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736】年轻律师向Senior/Peer取Feedback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昨天【CLECSS 735】《年轻是最大的本钱》主张年轻律师应该多问问题。那怎样向Senior/Peer 问自己的工作表现的Feedback(反馈)呢?我以前在商学院读书时,我们每一学期结束后,都会让跟你合作的同学写一个360的Feedback。例如,你工作是否足够积极,你是否有足够贡献,又或者你是否太过Aggressive,什么都抢来做呢?在律所道理也一样,我们经常要问Senior/Peer 拿Feedback,才能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态度。 直接的Feedback一般来说,较大型的律所,都有年度评估。那个评估是很全面的。从你的专业知识,人际关系,工作态度,表达技巧等都分析一遍。年轻律师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个评估。有时候如果经济转差,可能把评估较低分数者裁掉。所以可以的话,跟人事部了解一下评估内容,平时自己注意点。如果自己入职时,刚过了年度评估周期,可能就要等一年后才拿到Feedback,那平时就可以约Senior出来吃饭,闲聊间问问其意见。以前就有个合伙人和我吃饭时,说“如果我在你这个年纪时,下班时就多跟Bankers混混。”意思是我在这方面Client Networking 不足,听了这个意见后,你以后就会注意点。下班后多累也会出来应酬。间接的Feedback有时候不一定找到人给Feedback。但是有些细节的事情自己能感受到。例如,Senior给你的工作是否越来越少?你平时是否单独吃饭,没有同事约你吃饭?这些都亮起警号。前者表示你的工作表现有问题,所以Senior也就不给你活干。后者同事不跟你吃饭,可见你人缘不够好。如果要裁员,就会把这些人先裁掉。所以同事对你的态度,往往是最好的间接Feedback,一感受到不妥,就要立刻改正,让他们对你改观。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上司和同事们对你的Feedback是很宝贵的,可以让你看到自己不足之处。我们作为律师,每天都要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不但对法律问题批判性思考,对自己也要不断反思,看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在此祝福各位CLECSS朋友们都天天进步,法律事业更上一层楼!【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35】法律界:年轻是最好的本钱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昨天的【CLECSS 734】《法律界:为什么本科出身这么重要?》引起了很多对于非名校本科学生的出路的讨论。年轻法律人的就业,我关注了多年的问题。事实上,对大多数年轻法律人而言,找到好工作的确很困难。听过年轻法律人说:“我太年轻了,没啥工作经验,出来找工作很吃亏。我希望我快点过了这个阶段,日后就会好起来”。我很想告诉他们,其实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年轻,就是那22岁至30岁的阶段。大家应该好好珍惜,以下是那个阶段大家的Privileges。趁年轻多问问题,多求指导以前我在某国际律师事务所时,合伙人就说我们要趁年轻多问问题。在第一第二年律师时,你问问题是很合理的,但到你中高级时,就再不好意思向合伙人求教。我在另一个国际律所时,有次合伙人说:“我其实一直都很期待你问我问题”。意思是说:他知道我不懂,希望我发问,哪知道我不发问,按自己的想法一知半解去做。所以其实年轻人这个“发问特权”很有优势,应该好好珍惜。年轻时犯错,仍有人原谅你你自己出来做合伙人,不能犯任何错误。但你年轻实习时,犯错很多人都经历过。最重要不要是不能挽救的大错。当然,即使是年轻人,我们也有责任把错误减到最低。Junior的职位多,Senior的职位其实更难找虽然说,法学院毕业生很多,找好工作不容易。但其实工作就好像一个“金字塔”一样,底部最阔,上面最窄。Junior 的职位很多,越上去找工作反而越难。Senior 的职位,例如大公司的法务总监的职位有限。如果你觉得找Junior 的工作很难,其实Senior 的工作更难。所以年轻人不要埋怨,好好享受自己年轻时的优势吧。结语小时候,看着月历,总希望日子快点过。但是年纪大了,你倒反而日子过得慢。事实上,法律人生每一天都很重要,无论是甘是甜,回头都很值得怀念。我每次去法学院做CLECSS讲座时,我都很希望能易地而处,坐在下面听听前辈面的讲座。年轻,真的值得我们怀念,所以当你年轻时,应该好好珍惜,时光流逝再不回头。【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34】法律界:为什么本科出身这么重要?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过去九年,我在全国各大法学院做了几十场讲座。其中去做讲座前,我必定会问一个问题,听众是本科生还是研究院的。听众在不同的年纪阶段,有不同的关注点。本科生的理想很纯真,研究生阶段较成熟踏实。每次在研究院做讲座时,Q&A问答环节,那里一般会有一个问题:我本科的学校不是很好,现在进了这不错的法学院读硕士,本科的出身会影响出路吗?法律人的本科出身我在这些学校做讲座时,有时候见到一两个特别优秀的学生,做人乐观开朗,也很想帮帮他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往往是硕士不错,但本科的背景稍逊。每次发给我的律所合伙人朋友都说:“Everything’s fine. 就是本科弱了一点”。有时候我会跟这些合伙人朋友解说,以前有很多例子,都是本科出身一般,但硕士后来读得很好,代表学校参加辩论比赛。出来工作后表现很好,日后很有成就。合伙人朋友说:“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再考虑一下吧”。为什么合伙人这么看重本科?“可是。。。” 背后是什么呢?本科出身一般的学生也有很多好学生,合伙人也明白他们后来发力,很有Potential。但是其他申请者同样不乏本科好学校,一样有同样Potential的人。既然合伙人出相同的钱招人,倒不如招个本科名校生。至少在客户面前,可以称许一下这位年轻助手,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客户面前更有面子。但是,本科出身一般的朋友,有其他好处见过一些本科毕业出身一般的朋友,当年家庭环境都稍逊,中学时没有太多教育资源,所以大学本科时就去了一般的学校。但是他们特别用功努力,所以研究院考到不错的学校读硕士,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人生积极,学业和人品都很出众。因为他们找到好的律所都很难,所以他们一旦能进去好的律所,都特别珍惜,特别用功。表现比很多名校本科生好。人就是这样,容易拿到的东西不一定珍惜,但反而难拿到的东西就一定会珍而重之。结语我每次去学校做讲座时,都会碰到很多很优秀的法律学生。我很希望每一位合伙人都能看到这些学生未来的Potential。学校出身是过去,最重要是现在和未来。如果一位法律学生能证明自己未来的Potential,大家应该多给与他们发展法律事业的机会。CLECSS在此呼吁各位合伙人,不论出身,多给机会给这些有潜能的法律年轻人,让我们中国法律界更多元化,更富生命力!

【CLECSS 733】律师和Friday Night!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以前我读法学院和商学院,最期待的就是星期五的来临。一般周五下午开始,课便不多。同学们下午会去打球,然后晚上吃一顿好的,饭后晚“杀人游戏”和“三国杀” 等集体游戏。到周六继续读书做功课。所以周五晚是一周最快乐的时光。后来出来律所/公司工作后,也是最期待周五晚!宁愿周五晚不工作,周末加一点班这个习惯一直留到今天。每到周五,当你在律所/公司法务部已疲累了一周,恨不得周五六点就跑出公司的大门。周五晚走出来,夕阳西下,看着海港上海鸥飞翔。感受到一种不可形容的自由和舒畅。七点后,餐厅/酒吧的灯亮起,是一周最快乐的时光。往往除非很着急,很有必要,周五晚就赖着不做工作上的事情。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很多:例如吃饭,看电影,打球,去酒吧,去朋友家打牌等。但不要躲在家,出来见见人有些律师朋友累坏了,一冲出律所就想回家。赖在床上休息休息。但其实你在律所的工作,身体上不应该很累,而是你的精神很疲劳。所以不应该就跳上床上睡觉,而是换个思维方式放松放松。例如看部有趣的电影,打球,或跟朋友们在餐厅酒吧聊聊天,就是很好的放松。所以记得以前周五晚,跟法学院玩通宵杀人游戏,也不觉得辛苦。反而是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光。结语周五晚是律师最快乐的时光。在美国,我们常称之为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无论平日多辛苦,周五晚都是我们寻找快乐的好时光。如果你一周无休止地工作,可能整周都没有快乐的时光,人生的意义也不知道在哪里。在此祝福大家每周五都有快乐的晚上。休息一下,Refresh 后下周再努力过!【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32】如果男/女朋友反对我做律师,我还做吗?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我因为连续三个周末做了清华,武大和南大的讲座,最近收到不少学生的来信。其中不少问题是关于家人,男女朋友,甚至世俗人的看法。年纪小的时候,考虑到身边的人的看法,也无可厚非。但长大后,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属于你自己,别人的看法根本不重要,最重要是自己想要什么。常见的问题以下是常收到的问题:1.“年轻律师起薪较低,男/女朋友希望我找一些工资较高的工作”。2.“父母很期待我做公务员,觉得公务员的工作比律师稳定”。3.“社会上(包括某些法学院的老师)觉得律师是一份“只为赚钱”的工作,并不高尚”。以“坚定的心”回应以上问题首先,想不想做律师是很个人的问题,没有对或错。但如果自己做律师,就要有坚定的心。1.很多时候,除非你进了大所,一毕业出来的工资都非常低的。比金融机构低,甚至比公务员低,甚至可能比补习班的英语老师低。但如果你真心想做律师,相信你男/女朋友也会尊重你。如果只是看一开始的工资,实在是太短视。比如说你男/女朋友现在看你不起,实在短视。我见过很多例子,例如某男/女生因为这个原因找了一个补习班的英语老师,五至十年后,他/她会发现那位当初她放弃的年轻男律师,工资已经是当初的工资好几倍,甚至10倍以上。2.父母爱子女之心,固然值得称许。但毕竟这是你的人生,你不能为了他们的心愿做公务员。你父母可能不了解律师这个职业,不明白律师的长远发展和空间远比公务员大。只要你自己明白这点,就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日后不时向父母解释就是。3.西方社会,都觉得医生和律师是不错的职业。但在中国,却很多人觉得这个律师社会地位不高,职业性质也不高尚。但是社会正在变化,今天他们这样想,明天也不一定这样想。所以最重要是你自己怎样想。如果你真心喜欢这个职业,并看到未来的前景,今天世俗人怎样看姑且可以不理会。结语法律人生路上,我们常常会听到不同声音。这些声音可以参考,但不能左右我们的决定。毕竟这是自己的人生,我为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而活。在此祝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都找到自己丰盛的人生,过最好的生活!【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31】法律界之好助理 v 差助理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我已经工作了10年的时间,这10年跟不少法律助理合作过。今天不打算跟大家说很多道理,我们直接看看一些真实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归纳出好助理v 差助理。好助理的例子1.积极型:我把工作交给他(例如写个Memo),预算他三个小时后交给我,哪知道往往他用一两个小时就完成。做出来的水平虽不算完美,但合乎一两个小时做出来的水平。交了功课后,他继续问我拿更多的东西,实行“多做多学”。我非常Impressed。2.仔细型:这是另一位法律助理。你给他三小时,他就大约三小时完成,但做出来的基本上都错漏不多,都曾多番Proofread 过。虽然有时候Memo的重点和架构上还有些改善空间,但基本Facts和 Law不会错,看起来很放心。3.提点型:这个就更高一个Level。有时候我没注意的东西,他会提出来说“我可能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虽然并不是每个点都非常重要,但也很高兴一个法律助理能看到这么多东西。差助理的例子1.自作聪明型:有时候有个文件来到,他自动请缨(抢着)审阅该文件。一拿着文件就几个小时,下班时候交给我的Mark-ups,完全不是我心目中那回事。因为他不太明白事情的背景缘由,所以看不出里面的Issues。有问题又不问,很自信地以为自己能解决。最后下班前他交给我,我还要从那时间点开始自己花两个小时从头看起。2.赶着下班型:有些就是单纯为了赚一两万至几万的法律助理月薪。工作没有热诚,对法律问题没有兴趣。功课是交了,但因为不用心做事,所以文件上往往很多疏漏。3.不求证型:例如有时候问我的法律助理,那个电邮是谁发的,他说是A,我问真的是A吗?他仍坚持是A。我不信,自己去看,是B发过来的。我跟他说是B,不是A,他说:“哦,那就是B,对不起”。每天他都会出错几次,跟我说好几次“对不起”。但回答前从来不求证,那以后也很难相信其回答。结语各位CLECSS法律界朋友,律师碰到一个好的法律助理,是律师的幸运。如果你还是年轻律师或法律助理的阶段,切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尽量替合伙人和资深律师分忧。将来你做到资深律师时,你也会期望自己能找到一个好的法律助理的。愿大家一起努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30】年轻律师工作之"小心"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今天是什么日子? 365 x 2 = 730 。是的,CLECSS公众号文章已写了两年了!谢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看了两年文章的朋友不妨在文章底部打赏一下我们。今天谈谈法律人工作的“小心”(有时候,我们会说,pay attention to details)。很多年前我有个朋友刚毕业去一个国际律所面试法律助理的职位,那时候那个合伙人说在这里做最重要是“小心”,我朋友说他/她做事会很“认真”的。那合伙人说“认真”不等同“小心”。很多年后,也深深体会真个道理。事实上,“认真”只包括一种态度,“小心”除了态度外,也关乎能力。首先,法律文件有些部分是要重点“小心”关注的以前我在一个香港本地律所实习时,那个合伙人说,文件里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错的,包括人名,公司名,股数,价钱。简单来说,就是名称和数字绝对不能错,因为这些都很显眼,也很重要,有要绝对的“对错”。你其他文件部分多了一个The,少了一个逗号,大家都不会注意到,也不能说你绝对错。所以年轻律师“小心”工作第一要点知道什么要“小心”重点关注的。第二,“小心”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以前碰过一些法律助理,每天都好像为单纯为了赚一个稳定的工资,对工作毫无兴趣,每天赶着下班似的。很多时候,明明很明显的错误,都没看到。例如做一个表,2016年至2019 年的,应该分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四栏,但我发现2018年和2019年的怎么跟2017年的都一样的呢?原来就是从2017年剪贴过来,完全没有校对过就交功课。这个很明显是态度的问题,要是有心做事,不会这样出错。最后,“小心”是一个批判性思考有些时候,某些文件的金额会多了一个零,少了一个零。其实有时候一看就不合理。如果本来是几千万元的交易,文件里突然出了一个几亿元的数字,肯定不合理。所以每当看法律文件的主要部分,例如人名和数字,不断反问自己,这个对吗?这个合理吗?反复反问自己后,都认为对,那就是真的对了。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法律功力深厚,但至少做到审阅法律文件时小心,谨慎认真,不要出错。在这第730天,我祝各位在过去两年都有一个快乐的早上,每天早上拿起杯咖啡,愉快地阅读法律文件!【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9】法律事业之爆发力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听过我清华,武大和南大《国际法律事业10年》讲座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每个讲座最后都以爆发力为讲座的结束点。事实上,在法律界,单是坚持是不足够到,最后要冲上一定的高度,还是靠最后的爆发力。坚持和持久力听过我讲座的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都知道,法律行业第一要点是性格要“主动”。主动好像是“启动”火车的动力。但一旦火车启动,就要靠坚持和持久力。好像有一段时间,这个火车进入了漫长黑暗的隧道,见不到曙光。在那段时间,你是否在黑暗中能坚持下去? 我讲座坚持了九年,早起写文章坚持了700多天,自问坚持力算不错。但坚持,只是给你成功的机会。真正成功,单纯的坚持力是不足够的。我想起两个事情:(一)我打羽毛球或网球,总是被别人说“打不死”,因为无论怎样的球我都能挡回去。但是我的朋友说:“Simon 是打不死,但球也没有什么杀伤力”。就是说我可能打来打去,也没有什么主动得分(除非对方主动犯下错误)。从中可见事业上也需要相当的“爆发力”才能得分。(二)以前我也想过创业。有次我跟朋友说起创业,朋友问我如果我们一起做,有什么优势,我说因为我们性格可以互补“我亲和力高,坚持力持久;你较有爆发力,可以上冲高的事业高度”。后来我朋友也没有跟我创业,可见其实“亲和力和持久力”很多人能做到,但能做到“爆发力”的人较少,更加罕见和珍贵。法律事业的爆发力你事业头几年,靠你的意志力坚持下来,但到最后就要集中精力去上冲律师到合伙人的路。这段路是要靠很大的爆发力的。因为很多律师都想得到相同的客户,你要做到的,是表现比一般人更好。所以如果你精力100,以往你把10 精力分别放在10个客户上,现在你要把其中90 精力放在一两个重点客户上,“爆发”一把,成功拿下攻下那个客户,拿到做合伙人的机会。当然这种爆发力可能不能持久,当你稳定下来时,有时候就要收起自己的爆发力,否则人生很容易精力耗尽。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平时的爆发力藏起来,到你需要用时拿出来爆发一把。结语在法律事业路上,有主动性和坚持力,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往后事业达到什么高度,往往要看后来的“爆发力”。像在马拉松里不少选手留在第二第三位,到冲刺时才爆发一把,冲上第一。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们都工作顺利,事业都能冲上高峰!【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8】法律界真是个Small World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继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后,我昨天完成了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国际法律事业10年规划》讲座,感谢南大的同学们的支持,下周末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去哪个学校,其他有兴趣的法学院同学们可以联系我。另,如果上海的朋友们上月错过了CLECSS在Freshfields举办的美国LLM/JD Party,大家可以报名参加本周四CLECSS跟Asia Bar Review 在美国瑞生Latham Watkins 律师事务所举办的留美活动。详情请见今天另一贴子。世界真细小(天涯若比邻)我每次做完CLECSS讲座后,都会有一种感觉,不知道跟同学们何年何月再相见。小时候很少飞,在我读大学飞之前,就只飞过两次,一次去北京,一次去台湾。所以总是觉得世界很遥远。直至读大学时,有次自己一个人飞去澳洲悉尼,下了飞机后,在Darling Harbour 看着无际的海洋,心想世界无论多么远,天涯海角都是天空和海洋连系着的。世界其实没有那么远。后来出国后,过去10年到处工作,估计坐飞机都有数百次。(以前坐飞机都是大事,很早提前准备,现在周五买飞机票,周六说走就走)。现在其实当我要见一个中国法律学生或年轻律师,无论你身在什么城市,我也很随意就飞过来。同学们,我们每次讲座别离后,人生总是有机会再遇的,尤其是如果你还在法律界。法律界Small Word (人脉)上段是说地域,这段说的是人脉。在法律界(尤其是在顶级律所的圈子),无论你说起谁,即使你不认识他,总能通过隔一层的关系找到他,中间也必定有共同朋友,这是很奇妙的事情。很多年后,有时候让我蓦然想起某年轻律师,通过身边的朋友也会找到。这种Connections,可以是通过校友关系,也可以是通过工作关系。总言之,这个圈子,大家都是从差不多的学校出来,做过差不多的律所,做过差不多类型的项目,服务过差不多类型的客户。最近很多时候,我都会碰到很多多年前碰过的学生和年轻律师。通过他们,再找到当年很多其他朋友。所以你总会说“Small World!”因为在法律界,其实没有你找不到的人,只要有心找他们出来,并定找到。结语– 最小的世界,最大的感情既然法律界这么小,地域和关系都不是障碍,世界再没有任何东西分开我们法律人。只要想,我们随时可以见面;即使不是刻意铺排,很多年后,我们在法律界也必定碰到。“识于微时,感情最深”,一般来说,在法学院和法律事业早年认识的朋友感情最真挚,因为那里有最单纯的理想和友情。事业打滚很多年后,当初那份纯真之心不免被污染。很感谢这么多年来,你们让我走进你们的法学院,走进你们纯真的理想和生命。这个法律圈纵使小,但我们情义却大。

【CLECSS 727】南京: 法律事业发展和文化底蕴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终于等到去南京大学法学院的日子!这个讲座,等了很多年,终于成行。南京大学的朋友晚上见!适逢昨天南京大学生日,顺祝南京大学生日快乐!【CLECSS #723】《法律人: 如果我在南京,还出去吗?》很受欢迎。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我去过南京很多次。以前在上海工作时,去周边城市旅游。在南京,苏州和杭州等周边城市之中,我最喜欢南京。因为南京最有文化气息,而无论我们将来法律事业发展得怎样,在哪个城市发展,也离不开我们的文化和初心。法律人的教育 – 文化底蕴(初心)在【CLECSS #723】《法律人: 如果我在南京,还出去吗?》好像我鼓励大家都“出去。其实不然。至少在本科教育阶段,我认为在哪里读书问题不大,而且要选一些文化深厚的学校。像如果你在美国,可能大家都可能都去波士顿读书,因为波斯顿最有学术气息,但毕业后,大家都去纽约发展。所以尤其是本科教育,我们是把自己培训为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年轻人,而不一定要过早把自己变得太“现实”和“商业化”。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法律人的根本文化和初心,也是敦厚诚恳地追求伟大的法律理想,勤力高效地把这些梦想和目标实践出来。当然这些“雄心壮志”和“伟大梦想”,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但这个单纯的“赤子之心”却是像南京这种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才能培养出来。毕业后的法律事业发展但说到法律事业发展,还是应该去经济最繁盛的城市工作。因为毕竟北京,上海,香港和其他世界金融中心,像纽约和伦敦,机会要比南京多很多。如刚才所说,我们可以选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读本科,但将来工作(或通过读研究院找工作),还是要选大城市。但即使我们到了繁华的北京和上海,我们也不忘我们当初的理想,不忘那当初那单纯的学子之心。只有怀着这种““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之心,才能踏实把法律事业一步一步做出来。结语我自己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出生成长,周围都是金融和Money Talk。但是我没有忘记中国人传统应有的“仁义礼智”,没有忘记武侠世界里的“侠义”。即使我们身处金融律师的“金钱世界”,但一到周末时,我还是往学校跑。因为每当我去内地的法学院,我总是能找到年轻时候的梦想,找到那种单纯的心,我知道这些都是我们法律需要的,即使我们将来做到一个成功的律师,但没有法律人公义正直和回馈社会之心,我们还只是一个欠缺文化的躯壳。怀着兴奋的心,我中午飞南京。各位南京大学的朋友们,我们晚上南京大学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6】三塔(29): 发现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今天2016年5月20日,各位周五愉快! CLECSS今天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的第二十九章《发现》。对于上海生活的律师们,大家有否发现律师工作和生活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呢?如果大家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相信会对今天的文章会很有共鸣。《三塔》的粉丝可以在文章底部打赏给作者“他/她不想说”。说起上海,我们CLECSS很高兴跟Asia Bar Review 于下周三(5月25日)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法律就业讲座”,讨论纽约律师试,美国法学硕士,法律界职业前景和展望等话题。详情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另一贴子。本期正文:三塔(29):发现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阅读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5643318954_0_1.html“来还是不来啊,钱老板?”屏幕上MSN的对话框里跳出一句。钱群明明看到了,但一边还是最小化MSN的窗口,继续改那《避免同业竞争协议》。心里愤恨,键盘敲得“噼里啪啦。”钱群没抬头。但不用抬头越过挡板看,他就知道整层就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加班。9月30日,周二的晚上10点,第二天就是长假。能逃走的律师、秘书们早逃走了。老板们也早三三两两散了。至于老板们是抽空早走回去陪陪家人,还是趁着放假前再抓一批业务中的客户高管出去觥筹交错一番,天知道。钱群其实也有早走的计划。今天本是大学本科在上海打拼的同学们聚会的日子。算是纪念毕业五周年。但钱群的性格里还是有缺陷:见不得女生哭鼻子。今天组里本应是在这片办公区域里坐在钱群隔壁位的小林来完成IPO文件包的修改。计划是总结所有券商和客户近期的所有意见,整理出最接近报送的一稿,以9月底为截止日更新数据,并发给券商。券商在假期里会赶着看,确认无误后,则争取在节后上班的第一时间送进证监会。但小林下午就开始在隔壁坐着抽鼻子,感冒的迹象无比严重。组里合伙人见了,啥也没说,只来了句:我下午就开车去浙江参加客户公司的outing了,你多喝热水,文件包还是尽快赶一下吧。也该钱群倒霉,正说了这一句,合伙人就瞥见钱群正在盯着屏幕聊MSN。“小钱,你没事的话要么帮一下小林?”合伙人早看不惯钱群老是上班时开着MSN网聊。文字上像是建议,语气里却是命令。钱群没搭理。他站起身看看隔壁的小林。小姑娘脸上通红,像是已经发了烧,两眼睛都烧地仿佛泪眼婆娑。巴巴地看着自己。钱群内心里那颇不成熟的“骑士精神”毕竟无法顿时抹去,啥也没说,还是绕着办公桌走过去,开始接了案子过来。从看完材料开始一边改,钱群一边就在想:“其实,微软是可以开发些新功能的。”比方说吧,文件包里的七、八十份文件,各自名称不同。协议、合同、说明、决议,不一而足。但实体内容所包含的信息是大致一致的;区别只是文件的框架和目的。修改起来往往麻烦在于这一组文件经常各自引用,不同文件又经常记载类似信息。于是将上半年终稿的文件全部按照第三季度的数据全部更新,更像是个体力活。考较的是细心,保持各文件下所含信息的一致性,不漏不错;而绝非比拼创造力或是其他经常被年长些的律师挂在嘴上的added-value。除却看到女生心软,钱群的第二个缺陷,就是创造力、想象力有余,但不够细心。这点也是他自己承认的和陈克之间最大的差别。陈克比钱群虽是小一届,却始终思维缜密,谨小慎微,对文字和细节的把控在钱群看来好似账房先生,过于学究。按照陈克自己的说法:“我也是有点粗的,但没办法,老被老板骂。但也不能老因为同样的原因被骂吧,所以我就先从仔细开始努力。工作了三、四年,总不能还老被老板挑出“仔细”这个问题上的错误,所以逐渐逐渐就练出来了。”钱群境遇则不同。毕业来了上海。正好是这个合伙人在本所从律师升为顾问的节骨眼,急着扩招,建立自己的团队。见钱群一表人才,毕业时的成绩单在男生而言又不属于难看。再加上钱群在面试时简单且重点地介绍了一下自己家的海外背景。几个因素下来,合伙人也没找到其他合适的人选,便抓着钱群进了自己的小团队。说是小团队,一开初其实也就是一个秘书,一个助理,一个钱群,加上老板自己。直到过了两三年,老板证明了自己的营收能力,从顾问升了合伙人,才再找了小林等三、四个小朋友,一下子成了一个像样的独立团队。相应地,钱群自己都觉得,老板在这几年里给予自己的机会是很多的,但训练是很少的。客户群大体是中小型企业。常顾业务为主。老板出去忽悠回来年度常年顾问客户,一家客户的收费从每年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这个年费,按理说是老板和钱群等小律师都要投入精力,类似以一个不同Fee Earners的小时费率进行比例混合打包的概念。但实际上,活全是钱群等小律师在干。老板基本不过问。邮件里抄送老板即可。除非捅了篓子让客户回来骂娘,老板很少直接电邮出去,更是少有监督下面小律师的工作质量。于是,钱群得到的客户回馈经常是两个极端。凡是面谈过,钱群总是殚精竭虑、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的强项。他能吹善侃的能力在同龄人中基本无出其右。鬼点子也多。法律已经写清楚的问题,钱群未必记得清楚。法律没写清楚的问题,钱群倒往往能鼓捣出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或是利用自己在老家和海外的人脉来帮助客户扩大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但若是比拼写作,或是复杂的文件处理,就往往是钱群的短板。好比此刻,他正在努力修改一份份文件。下午刚改完第一份,再检查时便已发现要么是打字太快出了错别字,要么是数字的小数点点错等差错。待到晚饭后改完前20来份文件,钱群才心底里再次钦佩女同事们的努力和细致。毕竟这是个绣花的细活。一个糙老爷们抓字眼,很不容易。钱群心里对自己说。再又努力了一个多小时,钱群才存盘关上最后一个文件。一口气写了两行简短邮件,分批贴上附件,多花了半小时才陆续给券商发去。说到底,老板其实是个“万金油”型的律师。为了律师费,所有业务都接。刚招募钱群那会,做的主要是常年顾问和顾问单位逐渐派来的诉讼业务。大多是民商事纠纷,无非合同违约或是货款追讨。待到老板升了合伙人,逐步开始拓展新领域,才在中小型企业客户里逐渐挖掘出中小企业板的上市业务。加上老板颇认识几个在深圳的券商熟人,近年来的“大单”才多出帮国内民企挂牌中小板的营生。待关上电脑,抓上钱包、钥匙包、门卡准备下班,钱群抬腕一看,才发现已是11点多。穿过办公区域的走廊,钱群掏出手机,赶忙给同学会的组织者晓波打去。“喂,晓波!”手机里的拨号音响了好几声,对面才接起。钱群已经走到办公区域门外的公共区域,按下按钮等电梯。“呦!钱老板,怎么,第一场应酬完了?想起同学们了呀?”电话那头十分吵闹,但也掩盖不了同学晓波的调侃。“少扯了,刚下班呢。你们散了吗?”钱群没好气地回答。“饭是早吃完了,现在一群同学在打牌呢。你还来吗?”同学的声音在嘈杂的背景里很模糊。钱群见电梯到了,担心进了电梯没信号,便用右脚抵住电梯门的一角防止自动门关上,同时朝晓波说道:“我来!短信我地址。累了一天了,过来还是喝一点。”就听得电话里晓波一声“YES!”钱群也不多说,顺手掐了电话,进电梯下楼。到了楼下,钱群慢慢走到这栋办公楼的大厅。大楼里已经关掉大部分照明。靠着玻璃幕墙外路边的灯光的指引,钱群才踱出大楼门口。一阵初秋的风吹来,他才觉得神清气爽。再走到大楼边指定的出租车上车点,钱群才发现上车点倒还有好几个人排队。但没有一个像他一样像是楼里刚下班出来的样子,却是好几个似乎已经喝了酒,正准备赶场下一场聚会的年轻人。钱群不响,乖乖排队,暗自苦笑。这片区域是上海有名的办公区,竖立着不少高级写字楼,寸土寸金。而写字楼边上有些裙楼,用来高价出租,供餐饮、娱乐业业主从事高档餐厅和酒吧的买卖。大楼里小律师们、咨询公司年轻顾问们、会计师事务所的才俊们深夜收工下班时,往往出了门就可看到周围餐厅或酒吧刚消费完毕出门的同龄人。每次看到同龄人们已经是酒过半巡而自己却才深夜下班,各自成群抢出租,已是这片区域有趣的一幕。钱群终于上了出租,时钟已近午夜12点。他告诉了司机地点,便在后座摇开车窗瘫坐下去。好在这个假期里女友婉萍正好家里组织远行,也并不方便他参加,整个长假他也没计划外出。今夜和老同学们聚聚后,倒也可以回家长睡两天养精神。窗外的夜风徐徐地吹进来,扑到钱群脸上,很是柔和。开车的似乎是个老司机,并没有走那有不少红灯的大路,而是绕着一条条小路向钱群指示的地址驶去。钱群见已是深夜,就再摇开了一些窗,从裤兜里掏出烟来给自己点上。司机从后视镜里看到,没吭声。“朋友刚下班吧?”停在一个红灯口,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用上海话问道。钱群听懂了。他笑笑,也是感谢司机对他抽烟的宽容,回道:“对,才下班呢。”“现在年纪轻的都很辛苦呀。”见钱群用普通话回答,司机也切换到有浓厚上海口音的普通话。钱群不是太熟办公楼北部这一片区域,大体能判断司机开的方向倒是没错。“是啊,赚钱不容易啊。”他接上司机的话茬。“侬大概也就25、6吧?”老司机很是友善地问。“师傅眼力好,我27了。”钱群说。“和我儿子差不多大。他也是一样,白领。收入比我们这帮老头老太高多了,但就是加班辛苦。”司机见红灯转绿灯,街上有少有车辆行人,便加大油门驶了出去。“嗯,上海就是这样。年纪轻的都不容易。”钱群爱和人交流,丝毫没觉得烦。“不过,你们上海人应该压力小很多吧,我们这种外地人,在这里‘讨口饭吃’,才更辛苦啊。”“上海已经不是以前的上海啦。都辛苦的。房价那么高,小鬼头(注:上海对小孩或年轻人的昵称)想结婚,最近看房子,回来说了价格,吓死人的高!”司机嘴里嘟囔道。“对哦,好像上半年稍微停了停,最近又开始涨了对吧?”钱群问。“是额呀,现在这房价。内环里是肯定买不起了。中环靠近外圈弄一套两房,估计也至少要两三百万。靠我们开‘差头’(即“出租车”)赚钱支持他买房,估计得比较偏远了。”司机语气里已有了情绪。“上海的房价,都是外地人炒出来的,苦了上海小囡们了。”钱群早已习惯这种说法,知道不少上海人认定上海的房价和各类资源价格都是被“外地人”炒了上去。他也不动气,也没觉得司机有对他这个乘客有任何个人意见。便想岔开话题。“哎,师傅。其实上海年轻人和我们外地来的看来压力一样大呀,我们还都没户口呢,就算买了房,现在蓝印户口也不容易办了呢。”钱群觉得夜风吹进车厢把烟灰弄得车里脏了不大好,就随手朝车外扔了烟头。“晓得的,你们年纪轻的到上海打拼确实也不容易。说到底,还是中国人太多了,僧多粥少,只好样样东西大家抢。”司机还是很友善,也好像体会到“外地人”这个说法毕竟可能不大合适在这个场合继续发挥。钱群此刻已有点疲累。他能感觉到自己脑袋里思路还是清楚,但身体缺似乎已经在反应着疲惫。便笑了下没马上回话。看到车开到一条大道。车飞快地向前行进,两人都没说话。钱群从车窗向外望,只见两边的行道树在路灯的照射下光影摇曳,一帧帧地向后,好比默片里的效果。像是想起了什么,钱群直起了背脊。朝司机问道:“对了,师傅,能不能问你个事,关于上海的。”司机继续看着车头前面,答应了一声:“你问,不搭界的。”“您看上去是老上海了,我所以想问问哦。”钱群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咽了口口水问道:“上海近几年出过什么大事故吗?”司机对这个莫名的问题很是奇怪。他抬头从后视镜看看钱群,确认钱群不是那种喝醉了在找茬的乘客,才回答:“事故?上海两、三千万人口。事故总归有的咯。上海交通事故天天有啊。”钱群也怕司机误会。笑了笑,很友善地说:“哦,您别误会。我只是也喜欢研究地方历史和发展,所以才问问。您一直在上海吧,您印象里上海最大的事故是什么啊?”司机像是觉得这个乘客有趣。“上海么,还算管理地可以的呀。像我们差头司机,每半年公司里也会加强培训,组织起来一起看车祸的录像提高安全意识。所以估计上海么车祸多是多,但大家都还是蛮注意的。”钱群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但也知道得耐心,否则像之前一样,容易被对话的对象误解。“那,那师傅啊,上海发生过什么比较大的火灾吗?”钱群貌似闲聊似得加问了一句。司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火灾?侬这个小朋友倒也有劲,怎么问起这个来了?”钱群见这个司机尚属友善,便补充道:“哦,我只是个人兴趣,工作和消防有关,所以很好奇各个地方过往火灾事故的记录。”“上海啊。。。上海火灾有是有,但大的不多呀。”司机放慢车速,慢慢地排到大道口,和好几辆车并排等一个大红灯。司机继续说道:“有一年,元宵还是过年吧,我倒是看到新闻里说哪里好像是烟火引燃,烧起来了,大概是那种两三层的老砖木结构的房子好像烧掉了。”钱群觉得差不多了,便追问道:“哎,师傅,那像您有没听过在上海有高层住宅出火灾事故的历史啊?”司机摇摇头:“这个没有呃。上海高层虽然多,但大家还是蛮小心的,所以很少听说高层有火灾。怎么,朋友你是做建筑消防设计的?我儿子倒也是做建筑设计的。”钱群说道:“啊哈哈,差不多,差不多。”钱群见答案帮助不大,便没再多说。这一两年来,他还是容易做到那个噩梦。不管是一个人睡还是在婉萍家过夜,他总是隔三差五地梦见那个令他心有余悸的场景。一栋高楼在下午和煦的阳光下冒着黑烟,从远处望去像是一个大烟囱似的突兀地杵在钱群的心里。每次都特别真实,特别地不模糊。婉萍早就一直劝钱群这不过是一个梦境,不必太在意。钱群也问了好多来自上海的朋友,仔细描绘这个梦境之后,朋友们也都确认从未听说上海有过此类事故。各个都安慰钱群这不过是梦,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与其探索梦境的真假,还不如睡前加杯牛奶,有助深度睡眠。但钱群越来越不这么想。他觉得这个梦太过真实,一次次重复在脑海里,细节也就越来越鲜明。只是自己并不熟悉上海的每个区域,所以也无法断定那栋燃烧的大楼的位置。但不断在梦境中脑海里浮现的惨烈场景,却也一次次在刺激着自己的心灵。车终于开到目的地。钱群为了感谢司机的友善,递过去一张五十就说道:“师傅,也不早了,就不用找了,给我车票就行了。”国内的出租车司机少有收到小费的机会。司机吃了一小惊。回头看到钱群似乎也属于神志清醒,也就没有推脱,撕了机器里慢慢打印出来的车票递给钱群。钱群下了车。站在一家深夜里还在运营的红茶坊门口。透过玻璃窗已经看到正在一张大桌那里围坐着聊天打牌的老同学们。他也不急。还是先抓出一根香烟慢慢掏出打火机点上。转身背过风口点上。吸了一口烟,他感觉到尼古丁在大脑里起到的的振奋作用,才抬起脖子想活动下加班坐着好几小时后有点酸痛的颈椎。老远的,他就看到一片住宅区远处立着两栋已经少有灯光还亮着的大楼。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一下子涌上心头。他瞬时似乎感觉到心里抓住了什么,却又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左边的大楼分明就是那栋这一年多来不断在梦境里出现的大楼。只是努力望去,这是一栋十几层高,完整而又丝毫没有曾经经受大火摧残的正常住宅大楼。钱群一瞬间呆立,仿佛沙漠中饥渴的路人突然看到绿洲。过了好几分钟,他才意识到右手的香烟已经烧到末端烫到手指。他甩手把烟头扔掉。抬手把背烫到的指节贴近自己的嘴唇。那一刹那间,一个钱群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念头浮上心头。“假设,只是假设。假设那不是一个梦,也不是一段历史,而是一个尚未发生的未来呢!?”钱群觉得自己简直被自己的想象力吓到。在这个国庆节的凌晨,钱群站在路口,背对着正还在打牌欢笑的老同学们,面朝着两栋黑黝黝没有灯光的普通大楼,心里充满一种人生以来从未有的恐惧,身体僵硬,丝毫不能动弹。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大家要了解《三塔》故事的来龙去脉,可以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重温《三塔》的前二十八章。阅读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5643318954_0_1.html 。《三塔》读者粉丝可以在文章“底部”打赏给《三塔》作者,谢谢! 【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5】CLECSS:从法律教育到实务分享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很多近年才关注CLECSS朋友会很奇怪,为什么CLECSS的名字会那么长,China Legal Education and Career Seminar Series。现在CLECSS的红色Logo,里面的大C,其实包括了China 和Career 两个C。这些其实都是有历史原因的。今天想趁这个机会介绍一下CLECSS的历史发展,和背景的理念和意义。Career讲座–〉Education讲座我2007年开始在全国法学院做法律教育和就业讲座。这个讲座系列《从法学院走进国际律所》很受欢迎。但后来过了两三年后,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成为中级律师了。所以关注点也不只是当初怎样去法学院升学,怎样进国际律所了。后来在2010年年底开始,我们CLECSS开始在京沪等大城市,大约每两周举办一次实务讲座。因为身边的律师朋友一个一个成长,大家在自己的领域都略有所成,开始都做法律实务分享讲座。(后来我们就把法学院的教育就业讲座称之为Career 讲座,而法律实务讲座,称之为Education 讲座)。单在2011年,我们一年就有20多场Education 讲座。这些年来,我们都感谢那些一直无私分享法律经验的讲师。其中有些是跟我一起成长的律师朋友,有些是以前听过CLECSS讲座的Alumni。Think Big;Do Big及回馈的理念今年,继《并购的法律争端解决》讲座后,我们下周六推出《合规视角下的新广告法》讲座,欢迎大家在明天截止日期前报名参加(详情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另一贴子)。其实我们整个理念很简单,就是薪火相传,以前学生在学校听过我们的讲座,Think Big; Do Big,将来成功后,再跟我们分享法律实务经验。就这样我们从2007年开始,度过了9个年头。这样的薪火相传,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最近,我也以身作则,利用我每个周末的时间,飞到全国各地法学院做讲座,南京大学法学院的朋友们我们周末见!结语从2007年开始,我就一直做CLECSS讲座。也许我当年也没有想到会能坚持9个年头,正如我两年前也没想到我每天早起,能坚持写七百多篇文章一样。不过,到了今天,我终于意识到我能做到,既然都已走了那么远,那我也会继续向前走,期待在人生道上能见到各位朋友。南京大学的同学们,我们本周六南京见!还没有报名下周六《新广告法》讲座的朋友们,赶紧明天前报名,我们下周六上海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4】年轻法律人:To Ask or Not To Ask?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多年轻法律人刚出来律所工作,常会有一个困惑。在律所工作遇到问题时,问不问Senior,问的话,好像自己处事能力很低,不懂自己解决;不问的话, 出了问题,Senior又会说:为什么你不先问我,那到底问还是不问?所以你脑海里总是有这两把Senior的声音:Senior 甲:“你怎么这么容易的问题都问我?”Senior 乙:“你怎么发电邮前不先让我看一下?”所以,今天就写了《年轻法律人:To Ask or Not To Ask?》考虑因素这个难倒很多刚出来的年轻律师。一般而言,要考虑以下因素:考虑点比重(%)自己你自己本身对这个问题有多大把握和信心25事情这个问题如果出错,有多大风险40Senior你Senior 平时的态度怎样(Hands-on 否?)25Senior你Senior 今天的心情如何?10决定原则最终要以不出错为前提。因为只要不出错,Senior也不会管。所以第一原则是要考虑到出错机会有多高,出错后有多严重后果。如果只是很简单的电邮,当然可以自己小心审阅后发出去。第二要考虑自己对题目的熟悉程度,比如说自己对这个题目已经回答过很多次,自己很有把握,也不用再打扰Senior。另外,不同Senior有不同态度,有些凡事要管,有些则希望你不要打扰他。所以要因人而异。最后,也要看他今天心情如何,如果跟你有说有笑,不妨跟他说一下你将会发某个电邮,看他要不要看。结语在律所工作,往往是Art(艺术)多于Science(科学)。所以大家考虑事情时,要多考虑不同因素导致的结果。并没有清晰的界线或程式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在此祝各位CLECSS律师朋友都在律所工作顺利,安然度过头几年的律师生涯!【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3】法律人:如果我在南京,还出去吗?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引言各位CLECSS朋友,继本月的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讲座后,很高兴本周六晚会来到南京大学做《国际法律事业规划10年》讲座。南京大学的同学们,我们周六晚见!之前在【CLECSS #715】《非京沪法律人去京沪工作提及,非京沪有两种城市,一种是内陆城市,一种是北京,上海和香港的周边城市。后者的例子包括南京,杭州,天津等(广州虽然算是“北上广深”,但论法律市场,还是跟北京和上海有较大的差距)。今天我就谈谈南京等周边城市:《法律人:如果我在南京,还出去吗?》“出去”是指出国读书,或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有时候“周边城市”,出去的动力反而比“内陆城市”低这一点我过去10年一直在观察中。如果你本来是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法学院等毕业,你本来在南京或杭州已找到一份不错的公务员或律师工作,再折腾去上海找律师工作的动力自然会低一点。(这点跟去外国留学的情况相似,以前在美国读书时,我问我那些日本和韩国同学,为什么留学气氛不如中国,其实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本来在自己的国家生活就不错,那为什么还要折腾出去呢?)出去的动力,很大是基于“出去前”和“出去后”有什么差别? 那如果不“出去”已经生活不错,那就可能没有动力“出去”。但是世界这么大,我们还是要出去!替我牵线的那位南大校友,就当年去了上海顶级律所工作,后来去了美国的顶级法学院,现在留在美国工作。这是很鼓舞人心的例子。如果留在南京,可能就一辈子在南京。但如果是我,我会觉得可惜,我还是想看看世界是怎样。相信,那位南京校友,在去哈佛读书前,在南京和上海冬天没有见过波士顿那么多雪,在去加州工作之前,没有见过那么干净的蓝天白云。事实上,世界有很多机会,我们不出去看看,我们怎知道我们不能去国际律所工作?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不能做我们喜欢的国际业务领域?结语世界这么大,即使我们本来已经在不错的城市生活。但我们还是有心过更好的生活,去北京上海体验一下那些顶级的律所,去海外顶级法学院读书,去最好的国际律所做自己喜欢的业务。如果我们不往前踏出一步,我们永远就原地踏步,留在自己成长的圈子。每个人的人生理想不一样,但CLECSS总是鼓励大家Think Big;Do Big。只要自己有心,就要把理想实现!南京大学的朋友们我们周六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2】当内所遇上外所– 不二情缘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最近几个月圈里传出Clifford Chance 曾跟中伦讨论合作的传闻(合作不知道到什么程度),至今都没有谈成的消息。不过这却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大家都想看看未来一两年还有什么内所和外所的合并或联盟。我们今天看看过去几年《当内所碰上外所》的情况,而未来又有什么内所和外所合作的可能性?当内所遇上外所之前正式合并的:金杜Mallesons,SJ Berwin大成Dentons纵使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些合并,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利多于弊。以金杜为例,以前香港分所在实力方面只属于一个中大型的本地所,但跟Mallesons 合并后,专业水平至少达到一个澳大利亚律所的水平。以前有些只让国际律所做的项目,很多现在金杜都可以做。以前大部分项目,都是香港法一个律所,中国法一个律所,美国法一个律所,但是现在金杜香港办公室也有美国证券律师了,所以可以在同一个IPO同时做三个律师角色。大成的品牌也通过Dentons合并有帮助,现在大成的律师都会跟客户说自己是国际律所,事实上因为国内外分所网络庞大,所以如果你的项目在某一二三线城市,对客户来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他联盟合作:奋迅(上海自贸区合作)Baker & McKenzie竞天公诚Mayer Brown JSM元达MWE这些合作都有不同的深度。奋迅多了Baker 的品牌,对他肯定有好处。竞天虽然跟Mayer Brown合作,但暂时见不到其他外所因此大大减少跟竞天合作,Mayer Brown 倒是多了IPO 等业务。至于元达,跟MWE合作多年,MWE也有美国的业务介绍给元达。所以合作总是一般利多于弊。还有哪个内所可以跟外所合并/合作呢剩下来的顶尖内所:君合,方达,海问,中伦,通商,环球,汉坤等外所选择:英国神奇圈(例如高伟绅,富尔德),美国Vault 靠前的律所(例如达维)我觉得君合和方达自己顺风顺水,估计没有动力去合并(如果考虑合作,估计英国神奇圈较为合适)。至于海问和通商,由于他们以证券出名,跟一个专做证券的外所结盟(例如达维)会很有帮助,到时候生意就互相转介。不过当然要考虑到跟某一律所结盟,会否影响到跟其他律所合作。以汉坤为例,如果现在跟某一个专做TMT,VC的律所结盟,有可能会影响跟其他相类型的律所合作。结语当内所碰到一个外所,其实都是一个缘分。有时候合作起来愉快,就会考虑更紧密的合作。我自己觉得内所外所合作在大局上是有好处的,但当然也要处理内部磨合,和对外(其他律所)的关系问题。在此祝每个内所都有缘找到自己合作愉快的外所,让中国法律界更国际化,发展更好!【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21】给武汉大学法学院同学们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高兴昨天晚上完成了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律事业规划10年》讲座。继香港大学,北大国际法学院,清华大学后,这已是我今年第4场在法学院的讲座。成功报名“美国LLM/JD聚餐”的朋友们今晚香港见!昨天回到酒店本来打算看一两集《瑯玡榜》才睡觉,哪知道回到酒店太累,今天要6点钟起来赶8点钟的飞机,倒头便睡。虽然累,但内心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弥补了8年前的一小遗憾(请参阅【CLECSS #718】《8年前的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座》)。法律人的流动– Think Big8年前的武汉讲座,是我第一场在内陆做的讲座。这场讲座没有完全得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听了讲座后没有特别的感觉。到了第二天,学校安排了一位武大的研究生,带我到武大当地观光。那天那位学生告诉我,他来自新疆某个城市,以前本科在天津的南开大学。每年春节回家,没有钱坐飞机,都是坐火车从天津到新疆(估计是乌鲁木齐火车站),然后再转其他公车,辗转回家。如果春节前后10天,其实回家的路上就3天,返天津又3天,其实真的在家的时间没有多少。那时候,我就想到其实中国人的流动不容易,从地域上的西到东,东到西,北到南,南到北,及至社会阶级上的移动,都不容易。所以,虽然8年前的讲座不算太成功,但却更激起我的斗心,在往后的讲座要更努力,在非沿海城市要做更多功课才去做讲座。武大的同学们,感谢昨天你们陪伴我两个小时的讲座,并有部分同学在讲座后多留了一个小时发问问题,直到10点钟才离开教室。我感到大家真心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相信大家有此Think Big 之心,日后必定能Do Big。差异和融合– Do Big内陆,沿海,国际的差异,并不是单向的。昨天我到了武汉机场时,在正式的出租车站排队,竟然连续几辆出租车不愿意跟“咪表”,说要商议一个“车费”。那时候我就很惊讶,当你一个人处身于一个陌生城市,随时孤立无门。所以我当年在京沪工作时,每每碰到内陆的学生和年轻律师,我必定会尽力帮助他们融进当地圈子。我会介绍一些北京/上海当地的律师朋友给他们,介绍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而这些当年内陆过来的年轻律师,现在在北京和上海,已经发展得很好,为后来者建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也相信他们在京沪稳定立足后,会帮助更多的后来来自内陆的年轻律师。让那些年轻律师一样能实现他们的梦想。结语武大的同学们,感谢你们昨天过来,让我人生多了一场难忘的讲座,也感谢你们让我感到我做的一切有意义。年轻法律人的地域和社会阶级流动,一直都是我关心的事情。有一天当你们在大城市稳定立足,到时候可以再帮助其他后来的年轻法律人,让大家在同一条船同舟共济。无论大家来自何方,在哪里发展,中国法律人团结加油!成功报名“美国LLM/JD聚餐”的朋友们今晚香港见!

【CLECSS 720】律师卖广告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在去机场飞武汉的路上,武汉大学的朋友们今天晚上《国际法律事业10年规划》讲座见!另外,我们CLECSS将于本月底在上海举办“《合规视角下的新广告法》讲座”,由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两位律师讲解,大家切勿错过!详情请参阅昨天CLECSS公众号的贴子,有兴趣参加讲座的朋友们尽快报名,我们月底上海见!引言小时候在香港,我们都看不见律师的广告。因为以前香港一直跟随英国的行业规则,律师不能卖广告。背后的想法是,律师是一份高尚职业,不应该好像商人卖菜一样去卖广告,让行业形象受损。后来香港律师会放宽了这个规则,放宽后,偶然你在香港会看到一些本地律所的广告,例如“谢XX律师行”,“叶XX律师行”等,做本地业务的居多,例如房子转让,遗产信托,本地诉讼等。其实我认为律师也是商人,适当的广告是无可厚非的。律师也是商人,为何不能卖广告?即使在普通法国家或地区,我们都说医生和律师是高尚职业,但你就是进了最牛的律所,最后也是“营销服务的商人”。只不过我们在牛所的话,不是做“Mass Market”的广告,而是做讲座,行业活动等赞助商等。所以广告无时无刻其实就在“活动”里植入。说不定某年某月,我们在某部大电影里会看到某个律所广告的植入。例如,《美人鱼》里,可以加插个环境诉讼,然后用某某“XX”律师团队等,最后赢得漂亮。(很多读者问我文章里多次提到麦当劳,是否植入麦当劳广告,这… 当然不是了。)但广告要正面,不能让人产生负面以香港为例,自从律师广告限制放宽后,现在多了很多广告在街上,例如小巴上。一般广告都比较正常,但也有一些比较有争议的,例如“法律超人”。一个律师化身超人拍广告,是否不妥呢?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超人是正面的形象。这样说来,其实Captain Lawyer (律师队长)的形象拍广告不错,可以拿着“律师队长”的“正义之盾”拍广告。有时候Taste这种东西真的很主观。我记得几年前我在内地,有次看了一个女律师的严肃访谈节目。节目结束时,主持人问女律师有什么爱好,那女律师摇身一变做阿拉伯女郎,大跳肚皮舞,顿时让我目瞪口呆。回想,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跟那女律师之前的访谈反差太大。所以,Taste这个东西,真实很主观的。。结语总结来说,我觉得律师卖广告没什么不可,不过还是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不要带来反效果。对于新《广告法》有兴趣的朋友们,我们期待本月28日能见到各位!(详情请参阅我们CLECSS公众号)昨天的贴子)。武汉的朋友们,我们今天晚上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律事业10年规划》讲座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19】《并购交易中的争端解决》讲座总结纲要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我们CLECSS十分感谢方律师和祁律师两位于2016年4月16日的无私分享。CLECSS在此特别祝贺祁律师今年荣升君合合伙人!就此讲座,我们整理了大致的脉络和讨论要点,供参加活动的各位朋友参考。另外,我们将于5月28日举办“合规视觉下的新《广告法》” 讲座。详情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的另一贴子。根据经验,CLECSS讲座报名很快额满,建议各位尽早报名。

【CLECSS 718】8年后, 再回武汉大学法学院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CLECSS #715】《非京沪大学去京沪工作》很受欢迎,我也坐言起行,本周六去武汉大学法学院做讲座(请参阅今天公众号另一个贴子)。根据微信统计,在中国大陆城市当中,武汉的CLECSS用户人数排第六。各位武汉的朋友们我们周六见!8年前的武汉大学讲座2008年去武汉大学做讲座,当时候是一个新挑战。老实说,当年我去内陆城市不多(除了出差公干去过山西太原等地方外),更不要说去做讲座。所以当年这场讲座,就开启了我关心内陆法学院学生之门。武汉大学,一直听说是中国最美的校园之一,所以去前都一直很期待。当天下午,逛了武大几个园区,晚上就开始做讲座。学校做了很多的宣传,所以教室都坐得满满的。后来我发现虽然出席率都很高,但学生都觉得觉得我讲的国际律所,海外JD/LLM教育都很遥远。最后有几个学生讲座后跟我通信,但不像我在京沪学校这么容易引起共鸣。讲座后这8年后来我在想,我一直关注年轻法律人攀爬社会阶梯。经过这次讲座,我更关注法律人从内陆到沿海城市的流动。不是说沿海城市一定要比内陆好,但这个世界这么大,我们总是要去看看,体验一下。8年前的武大讲座,不是我最成功的讲座,却激励起我的斗心,要去更多的非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做讲座,所以后来几年,我继续去了吉林大学,大连海事的大学等。去之前,我做更多做功课,怎样把内陆,沿海和国际连在一起,让学生更能切实感受到这是能触及的。事实上,过去8年,我们有不少实例,是从内陆过来京沪,一步一步奋斗,在京沪立足成功的真实故事。结语- 再回武汉大学法学院8年过去,这次再回武汉大学法学院,内心很期待。8年前,让我认识了很多内陆学生。8年后,我带着更多的8年人生经验和观察,再回来跟大家分享。随着资讯科技和交通网络的发展,现在天涯若比邻,我们其实都在一起,再没有必要区分内陆,沿海或国际。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每天都在通信,每天都在交流,拥有同一伟大的梦想,地域再不成为我们流动的限制。中国法律人加油!武汉的朋友们本周六晚见!

【CLECSS 717】法律界之人比人

作者:CLECSS
06月08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在法律界,我们由第一天读书开始,就跟同学互相比拼。因为律所很看重成绩,所以大家都比拼成绩,比拼排名。到我们出来工作时,就比谁进了最好的律所,工资多少,过了几年后,我们又比谁升职比较快,谁先做了合伙人。即使有天做了合伙人,又在比谁赚得多。是的,从我们进法律界的第一天,我们就注定在比拼,永无终止的比拼。法律界之人比人我以前升大学时,每天都跟同学讨论怎样进哈佛,耶鲁,斯坦福。后来升本科时申了斯坦福,没进。在港大读本科时,一直有一种郁闷的感觉。每天都会看看那些名校和名律所的网站。当时一边觉得是理想,一边又慨叹遥不可及。有时候同学跟我说进了某某好所,某某好的外国法学院,心里面的确有点羡慕。后来过了一些日子,这一切,就慢慢看开。心境平静过后,后来去了美国读JD,回来做国际律所,后来也考进了斯坦福商学院,这一切就实现了。当实现了后,有时候回望,当初那种人比人,其实都没什么意义。最后,是具体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比你的法律界朋友多了什么,或少了什么。法律人生没有标准,唯有努力最好自己我们法律人生不免会有不同的排名。例如律所的排名,律师创收的排名。但这些都是众多不同的排名的其中一二。每个人的人生本来就有不同的理想,你律师朋友创收比你高,但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最幸福的妈妈,对方却是单身寡人。不显得他比你快乐。另外,今年他创收比你高,也不代表明年他的创收也比你高。最重要是自己为了明天继续努力。每一个人的家庭出身不同,机会也不同,如果一个法律人本来有100的资源,做到110,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对于一个本来只有40的资源,但做到80,是否更值得称许呢?结语在法律界里,我们很喜欢每天“人比人”,谁的创收多少,谁在哪个名律所,谁很快做到合伙人。但我们多想一层,其实没有比拼的必要,毕竟大家人生理想不一样,成功标准不一样,起跑线不一样。只要我们在法律界努做好自己,一天比一天努力,越做越好,那就足够!中国法律人加油!【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