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114】钢一般的意志 (The Will of Steel)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不知道各位法律界朋友有没有试过,因为工作关系,要通宵工作,到了凌晨四点,已经支持不住了,那时已经不是说法律文件写得多好的问题,而是是否仍能清醒的问题。那时候,就要靠自己专业的意志支持住。我试过答应客户当晚给文件给他(即是他明天回到办公室前会见到文件),做律师的,承诺兑现是很重要的,到了凌晨四时已经不行,就不断喝咖啡,甚至用笔刺自己,以保持清醒。当然最后也在早上6点把电邮发出去,然后回家睡两小时,在9点准时上班。这个就关乎意志力的问题。那律师怎样培养“钢一般的意志”(Will of Steel)呢?专业是一种承诺(Professionalism)大家如果有看过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一个演员在导演还没有喊’Cut”之前,必须演下去。同样一个运动员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之前,只要还在球场比赛中,也就仍需坚持下去。对于喜欢网球的我,就很佩服Nadal和Djokovic在球场上表现出的惊人以致力。2012年澳洲公开赛,就打了近6个小时。律师,当我们选择做了这个职业,就是对我们的客户许下了一个专业的承诺。就是必须尽我们的能力提供最高的专业水平。项目由开始至结束,就等于你作为一个演员在演戏,一个运动员在比赛,在没有结束前,必须坚持。如果你中间放弃,或没有尽力,将会影响你的专业声誉。而由于法律圈很小,这个可能会影响你一辈子。燃烧的热情(Burning Desire)除了专业承诺外,你对法律专业的热诚也是你的意志来源。一个年轻律师的头三年,会遇到很多问题,常常很有挫败感,但是只要真心喜欢这个专业,你就会像“不倒翁”一样,跌倒,再站起,跌倒,再站起。。。即使你在比赛时大幅度落后,只要比赛一天没有结束,一天还有机会追上去的。要知道自己是否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往往是在你最艰难的时候看出来。当你工作到凌晨四点时,快要倒下时,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斗心,我要Conquer(征服)这个困难,那显然你是真心喜欢这个职业。能熬过去,心中有无比的成功感。怎样磨练意志力除了专业承诺和意志外,平时也应该多做一些对抗性的比赛。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这个运动,往往能训练自己在比赛时的坚持。这个其实跟做律师做项目时有点像,因为律师职业的本质也是对抗性的,这样能培养出做事时的专注力和意志。各位CLECSS朋友,人生很多事情都需要“钢一般的意志”。以我做CLECSS为例,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坚持这个项目。但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值得坚持的,就会坚持。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动摇我对中国法律专业推广的决心。正如《愚公移山》说:“:“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CLECSS 113】律所新一代合伙人的性格,执业领域和背景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相信大家都知道,我03至06年在美国读JD。当年毕业的JD和LLM朋友,也有近10年的执业经验,最近一个一个做了律所的合伙人,有些在内所,有些在外所。今天我就分析一下这些朋友的性格,执业领域和背景。但由于圈子很小,我在这文章就不提律师名字和律所名称了。性格性格方面,其实不用太Sociable。我见到现在成功做上合伙人那些朋友,大多数是那种实干型,能做下来持久工作那类型。但他们除了工作刻苦耐劳外,同时也具一定的交际技巧,就是工作后跟Banker聊天,谈天说地(例如家庭,社会经济,体育音乐,饮食娱乐),都能应付过来。但是一般不会是那种到处串Parties的Social Butterflies。那种Social Butterflies,当然也有成功做合伙人的,但估计他们业务不会太稳固,因为放得太多时间做交际的人不会有太多时间专注在业务上。执业领域最近新一代合伙人,见到他们除了会做一般Corporate的业务外,也会有一两个特别的领域,能跟别人说这个是自己的特点。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如果你只做一般的General Corporate,就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如果你是某律所的Of Counsel,做一些特别的领域,例如是Derivatives专家,别的律所没有此领域,你就可以试试去申请别的律所的Partner,因为你过去是为他们开拓一种新的领域业务,对他们来说有所增值。背景他们大多数都是从业务比较Solid的律所出来的。注意这些律所不一定是工资给得最高的那些律所,他们很多时候在Associate时拿着一般的工资,但重要的是该律所能提供做大量项目的机会。举个例子,你在Magic Circle做的工资一般会比在美国Whiteshoe律所低,但不是每一个美国Whiteshoe律所在中国业务都好,这样的话,虽然你在Magic Circle做Associate的时候工资拿少一点,但是做的项目多一点。到你申请合伙人时,别人不会问你当年工资多少,而是会问你做了多少个项目,有多少客户在手上。这些年来,我很高兴见到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做了律所合伙人。人各有志,我当年选择去斯坦福商学院读硕士,就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现在回头看来,看到多年来曾经帮助过的年轻律师,一个一个成长起来,做了合伙人或高级律师,比自己本身做合伙人还高兴。有志做合伙人的朋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今天文章,看看别人是怎样成功的,再寻找一条合适自己的路。【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2】回到选科时,当年的理想都实现了吗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在小学时候,如果要写“我的志愿”,估计很少人会填律师,大部分小朋友会填医生,警察,消防员等。因为那时候这个职业距离我们还远。到高中,就会开始注意到这个职业。对于在香港成长的我来说,社会风气基本上就是“医生”,“律师”或考去美国名校(例如Ivy League本科)读商科/经济,回来做投行的三个选择。高考升大学时,在命运安排下,读了法律。不知道各位朋友,在读法律的时候,或做初级律师时候,会否反问自己:“回到选科时,当年的理想都实现了吗?”对于一般人来说,选择读法律的,不外乎三个原因:法律比较专业很多朋友中学时候读文科,觉得大学时没有什么好读,就选了读法律了。很多这样选了法律的朋友,有些朋友乱打乱撞喜欢上这个专业。也有些朋友到毕业时没有做律师的工作。在香港,如果你选择做律师的话,完成PCLL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实习律师的工作。但是,也有些人,读了几年后觉得法律沉闷死板,去了大公司(例如HSBC)做Management Trainee(实习经理)。在我的LLB同学中,甚至有朋友做了记者。所以抱着这个心态读法律的朋友,最后不一定能真的得偿所愿。法律比较赚钱在读法律时,大家都总是想着律师赚多少钱,但最后真的能进最顶尖的律所也只是少数。以香港大学为例,虽然就业率贴近100%,但真正能进最顶尖的律所做实习律师,也不容易。例如,在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至少考到Top 10%至20%,才有把握去顶尖的国际律所实习,实习的工资大约四万至六万港币一个月,反之,如果找不到大所,去小所实习,可能就只有一万多港币一个月,这个工资在香港生活也不容易。所以并不一定每个人也能很快实现赚钱的愿望。为了社会公义香港是一个比较重视法治的社会,很多读法律的,包括我,也是为了这个理想去做。这些年来,社会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也不是我们几个法律人能改变的。但正因为这个变革的时代,让我更坚定的更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情。而最能有建设性地建立我们国家的良好法律制度,就是从中国人的法律人培训做起。当年我在港大读法律的时代,没有人脉资源和科技去做我今天CLECSS所做的事情,所以也曾经迷惘。但去了美国读JD后,从很多新角度看新事物,终于也找回自己读法律的热情和理想。很多人在读法律本科(LLB)时,不一定考虑得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法律。但是如果你去美国读JD,大多都是本科时已经想好自己要做律师的,这些人读法律做律师之心更坚定。我在香港大学读完LLB,再去美国读JD,以上的三个疑问在我香港大学求学的年代都出现过,但到我去了美国就更清楚自己的路。可以说,以上三个原因,我在美国读JD时候都找到了答案,并实践了出来。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后来通过斯坦福商学院的管理硕士教育,把CLECSS强化了出来。【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1】律师和英文口语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一个典型的中国考生(包括法律学生和年轻律师),考托福(TOEFL)和雅思(IELTS)时,会出现写作语法,阅读理解分数很高,聆听和口语分数很低的情况,例如托福IBT前者26-29分,后者23-25分,分数拉出来才刚过100分。口语其实是我们交际上(尤其如果法律业务涉外)的第一步,如果你在客户或法律专业圈面前英语表现出不自信,将会影响大家对你整体印象的评分。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好说英文口语的机会:工作上的机会即时我们英语写作上多么熟练,也不代表我们英语口语能说得好,应为这关乎口音和即时反应。如果你在外所的话,可以争取多跟团队中的外国律师一起合作,平时多争取机会跟他们讨论项目,很快你就在英语能上一个层次。以美国律所为例,很多中国区的合伙人(例如Debevoise香港分所)都是老外。(这让我想起一个大陆律师朋友在香港学习粤语的故事。他告诉我,之所以学习粤语,因为想跟香港联交所的人沟通好一点,如果你说粤语,他们就会“没有那么官腔”地跟你沟通,沟通多了,粤语自然好)。除了自己团队外,客户也是一个很好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即使我们有时候可以用电邮沟通,但是有时候能听见对方的声音,能加强跟对方的关系。每次当电话挂线时,回想一下自己刚才的英语表达有没有问题,例如表达是否太“中国式”的英语,或是否能更简洁地表达同一个意思呢。例如You do not need to(5个字)…其实You need not(3个字)…就可以表达同个意思。学习和社交的机会如果大家在读LLM或JD,一定要争取这一年或三年的机会。我们跟中国学生平时一起玩固然好,但是求学期间是说英语很宝贵的机会。大家平时在课堂上要争取机会发言,脸皮厚一点,因为你是外国学生,要是真的说得不好,也没有人会说你什么,可以一笑置之。在社交上,无论喜欢与否,也要参加本地美国人的活动,例如去酒吧看球赛,去讨论美国政治,去参加Halloween Party,去美国人家里吃Thanksgiving Dinner。这些都可以加强跟Native Speakers的口语交流。如果你没有出国的机会,也可以多参加国际法律辩论比赛,增加自己说英文的机会和自信。文化和自信其实很多中国法律人都把英语写作和阅读练习得很好,那我们的口语上还缺乏什么呢?其实很大程度是两个元素,文化和自信。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口音并不是很大的问题,美国人自己本身就有不同地域的口音,印度人口音也很重,但跟美国人沟通好像问题不大。所以更多是文化和自信的问题。平时多观察美国本地人的交流(如果没有机会在美国生活,也可以看看美剧)。你要多了解他们平时聊什么,其实基本上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基本上没有东西会被认为说错,所以什么东西都敢说,这也是这种文化表现出的自信。在【CLECSS 86】《律师的自信和正能量》,也谈及过律师建立自信的方法,有自信的律师说英语就更流畅,更有说服力。再加上【CLECSS 93】《律师学英语》和【CLECSS 98】《中国法律人如何阅读英文条例和个案》,就事半功倍了。在香港工作的CLECSS朋友,大家工余时间随时欢迎跟我们学习一起练习英语!当然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粤语也可以。【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10】律所奖学金之漫谈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在大约十年前, 如果你问一位中国法律学院学生说几个外所的名字,相信大家能说出来的不会超过5 个。在这是因为当年直接能进外所的中国学生少。能说的3-5 个名字,也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宣传做得好,例如设立奖学金。大家要重温外所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翻读【CLECSS 法律Career #34】《顶级英美律所在中国的春秋战国》和【CLECSS 法律Career #35】《顶级英美律所在中国的春秋战国(下)- 合纵连横》。直到近年,甚至很多内所也开始设立奖学金,例如汉坤甚至设立总额几十万的海外奖学金。今天很高兴收到legalsnail 的投稿,谈一下他在申请律所外所奖学金的经验。大家有其他与法律教育升学,专业执业的经验也欢迎投稿至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谢谢。——————————律所奖学金之漫谈[作者署名:legalsnail,不想曝光真实信息,请谅解。]众所周知,一些律师事务所及合伙人校友都会在内地知名的几间法学院设立奖学金项目,在做公益的同时也可达到宣传的效应。例如Baker McKenzie、Jones Day、Allen Overy、Paul Hastings、方达、权亚等,也有一些君合及中伦的合伙人校友以个人名义设立奖学金,资助或表彰杰出的法学院学生。笔者曾在学生时代拿过一些外所设立的奖学金,这些奖学金使我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获得了进入知名律所的机会,因此借助CLECSS这个具有分享精神的律师公益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些体会及如何最大化奖金以外的无形价值。1、经验与体会首先,材料的准备要下足功夫。通常第一轮会要求写essay和personal statement,要避免低级错误,把自己的申请文件做得尽量专业和正式,有条件的话最好在自己改好以后找native修改一下,完善细节和恰当表达。其次,面试的准备。和申请实习一样,把自己简历上的每一个点都要准备充分,面试时不要给人背诵记忆的感觉,同时在面试前看一下律所最近做过的交易和合伙人的执业方向,最好可以联系当下社会热点,这样在面试时候会做到有的放矢、留下较好印象。最后,面试结束后可以发一封简短的note of thanks,给面试官加深一下印象。2、无形价值首先,部分奖学金项目包含3-6个月的实习机会,如果没有的话奖学金获得者在众多的实习申请中也必然具有优势。其次,可以有机会与合伙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这样在今后找实习的时候可以把简历发给合伙人,也许就不会石沉大海。最后,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因为整个奖学金的申请过程,从笔试到面试再到小组面试,是一次次的筛选,其中获得的经验和技巧都将对今后的实习申请、工作面试大有裨益。现在法学院里都有一些很好的奖学金项目,希望法科学子可以把握机会,利用资源为自己的就业求职拓宽路径、添砖加瓦。【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Alumni 可以发电邮给 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09】中国法律人怎样取得持续法律教育资源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CLECSS朋友,在大家拿到律师牌后,我们也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执业能力。昨天鼓励大家看英文招股书,也是要提高大家的英文阅读能力。今天我介绍一些纽约和香港的律师持续法律教育的情况,并看看我们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地方,有什么资源可以使用。纽约CLECLE的全称是Continuing Legal Education(持续法律教育)。如果你取得纽约牌,头两年需要拿32个CLE分。其中每年需要Ethics道德3分,Skills技能6分,Professional Practice执业实务7分。往后每两年24 CLE分,其中道德占4分。从此可见道德在美国法律界的重要性,也是为什么拿律师牌前一定要通过MPRE (Multi-stat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Examination).对于一个在BigLaw的朋友来说,每周律所都会有中午培训,所以一年要拿10多CLE分,问题不大。对于较小的律所,有时候就要依赖其他外面的课程,但价钱不便宜。如果一个拿到纽约牌的中国法律人回国发展,在外所的中国分所工作,也有很多律所内部培训,足够应付CLE的需要。如果在内所或法务,甚至可以以不执业纽约法律为由申请豁免。香港CPDCPD的全称为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基本上一年需要15个CPD分。它跟纽约CLE的侧重点不一样,它没有硬性道德的要求,反而一定要上RME(Risk Management Education)风险管理,可见两地的侧重点不同。跟纽约的情况一样,大所一般内部就有培训课程。如果在外面读CPD,大约一千多港币3分,读15分就几千港币,好在其实香港律师会有很多免费课程,如果是律师会会员,其实也不用额外多花钱上课。中国法律人怎样拿到持续法律教育资源当初我们设立CLECSS(中国法律教育及就业讲座计划)的其中一个目的,是看到中国除了最大的几个律所外,很多律所也没有很多系统化的培训,例如一个中国法律学院刚毕业的学生,可能不太会合同写作。所以我们便创立了CLECSS,替中国年轻律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免费讲座和培训。我有一年在律所因为道德培训课少,所以就上了个网上的免费课程。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Free New York CLE”等字眼,会有很多收获。大家如果去CLECSS网站,就会看到很多我们早年的讲座的材料:http://www.clecss.com/?page_id=7。自从我们 CLECSS 转用微信平台后,我们线下的讲座已经减少,但是每天还是坚持用微信跟大家分享跟法律教育和执业的各种信息。这个计划的成功与否,很依赖大家(尤其是资深律师)的信息分享,希望大家也可以踊跃投稿,多做讲座分享执业经验。基于培训年轻一代的重要性,我和CLECSS将会在未来的日子继续坚守岗位,继续提供优质的持续法律教育给中国年轻律师。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谢谢!

【CLECSS 108】中国法律人怎样阅读英文招股书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两天,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焦点。如果想多了解这个世纪IPO项目,除了听马云的Roadshow演讲外,最好能自己会看英文招股书。除非你本身是资本市场律师,一般都会被几百页的招股书吓怕。其实,招股书只要看重要部分就可以,今天我会跟大家谈谈怎样看英文招股书。第一步,看看项目谁做的当我拿起一本招股书,我最有兴趣是这个项目是哪个律师事务所做的。以阿里巴巴的F-1为例,你会在首页看到公司律师是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承销商的律师是Sullivan & Cromwell,都是美国Vault 10的律师事务所。然后翻到Legal Matters章节,你会发现方达是公司的中国律师,金杜是承销商的中国律师。Maple & Calder是开曼群岛律师。然后,直接去看MD&A一本英文招股书,其实很多部分都是比较标准的。最核心的章节,不外乎是“Management Discussion & Analysis” (管理层生意和分析,简称MD&A), Business (公司业务)和Risk Factors风险因素。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先看MD&A。首先,你可以了解到公司盈利的模式和元素。例如,以阿里巴巴为例,它把收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中国电商(零售,批发),国际电商(零售,批发)等几个元素。然后会分析开支和税务等怎样影响盈利。通过每个时段的收入/盈利对比,你就会清楚了解到公司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做得好,为什么做得不好。再看业务和风险因素看完MD&A后,你基本上了解到这个公司怎样赚钱,看公司的Business业务部分,就会很轻松。在这个章节里,你可以看到公司的目标,理念,价值观,竞争力,和未来远景。也会看到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以阿里巴巴为例,业务非常广泛,由于电商的营销概念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个F-1的特点是它放了很多生活实例,让大家能清楚明白这个生意具体怎样运作。你一边看这个业务章节,一边会回想刚才的财务章节,你就发现跟财务部分很吻合。当然,你看到的都是公司比较正面的一面,你要全面了解公司,就必须把风险因素也翻一下。以阿里巴巴为例,你会发现招股书列了四大风险因素类别(一)跟生意/行业相关风险(例如行业激烈竞争);(二)公司架构;(三)在中国做生意的风险;(四)买卖ADS的风险。而第二点为例,这是美国资本市场富弹性的表现,只要公司披露风险就可以,不会像香港联交所因为“同股同权”原则而拒绝了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大家可以参考【CLECSS 101】《法律和金融的变革》。总括而言,大家无论是想多了解资本市场,练习英文阅读,或是出于其他原因,有空多阅读英文招股书也是好事。招股书是对公司业务最全面的分析,能看懂招股书,就会大大增加对该类型公司和行业的了解,等于读了个Mini-MBA。今天说到这里,各位CLECSS资本市场的律师以后多交流!【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07】帮助年轻法律人– 为什么?怎样帮?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今天是中秋节翌日,祝各位工作的朋友工作愉快,放假的朋友放假愉快!昨天相信大家都看到一个消息,香港地产商恒隆陈启宗家族捐了3.5亿美金给美国哈佛大学。在惊讶他们大手笔的同时,想到其实这些钱用在中国人身上,其实可能更有意义。在之前【CLECSS法律Career #65】《让自由之风吹–法律就业的地域和阶级的不平等》的文章,也曾谈到中国其实很多法律人(尤其是内陆地区的)需要我们的帮助。为什么我们要帮助同行同行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生意对手,少一个律师就少一个竞争对手。但是,我们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法律环境让我们的法律事业高效运作。大家读了法学院,走了法律这条路,大家就坐着同一条船,大家就要同舟共济,互相帮助。(一)首先,大家荣辱与共,试想想,如果我们的法律界良莠不齐,这会影响社会人士对我们法律专业的印象,从而影响我们的社会地位。我们业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提高我们专业在社会的地位。(二)对手的专业水平会影响我们专业的运作,试想想,如果有一天你代表客户出庭,那位法官什么都不懂,或是表现非常不专业,你过去一周的准备也会付诸流水。当做一个商业项目时,大家其实在谈判中互相学习,如果对方什么都不懂,或态度不好,也会影响你这个商业项目的进度。(三)读法律的人本来就有侠义之心(这个是我读法律的初心),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做人的宗旨,身边的年轻法律人很自然就是我们直接帮助的对象。律师怎样帮律师其实我们有很多渠道。以CLECSS为例子,CLECSS这种平台,就提供大家一个渠道,通过讲座,文章,访谈把教育就业及专业执业的信息,分享到中国每一个角落。早在没有微信之前,我们就通过拜访全国各地的法律学院,把信息带到中国不同的地方。我们要传达的,不只是一些信息,信息大家在现今社会很多时候在线上可以找到,但是我们更要传达一种中国法律人互助的精神,当有一天你有能力的时候,例如做了资深律师,可以帮助初级律师;你作为初级律师,可以帮助一个年轻法律学生。就我自己而言,我也不断努力新尝试(可以参考我之前【CLECSS法律Career #51】《律师的蓝海思维–你的人生其实可以跟别人不一样》,通过自己人生的不断尝试,告诉年轻一代应该怎样走,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的故事,也一样值得分享。最后,我可以跟大家说,通过这些年来的互相帮助,我们CLECSS成员得到的是很深刻的友谊,可以参考【CLECSS法律Career #24】《法律界的兄弟情》。我2012年赴美去读商学院,当时微信并未流行,但是我2014年回来时,很快就把当年的CLECSS Alumni召集回来。我想,是因为我们有共同价值观和法律人的理想。在未来的日子,我会利用自己在斯坦福商学院学到的知识,继续帮助中国法律人。这一点义无反顾,一生坚持。【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06】繁忙法律人的时间管理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首先,祝各位CLECSS朋友中秋快乐!很多人都常问我“时间管理”这个问题,我怎么能一边做律师,一边做这么多事情:CLECSS讲座及文章,CBLA理事,土兔版主。这个确实是个好问题,虽然“时间管理”这个题目很多人都写过,今天我写下自己的版本,希望让大家参考:生活要有规律(Regular)如果你在律所工作,每天都要填Time Sheet,确认你每个小时做过什么事情。这是避免时间无端流失。例如,如果你不用填Time Sheet,可能中间有段时间你会去了上网闲聊。这是为什么我每天都坚持生活Regular的原因。曾看过篇文章,李嘉诚每天都会在5:59分起床。现在我也差不多,每天6到7点起来,然后写文章,出门,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由于每天的工作和生活Pattern差不多,所以确保时间不会流失,例如不会突然间放太多时间在睡眠上。做事情的选择:做不做?先做哪个?(Priority)对于一位年轻律师来说,手上的事情肯定很多。那问题是:做不做?先做哪个?如果有选择的话,“做不做”是第一个问题,我一般想象我将要把事情放在我的“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例如如果我做了这个项目,我以后的Deal list,就会放进我的资产(Asset),亦即是我有所增值。相反,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只是Kill time的话(例如玩电脑游戏),放不进我的资产负债表,或甚至放进Liabilities时,我一般就不做。一般而言,把手上10件事情列出来,然后按Deadline的先后做。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个List的某些事情其实5-10分钟能解决,所以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把清单靠后,但容易解决的事情先做,这样让自己的清单短一点,精神压力低一点,不会常常记挂着有些事情还未做。习惯并享受繁忙(Enjoy)繁忙工作,同时做几个事情,其实是一种习惯。初出道的律师们可能没有这个习惯,但是慢慢就会培养出来。如果大家是早年有用土兔的话,会知道我有个24-Hours Rule,就是必定会在24小时内回复帖子。这样是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在论坛问我问题的原因。以前跟CBLA其他理事聊天,他们说,在纽约工作的中国律师,都有个共通点,就是“痛并快乐”着。我想这个真是一个精髓,人很多时候就是享受着“繁忙辛苦”的感觉。“繁忙”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承诺,慢慢这也是一种享受。我享受这个繁忙的感觉,同时也享受这种贡献对我带来的满足感。祝所有CLECSS朋友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工作,再次祝各位中秋快乐!【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05】中秋节–那些飘在海外的中国法律人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Director,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正值中秋,看着天上的圆月,不知道那些漂在海外的律师们,有什么感觉?之前【CLECSS法律Career #105】《港飘律师的那些事儿》很受欢迎,很多公众号都转载了这篇文章。今天就趁着中秋节,分享一下海外中国法律人的各种故事。我自己因为是旅美中国律师协会(CBLA)Director,在纽约那边也认识不少律师。去年CBLA Spring Dinner,我也飞过去纽约做了个Speech。(注:旅美中国律师协会成立于2009年在纽约,是当地其中一个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律师组织。)今天我们就以在纽约的中国法律人为例子。在纽约的中国法律人留在纽约工作的中国法律人,很多都是美国JD毕业的。比较多是正统在JD二年级OCI拿到Summer Offer,然后3L毕业后留下来,由于近几年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好,去的学校排名也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纽约的BigLaw已经不乏中国法律人的踪迹,以Davis Polk为例,如果你去看他们网站,每年要了不少中国人。尤其是最近一两年的2L Summer,很多在T6的中国法律人进去实习。中国法律人在海外的前途在纽约,一般中国法律人留多少年,生活是否过得快乐呢?有以下几个情况:(一)如果正统JD毕业,一直在BigLaw做上去,有些中国人已做到合伙人,例如如果一直在一个Vault 50律所做,到了Senior时有瓶颈,可以往下一级去个Vault 50-100律所做Counsel或合伙人。近年来也有去中国律所在纽约分所做合伙人的,例如金杜君合等。这种情况一般是你在纽约已成立家庭,决定定居美国。(二)另一种情况,就是较年轻的一批,在美国做两三年后,考虑到COLA(额外的9万美金)问题(详情可以参考【CLECSS法律Career #5】《Global Pay附加的COLA》,这些年轻人为了COLA和低税率,很多会去香港,然后成为港漂律师,在我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是这个情况(三)另一种情况,是LLM毕业,没有找到正统BigLaw的Associate工作,去了一些本地的中小型律所工作,他们很多做几年就会很迷茫,这种情况有两个结果:有些人熬几年慢慢就习惯了,然后一直在纽约这些中小所熬下去,也懒得回国。有些人不甘心,很多时候回国后重头来过,因为做得不是传统BigLaw业务,回国后也不一定能顺利进国际大所,有些回国后去了本地律所重新来过。中国法律人在纽约的生活至于生活,也看个别朋友的情况。基本上跟香港有点像,就是一种大城市的生活,去餐厅吃饭,唱Karaoke,看电影,看看博物馆和Shows,节目很多。但过两三年就会发生生活就是这样。当然,三年后,你也许在纽约有自己的家庭,那时候就是去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享受家庭乐。在这中秋佳节,我想把【CLECSS法律Career #32】《北京CBD。上海陆家嘴。香港中环》这篇著名网络文章里的结语送给在海外漂的中国法律人:“无论在北京,在上海,在香港,在海外,我们这些年青律师都在同一星空下。在这些城市的岁月里,记载了无无数数年青律师艰辛奋斗的故事。在这些感人故事背后,埋藏了不少年青律师对国家的憧憬及个人的理想。能让每一个中国法律人实现理想,是我的毕生宏愿——这么多年来,正是这份理想,意志及执著让我在寂寞的法律旅途中坚持了下来。”祝各位CLECSS朋友中秋节快乐!【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04】举办律师活动的经验分享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非常感谢昨天过来CBLA/CLECSS Summer Mixer Drink的近一百位法律/商界朋友!这让我想起六年前在香港举办的聚会,地点同样是香港律师会会所。我是在六年离开香港的,在内地工作了近四年,在美国读书一年多。这些飘荡的日子,人生有起有跌,感谢大家一直伴随。当然来的人跟六年前来的人不一样,也看见不少法律新生代的出现,虽然他们现在的竞争环境比我们当年大,但看见大家上进之心,也感到中国的法律界将来是很有希望的。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举办活动和组织的经验。因为我一直有做学生会,各类律师协会,论坛和组织,所以累积了大量举办律师活动的经验。大家不妨可以参考一下【CLECSS法律Career #40】《律师的组织行为(OrganizationBehaviour)》,里面谈到我在斯坦福商学院学到的“组织行为”的理论和操作。曾经有朋友跟我说,律师一多起来,活动就很难搞起来。原因有两个:(一)筹办活动中,律师都很有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所以筹办团队自己本身很多时候内部就意见不一致;(二)律师本身的职业性质就是对抗性的(Adversarial)。所以要注意以下事项:(一)拉长的筹备期因为活动很多,大家也很忙,很多时候很早(例如两个月前)就要“放声出去”要搞活动。有两个原因:第一,要试“水温”,看看大家对某类活动的反映是否踊跃;第二,要锁定“档期”,确保没有其他没有在差不多的时间举办相类的活动。关于试“水温”,其本上大约有5至10人支持就可以决定往前推,因为有5-10人做基础,再找几十个人并不困难。至于“档期”,律师活动一般最好在Summer7月,8月或前后举办,因为一般这段时间很多Bankers/客户放假,大家都没有那么忙。(二)正式的邀请这个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建议3星期前就足够。因为太早通知的话,大家都没有意欲这么早报名。太晚通知的话,繁忙的律师们就可能已经筹备了其他活动。至于发通知和截止日期也不能相差太远(建议一星期时间),因为如果你9月1日发出邀请,说9月20日截止报名,大家就会想靠近截止日期才报名,这样过了两周后就完全把事情忘却。(三)出席率问题一般来说,假设有100人报名,最后出席的人数大约会有80至90人,即是80%至90%。这是因为很多报名的律师们临时要加班或出差,很多当天就会发电邮过来说临时有事,但同时,也有很多没有报名的当天会跟朋友walk-in,所以在互相抵冲的情况下,预计的出席人数一般在报名的人数的80%至90%之间。举办了这么多年的律师活动,让我吸收了很多经验,认识了很多业界朋友。让我想起了【CLECSS法律Career #78】《我美国JD留学时在中国学生会的日子》。那些在学生会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也很值得回味。当年的种种活动和经历,至今仍难忘。期待在将来在全国各地的CLECSS活动见到各位朋友!【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03】律师认识“同行”的价值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相信大家也看过【CLECSS法律Career #84】《律师怎样多交商界朋友》。其实,一个均衡的交际,应该花一半时间在律师同行朋友上,一般时间在跨业界上。离开了香港这么长时间,我很期待今天晚上跟各位在香港律师会会所的Summer Drink多交流。虽然说“同行如敌国”,我们还是要多认识“同行”,以下是三个主要原因:(一)知识/业务的支援同领域的情况:以一个IPO律师为例,不可能每种上市情况都做过。例如香港上市有一种上市方式,叫做listingby introduction。如果你没有作过此类上市,你随时可以问问圈里其他证券律师,他跟你通10分钟电话,大致介绍一些这种上市的流程,对于自己做这个项目很有帮助。跨领域的情况:例如你是一个专门负责收购合并的Inhouse Legal Counsel,偶然公司问起你一个税务的问题,你也可以即时找一个做税务的律师朋友问问。大家如果加入了CLECSS微信群,就会发现你很容易得到法律问题的答案。(二)生意转介律师不可能每个领域都做。在你工作上,总会遇到一些自己不做的业务,要介绍给朋友。同时,你的律师朋友也会有相似的情况。所以你越多认识同行,这种转介合作的机会越高。当然如果你认识跨境律师,这个生意转介的机会就更高,大家可以参考【CLECSS法律Career #75】《律师怎样拿到跨境生意》。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大家做同一种业务,但是其中总有一些律师朋友会转法务的,那时又是另一种生意转介的机会。(三)行业声誉最后一点其实很重要。当律师要做生意转介给另外某位律师时,一般会问一下身边同行朋友的意见。这个“行业声誉”包含了两个元素,第一,这个人有没有听过?第二,这个人的专业水平及人品怎样?如果大家都不认识你(没有听过你),就不可能有第二条问题的答案。所以在行内有相当的名声,也是重要的。离开了香港这么多年,今天晚上是我回来香港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型活动,有超过100法律界和商界朋友报名,感谢各位的支持,期待今天晚上大家跟我分享一下自己过去几年发生的种种故事。各位CLECSS朋友晚上香港律师会会所见!【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谢谢各位!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Alumni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

【CLECSS 102】法律人读商学院MBA/EMBA 的各种事儿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我还是经常被问及很多律师读商学院的问题,今天这篇文章,一次过回答各位的问题。大家如果想读商学院(无论是MBA还是EMBA),不妨先重温【CLECSS法律Career#62】《JD v MBA(法律学院v商学院)》,【CLECSS法律Career #41】《从法律到商业(斯坦福商学院MBA访谈)》,【CLECSS法律Career随笔15】《律师读金融(CFA)和会计(CPA)对事业有否有帮助》等文章。商科院Program的选择首先,作为一位律师,你要想清楚自己读MBA/EMBA为了什么,因为这会影响你全职或兼职的决定。律师想读商学院,不外乎几个原因(一)想多认识人(潜在客户/资源);(二)学习一些辅助知识,例如金融会计;(三)有一个职业的转变,例如转投行PE;(四)休息一下/准备创业。如果你是头两者情况,就不用多想,在国内读个兼读Program就可以,例如中欧,长江,北大,清华等。如果是EMBA的话,还可以考虑香港的HKUST-Kellogg或上海的Fudan-Olin EMBA等。在国内读商学院,个人认为不值得全职去读,一边工作,一边认识人和学习金融会计,这样会收到最大的效果。比起你辞掉工作跟社会脱节好。当然也不能期望太大,现跟商学院同学混熟,以后才考虑生意问题。如果是后两者情况,我认为可以考虑全职去美国读商学院。尤其是想进投行PE,名校学位是必要的。以斯坦福商学院为例,每年都会有OCR(On Campus Recruitment),很多著名的投行PE,Consulting Firms都会过来面试。以Consulting为例,三大咨询公司,包括McKinsey,BCG和Bain都很喜欢招斯坦福商学院的学生。很多排名靠后的商学院就不一定有这么多机会。如果是考虑创业那种情况,也可以利用在商学院的时间,静下心里好好想想筹划。读MBA/EMBA的时间点问题如果你是有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可以直接考虑读EMBA,如果你在律所工作,一般很难有赞助去读EMBA,但如果你转了法务,做某公司(尤其是MNC)的法律总监,很多时候都能拿到全部/部分赞助去读EMBA。有公司赞助的话,读书心情会轻松很多。如果是读MBA的话,无论是在国内兼职读,还是出国全职读,都建议在工作后2至4年去读。至少两年,因为有些工作经验上商学院时你才会有深刻体会,但也不能拖得太久才申请。以申请海外名校为例,现在很多商学院都不喜欢工作太多年的申请者,一般都认为他们应该去兼读EMBA,而不是全职MBA。以斯坦福商学院为例,近年中国考进去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当然也有例外的,我也见过一位斯坦福商学院的校友,在外交部做了差不多10年才出去的。总言之,法律人是否读MBA/EMBA,要切合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对我来说,读商学院是我人生中其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这段经历,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从法律界开拓到一个“全面世界观”的层面。现在所想的不是法律文件的用字,或是单一项目的Issues,想的是对整个社会的Impact:怎样利用法律知识和制度,通过商业和科技改变世界。

【CLECSS 101】法律和金融的变革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前天,看了香港联合交易所总裁李小加的文章(全文见下),有关因为阿里巴巴选择放弃香港为上市地而引发的《不同投票权架构概念文章》(香港金融市场传统上一直采用“同股同权”制度)。让我想起社会在法律保障和经济发展中间的平衡问题。如果大家有看【CLECSS法律Career #74】–《关于法律的几个颠覆性思考》,我是认为法律是应该Constructive(建设性)的,法律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是倒过来造成经济发展的障碍。例如信托法(来自衡平法Lawof Equity)就解决了很多商业模式的问题。因此,我较为支持李小加对香港金融变革的看法和态度。(一)法律变革推动金融发展当然,因为我读了商学院,所以思考已经比较偏商业模式。但是任何社会的成功都赖以开放和弹性。如果因为我们不断看过去Precedents,而罔顾社会每天在改变的事实,实在不行。今天阿里巴巴因为我们同股同权的制度而放弃了香港上市,明天还有众多阿里巴巴类似的公司会这样做。那就要反思我们现今的制度是否已经追不上时代。我认为切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个大前提,在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们“大胆改革,然后小心设计一些保障小投资者的制度”。其实美国那边也是一样,法律本身比较有弹性,都让你做,但是你做得不妥后就要承担相关风险和后果。(二)法律对小投资者的保障李小加这句话说得好:“拿到这份文件,也许有人会批评我们的效率太慢,「都已经过去十几个月了,怎么才看到一份概念文件?」老实说,在这个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年代,谁不想一日千里呢?可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崇尚法治,追求程序公义的社会里,效率、公平与公正,到底如何兼顾与权衡,永远都是摆在政府和监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在这里,我看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我们不忘我们的法律“程序公义”。所以我认为只要我们的大胆改革的情况下,仍按“程序公义”研究小股东的权益保障问题就可以。最后,我要为勇于支持社会创新的每一位变革者点赞,在这个社会里,大多数人选择了“被动”的角色,跟随我们一贯的生活方式去做。但是,我们不能对身边社会发生的众多变化视而不见,我们应该有勇气提出变革的声音,为社会注入正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港需要您的声音和智慧》(文章来自《小加网志》)去年大概这个时候,我曾经写过两篇网志,浅谈不同股份架构下的投资者保障,抛砖引玉,希望有一天香港社会能在这一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议题上进行坦诚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上周五,香港交易所在网站上公布了《不同投票权架构概念文件》,就香港是否应该允许同股不同权上市架构提出了一些概念性议题,启动了更为系统的市场谘询,希望能够听到更多有智慧的意见。近年来,由于收到不少有关同股不同权上市架构的查询,上市委员会内部一直有讨论这个问题,去年由于某家公司的缘故,更多市场人士参与了这一讨论。值得高兴的是,这场讨论并没有因为某一家公司的离去而搁浅。相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升级,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狭隘议题。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份概念文件。这份文件不同于香港交易所以往发出的许多谘询文件,它并未针对上市规则的修改提出具体改革方案,而只是就一些概念性议题先行进行探讨。它的主要议题只有两个:一是香港联交所是否应该允许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二是如果允许,应该在什么条件下允许?换言之,在这场关乎香港市场未来竞争力的重要讨论中,我们现在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就是倾听市场到底有多少声音认为现行的同股同权原则可以有灵活和变通的空间与必要,如果这样的声音够多够大,我们才能迈出第二步——去讨论应该如何变通的问题,如果市场对这一改革缺乏足够的共识,我们也许就没有必要迈出第二步。虽然不涉及《上市规则》的具体改革方案,但是这份谘询文件全面梳理了香港市场目前所处的现状以及其他主要市场的做法,并附有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为公众理性、深入参与这场大讨论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背景资料,值得仔细一读。拿到这份文件,也许有人会批评我们的效率太慢,「都已经过去十几个月了,怎么才看到一份概念文件?」老实说,在这个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年代,谁不想一日千里呢?可是,在香港这样一个崇尚法治,追求程序公义的社会里,效率、公平与公正,到底如何兼顾与权衡,永远都是摆在政府和监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尤其是这样一个关系到香港市场未来竞争力的重大谘询,更需要客观、充分反映市场各方的不同意见。当效率与程序公义产生矛盾时,我们很可能错过大好事,但也可能因此避免铸成大错。据我所知,在过去的十多个月中,上市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上市科为了起草这份谘询文件付出了大量辛勤的汗水,也经历了无数轮热烈的讨论。他们如此仔细缜密地准备这份谘询文件,正是为了遵循程序公义的精神,为香港寻求最大化的公众利益。在此,我要由衷地为他们的严谨公正点赞,我更要为香港的程序公义和法治精神鼓掌!在这份文件中,香港交易所完全保持中立,没有任何预设立场,只为提供一个理性辩论的舞台,让市场各方都能就此议题畅所欲言,为香港的明天集思广益。过去20年,香港凭借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成长为一个多元化的国际金融中心。世界日新月异,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未来20年,香港市场能否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再创辉煌,取决于我们能否时刻保持警醒,能否在坚持法治精神的前提下与时俱进,能否理性听取各方的声音求同存异。朋友们,香港的明天需要您的声音,请为香港市场的未来踊跃发声!无论您是一位经纪人,一名律师,会计师,一位上市公司老板,一名投资者,还是一名普通市民,您的声音对于这场谘询都同样重要!

【CLECSS 100】 – CLECSS 100 天的坚持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不经不觉,CLECSS 公众号从5月20日开始,已发了100篇文章,其中87 篇文章是我亲笔,13篇文章是CLECSS 朋友投稿。今天,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100天怎样坚持下来,其中的苦与乐,以及分享一下一些CLECSS“文章的阅读量排行榜”。100天的坚持每天要比平时早一个小时起来。做CLECSS公众号是我很早的构思, 因为做了7年土兔版主和CLECSS 讲座,积累了很多法律人的真实成长故事。很早就想把这些升学就业,职业规划,法律职业的故事归纳出来。让年轻法律一代可以参考我们的足迹,走少很多弯路。有时候很忙,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起来不了,但是为了发这篇文章,最后也坚持从床爬起来。有时候早上就只有30分钟写文章,左手打字,右手吃早饭,很快就练成周伯通的技能。因为CLECSS所有文章都是原创的,而且每篇文章都确保一定的水平,所以坚持CLECSS这个公众号比很多其他公众号难。但是坚持100天,最终也做到了,能坚持下去,很依靠大家对CLECSS的支持,大家阅读和讨论我们的文章对起了我们很大的鼓励。谢谢各位。CLECSS文章阅读量排行榜看了CLECSS 一百篇文章大家必定会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文章,不知道以下10篇是否你的喜爱?1【CLECSS法律Career#58】《十年内外两茫茫- 两个好基友的法律之路》2 【CLECSS法律Career#59】《律政姐妹的法律之路》3 【CLECSS法律Career#37】《从北大到美国斯坦福法学院JD》4 【CLECSS法律Career#48】《浅谈法律意见写作Legal Opinion Writing》5 【CLECSS法律Career #55】《假如虫洞那头十年前的你听得见》6【CLECSS法律Career #31】《点评新出炉的Vault 10 美国律所在中国的发展》7 【CLECSS法律Career#54】《几分钟看出一位年轻法律人的Potential》8【CLECSS 法律Career #85】《LLM/JD海归去了哪里– 出路和薪酬》9 【CLECSS 法律Career#62】《JD v MBA (法律学院v 商学院)》10 【CLECSS法律 Career #41】《从法律到商业(斯坦福商学院MBA访谈)》大家今天有时间的话,不妨可以按“通讯号”-〉公众号–〉CLECSS –〉就会看到CLECSS的所有文章。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CLECSS的讲座和文章的支持。期待周五在香港律师会的 CBLA/CLECSS Friday Drink 见到大家!

【CLECSS 99】律师的逆境智商 (Aversity Quotient)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年轻的律师朋友,除非大家出身家境特别好,有人关照,否则出道头三年必然很辛苦,可以说是身处“逆境”。要熬过这段日子,首先要知道自己面对什么问题,才针对该问题解决。对一般年轻律师而言,“逆境”来自几个原因,今天就以以下两个情况为例子:(一)工作量太大,工作时间太长;(二)身处低位,要处理跟老板,客户,和其他同事的关系。关于怎样处理律所人事关系,可以参考:【CLECSS 30】《律师怎样处理律所的三种人事关系》。(一)以攻为守,反客为主面对这个工作量大的问题,大部分人会把自己的要做的事情列出来,预计今天有12小时工作,把6件事情分布在这12小时工作,每2 小时做一件事情。但更积极的做法,是把试试更积极地用9小时完成这6件事情,然后交了作业后反问Senior有没有其他事情。简单来说,就是“Kill the assignment; before the assignment kills you”。这样一来自己会有成功感,二来Senior会很Impressed,三来自己本来凌晨12 点下班,现在可能就9点下班,回家看看电视,心情会好很多。你拖到12点下班,睡眠不足,明天只会恶性循环,工作效率更低。(二)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你在大学毕业时,可能在校都很优秀,是学生会主席,学生干部。你习惯作为一个领袖。但是当你从学校走进律所时,你有一个StudentStar 便为全公司最低位的一个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吩咐你工作,你做到不好时别人要会骂你。这样的话,就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首先,你要明白这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你再不是那个人人敬仰的学生会主席,你只是一个律所的小律师,那就按你的身份努力工作。当然,只是表面的行为,这不妨碍自己内心有更大的理想,你一边工作,可以一边想想未来,五年后,我的成就肯定就不只那位比我年长五年的Senior现在的成就,所谓莫欺少年穷。人只要有志气,万事可成。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就只能谈两种最常见的“逆境”处理手法。人,尤其是年轻人,最重要是积极进取,现在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未来,越多人看不起自己,就要越喜欢自己,努力工作。只要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CLECSS 98】中国法律人如何阅读英文条例和个案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CLECSS 朋友,今天的文章《中国法律人如何阅读英文条例和个案》是写给涉外的中国律师,及正在海外读LLM/JD的法律学生的。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明明你明白句子/段落的大部分词组,但加起来就不明白其中意思呢?希望今天的文章能给大家一些思考。阅读英文条例第一步,你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看明白。有几个可能性:首先,你虽然认识每一个英文字,例如”without”,“prejudice”, “to”, 但加起来“withoutprejudice to” (没有不利于)是一个法律片语,有法律的常用习惯,你就不一定能理解了。如果是这个原因,倒也简单,你把条例的句子你看不懂的地方圈起来,看看法律字典,慢慢你就会理解。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因为英语的句子结构与中文句子的结构不一样。英文的句子比中文句子长很多,很多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s), 常常有很多逗号(comma), 一个句子就半页纸。这情况下,就很考自己的英国文学修为了。以前我因为中学时代已经习惯看英国文学原著,所以已经习惯这种半页纸的复合句。对于少接触英文复合句的朋友,可以把句子分拆,画个图出来,主语,宾语,行动,条件什么等。也要注意英美的条例很多Cross References (例如在不抵触第X 条的情况下),常常要你翻到其他条例看。这些其实也帮助你去理解这个条例。所以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大家必须把这些Cross References也全看了。阅读英文个案普通法是以个案为基础的,因此一般英美的个案会比中国的“指导性案例”复杂很多。对于一个LLM/JD 学生而言,首先是要弄个Case Brief 的Template。每看一个重要个案,都要把重点写在这个Template里。例如Parties, Facts, Issues, Arguments, Rulings, Dissenting views 等。你把这些都填进去这个Template里,第一确定自己看过这个个案并某程度上消化过。二来将来考试前复习起来也方便。至于Study Aids,坊间有很多选择,比较多学生使用,美国那边比较多使用Emmanuel和 E&E; (Examples & Explanation), 英国那边比较多使用 Nutshells,Nutcases等。我自己喜欢自己的笔记自己写,因为我确保自己明白其中内容,但考试前会用一下E&E; (Examples & Explanation),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思考一下其中的Issues,然后对比一下E&E;里面的答案,看看自己有没有想错或遗漏的地方。对于一个涉外律师而言,以上的技巧也可以使用。英语法条个案阅读建议对于读JD 的朋友而言,其实在进法学院前,LSAT的考题,已经是很好的练习。例如,Logic Game 和Analytical Reasoning 对看法条的逻辑关系很有帮助;阅读理解对于快速看个案很有帮助。所以LLM和涉外律师,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读LLM或入职前,做一些LSAT 的练习题,对看英文条例和个案会很有帮助。另外其实现在网上就有很多英文的免费素材,例如各地的英文条例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大家可以去http://www.legislation.gov.hk/blis/eng/index.html看看香港的双语条例。先看英语的,如有不明白,再看看中文的翻译。把握好英语阅读,让我们中国法律人能扩大视野,接触很多世界不同的法律思维。希望各位CLECSS朋友能努力阅读,增加我们的接触面和世界观,让我们的中国法律界更多元化更精彩!

【CLECSS 97】律师的职业规划–客观 v 主观的元素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做了7年土兔网版主和CLECSS 讲座,被问及重重复复的问题。一般的都是说有两三个选择,不知道选哪一个。其实七年来归纳出来的,就是“客观因素 v 主观因素”的冲突和矛盾。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客观因素(经济价值,家庭情况):一般我的就业规划指导都是从客观的因素开始分析的。因为客观的因素,我全都知道,至于个人的主观因素,就要慢慢问问题套取他内心的想法。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那个选择的经济价值,例如你有两个选择:美国Top 5 LLM 的Offer(没奖)v 香港大学 MCL 全奖的Offer。问题就是这个Top 5 LLM 的Offer读出来后和香港大学 MCL,分别能找到怎么样的Offer。一年后会怎样,3 年后会怎样?就而这个问题而言,我认为一般Top 5 LLM 出来的经济价值比港大MCL 要高。其次,自己的家庭情况也是一个客观因素。例如家里没有50万人民币可以拿出来,大约30万要向亲友借,到底这个值不值得呢?这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主观因素(兴趣,理想,个人能力):就是到底自己心里想什么?例如我常常问及执业领域,哪个领域将来会火起来。其实倒不如问问自己到底是喜欢什么,例如如果很喜欢上法庭辩论,做诉讼。如果很喜欢穿得光鲜,天天跟Bankers 打交道,出入高级餐厅酒吧,就做金融律师。以以上美国 Top 5 LLM v 香港大学MCL的例子为例,如果你主观很向往一个美国名校标签,那就想也不用多想,下决心去美国。至于个人能力,也属主观因素之一。但是“个人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如果你喜欢做诉讼,但口才不是强项,只要你喜欢,这个技能可以慢慢提升上来,“个人能力”一般不是一个大问题。客观 v 主观因素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年来,其实我发现学生/年轻律师过来找我的时候,心里面已经有个答案。只是想从我口中得到一个肯定。每次,我都是把所有客观的因素分析一遍。然后开始问他:如果你抛开一切“客观因素”,追随自己的“内心感觉”,你会怎样选择?例如“你更喜欢跟别人说自己是君合律师,还是Baker & McKenzie 的International Associate (比Associate 低一级)呢?”这个答案一般是最关键的。因为你只有喜欢自己的律所和Title,才能积极快乐地工作。如果你是要外所的牌子的,不妨跟自己的内心的声音走。这个答案其实一直在他心里,也是他的“最终答案”。这么多年来,见过较多的个案最后跟"主观因素"走,即使最后没有实现最大化的经济价值,倒也活得开心。相反,见过一些最后跟着"客观因素"走的,例如因为家庭因素,最后放弃出国,后来一般都后悔,或活得不开心。最后过几年后还是出国圆自己的梦想。各位CLECSS 朋友,以我多年的经验,还是追随自己的内心更为重要。人只可以活一次,能做到自己,活出自己认为的人生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CLECSS 96】中国法律人考Bar Exam的各种事儿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CLECSS 法律Career #94】《中国律师拿海外Bar 的价值》很受欢迎,今天续谈BarExam。美国的Bar Exam(以纽约州为例),其实比中国司考合格率高很多。根据官方的数字,2013年平均(包括所有考生,例如重考生)的合格率大约为64%。所以基本上,每三个人,就有两个人过。中国学生每年的情况如果是JD的话,理论上应该全都过,除非没有充分准备。如果是LLM的话,顶级法学院的LLM Program,例如哈佛,哥伦比亚等,应该会有80%至100%的合格率,这个合格率会随着学校排名往下走而下降,例如如果到了T15至T30 的Level,中国学生的合格率可能就只有一半。也要注意个别学校的学制,例如某些学校是Quarter 制的,学期结束较晚,六月时才开始准备Bar Exam,也会影响成绩。把Bar Exam 的准备融进LLM Program 里中国人很擅长考试,因为我们了解考试的游戏规则。所以,去读LLM时,也要尽早了解Bar Exam 考什么,怎样评分。如果没有对任何州有偏好,可以先选定纽约州为目标。以纽约州为例,有纽约自己的部分(Essay+ Multiple Choice), 有 MPT (考实用写作),有MBE (Multiple Bar Examination: 各州通用的普通法/联邦法)。个人认为中国学生考Bar是否合格,很大程度视乎MBE考得怎样。MBE主要包括Contract, Tort, Constitution/Administrative Law, Criminal Law and Procedure, Property, Evidence。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般会觉得Evidence最难,Property 其次难。因为这美国两个领域跟国内差别最大。如果下决心一次过考过Bar Exam,建议在读LLM Program时读其中两门,例如Contract +Evidence,那MBE 基本上已复习了1/3。考前三个月和考试日我个人是建议读Barbri 等准备课程的,因为跟同学一起上课,有Peer Pressure压力,让自己有规律地复习。这两三个月时间,至为重要,明天不断做题,其实能把Barbri指定的题目做完也就差不多。在考试两星期前,就开始背诵,尤其把纽约部分背诵下来。相比下,比国内司考要背诵的部分少。有时候回答Essay时,即使忘记了具体法律,也可以写写道理,说不定也拿到一些分数。抵达考试城市(例如Albany后),要确保自己心境放松,有充足的睡眠。中午不要吃的太饱,我就吃一个麦当劳鱼柳汉堡和一般咖啡,让下午提神。12个小时是很煎熬的过程,但结束后很有成功感。各位CLECSS 的朋友,今年考Bar 的,祝大家好运通过。明年考Bar的提早准备,祝各位早日拿到海外Bar,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CLECSS 95】中国律师拿海外Bar 的价值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很多朋友开始今年的LLM学年,祝各位有个丰盛的学习生活!在10多年前,当你告诉朋友有纽约律师牌,大家都会觉得你很牛。但在今天LLM泛滥的年代,有纽约或美国其他州的Bar到处都是,回国价值下降,那我们还有需要拿个海外Bar 吗?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大家不妨重温【CLECSS法律Career #47】《美国律师到底在亚洲市场在做什么》,了解一下美国律师在亚洲的角色。我们分析一下以下的情况:进外所的情况首先,如果你要留在美国本土工作,当然需要美国本地的律照,纽约工作要纽约Bar,加州工作要加州Bar。如果你回国做外所,这是一般进外所的门槛:(一)外所在招你的时候,看到你在美国读过LLM/JD,自然对你有外国Bar 的期望;(二)如果你在香港的外所工作,他们要把你注册为Registered Foreign Lawyer (注册海外律师),所以你也必须要拿到海外Bar。很多时候他们在招聘你的合同里写明,要求你第一次考过,但大部分情况下其实会多个你一个机会,事实上,见过有个MagicCircle 的考了三次才过也没事。如果你没有海外Bar,一开始就只能做法律助理。我在Baker时,见过很多一直没有出国的,做法律助理两三年,然后升了做International Associate (比Associate 低一级),就一直卡着这个位置。当然如果再做几年,还是有机会升Associate的,不过出国拿到海外Bar还是最快突破瓶颈的方法。即使你没有海外Bar的情况下做了Associate ,以后做合伙人的机会也较低。在市场上,的确有几个外所的合伙人没有海外Bar,但为数很少进内所的情况如果你进内所,其实有没有海外Bar没有实质性的分别,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因为你有海外Bar而薪金待遇有什么差别。但是还是鼓励出国读LLM的朋友把这个Bar Exam 考掉。(一)你既然读了LLM,大家就会对你有海外Bar产生期望。(二)你也不一定一辈子待在内所,将来做几年转外所时,海外Bar便变得重要。(三)如果将来你有海外客户,有海外Bar跟客户沟通得较好。(四),你将来如果去MNC做法务,这个会增加你的竞争力。总括而言,能考Bar就Bar。多一个资格总不会是坏事。现在回看,在Albany 考纽约Bar天天吃麦当劳的日子也值得回味。我们趁年轻时多用功,多吸收知识,为将来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到某年某月你用得上时,你就会发现今天考Bar 的决定是正确的!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