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 / 共有109篇文章

【CLECSS 364】法律背景申请Top MBA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是CLECSS 的第364篇文章,还有一篇就满一年了。自2013年起,我在优酷Youku上载了6个CLECSS访谈。其中5个早前做了文字版,包括:【CLECSS #37】《从北大到美国斯坦福法学院JD》【CLECSS #41】《从法律到商业(斯坦福商学院MBA 访谈)》【CLECSS #49】《申请美国Top 3 LLM (美国斯坦福法学院LLM)》【CLECSS #50】《在美国硅谷开律所(谈律师创业精神)》【CLECSS #52】《在香港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今天我把最后一个访谈《法律背景申请Top MBA》写成文字版。大家如果以前看过Video, 也不妨今天重温一下。这些访谈,大家在优酷Youku搜索CLECSS就能找到。访谈者:梅品和 Simon Mui,CLECSS 创办人受访者:于童Frida,牛津法律硕士,斯坦福商学院MBA Candidate日期:2014年4月优酷Youku访谈: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Simon:欢迎大家来到CLECSS第六场访谈。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以法律背景申请Top MBA。我们今天很高兴邀请到Frida做我们今天的访谈嘉宾。我先介绍一下Frida:Frida是中国政法本科毕业,英国牛津法学硕士,后来在英国律所Freshfields 做了几年,再回到青岛银行做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背景非常特别。今年她成功申请到Stanford MBA,据我所知道她可能是第一位中国政法申请到Stanford MBA 的人,所以特别厉害。Frida你自己有什么补充呢?Frida:梅哥,基本上已介绍得比较充分了,没什么补充。Simon:好,第一个问题。律师申请全职MBA 比较少,很多时候即使读商学院也会选择读一个兼读的EMBA,去建立人脉。有些律师选择不读商学院,尽量多做一些项目,不会再费一两年时间读商学院。你自己基于什么考虑去读全职的MBA啊?Frida:我自己想通过MBA做一个职业的转换。之前一直做法律工作,在律师行工作,想尝试商业领域,所以想通过MBA做个职业的转换,就申请了MBA。Simon:但你的情况跟别的律师有点不同,别的律师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而你在银行工作,已经往商业的方向走。你会否觉得这样花两年全职去读MBA机会成本有点大,时间和金钱都花很多呢?Frida:虽然我在银行,但还是法律合规部,做的还不是作出重要商业决定的角色,我还是做一个支援的角色。另外,我觉得去世界顶尖MBA (像Stanford一样的商学院)更能开拓我的视野,了解世界的趋势,所以我觉得这两年应该很值得的。Simon:申请过商学院的人都知道,Stanford商学院的录取率是很低的,所以可能是世界上最难考的商学院。我想问一下,作为一个律师,申请时面对什么困难?我们平时就是做文件和项目,但是商学院讲求领导才干和管理经验,你怎样sell 自己?Frida:这个对律师来说是有相当困难的。律师刚出道时是跟合伙人和资深律师做事的,supporting 的角色,所以必须发掘一些leadership 的例子。另外,法律行业不能太多creative 的东西,不同于例如消费品行业,可以有很多creative 的东西,但法律行业要遵从很多规章。所以对于这点,法律行业还是有局限的。Simon:另外,商学院有一条必问的问题,就是What matters to you most, 你怎样回答呢?Frida:我自己取材并不来自法律界,我更多从我自己的性格,童年等取材,突出自己的特点。Simon:你这么难得拿到Stanford MBA 的Offer,你对于你未来两年有什么期望?Frida:第一,从hard skills 的角度,我希望能补充我在金融会计知识方面的欠缺。从soft skills 的角度,我希望开拓自己的视野,多接触一些有趣的人,开拓自己的人际network。另外,就是借Stanford 的地利优势,多接触一些科技相关的东西。Simon:其实每年都会有一些中国龙头科技公司的老板过来演讲,可以认识一下。Simon:那你读完后会回法律界吗?还是会做一些创业或VC 的事情?Frida: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事情。我有两个思路:第一,就是把过去的经验串起来,因为我以前是做资本市场,PE的,估计我可以做PE 或VC等。第二,就是可能更勇敢一些去创业,这边创业风气也很浓厚。Simon: 创业会跟法律相关吗?Frida:有可能啊。Nothing is impossible。Simon:最后一条问题,对于想出国读书的律师,在LLM, JD, MBA的选择中你有什么建议?Frida:你要想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长远目标是什么。例如你想要一些法律的知识补充,那读个美国LLM就最快,但是如果你想更宏观看事情,读MBA更合适。做律师可进可退,读完后做法律或商业都可以,到时候会建立不少人脉。Simon: 比如说如果一个律师做derivatives, 你看他读个LLM,然后加个business certificate, 例如UPenn或Northwestern都有类似的课程,你认为这样足够了吗?Frida:这还是要看个人的背景和需求,如果他之前已经读过商科,大可以专心读LLM, 最多多修一些商学院的课程,但像我这种一直读法律的,还是读个MBA更能有系统地补充金融方面的知识。Simon: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法律背景的人申请商学院有什么要注意的呢?Frida:第一,要有自信,尝试就好。如果尝试,有50 %可能性,如果不尝试,机会就是零。第二,尽早准备,最好一两年前开始准备,尽早在做项目,及跟推荐人关系方面下功夫,尽早把GMAT考出来。Simon: 那你觉得GMAT对律师来说容易考吗?Frida:我个人成绩不过不失,平均水平吧。一个月时间准备。Simon: 很多人说,对律师而言,Verbal比较简单,但数学比较难,因为数学都全忘记,你怎样看?Frida:我觉得作为亚洲人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对自己的数学有信心的,还是比较简单的。Simon: 根据我了解,过去几年,法律背景考进斯坦福商学院的,就只有我们几位,我,你和接受我们CLECSS第二次访谈那位毛新凯。那姑且看看我们几年后发展得怎样吧?好的,今天就到此为止。我们再次感谢Frida 接受今天的访谈,下次再见。Frida: 谢谢Simon,很荣幸。

【CLECSS 359】法律界为什么这么看重名校出身?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这两天有刚加入CLECSS微信群的群友问,为什么有些群友在昵称写上学校,有些不写,但写出来的都是名校。虽然事实上大多数CLECSS的群友都是从名校毕业,知名律所工作,但是我们在挑选入群时学历并没有视之为唯一标准。我们更看重每一个人的潜力和个性。就好像以前我申请商学院时,斯坦福要的人的背景都很多元化。今天我们首先看看法律界为什么看重名校出身?我只是道出一个社会现状,并不代表我同意这个现状。名校的学生一般表现得更有自信客观来说,成功的法律界人士,不一定是名校出身。但是,名校毕业生的成功比率较高。正因为你有很多优秀的校友,走出来说自己是XX 校毕业的较有自信。而往往,这种自信就是你在面试中取胜的关键。最近常从合伙人朋友听到,很多申请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本科学校(如果本科学校不是名校)在简历低调处理或甚至不提,而会Highlight 亮丽的名校硕士。其实这个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你成长过程中,以前经历过的事情都是事实,不妨君子坦荡荡,把事实写出来。你刻意不写或不提,反而显出自己没有自信,面试官是一般不喜欢没有自信的申请人。法律界本来看重人脉关系有些律所考虑申请者的学校,也是因为这一行本来就是靠人脉,而校友关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脉。例如如果你是北大毕业生,很多牛所的同事是校友,工作起来可能比较方便。对于一个合伙人而言,招了一个哈佛毕业生,走出来跟客户说,这位XX 律师是哈佛毕业的,客户也可能会另眼相看。所以名校在刚出道时有优势。但是,最终成功的不一定是名校生虽然法律界看重学校出身,但客观上我们发现很多成功的法律界人士都不是名校出身。事实上,如果因为一个人不是名校出身,就不给他机会,就太不公平了。首先,如果你不是名校毕业的,必须要不亢不卑,我就是ZZ学校出身的,Who Cares?然后努力把握自己眼前的机会做得最好。事实上,我过去几年,看到很多情况下,名校标签反而有时候成为了包袱,例如这份工作是否跟自己的名校标签不Match 等,但反而有时候,非名校毕业的,没有包袱枷锁,更能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把握不同的机会。例如,如果卖薄饼很赚钱,但一个名校生不屑于卖薄饼,但一个非名校生就会敢于尝试。结语这么多年来,我更欣赏的,是年轻律师和学生的自信和胆识。你是否名校出身,我很多时候知道便是,好像知道你的名字一样。但你是否值得交朋友,将来潜力有多大,是看你的行为,“What you do” defines “who you are”。你是否名校出身并不重要,最重要是你做了什么。期待更多更多有志气的年轻法律人加入CLECSS 的大家庭!

【CLECSS 352】法律教育是回报最高的投资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买房子 v 读JD?做了CLECSS讲座这么多年,很多人问我印象最深是学生问的哪条问题。我头一条就想到我08 年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讲座那次,学生问我,如果我有一百万,到底应该买房子还是去美国读JD?那时我的回答是去读JD,我告诉学生,你的教育是一辈子受用的,房子现在不买,将来可以再买。但是你不趁年轻读书,将来年纪大了就不想读了。也许,很多人回想起来,那时应该去买房子,因为后来房价涨了一两倍!但是我们想清楚一点,买房子真的比法律教育好吗?房子买了后,那个几百万的房子买了后,可能就一万多人民币租值一个月,但JD毕业后,就可能是一万多美金一个月(16万美金一年)。法律教育是最好的投资事实上,没有任何投资比教育回报更高。一般情况下,如果你投资股票,每年的回报率30% 已算不错。但是如果你去读JD,假设你三年用了150万人民币,日后你每一年赚100万人民币,工资每年再涨,其实你头几年每年的平均回报率就接近100%。这个是一般投资做不到的。而且教育投资的风险较低,你学到的,就是你的,将来遇到机会就可以派上用场。不像大部分其他投资都是赌博性质,要看自己的运气如何。所以我很鼓励大家放胆把钱投资放在教育上。CLECSS 对教育的重视CLECSS 的全称是“中国法律教育及就业讲座系列”,对于我来说法律教育是中国法律制度的基础。所以从2007年开始,我一直都以推广法律教育为宗旨,这次尝试跟传思律阁(TransLegal)合办活动– 本周六上海的《法律,英语和人生》讲座也是希望大家能通过法律英语教育让大家的事业走得更远。在此破例替合作方TransLegal的课程做个宣传,大家可以参考坐下角“阅读原文”看TransLegal的哈佛谈判课程和CLECSS会员专享的优惠。这次真心推介给各位,因为我在美国的法学院和商学院都读过商业谈判课程,真心觉得有用。为了支持这次合作,我个人会捐出一个全额免费的学额给一位报名的CLECSS成员,如果多位CLECSS成员报名,名额谁属将以抽签决定。结语周六的《法律,英语和人生》讲座,我会用一个全新的角度看语言。正如我在【CLECSS #346】《从英文ABC到国际化》上说,英语不只是一种外语,而是一种让我们实现梦想的工具。我个人觉得教育是很值得投资的。在我小时候,因为没有没有钱上补习班,也没钱去书局买书(香港的书甚贵),只能去图书馆免费借阅英文书。如果我当时有钱,也会毫不吝惜放在教育上,因为我知道每分的教育投资,将来我的人生就有十分回报。期待周六的CLECSS-TransLegal的法律英语讲座见到各位!

【CLECSS 331】国内读研 v 海外LLM

作者:CLECSS
06月23日 | CLECSS
周末做了场线上公益讲座。其中学生又问起国内读研和海外LLM的比较。海外LLM之前我写过很多文章,今天重点比较内地读研。海外LLM(相对国内读研)的好处在大家有经济能力读海外LLM 的前提下,第一个考虑点应该是时间和机会成本的问题。海外LLM 一般一年,国内读研两年至三年。读海外LLM 的明显好处是可以一年毕业,尽快出来工作。对于一个律师而言,没有任何事情比“前线” 的律师实务经验重要,所有你在校园研究的法律问题都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法律是做出来的。另一点很重要的是,对很多在内地读法律本科的同学而言,读研其实是同一个(或差不多的)环境再读两年。这个其实对自己的成长帮助不大,只是延迟了踏进社会的时间。但如果读海外LLM,至少可以让自己接触到一些新事物,外国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等。从这些角度来看,海外LLM有一定的优势。国内读研(相对海外LLM)的好处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很多海外LLM都是当地的JD 或LLB其中一年的课程,例如读美国LLM,其实相当于读了三分之一(1/3)的JD。很多美国LLM 的课程设计其实是让海外学生体验一下美国法律学院的生活。所以很多时候其实课程深度不够。反之很多内地读研,真的是较深入地研究某一领域,写某一专业领域的论文。在此角度,其实某些好的国内研究院课程,其实比海外LLM好。另外,海外LLM 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吃香。除非你进了一个排名很高的美国LLM,很多时候如果去一个排名一般的英美LLM,回国后跟一个国内名校法学硕士竞争,并没有明显优势。很多时候,律所也知道你考进去国内名校读研,其实比一个排名一般的英美LLM更难。很多时候,一个内地名校法学硕士生更优秀。培训出来后有什么具体分别呢?以上的我们都偏向于用前途分析,但是“实质上”他们有什么分别呢?这几年我碰过不少国内读研和海外LLM的法律助理,现在说一下我感受到的分别。国内名校读研的,一般法律功底都很好,法律分析很详细。感觉上他们都很踏实,愿意做任何给他们的差事。但是他们可能视野上有个“盲点”,就是当我们说起海外经验时,就似乎却了一些“共同经历”,所以在平时交际上可能有点吃亏。海外LLM的,思想很灵活,英文不错,但是某些海外LLM有时候会太过注重包装和标签,可能没有国内读研的那么踏实。当然这个因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而异,我也见过很多工作得很好的海外LLM。在这法律界,我们需要不同做事方式和性格的人,国内硕士和海外LLM同时是法律界很重要的组成元素。结语这么多年来我辅导过很多法律学生和年轻律师,最后都很高兴他们找到合适自己的路。有些一直没有出国读书,但也生活得很好。有些去了读海外LLM或JD,找到了自己的新生命和思维。无论大家的选择如何,CLECSS 也会一直在大家身边,陪伴大家成长。祝各位律师朋友都找到合适自己的选择,做得最好!

【CLECSS 306】回到清华 – 这些年来人生的反思

作者:CLECSS
06月23日 | CLECSS
在北京的清华校园醒来。清华大学的朋友们,早!自从去年12月走访了人民大学和外经贸大学后,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北京了。回想17年前,我就在清华读法律暑期班。那次是我第一次在内地真正地生活。当时内地和香港很是不一样,大家可以参考我【CLECSS #187】《北京。北京》的文章。坐在成府路的麦当劳里,看着一些清华学生苦读GRE,那时候,就看的出大家都有一个出国的梦想。当年出国的都是工程系的学生,那时候出国读法律的真不多。而且清华那时候没有正式的法律学院,那时候都是其他学系的学生,加两年取得法律学位的。法律学生的模型思维那时候,我的思维,也大致跟大家一样。想读好书,出来找一份高薪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我们都想着自己考多少分数,哪位同学进了耶鲁/哈佛/ 斯坦福,哪位同学进了哪个英美牛所。那时候,大家都会斤斤计较这一切。但是当自己年纪大后,这一切其实变得不重要。你过了10年后,难道你还会记得当年自己某科拿85 分,而不是90分吗?耶鲁/哈佛/ 斯坦福的毕业生,也见过很多替非名校学生打工的。至于哪位同学进了英美牛所打工,其实也没有大不了,你就算在Vault 10 工作,又是替合伙人打工,合伙人又替客户打工。很多年后,我们法律学生的传统思维都被颠覆掉。人生原来可以不同的方式过在法学院和出来做律师的头几年,生活就在法律圈子里,所以思维也是律师的固有模式。但当你接触过不同的事物后,你会发现人生原来可以不同的。有天你跟客户吃饭,他请了去某高级会所,告诉你他昨天投资赚了几个亿,吃了一顿几万块的晚饭。你会发现,原来人可以过另一种生活模式。又或者,有一天你在商学院,你同学告诉你他通过科技创新,帮助了很多穷人找到工作。到那时候,你会发现以前对成绩,学校/律所的标签追求,一切都变得很渺小。我们一辈子难道就是在修改一些文件句子,永不止境地审阅一份又一份的文件吗?结语 - 窗外的白云你好吗?律师朋友们,当我们每天困在办公室看文件时,不妨看看窗外的白云。它们是多么的自由。当我们因为斗室的小事发愁时,其实外面的世界每天都在变,白云今天是绵羊,明天是棉花糖。在这无际的天空下,其实我们很多斗室发生的事情都是小事。我在中国做了几十场讲座,一直很遗憾没有机会在清华做一场,但是我知道在清华法学院里,也有很多CLECSS 的用户,你们即使从来没有见过我,但大家的理想早已连在一起。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在看同一个天空,同一片白云,追求同一个法律人的梦想。北京的CLECSS朋友们,明天的CLECSS 北京能源国际讲座见!

【CLECSS 305】为什么有钱人不送孩子上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23日 | CLECSS
以前在斯坦福读商学院时,发现平均来说,上商学院的比法学院的有钱得多。商学院班里更多富二代和家世显赫的同学。这让我想到:为什么有钱人不上法学院,而上商学院呢?商学院可以走得更远之前在商学院读书时,以Real Estate 的课程为例,我自己虽然没有上,但是听说班里都是房产商的第二第三代。那些人即使自己最后不直接开发建房子,也可以成立个房地产基金。这总比做一个房产律师强。正如【CLECSS #302】《律师累不赚钱。赚钱不累》说,律师按小时收费,是体力活,一天只有24小时,即使你每个小时收几千块钱,终归有个Limit 。但是房地产基金你可以到全球各地买物业,然后转售,出租等。这些都可以把经济利益倍大化。法律我们每天就困自己在文件里,人生总有所限。做律师太辛苦对于很多中产或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做律师是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个职业可以较低风险地让你积累第一笔财富。但是这个付出也很大,这个关乎了自己头几年无日无天地工作,对身体健康也很大。对很多人来说,累积财富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如果自己已经有此财富,就可以跳过这个阶段,直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完全没有必要晚上还在看尽职调查文件,而是应该在写一本自己的小说,计划一个自己的咖啡厅,设计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网站或软件。结语现实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包括我自己,也是出身中产家庭,需要一笔专业人士的前期收入。到积累一定财富后,再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很幸运,我的梦想跟我的法律专业重叠。所以即使我很有钱(现实不是),我仍会读法律学院。因为我的理想是希望国家通过良好的法律制度,走向富强,而每一个中国法律人,也扮演着很重要的法制建设者的角色。所以我很高兴能结合自己法学院和商学院的思维,继续推动CLECSS法律教育和专业的抱负。各位CLECSS法律人,无论我们有钱与否,我们一起为继续为我们的法律理想努力!

【CLECSS 291】从中国法学人申请商学院的角度看最新的US News 商学院排名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因为我是少数从美国Top 3 商学院毕业的法律人,所以很多CLECSS法律界朋友都会问起我法律人申请商业院的问题。今天我就分析一下刚出来的US News 商学院排名。具体排名如下:1. Stanford (恭喜母校)2.Harvard3.Wharton4.Chicago (Booth)5. MIT (Sloan)6.Northwestern (Kellogg)7. UCBerkeley8.Columbia9.Dartmouth10.Virginia想转投行PE我之所以只列头十名出来,因为对于法律人而言,如果考不进Top 10,倒不如不去。因为现在MBA 实在太多,两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很大的投资,如果读排名靠后的商学院,很难找到自己的心仪的工作。如果想通过MBA 进顶级投行,例如高盛,大摩,黑石等,就一定要进这几所大学。当中以Harvard 和 Wharton 为佳。想创业或风投这些都要看学校的氛围。这几个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想创业,当然首选是斯坦福商学院(Stanford GSB)。哈佛传统来说是进大机构做高管,Wharton 传统来说是进金融机构,但是近年也有趋势发现哈佛和Wharton 的学生毕业后往硅谷创业。Stanford GSB 的好处是位处硅谷,有创业氛围,很多VC 资源。对Stanford GSB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便找我聊。改变人生读商学院的,其实很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当你每天困在办公室做文件时,其实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你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而不是为你的合伙人奋斗。去一个好的商学院,你身边的同学们都很有能力和理想,你会因为有这些很优秀的同学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结语作为一个法律人,我认为自己去斯坦福商学院读管理硕士,是我人生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因为我可以打破以前律师的固有思维,从一个很高的角度看世界。希望各位CLECSS 朋友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人生!

【CLECSS 290】从中国学生角度看最新的US News法学院排名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一年一度最具权威的US News 法学院排名近日颁布,排名如下:1. Yale2. Harvard2. Stanford4. Columbia4. Chicago6. New York University7. UPenn8. Duke8. UC Berkeley8. Virginia11. Michigan12. Northwestern13. Cornell14. Georgetown15. Texas-Austin16. UCLA17. Vanderbilt18. WUSTL19. Emory20. Minnesota20. USC以上都是传统的T14 和徘徊在T14门外的几所学校。今天我从中国学生的角度分析一下选校时要注意的事情。排名越高,找工作时对成绩要求越低首先,尤其如果读JD,就不用考虑,尽量往排名靠前的学校去。因为如果自己要进Biglaw,很多T3 出来的他们都不太介意成绩,不是Bottom 就可。其余的T 14 最好也要考到Top 1/3 (甚至Top 20%),如果是Top 14 以外的学校,最好要Top 10%。所以如果你去排名好的学校,一般找工作较好。学校的地点和文化除了排名外,也要考虑学校所在的地点和文化。学校的文化很多时候会受地点影响的,比如说,如果Yale,Harvard 和Columbia 的学术声誉同样好,但是Yale 所在的New Haven 更偏僻一点,好处是学生更能专注于学习,校园学术氛围浓厚,不好的是不能像Harvard,Columbia 的学生直接融进现实社会的商业氛围。所以要看自己喜欢哪一种生活。很多中部学校,例如WUSTL等,也是那种因为城市没有太多东西玩,所以学生可以专心于读书。校友网络我们也要考虑将来回国后,哪个学校的校友网络较有影响力。比如说,在Columbia 和Chicago 之间,从考虑将来校友网络来说,去Columbia 较好,因为Columbia 的校友在中国的律所有很庞大的网络,现在很多合伙人都是Columbia LLM 或JD 毕业的。有些学校,例如Virginia,排名很高,但中国学生很少,所以将来回国后法律界网络也会偏小。校友网络怎样,找几个校友聊聊就可以,问他是否喜欢自己的学校,校友是否经常聚。如果他快乐地给你正面的答案,那这个学校值得去。结语当然,去哪个学校是自己的个人喜好,仅供参考。另外,也要注意自己的专业,例如自己想读税法,可能去纽约大学会比其他排名更前的学校好。找学校如找配偶一样,要小心选择,要多做调查。有时候,选哪个学校就要看看自己跟那个学校有否Chemistry。祝各位CLECSS 朋友好运!

【CLECSS 220】中国青年法律学生出国留学选择多样性的一点随想

作者:JW
06月24日 | CLECSS
今天很高兴收到JW 兄的投稿。文章提出他对中国青年法律学生出国留学不同角度的思考,可读性甚高。无论大家是否同意文中的观点,也给大家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这一代的法律人的何去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JW, 南京大学法学学士,澳洲邦德大学法律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女王玛丽学院国际仲裁研究所研究生文凭,英国御准仲裁员协会资深会员(FCIArb), 先后取得中国、澳洲、英国与新西兰律师资格及澳洲与新西兰出庭大律师资格,逾十四年在北京、悉尼、堪培拉、新加坡与香港从事国际经贸商务纠纷解决的经验,CLECSS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引言忙忙碌碌转眼已是2014岁末。回头想来,笔者在惭愧今年自己参与的CLECSS活动实在甚少之余,对四月中旬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与师生讨论国际争议解决专才职业技能发展的场合却是记忆犹新。彼时,笔者仅从所从事的国际仲裁这一特定领域在无任何科学调研的前提下莽撞抛出“有兴趣今后从事国际争议解决工作的中国青年法律学生不妨考虑出国留学选择多样性(不限于英美加澳等发达普通法地区高校)”的命题。笔者完全没想到获得反响之强烈。在辞旧迎新之际,笔者愿与CLECSS朋友通过微信分享究竟彼时笔者粗浅想法的上下文是怎么回事,欢迎批评指正。现状是什么?相信CLECSS朋友都清楚:由于历史原因,尽管这个星球上有二百个左右的国家和三百多个司法区(jurisdiction),但就国际商务游戏规则整体而言它被一种语言(英语)及一种法律制度(英国法及其在北美和亚太几个屈指可数的国家和地区的衍生品)所垄断。但笔者发现:许多中国青年法律学生并没“均等地”(equally) 留意到为跨国纠纷定纷止争(并由此为国际商界制定游戏规则)的一些最成功的国际仲裁人是如下背景的“现状”:(例一) 有一位加拿大籍公民,他广泛地被业界视为“全球最佳国际仲裁员”。他除了拥有牛津大学法学院普通法学位外还讲法语和拥有位于加拿大法语区蒙特利尔市的麦吉尔大学法学院大陆法学学士(bachelor of civil law)学位。他讲英语和法语。(例二)有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巴黎的美国律师,他广泛地被业界视为“现代国际仲裁之父”,他除了拥有哈佛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外还拥有巴黎二大法学博士学位(Doctorate, Doctorat en Droit, Université de Paris II -Panthéon-Assas)。他讲英语和法语。(例三)有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巴黎的瑞典籍公民,他此前担任被业界视为国际仲裁业务全球领先的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国际仲裁业务主管合伙人。他除了拥有耶鲁大学法律博士学位外还拥有巴黎大学的 Diplome d'études superieures spécialisées 文凭。他讲瑞典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例四)有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伦敦的美国律师,他广泛地被业界视为“今日国际仲裁与诉讼业务的行业翘楚”, 他讲英语和德语,他小时候在驻扎于前联邦德国的美军军营中长大。(例五)有一位长期生活工作在新加坡的英国籍公民,他广泛地被视为亚洲最知名的国际仲裁律师,他是英法两国律师,拥有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法学学士学位和巴黎一大的 Maîtrise en droit privé学位。他讲英语和法语。(例六)《纽约公约》(被誉为联合国成立以来最杰出的成就)的主要起草人暨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ICCA)的创办人Pieter Sanders教授(1912-2012)是一名荷兰籍公民,他只有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的荷兰律师的背景。笔者的一点粗浅想法笔者引用以上这些例子的本意是想向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触到境外更加广阔的法律世界中的中国青年法律学生提供以下几点粗浅想法供参考:第一,仅就国际仲裁领域而言,从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国际仲裁人的背景不难看出,平衡地兼跨和有效地复合普通法系和欧陆法系是多么地重要。尽管伦敦等地有大批极为出色的只讲英文只懂普通法的英王御用大律师(QC)或者其他司法区可类比的资深大律师(SC),但在跨越不同语言、文化和法律传统的国际商事案件中如果不懂至少另一种语言、文化和法律传统那么这样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又如何能令各方信服?说一点笔者自己的个人体会,起初笔者并不明白为何自己能在伦敦大学女王玛丽学院学习国际商事仲裁研究生文凭证书课程过程中脱颖而出最终以优等成绩(Distinction) 毕业,后来经与导师的沟通中才了然:原来是笔者最初接受法律教育的思维背景是中国大陆法,这样在英文环境下看待许多国际私法与民商事仲裁诉讼方面问题的思维、角度和平衡性是只来自普通法世界的英美国家律师同学完全无法企及和体会的。第二,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非挤独木桥”。英美加澳香港新加坡等普通法地区的法学教育及法律职业发展路径固然发达和成熟,但在今天巨变中的世界,如确定自己有兴趣从事国际仲裁与商务争议解决、反垄断以及WTO与国际贸易法等方面的实务或者研究工作,那么不妨考虑去瑞士、瑞典、荷兰、法国、比利时、丹麦等欧洲高校读书特别是有关的专门高级法律课程并掌握欧洲本地语言找机会融入当地法律职业发展路径。西欧与北欧许多国家的法治与实务之发达不亚于英美加澳。须知:国际商事仲裁久经考验的五大传统中心仲裁地(伦敦、巴黎、纽约、日内瓦和斯德哥尔摩)中的三个是位于与中国法律传统同源的欧陆地区。而笔者自己工作中获得的亚洲用户反馈也是:用户对在斯德哥尔摩和日内瓦这样的仲裁地处理仲裁案件(无论最终结果输赢)的熟悉度、舒适度和可接受度远高于伦敦、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天涯若比邻”的今天,传统上的地理距离和所谓“遥远”的心理距离早该荡然无存。而近在咫尺的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仲裁地其制度与实务与伦敦有显著的差异么?第三,涉华国际法律服务市场上迫切的需求。笔者不否认去欧陆发达国家攻读法律的中国青年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并且笔者也有幸结识几名已毕业并成功融入当地法律职业发展路径的中国内地优秀青年才俊。但CLECSS朋友都清楚,这些人数如与去普通法地区攻读法律的学生人数相比完全是凤毛麟角,而且常被莫名其妙视为“支流”。就眼前而言,仅以菲律宾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与中国就南海争端仲裁案为例,撇开别的不谈而只看技术层面,泱泱十三亿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否有大批有经验处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项下仲裁案(包括但不限于在德国汉堡国际海洋法庭“ITLOS”出庭的经验)的人才以及是否有大批在对此案提供文书登记服务的荷兰海牙常设仲裁院(PCA) 出过庭经验的人才。从老式中式思维角度,一点儿都不夸张,是不是有输了如何去见炎黄二帝和列祖列宗的问题。再者,与此前无论法德西葡语还是日韩俄语情况完全不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随着中国已由资本输入国转型为资本输出国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境内人士因旅游、留学、移民、做生意、探亲访友等等原因走向世界(并不自觉地把中文带向世界),这对传统英语世界下形成的秩序和规则形成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中国企业和高净值人士对欧陆国家、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中东地区、法语及拉丁语非洲等广大非英语普通法地区的投资与各类经贸往来急速增长,为什么掌握法德西葡等欧洲语言真正懂得这些国家法律并能有效运用的中国青年学生就是“支流”?举例来说,随着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承包各类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笔者在斯德哥尔摩仲裁案与迪拜仲裁案的代理过程中都遭遇过项目纠纷文件中不少很重要的只有阿拉伯原文的情况,从仲裁庭到双方仲裁代理人团队都来自英美澳普通法世界而仲裁语言为英文。可是,其实包括笔者在内大家都在如履薄冰地看着英文翻译猜而无人确定这些实质性相关的阿拉伯文文件的原文文本意思究竟是什么(更不用说把这些阿拉伯文文本放在具体的以阿拉伯文为原始立法语言的阿拉伯司法区有关法律的语境下意义又有了怎样的演化和发展)。笔者年轻时常听到一句话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笔者现在觉得是时候把自己工作中受限于语言以及教育和职业背景已定型而无能为力的忐忑告诉中国青年法律学生,并把这句话送还。第四,取决于具体国家、学校和课程情况,可能在部分欧陆国家学习法律的学费和生活费总和与英美加澳等国家相比较低。笔者出身于中国北方二线偏下一个中等海滨城市的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早年星夜兼程做硬座火车当过“北漂”感同身受过北京《暂住证》的问题,笔者完全明白经济问题对大多数中国青年学生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后记笔者记得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与师生讨论时特别提到了不想翻译成英文的一段话(引自强世功老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13届毕业生欢送典礼演讲):“...旧的秩序即将要逝去,而新的秩序即将要诞生的转折时代,我们必然面临一个霍布斯式的世界,也必然要在根本意义上面对这场霍布斯意义上的斗争。这不是简单的人与人的斗争,而且包括了国家与国家的斗争、更包括了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斗争...今天在这个斗争面前,世界在分裂,每个国家内部在分裂,每个人的心灵内部也在分裂...无论如何,我们法律人就是为这场斗争而准备的。问题在于,我们法律人,尤其是我们提到的隐匿的法律军团,究竟在这斗争中站在哪一边—是继续作为西方资本和西方法律的雇佣军、来捍卫和缔造旧世界,还是与祖国和人民一道,来推动中国的崛起,致力于缔造一个新的世界。” 事实上,笔者内心每个星期都在经历这样的纠结和分裂。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资本第一次全面走向世界这个几千年未有之变局居然发生了的今天,CLECSS自觉也好不自觉也罢都已承载着一些特殊的启蒙使命和任务。伦敦在某些领域无法撼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包容和多样性(事实上,笔者在伦敦毕业的母校领导国际仲裁仲裁所的首席教授不是英国人而是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希腊人),同样的包容与兼收并蓄也体现在蔡元培时期的北京大学以及那时在首都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作为CLECSS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的角度,笔者在年末惭愧反省自己的同时,也建议和祝愿CLECSS在新的一年更加包容和视角更多元化,去赢得更多不是来自英语普通法地区留学和工作背景朋友的支持并听取和传播给中国青年法律学生有关地区的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发展方面的实用信息(无论是来自所谓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新年健康、快乐。

【CLECSS 198】出国读LLM/JD的资金问题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CLECSS 法律Career #197】《LLM/JD的贬值问题》一文,很受欢迎。我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说留学是自己的理想,不过现实就是家里拿不出那个钱,即使家里能勉强拿出那个钱,但也不想父母倾囊而出。这个问题过去几年不断有年轻法律人问我,今天我就归纳一下。读JD 的资金问题读美国JD,相当于三年LLM 的钱,假设每年50万人民币,三年就大约150万人民币。表面上金额很大,但其实这笔钱比LLM的钱还好解决。很多学校,都是看LSAT成绩的,你LSAT 成绩考得高,就可以拿到全额(或部分)的奖学金。有些顶尖的法学院,只要你能考进去,给钱(或学费豁免)完全看你家庭状况。所以第一步是要拿到该法学院的Offer,拿到后再慢慢想学费的问题,很多时候拿到Offer后再慢慢跟Admission /Financial Aid Office 谈。只要自己的确家境有困难,很多学校都愿意帮助。读LLM 的资金问题至于LLM,如果大家刚毕业拿不出那个钱,大可等三年时间再出去,那三年省一些钱,或看看什么律所可以提供奖学金出去。LLM也有些学校会提供奖学金/学费豁免,例如哈佛,NYU,Duke 等等。至于哪些学校有奖学金,最重要是要多跟已出国的师兄/师姐交流,因为他们那里是学校的第一手信息。即使自己出钱,这几十万,其实毕业后也很容易赚回来。关于应不应该拿家里钱的问题这个是一个永远在讨论的问题。个人认为,是不应该拘泥于“不用家里钱的骨气”问题。钱应该用就用。其实很多时候父母是望子成龙的,你能去外国读个好的学位,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这个钱他们用得开心。如果自己觉得用父母钱不安乐,自己将来读成归来后,大可把这个钱还给父母。事实上,我相信天下间的大部分父母,宁可用拿那些钱换来子女将来的成就,比放在银行好。在之前我的文章也提到,当年放弃去美国读本科是我一直很遗憾的事情,香港大学毕业后过了两年后才去美国读JD。所以如果留学是大家能出去读书,就争取早点出去。结语在考虑自己的理想和路向的时候,钱是最不应该考虑的方面。因为钱总是有方法解决的,问题是自己寻找不寻找。只要自己心存理想,努力寻找资源实现理想,必定能做到。祝各位CLECSS朋友好运!

【CLECSS 197】LLM/JD的贬值问题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周末很高兴完成了人民大学和外经贸大学的讲座,最享受跟学生的答问环节。其中包括很多热点,例如《LLM/JD的贬值问题》。在【CLECSS 法律Career #148】《法律事业的时间竞赛》,曾经提到走得快慢跟事业发展很关键,例如一个1996, 2006 和2016 的纽约大学JD 在价值上就会有分别。还记得我美国JD毕业那年(2006),我打趣跟我中国同学说,像我们这样T20JD的中国人,今年有多少,假设每个学校就1-3个,那可能加起来就30个左右。到了今时今日,就远远不止这个数。LLM/JD太多人读,产生贬值的问题,那我们读还有价值吗?个人意见,是正面的肯定的。一个不同的起点假设你能进最好学校的JD,毕业后能进美国的BigLaw, 在纽约做上几年,首先在工资上就会高很多,而在纽约工作的几年,对于你日后回到香港或内地工作找中高级的职位很有帮助。一个好的LLM,也能帮助你在找到好的工作。以很多外所为例子,没有出国的叫legalconsultant,出国后的叫internationallegal consultant。但后者比前者工资高不少。即使你没有通过LLM/JD直接找到工作,下面一段也是很重要的。人生体验,国际视野读JD的时光,是我人生其中一个最快乐的阶段。它让我把视野从香港一个小城市,放眼于整个世界。昨天我也跟同学了“如果我没有去美国JD,你可能今天就见不到我,因为我可能在香港做个本地律师,过着一个中产小康的生活”。但是在JD阶段,我接触了很多内地的朋友,和国际社区,带给我很多不同思维和人生理想。这个开放的思维和态度,一生受用,对于我日后的做人处事,影响极深。所以读LLM/JD长远来说还是很值得的。时间价值最近很多这样的说法,你到头来也是做中国业务,不要浪费时间在海外。这个说法我不太认同,所以读LLM/JD,我们可能少了别人一至三年的工作经验。但是我们想想,0跟3年的工作经验可能差别很大,但是30年跟33年的工作经验就没有差别那么大了。所以现在如果你去外国读LLM/JD,短期内在工作时间上会吃亏,但人生这么长,30年后,那个差别就不会那么大。所以眼光不要只看事业道路上的头几年。结语其实人生往往不在我们计算之中,你往往想得很透,但人算不如天算,结局往往出乎意表。所以应该一切随心,如果你认为LLM/JD是你的人生理想,不读有遗憾的话,就一义无反顾地去读,经济价值不用考虑得那么清楚。你的人生你作主,不要给那些种种的顾虑影响了自己的决定。祝各位CLECSS朋友好运!

【CLECSS 183】法律之学海无涯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很多法律界朋友问我进修的问题,或应该读什么书。看见年轻法律人都这么用功,心里都很欣慰。但是切记“学海无涯,而知也务涯”,我们的目标不是要学尽天下所有知识,而是学习有些有用,或对我们有启发性的信息。常见误区很多年轻法律人不断看法律书籍,我们想想,以法条为例,例如某一领域法律有300条,其实有很多法条在现实上也用得不多(甚至从来不用),真的多用的发条,可能是300条中的30条。所以法律知识有些比其他有用,所以学习时不能全学(因为永远学不完)。而是应该有智慧地分辨什么知识对自己有用,什么对自己没用。知识的组成在法律生涯中,年轻法律人会不断学习新的事物。我认为首先要认清楚自己的领域,40%新吸收的知识跟自己的法律领域直接相关,例如新的金融证券法规。20%学习一下相关知识,例如金融会计。另外20%学习相关的行业知识,例如看金融杂志,了解金融行业。最后20%学习一些软性技能,例如学好商业英语,交际技巧,市场推广等等。如果你100%时间放在法律知识方面,其他类别的知识就会欠缺,那时候法律职业发胀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学习时必须“Structured Learning”。要想好自己要学习什么东西,才“有计划”地学习。结语- 在商学院学习的经验在美国斯坦福商学院读书时,学了很多金融学,统计学等Hard Subjects,也学了很多软性学科(例如人生技能,管理学,市场学能),后来发现留下来的都是软性知识。因为这些软性知识在生活上每天都在应用。所以CLECSS朋友们,大家要想好自己职业生涯上到底要用什么知识,而不是盲目地看书,读学位。祝大家都好好吸收有营养的知识,做个聪明的法律人!

【CLECSS 151】法学博士–JSD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过去七年,大部分年轻学生和律师找我的,都是问我JD或LLM 的问题,偶然会有几位问我JSD的选择和出路(有些是追求家庭平衡生活的女孩子)。今天我就写一下JSD 。我应该读JSD 吗?有些出国的朋友,跟我说正在犹豫读JD还是JSD,然后跟我解释为什么考虑读JSD(理由不外乎两个:想当老师/对学术有兴趣,生活比较平衡)。我一般会跟他们说,如果你还在考虑这个问题,那你就不用想了,干脆读JD。因为你的犹豫表示你对读JSD的信心不够坚定,对学术的追求不够强烈,这样去读JSD会觉得很枯燥。如果你无法取舍,倒不如读JD,因为JD(比起JSD)提供更多(更有弹性)的就业机会。JSD的时间和出路以去美国读JSD 为例,一般会先要求你有美国的LLM。由于JSD的学额很少,一般申请不太容易,很多朋友会在同一个学校就读LLM和JSD。JSD 时间的长短,按不同学校/教授的要求和自身的进度而异。一般的长度为三年,但也见过短于或长于三年的。至于出路,很视乎你从哪个学校出来,很多从顶尖学校(例如Yale,Stanford等)出来的,都会找到很好学校的教职。按近几年观察,JSD回国的不少,有的找到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如果是排名往后的JSD,有些会通过以前内地法学院老师的关系和引荐,找到教职的。JD能教书吗?在美国,教法律的都是JD,但JD 不是传统意义上研究型的PhD。所以回国后,JD 是否应该认证为博士有很大争议,而随着中国社会对JD的认识加深,相信趋势会是越来越不视JD为博士。现在,偶然在某些中国法学院你会发现有JD在教书,但是相信将来都会要求是JSD/PhD的学历。以前就听过一个个案,法学院本来想招聘某位JD做教授,但大学管理层不批准的情况,理由就是JSD不是真正的博士。结语各位潜心学术的朋友,如果决定走上这条路,就放心读JSD吧。中国需要你们,法律界更需要你们,把法律好好钻研,让中国法律年轻一代能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下成长。教育是CLECSS一直关注的重点,对于中国法律教育工作者,我们永远支持!

【CLECSS 133】法学院学业成绩和法律事业成就的关系

作者:CLECSS
06月3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这几年,很多CLECSS朋友问及这个问题,法学院学业成绩到底对将来法律事业发展影响有多大?今天我就此问题分析一下:事业初期对早年事业的确会有影响的。首先,假设你在内地读法律本科,你考美国法学院时,GPA(或班排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成绩好的话会考到排名较好的学校。对于一个读美国JD的学生来说,1L的成绩至为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你在T3 JD,进Vault 50基本可以,但是如果要进Vault 10的话,律所还是会考虑成绩的。至于其他T14 JD,最好考到top 1/3,至于其他JD,最好考到top 10%。一开始能进一个好律所,对将来事业发展很重要。如果你读LLM的话,成绩没有读JD那么重要,但是在想在这个激烈的社会,如果能拿到Dean List, XX Scholar等头衔或荣誉,对招工作会有帮助。至于怎样能考好成绩,建议大家看【CLECSS法律Career #80】《海外法学院的考试作答》。进律所后“成绩好”可以理解为进律所的敲门砖。一旦进律所后,过去的成绩就一笔勾销。比拼的是工作态度,人际关系,情绪智商等。例如,在Printer熬夜做IPO,需要的是健康身体,能跟Bankers聊聊天,有调理地处理各方专业人士对招股书的意见,这些跟在校成绩都没有半点关系。以前在2008-2009年金融风暴期间(详情可以参考【CLECSS法律Career #126】《那些年,我们律师们经历过的金融风暴》,当年就有个笑话:“被的都是Harvard法学院,Columbia的都survive”。当时的说法是,Columbia的人都比较务实,工作起来比较踏实。Harvard的都很聪明,但在律所做一个Junior Associate时要的不是一个高IQ的人,而是高EQ的人。我们姑且视之为一个笑话,事实上,我个人认识哈佛法学院的朋友,EQ都非常高的。换工作(跳槽)如果你过几年跳槽,很多BigLaw还是会问你拿在校成绩表的,这个情况甚至申请第六年律师都见过,所以大家不要看轻在校成绩对日后的影响。一直到一个地步当你自己能找到客户,自己做“老板”时,那时候成绩就变得完全不重要的。结语这些年来,我见到身边成功的法律界朋友,不一定是当年成绩最好的,但也不会太差。较多的是当年在在校考top 30%,把剩余的时间多接触新事物,多跟别人交际的人。太注重学业,让自己100%埋头在书本里,将来出来工作后也会吃亏。建议大家在法学院的同学们把80%时间放在学业上, 20%时间在课外活动上,多跟别人接触交流,将来法律事业成功机会较大。

【CLECSS 132】致未来美国法学院的中国小编

作者:张南
06月30日 | CLECSS
今天很高收到NYU JD毕业的张南投稿,跟我们介绍一下美国法学院做Law Review/Journal的经验。事实上,在美国做Judicial Clerkship,Law Review和Moot是法学院最主要的(也对法律事业有帮助的)三种课外活动。今天的文章对CLECSS朋友很具参考价值。—————————————作者:张南James Zhang,CLECSS老会员,吉林大学法学学士,佐治亚大学法学硕士,纽约大学法学博士,纽约律师,美国瑞格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法律顾问美国每个法学院都有不少由学生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法律学术刊物。其中每个学校最有影响力的旗舰刊物一般会被命名为某某学校法律评论,比如大名鼎鼎的《哈佛法律评论》(The Harvard Law Review);除此之外,各校还有很多专门化的刊物,比如《哈佛国际法杂志》(The 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国内对这些法律刊物的历史沿革、学术价值和以学生为主的运行管理机制早就有不少详尽的介绍,比如方流芳老师1997年发表的《以<哈佛法律评论>为例的个案研究》,和朱苏力老师1998年为《北大法律评论》创刊号写的寄语。毋庸置疑,在美国法学院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到这些法律刊物的运行过程中,对将来的职业和学术发展都会有莫大的帮助。我在《纽约大学商业与法律杂志》(NYU Journal of Law & Business)做过两年的编辑工作,有一些体会。今天借CLECSS的宝地和未来法学院的中国小编们唠唠嗑,聊聊1.刊物的选择,2.编辑选拔中的一些小贴士,3.编辑工作中的不同分工,4.怎样利用法学刊物的平台发展你的法律技能和人脉,5.新创法律刊物的可能性,6. LLM作编辑的机会。1.选择哪一个法律刊物?在JD一年级的最后一个月,一般就要提交二年级做编辑的申请。在申请中要提供一个优先级。一个法学院的旗舰刊物一般是所有人的首选,但是最终不能人人如愿,所以在剩下的种种专门化的刊物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就很重要了。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有a.专业兴趣,b.工作强度,c.平台提供的机会,d.录取的难易程度。我当时选择纽约大学商业与法律杂志是因为我对商业法律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没有特殊的知识产权、税法、环境法等等的背景。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相关刊物,对于接下来提高审稿时的兴趣,确定写作学生论文(Student Note)的方向,以及邀请学术活动时的讲者都很重要。这些方面我会在本文的第四节里讨论。不同刊物审稿的工作强度也有所不同。首先不同刊物的出版计划不同,有些是一年两期,而像哈佛法律评论就是一年八期;人少活多就会很辛苦。另外,工作难度不同。比如说国际法刊物中的文章会引用很多的外国著作。在翻箱倒柜地检索这些外文引注的时候,不懂该国语言的小编就会非常痛苦;同时格式蓝皮书(The Bluebook)对于引用外国文章的格式规定也非常繁琐。这都会增添很多额外的工作量。法学刊物作为平台提供的机会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发表学生论文的机会;第二是举办学术活动的机会;第三是同刊物校友的联络机会。这一点每个刊物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每一任主编(editor-in-chief)都会带来不同的风格。最好提前打听清楚。这点也会在第四节里详细展开。至于录取的难易程度,由于每个刊物受学生欢迎的程度都不一样,有些刊物年年招不满人,有些则是竞争激烈。很多时候,不明就里的一年级申请人也是“标题党”,仅仅靠刊物名称想当然地决定。比如说商业与法律杂志的名字看起来比劳动法杂志有趣一些。但是实际上哪个刊物对于你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则要看个人情况了。2.编辑选拔中的小贴士一般旗舰法学评论的选拔主要看申请者一年级的成绩,统一进行的写作竞赛的成绩,还有申请者在申请材料中表达出来的意愿。第一点没什么可说的,第三点我觉得如果能够把上一段选择刊物的几个方面考虑清楚,再加上能够显示出自己细心谨慎、吃苦耐劳的精神,就肯定能过关。关键是第二点,写作竞赛。这个写作竞赛一般持续一到两个星期,包括两部分:格式蓝皮书测试,以及给定材料作文。蓝皮书测试是水磨工夫。因为一般不限定具体时间,只要耐心多读几遍蓝皮书,熟能生巧,就一定没有问题。如果在考试开始之前能够找几个干过法律刊物编辑的学长稍微给指点一下,测试就更加顺畅了。给定材料作文,一般会给一个比较具有法律争议性的话题,和一些法律资料,让申请者自选观点,写一篇法律论文。据我所知,作为二年级编辑的阅卷人要在短时间内审阅大量的文章。他们其实不太在乎文章的观点怎样,只要文章能做到没有语法格式错误,引注规范准确即可。很多申请者的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花了太多时间纠结怎样得出一个全面客观的法律结论,虎头蛇尾,到最后却没有时间和精力雕琢细节。这可是策略上的失误。换句话说,只要能写出完美的废话就可以过关了。比如说,如果题目是一个关于affirmative action的案件,不用挖空心思的得出一个公正的评价,毕竟这也是一个学界在不停争论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可以只是直接了当的说affirmative action不好,因为它没有公平对待所有的申请者。这的确是一个一边倒,并且有些简单粗暴的观点。但只要你的论证基本顺畅,细节精雕细琢,还是会得到高分的。但是如果想要兼顾双方观点,在有限时间内写出一篇雄文,是不是也是有点太拼了?毕竟招的是只学过一年法律的编辑,不是教授法官。以上是旗舰法学评论的选拔标准。其他的法律刊物各有各的规矩和偏好,但是对于蓝皮书的熟练掌握,以及基本的写作能力都是要考察的。3.编辑工作的不同分工小编刚加入刊物的第一年,做的工作大部分就是反复编辑文章和检查引注,以确保文章没有任何语法错误,同时每个引注都是规范、准确、真实的。说实在的这是比较琐碎无聊的。一位著名的法学教授曾不屑的拒绝申请纽约大学法学评论的编辑职位,说道,我上法学院不是来编杂志(magazine)的。用东北话说,这位前辈很“有刚”,帮所有被蓝皮书折磨的同学出了一口恶气。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第二年的时候小编升到了管理职位,就可以运用刊物这个平台做很多有趣的事了。学术向的可以选稿、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社交向的可以和出版社协商版权事宜、举办同刊物校友活动,Geek向的可以帮助刊物设立网站和博客,将整个刊物升级到电子版等等。在这种由学生管理的松散组织中,只要积极争取,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担任这些管理职位的。真相是,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大部分同学是乐得清闲的,包括我。。。4.怎样利用这个平台发展你的专业技能和人脉?就像上一段所说的,以被动接受任务的心态,做编辑是一件很琐碎无聊的事情。但是主动的利用这个平台,能干的事情就很多。其中最有价值的应该是撰写学生论文了。每个刊物在刊登学者的论文之余,也会为法学院学生留出一些空间,专门发表一些学生论文(student note)。一般本刊物的学生编辑能近水楼台。这也是为甚么要在选择刊物的时候,要优先选择和你专业兴趣比较相符的刊物。总体来说,在美国发表法律文章难度很大,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未来的小编们最好在一年级下学期大略的确定个感兴趣的方向,在二年期开学时早早的选好感兴趣的课程,和教授联系好,选择几个感兴趣的具体方向。然后在这一年一鼓作气,写出一篇属于你的大作。当然这是理想状况,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我觉得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提前规划,多联系教授,和放低标准。在此之外,可以做的就是组织学术活动。美国法学院的学术活动大部分都由学生刊物组织策划。只要你有一个好的题目,就一定能找到好的讲者。通过为律师提供继续教育学分,也能很好的吸引执业律师来参加。可以把这件事和选课,再和写学生论文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点,一个刊物的所有往届编辑都属于本刊物的校友。比如说根据维基百科,哈佛法律评论的校友中包括了七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还有不计其数的政府高官、联邦法官、学者和律所大趴。这种联系本身并不强。但是如何发掘就看每个人的目标和追求了。5.新创刊物?是的,经常有学生创立全新的法学刊物。最近新创的刊物主要在环境法,知识产权方面。只要和学校的强项相符,找到热心的教授支持,够吸引到高质量的投稿,学校是很欢迎学生创办新的法律刊物,也会提供相应的资金和学术支持。换句话说,这是凭借法学院的名誉为新的刊物背书。在这上面,我觉得在国内接受过法学教育的中国小编是有优势的。毕竟那些没有任何法律背景也没有任何国际背景的美国学生能做到的,我们这些有CLECSS做坚强后盾,有普通法的法律基础,也有国际背景的未来中国小编,也大可一试身手。Think big, do big.最近随着Dodd-Frank Act的颁布,多起FCPA丑闻的爆发,以及反垄断调查的增多,合规业务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与此同时,NYU的Professor Jennifer Arlen领导新设了LLM program on corporate 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可不可以创立这么一本刊物,针对corporate compliance and enforcement中的问题,邀请公司法务来投稿呢?这只是很初步的一个想法,但是很希望和青年才俊们讨论这个主意。6. LLM作编辑的机会。很多学校也为LLM作法律刊物编辑提供了机会。我觉得这是LLM同学能够参与的最好课外活动了。比如在纽约大学法学院,我之前所在的《商业和法律杂志》(NYU Journal of Law & Business),还有《纽约大学国际法与国际政治杂志》(NYU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都会提供这样的机会。关键是LLM申请者在每年八月份左右,开学之前就要提交申请。这需要有兴趣的LLM同学特别注意。而且,由于没有一年级的成绩,申请的关键就是申请书的撰写。我觉得把本篇文章的内容吃透,再和已经进入这些刊物的编辑们聊聊天,最后在申请中强调一下对蓝皮书的熟悉和艰苦耐劳的品质,就肯定会脱颖而出的。结语如果我在翻看某个律师的简历时,发现他/她在求学期间发表了一篇学生论文,我会印象很深刻。因为在法学院这么忙忙碌碌的环境下,能够一步一步的写出一篇论文,并且得到发表,是很能说明这位律师的规划能力和勤奋努力的。我接触的这样的同学朋友很多都在Vault T5的所里工作。同时,我也有幸认识有中国同学做到了某个法律刊物的总编。《纽约大学法学评论》2013年的主编也是一位华裔。最后祝所有有兴趣去美国法学院学习的中国同学们都能学有所成,玩的开心,大展宏图。也再次感谢Simon和CLECSS对年轻法律人的巨大支持与贡献。

【CLECSS 109】中国法律人怎样取得持续法律教育资源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理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CLECSS朋友,在大家拿到律师牌后,我们也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执业能力。昨天鼓励大家看英文招股书,也是要提高大家的英文阅读能力。今天我介绍一些纽约和香港的律师持续法律教育的情况,并看看我们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地方,有什么资源可以使用。纽约CLECLE的全称是Continuing Legal Education(持续法律教育)。如果你取得纽约牌,头两年需要拿32个CLE分。其中每年需要Ethics道德3分,Skills技能6分,Professional Practice执业实务7分。往后每两年24 CLE分,其中道德占4分。从此可见道德在美国法律界的重要性,也是为什么拿律师牌前一定要通过MPRE (Multi-stat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Examination).对于一个在BigLaw的朋友来说,每周律所都会有中午培训,所以一年要拿10多CLE分,问题不大。对于较小的律所,有时候就要依赖其他外面的课程,但价钱不便宜。如果一个拿到纽约牌的中国法律人回国发展,在外所的中国分所工作,也有很多律所内部培训,足够应付CLE的需要。如果在内所或法务,甚至可以以不执业纽约法律为由申请豁免。香港CPDCPD的全称为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基本上一年需要15个CPD分。它跟纽约CLE的侧重点不一样,它没有硬性道德的要求,反而一定要上RME(Risk Management Education)风险管理,可见两地的侧重点不同。跟纽约的情况一样,大所一般内部就有培训课程。如果在外面读CPD,大约一千多港币3分,读15分就几千港币,好在其实香港律师会有很多免费课程,如果是律师会会员,其实也不用额外多花钱上课。中国法律人怎样拿到持续法律教育资源当初我们设立CLECSS(中国法律教育及就业讲座计划)的其中一个目的,是看到中国除了最大的几个律所外,很多律所也没有很多系统化的培训,例如一个中国法律学院刚毕业的学生,可能不太会合同写作。所以我们便创立了CLECSS,替中国年轻律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免费讲座和培训。我有一年在律所因为道德培训课少,所以就上了个网上的免费课程。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Free New York CLE”等字眼,会有很多收获。大家如果去CLECSS网站,就会看到很多我们早年的讲座的材料:http://www.clecss.com/?page_id=7。自从我们 CLECSS 转用微信平台后,我们线下的讲座已经减少,但是每天还是坚持用微信跟大家分享跟法律教育和执业的各种信息。这个计划的成功与否,很依赖大家(尤其是资深律师)的信息分享,希望大家也可以踊跃投稿,多做讲座分享执业经验。基于培训年轻一代的重要性,我和CLECSS将会在未来的日子继续坚守岗位,继续提供优质的持续法律教育给中国年轻律师。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谢谢!

【CLECSS 102】法律人读商学院MBA/EMBA 的各种事儿

作者:CLECSS
06月2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我还是经常被问及很多律师读商学院的问题,今天这篇文章,一次过回答各位的问题。大家如果想读商学院(无论是MBA还是EMBA),不妨先重温【CLECSS法律Career#62】《JD v MBA(法律学院v商学院)》,【CLECSS法律Career #41】《从法律到商业(斯坦福商学院MBA访谈)》,【CLECSS法律Career随笔15】《律师读金融(CFA)和会计(CPA)对事业有否有帮助》等文章。商科院Program的选择首先,作为一位律师,你要想清楚自己读MBA/EMBA为了什么,因为这会影响你全职或兼职的决定。律师想读商学院,不外乎几个原因(一)想多认识人(潜在客户/资源);(二)学习一些辅助知识,例如金融会计;(三)有一个职业的转变,例如转投行PE;(四)休息一下/准备创业。如果你是头两者情况,就不用多想,在国内读个兼读Program就可以,例如中欧,长江,北大,清华等。如果是EMBA的话,还可以考虑香港的HKUST-Kellogg或上海的Fudan-Olin EMBA等。在国内读商学院,个人认为不值得全职去读,一边工作,一边认识人和学习金融会计,这样会收到最大的效果。比起你辞掉工作跟社会脱节好。当然也不能期望太大,现跟商学院同学混熟,以后才考虑生意问题。如果是后两者情况,我认为可以考虑全职去美国读商学院。尤其是想进投行PE,名校学位是必要的。以斯坦福商学院为例,每年都会有OCR(On Campus Recruitment),很多著名的投行PE,Consulting Firms都会过来面试。以Consulting为例,三大咨询公司,包括McKinsey,BCG和Bain都很喜欢招斯坦福商学院的学生。很多排名靠后的商学院就不一定有这么多机会。如果是考虑创业那种情况,也可以利用在商学院的时间,静下心里好好想想筹划。读MBA/EMBA的时间点问题如果你是有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可以直接考虑读EMBA,如果你在律所工作,一般很难有赞助去读EMBA,但如果你转了法务,做某公司(尤其是MNC)的法律总监,很多时候都能拿到全部/部分赞助去读EMBA。有公司赞助的话,读书心情会轻松很多。如果是读MBA的话,无论是在国内兼职读,还是出国全职读,都建议在工作后2至4年去读。至少两年,因为有些工作经验上商学院时你才会有深刻体会,但也不能拖得太久才申请。以申请海外名校为例,现在很多商学院都不喜欢工作太多年的申请者,一般都认为他们应该去兼读EMBA,而不是全职MBA。以斯坦福商学院为例,近年中国考进去的,有越来越年轻的趋势。当然也有例外的,我也见过一位斯坦福商学院的校友,在外交部做了差不多10年才出去的。总言之,法律人是否读MBA/EMBA,要切合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对我来说,读商学院是我人生中其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这段经历,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从法律界开拓到一个“全面世界观”的层面。现在所想的不是法律文件的用字,或是单一项目的Issues,想的是对整个社会的Impact:怎样利用法律知识和制度,通过商业和科技改变世界。

【CLECSS 96】中国法律人考Bar Exam的各种事儿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CLECSS 法律Career #94】《中国律师拿海外Bar 的价值》很受欢迎,今天续谈BarExam。美国的Bar Exam(以纽约州为例),其实比中国司考合格率高很多。根据官方的数字,2013年平均(包括所有考生,例如重考生)的合格率大约为64%。所以基本上,每三个人,就有两个人过。中国学生每年的情况如果是JD的话,理论上应该全都过,除非没有充分准备。如果是LLM的话,顶级法学院的LLM Program,例如哈佛,哥伦比亚等,应该会有80%至100%的合格率,这个合格率会随着学校排名往下走而下降,例如如果到了T15至T30 的Level,中国学生的合格率可能就只有一半。也要注意个别学校的学制,例如某些学校是Quarter 制的,学期结束较晚,六月时才开始准备Bar Exam,也会影响成绩。把Bar Exam 的准备融进LLM Program 里中国人很擅长考试,因为我们了解考试的游戏规则。所以,去读LLM时,也要尽早了解Bar Exam 考什么,怎样评分。如果没有对任何州有偏好,可以先选定纽约州为目标。以纽约州为例,有纽约自己的部分(Essay+ Multiple Choice), 有 MPT (考实用写作),有MBE (Multiple Bar Examination: 各州通用的普通法/联邦法)。个人认为中国学生考Bar是否合格,很大程度视乎MBE考得怎样。MBE主要包括Contract, Tort, Constitution/Administrative Law, Criminal Law and Procedure, Property, Evidence。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般会觉得Evidence最难,Property 其次难。因为这美国两个领域跟国内差别最大。如果下决心一次过考过Bar Exam,建议在读LLM Program时读其中两门,例如Contract +Evidence,那MBE 基本上已复习了1/3。考前三个月和考试日我个人是建议读Barbri 等准备课程的,因为跟同学一起上课,有Peer Pressure压力,让自己有规律地复习。这两三个月时间,至为重要,明天不断做题,其实能把Barbri指定的题目做完也就差不多。在考试两星期前,就开始背诵,尤其把纽约部分背诵下来。相比下,比国内司考要背诵的部分少。有时候回答Essay时,即使忘记了具体法律,也可以写写道理,说不定也拿到一些分数。抵达考试城市(例如Albany后),要确保自己心境放松,有充足的睡眠。中午不要吃的太饱,我就吃一个麦当劳鱼柳汉堡和一般咖啡,让下午提神。12个小时是很煎熬的过程,但结束后很有成功感。各位CLECSS 的朋友,今年考Bar 的,祝大家好运通过。明年考Bar的提早准备,祝各位早日拿到海外Bar,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CLECSS 89】法律人出国读LLM/JD的“时间点”问题

作者:CLECSS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出国留学LLM /JD,是很多中国年轻法律人的梦想,那到底哪个时间点出国最合适呢?今天以三个时间点分析一下:(一)毕业后0-2 年刚毕业,是否直接出国,一直是很多法律人思考的问题。根据我七年来做论坛和讲座的经验,这个要视乎以下因素。如果你读JD的话,就不用多考虑,越年轻过去越好,因为越早读JD,就可以越早开始自己的律师事业(Associate)。如果你读LLM的话,又如果你能直接考到很好的学校(例如Top4:Harvard,Columbia等),可以直接出去,回来后去外所做LegalConsultant 开始(约US$100,000 一年),过一两年做Associate。但假设你拿不到一个TopLLM的录取,那就要看自己在国内的机会有多少。例如你拿到一个不错的顶级内所的工作机会,倒不如先去工作两三年,再出去。根据过去几年的情况,毕业后直接出国,而LLM不是排名很前的,一般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如果你做两三年再出去,会增加自己申请学校和工作的竞争力。(二)毕业后3-5 年毕业后三年出去,是现在很多人的选择(也是我个人认为合适大部分人的选择)。假设你在方达先做三年诉讼,再出去,读个不错的LLM,回来后应该会很多选择。很多情况(一)的朋友毕业后直接出国,都没有中国法律经验。相反来说,你有三年的中国法律实务经验,比起其他申请者,必然在涉及中国的领域有优势。这种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在NewYork Job Fair 也比较吃香。以近几年的情况,如果是英国律所,例如MagicCircle,可能会直接给Associate;如果是顶级美国律师,可能先给LegalConsultant,过一两年做Associate。(三)毕业后6 年以上这个情况会出现两个情况。如果你留在同一个律所,它sponsor或给你一年Unpaid Study Leave,这个情况肯定没问题,回来后继续做高级律师,甚至做合伙人。如果你辞职,不打算回去,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你本来比较资深,在NewYork Job Fair 时律所一般不喜欢招太资深的,因为招你回来的成本比较大,将来项目的Time Cost 也较大。如果你面试Senior Associate/Of Counsel/Junior Partner,他们会直接问你手上有什么客户,或有什么途径拿客户。但很多这个情况的人是事业遇到瓶颈才出去的,所以这样出去再回来找工作一般不是最理想的情况。所以除非你是第一种Sponsor/Study Leave情况,否则还是鼓励大家早出去。很高兴七年来大家跟我分享了自己的留学故事,今天加以整理,把“LLM/JD出国时间点”有系统地分析出来。每一篇我写的文章,都包含了我和大家成长的故事,其中有苦有乐。我会继续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把我们中国法律人成长的故事写下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例子,也让我们年轻法律一代看到我们前人走过的足迹,让他们借镜,选择他们的未来。

【CLECSS 82】华山习剑 – 再论海外法学院的考试

作者:JZ
07月01日 | CLECSS
作者:JZ,波士顿大学法学硕士,逾十年并购、公司、金融服务和房地产业务经验。CLECSS组织初始会员,多次为青年法律人和法学院学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专业技术讲座阅Simon君《海外法学院的考试作答(思维的不一样)》一文,甚为共鸣之时,却遭Simon大侠在群内当众约稿。是夜,轻风明月之下再次涂鸦,博众友一乐。依旧套用《笑傲江湖》的段子,惟望版权方高抬贵手,予以放行为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狐冲失了内力,却机缘巧合拜了风清扬为师,日日研习华山剑宗秘要。一日,老少二人舞剑半晌,休息片刻,却不经聊到了西洋“老流氓剑”各宗派与中土剑术的种种不同。冲:太师叔,弟子有一事一直不明。欲求太师叔指点。扬:且说!冲:西洋剑派与我中土各门派虽均为习武,但好比修习法学,社会环境不同、西洋人与我中土人士体质不同、思维方式更是经常南辕北辙,故有前辈云:万万不可生搬硬造地直接移植西洋剑派的习武之法,否则极易南橘北枳。不知太师叔觉得吾等后辈对此说法应如何思量?扬:西洋剑派招式简单,主旨追求力度和具体技击动作的重复。此法与我朝两千年历史造就的中土习武之人的“发散性思维”大有不同。尔等年轻人,在赴诸“康门罗”(COMMON LAW)剑派习剑之时,务必注意西洋剑派的具体答题方法。切记,凡习武者,必先求其“法”,再将其之法入己之“术”,舞剑行文则浑然一体,终为成“势。”冲:太师叔!高,实在是高!前面一段话,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尽管恕弟子愚鲁尚未完全听懂,但显然是习得“老流氓剑”后的高见 - 貌似什么都没说,却又饱含深意,实乃无招胜有招。这好比听律师说话,虽头头是道,却时常令人一头雾水,但又不时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回味无穷啊!扬:关于武者舞剑和律师说话的“法”与“术”,容太师叔日后与你探讨。今日,我们不妨先聊聊在西洋剑派修行“老流氓剑”时,又该如何准备考试!冲儿你也知道,现今不少西洋剑派是将“老流氓剑”当做肥羊来榨银子的,有时也有良莠不齐、放水过闸,未必能给每一个中土武者带来明显裨益的现象。然而,武者能否学到东西,关键是武者能否认清自己的弱点。一甲子前,太师叔登五月花号,远赴重洋修习“老流氓剑”。中土我朝当时总计尚未有超过五人在米联邦修行“老流氓剑”。作为中土来客,老夫不但要与同伴中其他各国的老流氓们生死搏杀,米联邦本地的众绝地(JDs)武士也随时摩拳擦掌,恨不得在教室里当场用他们的光剑捅死这来自中土天朝的竞争者。此等环境下,老夫修习未过半月,却已发现中土武者修习“老流氓剑”时面对的三大弱项:其一:语言不精。口语或可与众西洋剑师进行课堂或日常交流,但行文时好比西洋高中生,可能部分情况下还只能达到西洋初中生的水平。其二:思维固化。中土剑派的各剑师经常“照碗煮饭”,不计各弟子的个体差别,也不鼓励多样化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试剑时则只以剑师自行认可的标准答案为纲。这种教法,使得大批女弟子或善于背剑经的男弟子往往貌似习得真髓,而出师后却会在面对现实时充满无力感。其三:倡导顺从。中土剑派另有一特色,经常不鼓励武者与权威进行辩论和探讨,只提倡个体顺从法例、法例顺从惯例、惯例则顺从名言警句。这种特色,也大大扼杀了中土武者的自主性和原创性。冲:太师叔一席话,有如醍醐灌顶。冲儿不妨大胆假设:努力精化语言、提倡灵活思维、增强原创观点,此乃修习“老流氓剑”等西洋剑法时所应掌握的“法。”若然如此,太师叔对准备西洋剑派考试时的“术”又有何建议呢?扬: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面对西洋剑派考试,中土武者则可考虑如下二“术”:其一:击点术(HIT POINTS METHOD)其二:破势术(PUSH METHOD)“击点术”,顾名思义,务求在最短时间内能找出、分析并论断最多的论点。西洋剑派的考试,大体提供长短不一的事实情节,以考量武者对知识点和掌握及熟悉程度。如西门大侠曾在其文中指出:“什么ISSUES都要提到”!此乃不二的秘诀!无论正反,也无需考虑是否满足所有要件,先从提供的事实情节中列出所有“点”,逐个击破,在各个“点”分段论断的基础上再提供2-3行的综合论断– 若行文如此,已算一份不错的答案。然而,中土武者经常只在其答案中列出最明显的几个“点”,却无法(甚至主观上不愿意努力去)击中西洋剑师埋藏在事实情节中的其他ISSUES,故常被西洋剑师取笑其思维发散性和原创性的贫瘠,此乃有名的“西师笑贫”也!!破势术,系西洋众绝地(JDs)武士的核心本领,同样也是西洋剑派各剑士满师后行走江湖的不二窍门。“破势”说是一种“术”,有时更应成为一种内在的思维和行文习惯。所谓“破势(PUSH)”,也即在每写完一句话,都需扪心自问:“还有吗(Any More)?”或“真的吗(Really)?”“破势术”与“击点术”相结合,则可描述为:【寻“点” – 列“点”的要件– 比较事实情节– 正面论述要件的满足– 反面论述要件的不满足– 初步结论– 初步结论和其他事实情节引出的下一个“点”】。如此周始往复,配合语言的功力,大显武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论述技巧,方博得西洋剑师的青睐。冲:太师叔高见!冲儿今日习得新法术,实在喜不自胜!!扬:此仅为“法”与“术”的小成而已。只有将寻找自身弱项的“法”与展现个体能力的“术”相结合,终才可能形成自己不二的“势”。“法”、“术”、“势”相结合,无招胜有招,终成大业!!!风清扬与令狐冲而人谈完,站起身来,又开始了剑招的对拆。夕阳下的华山之巅,只见两人挥洒汗水,你来我往,充满了朝气和正能量!!

法律教育 / 共有109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