第一次有CLECSS 朋友用英文投稿。Jerry 有多年的法律经验,看了他的文章,可以总结为律师工作做事时要(一)有相当的自决能力,(二)工作有相当挑战,(三)努力和收获需要成正比。大家不妨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一下自己现在的工作是否满足这三点,是否有足够的满足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Jerry Liu,美国密苏里大学Kansas City分校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硕士,多年并购,公司法法律服务经验。Of Counsel and Executive Director, EY LawRecently, I have been reading an interesting book—“Outlier” by Malcolm Gladwell,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bestsellers on the bookshelves of readers like me. By definition, since it is a bestseller, it was written to interest the vast scope of readers, and does not target the legal profession. But I do want to share with you some portions of the book that have made me rethink the legal practice of our CLECSS alumni.Outlieris a book more or less about success of individuals. Although touching a variety of vocations, one of its chapters uses as an illustrating example Joe Flom, one of the founding partners of Skadden, Arps, Slate, Meagher and Flom, and explains why, among other possible reasons, Jewish lawyers have become dominant for corporate takeover cases. But what interested meand what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is more about what Malcom categorizes as “meaning”work that attributes to the success of an “outlier” like Flom or successfulindividuals in other professions. There are three criteria--autonomy, complexity, and a connection between effort and reward. Some occupations meet those three criteria, some don’t. Being a physician, an entrepreneur, or a retailer in garment industry is meaningful, while a Mexican immigrant working in the California cornfield or a worker on the assembly line in the modern industry is not engaging in meaningful work. Then it follows the sentence that actually made me putting this together:“Hardwork is a prison sentence only if it does not have meaning.”When you work either in law firms or as in house lawyers, does your work provide you “autonomy, complexity, and a connection between effort and reward?” Does your boss or supervisor maintain anextremely short leash on you (autonomy)? Does your partner still collect the fees from setting up trading companies (complexity)? And do you see a clear career path for you in your current firm in 3, 4 and 5 years’ time (connection between effort and reward)? Do you complain every day for working long hours late into the evenings (prison sentence)?Hard work is a prison if it does not have mean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评: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看了Jerry的文章,我觉得这三点都很重要,但是比较属于是高级律师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初级律师来说,其实选择并不多,你是否有足够Autonomy,Complexity,Reward,很取决于你跟的合伙人,律所政策等。例如如果你在传统的英国律所,所有东西都按步就班,你做Trainee 时就做Trainee 的事情,初级Solicitor 就做初级Solicitor的事情,很难有Autonomy 和 Complexity。如果你在美国律所,有时候你可以证明你的能力,越级挑战。例如如果某次Senior 放假,你去的一个写招股书的机会,又写得好,老板客户满意,以后你做事就可以相对独立(Autonomy),做的事情也可以更有意思(Complexity)。长远来说Effort 肯定转化为Reward。虽然这世界有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但在能改变的空间,我们努力去做。只要我们努力并证明自己的能力,总能有出头天,能从Autonomy,Complexity 和Reward 找到我们做法律人的工作满足感!祝各位CLECSS 朋友有个丰盛的法律人生!

【CLECSS 71】如果傲慢与偏见的Darcy是一位律师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今天是周六,又是七夕,我们来篇轻松的。《如果傲慢与偏见的Darcy是一位律师》第一幕:新搬进来的GOLDEN律师事务所在香港,大家每天忙忙碌碌。在平淡的生活中,总有些事情让你泛起涟漪。在香港国金,某会计师楼有一对姐妹驴锦(Jane),驴丽(Elizabeth)在做实习会计师。每天看着维港两岸的景色,日出日落,虽然景色怡人,但内心枯燥。事实上,我们每天就对着这些金钱和数字过一辈子吗?某天,她们听到旁边空置的办公室有一美国GOLDEN律师事务所搬进来。在八月初,律所慢慢搬进来,她们看到两位高大英俊的律师,牛奔(Benny)和马达(Darcy)一起走进来。据闻Benny 是Columbia JD,马达是Harvard JD,两个人以前是Yale本科的同学。Jane 和 Elizabeth 托会计师楼合伙人Donkey上洗手间的时候跟Benny 和Darcy 打了个招呼,邀请他们参加月中的律师会/会计师公会Mixer ,两人也欣然介绍。第二幕:律师会/会计师公会的Mixer在律师会/会计师公会的Mixer 上,Darcy 非常沉默,Benny非常平易近人。由于两人都是在纽约做M&A;和 PE, 最近搬回香港的,所以Benny很习惯华尔街式的交际,随便拿起啤酒便可以谈天说地。Darcy 在工作上其实也是一个交际高手,但是下班后他喜欢过自己的生活。在Mixer 上, Benny 和Jane 很谈得来,但纵使Elizabeth 尝试跟Darcy 聊天,Darcy 好像只会作很简单的回答。往后一个月,Benny和Jane 常约出来在国金一起吃中饭,Darcy中午喜欢跟客户吃饭,晚上和周末就会消失,不知道去了哪里。第三幕:贝沙湾别墅,对Darcy 律师的重新认识。Benny 和Darcy 在贝沙湾分别租了相邻的别墅。有一天,Benny邀请了国金的邻居去他家开Party,当天两个别墅的门一起开着,Elizabeth无意走进去Darcy 的家,简洁舒服。在那里并没有看到很华丽的摆设,反而见到他跟山区孩童的合照,他义务去全国各地法学院做讲座的纪念品。Elizabeth 突然发现,原来Darcy并不是那种传统的Social Butterflies。他之所以寡言,是因为他并不喜欢每天Formula 式的交际,他更喜欢切切实实地帮助别人。白天时他为了工作需要,跟Benny 一样会很Sociable,但是下班后,他会把时间做回自己和帮助别人。在别墅的小庭园中,看见很多Darcy亲手植的树,Darcy 一直深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尤其喜欢植树。Darcy突然间在Elizabeth 身后出现,他们两个人走出阳台,对着南区一望无际的海景,手牵手过了一个下午。结局:快乐和遗憾Benny 和Jane最后结了婚,Benny 把贝沙湾的别墅买下来,Jane也很快生了两个孩子,过着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Darcy因为太劳累,在几年后一个内陆法学院的讲座中晕倒,从此不再起来。消息传出后,全国的法律学院学生和山区儿童为Darcy在他们的学校前植树纪念,取名“马达树”。Elizabeth没有跟Darcy结婚,但很多时候当她去探望Benny 和 Jane 的时候,在同样的别墅阳台,朝着同样的方向,她会想起自己跟Darcy 牵手看日落的日子。同样的一片海洋,为什么她从国金看到的和在贝沙湾别墅阳台看到的不一样呢?虽然Darcy 说话不多,但他心里的理想,Elizabeth是很明白的。现在就遗下一个快乐的回忆和一丝丝的遗憾。。。

【CLECSS 68】 法律界“老细”如是说

作者:JZ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JZ,外所律师,波士顿大学法学硕士,逾十年并购、公司、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务经验。CLECSS组织初始会员,多次为青年法律人和法学院学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专业技术讲座关于广东话,JZ是有一个“walking level”的掌握的。与众牛的“working level”不同,JZ走在香港的马路上,是基本上可以不说普通话或英语的(其实走在香港的马路上JZ经常不说话。。。)好,玩笑到此。老细,粤语老板的意思,源自英语Sire。套到律师行业里,“老细”一词也很好地体现了对老板形象的深刻刻画 – 无非是比你老,然后要么“细细地”把你打磨成他要的样子,或者逼着你自己“细细地”变成他要的样子。最近不知为何想起了之前的几位老板,今天来总结一点JZ心中铭记的老细的教诲。关于律师的本位JZ知道不是每个读者都曾经跟着一个研究哲学的教授学习过民法学,所以“本位”这个词可能是陌生的。说白了,不过就是定位和岗位的概念。老细L曾在批评JZ严重的冒进主义思想时愤然地和JZ说过一番话,JZ始终铭记:“律师,其实就是个工匠。和木工钳工是一样的。做一个沙发,就是一个沙发而不是一个靠椅;做一个椅子,榫头就要齐备,装配就要紧密。如果律师成了一个销售,或者律师成了一个二手贩子,那就丧失了律师的“本位。”老细L曾是下乡知青,曾做过坦克工厂的电焊工。尽管海外留学并在早稻田和普朗克研究员的生涯将他锻造成了一个只穿手工缝制三件套西服的prima facie海归法律专家,其本身的匠人核心却也始终没有改变。我理解有些朋友是不同意将律师与匠人或其他追求客户体验的服务业进行对比和比喻的。这个立场的出发点 – 尽量保护初入行或未入行的朋友的自信心 – 也是值得考虑的。但是,JZ比较受老细L的OLD SCHOOL观念的影响。我们,还是得敢于做我们自己,敢于踏踏实实学习和干活。我如果是客户当然喜欢长得漂亮又会说笑话且如同商人般能左右逢源的律师。但更重要的,律师还是得会干活。。。关于律师的道德老细H是个传奇。外表霸气,口语洋气,文本帅气。JZ始终以老细H为标杆,企图成为老细H类型的律师。不知为何,老细H在与JZ同事的多年间始终没有骂过JZ,而其他同事无论资深资浅似乎都被老细H的坏脾气折磨过。JZ暗想:或许老细H还是很迷信,觉得和JZ生肖相冲,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吧。。。毕竟JZ的个头还是很吓人的。JZ准备离开老细H时,老细H关上JZ办公室的门,很诚恳地说:“不知道你准备接下来去做什么,但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内心的准绳。很多中国律师有这个问题,会忘记自己的本分,在利益的冲突中迷失自己。这一点,可能需要你们中国律师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改变。”JZ其实一直觉得那几年是JZ最循规蹈矩、合规运营的几年。。。所以并不知道老细H有何所指。或许,只是因为JZ的行事有时过于粗狂,个性又比较奔放,才导致老细H觉得给年轻人说说这个有必要吧。希望如此。关于律师的技术这个段子JZ在文章里写过,在演讲里解释过,在讲座里细细讨论过。无非就是律师说话写作,一定要concise, accurate, and punchy。老细J属于从文件第一个字母读到最后一个句号的律师,文笔清新,一直受JZ仰慕。这个CAP的标准,JZ在没见到老细J时在努力,在老细J说了以后还是在努力,在美国学习时努力践行,现在更是希望继续完善以尽快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标准化体系。这个CAP,非10年无以得质变,只能不断学习。絮絮叨叨,无非是再借CLECSS的宝地提醒自己:勿忘本位,坚持道德,磨练技术!望十年后终成大业啦!!

【CLECSS 66】如果一个律所合伙人和一个法律助理漂流在荒岛上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此故事纯属虚构。但可以探讨我们法律人回归生活的本质。牛大趴是金君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小律是该所的法律助理。牛大趴是北京某名校的法律本科,美国Columbia JD。马小律来自一个不太知名的理工学校,后来去了北京某所法学院读法硕,然后留下来在北京工作。他们虽然在同一个办公室,但由于不同团队,大家从不交流。有一次律所去海南岛Outing,发生意外,客船沉没了。醒来时两人发现自己身在荒岛上。手机弄湿,也不能正常操作。回归生活牛大趴以前每天习惯5点59分起来。现在没有闹钟,也不用早起。平时习惯早上回去看文件,现在没有文件看。虚有一身高超的表达技巧和忽悠客户的能力,但现在也没有客户可以让他忽悠。简单来说,他突然间发现自己的法律能力在荒岛上完全用不上。而这个岛上只有牛马二人,也没有必要有法律存在。顿时连自己读了多年的法律也变得不重要。马小律以前在小镇长大,大学读理科。他很小就懂得照顾自己,在北京时租住了很便宜的房间。虽然晚上加班得很晚,但每天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还会在工余时间做了电子小玩意。没有阶级两人过了几天捕鱼的生活,觉得生活再不能这样。马小律打算把两人的手机改装一下,再加上荒岛上的原材料,改装为一个信息传送器。马小律知道需要助手,就教牛大趴怎样做器材。牛大趴顿时变成一个学徒。以前马小律在律所从来没想过能跟牛大趴这样平等地一起干活,但是这一切居然在这荒岛都发生了。顿时大家都明白,律师无论多牛,当回归自然后,大家都就是一个人。在这里,没有法律,没有阶级,合伙人和法律助理都是一个人,过得是正常健康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等待的日子在等待救援期间,牛大趴的心情比马小律差多了。因为牛大趴本来在北京住高级公寓,开奔驰宝马,有很幸福的家庭。马小律本来就居住环境很差,生活很艰苦。所以在荒岛上,牛大趴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但马小律生活本来就过得简单,倒也觉得没所谓。过了130天后,牛大趴和马小律终于被路过的船救了回来。牛大趴收了马小律为义子,过了很多年后,他们出来开了牛马律师事务所。这段人生经历,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人生一切很多都是虚荣,当回归自然后,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

【CLECSS 64】法律人硅谷见闻录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近年来,科技一日千里,社会广泛讨论风投和创业,大家都对硅谷产生兴趣。今天跟大家谈谈硅谷的各种见闻。什么是硅谷大家都听得多“硅谷”(Silicon Valley),但到底“硅谷” 具体指什么地方呢?其实一般指北至旧金山,南至SanJose (注意“J”是发“H”音的)的一片北加州土地,其中尤其以Palo Alto 为硅谷的中心点,就是斯坦福校园所在。所以如果你坐飞机到斯坦福校园,一般飞到旧金山或SanJose 机场,然后再坐车到Palo Alto。过去一年多在旧金山接飞机超过30次,所以对来往旧金山和PaloAlto 的路已经非常熟悉了。之所以叫硅谷,因为早年的科技产品,包括计算机,也是“硅”为主要材料。至于“谷”,如果你走到山上看下来,的确是个Valley。硅谷的学校和公司硅谷的成长,跟斯坦福(Stanford)和伯克利(Berkeley)两所学校很有关系。因为不断的科技创新,让很多新公司公司诞生。如果你往南去Cupertino一带,就会发现很多科技公司,Apple,Google,Yahoo 等都在附近。大家如果有朋友在Google,一定要试试它们那里的Canteen,也要跟那些色彩丰富的单车拍照。除了这种网络科技公司外,也有其他类型的新科技公司,例如可以参观Tesla汽车,跟那些流线型的太阳能跑车拍照。还有众多小小的Start-ups, 无论到哪里都给你很多的Inspirations。硅谷的风投和律所在斯坦福校园旁边,有一条SandHill Road,也是很多风投(Venture Capital)聚集的地方。例如有个Angel Investors 组织叫自己SandHill Angels 。我也曾经去听过那些Angel Investors 开会的情况。基本上每次会有10个创业人士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然后组织会投票推介几个项目。所以很视乎创业者的Presentation技巧,一般说得越具体越好。正因为有风投,有很多律所也在附近开律所。例如如果你在Page Mill Road 开车,就会发现在很多熟悉的律所名称。硅谷的文化和生活硅谷的文化,非常随意,大家都TShirt 牛仔库。咖啡馆坐下来就谈天说地,想到什么说什么。另外加州的阳光更加让硅谷得天独厚。因为冬天不怎样冷,冬天仍可以打Golf,打网球。所以不像纽约,波士顿那边,一到冬天就要躲在家里。正因为此,人们一年12个月都积极向上,看见这蓝天白云,谁能不开心,谁能不开怀呢?所以我一直想把加州的蓝天白云和硅谷打拼的文化精神带回国。让每一位中国法律朋友每天都开开心心,积极向上!广州的CLECSS 朋友们,下午37号文研讨会见!

【CLECSS 60】KG给年轻法律人的信- 热情,机遇和支持

作者:KG
06月30日 | CLECSS
本来答应KG 兄周末时替他发这篇文章的,不过碰巧有两篇热爆网络的原创故事【CLECSS法律Career #58】《十年内外两茫茫- 两个好基友的法律之路》和【CLECSS法律Career #59】《律政姐妹的法律之路》,所以今天才发其文章。 KG兄在法律界纵横10多年,很照顾提携后辈,难得他分享10年法律经验的感悟 - 热情,机遇和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KG,CLECSS初始会员,十余年私募股权投资、并购、公司业务经验最近好友纷纷撰文、激昂文字,JZ君也力劝我提笔。思来想去,终于鼓起勇气。但无奈实在才疏学浅,只能随便涂鸦一些随想,望各位看客见谅。近日来,CLECSS主要讨论律师成长之路,JZ君居然将律师成长类比华山学剑,真乃才华横溢,自叹不如。说到律师成长,回首以往的路,我也只能与大家分享以下感悟:热情:做律师是需要热情的,无论是为了法治理想,还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为了年轻时对于律师职业的憧憬,还是为了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事实上,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一定的热情,但对于律师而言,如果能够始终保持一份热情,这可能不仅仅意味着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试想一下,若是没有热情,怎能整天面对枯燥的文本,以及长时间的工作。机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踏入律师行业往往需要机遇,这或许取决于个人的学历与学识、或许是基于个人的勤奋与坚持不懈。而另一种机遇则是“良师”。但“良师”的记忆未必都是美好的,有时也是苦涩的。多年之后,你也许会对当初的加班熬夜、老板的严厉批评嗤之以鼻,但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已深深烙上了些许当初的印记,而这些印记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支持:最后我想说说支持。支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家人,父母的关心、妻儿的理解总是令人无比温馨。另一方面来自团队,一个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团队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曾几何时,每每当我看到同事们在加班时虽然辛苦万分但仍时不时相互逗趣的情景时,心里总是充满着满满的感动。一腔热情、一个机遇、一份支持,律师虽然是份苦逼的职业,但You'll never walk alone,让你我携手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评: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我与KG兄相识多年。头一次碰面是我08年去上海工作的时候。当时候KG兄还在事业的成长期,但是很有上进心,每天都在想事业的问题。有一点跟别的成功律师不一样,就是他自己能力固然很强,但同时非常仁慈谦厚,很照顾后辈。作为合伙人,有时候他会自己加班,宁愿让律所的小孩早下班。我也能想像他这样的人对家庭也会很好。这估计也是他最后写“支持”的原因。像他这样,必定能得到团队和家人的支持。至于“热情”,我看到的不只是KG工作的全情投入,更是跟身边朋友和后辈的无私分享。“机遇”方面,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早年碰到,但只要能坚持下来,机会总有一天会来的。在此再次感谢KG作为CLECSS 始创成员对年轻法律人的无私贡献!

【CLECSS 59】律政姐妹的法律之路 (事业爱情家庭如何取舍的原创故事)

作者:某美国律所律师
06月30日 | CLECSS
昨天CLECSS刊发的【CLECSS法律Career #58】《十年内外两茫茫- 两个好基友的法律之路》热爆网络。很高兴再收到另一位美国律所律师发过来的原始故事(昨天故事的藩外篇)。故事描述了两个朋友,事业爱情家庭如何取舍。在法律道路奋斗的你,是否曾为家庭放弃事业了?还是倒过来为了事业放弃家庭和爱情呢?人一生其实很快就过,你回头看看“那些年”,是否会感概万千呢?大家不妨把感想发给我们(clecss.education@gmail.com), 谢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某美国律所律师看了昨天的CLECSS刊发的《两个基友的法律之路》,感触颇深,于是忍不住想写一篇藩外篇。生活处处有雷同,如有相似,纯属巧合。相识牛丽娜和马艳丽相识于2002年的上海。这一年他们都考入了某知名的政法院校。同样来自上海的两个姑娘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寝室。牛丽娜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从小养成了开朗外向的性格,而且聪明好学,总是喜欢接受挑战,追求完美。马艳丽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家教严格,知书达理,温柔可人,但在学习上也有种不服输的任性。因为那一年风靡华人世界的《流星花园》,她们一下子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姐妹。两人都秉持了高中时的那股认真执着劲,两人年年成绩保持年级前五,并且从大一到大三横扫了上海各类英语证书,从中级口译、高级口译到托福。在大三的时候,马艳丽交了个男朋友,本想一起出国,但是那哥们儿想先在国内所闯荡一下再出国,于是在大四那年他们分手了。牛丽娜本也想毕业后去美国读个LLM,可是出于经济原因,加上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外所工作(一毕业就有一万多的月薪),于是决定先在国内工作。话说当年的牛丽娜和马艳丽还不知道什么叫global pay, 她们出国的想法纯想挑战一下自我。马艳丽在美国的学习非常努力,以几乎A-左右的成绩毕业,然后按照既定的方针考了一个NY Bar。但那一年似乎空气之中已开始弥漫金融风暴的味道,毕业那年,马艳丽没有找到顶尖纽约所拿到global pay,但是找了一家还算不错的美国所的上海办公司offer,每月5万(税前)。牛丽娜,依旧保持那股韧劲,非常努力,也以自己的优异表现获得了老板的赞赏,老板当然也在薪水上给予了认可。按照所里的规矩,大家工作两三年之后就可以拿所里的奖学金去美国读LLM,然后回来就做个global pay的一年级律师。一起在上海外所打拼 & 上海爱情故事马艳丽回到上海后,姐妹花便开始一起拼搏。两人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共同进步。那些加班熬夜的日子,姑娘两个人相互鼓励一起熬着。熬到快崩溃时就跑到楼下商场里疯狂一下或者一起跑到附近杭州山里去徒步放松。在高中同学以及亲戚好友眼里令人羡慕的出入高级写字楼以及刚一毕业就拿了几万元的高薪,但其中的艰辛只有姑娘们自己知道,父母们心疼着。再昂贵的化妆品也无法弥补一场通宵后带来的容颜损耗。马艳丽和牛丽娜毕竟是女人,再好强的女人也有柔情一面,也有对爱情的渴望。此外,不知从何时起,上海社会上将25岁还未出嫁的姑娘就定义为剩女。也许是因为经历过了校园的海誓山盟和缠绵悱恻,马艳丽很清楚自己想要找怎样的老公,于是,经过几轮传统的相亲介绍,马艳丽于2009年找到了自己的Mr. Right, 并在半年内就准备结婚。为了全心筹备婚礼并且婚后更好的照顾家庭,马艳丽决定放弃即将于2010年实现的global的梦想,因为她觉得在过去几年里,她已经用她的能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现在的她觉得百万年薪Vs爱情,她选择爱情。马艳丽最后找了一个不错的法务工作,虽然工资只有百万年薪的一半,但她十分享受这种拥有更好balance生活的工作。很快,在2010年的春天,马艳丽又幸福的怀孕了。在爱情方面,牛丽娜似乎没有那么幸运,本以为自己喜欢像道明寺那样强势的男人,结果找了一个这样的男朋友,两人几乎每周要火星撞地球。然后,牛丽娜又以非常浪漫的方式开始了一段异地恋,虽然牛丽娜很喜欢这个温柔的男人,甚至冲动到想跟着他漂流异乡,但最终温柔男回了老家继承了父母的小家族事业,而牛丽娜继续留在了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没有爱情的女人,于是继续努力拼搏事业,似乎这是牛丽娜在这个竞争激励的社会唯一能抓住的东西。围城: 我们都羡慕着别人的生活在2011年,马艳丽去美国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虽然马艳丽偶尔会抱怨一下婆媳关系之难以及有了孩子之后如何被套牢,但在牛丽娜眼中,马艳丽的生活正式她向往的。牛丽娜认了马艳丽的女儿做干女儿。每当加班疲惫的时候,就会看看马艳丽晒在微薄的干女儿的照片,她也向往着马艳丽的生活。马艳丽转战法务后,皮肤也越发散发光彩,只需略施粉黛,而牛丽娜则需要依靠香奈儿的强力粉来遮盖常年的黑眼圈和不时爆发的痘痘。每次姐妹淘聚会,牛丽娜都忍不住赞美马艳丽现在娇嫩容光焕发的肌肤。在2011年,牛丽娜因为老板要转战香港,于是跟着老板一起漂到了香港,想乘着年轻到香港这个更大的平台多学点东西。本来想着那年去美国读个LLM,但鉴于香港税收低,到了香港的收入只是略低于globalpay 的一年级,于是牛丽娜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还是去了香港。香港虽然工作节奏更快,但单身生活似乎更丰富多彩,现在牛丽娜工作压力一大就会约一些单身小伙伴飞去东南亚海边吃吃喝喝做做massage放松。孤独的时候就卷在家里开一瓶红酒,听听刘若英和黄小虎的歌,单身久了,牛丽娜已经学会如何做一个快乐的单身贵族。牛丽娜这样的生活在马艳丽看来,也会偶尔忍不住羡慕一下,想想如果当年自己选择另一条路会是怎样。面对每天围绕女儿的生活,特别在女儿很作的时候,马艳丽也会后悔太早把自己套牢了,羡慕牛丽娜的单身自由。家庭事业两难全在2013年,在七大姑八大姨的齐心努力下,牛丽娜认识了一个出身于东北在深圳某著名IT公司打拼的IT男。见多了律师圈的混乱,牛丽娜特喜欢IT男的纯朴,于是三个月后两人便闪婚了。本想2014年实现一下自己的留学梦去看看美帝国的牛丽娜却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在挣扎之下,牛丽娜决定搁浅自己的留学梦。马艳丽虽然很满足自己的婚姻生活,但内心依然有那一丝对事业的渴望,女儿也已经上幼儿园了,于是马艳丽总是在思忖着自己要不要再重新发展自己的事业,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女儿积攒未来的教育基金。对于职业女性而言,总会面对爱情事业两难全的问题,这个社会教会女人坚强,但对于绝大多数女人而言,最后的归属还是家庭,女律师也不例外,即使对事业仍会有些恋恋不舍。

【CLECSS 55】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 (法律人必读)

作者:JZ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JZ,外所律师,波士顿大学法学硕士,逾十年并购、公司、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务经验。CLECSS组织初始会员,多次为青年法律人和法学院学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专业技术讲座。最近,开始和一些较年轻的律师做了新同事,又和十年前一些已经较资深的老同事约上了久违的相聚。岁月飞逝,白驹过隙。越来越体会这句话的厉害之处。突然,回想起与 Simon 君初次见面时的自己– 那一晃那也是多年前了吧。最近在思考、安排、组织CLECSS的工作时,有时候会感叹:教育、引导他人真的是件很难的事。毕竟,每个个体在各自的时间线里的际遇是无法完全复制的。絮絮叨叨地对着对面青春洋溢又谦虚可爱的面孔语重心长地说了自己的建议,换来的却很可能是:“大哥,你这经历现在也无法复制啊”的无奈回答。因此,假设,如果真能打穿虫洞让现在的我对十年前的自己唠唠嗑,提提醒,分享给还能抓住这十年的朋友们,是否能显得更加真诚呢?-----------------------午夜写作时困倦的分割线-----------------------差不多十年前,JZ开始了一份类似律师助理的工作,开始了法律服务业的征程。假设真有虫洞可以打穿,现在的我对过去的JZ,又想说些什么呢?一、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要尽快提高学历:法律专业的本科学历无论为了从事实务业务、进行理论研究、建立自己的“校友圈”,或只是单纯用来装点门面,都已经远远不够了。今年法学本科又被列为了难就业的第一名,毫不奇怪啊。资源允许的情况下,过去的你还是得早些把自己提高到一个期望的学历档次。中国大陆法学院里LLB的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能满足初级律师对待门外汉客户的基本需求。但每一个律师都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去从事更专业更细分市场的业务,去接触更高层次的对手。在学历这个敲门砖的问题上,过去的你应该更早地计划硕士或是留学的安排。现在,不但德国博士念了LLD要再加个LLM,连英国LLB里已经执业的律师,不也跑到美国法学院来混老流氓了嘛。二、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要尽早安排自己的下一个五年、十年计划:人生的计划安排是个需要提前规划,顺势调整的大工程。现在的JZ终于认识到,就某一个专业领域里成为一个同龄人里的“专家”,非3-5年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在上海买套房,靠自己的话,也是非3-5年的努力是不够的。假设能利用20来岁到30来岁的十年间建立两到三个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应该可以成为比较不错的杠杆。假设能利用20来岁到30来岁的十年间购买两到三套属于自己的不动产,应该也可以成为比较不错的杠杆。这两点,过去的你努力做了,但都做的不够好!三、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要切记适时调整做事的方式:低调的努力固然是值得提倡的,但低调的努力不是一定能换来回报的。过去的你,一心低调地干活攒BILLABLES、积累DEAL LIST。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硬件指标,也给你日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帮助。但很明显地,单单埋头苦干,等着旁人去发现满身尘土的你内在的璀璨根本就是一个LONGSHOT。必要的情况下,要适时地亮剑、要合理地显露自己的锋芒、要有控制地展现自己的高调。这个社会大环境里,不是每个人都是伯乐,不是每个人都有慧眼。人才两个字,有时是要靠秀的,万万不能只等别人来发现。“内秀”,有时是会让你错失良机的。四、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要注意专业领域的多样化:单一的律师执业领域或行业关注是不够的;而同时,泛产业的专家是不存在的。过去的你应该在能最大化利用自身条件的前提下找准自己喜欢的关注点和专业领域划分。十年前,一个律师对外宣称自己是某单个领域的专家往往就能在所里占据较为稳定的位置了。但十年一晃,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好比在上海曾风靡的“香辣蟹”和“土家烧饼”,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了。如最近有人总结的,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某个专业领域往往尚未被完全炒热、做熟、做精就立刻从“高大上”完成了“屌丝化”的蜕变。假设你只埋头钻在一个执业领域的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很可能你还没来得及成为专家,就被淘汰了。怪不得社会,怪不得别人,这点上得靠自己得努力。五、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要提防小人的陷害:这个社会很少有人会真的无缘无故来害你,自己做到让人无法挑剔是最好的保护。这一点,现在的我也很难和过去的你说透,你我只能且行且珍惜。有时,即便秉着问心无愧地态度做事,也不由得十年前那个年少急躁的你老是无意中得罪人。假如过去的你能在低头做事之外抬起头来平视周边环境和人的变化,或许走的弯路会更少些,你说呢?六、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要观察榜样的细节:每个老板都和你一样,会有长短板。一个老板各方面都比你强当然是好事,但大部分情况你还是要自己去确认老板哪些方面值得学,哪些方面要避免。这十年来,过去的你在如何从榜样那里学习真的做的很好,可以表扬。过去的你不断地体会到每个旁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道理。这一点,要坚持。七、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圈子:这个社会终究是人和人的圈子交叉组成的,只有在把专业的事做好的前提下注重培养自己的圈子,才可以积累真正能互助的人脉。这一点,十年前的你做的并不好,这十年来你做的有改善,但还远称不上做的好。要记住,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他人的相助和配合,很多事是成不了的。假如十年前就有CLECSS,你应该立马加入啊!可惜,虫洞我是打不穿的;平行世界里的我,这辈子估计也是见不到的。有些事,有些苦,只能自己摸索过去的弯路来不断地纠正。希望,十年后的JZ,能对现在的我说些新东西。老调重弹来改造些老问题,那到底是太没效率了。

【CLECSS 44】中国法律人的美国梦(写于美国独立日)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今天是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亦即美国国庆。当初选择“CLECSS/CBLA 美国JD/LLM Admission Party”今天在上海举行也有此意义。说到美国留学,就不得不说“美国梦”。根据百度百科,所谓“美国梦“,是指“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勤奋,不靠社会阶级律师是最能体现这点的群体。很多成功律师,都是贫穷家庭出身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真的有钱的人一般不会读法律。根据我在商学院的观察,商学院的同学们一般要比法学院的同学们有钱得多。假设你是地产商富二代,一般会读MBA 而非JD。第二,律师本来就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很多有钱家庭出身的小孩不一定能受得起这个苦,所以最后熬得出来的反而是那些贫穷家庭出身的(就好像《辩护人》里面的男主角一样)。这些年来,每年找我的人背景都很不相同,见过一些朋友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放弃留学,也见过一些努力不放弃的,考了奖学金去美国的。在美国那片土地上,整体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你有能力有实力,就可以争取自己的快乐。有了自己的快乐,就可以把快乐再传送给别人。正因为大家是中产(包括我自己)或甚至中下层出身,大家更明白社会普罗大众的需要,更会明白自己从社会阶梯爬上来后,要帮助社会阶梯下的人。创意创造价值上一段是一贯美国梦的说法,这一段是近年的说法。随着科技发展,我们知道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打破阶级的垄断。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卖东西,不需要通过大财团百货公司。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布信息,不需要通过固有媒体。任何人都可以领导,只要你设立个微信群就可以,不需要参加固有组织。就这样,就打破了一切固有的格局。我们年轻法律人通过科技平台提供法律服务/信息,可以打破大律所垄断的局面,因为我们更容易找上客户,客户也更容易找上我们。所以只要我们能创新(像苹果产品一样),能做到一些别人做不到,或者别人还没开始做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成功。所以在今天社会,美国梦有更深一层意义,这些寻找美国梦的朋友,我看到的不只是他们的决心,不只是他们的勇气,我更看到他们的新思维,更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正因为这个美国梦,我更希望今天晚上在上海能见到各位。没有任何事情比我见到中国年轻法律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快乐。在上飞机前,我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但是我知道无论我手头有多少事情,也没有比跟年轻法律人见面更重要,因为他们的理想可以为中国带来很多正面的改变。有了大家,我即使回国了,也不会忘记当初的美国梦,我要通过自己铁一般的意志,愚公移山的决心去追求自己对中国法律专业发展的理想,成就我们的法律新生代。期待晚上与各位在上海思南路HoF见面!

【CLECSS 41】从法律到商业(斯坦福商学院MBA访谈)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受访者:毛新凯– 斯坦福商学院MBA,武汉大学及清华大学法学院,美国房地产基金。毛同学是中投公司初创员工之一,离职前任副总裁;Sullivan & Cromwell 访问律师;Blackstone投资者关系和业务发展部今天替大家准备的,是我一年前跟毛同学访谈的文字版本。毛同学是我在斯坦福商学院读书时最铁的哥们。大家可以在访谈里找到做律师应具备的商业技巧。原访谈可以在Youku 上搜索CLECSS找到: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3NjI0NjA4.html1.你当年清华法学院毕业,有机会去律师事务所(外资和内资)、政府机关或商业银行。那时是基于什么考虑选择去中投?我当时毕业有几个选择,去律师事务所,或去国家机关做公务员,或去国企。我当时选择去中投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我毕业那年刚好是中投成立那年,当时招我们那批人是第一批人,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平台,跟任何一个平台都不一样,比如说,去律所的话,通过师兄师姐那里基本上知道律师做什么,下一步怎样走。至于政府,也大约知道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国企也一样。但那时候,基本上没人知道中投会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机会。第二,这个平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平台,所有平台都是刚成立时加入收获最大,比如说你加入一个大的国际律所,你在里面是个螺丝钉,里面你做的事情也已确定了,这样对于一个刚入职场的人收获并不会那么大。“从无到有”是我当时后加入中投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职业生涯初期不要太在乎钱,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钱是最不应该关注的事情,我认为30岁以前不应该关注钱,那怕是40岁,在之前应该是打基础打平台的阶段,如果太看重钱的话,将来可能失去了一些职业发展机会。我们在替政府做个Start-up, 管两千亿美元,投资的包括四大银行,保险公司等,所以这个平台跟其他的很不一样。其实我进去前不知道进去后我具体做什么,但工作几年后证明我当年进去后是对的。我当时候觉得是一个好的机会,值得尝试一下。2.可否介绍一下你在中投的工作内容?法律的知识对商业应用有多大帮助?我在中投当时后在中投法律部,但是它是一个投资性的企业。作为为一个投资性企业,它的法律部跟一般的企业的法律部不一样。比如说是直投,私募,对冲基金,这些项目法律的因素很大。在中投初期,我们的法律部在 drive 整个项目的进展,项目的谈判,架构,包括非常仔细审阅商业条款,所以是法律和商业的 hyrbid,在头两年我做得非常杂,做了几单很大的项目,包括Blackstone等,这些项目都非常“legal-intensive”,我们要确保所有条款是正确的,交易架构进行设计。说到比例,大约50-60%是非法律(商业)部分,只有40%是法律部分。由于项目非常多,所以一般drafting会外判给外面的律师事务所,我们更多是做 review和意见。最早的商业投资决定不是我们做的,但是我们会参与,因为决定投资否,不只考虑收益有多少,也要考虑商业和法律的风险,收益有时候又会跟法律有关。在我们谈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时,要不要审批等,也有很重的法律因素在里面。所以在决定这个项目要不要投资时,我们在中间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3.你当时在Sullivan & Cromwell纽约办公室工作,是该所所有员工(包括访问律师)中唯一没有在英美法系国家读过法学院的。能否介绍一下你这段经历?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为什么没有选择留在Sullivan& Cromwell继续工作?在中投时我跟最顶尖的 PE 和投行的人打交道,但心里缺了些底气,我觉得自己当时没有在外国读过书,也没有在国际专业机构做过,我不知道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是否能 match 跟他们做交易。在Sullivan那年,他把visting lawyer 跟他自己的 associate一样看待,在工作的第一天便分配项目,我服务的是它美国本土的客户,所以那一年给我很大的信心,一年后它也希望我能留下来。我当时很高兴,因为这是对我能力的认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Partner带我去客户的board meeting,向客户介绍我,这个让我的信心有很大的提升。我后来没有选择留在Sullivan,是因为我感觉到当时候自己差不多等于一个第一年律师,工作时间虽然长,但承担的责任不是很大,你把 Senior指派给你的事情做完就结束了,之后你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对整个项目的流程很有限,这个跟在中投的工作有很大的对比,在中投基本上我在第二年的时候就可以独立做项目,金额涉及几十亿美金,这给了责任感,sense of ownership。我在中投感到每天压力非常大,任何决定都可能对一个大项目产生影响,我更喜欢ownership的感觉,觉得有挑战性,成长快。我发现我在中投时的角色(对项目的影响力)已经相等于律所的senior,甚至partner的角色。在中投有比较宽的exposure,可以做不同种类的项目,不像在律所可能较早锁定在某个领域里面。4.你是学法律科班出身,现在却来斯坦福大学读商学院,转做商业,这是基于什么考虑?我离开中投时,本来可以选择加入中投的前台投资团队,我最后还是选择出来斯坦福读MBA。这是因为我本来对商业很有兴趣,也希望有系统化的在校训练。另外,之前我没在外国读过书,这算是圆了自己的梦想。这几年在中投做得非常累,这读书时间给自己从新整理的机会,再重新出发。我对中投是非常有感情的,中投的章程第一稿也是我写出来的,我不排除自己将来会再回中投,但我在回去之前能在外国机构做些DirtyWork,让自己真的成为一个很solid 的investment professional. 因为在中投很多时候外面的Banker 和中介机构替你做了,我希望能学习更多基本的工作。来了斯坦福有系统化的学习机会。来了斯坦福商学院后生理上还是很累,但心里压力没有工作时那么大。5.最后,你对那些想转做商业的法律工作者,有什么意见?例如,需要什么法律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做法律或者做商业,是个性格问题,相对于文件,我更喜欢跟人打交道。在中投时候,一半时间是在电话上跟别人谈事情,我很喜欢跟别人讨论事情,说服别人,如果你喜欢安静坐下来做文件,可能更合适做律师。在收入方面,其实两边差别没那么大,在前期,律师收入更稳定一些。在商业,收入会上落更大,也有被裁的风险,这取决于你的性格是否能承受这种大起大落,你是Risk Adverse 还受Risk Taker. 律师通常会跟你说什么不能做,所以对Business People 而言,律师常是一个Bottleneck。我更喜欢“Can Do”Approach,我在想怎样能把事情做成。这种态度是很多律师和商人不同的思维模式。律师很多时候有职业的荣誉感,要赢每一个Point,但是在商业上这种态度不正确。在商业上,我们最关注的是可能只有中间两条。好的律师要看出重点,哪一两风险点时一定不能放过的,那些是能放弃的。这样才能让Business People 感到该律师是真正的伙伴。否则可能替项目增加很多成本,甚至窒碍项目的进展。技术上要对数字敏感,增加对商业的知识,了解整个项目的Dynamics,例如每个Party之间的关系,在项目上有多少BargainingPower 等。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很多牛人,能愿意分享的,就牛上加牛。我很高兴自己有毛同学一样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在商业的体验,跟别人分享。从中,包括我自己,能学到很多律师平时忽略了的商业原则。这几年,我和新凯等,是仅有的几位在斯坦福商学院读书具有法律背景的中国人,且看我们将来的发展怎样。但无论将来怎样,我们在斯坦福商学院学到的“改变世界”的心永远不变,永远以帮助别人,改变世界为己任。在大家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永远伴随,永不离弃。

【CLECSS 38】法律界的麦兜故事 (中港问题背后的反思)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很多读者来信,问我作为一个香港人,问什么这样投入中国法律教育就业的推广。这一切,跟自己成长的经历,人生的理想,有很大关系,大家看完“法律界的麦兜故事”就会明白。麦兜的成长麦兜是一头很善良正直的猪,在香港出生成长。当时内地还没有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麦兜受到父亲的熏陶下,很早就认识中国内地,小学时候就把中学的中国历史书看完。小时候跟父母去北京旅游,看着中国社会的种种事情,麦兜都觉得很新鲜,很有趣。虽然当时社会经济并不是那么发达,西瓜一元一个。但麦兜相信未来:未来是属于你和我的,大家一起开拓。麦兜的法律学院日子麦兜一直很想为社会做些事情,曾经想过做医生。但要为社会做更多事情,则非律师莫属。在美国读法律JD的时候。麦兜机缘巧合做了中国学生会的理事,那时候开始看春晚,开始玩升级,斗地主。内地的文化和香港文化不同,内地有好的,麦兜尽量学习,香港文化有好的,麦兜很诚意地把香港好的东西,例如蛋挞奶茶,介绍给内地的朋友。在法律上,其实大家同心,要把中国建设一个法治社会,所以是大家的共识。那几年来麦兜认识了很多早年留学美国法学院的朋友,都对中国法律发展很有理想。麦兜没有想那么多,一毕业就回国发展,由麦兜下飞机的那天开始,他就决定把美国留学的一切,跟内地的朋友分享。麦兜到中国各地做讲座的日子麦兜很喜欢周星驰,因为他把欢乐带给中国每一个角落的中国人。除了欢笑外,其实每套电影也带出积极乐观的正能量。麦兜每次去一个中国法律学院,都带着满满的阳光和希望带给每一位法律学院学生。无论你在中国哪一个角落,麦兜都会把自己认为好的事物带过去。今天你是麦兜座下的学生,明天你是麦兜的朋友。(抛开这一切,这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一天你在香港中环碰见麦兜,你会发现麦兜其实是一头很普通的猪)。麦兜的信念其实这世界很简单,我们都有些共同价值,只要我们用正直乐观之心,每天踏实地做,最后必定能做到。麦兜从来不刻意区分内地人和香港人,只要能为中国做些好事,就可以了。与其每天在批评社会的种种不是,麦兜更愿意每天切切实实地帮助每一个中国人。因为麦兜知道,今天帮助了这位法律界朋友,明日这位法律人会把更多积极乐观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法律人。在麦兜心里,最重要的是在法律界的友情,有了我们这些有理想的法律人,中国将来就有希望。麦兜语录 -“明天的世界是属于我们的。明天发展得怎样,就看我们今天怎样做”。

【CLECSS 32】《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后记- 律师们,愿意一起共同改变法律世界吗?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这篇文章我在土兔网2010年第一次发表,点击次数过万。看过文章的人,有两种不同的感觉,有些人觉得三城国际律所的人生经历很丰富,也有觉得人生如萍很悲凉。四年后,人生有新的感悟,加上后记,希望各位CLECSS朋友喜欢。不知这次大家又有什么感觉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写于2010年夏夜)忙了一整天,已凌晨三时。香港置地广场的附近排了一整列红色的出租车。会德丰大厦楼上还有不少灯光,在夜色里显得额外明亮。这就是香港的金融心脏中环,也是我“成长的地方”。说是我“成长的地方”,因为我以前中学就在这半山上,有时离开学校比较晚,山下的商业大厦灯已亮起来。当年香港还没有国际金融中心,地标是中国银行大厦。那时心里想,总有一天我也在这金融中心工作。璀璨的维港夜空,燃亮着少年的理想 ...... 十年过去,这个土生土长的香港年青人梦想果然实现了。唯一没有想过的,是我美国JD毕业后,在北京,上海及香港三城的漂泊。但正因为这几年三城的漂泊,让我有机会结识三城的法律界朋友,透过全国巡回讲座(CLECSS)把法律教育及就业的信息传播出去。我是少数在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三个地方工作过的人(其实美国JD期间也在纽约曼克顿工作过)。正因为此,我想把我的经历写下来,献给在同一星空下辛勤工作的律师们。北京CBD的回忆北京是我在内地工作的第一站,对于一个“北上工作”的香港律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在北京时在国贸二期工作,在京广中心居住,每天步行上班。最享受的是忙了一整天,跟同事去后海,南锣鼓巷吃饭;如果是更晚的话,就去“鬼街”吃夜宵。周末时很享受一个人在团结湖公园跑步。那里很安静,很简单,但很舒适。当年离开北京时非常依依不舍,不知回望了多少遍国贸及京广中心。从国贸走到京广,从京广走到国贸,不知道来回了多少遍,留下了不少回忆及往事。在北京夜空下有时候的感觉是孤独的,但踏上律师这条道路,我们没有选择,唯有坚强起来。离开了北京后,现在已很少回去。即时回去,也是为了工作回去。每次回去,我都会重回旧地,一草一木都勾起了不少回忆。上海陆家嘴的日子我两年前怀着梦想及勇气来到上海 - 一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都市。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在仁恒滨江园的阳台看着滔滔黄埔江江水,对岸外滩金光闪耀,燃点着我的心灵。金茂附近的餐馆不多,所以很多时候会去正大广场吃饭。如果加班的话,有时候会坐出租车去八百伴的避风塘。周末加班时很喜欢在陆家嘴绿地散步,初夏的阳光和微风使人心旷神怡。来了上海两年,看着陆家嘴一栋一栋的商厦建立起来。我见证了它的成长,正如它见证了我成长一样。在陆家嘴的星空下,原来只要相信,一切就会实现。香港中环的感情自从去了上海发展后,现在平均两个月回香港工作一次,每次两至三星期。但因为离家越久,感情越深。每次回到香港中环,都回想起少年的梦想 – 当年那个在中环半山读书的中学生,已长大成人,成为了一位美国证券律师。在这个小岛上,我感受到海洋自由奔放的气息,给与我活力及能量。我看见维多利亚港上空的海鸥自由地飞翔,想飞多高就多高,想飞多远就多远。我希望我可以像海鸥一样,飞遍神州各地,把法律教育的理想及信息带遍全国的法律系学生及年轻律师。我们都在同一星空下无论在北京,在上海,在香港,我们这些年青律师都在同一星空下。在这些城市的岁月里,记载了无无数数年青律师艰辛奋斗的故事。在这些感人故事背后,埋藏了不少年青律师对国家的憧憬及个人的理想。能让每一个中国法律人实现理想,是我的毕生宏愿——这么多年来,正是这份理想,意志及执著让我在寂寞的法律旅途中坚持了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记(写于2014年6月20日)2014年的夏夜,我同样的在香港的摩天商厦走出来,看见同样斑斓璀璨的香港中环夜景,不过这次我是从九龙站ICC (环球贸易广场)走出来。在九龙远看中环夜景,同样的夜景,不一样的角度。两年前的夏天,我毅然抛开了一切去美国斯坦福商学院读管理硕士,到了加州硅谷,看到的是不同的人和事,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前我们(至少年轻时候)我们都追求自己的事业梦想,希望在大都会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赚取Global Pay。但世界天大地大,社会还是很多其它值得我们关心的事情,例如年轻法律人的教育和就业问题。以前每天我都想凭着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从2007年起巡回到中国各城市的法律学院做法律教育和就业讲座。但去了斯坦福商学院后,就明白这并非一人之力能达到的。斯坦福商学院提出的“改变世界”,是通过科技创新,切切实实达到的。现在有了发展迅速的CLECSS 公众平台,天涯若比邻,我们可以把对关注中国法律专业发展的朋友拉在一起,让大家一起贡献我们的资源,为中国法律界的未来发展最好的铺垫。大家愿意一起参与吗?看着天上的海鸥,这是我四年看见的海鸥吗?但它并不孤单,我看见在它身边有一大堆海鸥结伴,在维港上空翱翔。我感到它们积极乐观,自由快乐,我相信凭着我们的信念和意志,团结一致,加上现今的科技,我们可以把我们推广中国法律专业的信息播送至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我们有此信念,踏实去做,必能做到。

【CLECSS 24 】法律界的兄弟情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上周斯坦福商学院的M同学告诉我把我在美国的小宝马(三系宝马车)成功卖出。心里突然百感交集,因为这车曾接载了无无数数斯坦福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学生,在每一个旅程中我们谈天说地,在小小车厢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当小宝马成功卖出后,心里有一种很舍不得的感觉,因为小小的车厢内有无无数数的人生回忆。一起成长的日子这些年来,无论你是听过我的CLECSS法律教育巡回讲座,或是在土兔论坛找过我,或是通过CBLA认识我,我也待每人位法律朋友朋友为真心朋友。在我看来,法律界的朋友都是兄弟,有能力的,尽量帮忙。所以过去7年里,在圈中跟各位法律界的朋友(因为工作关系外所为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2007年来,大家从当年的初级律师,大部分朋友都晋升为高级律师,甚至是合伙人。很高兴这些年来大家互相帮助,岁月飞逝,但友情常在。人生的祝福过去几年,回内地发展和美国留学,逐渐淡出香港法律圈。这次回到香港,很多朋友久别重逢,心里有千言万语,很多说不出的感觉。有点像在《鹿鼎记》韦小宝在通吃岛多年回到北京的感觉。回港后,很多当年听我讲座的学生现在都发展得很好,当年坐在台下的学生,现在已事业有成,成家立室。我真心替他们高兴,好像看见当年种下的种子,今天茁壮成长。更重要的,我知道这些兄弟会把这些年互相帮助的精神,继续发扬出去。我们在法律界成长不容易,能在法律界找到真心朋友,才是最重要的。CLECSS 除了”Think Big; Do Big” 外,更重要的精神是在法律界里互相支持。简单来说,只要有能力的,我必为兄弟义务反顾地做。

【CLECSS 17】律师七年之痒– 如何能维持对法律专业的热情?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周五好,祝大家有个愉快的周末!我每年都会抽一些时间去内地跟当地的CLECSS/土兔法律界朋友交流。去年12月我去深圳时,被问及一条很好问题。“我们做律师的,当初都很有理想,但过了这么多年后,这种热情慢慢冷却,到底这种热情是怎样维持的呢?”对于我们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人来说,的确是个好问题。以下是我观察身边的朋友归纳出来的三点看法:1. 好胜之心(The desire to win)一般能坚持这么多年的人,例如做了三十年律师的大所合伙人,都有着胜利的决心。我听过有Baker 的合伙人,每天早上五六点起来跑步,每天很早就回到办公室。我觉得这类律师,无论多Senior ,在业界都有很强劲的竞争对手。例如他可能会想着明天要个跟Freshfields 抢一个项目,赢了Freshfields 是一种快感。这个月赚钱比上月的多。这一切赢的感觉,都会让人坚持及投入。正如一个一个运动员,取胜是其职业的目标,对很多成功律师一样,在自己的执业领域做得成功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推动力。2.真心喜欢自己的工作见过某些法律界的朋友,很喜欢法律逻辑思维。越复杂的条文越喜欢看。这种有点像某些数学家,喜欢挑战难度,越难的数学题越喜欢研究。这种人为数不多,如果你是其中一种,恭喜你。当然,也有一种是喜欢跟客户打交道,这种也是一种喜欢。3. 真心觉得有意义对于有多朋友来说,当初读法律可能是为了一种梦想,例如维持社会公义。这种热情很多人执业多年后可能冷却。但以我而言,我觉即使做一个商业律师,对维持社会经济建设也有着很多意义。所以只要我们心存追求,我们总会找到我们做律师的意义。当然,实习上,对很多律师而言,这也只是一份赚钱的活儿而已。如果你在赚钱之上能添上以上其中一项,将会让你的法律事业更丰富,让你的法律事业走得更远更持久。对我而言,我自己真心喜欢推广法律教育和专业,觉得有意义,所以无论每天多早起床写文章也觉得值得。希望各位法律界的朋友有这种拼劲,无论是哪种原因让大家把法律事业坚持下去,也希望大家能一起同心协力地共同建设我们中国的法律社会。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CLECSS 10】律师如何过快乐健康的生活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为: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律师,无论是多牛,也是一个“人”。合伙人是“人”,律师是“人”,法务是“人”。人就要过“人”的生活。所以今天的主体是“律师如何过快乐将康的生活”。1.快乐先谈快乐。快乐有两种,第一是真心快乐,第二是苦中作乐。要知道自己是否快乐,第一条简单直接的问题是:你每天早上是否有起床回律所的冲动?拉开窗帘,把快乐的阳光引进来。如果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律所工资好,领域是你想做的,律所名声好,同事氛围好,你看见美好的未来(5 - 10年后就是合伙人了),那恭喜你,你肯定是个真心快乐的律师,也希望你能把这积极快乐传播给身边的人。但大多数情况没那么理想,以上各种因素总有一两个没那么理想,那么就要找出让自己快乐的源头。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个:(1)多想别人,少想自己(2)多想未来,少想现在。第一,帮助别人是让自己快乐的源头,如果你做好一件事情,让老板客户高兴,他们的快乐也在律所/公司里早晚会循环到自己。第二,如果你在做尽职调查的事情,觉得枯燥乏味,但想想这是通往中高级律所的必经之路,现在是先苦后甜。想着未来的快乐,可以现在面对的情况。就以我自己为例,每天早起一个小时,一边吃早饭,一边写文章,知道文章发出后大家在做公交时会看我的文章,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这就是我快乐的源头。2.健康这个也跟快乐有关。主要从睡眠,运动,社交做起。首先,如果你在做上市融资等业务,熬夜是必须的,周末要好好补睡。但睡觉是不足够的,也必须要找一些自己的喜欢的运动做做。运动往往可以让你精力更充沛,人生更积极。另外,运动也同时可以跟社交一起做;第一,Bankers 和 Lawyers 常常谈体育比赛;第二,你可以通过高尔夫球,网球,篮球,足球在轻松的情况下认识客户和同行。各位在香港的法律同行,如果要找人打球吃饭,欢迎找我。 CLECSS 的电邮为clecss.education@gmail.com. 在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的时光,每天起来看着窗外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就有好的心情。正因为此,我更想把自己的快乐传播给身边的人,让这快乐无休止地一直在法律界传播下去。

随笔/原创故事 / 共有495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