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516】律师的收入曲线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除非你一开始进了国际大所,律师是一个很奇怪的职业,一开始工资很低,但只要你能坚持下来,过了某个点,收入就会直线飚升。美国JD毕业后,07年时我在北京的国际律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有尝试过接触一些本地律师,当时有位中国政法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朋友告诉我月薪(可能算实习)是人民币1500元,当时真的很诧异。事实上,朝阳CBD很多较好房子的月租已过万,真的不敢想象拿着1500元怎样生活。当然,这位朋友最后也熬出头来,后来出国读书,现在做某公司GC。(事先声明,我这篇文章不包括那些一进律所就BigLaw或其他顶级律所的朋友。)前半阶段收入低以前有位读法律的男生跟我说,“很多女孩会喜欢其他学系的男生,因为很多实习律师的收入都很低。”(注:纯粹转述,不代表我的观点和立场)。例如,如果你读经济管理的,一开始进了个商业银行(例如汇丰)做实习经理,收入可能会比很多中小型的律所高。但是律师是一个很特别的专业,一开始头几年你都在学习,所以除非进了财宏势大的律所,一开始收入都很低。这段时间,其实不用交学费已经很好。这段时间,也是体验人生的好机会,在收入低,压力大的情况下过几年,以后人就变得更坚强,更强大。收入曲线的后一半到某个时间点,例如3-5年后,理论上你的收入会超过一般读经济管理的(在大的投行/基金除外)。那时候就开始是收成的时候,比如说,你一直在做某一特别类型的诉讼(例如医疗),这种诉讼比较少人做,那时候就是你的独市专长,别人遇到这种诉讼一定会找你,那你的收入就会直线飚升。到那时候,你会为自己当年在“低谷”里的坚持感到光荣。到时候,你收入高,事业稳定下来,就可以安心成家立室。结语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还在前半阶段的朋友们加油打气。无论我们生活多艰难,这些都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我们坚忍着,这段黑暗的日子总会过去的。当我们看到旭日初升时,就是我们事业起飞的时候。到那时候当走到收入曲线的后一半的时候,我们会为我们曾经的付出感到光荣。各位CLECSS年轻律师们,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15】非诉律师如何与诉讼律师合作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CLECSS今天很高兴收到环球律师事务所常驻上海合伙人Jeffrey朱健飞投稿,谈论非诉律师如何与诉讼律师合作关系。相信有不少CLECSS朋友们参加了环球律师事务所上周五的《对赌在中国的投融资实践与司法实践》研讨会,在此感谢环球律师的经验分享!如果大家有兴趣索取有关研究报告的话,可以点击本帖的“阅读原文”链接订阅。非诉律师如何与诉讼律师合作作者:Jeffrey朱健飞,环球律师事务所常驻上海的合伙人,多年并购和公司法法律服务经验,求学于华东政法大学(博士),韩国TLBU(硕士)和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和硕士)。律师职业领域最基本的划分就是非诉和诉讼的划分。相信许多进入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执业的同学也有这样的第一印象,那就是非诉律师和诉讼律师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在具体工作中也很少有交叉。但是,近些年我们也注意到,非诉律师和诉讼律师的合作在增多,而律师在两个领域之间的流动也开始增多。从诉讼律师的角度,希望通过对诉讼知识的了解为自己给非诉客户的服务提供深度和前瞻性,例如在起草合同时即能预判某些条款的诉讼风险。而诉讼律师也更多采用非诉律师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得诉讼服务的流程更容易提升客户的参与程度,而不再局限于向客户展示诉讼结果。非诉和诉讼律师的合作有很多方式,通过案例研究改进法律文本是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非诉律师在处理文本的时候会参考法律条文的规定,借鉴各种范本的写法,从中挑选出对自己客户有利的表述,但是这样的表述,在法律条文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法律效力会不会被司法机关质疑;而维护在这样表述下的主张,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会要求怎样的举证等,非诉律师可能会不如诉讼律师那般得心应手。尽管中国采用的是成文法的体系,但毫无疑问各级裁判机构也有相当程度的裁量权,而生效判决或裁决是探究司法人员态度的最直接途径。诉讼律师正擅长这方面的思考。如果非诉和诉讼律师能一起合作,从诉讼的角度去分析商业项目中法律文本的风险,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法律文本进行改进。最近环球律师事务所内部就进行了一次非诉律师和诉讼律师的合作。合作的阶段性成果是上周五(10月16日)下午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发布的《对赌在中国的司法实践研究报告(第一版)》。对赌协议或对赌条款在目前中国市场上并购交易的法律文本中比较常见。但其法律性质还不是特别清晰。环球所集中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的团队,梳理了近些年公开的近百个案例,对各个案例的裁判文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非诉律师在并购交易中常用的交易结构,撰写了这份报告。在上海发布会现场,诉讼组顾巍巍律师详细介绍了报告中各个重要案例中体现出来的法院和仲裁机构对不同类型的对赌条款的态度。本人和郁雷律师作为非诉律师,从对赌条款的设计和谈判入手,讲解了如何在具体项目中改进对赌条款的使用。对于我们几位律师而言,在报告的撰写和发布会的介绍中,充分体会到了非诉和诉讼领域的沟通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法律人追求确定性,而商业实践的魅力正在于其变化多端,这又给争议解决带来高度不确定。如何在复杂的商业和司法背景下,做到游刃有余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需要兼具非诉和诉讼的思维,这也是我们的追求。环球所也会进行更多尝试,为大家带来更多非诉律师和诉讼律师的合作成果。同时,我们也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这些研究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1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法学院女孩们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无论你在法律事业哪个阶段,你总会经历过法学院一段美好的回忆。在那段日子,你曾经青春激荡,曾经满怀法律人的理想,心里曾经有着法学院那个他/她。到了今天,你发现自己长大了,现在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律师,再找不到当年的稚气。正如《岁月神偷》的主题曲《岁月轻狂》:“青春的爱情不回望,不回想,不回答,不回忆,不回眸,回不了头”。法学院里我以前在美国读JD的时候,美国法学院的男女比例近乎1:1。但在中国,就有点男女失衡,一般女比男多,甚至有些法学院1:2。在香港,比例就更大,以前在港大法学院就是1:3。很大原因是女孩子的语文水平较好,以港大法学院收生为例,就很大程度看高考英语的分数。所以某程度上,中国法学院的男孩是幸福的(以前在斯坦福读书时,中国学生大多是工程男,就会有男多女少的情况)。但大家又不要以为法律学院男生很容易找到法学院的女朋友。事实上,法学院的女生都很受欢迎,很多医学院或金融学院的男孩也会过来认识法学院的女生。法学院的女生一般而言,法学院的女生比其他学系(例如理工科)更有女性魅力。她们聪明伶俐,更会表达自己。她们坚强独立,你可以少替她们操心。因为她们强,作为男生,可以更鞭策自己上进,时时刻刻做得更好。将来在事业上,大家也可以互相扶持。另外,很多法学院的女生们都是敢爱敢恨的。她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不会拖泥带水。所以法学院的女生,是很合适做女朋友的。现在在读的法学院男生们,不要错过身边的机会!不要让自己的人生有遗憾。成长后这些年来,我在法学院里,见到不少同学从普通同学关系发展到在图书馆成双成对的情侣,从情侣发展到夫妇,我衷心祝福他们。很多年后,在法律事业上,偶尔会重遇当年的同学,大家都少了当年学生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的味道。有些同学都已成为社会上的成功律师,大部分有美满的家庭,但少部分还是单身。面对逝去的青春,有时候会感到尴尬。但毕竟这是每个人自己人生的选择。过去10年来,我选择了到处漂,到处体验人生,去全国各地法学院去做讲座。这是我人生的选择,也许我已习惯了一个人的自由。也许,我们偶然会想起了法学院过往的人和事,某年秋天的落叶,某年冬天的飘雪,勾起了某些回忆,就已经足够。【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13】三塔(15): 灯泡的本分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今天十月二十日,周二,祝各位CLECSS朋友们工作愉快!CLECSS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的第十五章。自从《三塔》推出以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每一章都有不同的风格。在《三塔(15):灯泡的本分》,陈克律师又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故事呢?大家要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重温《三塔》的前十四章。《三塔》读者粉丝可以在文章“底部”打赏给《三塔》作者,谢谢!本期正文:三塔(15):灯泡的本分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陈克看到邮件发送成功,才合上笔记本电脑,一边给钱群发烟:“你们俩见面就见面呗,干吗捎上我?”语气里略带调侃。钱群穿着件浅蓝色的休闲衬衫,淡色的卡其布裤子,配一双无带棕色皮鞋,在这有点陈旧却生意很好的“苍蝇馆子”里显得很惬意。陈克却是西装笔挺,关了电脑,四处望了望下这家挺久没来的小店,才解了领带。点上烟,顺便叫服务员再给茶壶里加了水,钱群才道:“也不是特地捎上你。正好遇到,说起要聚聚,然后又聊起你近况,我想,‘效率第一’,不如一起见嘛。”说罢,钱群吐了口眼圈,笑嘻嘻的,看着陈克。“嘿!”陈克心里默默地笑了一声,也笑嘻嘻地看看钱群。显然两个人想的是同一件事,却都不去点破。陈克喝了口茶,把身子望椅子里又靠了靠,调整出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势,扯开话题问钱群:“诶,你说,为什么咱们这年龄怎么身边人最近得绝症或大病的人越来越多啊?”想起田月说起的事,陈克把那点燃吸了才没几口的烟给用力掐了。钱群刚想敷衍回答,两人边上闪上一个娇小却矫健的身影,“谁得绝症了?”声音还是一样哑哑的。两人抬头一看,迟到的终于到了。宋婉萍不到一米六,黑色闪片的打底衫外随意地披着一件深红色的皮夹克,赤脚休闲鞋搭配一条及地的裙子。钱群一看,赶忙站起来,“哟,果然还是你迟到哦!”一边给她拉开小桌另一边的椅子。陈克也站了起来,伸出手:“婉萍姐,很久不见!”宋婉萍不好看,但耐看。几年没见,样子却也没啥大变,只是眼角、嘴角的皱纹毕竟显露出了近四十的年纪。“陈克,你好呀!难得见到你!”钱群一直微笑,也不急着和婉萍说话,叫来服务员,吩咐道:“上啤酒吧,先上六瓶!”“不用。”婉萍止住写单子的服务员,“给我一杯雪碧吧”。这才回头朝钱群说道:“习惯改啦!容易堆肉,啤酒已经不喝了。”说完才朝钱群笑了笑。笑容很熟悉,这笑容使得钱群不禁有点悻悻然。“刚说谁得绝症了呀?”宋婉萍看看桌上的国烟,撇了撇嘴,从手里的Loewe包里掏出一包女士外烟,细长的烟身浅粉红色的烟嘴,刚叼上,钱群就很识相地伸手给婉萍点上烟。陈克看了眼这对组合,心里冒出句最近看的老电影里的台词:OLD DOGS, NEW TRICKS。不知这句话中文该怎么说,想必也有反过来的说法吧。他停了两秒,又看了眼钱群,而此人给婉萍点上烟就缩回椅子里,也一声不吭地看着陈克呢。“没啥,不是我身边的人。但你也应该知道了吧?老唐几个月前小中风,好在医生下力,昏迷了再救回来。而我另一个朋友的家里人也是,四十五、六,比老唐年轻多了,最近查出是癌症,估计时间不会长。。。。。。”婉萍仿佛没察觉钱群和陈克的眼神交流,回道:“老唐的事听说啦,这不才是你们和柏恒谈判的档口吗?听QQ说你最近很辛苦?”陈克笑笑,算是承认了。“我们年龄也都不小啦。陈克你33、4了吧,QQ还比你大一岁。身边年纪再大些的开始出现健康问题很正常啊。至于你朋友的家人,癌症估计还是因为环境吧?国内这空气、水质什么的。。。”婉萍说着,嘴角飘出烟雾,一点没介意这个话题和吸烟的联系。陈克左手抓了一把盘子里的花生米,右手捏了一颗扔到嘴里,一边说:“人家不是在中国呢。在北美,那么好的空气和水质不照样癌症么?”宋婉萍喝了口服务员刚递上的饮料,看看两个小伙变成的大男人。钱群是前两天南京西路上偶遇的,陈克也是差不多两三年没见。说起来,男人比女人老的慢,钱群在北美混了这两三年并没有给外貌带来太多的折旧,而陈克正相反,明显有了小肚子,发际线也至少比当年向上“撤退”了一厘米。这造型简直比自己还要老个两三岁。明显反了。“其实癌症原因很多啦,但最主要的是两个原因:‘遗传’和‘忽视’。”婉萍掐了手里的烟,觉得小饭店里没开门,抽烟不大好。她看着两人继续说道:“有时倒不一定是基因的遗传,家人从小培养或形成的生活习惯,例如重口味饮食啊,不多喝水啊,其实都日积月累容易导致病根的呢。至于‘忽视’,不说了,现代人太不注意保养了。陈克!你这小肚子是怎么回事啊?好像就这几年出来的吧?”陈克不好意思地笑了。尽管两三年没见,但婉萍在两人面前的大姐风范还是没变,“嘿嘿,我最近还是有一点锻炼成效的,要不是晚上跑跑步,起来再做点俯卧撑,你现在看到的肚子还大呢。。。”婉萍嘴角咧开无声地朝陈克笑了笑,酒窝配着浅浅的皱纹。钱群问陈克道:“怎么样,开饭?那今天就不喝了?”婉萍看看钱群,不置可否,顿了顿才说:“随便点一点,一道聊聊天吧。”如同旧时,饭店老板很适时地出现了:“乃么好点了伐?”语气也和以前一样,酷酷的。钱群抬头,朝老板发了根中华。老板也不道谢,拿起来夹在耳后。钱群声音不紧不慢:“老样子,老板。红烧带鱼、鸡骨酱大份、红烧肉、酒香草头、蕨菜蛋汤,再看着加两个冷菜吧”。老板见明显是老顾客的点菜调调,才笑了笑,点点头就去小饭店一端的窗口吩咐了。“我听说你现在是单干了对吗?”陈克见小饭店里人越来越多,觉得闷热,脱了西装随手搭在背后的椅背上。婉萍从包里拿出湿巾纸分给两个男人擦手,还是微笑着对陈克说:“对啊,自己出来弄了。小作坊,不是陈老板这种大机构呀。”“阿姐侬瞎讲八讲!”陈克大概只会这一句上海话,笑着回了婉萍,同时也注意到显然钱群今晚比较沉默。菜上得很快,与此时高峰时间在玻璃门外街边等位的时间成极端反比。老板很快地就帮忙摆完了桌。三人吃了起来,老味道就是老味道。吃了点东西,钱群开始活跃了起来,又和婉萍聊起不少所谓的业务机会。陈克见气氛渐浓,这两人又好像完全没有芥蒂,才放下心猛吃补充能量,不动声色地吃。算着自己今天还没赶上吃午饭呢,这都晚上八点多了,才是起来的第二顿。饭毕,还是和往常一样,陈克找个要加班的理由就想遛了。毕竟是别人久别重逢,自己也不过和往年一样,客串来扮演一个小灯泡的角色,该遛就遛,这是做兄弟的功能、灯泡的本分。钱群也不多说,只是笑着看了看想开溜的陈克,又扔了根烟才放他走。晚上,空气很好。月明星稀,微风清徐。沿着淮海路,钱群和婉萍并肩走着。婉萍今天穿的不是高跟鞋,两人身高差特别明显。钱群没多说话,又陷入了饭局开始前的沉默,倒是走过好几个路口,婉萍才主动开了口。“这次不是长待吧?回去要开始坐移民监了?”她没抬头,注意着避让人行道上另外的行人。钱群斜眼看了看婉萍瘦瘦的肩膀,说道:“不是,这次算是要开始温哥华和上海两头跑了。我爸妈和姐姐都开始移民监了,我看着还是觉得不移民更方便,所以我就不办了。。。”婉萍抬头,看了看他刮得干干净净的下巴,笑道:“呵呵,花那么大的成本弄出去,倒也随手就放弃了,还是一样任性哦?”钱群只是笑,不做声。两人又走过一个街口,他才又问道:“小桔子长很大了吧?你这几年肯定很辛苦。”婉萍两眼眼角的皱纹都笑了起来:“高了一大截了,也不是小胖妞了。估计你现在走在路上看到都不认识了。我其实还好,你走那会出来自己开了consulting firm以后就基本让她外婆带了。平时我加班也不多,就盯着几家老客户做点小单子。所以每周里经常去我妈那一起晚饭,周末再接回来一起出去玩。”钱群憋了一会,趁身边交汇的行人走过几步后,才问道:“那现在身边有好男人了吗?小朋友也不能一直只和妈妈或外公外婆吧?”婉萍今晚第一次不回钱群话。钱群也不介意。两人默契无声地加快脚步走过了红灯,拐过淮海西路,立到一个小区门口。婉萍驻足,才抬起头,笑着说:“送到这里?还是上去坐一会?”钱群看着她的眼睛,既看不出她是否是玩笑,也无从寻找出那对眼睛里的期盼。他于是也努力地保持没有表情。顿了一会说道:“就送到这里吧,你也早点休息吧。”说完,不等婉萍说什么,就转头走了。钱群慢慢地走过马路,从裤兜里掏出手机,给黎娜发了个“在干吗?”的微信。走到红灯口,钱群却又看着绿灯不过。“叮!”黎娜回信,语音信息里一片嘈杂声:“大叔!我和高中同学们唱歌呢,估计通宵,你回家了就好好休息哦!”钱群苦笑了一下,想想还是不去找黎娜了。一帮95后,自己过去无非是买单装款爷或是被问年龄,老套路了。他摸索着从另一边裤兜里掏出烟盒,却发现最后一根已经给了陈克。心里骂了句“操!”,钱群转过身,想去刚路过的酒吧门口摊贩那里买烟。眼前望到一幕,钱群却心里一惊:婉萍还是在小区门口站着,隔着马路,正看着钱群。身形清晰,面目却模糊。钱群左手一紧,一下把烟盒捏皱了。看着两辆车前后从身前驶过,钱群又站了六点七三秒。深吸了口气,这才感觉上海确实入秋了。突然,钱群跨步,向着婉萍家小区门口方向跑去。速度飞快,步伐却很稳健。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12】法律斗兽棋之鼠吃象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相信大家还记得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里,躲在床底的皇帝跟豹头和包龙星说:“你玩过斗兽棋吗?象吃虎,虎吃猫,猫吃鼠,但鼠也可以吃象。”所以皇帝要包龙星出去,应付他很害怕的协理大臣。包龙星也用很市井的方法成功把协理大臣打发掉。这可见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就按着固有的阶级排资论辈。有时候在法律界,也会有鼠吃象的情况。所以年轻律师不要轻看自己。法律界的排资论辈正如斗兽棋一样,法律界也有食物链序次,简化为 客户>合伙人>高级律师>初级律师。很多时候,就是一层压一层。上级给命令,下级执行。也就像在床底的皇帝,豹头,包龙星的关系,一个怕一个。直接下级都不敢违反直接上级的指令,但有些时候如果你隔了几层,老鼠反而不怕大象。见过有些情况,律所的合伙人和高级律师有些话不方便跟客户说,反而会找年轻律师去讲,去要资料。首先,这些年轻律师初生之犊不怕虎。第二,这些年轻律师就是说错了话,合伙人和高级律师也有圆场补救的机会。年轻律师好好利用自己老鼠的角色很多年轻律师,觉得自己在法律食物链里处于最下游位置,人微言轻,可有可无。但其实你也许有些事情是你能做,反而合伙人或高级律师不方便做的。以前听过某合伙人说过:“我招人时,最看重那个人替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年轻律师们,你们可以好好利用自己斗兽棋老鼠的角色,帮助老虎和猫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有的心态是,反正自己年轻,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可以讲,什么都可以做,反而没有那些合伙人和高级律师那么多顾虑。结语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让年轻律师不要看轻自己,你在法律界里自有自己的角色。若是你能好好利用自己斗兽棋老鼠的角色帮助合伙人和高级律师解决问题,他们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各位年轻CLECSS朋友们,祝大家都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上做得最好!【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11】律师戴什么手表?

作者:CLECSS
06月10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相信大家还记得【CLECSS #431】《律师开什么汽车?》,今天谈谈《律师戴什么手表?》。在功能上,其实现代人已经不需要戴手表了,因为你的智能手机上已有时间显示,所以身上有手机就可以。所以,很明显,对律师来说,除了显示时间功能外,手表也有装饰的价值,可以塑造专业人士的形象。工作时间-推荐Rolex小学时,我第一块手表是City Chain的电子表,这块电子表陪伴了我很多考试。到中学时,父母送了我一块精工Seiko,一直戴了很多年,很实用。后来我离开美国时,买了学校的表,也戴了几年。后来工作了几年,用了几万块买了我现在的第四块表,是一块简单的Rolex。这四块表陪伴着我人生的不同阶段(由一个穷学生到一位律师),所以到今天我仍然收藏那些旧表。有时候,打开抽屉,看着那几块手表,想起很多回忆,感慨万千。正如【CLECSS #431】《律师开什么汽车?》里所说,奔驰宝马替律师塑造一种专业人士的形象,Rolex也替律师塑造一个成功人士的形象。很多时候,你开会时,对律师第一个印象是他的西装和领带,但做下来讨论时,尤其是到中间沉闷时,你就会开始留意律师的手表和Cufflinks。所以戴手表也需要得体。一般来说,Rolex是一个手表的老品牌,设计虽然不一定非常新颖,但一般比较得体,能显出专业律师的形象。在价钱方面,Rolex大约5万至几十万人民币不等。但我觉得不需要太豪华,不需要镶钻石,简单的白金环就可以,黄金会显得有点俗气。买Rolex,大家除了可以在香港买外,也可以亲身到瑞士买,我去过瑞士的Rolex,价钱比香港更便宜。但不要周末悠闲时还戴着Rolex我因为比较懒,有时候周末都不换表。其实这是不好的。律师工作上虽然应该戴比较正式的表,但周末打球或悠闲时,就应该换个悠闲表。大家周末约朋友喝下午茶时,可以戴块Apple Watch,运动时可以戴块运动表,这样更能显出律师的活力。不要老给别人一种严肃沉闷的感觉。这方面大家可以花心思多研究一下,想想在周末时给别人一个怎样的形象。结语每次想起我人生的四块手表,就想起我人生的几个阶段。小时候那块电子表,虽然简单,但是是我人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到了第二,第三块标时,是我人生奋斗的阶段。现在这第四块表,是我法律事业终于比较稳定下来的时候。有时候,你看着这些手表,你就会回想起这么多年来的律师生涯,其中不少披星戴月的岁月,我们偶尔可以回味,但时间过去就不会再复还,我们只能看前看,看着我们未来更美好的日子。手表们,谢谢你们一直陪伴着我,你们和其他CLECSS友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10】法律界的Social Butterflies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最近参加了比较多的活动(例如法律界的讲座,茶聚和酒会),每每都碰到差不多的人出席。前天碰到一位法律界朋友,跟我说其实大家常常出席这种活动,会不会觉得很累,很多时候跟出席者只是换换名片,交谈不是很深入。我也就此想了一想,所以就写了今天的《法律界的Social Butterflies》。就交换名片,聊得很浅,有意义吗?法律界很多执业律师,都很需要做宣传,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很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你只是初步跟别人聊,不会聊得很深入,以后也不会再有联系。以下是我的看法:(1)首先,深不深入是看自己的,很多时候,你谈得不够深入,是因为你缺乏某方面的知识。例如你碰见一个做发债业务的美国律师,你对债市了解不够,就没有什么好谈,因此要增加不同领域的知识。如果专业真的不懂,也可以谈谈“人”,例如谈谈你认识他们律所哪位律师(这就是我昨天【CLECSS 509】《法律人用Linkedin的各种情况》所说,尽量应该跟别人connected,那你面前这位就是你的“二度朋友”,而不至于是“三度”,甚至“四度”朋友;(2)第二,其实你也不能期望跟每个人都聊得很深,每次聚会,能交上两三个朋友就好,以后可以约这两三个朋友出来,加强关系;(3)第三,即使你一个朋友都交不上,也是一个锻炼社交的好机会。如果对方很牛,会看得起我吗?前一阵子跟另一位斯坦福校友聊天,他说其实有些校友很牛,我们跟他们交际时他们会否觉得我们高攀?其实这个是心态问题,我觉得做人最重要是诚恳,自己保持应有的自信,用真面目示人。如果大家聊天投缘(例如一位年轻律师跟一位投行董事聊天),这固然很好。但如果对方趾高气扬,看不起你,其实也没有必要跟这种人交朋友,你勉强跟这些人交际也没有什么好处。帮助别人融入Mixer最后,Social Butterflies也不一定是个负面的词。有时候Social Butterflies也可以有侠义作为,例如你在某个社交场合,发现有些出席者(例如一位年轻律师)被冷落在某个角落,你可以利用自己高超的社交技能,过去搭讪,打开话题,让他们融进这个场合里。你知道他的背景后,也可以介绍一些其他相似背景的出席者给他认识。这样除了帮助了人外,自己也可以巩固自己在这个圈子的网络。结语说起Social Butterflies,很多时候会给大家一种负面的感觉。但是其实多出席社会活动,了解不同的人和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社交活动锻炼出社交技巧,建立人脉,将来再利用这些资源去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所以各位CLECSS朋友们,如果我们能做一个有意义的,对社会有贡献的Social Butterflies也不错。祝各位法律界朋友在社交上成功!【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09】法律人用领英(Linkedin) 的各种情况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我自己经常用领英(Linkedin)的,前几天发现我的斯坦福商学院师兄当选Linkedin的“Most Viewed CEO(Hong Kong) of the Year” (年度浏览量最高的香港CEO),不敢觉得他很厉害。事实上,很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外所/顶级内所的律师现在都用Linkedin,不过不同律师用Linkedin的使用程度和频率都不同。今天我就看看法律人用Linkedin的各种情况。法律人的专业人士照片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用律所替你拍的专业照片。很多律所,在你入职时,会找专业摄影师替你拍照 (我自己在Linkedin上的照片,是我斯坦福商学院入学时,学校安排的专业摄影师拍摄的)。Linkedin毕竟不同于其他脸谱等悠闲社交网站,所以要塑造律师自己的专业形象,切记不要放太随便的生活照(例如吃火锅的照片),这样其他人浏览你的Linkedin页面时会觉得你很不专业。内容尽量仔细具体法律人用Linkedin,很大程度是要推广自己,所以写在上面的,就是你告诉别人关于自己的故事。你要想想,你具体要得到什么效果?如果你要让校友找到你,你就要把自己的学历写得清清楚楚。如果你要让法律猎头找到你,告诉你相关职位(例如基金业务),你就要把自己的法律经验写得清清楚楚,写上自己做过什么类型的项目。Linkedin简单来说是自己的简历,但当然这是一个公开的简历,什么人都能看到,所以有些比较需要保密的东西就不要写上去。为什么我要联系上这么多人很多初用Linkedin的法律人常会问,为什么我要联系上这么多人?起初你没有感觉到其用处,但是你联系上越多的人,“朋友的朋友”找到你的机会就会更高。例如如果你在Linkedin上联系上的人不够,很多人跟你就是“third degree connection”(中间隔了两层朋友的关系),但是如果你联系上的人够多,很多人跟你就是“second degree connection”(中间只隔了一层朋友)。比如说,我要找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我在Linkedin找到“二度朋友”就比找到“三度朋友”容易。事实上,如果我在Linkedin看到某个法律人跟我是三度朋友,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位法律人平时应该不太Sociable.结语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在Linkedin上加CLECSS为朋友(或加入CLECSS Linkedin Group),大家在Linkedin上搜索CLECSS就会找到我们的Linkedin Profile页面和Linkedin Group。我们期待大家加入我们CLECSS这个大家庭,大家一起在法律事业上Think Big; Do Big!【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08】《谈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作者:CLECSS
01月0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继【CLECSS #506】《谈谈中山大学法学院》后,今天继续谈北京/上海以外的法学院,今天来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引言浙大法学院是我少数去做多于一次讲座的法学院(为了能多去几个学校,我一般内地的学校只去一次)。2008年我去第一次,当时候光华基金刚捐了几亿,想去看看对浙大法学院带来怎样的改变。2012年,我再去做第二次讲座。2008年我在江边,看着潮涨潮退,突然有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觉,感觉我们法律人在那个时间点上,正处于中国经济的巨大改变中,我们每位法律人是法律历史上的人物。那时在想,不知道这些学生几年后,会有这样一番的大作为?想不到,一晃就7年了。学校的地域和学生的视野我认识的第一个浙大学生,是在港大的BBS上认识的。当时那位学生跟我说想到海外留学,我当时还在美国,我们一直写电邮,我告诉那位学生一些外所/海外留学的信息,那位学生告诉我一些内地的情况。就这样,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到今天,而当年这位学生后来去了留学,今天也成为国际律所一名很成功的律师。我说这个故事,因为浙大(跟中大等一样),学生都喜欢留在杭州等浙江城市工作。这些年来,我一直告诉学生,这是一个人生自己的选择,没有对或错。我们在自己的地方,总是能过上一个很惬意的生活。但是如果自己想去北京,上海甚至海外的,想做就去做,只要你想,一切就有可能。浙大法学院的未来路向浙大法学院拿到光华教育基金的捐款,财政上应该比较宽裕。事实上,近年来我们也看到浙大的学生更多出国交流,很多学生读LLM/JD,但是因为地域关系,在外所工作的比例还是比京沪学校的小很多。但每每我们看到,只要那些学生勇敢地冲出去,去了英美留学,回来后都会发展得很好。作为一个顶级的综合大学,本来高考的分数就很高,既然学生都这么优秀,就不要浪费才华。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引进更多海外交流;而学生本身也应该有更高的国际视野,更大的梦想,为中国法律界做更大的事情。结余我很喜欢浙大,每次去做讲座,都听听江边潮涨潮退的声音,让我感到法律人在历史巨轮上,都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觉。只要我们抓住历史赐予我们的机遇,大家法律人都可以有一番大作为,浙大法学院的同学们加油!

【CLECSS 507】The Walk 对法律人的启示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各位CLECSS朋友们,我们很高兴得到环球律师事务所的邀请,参加其10月16日(周五)在上海举行的《对赌在中国的投融资实践与司法实践》研讨会,有兴趣的CLECSS朋友们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的另一个帖子,报名时请写上"CLECSS成员"。周末时看了《The Walk(命悬一线)》电影,内容是讲述一位走钢线的人,当年看见美国帝国大厦在建,梦想在两栋摩天大楼之间放条钢线,在钢线上走跨两栋大厦,后来他梦想成真了。这是一套很励志的电影。很多刚出来的法律年轻人,看着10年后的未来,梦想自己做到合伙人或GC,也许就像自己在地面仰头一望,看着入云的摩天大楼,想着有天我怎样走到上面?我是否能走到?走钢线时有什么风险?今天我们就看看走钢线的人的三个秘诀。STEP 1:确立梦想首先,要把自己的梦想找出来。当走钢线的人某天在牙医诊所看杂志看到帝国大厦的照片,他就确立了自己要在上面走钢线的梦想。无论睡觉吃饭也想着这个梦想。所以这段时间他不停准备,不停苦练,让自己总有一天能实现这个梦想。法律人也应该及早确立自己的梦想,例如是要做合伙人,做GC,做政府机关,从商?确定了梦想后,就奋不顾身地做,并要相信自己能做到。STEP 2:实现梦想中间的准备和铺排大家不要以为很容易走上帝国大厦的天台。事实上,事前有很多准备和铺排,例如怎样找到其他参与者,怎样把工具运上去,怎样把钢线固定好,都很考究。所以当你要达成梦想时,你很需要一步一步走,每一步都仔细研究清楚。梦想不是空谈的,梦想是一步一步走出来。对于年轻法律人而言,你前面的人生阶段(例如15年),可以先计划好,头5年做什么,中间五年做什么,最后5年做什么,15年时间,自己绝对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铺排,让我们把法律工作一一做好,最后达至成功。STEP 3:有天你真的走在钢线上,要专心致志(as if your life depends on it)总有一天你真得爬上去了,在帝国大厦的天台上踏出第一步,开始在钢线上横跨两栋楼了。你会感到很兴奋,但是你需要知道,你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以前你在平地上,怎样跌倒也没所谓,但是现在你稍一不慎,就会摔死。所以当法律人有天梦想成功了,做了合伙人/GC等,更需要专心致志,不能有如何差错,尤其是在你走钢线的最后几步,很多人会自满,觉得快完成了,这是最容易失手的时候,那时候就需要更加谨慎(as if your lifedepends on it)。结语我看完《The Walk》电影后,就深受这位走钢线的人的坚持和努力感动。事实上,我们法律人从出道到有天做到合伙人/GC,都会经过这三部曲。从确立梦想,到达至成功,每一个法律人都有自己能拍成电影的故事。我们很高兴未来更多CLECSS朋友们跟我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一起回首我们走过的路。有兴趣参加周五环球律师事务所讲座的朋友们,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的另一个帖子,及时报名,谢谢!【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06】谈谈中山大学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我因为在香港出生成长,从小到大都对广东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小时候第一次回内地也是去广东,所以对广东的事物听闻最多。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中山大学,身边也有很多中山大学的朋友。到2008年,也一偿心愿,终于去了中山大学法学院做讲座。学术文化–平实质朴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文化,看来也跟广州的文化很吻合。广州人都是很平实,很朴素。所以在学生身上,你不会觉得很花巧,而是觉得很“实用”。我去中山大学做讲座时,就发现学生都很聪明(本来高考分数就高),问的问题都很平实。如果我是雇主,我就会很喜欢这样的雇员。事实上,你会发现中山大学在广东的律师事务所或政府机关,势力颇大。虽然说中山大学的学生都平实,但是金子总会发亮的,在很多国际大所和投行,我们也见到中山大学毕业生的身影,他们都法学功底扎实,做到很好,为母校争光。到外面的世界闯闯有中山大学的校友跟我说,中山大学离开了广东,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名气稍逊。这个就像很多美国的中部或西部名校,到了纽约后,名气就不及东岸的Ivy League。名气只是一时的,学校的口碑,最重要是毕业生做得怎样。在广东,因为广东经济发达,很多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很多本来也是广东人)都很喜欢留在广东发展。但是外面天大地大,我也很鼓励他们多留学(读LLM/JD/MBA),多到其他城市闯闯。这样的话,除了扩阔自己视野外,你会把中山大学的名字带到国际舞台,让更多其他城市的人认识中山大学。既然自己是一块好的金子,就要让自己发光发亮。我好几个中山大学法学院的朋友,就在美国,北京和上海等地方的国际律所(例如Covington, Baker& McKenzie等)及MNC发展得很好。结语我认识的中山大学法学院朋友们,都是很有才学的。有些外表很平实,但只要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发亮的。我就最喜欢交这种有实力但质朴的朋友。在未来一段日子,我会介绍更多北京/上海以外的法学院。他们很多毕业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法律界的舞台上也会见到这些法学院的毕业生们大放异彩!

【CLECSS 505】你的律所容易升Partner吗?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最近很多跟我年资相若的朋友们,都做了合伙人。而我发现身边的法律年轻人,也越来越早考虑升Partner的问题。像Kirkland & Ellis (KE)那种比较愿意提拔年轻人做合伙人的国际律所,近年就吸引了不少人才过去。今天我就谈谈不同种类的律所升合伙人的情况。不同种类的外所不同的外所,升合伙人的难度差异很大:(一)一般传统的华尔街律所(尤其是非本地化那种),升合伙人最难。他们往往办公室偏小,有时候要了两三个合伙人后(都是equity partners),就很难再增合伙人人数,下面的associates都升合伙人无望,所以有时候下面的associates之间反而相处融洽,因为大家没有需要竞争(反正大家都做不了合伙人)。(二)第二种就是某些英国律所或Baker & McKenzie那种。虽然升合伙人也很难,但不少熬了很多年熬上去。以Baker为例,他们分两层partners,一层equity partners,另一层non-equity partners,很多有干劲的年轻律师,最后也能做到non-equity partners。当然后者工资也可能只是wall street firms的senior associate或counsel的工资。(三)有些排名较低的外所,就更具弹性,如果你能做到例如100万美金的生意额,它就欢迎你进去,最后你可能可以拿其中的30%至50%。至于内所,其实也差不多,有些纯equity partners(都是分点数的),有些分两层partners,一层equity partners,另一层non-equity partners。有些按revenue要求甚至分三层,四层。当然越是后者,越容易做合伙人,但行内的人都会知道哪个律所做合伙人的容易程度。做合伙人的容易程度对律所的发展近年最多人讨论的是KE。KE基本上在里面做大约6年就有机会被考虑提升合伙人(当然在里面能生存6年也不容易)。作为一个Vault 10的律所,KE这个升合伙人政策近年的确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这个的确是比较创新,让它比对手更有弹性,发展得较快。这些年轻合伙人,拿到这个难得的机会,也会尽心尽意去做。不过,也不一定每一位客户都喜欢律所有这么多年轻合伙人,有些客户还是喜欢比较年长的律师。暂时来说,大部分其他外所,也还是用他们原来提升合伙人的政策,不过如果KE等律所将来真的因为这个政策发展的特别好,不排除有其他外所会仿效。在内所方面,我们同样看到一样的情况,就是提升合伙人太过保守,只会导致人才流失,所以我认为两层(Equity + Non-equity)是比较合理的安排,在人才挽留和质素保证方面取得平衡。结语我认为律所或是律师个人发展,是应该具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很应该多给一些机会给年轻律师。在能保持律所基本质素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提拔有潜质的年轻律师做合伙人,让他们见到前路和希望,让他们更尽心做事。年轻人的Potential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放手给他们做,律所和律师本人的发展就有无限可能!【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04】谈谈复旦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继【CLECSS #493】《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五院”》,【CLECSS #494】《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四系”》,【CLECSS #495】《谈UIBE等务实型法学院》,【CLECSS #499】《清华法学院的崛起》,今天继续谈法学院。而我今天挑选的是“复旦法学院”。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我跟复旦也有一丝关系,我曾经在Fudan-Olin的EMBA Program读了一个月,后来因为还是觉得想去美国全职读商学院,所以读了一个月就Quit了,然后飞去美国。在EMBA迎新会玩Orientation Game(定位游戏)时,题目都环绕着复旦的历史和建筑物,所以对复旦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外所/外企文化的接轨复旦作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大学,文化也跟上海的整体文化吻合,在涉外方面做得很好。学生都有出国留学的传统,很多都想进国际律师事务所和外企。所以在美国很多名法学院,无论LLM还是JD,都会见到他们的身影。由于复旦在对外交流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所以英语水平都较好,学生在OCI时也会有优势,很多都能进很好的BigLaw。所以如果你看看外所,外企法务和顶级内所的涉外团队,都有很多复旦毕业的成功律师。名气和影响力在北京,当你说起名校(综合大学),你会想起“北大清华”,在上海,你会想起“复旦交大”。但以香港为例,听过“复旦”的人比听过“交大”的多很多。就好像“普林斯顿”在美国与“哈佛耶鲁”齐名,但出了美国后你听得比较少。就因为这个原因,复旦作为上海名校的龙头学校更鲜明。当然出名不代表实质的影响力就最大,以上海法律界为例,个人感觉影响力最大的还是要算华东政法大学。因为华政毕业生人数众多,遍布各律所和政府机关,所以感觉上在上海法律界的影响力还是要比复旦大一点。复旦其他学系,后来做律师的另一点我留意到的是,复旦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后来做了律师。例如,很多复旦理科生,后来去美国读JD,毕业后做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律师。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理科头脑,后来读法律,做律师也做得很好。他们虽然不是复旦法学院的,但是他们大大加强了复旦大学校友在法律界的校友网络,对于复旦法学院在法律界的职业发展也有帮助。结语在上海,除了复旦和华东政法外,有很多很好的法学院,日后我会一一写到。期望不久的将来再过来上海的各法律学院做讲座,到时候就可以跟各位CLECSS读者们和同学们见面!

【CLECSS 503】法律男 v 金融男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在社会上听过很多说法,金融男一般比法律男受女孩受欢迎,例如女孩会觉得金融男比较风趣,法律男比较古板。在我认识的法律界朋友里,就有不少女律师朋友跟金融男结婚或拍拖。法律男收入比较稳定,较容易自己做老板纵使社会上常有错觉金融男赚钱比法律男赚钱多,但事实上不一定是这样。例如如果法律男JD毕业进了BigLaw,金融男MBA毕业进了投行,往往单从基本工资的起薪点来说,法律男在BigLaw的工资要比投行高(例如16万美金v 12万美金),当然金融男在年底有较高比例的奖金,但要视乎当年生意如何,奖金不一定多。另外,如果遇上像2008-2009年的金融风暴,一般法律的工作比金融的工作稳定一点。虽然当时也有不少律所裁员,但毕竟律所在金融风暴时还可以做诉讼,破产法等,在金融风暴时律所比投行容易Survive。还有,过了很多年后,律师可以慢慢熬成合伙人,甚至开自己的律所,自己做老板。但反观很多在投行做的金融男,很多年后也会在金融机构里打工。所以从职业发展或收入来说,其实法律男不比金融男差。法律男有理想,心地善良读法律除了法律知识外,还学了很多社会公义的原则。所以很多在外国的法律男都会从政,他们一般对社会有理想,有承担,愿意帮助身边的弱势社群。很多法律做了很多年后都会回馈社会,例如回母校设立奖学金,回去任教或做讲座,义务帮助社会低下阶层。当然,金融男也有不少有爱心的,但法律男本身的专业就跟这种“帮助别人”,“维持社会公义”的精神融合。很多女孩都喜欢男孩有理想,心地善良,而在这方面法律男一般做得很好。法律男更细心,更重细节,事情安排妥当律师的专业训练,让每一位律师都很重细节,做项目时不会出错。不好的地方时,有些女孩可能会觉得法律男比较沉闷古板,但好的地方是他们会把你的生日记住,注意你生活的每一个小节,事情(包括吃饭,旅游)都安排妥当。这样可能没有金融男那么浪漫,但是将来要结婚时,找个老实的男律师做老公,每天的事情替你安排得妥妥当当,也是很好的事情。在打扮上,很多人觉得金融男衣著比较讲究,但是我在香港中环里,看到很多律师西装革履,打扮一丝不苟,穿得比很多金融男更讲究。理论上,带个法律男的男朋友或老公出来,绝不失礼。结语CLECSS的宗旨,一直是要让法律界的朋友们追求最大的梦想。尤其是男律师,应该要有十足自信,追求卓越,你们在竞争力方面绝不会输给金融男。当然,我们不是总比较金钱财富的,我们法律男还有很多社会理想,对需要帮助的人有爱心。这些正直善良的个性特质,也会给大家认同的。我自己同时读了法律院和商学院,但一直还是很以自己法律男的身份为荣,也祝愿每一位CLECSS律师朋友们都引自己的职业为傲!【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02】为何外所在中国法律业务上优势渐失?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各位CLECSS朋友们,周五工作愉快!继【CLECSS #501】《“活到老、学到老”:涉外律师的转型之路》后,今天Jerry兄继续深化讨论《为何外所在中国法律业务上优势渐失?》。这是我见过对于外所在中国法律业务发展最完整的分析,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在文章底部打赏给Jerry兄,谢谢。(作者:Jerry Liu,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密苏里大学Kansas City分校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硕士,多年并购,公司法法律服务经验。)曾几何时,外所在中国法律市场做得风生水起。时过境迁,现在外所在“中国法律”市场的优势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中国红圈所以及众多一线、二线所的大幅进攻和蚕食。为何外资律所在中国法律业务上的优势渐失?我粗粗总结了一下,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成长,以及其对法律、合规业务的重视,整个中国法律市场中跨国企业的客户比重在不断降低。对于大部分国企和私企,除了某些必须使用外所的业务(如对外投资、诉讼等),一般不会使用外所的法律服务。这是大的环境和方向。第二,客户成本的考虑。随着08、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控制法律服务费用,中国大陆当然也在其中。近年来,虽然中国以红圈为主的顶级律所律师小时费率也在逐步上升,但是由于良好的成本(例如supporting staff的成本)控制,中国律所的服务费用较大部分的外所而言还是比较低廉。故,在服务水平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外所的竞争性就会大大折扣。第三,内所律师的从业水平正在迎头赶上。现在内所中做外资业务的很多合伙人都有国外法律教育背景,以及多年的外所(中国甚至是外国办公室)工作经验。从法律功底、语言水平、英文文本制作等方面并不逊于外所。我如果转行做In House的话,我就会在其他选项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大型中资所的优秀团队来为我们服务。第四,随着国外客户对中国法律市场及外所的运作模式的逐步了解,国外客户愿当“冤大头”的情形越来越少—一个JVK收客户一两百万人民币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开始质疑,对于纯中国法律问题,是不是有必要去咨询一个没有中国法律背景、不会说中文,只能借助于其中国律师进行法律研究然后由外国合伙人“卖”给客户的这种服务模式,并为这种模式支付额外的律师费用……第五,外所的执业范围的限制。我这里不想多谈司法部对外所能否从事中国法律服务的问题、以及何为中国法律服务的讨论。但仅仅从很多中国法律业务需要律所出具法律意见书这个角度,就会发现外所所能做的中国业务已经被极度压缩。另外我想谈的一点是,由于外所至少不能(直接)在中国从事诉讼法律服务,很多内所从诉讼业务开始也不断从国外客户channel了一定数量的非诉业务。第六,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更令外所中国业务雪上加霜。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中国区高管(CEO,CFO和GC等)由中国大陆人士担任。中国区法务总监的职权和支配法律服务费用的budget也越来越大。这些中国区的法务总监很多都是内所合伙人的同学(包括国内和国外的法学院)和以前的同事,可以想像他们是愿意将法律业务给外所还是内所的原同学或同事?法律终究是人与人打交道的服务,谁不愿意和自己了解、信任、沟通顺畅的服务提供商合作?这一点任何jurisdiction都如此,包括欧美。由于上述以及其他原因,外所在中国法律业务上的业务优势渐失就不难解释了。当然外所在某些业务上的确仍然有其优势,比如跨境的资本市场、对外投资等,所以大型外所已经业务专业性强的外所在中国仍有市场。【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 Big; Do Big”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01】"活到老、学到老": 涉外律师的转型之路

作者:CLECSS
06月09日 | CLECSS
各位CLECSS 朋友们,一连七天的国庆长假结束,各位工作愉快!继【CLECSS #344】《律师执业与火车理论》,【CLECSS #372】《法律备忘录写作中的修表理论》及【CLECSS #379】《英文客户邮件中“MUST”一词的使用》后,今天很高兴再度收到Jerry 兄投稿,讨论涉外律师的转型之路。希望对各位考虑转型的涉外律师有帮助!(作者:Jerry Liu,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密苏里大学Kansas City分校法学博士,南京大学法学硕士,多年并购,公司法法律服务经验。)大陆这二十多年来的法律服务发展,真的可以用“难以想象”来形容。二十年前,大部分律师事务所还是国有的,还叫什么XX省第一律师事务所、XX市第二律师事务所等等。那时候的法律服务尽管也属于“冉冉新星”行业,但大部分律师(除非是涉外律师)收入应该没有达到令人十分羡慕的地步。从2000年到2010年,应该是外所在大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入世以及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大批的外资来华。另逢,中国涉外法律在这段时间获得大修或起草,也令外所有众多“忽悠”国外客户的资本。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外所简单的FDI业务做都多不过来,一般一个团队都会后至少5、6个项目同时进行,令外所的合伙人数钱数到手疼。记得我刚从国外回到上海外所工作时,一个简单的中外合资合同往往涉及数轮的谈判和文稿的修改,再加上尽调时间、出差时间,一个项目坐下来,收客户一百万美金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从08年经济危机至今,外所的日子就逐渐不那么好过了。到现在,除了那些大牛所(如CC)外加一些业务精品所(如Finnegan),很多外所都是一个合伙人带一个foreign qualified律师、一两个China Consultants、外加几个实习生而已。这些所真的是向其宣传的那样“follow our clients to China”了,因为其绝大部分客户都是其总部的客户,到中国来业务给其中国rep office做也算顺理成章的事情。有些所甚至入不敷出,至少没有在中国业务上赚大钱。但即便如此,由于中国代表处在其全球业务的比重非常低,很多总部也乐于花钱承担中国办公室成本,为了向其客户宣称“We have an office in China"。外所的总部愿意养着中国办公室,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在这些中国办公室工作的“老”associates出了难题。一方面,这些外所的Associates一直在外所拿相对的高薪水,生活小康、衣食无忧;但另一方面,多年来的外所经历,只是把自己弄成了FDI专家,以及写英文邮件和Memo的好手而已,自己的执业范围和人际关系相对较窄。但由于自己相对的高薪水(注意,只是薪水而已),不得不经历“温水煮青蛙”的痛苦过程。如果青蛙真从温水中蹦出来的话,就一定需要解决好转型问题,这既涉及到法律业务的转型,更涉及到人际关系的转型。业务转型是基础。外资FDI业务在逐步萎缩,现有市场份额也已经被瓜分殆尽。可怜那些外所的忠实Associates在跳出外所后,放眼市场,自己所擅长的FDI和基础的涉外业务早已不是市场的业务中心。所以建议大家“重新开始创业”,在ODI和中国业务(如资本市场、保险、银行、资产证券化、信托等)上重新学习、重新起航。由于之前的涉外法律服务经历,ODI业务转型相对容易;而中国法律本身复杂程度也不高,加之之前外所相对严谨的法律服务培训,要追赶起来应该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业务转型的基础上,人际关系转型更为关键。抛开法律服务的社会和道德层面的“责任”,归根到底其亦是服务行业的一种,需要客户的培养和维护。在外所工作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法律文本工作上,与客户交流、维护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且外所的client base很多都是基于国外总部的层面的,自己想单独拓展难度不小。跳出外所后,如果要拓展自己的客户圈子,人际关系转型就显得至关重要。要走出自己之前的交友圈子,认识跟多的朋友以便结实潜在的客户。为此目的,品酒、高尔夫、喝茶的习惯可能也要逐渐培养起来。希望上述的唠叨对那些已经跳出外所和正在准备转型的战友有所帮助。共勉。【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 Think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支持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500】CLECSS的第500天– Lost in Hong Kong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今天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也是CLECSS微信公众号的第500天。这是我第500天早起的早上,说容易不容易,说难不难。我说不太难,因为人生只要保持一个理想,一个简单的心,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今天第500天,我的选题是《Lost in Hong Kong》,但不要以为我是写电影影评,我是想写一下我当年怎样在香港迷失,然后再找回自己的方向。Lost in Hong Kong看过【CLECSS #415】《年轻法律人面对社会的Class Ceiling》的CLECSS读者朋友,都知道我曾在香港迷失过。对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来说,我是香港人,走在街上旁边的也是香港人,在这高度竞争的社会,你只会感到自己是社会上的一粒小沙。事实上,在本地大学毕业进国际律所越来越难。很容易,你会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偶然也会去做做义工,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但是毕竟对社会影响有限。在香港那前20年,我不断在寻找自己的价值。直到有一天,我愿意放弃香港一切,去美国读JD(我去美国读JD时已经是一名香港律师),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社会和自己的人生。找到了责任感和方向我在美国的第一年,还在寻找自己和人生方向,到第二年,我找到了。那时候因为我是一个JD学长,很多新同学需要照顾,加上做中国学生会,那时候人生就有了一个责任。加上内地很多事物对我来说都很新奇有趣,那时候觉得生命就有了意义。每天都会很有冲劲起床,下课后,跟其他中国学生交流一下对中国的法律梦想。那时候(2003-2006年)我深深感受到国家正处于一个重要改变,而我们这些中国法律人正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法律教育论坛上,我解答了很多中国法律学生的问题。我明白中国法律界有多有梦想的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需要我们帮助,那时候我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决定在美国毕业回来后,要为国家做点事情。不再迷惘回国后,我每天只会担心时间不够用。除了工作外,就把剩余的时间(包括假期)用在法律教育论坛和全国巡回讲座上。能够坚持了8年,因为自己能保持一个很简单的心态 - 为中国法律界做好事,帮助每一位中国法律人。事实上,我也通过这8年的坚持,得到了很多收获,认识了很多内地的朋友,开阔了视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很多法律学生很多年后碰到我,都会说起他们当年问了我一个怎样的问题,而我当年怎样回答。在这8年间,我见证了大家的成长,正如大家见证了我的成长一样。面对时光流逝,我并不感慨,我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活着,而且明天会比今天活得更有意义。结余– 人生的恍悟过去12年,我在世界各地漂泊。去年终于回到香港,也许,我不用再漂了,因为我已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生命的意义。昨晚在斯坦福商学院校友聚餐时,有一位外国校友说:“感谢斯坦福商学院,让我这个年纪还能明白我还能做一番事业,为社会带来改变”。这句话深深打动我,因为我自己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我很庆幸这么多年的寻找,已清楚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年纪越大,只会让自己的信念更坚定,自己和国家在明天只会活得更好,不会像小时候有那种Lost in Hong Kong 的感觉。

【CLECSS 499】清华法学院的崛起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没想过我的评法学院系列 - 【CLECSS #493】《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五院”》,【CLECSS #494】《从海外律师角度看五院四系之“四系”》,【CLECSS #495】《谈UIBE等务实型法学院》这么受欢迎。继【CLECSS #306】《回到清华– 这些年来人生的反思》后,今天再写清华法学院。跟清华的缘分从小到大,我在香港听到内地的名校,就是“北大清华”,“清华北大”,就像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耶鲁”。在香港就读的中学,就是“清华附中”的结盟兄弟学校。在港大读书的第一年,就有机会去读清华法律暑期班。刚到校园时,就被那大大的校园,荷塘月色所吸引。校方安排我们住清华园宾馆,有时候早下课,就很喜欢在成府路溜达,找个餐馆吃饭,了解内地学生的生活。那时候清华其实没有法学院的,学生都是先读一个学位(大部分理科工程学位),再读两年拿个法律学位。那些学生由于都是理科出身,思维能力都很强,所以跟他们交流都很深刻。那时候跟他们交流两地法律的不同,各自对法律的理想。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好奇,正如我当年对内地事物好奇一样。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跟他们联系了,但如果有一天再碰见他们,真想答谢他们当年宾至如归的照顾。赢在起跑线清华虽然设立法学院比较晚(第一批正式的清华法学院本科2003年毕业),但单是清华的品牌就让这些学生有非一般的起跑线。早年也有很多香港律师和商人捐了不少钱给请华法学院。在这么多财政资源和优秀学生资源的情况下,清华法学院崛起得很快。虽然法学院的历史远没有“五院四系”悠久,但是很多律所都很喜欢聘用,至少他们的高考分数高,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就这样,在北京外所和顶级内所的清华法学院学生越来越多。有些外所甚至会指明要“北大”或“清华”的。可见“清华法学院”某程度上比中政法或人大等老牌法学院更受雇主欢迎。学生优秀进取我以前在北京的国际律所工作时很多律师同事或助理都是清华的,给我的感觉都是“很聪明”和“很有事业心”。聪明是无可置疑的,因为他们能考进清华,高考分数都不低。而且一般都很有事业心,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并力争上游。清华本科本来每级的人数就不太多(以前是80人一级,现在不知道多少),所以感觉学生之间都很团结。我认识清华法学院的,性格思维都比较近,都是务实进取型。他们一般不太会空谈理想,而是踏实地做好事业。结语– 清华法学院的崛起和梦想虽然我身边有很多清华法学院的朋友,但我至今还是没去过清华做讲座,至今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些年来,我见到身边的清华学生(包括以前律所的助理)都一一成长,成为了很成功的律师,心里都很安慰。即使是大约10年前,当时他们还很Junior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他们的Potential,知道他们将来会成功的。事实上,这些清华学生,他们象征着中国的一个时代的改变。清华法学院的崛起,跟中国过去10多年的经济起飞同步。我们看见他们成功,也见到我们的国家成功。有了北大清华这些优秀的法律才子,我们都看见国家的希望。但愿我们中国的法律界的发展,会让国家更强盛,让人民看到更大的希望。

【CLECSS 498】三塔(14): 另一条路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今天十月五日,周一,长假期的第五天,祝各位CLECSS 朋友们假期愉快!CLECSS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的第十四章。自从《三塔》推出以来,一直受到读者追捧。在《三塔(14):另一条路》,作者会讲述陈克律师在法律事业之路上的众多考虑,大家切勿错过!大家要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重温《三塔》的前十三章。《三塔》读者粉丝可以在文章“底部”打赏给《三塔》作者,谢谢!(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本期正文:三塔(14):另一条路“能把这空调关了吗?这风吹着有点凉啊。”陈克的声音有点响。作为全上海最有名的酒店下午茶的女侍者完全没有不耐烦,很温柔地对陈克说道:“不好意思,先生。我们这里是中央空调,出风口和温度都没办法调节。要不您看是不是换到外面的座位呢?”陈克看了看窗外。尽管天还是很蓝,但陈克并不能判断今天的PM2.5数值是否合适特种人群。想了想,陈克朝侍者摇了摇头,还是自己起身换到出风口下的位置坐下,把衬衫的领子整了整。他琢磨了一下饮料单,考虑咖啡未必合适,也不知这阶段会不会有忌口的讲究。想了想,陈克还是点了花茶和简单的茶点。待侍者拿着单子离开,陈克抬手看表,三点差三分。按着田月的习惯,应该约了整点是会提前两三分钟到的。果不其然,还没等陈克再四顾回盼,就看到田月穿着素色的连衣裙,提着个手包慢慢地走进咖啡厅。田月老远就看到了陈克,脸上顿时显出微笑,向陈克这边走过来。陈克站起身,待田月走近,陈克赶忙拉开自己对面的座椅。等田月坐下,陈克才说道:“不一定偏要找这种地方碰面啊。你现在这身体,这样大上海四处乱跑,不大好吧?”陈克难得会用这样略带责怪的语气对田月说话的。田月看看四周的环境,笑了笑:“放心啦,没事的。不是头胎,而且孕妇也是需要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和会友来缓缓心情的嘛。你点了什么?”“玫瑰花茶,安神。水果拼盘,补充维生素。加了点小的糕点,如果你午饭没多吃的话。”陈克回道。“啊哈哈,好健康啊。你现在会为女生点单了呢~”田月今天看上去比上次气色好很多,想必是时差终于倒过来的关系。陈克也笑了:“我可没特地练。人生里也第一次和孕妇一起喝下午茶。只是考虑你的状态嘛。”田月一边从手包里掏出两台手机(一台大陆,一台美国),放到桌上,一边又笑着问陈克:“你这次长假怎么待在上海?不回家看看父母吗?”陈克背靠着椅子,看了看右手窗外的黄浦江和对面陆家嘴摩天高楼组成的景色。等着侍者在桌上放上茶壶和杯子,看着她按照某种特定的格式摆放水果拼盘和糕点。待侍者半鞠躬恭请两位客人慢慢享用,陈克才伸手帮田月多倒了些茶,说道:“老头子想出去走走,就安排他们夫妻两加入了一个老龄欧洲旅行团,共两周。昨晚微信过来说已经到德国了。”“啊,出国游,不错啊!”田月呡了口茶,润了润嗓子。“对了,你爸得60多了吧?我记得他应该是很晚的时候才有你的。”陈克不大习惯吃切成块的水果,便随手捞起一块蛋糕,咬了一口。努力不让蛋糕屑从嘴角滑落,拿起餐巾擦了擦嘴,看着田月,才说道:“是的,其实明年就算70了。所以想走就让他们去走。而且还挺好玩的,他们团的导游是中国过去的移民,也是个退伍军人。我爸打过珍宝岛,那导游打过越南。我妈说那导游现在逢人就说他自己是团长,而老头子是政委。”田月又笑了:“不错不错。现在国内的老年人出国游很多。在加州也经常碰到。比美国的老头老太开心多咯。而且这样也好,你也不用再赶来赶去,自己在上海休息休息也蛮好的呀。”田月其实不是上海人,但自高中起就在上海念书。口音中也就带了上海的语气词。这点,陈克一直没学会。尽管也是在上海待了十多年,但陈克的普通话仍会带着家乡的味道。偶尔碰到客户或新认识的朋友,若是同乡,则很容易地就被辨识出来。陈克也喝了口茶,觉得玫瑰花茶还挺好喝,心里和胃里都暖暖的。“你找我是要谈什么事吗?唐老板上次和我说你或许会需要帮助?”“嘻嘻,老唐就是这样,凡是有可能成为业务的机会都不放过。”田月坐直了些,调整自己的坐姿来使自己更舒服些。“其实,我们还没有特别的细节需要马上执行。也正好想和你多聊聊。上次江边碰到你,你又赶着要回去加班,也来不及多聊。今天长假哦,应该不会再用‘加班’来搪塞我了吧?”田月说道。陈克觉得自己有点脸红。看了看在杯子里浮着的玫瑰花瓣,才慢慢抬起头:“很多年没见,一下子撞见是有点不习惯了呢。。。不过你别介意,你知道我这个人的。。。”田月又笑了:“我知道啊,‘骡拿耳朵’嘛。对了,你现在还经常玩电动吗?”“啊?哈哈,早就不玩啦。没啥时间,而且现在流行的都是其他种类的游戏了,也不是给我们这种中年男人玩的。。。”陈克觉得,能这样笑着和田月喝喝茶,聊聊天,也很好。田月看看陈克,眼中还是笑意:“错是没错,不过你不觉得你应该考虑考虑外表吗?还没结婚,怎么头发就少了那么多啊?”陈克也笑了:“遗传嘛,你又不是不知道。再说了,我们这行,太操心了。特别是最近老唐身体的问题,所以既要管业务,也要帮忙继续BD,还要考虑办公室里管理的方方面面。有Gloria帮忙是很好,但你也知道的,还是得操心。”“嗯,这倒是,特殊时期呢。”田月低头看了下手机,两台都没有新消息显示。抬头继续说道:“不过这次回来好像也发现现在大陆律师界变化很大啊。很多老朋友都不在外所做了,不少像你一样已经是国内所的合伙人啦,当然,INHOUSE也不少。”“因为在外所升不了合伙人嘛,这是必然方向呗。”陈克往嘴里又扔了一块蛋糕。“这个巧克力马卡龙很不错诶,不试试吗?”田月瞄了一眼盘子,像是动了心,但没伸手,回道:“不行。。。怕孕期糖尿病。。。医生也建议我少吃甜食。。。”陈克完全不明白这词。但没多说什么。田月顿了顿,喝了口茶:“我问你件事,行不?”陈克看着田月,觉得她好像要谈正事。耸了耸肩,说:“问吧,啥事?”“你,有没有想过离开老唐?”田月的声音并不响。“嗯?!”陈克没想到田月会问这个:“怎么想起问这个?”田月说道:“你也跟了他快十一、二年啦,到现在也没把你‘扶正’。说是说合伙人,但不也就是一个‘glorified senior associate’吗?既没有完全给你他的客户,也没就你自己的客户发展活动给什么资源。上次和老唐还有兰姐午饭,问了问你们组的人员组成和每年的BILLABLE HOURS,就能判断你现在的状态啦。”陈克一边嚼西瓜,一边回道:“我不像你,没留学,也没国外的律师资格。其实不是很好找到新位置的。要我离开的话,那我就很可能得自己出去单干。我对单干还是很有顾虑的,你懂的哦?不是没猎头找我,但聊下来都还是觉得继续这里比较好。至少,老唐还是有客户可以分过来做,而且所里也都熟了,凡事好商量。”田月盯着陈克的眼睛,说道:“所以你现在是求稳,慢慢等着做唐仑的权益合伙人?”“算是吧,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啊。毕竟老唐带了我十来年,亦师亦友。”陈克抬头看了看天花板上的浮雕。“那我再问你”,田月放下杯子:“你有没有兴趣出来帮我?”陈克转下目光,似乎是看天书一般看着田月:“帮你?你指做你们公司的法务?”田月双手合着,手指交错,看着陈克说:“不是,是转行做我们投资部门负责中国业务的总监,运营我们在大中华区的投资业务。”“啊?转行啊?大姐,你知道我的。我大概也就法律业务还能做做,做商业我不行的啊”陈克以为田月在开玩笑呢。田月严肃起来:“我可没开玩笑。总监的工作未必需要关注每一个交易的细节哦。商业上的预判、论证和研算我们会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的。投资项目的选择也需要按照标的额来过内部委员会的程序。你会负责启动到交割的大方向和milestones的设计和监督。你懂中国法,做过那么多投资交易,也参与过千百次谈判,无论自己看项目的流程或者监督我们的外部律师,我觉得是个很不错的人选哦!”陈克微笑着,还是觉得田月在开玩笑:“这是孕期糖尿病症状吗?我可没心理准备转行啊。。。”田月似乎有点小激动,一字一顿道:“那如果是帮我呢?”陈克见田月脸上没有笑容,赶忙问:“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田月回道:“你知道的,我们公司算是美国的投资公司,主营是为了加州的若干华人家族或基金处理投资和管理咨询。我、我先生以及另几个他们商学院毕业的合伙人。但我们其实最近有很大的问题。我。。。我先生他得了绝症。。。”田月的眼角好像有点湿润。陈克一惊:“这怎么会?他不是还很年轻嘛?我记得是76的?”田月单手抓着杯子:“是,也就是一年前查出的,肺癌。现在靠化疗撑着。”虽然觉得自己问的不合适,但陈克问出去的话就收不回来:“那你们俩还安排现在怀孕?”田月眼角真的有了泪:“你也知道,我家老大是女孩。我那口子是觉着如果他走了,家里就我们两个女生实在是。。。所以我们商量了,是人工安排的。这个是男孩。。。”陈克觉得心里挺难受的。这种难受,和当年从自己并不熟悉的田月在上海的校友那里得知田月在美国结婚时的难受,似乎不一样,但又似乎一样令人难受。“那你需要我怎么帮你呢?”陈克问道。“如果你能出来,帮我打理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日本的业务,我就可以放心的留在加州。晚些等分娩了,我更会在家里休养。我会说服公司的其他合伙人给你全权处理这些亚洲项目。其实活会有人干,但你帮忙看着,我和我那口子也放心。”田月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慢慢说道。陈克看着这个曾经自己心爱的女人,觉得其实这种问题很难回答。。。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

【CLECSS 497】律师:做自己的代言人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早前我跟一些斯坦福商学院(GSB) 校友聊天时,大家在说我们近年几届GSB 毕业生创业的成功例子。成功的一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创办人本身有广告代言人的魅力,一走出来就给人一种偶像/领导的感觉,你会去跟随,成为他/她的粉丝。就像很多TMT公司的老板,创办人本身就是一个招牌。后来我在想,其实每一位律师也是一位创业者,最后成与败也很视乎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气场,所以今天的题目是《律师:做自己的代言人》。律师的代言人外表如果律师本身高大英俊,这个本身是一个优势,像很多创业家自己会出来代言自己的品牌。如果天生不高大,做律师会有点吃亏,但见过很多偏矮的男合伙人,身材会稍微横向,一般不会又瘦又小。另外,其实也不一定要非常帅,但要有个人特点,你见过这位律师后,会否记得他呢?记得什么呢?可以是衣著很Trendy,很有品位。总言之,你要想想,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自己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律师的自信内涵即使律师不帅,走出来也要充满信心,这个跟自己的学养内涵(包括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很有关系。我以前碰过一些口吃的律师,可能是天生口吃,但是却发现他那份自信:“我是口吃,那又怎样?”虽然说话口吃,但是内容言之有物,一点都不怯场,这个倒让我很佩服。也见过一些律师英文不好的,但是很敢说,你也会很佩服。总言之,作为自己的代言人,重要的是你整体给人什么观感,只有你自己相信自己,客户才会相信你。自己比律所还要出名其实,律所/公司是一个品牌,自己也是一个品牌。见过一些例子,以前我们会说某律师,例如ABC律所的X律师;后来那位X律师去了DEF律所(注:DEF是刚进中国市场的外所),大家问:“那个DEF 律所是什么律所?”,业界的人回答:“就是X律师那个所啊”。这样,如果你(X律师)的个人品牌比自己的律所(DEF律所)更大,那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因为大家认你的个人品牌。即使你将来再跳GHI律所,大家也是认你X律师的品牌。结语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事实,事实就是自己就是自己事业的代言人。最终的问题是你给客户和同行有什么观感,是否有气场,大家是否信任你,是否会记得你。所以,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一个很值得心思考究的事情。有一天,如果你发现自己比自己的律所/公司/组织更出名的话,那就算很成功了。祝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事业好运!香港的CLECSS朋友们下周六蟹宴见!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