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 / 共有109篇文章

【CLECSS 663】T6 法学院的学生性格和文化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昨天【CLECSS #662】《US News T20美国法学院在中国的影响力》很受欢迎,现在投票结果暂时是:1.Harvard2.Columbia3.Stanford4.Yale5.NYU加上Chicago,一般统称为T6。今天我们谈谈这些学校的学生性格和文化。Yale 因为在Yale法学院的中国学生偏少,所以现实生活碰得也不多。不过在碰到的几个中,就感觉到Yale的人文精神文化渗透其中。我虽然没有在Yale读过,但中学时拿了Yale Club of Hong Kong(耶鲁大学香港校友会)的Yale Book Award(给每所中学最顶尖的学生)。那时候颁奖的校友就是一个耶鲁校友,低调谦和,那时候给我的感觉就很好。后来现实生活碰到的耶鲁法学院学生,都比较学术性,重视人文关系,乐于助人。这种自己很有实力,但低调的学校,很讨人喜欢。Harvard我在Stanford商学院读书时,很多Stanford的学生都喜欢跟Harvard作“文化比较”。一般会觉得Harvard的比较Aggressive。但事实上,我每年跟Harvard的LLM都很好朋友,我不觉得他们Aggressive,我只觉得他们很积极,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义务反顾地争取,为这世界带来正面改变。我大学时曾在Harvard读过Summer School,一直对这个学校的精英教育很推崇。Stanford我在Stanford商学院读硕士时,口号是“改变世界”。在法学院,我们也见到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不过Stanford录取时比较特别,有些你觉得能进的,偏偏拿不到Offer。这是因为Stanford录取时比较看重个人的特点,你可以不是那种成绩最好,或传统的大牛所出来,但是它会仔细看你为什么要来,你有什么成就和梦想。事实上,我见到的学生很多元化,你见到每一个人都能说出不同的个性和特点。而不像其它某些学校每个学生都差不多。我作为Stanford的毕业生,不得不喜欢Stanford!Columbia & NYU很多人觉得我的文章对Columbia有所偏爱。事实上,在顶级法律圈里,你会发现他们校友网络强大,务实进取。一般来说,你碰到一个Columbia学生,可能由于他们在NYC读书,他们的思考都比较Practical,做起事情来恰到好处。NYU的学生也有类似特点。每次跟他们聊天,都有一种踏实干事的感觉,不会有太多天马行空的空想。ChicagoChicago的文化跟Yale比较像,都是比较低调偏学术性。但当然Chicago也有中部的文化,不想Yale在东部那种Ivy League传统。同样地,我也很喜欢这种低调做学问的人。工作起来,他们则较像Columbia及NYU的毕业生那样实干。结语以上是我多年来接触T6法学院学生/毕业生的观察。这些观察也可能会受我个别接触的学生的观感所影响,每个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看法。无论来自哪个T6法学院,他们都是我们法律界新一代的精英,不知道各位又喜欢哪个学校的文化?我们要不来个投票,支持一下你喜欢的法学院文化?

【CLECSS 662】US News T20 法学院在中国的影响力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一年一度的US News法学院排名又出来了!今年头20名排名如下:1. Yale2. Harvard2. Stanford4. Columbia4. Chicago6. NYU7. Penn8. Berkeley8. Michigan8. Virginia11. Duke12. Northwestern13. Cornell14. Georgetown15. Texas16. Vanderbilt17. UCLA18. WUSTL19. USC20. Boston20. Iowa在中国的影响力以上是在美国的排名,考虑到入学成绩,录取率,就业等因素。但如果我们长远打算回国发展,可能就有不同的考虑。说到这些国家在中国的影响力,可以从Quantitive(校友人数)和Qualitative(实际上校友牛的程度,例如做到合伙人和GC的高度)分析。我没有时间做出数据统计,但我做了法律教育讲座近10年,以下是我的粗略观察: 在顶级法律市场活跃的校友数量(5最高)事业高度(5最高)总分(10最高) 法学院 1Yale358 2Harvard459 2Stanford358 4Columbia5510 4Chicago34.57.5 6NYU54.59.5 7Penn44.58.5 8Berkeley448 8Michigan448 8Virginia347 11Duke448 12Northwestern448 13Cornell448 14Georgetown448 15Texas3.53.57 16Vanderbilt3.53.57 17UCLA3.53.57 18WUSTL43.57.5 19USC3.53.57 20Boston43.57.5 20Iowa336 结语以上是我多年来的观察。我没有做一个具体的数据统计,所以相信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看法。这个仅供参考,大家也可以参加我们今天的投票,支持一下各自的法学院!

【CLECSS 644】给在香港法学院读书的内地同学们的信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香港大学/中文大学/城市大学法学院的同学们好:一年又过去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CLECSS #301】《给香港大学法学院同学们的信》否?下周六我又去香港大学法学院做讲座了。同学们到时见!也许你从来没有见过我,但总会看过我写的一两篇文章,或在法律圈中听过我的名字。我十多年前在香港大学本科毕业,10年前美国JD毕业,人生过得很快很快。从九年前开始,我开始到中国各地做CLECSS讲座,而每年尽可能的话,我也会在香港做一场法律教育/事业规划讲座。很多人会问,我自己是一个香港人,为什么我的Target Audience总是内地学生和内地律师。因为对我来说,意义更大。每年来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我很想让大家看到香港社会开放的一面。我很想对大家说,香港是一个汇集世界各地国际律所和MNC的平台,而我们欢迎来自不同地方的专才来香港求学和发展。对于这个“开放”,是我们必须要捍卫的,只有捍卫这个开放,社会才能发展得最好。人生,不在于说了什么,最后是看你具体做了什么同学们,也许你们在香港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我尊重社会上每一个人的意见,但自己本身不喜欢争争吵吵。我以前在美国读JD的学校在Missouri州,这州叫做“Show-Me State”,意思是说,你说你行,我不信,如果你真的行,你证明给我看。事实上,无论对于社会而言,还是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同一道理。无论什么派别,你满口理想口号,天天争吵,都没有用,最终是你为社会做了什么好事情。所以我从来也不会满口政治口号,不会标榜自己爱国,我是什么人,你可以通过我近10年来在中国法律界做的事情看出来。我也不需要掌声,做实事的人也不需要名利去鼓励。所以同学们,你们也想想,你来到香港读书是为了什么?你又具体能做什么实事出来?做实事,一步一步做出来大约10年前,我认识当时来香港读书的大陆学生。当年他们是我辅导的学生,现在都已经是我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这10年来,我见证着他们的发展,看着他们长大。下周末的讲座,我会归纳大陆法律学生在香港发展的各种情况(Legal Career Planning in 10 Years)。当年我鼓励他们Think Big;Do Big,他们很多都已经成为很成功的律师,或找到了自己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就是我说的“实事”。香港是我的Hometown,我喜欢这个城市,同时很喜欢这个城市为我们带来的机会。各位同学,既然大家来到香港这个地方,我们也算有缘分。就让我们利用这个国际律所和MNC充盈的平台去做些大事,实现我们的事业理想。我们这些法律人,通过我们的理想的实践,为中国法律发展带来贡献。积小成多,我们的一点点成就,最终会为国家带来大大的希望!结语同学们,你们听到社会上不同的声音,谁对谁错,历史最后会给一个公论。最终的问题是:我们作为法律人,我们自己能力范围里,我们又能做到什么?个人而言,我把我“Think Big;Do Big”的梦想,注入了过去10年听过我讲座的法律学生,看过我文章的年轻律师。就社会而言,我一直捍卫着一个开放公平的平台。我成长中的香港,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社会吸纳着世界各地的人才。我们更要捍卫这个开放,让内地朋友,让世界各地每一个人才,都能过来这里发展。这才是香港真正的核心价值。同学们,我们下周六3月5日香港大学法学院见!(时间10时正;地点是CPD 2-14 Centennial Campus)

【CLECSS 584】律师:书应该读多少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昨天CLECSS香港年会报名额满截止,成功报名的朋友们这周会陆续收到电邮通知。其他朋友们如果想上我们候补名单,仍可发电邮报名。期待1月16日在香港见到各位!引言以前我在香港法学本科毕业时,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再读硕士及/或博士,直接读完PCLL后就会实习,然后一直做律师做到合伙人。但内地的情况就很不同,很多本科毕业生会继续读硕士,甚至博士,很多学位Label。我以前一直就在想,为什么有这样不同呢?书到底读多少才够?“基本法学位”毕业在普通法国家或地区,大部分都认为读了基本的法学学位(例如英国的LLB(加上LPC),美国的JD等)就足够。你学到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分析力,以后法律人生的路上就靠自己。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做到最后,真的不是我们读了多少书,而是我们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你会发现英美本地人,很少再去读硕士。出来工作后,看的是工作能力,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书读得越多,跟社会越脱节。对硕士/博士的追求在内地的看法好像有点不同,不少人会继续读硕士和博士。个人觉得可能有两个主因:(一)本科的教育不足,读完四年后的法律能力不足以做律师,那就要想想我们的本科教育是否有什么问题;(二)中国法学毕业生太多,大家为了追求更大的竞争力,读更多的书,以求突围。就我所观察,比较多是后者的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有我这第三种,虽然法学本科的教育已经足够,但为了追求我的留学梦想,再去美国读法学院和商学院。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这些年来,在法律界观察所得,读书多少对成功与否没有必然关系。最重要是工作能力强,工作能力强,只有本科学历也可以。工作能力不强,读到博士也没用。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们好运!期待在1月16日香港年会见到各位!

【CLECSS 541】浅论“不流氓”(non-U.S. LLM)且加班中的中国同学考美国司考的小感悟

作者:SL
06月12日 | CLECSS
CLECSS今天很高兴收到SL兄的投稿,分享中国律师在没有去美国读LLM的情况下考加州Bar的经验,希望对各位打算考加州Bar的CLECSS律师朋友们有帮助!作者:SL,在香港律所内地办公室从业跨境争议解决一直很想给CLECSS略尽绵力,然而万群大牛太多,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回顾过往,唯一经验超过十年的事情就是考试了,而且由于机缘巧合,曾在一家美国司考培训机构兼职bar exam lecturer(也算是对梅老板之前写过的律师兼职分类的补充罢), 或者就剑走偏锋,在这分享一下没读过美国老流氓、正在工作中但又准备考美国bar的经验。1. 中国同学群体的特点简单来说,没读美国老流氓的中国同行基本上准备的都是对体能要求更高的CA bar,而不是更为老流氓熟知的NY Bar。除了一些图样图森破的学生外,大家其实都很现实地了解到,一个一直practice PRC law的中国同行不会因为仅仅过了这个bar就会去真正地advise US law。就兼职期间遇到的同行,其情况与诉求可粗略概括为:(1) 在正排队去美国上市的公司[通常是XXX网或其他轻资产公司]里做法务:他们不需要真正advise US law,但在上市过程中需要根据美国律师的advice作决定,所以他们在这阶段是公司里很重要的人,老板也乐意给他们报销学费。(2) 在US firm里工作的junior-mid level律师:需要拿到US bar才能扫清partner’s track的制度性障碍,在美资所所里成为“编制内”员工。(3) 在中资律所里做capital market的同行:这类同行也不需要advise US law,但也需要跟美国律师能对得上嘴,但更重要的是将US Bar作为marketing的有效工具,毕竟无论有用没用,US Bar是标配了。上述概括仅是个人观察,但无论属于哪一种,没读过老流氓、在国内工作、正在折腾CA Bar的同行几乎都有共同的特点:(1) 实体强而英语弱。考生多是从业多年的老律师了,中国法基础牢靠,但没经历过老流氓每天100+页reading assignment的洗礼,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有限(甭说写,就是打字速度都未必够用),可能听barbri的课程都会觉得有点费劲。但作为一个US bar跟PRC bar都考过的过来人,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如果英语能力过关的话,其实US bar比PRC bar容易得多。但遗憾的是,MBE真题虽不难但阅读量大,CA Bar essay更是要写两天,对考生的英语能力要求其实是最高的。因此,对策是花尽可能少的时间理解实体层面的知识点,将时间空出来尽可能地多做题找考试节奏。(2)时间短且注意力难集中。考生多是已经自己在做生意的合伙人,时间本来就不足且都是片断化的,注意力的集中度跟在校学生不可同日而语,很难坐下来定下心去理解还要记住一些抽象的东西,因此只能通过一些刺激或更容易记忆的载体帮助记忆。2. 针对上述特点的方法论及其优势下面的方法可能有助于克服上述障碍:(1) Under PRC Law in Chinese:借用中国法对应概念,尽可能降低理解难度。当然不是所有US law都能找到对应的中国法(譬如宪法;全民是70年租客的物权法制度也旷世难寻),但刑法、合同法、公司法等大法的基本法理还是通的。至于严不严谨?这当口把题做对就完事了,不需要做比较法研究。(2) 题海战术:对于上述中国考生而言,做大量的题,做到能几乎背下来的程度,这是最简单粗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理由如下:及时做题能将知识点具体化,有助理解抽象的法律标准的边界何在,这也是case law的应有之义;不时做错一两个题,激动一下,防止沉闷;以题载点,抽象规则讲得再好,考生看完就忘,但他们更有可能记住故事,也就是他们刚做错的题目。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题目作为知识点的载体,让他们通过记住这个载体,进一步记住更抽象的知识点;(3) 场景化:题不是做完就算了,要将之总结成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场景,理由如下:以题载题:同样,将题目总结成场景的时候,我们就能通过记住某个场景,从而记住某一大类型的题目,以及其背后的知识点;心理预判:个人考了十年英文考试的经验是,提高读题速度(这可能是本文针对的考生通过US Bar的最大障碍了)的重要决定因素就是能否对要读的文章形成预判。当做了一定量的题目并将之总结成某几种大类的场景后,考生阅读题干时就会有一种预判,大概能猜到故事往下会如何发展。培养出这种预判之后,则在该提速忽略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快过,见到magic word的时候则知道要缓一缓慢慢看,读题速度自然就上去了;出题思路:场景化的过程也是逼着考生揣摩与总结出题者思路的过程,总结多了,就会发现出题者喜欢怎样把不同考点cross over地串起来考。到了这境界,对题目的预判已经很强了,同样对阅读的速度会有重大提升。(4) 自产Flow-Chart:估计很多考生已经在所里教junior的律师,能用flow chart就用flow chart,不行用表格,在不行用bullet points,再不行每行也不要超过5行,因为这才容易理解。在做完上述(1)-(3)步之后,就要用自己的逻辑,用自己易记的语言或reference,将所有知识点穿起来。这项工作before and after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尤其对于essay的IRAC尤其适用;(5) 兼修并蓄:传统智慧认为,US bar最好的装备是Barbri的教材加上PMBR的题目。个人感觉的确是,因此可以将两者兼修并蓄,课件基于Baribri的mini review开发,题目主要用PMBR的。(6) 战略性放弃: 说好听点,就是要“抓住重点”。这意味着:短outline:outline内容须大幅精简,从一门MBE的大课的课件从七八十页压缩到十七八页。做题时碰到没见过的知识点怎么办?把他补到课件里就好了,不必要焦虑是不是会漏了很多东西。因为US bar重者恒重,况且MBE里有10%的题目本来就属于不计分的测试性题目,即使碰到新东西也不一定算分,因此权衡效率与漏点丢分的概率,大胆倾向前者;得MBE者得天下:看完上一点肯定会问,“重者恒重”重在哪?MBE者得天下!不仅因为MBE本身占35%-40%,而且这7门课在占另外35%的Essays也还是会重点考;频率记忆:用以识记的outline一定要尽可能短,因为到了真要把东西往脑袋塞的时候,讲究的不是深度,而是频率,因此尽可能短的outline也方便考生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整个学科的体系翻一遍; Move on!:考试(包括模拟考时)遇到不懂的题目一定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砍下一道,保持每道题1.8分钟的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以上是个人经验,谨供参考,希望能对CLECSS里面没读过美国老流氓从而被发配去考CA Bar的同行有所助益!

【CLECSS 519】英式 v 美式的律师培训和法律教育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 最近大家都在谈英国,所以我也打铁趁热。说起普通法,很多朋友们就会立刻想起英国和美国。我是少数完成两个系统(英式和美式)完整法律教育和培训的人(香港LLB+PCLL+ 香港/英国律师+ 美国JD + 纽约律师)(注:香港LLB+PCLL跟英国LLB+LPC大致一样)。所以很多内地的朋友们,会问我美式和英式的分别。其实我认为还是分别挺大的,今天我就分享一下我的观察。 律师培训:美国律师不需要实习,英国律师需要实习两年 这个其实也反映出两国文化的差异。美国人更进取一点,让考过律师Bar Exam,做完宣誓后,就可以立即做律师。好处是这样对于律师技能的提升很有帮助(俗语说,最好的学习游泳的方法就是跳进游泳池游泳)。坏处是你没有过渡期,如果出错,就要直接承担专业责任。英国读完LPC后,需要先实习两年,好处是给你机会慢慢学习,慢慢成长,但坏处是很多时候你两年做不同部门的岗位,其实每一范畴也不是很深入,成长较慢。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美式那种直接“跳进池里”的培训,这样对律师成长较快。 法律教育:美国JD(律师教育)v 英国教育(LLB或GDL + LPC) 美国第一年的JD,基本上把所有Core 课程(例如Tort,Contract等)读完。这一年的课程等于很多英国LLB头两年或等于GDL课程。第二三年,美国JD可以随意选修自己喜欢的法律课程,包括很多实用课程,有些Lawyering Skill 课程或Clinic,就近乎英国的LPC课程。总计起来,美国三年 JD,读的东西大约是英国3年LLB + 1年LPC的课程。但总体来说,美国的JD课程更Intensive,个人感觉更严谨。所以美国JD一出来,考过Bar,做完宣誓后,直接做律师也无可厚非。事实上,如果大家有做国际项目的经验,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美国律师都能强势主导项目(Global Lawyer),而并不是只是视自己为单一国家的律师(US Lawyer)。 结语 我是少数同时完成完整的英式和美式法律教育的人(香港LLB+PCLL+ 香港/英国律师+ 美国JD + 纽约律师)。虽然用了很多年,但却是人生一个独特而愉快的经验。这些法学院的苦与乐,一辈子难忘。个人来说,我比较喜欢美式教育,但这只是一种个人喜好,没有绝对的谁优谁劣。在此希望各位CLECSS朋友们都能像种子一样找到合适自己的土壤,萌芽茁长,无论是美式,英式还是本土教育出来的,都能在法律界做得最好!

【CLECSS 518】谈谈北大国际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继【CLECSS #506】《谈谈中山大学法学院》及【CLECSS #508】《谈谈浙江大学法学院》后,今天我们继续谈谈京沪以外的法学院,今天我们谈谈坐落北大深圳校园的北大国际法学院。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近年中国很多法学院都作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有些成立更实务的“律师学院”,有些法学院办“精英班”,各式其式。早在2010年时,我就听到北大正在深圳办国际法学院(STL),同时读中国法律和美国法律,所以好奇心的驱使(另外也让我能一次在中国的法学院用英文演讲),所以就去拜访了STL。到了2014年,我再去了一次。说实话,两次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2010年在北大国际法学院北大国际法学院的课程是4年,之前需要先读一个本科。那4年同时读中国法律和美国法律,毕业后,拿一个中国法律的JM,和一个美国法律的JD。很多教授都是美国JD毕业回来任教的。2010年到了北大国际法学院后,我也一如以往地介绍国际律所和国际法律教育。学生都很热情发问,那时候,这个课程在中国是很创新的,由于都没有第一届毕业生(第一届毕业生是2012年毕业的),所以都没有学长作为先例。在不清楚自己前途的情况下,有些学生也跟我分享了对前景的忧虑。但是好的金子总会发亮的。2010年后,我也特别留意STL学生的去向,有不少进了外所和顶级内所实习。毕业后,也有不少成功被那些律所留用。我从合伙人听到的,都是不错的反馈,说STL的学生在英语方面比其他学校好,所以口碑慢慢就出来。不过,这也真的视乎个别学生,也有听过合伙人对STL学生比较一般的评价。2014年在北大国际法学院我美国商学院毕业后,再次回到STL做讲座。那时候学校已有1至2届毕业生。学长在律所工作了一两年,所以在校学生也心里有数,将来可以发展得怎样。事实上,近年来,我们发现他们要是还是去美国读LLM,都能申请上很好的学校(好像耶鲁哈佛等)。正因为这样,当我2014年去北大国际法学院再做讲座时,发现学生问的问题已不像是2010年那些最基本怎样进律所的问题,而是更有自信,问更高理想的问题。这个他们真的要感谢他们走在前的师兄师姐,为他们开拓的路,让他们事业上见到美好的曙光。事实上,STL这个学校的学生一直给我很好的印象,作为中国第一个同时读中国法律和美国法律的学校,我见到他们接触外面世界的努力,走进国际舞台的决心。就是这份决心,也值得我们支持和鼓励!结语在未来,我喜见更多中国法学院作更多方面的尝试。各位北大国际法学院和其他中国法学院的朋友们加油!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今天我们年轻律师的努力,就明天中国法律界的成果!

【CLECSS 508】《谈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作者:CLECSS
01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继【CLECSS #506】《谈谈中山大学法学院》后,今天继续谈北京/上海以外的法学院,今天来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引言浙大法学院是我少数去做多于一次讲座的法学院(为了能多去几个学校,我一般内地的学校只去一次)。2008年我去第一次,当时候光华基金刚捐了几亿,想去看看对浙大法学院带来怎样的改变。2012年,我再去做第二次讲座。2008年我在江边,看着潮涨潮退,突然有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觉,感觉我们法律人在那个时间点上,正处于中国经济的巨大改变中,我们每位法律人是法律历史上的人物。那时在想,不知道这些学生几年后,会有这样一番的大作为?想不到,一晃就7年了。学校的地域和学生的视野我认识的第一个浙大学生,是在港大的BBS上认识的。当时那位学生跟我说想到海外留学,我当时还在美国,我们一直写电邮,我告诉那位学生一些外所/海外留学的信息,那位学生告诉我一些内地的情况。就这样,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到今天,而当年这位学生后来去了留学,今天也成为国际律所一名很成功的律师。我说这个故事,因为浙大(跟中大等一样),学生都喜欢留在杭州等浙江城市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告诉学生,这是一个人生自己的选择,没有对或错。我们在自己的地方,总是能过上一个很惬意的生活。但是如果自己想去北京,上海甚至海外的,想做就去做,只要你想,一切就有可能。浙大法学院的未来路向浙大法学院拿到光华教育基金的捐款,财政上应该比较宽裕。事实上,近年来我们也看到浙大的学生更多出国交流,很多学生读LLM/JD,但是因为地域关系,在外所工作的比例还是比京沪学校的小很多。但每每我们看到,只要那些学生勇敢地冲出去,去了英美留学,回来后都会发展得很好。作为一个顶级的综合大学,本来高考的分数就很高,既然学生都这么优秀,就不要浪费才华。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引进更多海外交流;而学生本身也应该有更高的国际视野,更大的梦想,为中国法律界做更大的事情。结余我很喜欢浙大,每次去做讲座,都听听江边潮涨潮退的声音,让我感到法律人在历史巨轮上,都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觉。只要我们抓住历史赐予我们的机遇,大家法律人都可以有一番大作为,浙大法学院的同学们加油!

【CLECSS 506】谈谈中山大学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我因为在香港出生成长,从小到大都对广东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小时候第一次回内地也是去广东,所以对广东的事物听闻最多。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中山大学,身边也有很多中山大学的朋友。到2008年,也一偿心愿,终于去了中山大学法学院做讲座。学术文化–平实质朴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文化,看来也跟广州的文化很吻合。广州人都是很平实,很朴素。所以在学生身上,你不会觉得很花巧,而是觉得很“实用”。我去中山大学做讲座时,就发现学生都很聪明(本来高考分数就高),问的问题都很平实。如果我是雇主,我就会很喜欢这样的雇员。事实上,你会发现中山大学在广东的律师事务所或政府机关,势力颇大。虽然说中山大学的学生都平实,但是金子总会发亮的,在很多国际大所和投行,我们也见到中山大学毕业生的身影,他们都法学功底扎实,做到很好,为母校争光。到外面的世界闯闯有中山大学的校友跟我说,中山大学离开了广东,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名气稍逊。这个就像很多美国的中部或西部名校,到了纽约后,名气就不及东岸的Ivy League。名气只是一时的,学校的口碑,最重要是毕业生做得怎样。在广东,因为广东经济发达,很多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很多本来也是广东人)都很喜欢留在广东发展。但是外面天大地大,我也很鼓励他们多留学(读LLM/JD/MBA),多到其他城市闯闯。这样的话,除了扩阔自己视野外,你会把中山大学的名字带到国际舞台,让更多其他城市的人认识中山大学。既然自己是一块好的金子,就要让自己发光发亮。我好几个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朋友,就在美国,北京和上海等地方的国际律所(例如Covington, Baker& McKenzie等)及MNC发展得很好。结语我认识的中山大学法学院朋友们,都是很有才学的。有些外表很平实,但只要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发亮的。我就最喜欢交这种有实力但质朴的朋友。在未来一段日子,我会介绍更多北京/上海以外的法学院。他们很多毕业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法律界的舞台上也会见到这些法学院的毕业生们大放异彩!

【CLECSS 504】谈谈复旦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继【CLECSS #493】《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五院”》,【CLECSS #494】《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四系”》,【CLECSS #495】《谈UIBE等务实型法学院》,【CLECSS #499】《清华法学院的崛起》,今天继续谈法学院。而我今天挑选的是“复旦法学院”。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我跟复旦也有一丝关系,我曾经在Fudan-Olin的EMBA Program读了一个月,后来因为还是觉得想去美国全职读商学院,所以读了一个月就Quit了,然后飞去美国。在EMBA迎新会玩Orientation Game(定位游戏)时,题目都环绕着复旦的历史和建筑物,所以对复旦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外所/外企文化的接轨复旦作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大学,文化也跟上海的整体文化吻合,在涉外方面做得很好。学生都有出国留学的传统,很多都想进国际律师事务所和外企。所以在美国很多名法学院,无论LLM还是JD,都会见到他们的身影。由于复旦在对外交流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所以英语水平都较好,学生在OCI时也会有优势,很多都能进很好的BigLaw。所以如果你看看外所,外企法务和顶级内所的涉外团队,都有很多复旦毕业的成功律师。名气和影响力在北京,当你说起名校(综合大学),你会想起“北大清华”,在上海,你会想起“复旦交大”。但以香港为例,听过“复旦”的人比听过“交大”的多很多。就好像“普林斯顿”在美国与“哈佛耶鲁”齐名,但出了美国后你听得比较少。就因为这个原因,复旦作为上海名校的龙头学校更鲜明。当然出名不代表实质的影响力就最大,以上海法律界为例,个人感觉影响力最大的还是要算华东政法大学。因为华政毕业生人数众多,遍布各律所和政府机关,所以感觉上在上海法律界的影响力还是要比复旦大一点。复旦其他学系,后来做律师的另一点我留意到的是,复旦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后来做了律师。例如,很多复旦理科生,后来去美国读JD,毕业后做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律师。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理科头脑,后来读法律,做律师也做得很好。他们虽然不是复旦法学院的,但是他们大大加强了复旦大学校友在法律界的校友网络,对于复旦法学院在法律界的职业发展也有帮助。结语在上海,除了复旦和华东政法外,有很多很好的法学院,日后我会一一写到。期望不久的将来再过来上海的各法律学院做讲座,到时候就可以跟各位CLECSS读者们和同学们见面!

【CLECSS 499】清华法学院的崛起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没想过我的评法学院系列 - 【CLECSS #493】《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五院”》,【CLECSS #494】《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四系”》,【CLECSS #495】《谈UIBE等务实型法学院》这么受欢迎。继【CLECSS #306】《回到清华– 这些年来人生的反思》后,今天再写清华法学院。跟清华的缘分从小到大,我在香港听到内地的名校,就是“北大清华”,“清华北大”,就像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在香港就读的中学,就是“清华附中”的结盟兄弟学校。在港大读书的第一年,就有机会去读清华法律暑期班。刚到校园时,就被那大大的校园,荷塘月色所吸引。校方安排我们住清华园宾馆,有时候早下课,就很喜欢在成府路溜达,找个餐馆吃饭,了解内地学生的生活。那时候清华其实没有法学院的,学生都是先读一个学位(大部分理科工程学位),再读两年拿个法律学位。那些学生由于都是理科出身,思维能力都很强,所以跟他们交流都很深刻。那时候跟他们交流两地法律的不同,各自对法律的理想。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正如我当年对内地事物好奇一样。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跟他们联系了,但如果有一天再碰见他们,真想答谢他们当年宾至如归的照顾。赢在起跑线清华虽然设立法学院比较晚(第一批正式的清华法学院本科2003年毕业),但单是清华的品牌就让这些学生有非一般的起跑线。早年也有很多香港律师和商人捐了不少钱给请华法学院。在这么多财政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的情况下,清华法学院崛起得很快。虽然法学院的历史远没有“五院四系”悠久,但是很多律所都很喜欢聘用,至少他们的高考分数高,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就这样,在北京外所和顶级内所的清华法学院学生越来越多。有些外所甚至会指明要“北大”或“清华”的。可见“清华法学院”某程度上比中政法或人大等老牌法学院更受雇主欢迎。学生优秀进取我以前在北京的国际律所工作时很多律师同事或助理都是清华的,给我的感觉都是“很聪明”和“很有事业心”。聪明是无可置疑的,因为他们能考进清华,高考分数都不低。而且一般都很有事业心,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并力争上游。清华本科本来每级的人数就不太多(以前是80人一级,现在不知道多少),所以感觉学生之间都很团结。我认识清华法学院的,性格思维都比较近,都是务实进取型。他们一般不太会空谈理想,而是踏实地做好事业。结语– 清华法学院的崛起和梦想虽然我身边有很多清华法学院的朋友,但我至今还是没去过清华做讲座,至今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些年来,我见到身边的清华学生(包括以前律所的助理)都一一成长,成为了很成功的律师,心里都很安慰。即使是大约10年前,当时他们还很Junior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他们的Potential,知道他们将来会成功的。事实上,这些清华学生,他们象征着中国的一个时代的改变。清华法学院的崛起,跟中国过去10多年的经济起飞同步。我们看见他们成功,也见到我们的国家成功。有了北大清华这些优秀的法律才子,我们都看见国家的希望。但愿我们中国的法律界的发展,会让国家更强盛,让人民看到更大的希望。

【CLECSS 495】谈UIBE等务实型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今天是国庆长假第二天,各位出游的朋友们假期快乐!继【CLECSS #493】《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五院”》和【CLECSS #494】《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四系”》后,今天继续谈内地的法学院。在“五院”文章里,我曾经提到华东政法的学生很务实(Practical), 很多华政的校友都感谢我的Compliments。不过如果说到最务实的法学院,相信要必要提一下UIBE等外经贸性质的法学院。UIBE的务实教育和文化老实说,在我去美国读JD前,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我没有听过UIBE。去了美国后,有些好朋友是UIBE的,开始多了解他们。我了解到他们的教育都很实用,有些个案直接用英文读,所以学生出来很容易直接在外所接轨。因此我一直很有兴趣去北京外经贸看看。直到2011年,终于有机会去UIBE做讲座。跟预期一样,学生发问的问题都很简单,直接,实用。他们都很直接问升学,留学和申请律所要注意的事项。跟UIBE的学生交流时,有一种很平实的感觉,可以跟他们直接说说现实世界。我以前工作碰到UIBE的,他们都很能给我一个Practical Solutions,不会跟我空谈法律原则和理论。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在内地法学院当中算非常好。上海的上外贸等也属这类性大学。实务不等于功利我欣赏UIBE学生的实务,但实务不等于功利。以前我在其他论坛或讲座时,会碰见一些很“浮躁”的学生,一开口就会问我“你赚多少钱一个月?”等。这些都是很不成熟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年,我发现太功利的人在事业上都不会太成功,因为你不会很受人欢迎,而人脉却是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有一个Practical Mind,但不能浮躁或每每利益挂帅。结语– Lawyers’ School v Law School以前我在美国读JD和香港LLB读书时,听到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美国法学院,会很自豪地告诉你,我们是“Lawyers’ School”,以培训律师职业为己任。香港(或很多其他地方)的LLB会告诉你,我们是提供一个通识教育,训练学生思考,大家不一定要做律师。我在想,其实中国可能需要多一些Lawyers’ School,像UIBE等大学,培训出来的学生一出来就很能适应律所的生活。常言道,“法律是做出来的”,期待中国的法律教育越来越实务,希望以后在课堂上能跟各位同学们见面!

【CLECSS 494】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四系"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国庆节快乐!准备出游的朋友们,不知道大家身在何方?继昨天【CLECSS #493】《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五院”》后,今天再谈谈“四系”。这几个学校我都去过做讲座,所以今天写起来特别有亲切感。北京大学北大法学院,相信在大部分的海外律师心目中都是中国最好(至少最有名气)的法学院。纵使很多“五院”的学术成就不比北大差,但因为北大整体名气大,高考入学分数高,所以大家无疑会觉得北大是最好的。(这个跟清华法学院,在这么短时间追上来,也是同一个道理。)。我2007年冬天去过北大做讲座,学生都非常聪明,反应很快。在市场上,口碑也很好,很多顶级律所也指定要北大的(北京方达就非常多北大的)。但是北大大部分毕业生都心怀大志,无论是外所,还是内所,大家都明白招进去后他们过一两年就会出国,不一定做得长。最近几年他们考到的学校都牛得惊人,以前讲的是T6 LLM, 现在的都是争取T6 JD (甚至T3 JD), 现在甚至哈佛JD,也不像是10年前遥不可及的梦。另外,北大因为自身是名校,学生本身也很团结,很以自己母校为荣,这样也可以帮学弟学妹介绍工作。人民大学一直都知道人民大学很好,综合型大学排名也极高。以前在北京工作时,我就问当地的外所律师,大家都说主要招五个大学的学生,其中包括人民大学。海外的人听到人民大学比较少,其中很有可能是人民大大学的毕业生做政府机关的还是比较多,做外所的比例还是偏小。所以在外所的势力不是太大。我在2014年冬天时去人大出席了个职业规划讲座,发现学生其实对留学和做顶级外所/内所也很有兴趣的。相信慢慢这个会成为一种文化,出国留学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让在国际的名声更大。武汉大学我2008年去过武汉大学做讲座,那次是我第一次去中国中部做讲座。那时候非常期待,因为听说“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是两所校园最漂亮的大学。当时去的时候是11月,估计如果春天去的话,校园会更漂亮。这次讲座对我的意义很大,把CLECSS的Think Big; Do Big 的信息传到中部。那时候在想,台下有100个学生,最后出国留学的可能不会多于10个,但哪怕是只让他们知道其他职业路径的存在,也是好事。虽然市场上武大在外所的不算最多,但碰到的都发展得很好,例如北京某Magic Circle 的某合伙人。事实上,在外所或顶级内所,武大的口碑也是很好的。吉林大学我2010年冬天去了吉林大学做讲座。记忆很深,因为漫天风雪。也是第一次在长春试过“拼车”。对于我这个香港人来说,平时如果不是有特别活动,很少会来东北。学生跟武汉大学的学生一样,由于地理位置,跟外界的信息接触较少。但就是越是这种环境,越觉得讲座有意义。感觉到东北的学生都很纯朴踏实。那时候步出吉大校园时,就不自觉地哼起Beyond 的《海阔天空》:“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著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多少次,迎著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有不少吉大法学院的毕业生去了北京和广东发展,平时在内所也碰到不少成功的吉大人。结语这四个学校,带给我不同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国家地方大,不同城市就给我不同的感觉。但无论去到哪里,我都会碰到很多对自己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充满憧憬的中国学生们。为了你们,我愿意在全国多跑几个圈,直到有天我不能再走为止。那时候,估计中国也已培植出很多优秀的法律人才。那时候,我们国家的发展会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各位CLECSS朋友们,我们一起为中国法律界干杯!

【CLECSS 493】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五院”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前天收到读者来信,要我从一位香港/海外律师的角度看“五院四系”。虽然我在中国法学院已经做巡回讲座达8年,但从来也没有把我的观察归纳下来。在这9个学校当中,我去了6个,还差西南政法,中南财经政法和西北政法未去。希望不久的将来也有机会去这些学校做讲座!今天先谈“五院”。中国政法大学看过【CLECSS #371】《记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昌平讲座》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对中国政法大学感情最深。这是因为这是我全国第一场讲座,所以至今记忆犹新。学生们的热情,至今难忘。在法律就业市场上,其实中国政法大学在北京的认受性很高,很多北京外所里,中政法跟北大清华(清华最近几年发展得很快),都是人数最多的。当然,这是因为中国政法人数本身就多,所以如果进顶级内所或外所,有时候也非在学校里就非常突出不可。另外,校友众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是多校友互相扶持,但不好是校友太多,有时候校友过来求职,也没有特别大的感觉,因为这个applicant pool都是校友,也不能特别优待谁。在全国其他地方(包括香港),中国政法的人还是很多的,所以即使离开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还是有相当的影响力。华东政法大学我2008年去华东政法大学做讲座。那时候告诉父母,他们说没有听过,后来告知他们前身是“圣约翰大学”,他们就知道。以前我早年在香港时,听到华东政法比较少,但当我去到上海后,就知道这个学校非同小可。事实上,在上海,无论是外所,内所,政府机关,都是华东政法的人。从某程度上,影响力比其他上海传统名校大。从市场的口碑角度看,华东政法也给人一种很务实(Practical) 的感觉。我们CLECSS后来在2012年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讲座系列,所以CLECSS群里也有不少华东政法的校友。西南政法大学没去过西南政法大学,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因为它在法律教育界的名气,让人有一种需要去“朝圣”的感觉。西南政法大学出国或去外所的比率还是偏小,所以我平时碰到的西南政法朋友不太多,但碰到的人都很好,都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西南政法虽然去香港工作的不是太多,但是去广东的很多,深圳等地方都有很多西南政法的人,在政法机关也有相当影响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粤港地区有相当名气。期望不久将来能碰到更多西南政法朋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还没去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做讲座。其实是缺了一些缘分,我在2008年去武汉大学做讲座时,坐车时路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后来也有一些中南财经政法的学生邀请我过去,不过因为我刚去过武汉,就暂时不想再去同一个城市。后来就过了很多年,就再没有人邀请我去中南财经政法。虽然中南财经政法的人在外所不多,但其实在顶级内所还是有不少中南政法的人,例如我记得以前跟通商合作时,就有不少合伙人是来自中南财经政法的。西北政法大学老实说,我不只没有去过西北政法大学,也没有去过陕西。我一直很希望能去中国西北走走,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成行。在我平时生活圈子里,碰到西北政法大学的很少,偶然会在广东的律师朋友圈子碰到一两个。但是在香港平时生活中,在律所商界碰到的不多,可能他们大多在内陆的机关律所工作。不过西北政法大学,作为“五院”之一,我也很期待有天能过来拜访!结语各位“五院”的朋友们,很期待在不久将来跟大家见面!尤其是西南政法,中南财经政法和西北政法,为了法律人的理想,我总有一天会过来拜访大家的。我稍候会再写“四系”,谢谢大家对CLECSS的持续支持!

【CLECSS 455】中国人去美国读JD过去10年的一些变化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9年前美国JD毕业,那时候中国人读JD的没有现在那么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那时候中国人没有现在有钱(那时候人民币没有现在值钱),(二)英文没有现在那么好,当时大家就觉得LSAT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考试。在10年前,大家都觉得能拿个美国JD就已经很不错,能争取到Top 20 已经很好。由于当年读JD的中国人很少,要是愿意回国,Top 20 的JD毕业生最晚在3L寒假前基本上都已经被各大国际律所事务所“订”了。这是大约10年前的事情。JD毕业后我一直通过土兔网和CLECSS讲座辅导内地律师和法学生,发现这10年来发生巨大的变化。LSAT和学校排名高很多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像以往追求165了,现在追求的是170,最好还要上175。这几年也碰过一些考179 的。基本上如果你能上170,T14 中已有不少选择。至于Top 3 的,最好力争考在174以上,例如,近年就有174 进Stanford的。现在学生找我,一开始就锁定在T14 ,在校时很早就准备LSAT,考到最好才申请。所以现在在T 14 JD,中国学生已经非常多。就是T3 JD,也非高不可攀。OCI面试成功率比以前高以前即使你能进一个好学校,也不代表你OCI一定有好成绩,因为以前中国人即使考到高分数,英语口语不一定好,OCI面试很吃亏。但是近年,中国学生读的学校本来就好,加上口语比10年前的中国学生好,现在OCI面试的表现都不错,例如今年就有不少学生拿到Davis Polk 等的Summer Offer。这样下去,估计将来甚至有中国学生能成功拿到Wachtell的。如果OCI没找到工作,回国发展如果 OCI没找到工作,回国发展。如果你是排名靠前的JD,一般还是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拿US Pay。但是有些排名靠后的美国JD,就不一定能直接找到好工作(不像10年前只要美国JD毕业就可以)。有些更要从外所Legal Consultant/ Assistant做起。经济不好的年份,也见过有些美国JD进了内所,拿超低工资。不过这都是过渡性的,等工作两三年,经济转好,这些美国JD还是最终能在国际律所做到Associate的。结语我很幸运10多年前去美国读JD,那时候法律界竞争没有现在那么激烈。回国后,一边工作,一边通过土兔论坛和CLECSS讲座跟中国年轻律师/学生分享自己美国JD和国际律所的经验。我目睹过去10年来中国学生一天一天的成长,国家变得强大,心里很欣慰。好像看着幼苗一天一天茁壮成长一样。希望现在在美国读JD的朋友们,将来毕业后也能帮助其他的中国年轻律师和学生,让我们的JD梦和法律理想得以承传。

【CLECSS 449】法律人去美国读书/工作:东岸、中部和西岸的差异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近年有很多准备去读法学院的同学们,问我去美国读书的地点问题。例如,如果同时考进去Columbia 和Stanford,到底去哪个学校好?Stanford排名较高,但Columbia位于纽约市这个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又例如,我考到一个排名十几名的中部学校,但我同时考到Fordham(排名二三十名左右),那是否值得为了去纽约市去Fordham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自己在东岸/中部/西部都生活过,其中中部最长,西部为次,东部最短。就我观察,三地的文化很不同,机会也很不同。一般而言,如果还没清楚想好自己的事业路向,自己的事业路向,一般去东岸是最安全的做法,因为那边工作机会的确较多。正如如果你没有想好在哪个地方执业,就先考纽约Bar。东岸我没有正式在东岸读过书(大学时代在哈佛读过暑期班),法学院期间在纽约工作过一个暑假。整体来说是东岸是很富生命力的。如果你来自北京,上海,香港等中国大城市,东岸的大城市比较贴近中国一线城市的生活。最重要是在东岸(例如纽约市),你能接触很多社会资源,听到很多律所合伙人的讲座,去律所的Mixer, 增加了你找到工作的机会。这些是你在中部比较难有机会的。在中部,很难得会有一个名人到访,校园会热闹起来。但是如果你在东岸,讲座多得不知道去哪个好。中部我在中部读法学院。以找工作来说,中部的机会的确稍逊。但是在中部读书/工作也有它的好处。中部民风比较纯朴,你在校园可以专心读书,周末去附近的National/State Parks走走。中部读书在中国社区由于是个小社区(Small Community),因此关系一般非常好,大家特别团结。在找工作方面,其实也有很多Regional Firms做本地业务,虽然机会不太多,但同时愿意在中部工作的人也相对较少。西部我在西部读商学院。西部跟东部/中部的文化都很不同,很开放,很随意(T-Shirt文化)。给中产年轻人很多发展机会。在斯坦福校园上,每天都有很多创意讲座,这个跟东岸听到传统讲座一点不同。不过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还是东岸的法律发展得更成熟。硅谷律所有一定的机会,但整体而言机会还是东岸多一点。单从工作小时你也会发现东岸时间比西岸长。不过有些人就是喜欢加州那种比较轻松的生活模式,尤其是如果你有家庭,你更会喜欢上加州的阳光和海滩。结语我很高兴趁年轻时在美国东岸,中部,西岸都呆过。三个地方分别给我不同的感受和经验。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个地方,真的很难回答,我三个地方都喜爱,因为那里分别有我很多不同的回忆。回国后,我也好好利用我从这三个地方学到的东西,希望能对中国法律界有所贡献,对中国年轻法律有所帮助。

【CLECSS 403】法律学院应该读多少年?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现在全球的法律学院读书的时间不一。美国三年JD,英国三年LLB,一年LPC (如果先读了别的学位,一年GDL,一年LPC)。香港四年LLB,一年PCLL。那到底对于一位律师培训而言,法学院读多少年才合适呢。全球各地对法律教育的探讨美国曾经探讨过,JD第三年时,学生已没有什么可读,倒不如第三年去实习,工资比一般的第一年律师拿低一点。事实上,这个跟内地法学院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很多时候内地法学本科到最后一年(大四)已差不多把学分读完,倒不如让他们接触社会早一年。有趣地,以前香港跟英国一样都是三年LLB,后来10多年前改为四年LLB,理由是要加强竞争力,说美国的学生都是先读一个四年学位,再读JD。而澳洲一般同时读双学位。这个在我个人很不赞同这个观点,其实律所是最好的律师培训所,把学生放在法律学院越久,学生跟现实的法律思维越来越脱节。所以我认为法律教育应该越来越精简,而不是把法律教育的时间越拉越长。2 -3年的法律教育是最合适的法律是要“做出来的”,不应该长期在法学院里“纸上谈兵”。以美国JD为例,第一年就把基本的合同法,侵权法,刑法等读完,第二年可以选修一些科强化法律思维。我个人觉得读两年就可以出来工作,不懂的地方可以做Research,反正即使你在法学院呆十年,出来工作后也会有些领域你没有碰过,只要你学懂怎样去找答案就可以。英国LLB没有美国第一年那么Intensive,有时候把美国法学院第一年的学科分两年来读。我个人比较偏向赞成尽快把书读完,所以比较认同美国法学院那种Intensive教学。所以我认为法学其实可以两年读完,最多也不要超过三年,否则呆在校园太久,越来越难跟社会对接。结语以上仅属个人观点。在美国,其实很多学生在第二年暑假实习后已找到毕业后的工作,所以,第三年基本上也不一定会很用心读书。与其要他们留在校园,倒不如给他们机会直接在外面工作。律所永远是最好的“律师培训所”,法学院教育宜短不宜长。在律所,你会接触到真实世界法律是怎样运作的。在法学院学到的,只能是基本的思维框架,你一天不跳进泳池里,一天不会游泳。祝各位CLECSS年轻法律人好运!

【CLECSS 374】律师们:你会让你的孩子读法学院,做律师吗?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这周写一些儿童的文章。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经历过多年的法律风浪,你还会让你的孩子读法学院,做律师吗?过去几年接触过一些律师父母,有相反的看法。正方:应该让孩子做律师问过一些律师朋友,说当初出道时没有人脉多艰难,很辛苦才建立了一些同行关系,累积了一些客户。小孩将来要是做律师,父母很多东西可以传授,例如怎样从小到大培训律师思维,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法庭/律师的事情。长大后,父母也可以指导他们读什么法学院(例如是否留学),做什么专业领域好。更重要的,父母在同行的人脉可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这样的话,孩子法律事业之路会很顺。如果孩子不做律师,父母在法律界的同行和客户人脉资源反而会浪费。所以见过不少“律二代”的例子。反方:不应该让孩子做律师很多朋友做律师,也是为了生计。有句话说“要是有钱,谁做律师?”跟很多律师朋友聊过,觉得自己现在那么辛苦,就不要再让孩子读法律,做律师了。很多律师朋友,每天工作非常疲劳,觉得自己都赚了那么多钱了,就不要让孩子再读法律了。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快乐,如果他想去读音乐美术,也没关系。反正家里生活富足,也不需要靠这孩子赚钱回来养家。当然,这最后也是要看孩子心里怎样想。也可能孩子天天接触做律师的父母,会产生对法律的兴趣也说不定。结语这两种看法都很有道理。不过最重要是孩子本身怎样想。他们怎样想很受父母影响。如果律师们每天回家,都很积极正面,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正面的事情,孩子也会收到你正面影响,喜欢上律师职业。反之,如果你每天回家,都很疲劳,天天在埋怨工作。那估计孩子也不会喜欢法律。过去几年,我一直都希望把正能量带给每一位法律人,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好的职业,不过最后他们怎样选择,我也很尊重他们选择的自由。我们每个人都生而自由的,必须自由地追求我们喜欢的生活!

【CLECSS 369】LLM/JD Party: 流走的岁月-X年后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不经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LLM/JD Party,是时候送别准备出国的同学了。期待在6月12日的活动上见到各位!做土兔版主和CLECSS 讲座这么多年,每年都辅导了很多法律学生,他们拿了Offers后我都习惯跟他们告别,几年后又会在工作上碰见他们。每次重遇他们,既是兴奋,又是感概。兴奋是这些年来播下的种子,终于茁壮成长。感慨的是一年又一年过去,岁月飞逝。X年前也许,你会明白我像一位老师,看见这些学生的成长。每年辅导的学生,有去哈佛耶鲁的,也有去一些不知名的大学,但是无论他们去哪里,我的心都是一样,我很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位有为的法律人才。每年送别他们出国时,他们都对外国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法律事业充满憧憬。每当你见到他们,就不期然的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在每年的聚会上,他们都会抓着我问法律事业意见。我很想跟他们说这些都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们,你去寻找合适自己的人生吧。只有你知道怎样是最合适自己的。但是我每年也没有这样说,因为我知道只有他们再经历几年的历练,再真正能跟他们谈人生。重遇这些出国的朋友,过几年后重遇我时,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随着在律所工作了几年,已经少了当年的稚气。大家都踏实很多,大家谈谈过去自己的工作经历。也许,大家都太忙了,没有时间细味人生。我最高兴的是这些当年参加过我活动的朋友们继续参加CLECSS活动,跟年轻人分享自己出国留学和成长经验。我们就是怎样被现实摧残,但在年轻人面前,也必须让他们心怀梦想,让他们的人生画上彩虹。X年后X年后,我见到这些当年的学生拖着自己的小孩,然后要小孩叫我做“叔叔”。也许,人生飞逝,无奈。这些年后,自己和这些学生都看破了人生,对很多事情不再介怀。是的,我对于自己的得失不再介怀,但我对于这些法律年轻人还有梦。我看到了这些这些年轻人,就会想起国家的未来,我们一个富强的法治社会。X年后,纵使我自己不再年轻,但是仍然会坚持举办这个年度LLM/JD Party和无数的CLECSS 讲座。结语这些年来,人生的追追寻寻,对很多事情早已看破。但是我每次碰到这些朝气勃勃的法律年轻人,是你们让我时刻保留着当年出国时的梦想。就因为有了你们,让我对理想不放弃,对现实不屈服。即使我们将来人生旅途再没有机会见面,你们的精神意志将永远活在我心中。期待在6月12日的LLM/JD Party见到各位(详情请参阅CLECSS公众号上另外一个贴子)!

【CLECSS 366】怎样挑选合适自己的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24日 | CLECSS
以前很多朋友就选校找过我,问我怎样决定选什么学校。如果你手上的选择在排名上有差距,那当然是选择排名靠前的法学院,毕竟大部分情况下,LLM /JD一辈子可能只读一次,事关前途,必须去排名靠前的法学院。但是,如果你手上的选择排名相若,那怎样决定去哪个法学院。这让我想起以前我小时候听的一个讲座。讲者说,什么是最好的学校呢?就是最合适自己的学校。以下是“好”的学校的特点:(一)校友喜欢自己的学校一般来说,如果你发现校友很喜欢谈及自己的学校,说当年生活多美好,一般就是好学校。校友真心喜欢学校和假扮喜欢学校是很容易分得出来的。一般真心喜欢学校的,会主动跟你分享自己在校园上美好的回忆,如果一个假扮喜欢的学校,你问他一句,他就会回答你一句。事实上,我读JD期间就有很多很美好的回忆,所以我每次都有很多滔滔不绝的往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二)这个学校能达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个很主观,要看自己想做什么。有些学校比较注重学术(例如耶鲁,芝加哥大学),如果你目的是要走学术路线,可以去那些学校。有些会培训你为通才,什么都懂一些,学术压力不太大,但鼓励你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将来可以走管理路线。所以,要多向学校校友了解学习氛围和文化。这个可以从校友毕业后的路向看出来。例如某学校出来做大学老师比例比较高,那就表示这个学校比较学术。(三)学生多元化,互相学习,学会谦卑有些学校的学生,培训出来的学生走出来就觉得自己很牛。但一个真正好的学校,里面有很多好学生,你进去后你会有一种“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感觉。你越跟同学交流,你越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然后就会越来越谦虚,明白天下大有牛人在。你会去掉年少时的轻狂,然后每天努力踏实去学习。这样塑造出来谦虚有礼的学生,就是好学校。结语我很幸运,我很喜欢我留学的日子。因为他们都是我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很多时候,其实也不一定是因为学校,跟多时候是自己本身。在你选定了某个学校后,就靠自己尽量发掘学校的好处,怎样好好利用自己在校的时光做更多事情。例如,如果你学校在纽约,就要看看怎样利用机会多跟纽约这个城市的专业人士接轨。对于考虑进修的CLECSS 朋友们,祝各位都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学校!

法律教育 / 共有109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