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教育 / 共有109篇文章

【CLECSS 911】美国LLM回国后的发展

作者:CLECSS
05月20日 | CLECSS
引言前几天的【CLECSS 908】《归纳美国LLM找工作的大致概况》颇受欢迎,但讲的都是毕业时找工作的情况。那往后5至10年,会发展得怎样呢?我们今天看看各种情况。如果LLM毕业时进了外所首2 - 3年一般会先做两年legal consultant (这个不同国际律所,会有不同头衔,以香港为例,很多会称之为legal manager)。简单来说是一个准Associate 的职位。工资一般会是Associate 的一半左右,例如40-60%。有些英国律所,大约会给Trainee Solicitor 的Pay。第3 – 6 年理论上,第三年会做到Associate。如果自己的律所不升职,也要考虑去另外一个律所。如果能做到Associate,这几年就不用多想,专心工作,多做项目,吸收经验。第 7 - 10年到第7年时,可以考虑换个更好的律所,或一个你认为能升合伙人的律所(包括转回内所)。又或者在这个时间点,可以考虑做Inhouse, 例如在某MNC做Senior Legal Counsel10年后合伙/ Counsel/ 法务总监 如果LLM毕业时进了内所首2 - 3年一般能直接做到Associate, 但收入并不会比没有LLM的高。LLM只是一个敲门砖。进去后工资基本一样。所以如果看首一两年,是不能recover LLM的成本的。第3 – 6 年做到中级律师。在这个阶段,除了留在中资所外,也可以考虑转回到外所,不过去外所的话,也可能从legal consultant做起。是否值得,要小心考虑。另外也会有一些例如券商的法务机会。第 7 - 10年在内所做到高级律师。我觉得能熬到这个点,就不要放弃了,坚持到最后一步(当然也有些Senior Legal Counsel的法务机会)。10年后做到内所合伙人(也有部分做了法务总监)。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以上是一般美国LLM毕业后的发展情况,供大家参考。在此祝各位朋友事业顺利,有丰盛的法律人生!

【CLECSS 909】归纳美国JD找工作的大致概况

作者:CLECSS
05月20日 | CLECSS
引言昨天的【CLECSS 908】《归纳美国LLM找工作的大致概况》颇受欢迎,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昨天不写JD,原因很简单,赶着出门,30分钟只够写LLM的情况。那今天周六,我们继续讨论一下JD毕业的情况吧!(再次提醒打算参加CLECSS北京年会的朋友们,尽快报名。详情请参阅【CLECSS 904】《北京年会》的贴子)。在我10年前美国JD毕业时,在美国读JD的中国人不多。所以即使没有在美国找到工作(或根本没有打算留在美国),回国也很容易找到国际律所。我们看看近年美国JD(中国人)的情况:美国JD找工作的大致情况:排名JD找工作情况T3如果打算留在美国,基本上问题都不大。除非成绩真的太差,例如Bottom 10%,基本上都能找到不错的BigLaw 工作。当然如果你要进Vault 10,还是需要一定的成绩的,例如Stanford Law School成绩分Honor 和Pass 之分,你有多少Honor 也会被考虑。如果成绩班里中游,Vault 50 也不会有问题。至于回国做国际律所,基本上完全没有问题。T4-6想留在美国做BigLaw 机会也颇高。当然,成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如果你考头1/3,Vault 50整体问题不大。但如果成绩中游的话,就要碰碰运气。近年有些T4-6 JD 成绩中游的,回国做国际律师事务所,也是拿Global Pay,发展得也不错。T7-14想留在美国做BigLaw,也是主要看成绩,最好有Top 20%, 进Vault 50 有较大把握(成绩低一点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把握没有那么大)。跟T4-6 JD一样,如果成绩中游,可以考虑回国做国际律师事务所。不过近年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打算回国的也颇多,这样竞争也颇大。回国找国际律师事务所没有10年前好找。T14 外想留在美国做BigLaw,最好有Top 10% (或至少不要低于15%)。如果成绩不达,有些T14外的JD会考虑在美国先做中小型所,但有不少不甘于做中小型所的会回国发展。由于现在JD(中国人)的供应不少,很多时候回国如果找到国际律所,不一定给Associate 的头衔,有时候从Legal Consultant 开始,过两年再看看是否升为Associate。有些找不到国际律所的,去了顶级内所做Associate。所以你会发现内所的Associate 有美国JD学位的越来越多。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以上是我对美国JD(中国人)找工作的简单归纳。再次重申,每个个案,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今天只是对美国JD找工作的情况的粗略归纳,希望给在读和打算去美国读JD的朋友做个参考。谢谢!

【CLECSS 908】归纳美国LLM毕业后找工作的大致概况

作者:CLECSS
05月20日 | CLECSS
引言现在出去读LLM或JD的律师朋友越来越多,因此很多朋友决定是否出去时会考虑其经济价值。我10年前美国JD毕业,一直看到法律就业市场不断在变化。今天,根据近年的观察,我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归纳。美国LLM找工作的大致情况(不包含JD):排名LLM找工作情况T3如果是想留在美国做工作,一般感觉Harvard的较有优势,每年有一定数量的Harvard LLM在美国找到工作。至于Stanford的,其实西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好找。当然有少量在硅谷找到律所的个案,也有些去了科技或创业公司等。(至于Yale的,很多做学术,不找律所工作)。如果是回国做国际律所,基本上没有问题。T4-6想留在美国做BigLaw还是有颇高的难度。如果回国发展,又分两个情况,一般如果你出国前已经有一两年不错的工作的经验,会比较好找。如果没有工作经验,还是会找到的,但不一定能找到国际律所,例如每年还是有一定数量的NYU LLM去了顶级内所。T7-14无论是留美还是回国,找工作的情况跟T4-T6 的情况相似,不过找工作难度更大。这个你之前的工作经验就变得更重要。例如你读Northwestern或Georgetown,之前有好几年做项目的经验,比起一个没有经验的NYU LLM,优势会很明显。T14 外在美国大城市找到好工作的机会颇低。但如果不介意将就,去一些中小型的律所,或在一些美国二三线城市找到工作还是有的。如果回国,去好的律所也需要努力寻找机会。因为T7-14 LLM(甚至某些T4-6)还是很多的,随时把顶级内所的职位也占据了。最近几年,看到不少T14 外的进了Tier 1 尾,Tier 2头的律所。但累积了一定经验后,也能回到顶级内所。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以上是我对LLM毕业后找工作的简单归纳。当然每个个案,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很难一概而论。今天只是粗略的归纳,希望给在读和打算去读LLM的朋友做个参考。谢谢!

【CLECSS 907】为什么有些律师已经很资深了,还想出国读书?

作者:CLECSS
05月20日 | CLECSS
引言现在出去读LLM或JD的律师朋友越来越多,尤其是0-3年工作经验的最多。但偶然也会有些年资较深的(例如8年工作经验,根据年资,快要做到合伙人或已经做了合伙人的)要去读书。今天我们看看这种资深律师出去读书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事业顺利,但年轻时候没钱读书,弥补遗憾很多这种资深律师或年轻合伙人,其实事业发展得很好,只是年轻时候没有机会去读书。(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正如很多学生年轻时候没钱去旅游,到长大了却没有钱去旅游)。这些资深律师去读书又分两种情况:(1)趁着经济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例如金融风暴)去读书;(2)读那种对工作影响较小的LLM(例如Berkeley的两个暑假组成的Professional LLM等)。至于读回来有没有用?很多都回到自己当初的机构,继续事业发展,所以实际上的价值并不一定很高,但简历多了一个海外留学标签,人生多了个美好的经历。事业不太顺利,发展有瓶颈因为这种原因,出国读书的不少。但见过很多这种情况(除非你愿意重新来过,例如以前在内所做,现在在外所从头来过),否则大部分对事业不真的帮助很大。很多情况下,你出去时本来就有些问题,例如说你以前生意并不是很好,做的项目不多,或质量不够好,律所里人际关系不好等。这样你多了一个LLM回来,别人还是看你以前的经验和情况。多了一个LLM并没有解决你的问题。因此,如果你是基于这个原因出国,最好先把问题搞定了,例如先把生意不好的情况扭转,先把人际关系搞好,在顺利的情况下出国,回来后事业即使没有增长,也至少能回到不错的原点。结语各位CLECSS朋友,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一毕业就能出国留学读LLM或JD,对于那些工作了很多年后,还打算出国留学的,我们都表示深深敬佩。不过我们出国前要想好我们为什么要出去,回来后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在此,祝各位律师朋友好运,事业顺顺利利!

【CLECSS 868】在香港大学法学院读书是怎样的体验

作者:公民凯恩
06月16日 | CLECSS
引言今天周日,我来到北京。各位北京的朋友们今明两天见!很多人会记得我是在美国读法学院和商学院的。但其实我在美国读JD之前,已在香港大学已经拿了个普通法的LLB。今天我很高兴收到香港大学校友“公民凯恩”的投稿,为大家介绍一下香港大学。希望对考虑去香港读书及/或工作的朋友们有帮助!刚刚从母校香港大学(吃吃喝喝)回来。毕业四年,学校扩建了新校区,面积几乎大了一倍;法学院搬了新楼(大家可以在更舒适的环境里没日没夜地读书);学校通了地铁(去实习搬砖更容易);更重要的是有越来越多青年才俊来这里求学,从港岛的半山腰向自己的梦想奋斗,这一切都让我作为毕业生感到由衷自豪。在此,我想根据自己在国内大学(委培)、欧洲法学院(交换项目)、美国法学院(硕士)及工作后的一些(不深刻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个人在香港大学的求学经历以及(不客观的)感悟。我读的是法律本科(Bachelor of Laws, LLB)项目,但希望申请法学院的其他项目也可作为参考。项目简介:LLB项目是港大最传统的法律学位,包括四年完整的课程。在四年中,前两年主要完成法律必修课程(例如合同法、侵权法、刑法等),后两年完成PCLL(如下文单独解释)必修课程、法律选修课程和其他选修课程,同时也有不少机会可以去海外交换半年至一年。我读书时,内地生去港大读LLB需要先在内地大学完成一年“委培”课程。由于香港学制的改革,目前已取消这一要求,内地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直接入学LLB。目前LLB课程一年的学费是14万6千港币,每年会适度上调(我07年入学后的学费是10万港币,涨幅还是相对良心的),总体来说费用比在英美法学院读书还是要低很多(每年大约只有美国大城市学校JD的1/3),也有不少奖学金可以申请。LLB毕业后,如想要在香港执业,需要再申请PCLL课程并一次性通过全部考试(一般至少要在同届中成绩前50%方能确保入学)。想要成为一名香港执业律师据我所知应该只有3种路径:香港LLB+PCLL,香港JD+PCLL或者Conversion test+ PCLL(最后一种我不太了解,据说非常难)。因此内地学生如果希望在香港完成本科法律课程并尽快开始律师执业,LLB项目是不二之选。LLB的课程:相比于其他普通法课程,港大不少基础课程都会上一整年,主要法律课程也都分布在3~4年里完成。个人认为这个节奏很好(尤其对于高中毕业直接开始学法律的LLB学生),非常适合从容地培养普通法基本功(以至于7,8年前课上的内容很多仍然记得非常清楚)。相对的,无论是港大的JD还是美国JD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基础课程,时间非常紧凑(尤其是美国JD,第一年几乎就要完成全部主要必修课程)。港大法学院1学期一般有5门课(大多数课都是3分,包括2小时大课Lecture和1小时小课Tutorial),而每门课的阅读量经常在4-5小时或更多,非常不容易(压力不小于美国JD),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身体被掏空)。那时学校未通地铁,为了看书连周末也很少出去,颇有苦行僧的感觉。当然,大量的阅读(尤其是案例和优质的学术文章)对自己的阅读、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另外,自己工作后发现很多”法律常识(legal common sense)”都来自于案例学习(并且很多原则是普适的,不只在香港执业能用到),也正应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老话。港大的老师(无论大课小课)都有很扎实的学术和实务背景,而且相当多元化:既有来自于各普通法国家及地区,例如英国、澳洲、加拿大、美国、新加坡及香港本地,也有包括中国内地等的其他法域的学者;有纯粹学术背景,也有在香港执业的大律师和事务律师,和这些不同背景的老师交流常有很大收获(也让自己理解不同英语口音的水平突飞猛进)。个人认为,和美国名校相比,港大老师的背景和学术水平也丝毫不差;但相对来说美国老师上课通常更有激情(特别是对比港大一些香港本地背景的老师),英文表达能力也普遍更强。港大法学院大量考试都是期末“一考定终生”的形式,考试时压力很大(尤其是几门考试时间很接近时),不过这对于律师工作的抗压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相较而言,个人觉得输入(读材料)的要求多过输出(写作,演讲);平时如能多安排一些写作练习(包括大小论文,几百字的分析)会对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以及提升写作技能和思维水平有帮助。不过根据从后面几届了解到的情况,学校也正在向这个方向改变。最后,在我读书时,港大LLB项目的GPA是出名的低,因此在申请海外学校的时候是比较大的劣势,好在这几年听说也在慢慢改观。工作申请:从港大LLB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主要包括在香港做大律师(barrister),在国际所或者本地所做事务律师(solicitor),或者回内地从事一些跨境法律业务。其中在香港做事务律师的应该是主流,但近期回内地律所工作的也开始慢慢增加,也有一些校友在内地所的香港分所工作。LLB毕业生一般在大三申请实习,在大三暑期完成一份或几份实习(每份时间长度一般在1个月以内),如果顺利的话在暑期结束就能拿到工作机会(return offer)。就在香港做事务律师而言,LLB毕业生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香港学校的JD(包括港大自己的JD,我读书那几年遇到的JD背景都很好,且比LLB毕业生经历更加丰富,因此很有竞争力),其他普通法域法学院的毕业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等)。个人感觉国际所更偏向于海外名校的毕业生,但港大LLB成绩前30%还是有相当机会可以进一家国际所做实习律师(trainee)。另外,根据近期了解的情况,香港的国际所也经常会招内地背景但已经拿到香港律师牌的律师,因此即使在本地所工作,大家毕业几年后也基本都有很好的出路。其他:除了法律专业知识以外,港大也赋予我们很多其他受益终身的财富。来港大读本科的内地生几乎都是精英,因此从同辈不同专业的同学身上也学到很多。港大国际化的背景给我们机会自己探索,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在港大读书生活很紧凑,大家以Work hard,Play hard为宗旨,都锻炼出很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每学期中间有一周读书周(和其他假期都错开),同学通常会一起出去旅行,也很好地开阔了眼界。以上篇幅有限,希望能给打算去港大读书的朋友一些基本的信息,也欢迎大家与CLECSS和我进一步交流!

【CLECSS 824】内地读法学研究生 v 香港 LLM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最近很多学生问我内地读研究院的问题。关于内地的选校比较,我也没有什么心得,但原则上就是要城市好,较出名的学校。但我可以作一个内地研究院 v 香港LLM 的比较。老实说,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美国的顶尖学校读LLM。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经济能力去读,那香港LLM也是一个选择。那在内地研究院和香港LLM之间怎样选择呢?内地研究院 v 香港 LLM以下是两者之间的比较,黄色部分是好处所在:香港LLM的好处和坏处同是硕士学位,早点毕业工作。毕业后也有多一个选择留在香港,接触英语也较多。但坏处是如果留在香港工作,香港LLM终归会遇到瓶颈,因为你毕业时无法取得普通法的律师牌。需要后来通过取得途径(例如再去读一个美国LLM取得美国律师牌)。而你在取得普通法的律师牌之前大多都只是做法律助理,这些工作你将来回内地后,不一定被充分承认。不过如果你香港LLM毕业后直接回内地,根据往年经验,不少能直接找到内地一线所的。结语我每年都会去香港的一所法学院(一般是港大)做讲座。这个习惯维持了很多年,一直都希望能把香港最真实的一面告知内地的朋友们。对于很多CLECSS朋友们到香港求学(LLB/LLM/JD)或工作,我当然很高兴。大家无论在香港看到什么,好或坏,都欢迎大家跟我交流。我们法律人本身就是要吸纳不同的文化,希望香港会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地方!

【CLECSS 788】LLM/JD 毕业后,应该在美国呆多少年才回国?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很久以前写过类似的文章,不过最近还是经常被人问起这个问题:在美国LLM/JD毕业后,应该在美国留多少年才回国?可能法律界竞争越来越大,这个选择越来越重要。很多LLM/JD学生,跟我说常常听到两极化的答案:回国派:现在国内机会比海外多,早点回来霸占位置,早点在这边发展事业。留美派:多拿点美国经验,将来回来竞争力较大。这个问题,很多Top 美国JD和LLM学生找过我,以下是我的分析:可以的话,至少留三至五年当然,如果你没有在美国找到工作,或有家庭原因一定要立即回国,那就没有什么可考虑。但如果有选择的话,我归纳了一般的情况,还是在美国呆一段时间比较好。你那么辛苦拿到美国法律学位,在当地工作过,将来回国竞争力较大。很多拿到LLM,甚至拿到JD的朋友,如果没有在美国工作过,其实对于美国法的实务操作没有实质了解,将来回国后做美国法机会就更少,最后可能别人问你在美国怎样成立一个公司也不太懂。现在经济还可以,当然回国机会(尤其去香港)机会也不少。但如果经济转差,竞争就大。在某些情况下,有没有美国的工作经验,会被考虑进去。因为一般雇主有个印象,在纽约做过几年BigLaw的人更Elite,当雇主用相同价钱找一个人时,当然会招个更Elite的。(工资方面,有些朋友反馈的情况:某些国际律所要求你在美国呆够两三年,国内分所才愿意给Global Pay及COLA。)六至九年的情况如果你呆超过六年,其实很多人都决定在美国Settle Down,但当你够Senior时,其实可以看自己的律所有否派回国的机会。例如你现在在美国做Senior Associate,看看国内的分所有没有Counsel 的机会;如果你在美国是Counsel,看看回国有没有Junior Partner 的机会。当然你所在的美国律所在国内生意不一定好,也不用拘泥于回到自己原来的律所。既然在美国呆了这么多年,也不急在一时,等某年亚洲经济特别好才回来,到时候可以去别的律所。至于如果你在美国呆超过十年,一般就真的打算留在美国,也就不回来了。结语对于在美国LLM/JD毕业后留多少年的问题,没有既定答案。文中建议的留三至五年,是基于一般的原则和观察。但也见过一些早回国抢占地盘的情况,在某一领域做得很好。这些人一般比较很有目标,比别人早做到合伙人。人生在世,事业往往受到很多不能预见的因素左右,所以大家有时候可以潇洒一点,按自己的主观感觉作决定。例如如果情感上特别想回国,也可以随心去做。有时候,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成果最大。祝各位CLECSS朋友事业好运,前途无限!

【CLECSS 786】考Bar 前最后一周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引言各位在美国读LLM或今年JD毕业的朋友们,下周就要考Bar 了。不知道大家心情如何?从好的角度来看,这是很值得我们兴奋和光荣的时候,因为就像长跑一样,我们跑到最后的400米,台上的观众为我们呐喊助威,快要冲刺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考Bar 的情况。当然,我考Bar已是大约10年前的事情,不过记忆犹新。对于在内地准备考明年二月或七月的朋友们,我们CLECSS很高兴获得Asia Bar Review(Barbri 在亚太区的特许经营),特别赠与我们每位CLECSS会员100美金课程优惠券。详情可以参考我们今天公众号的另一贴子。考前一周要注意的事情(一)应该把自己常答错的,常忘记的考点,重点记忆和复习过去一个月各位估计在疯狂做题,现在是时候把自己常犯的错误归纳出来。我会把我一些重重复复的难点,写上一个Summary Sheet 上。(这个道理跟我后来考GMAT一样。Kaplan 有一套书叫类似“Intensive Practice for the Most Difficult Questions”。意思是,你重重复复再做那些容易的问题,已经没用,因为你反正都懂。你要锻炼的,是那些难的问题。)同样道理,到了这个阶段,你再重重复复做那些一般难度的问题已经没用,应该把自己常答错的,常忘记的考点,重点记忆和复习。(二)懂得取舍这一周不要强求把所有东西都记下来。复习了两个月,通过Barbri 等复习班,心里大约知道考试重点在哪里,选择性把那些重重复复的考点背诵下来。平时依旧作息正常,饮食正常。我还记得那周,因为没有时间做饭,天天吃中国快餐的几元炒饭。但心境比较平淡,不会亢奋,也不会压抑。像平时的生活过得一样。考试前天和当天要注意的事情(一)至少早一天去当地熟悉环境如果你考纽约Bar,从中部或西部过去,会有时差,所以应该早点过去适应环境(可能第一晚睡不着,第二天会睡得好一点)。早到一天,也可以观察附近有什么餐馆,例如中午试场附近可以吃什么,晚饭又可以吃什么。另外,早去一天,也预防突发事件让飞机Delay,错失考试机会。(二)有心理准备应付考场的各种情况如果大家第一次考Bar,可以预告各位考场会发生各种情况。例如,跟你邻座的,发出很多奇怪声音或动作(考试时两个考生平排坐在一个长Bench)。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处之泰然,因为你要面对现实,没法换位置。如果打开考卷,发现很多问题都不懂回答,先做那些自己懂的,给与自己信心,然后回头做自己不懂的,对于不懂的,怎样也要写些东西,Essay总会拿到少许分数。(三)中午不要吃得过饱,下午容易疲倦考Bar 到了第二天下午,精力已透支。中午避免吃得过饱。以我自己为例,就去麦当劳买个鱼柳汉堡加一杯咖啡就可以。宁愿考完试后跟同学们一起吃顿好的。结语考Bar是法律人一个难忘的经历。很多年后,你仍会跟朋友聊得津津乐道。我们也不需要过分介意成败得失,如果这次没考过,下次再来。很多法律界很成功的朋友们,也考了不只一次。人生的法律道路长着呢,虽然说Bar Exam 是法学院的一个句号,但却是法律人生路上的开始。以后的路,会比考Bar 更艰难。各位CLECSS朋友们,大家准备好里了吗?再次一提,对于在内地准备考明年二月或七月日Bar的朋友们,Asia Bar Review(Barbri 在亚太区的特许经营)特别赠与我们每位CLECSS会员100美金课程优惠券。有兴趣报读的CLECSS朋友们可以参考我们今天公众号的另一贴子。

【CLECSS 778】如果我找不到执业美国法的机会,那读LLM/JD还有意义吗?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对美国专利法有兴趣的朋友们,记得尽快报名参加我们和美国海博律师事务所于本周六(7月16日)下午合办的美国专利讲座。详情请参见我们上周7月5日【CLECSS】《中国企业在美国专利体制下的挑战和机遇》贴子。近年实在太多中国学生去美国读JD。一般情况,如果你是Top JD,又或者JD成绩读得很好,在OCI都能在美国找到工作。Top LLM有时候也能找到。但大部分其它的情况下,都要回国发展,回国后很多进了顶级内所,即使你进了美国所,在所里做得很多都不是美国法。那问题来了,在这情况下,我们还有必要读LLM/JD 吗?我认为,即使不能直接执业美国法,还是值得的:写作思考更强第一,学过美国法学院式的写作,一般分析得更仔细,立论更严谨。如我之前的文章提及,现在中国律师在法律意见书和合同,水平还是参差不一,很多合同都写得太过简单,意见书分析得不够严谨。一般留学美国LLM/JD 回来的,他们把美国学到的,套用在中国法律意见书和合同上,一般写得较好。个性更强美国有不同的文化。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能学到很多新事物。你不一定要认同他们所思所想,如果他们提到中国,你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可以直接反驳。这种反驳的勇气,不亢不卑的态度,独立坚强的个性,对于你日后的律师生涯,很有帮助。另外,英文更好,也让你能接触国际社群,将来回国后,开启了很多做国际业务的机会。校友关系网最近跟一些年轻律师聊过,他们说以前读LLM/JD的人很少,现在读得人很多,竞争很大。但我跟他们说其实可以倒过来想,我读JD那个年代中国人很少,那时候我们势孤力弱,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但是你们这一代同学众多,过几年后大家都发展得不错,同学之间可以出来做一些事情。因为出国的,有同样的世界观,有同样改变世界的梦想。过几年后,大家可以出来开一个高质量的律所,创立一个帮助年轻律师的平台。年轻一代JD毕业的人多势众,我们更能作一番大事。结语社会固然竞争大。但我们不能因为惧怕这种竞争,就不去追求我们LLM/JD的留学梦。反而,我们应该逆向思维,多往好的方向想想。上一代竞争小,但他们的校友网路也小;现在,我们很多中国人读LLM/JD,竞争大,但同时我们同学们都有同样理想,有国际视野,大家同心协力,在中国法律界可以有更大的作为,提升中国法律专业水平。中国法律界加油!

【CLECSS 734】法律界:为什么本科出身这么重要?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过去九年,我在全国各大法学院做了几十场讲座。其中去做讲座前,我必定会问一个问题,听众是本科生还是研究院的。听众在不同的年纪阶段,有不同的关注点。本科生的理想很纯真,研究生阶段较成熟踏实。每次在研究院做讲座时,Q&A问答环节,那里一般会有一个问题:我本科的学校不是很好,现在进了这不错的法学院读硕士,本科的出身会影响出路吗?法律人的本科出身我在这些学校做讲座时,有时候见到一两个特别优秀的学生,做人乐观开朗,也很想帮帮他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往往是硕士不错,但本科的背景稍逊。每次发给我的律所合伙人朋友都说:“Everything’s fine. 就是本科弱了一点”。有时候我会跟这些合伙人朋友解说,以前有很多例子,都是本科出身一般,但硕士后来读得很好,代表学校参加辩论比赛。出来工作后表现很好,日后很有成就。合伙人朋友说:“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再考虑一下吧”。为什么合伙人这么看重本科?“可是。。。” 背后是什么呢?本科出身一般的学生也有很多好学生,合伙人也明白他们后来发力,很有Potential。但是其他申请者同样不乏本科好学校,一样有同样Potential的人。既然合伙人出相同的钱招人,倒不如招个本科名校生。至少在客户面前,可以称许一下这位年轻助手,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客户面前更有面子。但是,本科出身一般的朋友,有其他好处见过一些本科毕业出身一般的朋友,当年家庭环境都稍逊,中学时没有太多教育资源,所以大学本科时就去了一般的学校。但是他们特别用功努力,所以研究院考到不错的学校读硕士,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人生积极,学业和人品都很出众。因为他们找到好的律所都很难,所以他们一旦能进去好的律所,都特别珍惜,特别用功。表现比很多名校本科生好。人就是这样,容易拿到的东西不一定珍惜,但反而难拿到的东西就一定会珍而重之。结语我每次去学校做讲座时,都会碰到很多很优秀的法律学生。我很希望每一位合伙人都能看到这些学生未来的Potential。学校出身是过去,最重要是现在和未来。如果一位法律学生能证明自己未来的Potential,大家应该多给与他们发展法律事业的机会。CLECSS在此呼吁各位合伙人,不论出身,多给机会给这些有潜能的法律年轻人,让我们中国法律界更多元化,更富生命力!

【CLECSS 721】给武汉大学法学院同学们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高兴昨天晚上完成了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律事业规划10年》讲座。继香港大学,北大国际法学院,清华大学后,这已是我今年第4场在法学院的讲座。成功报名“美国LLM/JD聚餐”的朋友们今晚香港见!昨天回到酒店本来打算看一两集《瑯玡榜》才睡觉,哪知道回到酒店太累,今天要6点钟起来赶8点钟的飞机,倒头便睡。虽然累,但内心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弥补了8年前的一小遗憾(请参阅【CLECSS #718】《8年前的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座》)。法律人的流动– Think Big8年前的武汉讲座,是我第一场在内陆做的讲座。这场讲座没有完全得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听了讲座后没有特别的感觉。到了第二天,学校安排了一位武大的研究生,带我到武大当地观光。那天那位学生告诉我,他来自新疆某个城市,以前本科在天津的南开大学。每年春节回家,没有钱坐飞机,都是坐火车从天津到新疆(估计是乌鲁木齐火车站),然后再转其他公车,辗转回家。如果春节前后10天,其实回家的路上就3天,返天津又3天,其实真的在家的时间没有多少。那时候,我就想到其实中国人的流动不容易,从地域上的西到东,东到西,北到南,南到北,及至社会阶级上的移动,都不容易。所以,虽然8年前的讲座不算太成功,但却更激起我的斗心,在往后的讲座要更努力,在非沿海城市要做更多功课才去做讲座。武大的同学们,感谢昨天你们陪伴我两个小时的讲座,并有部分同学在讲座后多留了一个小时发问问题,直到10点钟才离开教室。我感到大家真心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相信大家有此Think Big 之心,日后必定能Do Big。差异和融合– Do Big内陆,沿海,国际的差异,并不是单向的。昨天我到了武汉机场时,在正式的出租车站排队,竟然连续几辆出租车不愿意跟“咪表”,说要商议一个“车费”。那时候我就很惊讶,当你一个人处身于一个陌生城市,随时孤立无门。所以我当年在京沪工作时,每每碰到内陆的学生和年轻律师,我必定会尽力帮助他们融进当地圈子。我会介绍一些北京/上海当地的律师朋友给他们,介绍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而这些当年内陆过来的年轻律师,现在在北京和上海,已经发展得很好,为后来者建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也相信他们在京沪稳定立足后,会帮助更多的后来来自内陆的年轻律师。让那些年轻律师一样能实现他们的梦想。结语武大的同学们,感谢你们昨天过来,让我人生多了一场难忘的讲座,也感谢你们让我感到我做的一切有意义。年轻法律人的地域和社会阶级流动,一直都是我关心的事情。有一天当你们在大城市稳定立足,到时候可以再帮助其他后来的年轻法律人,让大家在同一条船同舟共济。无论大家来自何方,在哪里发展,中国法律人团结加油!成功报名“美国LLM/JD聚餐”的朋友们今晚香港见!

【CLECSS 718】8年后, 再回武汉大学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CLECSS #715】《非京沪大学去京沪工作》很受欢迎,我也坐言起行,本周六去武汉大学法学院做讲座(请参阅今天公众号另一个贴子)。根据微信统计,在中国大陆城市当中,武汉的CLECSS用户人数排第六。各位武汉的朋友们我们周六见!8年前的武汉大学讲座2008年去武汉大学做讲座,当时候是一个新挑战。老实说,当年我去内陆城市不多(除了出差公干去过山西太原等地方外),更不要说去做讲座。所以当年这场讲座,就开启了我关心内陆法学院学生之门。武汉大学,一直听说是中国最美的校园之一,所以去前都一直很期待。当天下午,逛了武大几个园区,晚上就开始做讲座。学校做了很多的宣传,所以教室都坐得满满的。后来我发现虽然出席率都很高,但学生都觉得觉得我讲的国际律所,海外JD/LLM教育都很遥远。最后有几个学生讲座后跟我通信,但不像我在京沪学校这么容易引起共鸣。讲座后这8年后来我在想,我一直关注年轻法律人攀爬社会阶梯。经过这次讲座,我更关注法律人从内陆到沿海城市的流动。不是说沿海城市一定要比内陆好,但这个世界这么大,我们总是要去看看,体验一下。8年前的武大讲座,不是我最成功的讲座,却激励起我的斗心,要去更多的非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做讲座,所以后来几年,我继续去了吉林大学,大连海事的大学等。去之前,我做更多做功课,怎样把内陆,沿海和国际连在一起,让学生更能切实感受到这是能触及的。事实上,过去8年,我们有不少实例,是从内陆过来京沪,一步一步奋斗,在京沪立足成功的真实故事。结语- 再回武汉大学法学院8年过去,这次再回武汉大学法学院,内心很期待。8年前,让我认识了很多内陆学生。8年后,我带着更多的8年人生经验和观察,再回来跟大家分享。随着资讯科技和交通网络的发展,现在天涯若比邻,我们其实都在一起,再没有必要区分内陆,沿海或国际。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每天都在通信,每天都在交流,拥有同一伟大的梦想,地域再不成为我们流动的限制。中国法律人加油!武汉的朋友们本周六晚见!

【CLECSS 709】法律人在清华的寻找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周六我会去清华大学做讲座,期待了十多年的讲座终于成行。CLECSS的朋友们周六北京见!(详情请参见今天CLECSS公众号的另一个贴子)。在【CLECSS #306】《回到清华– 这些年来人生的反思》和【CLECSS #499】《清华法学院的崛起》,我曾经写过清华。今天我破例第三度写清华。1998年去清华读暑期班是我第一次深度了解内地的文化和思维。当时内地和香港很不同。所以我上北京就是要“寻找”,以前我在香港对内地的情况都是从传媒来的,对清华的了解来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次是我自己去寻找真相和答案。到了清华后,才发现其实是一个“双向寻找”,在我不断尝试了解内地的法律制度和法学院生的思维时,清华的同学们同样也对我们外面的普通法制度很有兴趣。在清华的寻找我小时候对内地的理解,一直都从传媒所得。但你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你必须去那里生活,跟当地的学生交流。到了清华后,唯一遗憾是没有机会住在清华的学生宿舍里。那时候学校跟我们说宿舍都很破,安排了我们住清华园宾馆。说实话,清华大学的学生饭堂的饭菜也很不错(虽然我们还是很喜欢走出去成府路尝试地道美食)。正如我以前说过,清华那时候还没有法学院,但在筹组当中。那时候所谓清华的法律学生,都是之前读了一个本科(一般是工程系),再加两年拿个法律学位。从清华积极筹建法学院可见,那时是国家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时候。大家都意识到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法治发展去配合。所以那段时间,我跟清华学生交流了很多,对于时事的看法,为什么要读法律等。从中可以见到他们对国家未来法制发展的憧憬,也让来自香港的我看到了国家的曙光和希望。清华学生的反向寻找有趣的是,当我不断在问问题时,清华的学生也很有兴趣问我们出去留学读书的事情。例如怎样去香港读书,怎样去申请奖学金。那时候法律毕业生去美国读书的还是较少。我跟他们也分享了很多普通法地区的教育制度和就业情况。从他们眼里,我看到很多学生追寻一个国际法律师事业发展的渴望。后来也跟我想象一样,清华的学生后来也很积极出国读书,在国际律所和中国主流律所占有重要角色。正当我每天在想去哪里吃饺子时,在成府路的麦当劳挤满了复习托福的清华学生。结语清华校园很美,如朱自清描写的《荷塘月色》。但我却没有朱先生1927年的复杂心情,我在1998年时,我看到的更多是国家在法治路上发展的曙光和希望。我看到的是这些清华学生为国家和自己努力。而到了2016年,我又再踏进清华校园,当年的清华学生已学有所成,相信有不少几经成为了律所合伙人,或在公检法有一定成就。在未来,我们还有无穷无尽的法律年轻学子。只要有时间,我愿意每年都来一次,让中国法律人的梦想得以承传。清华的同学们,我们周六见!

【CLECSS 707】10年前的LLM,现在都去了哪里?(以哈佛LLM为例)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今天五一劳动节,祝各位法律民工们节日快乐!昨天我写了【CLECSS #706】《回顾10年,美国JD的发展真的比LLM好吗?》,今天我们再看看一些具体例子。大约10年前毕业的LLM,到底今天发展得怎样?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我挑选了Harvard LLM(Class of 2007)( 即2006年入学,2007年毕业)的讨论。每年Harvard LLM 大约有12 位中国大陆背景的就读,2007年这届我追踪了11人的事业发展。首先声明,其中有些是我个人认识,有些在Linkedin上看的,所以资料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例如Linkedin 上还没更新等)。10年后,还有多少留在律所执业?在我追踪的11位Harvard LLM(Class of 2007)当中, 只有三位还在律所执业, 大约情况如下:现职人数法务5律所执业3Business (投资,创业等)2学术1这个分布其实也挺Typical 的。很多熬了很多年的律师,到“10年事业后半”就会转去做法务。很多留在律所执业的,都是比较顺利的,例如很快做到合伙人,或做到Counsel,成功在望。律所执业其中有两位在Vault 10和Vault 20做到合伙人。两位做合伙人的速度都非常快,就是LLM毕业后五六年这样子。当然,他们之前都有很Solid的工作经验,也抓到恨好的执业领域。另一位在Magic Circle 做Counsel。共通点是他们都是男律师,可能男生还是喜欢律所执业为多。法务现职人数投行2PE Fund2VC Fund1有趣的是,这届Harvard LLM 全都做金融类的法务。可能多于法律精英而言,一般更喜欢做金融机构(虽然有些行业Industry的法务工资也不低)。职级方面,很多都是GC/ Associate GC/ Executive Director level。所以坚持下去,熬九年十年,一般发展都不会差。其他后来有位读了MBA,转去做投资,现在也在该基金/投资机构做到Executive Director。另一位听说是在做创业。还有一位后来读博士,在做教授,研究学术。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大家对于自己10年后的发展,有一些概念。当然,你看到的,是我短短的文字写了他们10年后的发展,但你看不见他们这10年来背后的努力。这些Harvard LLM,代表了LLM精英的一群,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能做到,但是世界上没有人能阻止我们去努力。我们平时可以多参考别人的例子,看别人成功的路怎样做出来,自己也努力去做。总言之,读LLM和JD,都是有梦想的人,我必须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成功,永不放弃。

【CLECSS 706】回顾过去10年,美国JD的发展真的比LLM好吗?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多法律年轻人,都在纠结读JD 还是LLM。事实上,很多人的印象都是JD 的事业发展会比LLM优胜。我观察了10年,我发现除了以下事业初段的情况,其实去到事业中后期时LLM和JD差别不大,到最后还是看个人能力,和客户关系。因此在JD 和LLM之间的选择,其实不用太纠结。JD占优的各种情况(一)如果你想留在美国如果你想留在美国,就不用多想,选择读JD。因为JD通过OCI在美国找到机会的机会,会比LLM在美国找工作,容易得多。根据我 过去10年的观察,除非是最顶尖的几个美国法学院LLM,例如Harvard,其他LLM要找到BigLaw 留下来的机会非常低。即使是T3 LLM,也需要很费力才找到合适的工作。(当然如果你随便找个律所留下来,例如一些做本地业务的小所,也并非不可能)。(二)回国的话,LLM可能比JD差一级如果你申请回国工作,如果你法学院排名较高,JD回来可能直接是Associate,LLM回来可能是Legal Consultant。如果你法学院排名一般,JD回来可能International Associate/Legal Manager,LLM回来可能是Legal Assistant。所以JD多读两年,总是有些区别的。另外一些传统的Vault 10律所(较本地化的除外),对JD也有所偏爱,有些LLM会遇到瓶颈,很长时间也升不上Associate。JD和LLM中场期的发展事实上,根据我10年的观察,JD/LLM中长期的发展差别不大。最终还是要看你做过什么项目,做事是否能干,跟客户关系怎样。有很多很年轻做到合伙人的,其实他们都是LLM,他们很早就出来做事,然后累计大量项目经验。某程度上,他们可能比JD走得更快,因为更多了两年的工作经验。很多JD都好像“读书升班”一样,按Class Standing一年一级地工作,循序渐进。但见过很多LLM,反而更Aggressive,没有事业“一年一级”的规范,走得比JD更快。结语在纠结读JD还是LLM的朋友们,其实不用太烦恼。需要考虑自己的年纪,有否留美工作的意向等,其余其实拉长10年事业发展来看,差别可能不是太大。最终还是看自己做事的能力,客户关系等。在此祝大家无论读LLM还是JD,都学业愉快,事业发展顺利,大家回国后多参加CLECSS活动,一起Think Big; Do Big!

【CLECSS 705】法律界的Smarties - 以哈佛学生为例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2013年时我们斯坦福商学院去美国东岸East Coast Trip, 主要去纽约和华盛顿,参观了美国纽约交易所,联邦储备局等。行程结束后,我跟我商学院同学去了Boston, 顺道看望当时在读书的Harvard 和Boston U 的法学院同学们。后来聚餐结束后,我问我商学院基金界的同学,你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有什么感觉?他回答说:“很明显Harvard 的Smart很多”。其实我是问他对于法学院学生的整体印象,没想到他的答案是这个(对于Boston U 的同学们,完全no offense, 只是转述我同学当时候的回答)。后来我在想,我那位商学院同学完全不懂法律,也不了解我们的专业。一顿饭的时间,往往看不出专业水平,但从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形象塑造,往往就产生一个重要的初步印象。过去10年,我也的确看不到不少Harvard 法学院毕业生的性格因为比较积极外向,成功机会比较高。那到底差别在哪里呢? 沟通的意向-主动和被动往往我跟学生吃饭,因为我是“前辈”(相对的),会有两种很不同的反应。有些法学院学生(例如哈佛法学院那些学生),觉得是很难得的机会,主动跟我发问问题。整顿饭,没有冷场,很多很有意义的交流。另一种,觉得我是“前辈”,很尊敬地坐在那里,等待我“发言”。当然我也会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但我说完后,你也肯定也有很多其他问题,但对于被动的学生,往往一顿饭有很多冷场时间。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天生擅长说话,但可以有一个好的准备,例如难得约了一个前辈见面,可以在家里预先想好要交流的话题,就不会只是被动地听前辈说话。沟通的深度以我商学院同学为例,法学院的同学们跟他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可聊,可能就只问他:你在斯坦福读书?那边天气很好,时常打Golf? 你觉得跟一个基金界的没什么可聊,可能是因为你商业知识不足。一个更Smart 的法学院学生(很多哈佛的学生都能做到),其实有很多东西可聊,例如:最近美国可能加息,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你们券商一般用哪一个律所?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商界的朋友,有一天可能成为自己的客户,我们不能就把思维停留在法律界里,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事情,并有能力跟他们深度沟通,才能加深大家的交情。另外,你也可以通过交流,从对方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让自己更Smart。结语在法律界,人Smart往往有较高的成功机会。正如文中所说,要给人Smart的感觉,往往包含了主动沟通的意向,和沟通的深度。在此祝各位CLECSS 律师朋友们都成为法律界的Smarties, 比Bankers 更聪明醒目,更能吸引客户,事业一帆风顺!

【CLECSS 693】法学院之买书卖书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今天周日,祝各位周日愉快!读过美国法学院的朋友都知道买法律书很贵,每每一百美元甚至几百美元。对于很多家庭一般的中国法学生很贵(尤其是因为内地书很便宜,所以都很不习惯)。今年是我美国JD毕业10周年,回想10年前,我也是个穷学生,那我当年怎样熬过那段日子呢?买法律书作为一位法律人,这么多年来,我是坚持不用盗版的书籍的。看法律书,其实不一定要用新的,首先你可以尝试从师兄师姐那里购买。另外,你在自己学校的Bookstore,就可以买到二手书,但那些也不便宜多少,例如原本130美金,可能卖100美金。所以更要利用网上,例如Amazon,的途径。往往那里的法律二手书很齐备,而且很多不同价钱的选择。如果大家不介意Bookmarks(个人不介意,甚至喜欢Bookmarks,因为知道重点在哪里),随时可以买到很便宜的。大家用了100元,也不用太介意,因为将来要是能卖50元,其实成本也就只是50元。卖法律书我当年读书时很穷,但毕业后,基本上把所有用过的法律书二手送给师弟师妹。甚至连那套Barbri(可以卖上至少200元美金),也是免费送赠。我的想法是,这些书要是真的卖了,也没多少钱,我也快出来工作了。倒不如把书都给大家。这是一番法律人帮助下一代法律人的心意。这种心意和法律人星火相传的精神,一直留到现在。现在我还是坚持每年举办讲座活动,帮助年轻法律人。没想到,美国JD后,一转眼就10年,而这种帮助别人的习惯,也就持续了10年。如果大家一定要卖书,建议也是从Amazon那里卖掉,因为学校回收的价钱很低。如果要卖好价钱,建议大家阅读时不要有太多Bookmarks。结语我们读书,就是一代一代知识的承传。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更是法律人一代帮助一代精神的承传。我们书本上的知识,也许有天我们会忘记,但帮助别人的心,在我们律师的骨子里,成为一种侠义精神。能够把我手上的书籍送赠出去,落在有需要的法学院学生手上,便是我最大的快乐。

【CLECSS 689】选校(美国法学院)的几个原则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上周五在Freshfields办完上海US LLM/JD Party,下周六去Clifford Chance办北京US LLM/JD Party。北京的朋友们周六见!相信各位今年出国的朋友手上都有好几个Offers。现在到了最后阶段,要作出取舍。这么多好的Offers,怎样取舍?今天跟大家谈谈六大考虑点:排名,专业,地点,校友网络,学校文化(形象),奖学金。排名(占考虑比重40%)现实是残酷的。很多时候你出来找工作时,律所都是看学校排名的。因此你在一个排名高的学校,拿到面试机会较高。在T20中,大约可以分为5等:T1-3T4-6T7-10T11-14T15-20如果你取得不同Tier的学校Offers,基本上不用考虑,去排名较高的学校。但如果是同一个Tier的法学院,例如排第4和第6差不远,那就要考虑其他因素。专业(占考虑比重20%)比如说,Columbia和NYU可能差不远,但你是想读Tax的,那你可能你会选NYU。又例如,Northwestern和Georgetown可能差不远,但你想读Securities,那你可能会选Georgetown。因为这些学校在这些领域专业性较强。地点 (占考虑比重10%)地点本来是个人偏好,例如喜欢Boston的雪景,还是加州的阳光。但是,很多时候,地点也会影响找工作的机会。例如,在东岸大城市可能会比中部好找工作,所以在Columbia和Chicago之间,又很多会选择座落纽约的Columbia。校友网络(占考虑比重10%)校友网络也很重要,将来如果你回国,不同T20在中国法律市场的校友网络差异很大。比如说,Virginia和Berkeley同是T7-10这个阶级,但Berkeley的校友网络在中国区可能大很多。奖学金(占考虑比重10%)如果是同级的学校,有否奖学金可以考虑,比如说如果你拿到Duke全奖,在决定去Penn还是去Duke时,可能会选择去Duke。但是如果是跟一个较高Tier的比较,建议还是不要因为奖学金,而放弃较高Tier的学校。学校文化(占考虑比重10%)学校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因素。例如,如果你潜心学术,在同级的学校中,就选Yale和Chicago等学校,他们学术风气较浓。结语美国大部分法学院都是好学校,所以其实选任何一所学校也不会是个错误的选择。不过既然我们给了这么多学费,有时候都要用比较现实(例如找工作)的角度看。我们在考虑排名后,才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当然,还要很多自己个人因素要考虑,例如,读完LLM是否打算转JD,是否要跟男/女朋友同个城市一起读书等。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们都能找到选到好学校,有最好的学习和前途!

【CLECSS 687】出国读LLM/JD前的准备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上周五在上海完成了CLECSS/CBLA 美国LLM/JD Party。活动期间我们这几个Panelists被问及出国前怎样准备的问题。三个Panelist给了不同的答案:(一)要读好英语,(二)要学一套太极拳(跟外国人交流的一种技能),(三)稳固好男女朋友(配偶)关系。事实上,这三个答案也很有代表性。今天我们就看看剩下来三到四个月时间,我们可以做什么准备?学术上的准备很多中国内地去美国读书的朋友,头一个月都很不适应,可能阅读速度慢,或课堂上不完全听懂,记录笔记也比较慢。这些都跟英语能力有直接关系。所以这三个月,可以直接拿一些法律英语书来看(甚至问学校拿去年的书单,尝试争取在这几个月就先看那些书)。这样到美国后就很快会适应。不过不要只训练阅读和写作,口语和聆听也很重要。可以平时多听英文(例如美剧),或找机会练习口语。如果没有练习口语的机会,甚至可以给个题目给自己,自己对着镜子用英语演讲5分钟;或找一篇中英对照的文章,自己看着中文,尝试用英文表达出来,然后看看英文版本是怎样写的,对比一下自己刚才的翻译。文化上交流的准备我们去美国(或其他国家),就不能只是读书,我们应该多接触当地文化。很多时候,我们会想怎样融进他们的文化。其实我们可以逆向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们的文化,打开交流之门。例如,你学了一套太极拳,每天早上教导老外打太极拳,你们便会跟他们交成好朋友。你跟他们熟络后,他们也会介绍自己的西方文化给你认识。所以不要老是想着我自己怎样迁就他们,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特点,同时去认识他们的特点。这样平等互相尊重的交流,是最好最持久的。维持关系的准备如果你的男/女朋友跟你一起过去读LLM/JD,当然是最好。但是如果不是的话,最好事前多做心理开导工作。例如你说好读一年就回来,或他/她说好一年后过去,跟你一起。如果能在出国前先结婚,也是不错的。如果你本身单身,那就更自由,在LLM/JD期间找到生命的另一半,很不错,大家一起读书,一起旅游。将来结婚了,也是一个很好的回忆。这三个月,不妨想一想这些安排。毕竟拍拖和结婚都是人生大事,可能比读LLM/JD更重要,有时候错过了回望,会感到很可惜。大家不要犯这种错误。结语各位准备出国读LLM/JD的CLECSS朋友们,大家好好利用这几个月准备出国的事情!无论读LLM还是JD,都是人生一段很美好的回忆。我们这几个月好好学习英语,好好准备文化上的交流,更要好好准备我们的快乐生活。有时候,学习期间,有一些好朋友,好伙伴,让我们学习生活更快乐。那些回忆,待我们成长成为成功律师后,我们依旧记得这些“好日子”。这些友情和爱情,一直留在我们心中,直到永远。

【CLECSS 668】法律人读美国M7 商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12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CLECSS朋友们,周三愉快!上星期【CLECSS #662】《US News美国顶级法学院在中国的印象力》很受欢迎。今天我们继续谈谈法律人读美国商学院的情况。US News排名与传统M7今年US News商学院排名如下:1.Harvard2.Stanford2. Chicago4. Penn5. MIT5. Northwestern7. Berkeley8. Dartmouth8. Yale10. Columbia一般来说,排名前六商学院加上Columbia,称为M7,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商学院。但Columbia在US News常常不进头七名。这七个学校,各有特点,像哈佛商学院,就是培训大公司的高管,斯坦福商学院出创业和风投人才,Penn(Wharton)培训金融人才等。值得注意的是,Yale(SOM)在近年冒升得很快,逼近M7的地位。法律人读M7首先,法律人申请M7本来就少。另外,也非常难。根据我们这些少数读M7商学院的经验,律师很难Demonstrate自己的特点,单是律师的经验在申请的Pool并不显眼。所以申请时要想得很清楚,为什么要读,我过去有什么成就,我读出来干什么。在我申请时,CLECSS就是我其中一个成就,你在法律圈的贡献,梦想和影响力,也会是商学院的其中一些考虑因素,单是写了很多法律文件,并不足够。法律人M7的经历和体验M7的经验,是很难忘的。因为平时法律人来来去去都是谈你进了什么律所,赚多少钱。但是在商学院,你会见到很多不同背景的人,有些有通过创业改变世界的,有些做投资的,你跟每一位同学聊,都会涨知识。他们让你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产生创意思维。这M7(斯坦福商学院)的经验,对我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体验。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写了六百多篇文章还有题材可写,就是靠这些多角度思维。结语对于对读商学院有兴趣,或商学院毕业/在读的律师朋友们,欢迎找我交流。人生这么长,能有一两年M7的经验,让人生更有趣。在此,祝所有CLECSS律师朋友们无论读商学院否,都有商业智慧,多元化思维,让人生更丰盛!

法律教育 / 共有109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