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1056】律师周五数学:点数和分盈比例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早上在上海醒来,华东政法(松江校园)的朋友们下午见!今天周五,我们律师们花一些时间算算数学。合伙人分盈利,可以有不同程式,但大体上有两大类:算点数和按比例分配盈利。当然还有些律所是这两种方法的Hybrid ,产生不同的Varieties。今天我们就算算数学。例子以下是一个假设性(简单化)的例子:点数情况X在甲律所刚做初级合伙人,首年特别用功,做了1500 万人民币律所总创收(一年)5亿人民币点数总数1000点每点数额50万人民币一年级合伙人2点 所以虽然X在甲所做了1500 万,但他第一年合伙人就只拿100万。比例分盈 Y在乙律所刚做初级合伙人,跟律所的协议是他取其50%的创收。创收(一年)1500亿人民币分盈比例50%所以Y在乙所做了1500 万,他第一年合伙人就拿750万。比例分盈的好处直觉上,比例分盈公平很多。它让年轻合伙人更有动力去做得最好。自己越努力,就得到越多。反之在点数的情况下,年轻合伙人就会有不公平的感觉。但当然即使他们觉得不公平,仍会努力去做,因为也要指标压力,要让自己生存下来,也不敢怠慢。某些年轻合伙人觉得自己吃亏,会考虑跳去那些比例分盈的律所,导致某程度上的人才流失。以上的分析,是从律师个人短期的角度分析。但我们细想一下,对于整个律所,甚至律师个人的长远发展,其实点数也有很多好处。点数的好处长远来说,实行点数的律所可能更稳定。这些一般都是很好的律所,年轻合伙人纵使觉得吃亏,很多都愿意为了这个较好的平台留下来。虽然你可以为了短期利益,跳去另一个分盈比例高的律所,但如果那个平台稍逊,长远对自己不一定好。你留在一个点数的平台,过几年点数就多,再过十年,到时候是你占了比你年轻十年的律师的便宜。所以没有说什么吃亏不吃亏,短期可能吃亏,但要看整个法律事业轨迹,到底拉长几十年看,哪种平台对你更有利。结语各位CLECSS友,我们总是每天对着文字,但法律界仍是有很多很好玩的数学。在此祝各位都找到合适的平台,找到最切合自己需要的分盈模式,天天做得最好。华东政法(松江校园)的朋友们我们下午讲座见!

【CLECSS 1055】4.14 华东政法大学讲座前夕 - 法律界因你不同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去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园)的日子越来越近。今晚就从香港飞上海了,华东政法大学的同学们明天见!昨天李琦律师建议我在讲座之前,每人讲五分钟,当初为什么有帮助年轻律师的想法,背后有什么理念。我想,关于CLECSS的起源,我写了很多,但仍还有很多可以讲的。李开复先生以前写了一本《世界因你不同》,今天我就写了这篇《法律界因你不同》,希望各位同学喜欢,明天我也很期待在松江跟大家交流。找到自己的不同我美国读JD时,积极投入中国学生会的工作,帮助了很多中国学生。我毕业的Farewell Party上,有一位来自内地的学生告诉我,我让他正面地改变了对香港人的印象。我不知道这位朋友以前跟香港人有什么经历,但这个Comment 倒是正面的,所以也欣然接受。这让我想到了其实我是有点不同的。这么多年来,我的人生作出了不同的尝试,是极少数读完香港LLB再读美国JD的人。后来创立了CLECSS平台,在全国法学院做了巡回讲座;读了美国最顶尖的商学院,开了CLECSS公众号,写了超过1000篇原创文章。这些都是我的特点,而这些不同,正能为世界带来点点改变。各位同学们,你们又是否找到自己的不同,让世界因你更多元化呢?让世界因你不同当然,单是自己不同,不能就此改变世界。也要看自己是否愿意踏出这一步。人可以平淡度过一生,也可以很多彩度过一生。看过我1000篇CLECSS文章的读者,都知道我首20年的人生在香港过得很平淡,但不代表我就想过这样的生活,只是当年我没有这个机会。当有一天你得到这个改变世界的机会,你就会特别珍惜。最近有不少内地朋友说笑,说我现在可能是内地最有名的香港律师,对于这些虚衔,我并不介意有或没有。但重点时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人是否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为社会做些事情?很多人觉得我每天很辛苦,每一天的事情排得满满的,但我享受帮助年轻律师的每一刻。因为我人生经历过平淡无聊的前20年,我更珍惜现在每天能帮助年轻法律人的机会。华东政法大学4月14日讲座以下是李骐律师和我在华东政法大学讲座的海报:结语我不想我人生离去的那一刻,就这样无声地离去。人生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世界因你不同。我人生首20年过得太平淡,所以每天都要把早年浪费掉的时光追回来。通过CLECSS讲座和文章,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中国法律界带来不同的元素和角度。各位同学,你又有没有想过,你又怎样能让这个世界因你而不同呢?期待明天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从校园到实务的过渡》讲座见!

【CLECSS 1054】法律人如何减少书写错误 (Cutting Down Writing Errors)?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 法律人写作应该是最严谨的,偏偏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年轻法律人的简历,申请信一两页纸就有不少错误。甚至入职后,法律文件上仍是有不少错误。以前我刚入律所时,那位律所合伙人就跟我说无论多复杂的文件,你给我的文件草稿每页纸不能超过一个错误,发出去的文件更是要零错误。所以日后自己写文件时都格外小心。其实,书写错误,来来去去就是那几种情况。我们做个Checklist,小心审阅文件后发出去就可以。入职前– 例如简历,申请信以下是常见的书写错误: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你写申请信或电邮,第一封申请信写了Mr. A, 到第二封申请信应该是Mr. B, 但你忘记修改,仍写Mr. A。估计对方收到这样的申请信,就不会考虑你的申请。每一个文件或电邮应视之为独立,虽然你可以用模板,也可以Copy & Paste, 但每次书写文件,都需要对它有种“独立的尊重”。每次小心审阅才发出去。很多时候,中文版简历可以,英文简历可以,就是两边不一致。例如中文写你2015年5月入职某律所,但英文版写你2015年6月入职某律所。这样给人的印象很不好。这个道理跟会计师看财务报表一样,往往Balance Sheet,需要各方面一致才能Balance,否则就会出错。所以你应该视中文版和英文版为同一文件,整体一同审阅。是否官方名字?很多时候中文版写中国的东西的名称是对的,英文版写外国的东西也是对的。但英文版写中国的东西,或中文版写外国的东西,很多时候自己翻译过来,并非其官方名称。例如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很多人写了“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这个写法是错误的。每次遇到“英文版写中国的东西,或中文版写外国的东西”的情况,都需要在网上搜索一下,确保你写的是官方写法。入职后– 正式法律文件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最常见的错误是Cross Reference时,某些条款的Number已动,但其它条款没有改过来。例如某条款已从第8.1条改为第7.1条,但另外一些条款提到这个条款时,你仍写第8.1 条。刚才的情况,如果本身的第7条删掉,干脆就留空第7条,原来的第8条仍是第8条。这样就确保不需要做太多改动。人名或公司名字对不上。有时见过一些年轻律师做文件,前面第一页的Parties跟签字页的Signing Parties 都不一样。有些轻微的错处,例如有时候写Limited,有时候些Ltd. 。其实人和公司都有官方文件,上面写什么就什么。写名字永远要格外小心,官方文件写什么就什么,不能做“差不多先生”。日期,金额等。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到了2017,仍写2016;或干脆不写年份,这样过了几年后你写“4月12日”,就不知道指的哪一年。金额要注意“多少个零”,尤其是写英文时,没有“亿”的单位,大家记得Billion 是“十亿”,不要弄错。日期跟名字一样,需要非常严谨,是什么就是什么。金额中英文都要核对几遍,确保那个英语数额真的等同那个中文数额。结语各位CLECSS友,写作并非难事,不是什么火箭科学。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自己写得不好。关键是自己是否用心写作,所谓用心不外乎就是确保自己所写的东西正确,你反复问自己:名字对吗?日期对吗?金额对吗?中英文版一致吗?不断反思,自然能完善文件,减少书写错误。这样无论我们求职或执业,都能更顺畅。各位年轻律师好运!

【CLECSS 1053】九年后, 重回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我对上一个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讲座,已经是9年前(08年3月)的事情。那次是我上海的第一场讲座,后来就再没有回去过松江。当年在香港,我们平时(尤其非法律圈的朋友)听华东政法不太多,当年跟父母说我去华东政法做讲座,他们没有听过,我唯有跟他们说是以前的“圣约翰大学”,他们便知道了。08年的华东政法讲座,至今记忆犹新。松江校园到处红楼,非常簇新漂亮。所以这次君合的李骐前辈向我提议一起本周五去做讲座,我就一口答应了。以下是华东政法的同学们给我的印象:务实(做事切合其位)务实,并不表示功利。有些学校很偏重学术,往往培训出来的学生都很学术。有些学校很重视实务,学生很Practical,但法律功底则不足。我认识的华政朋友,做学术可以做得好,做实务也可以做得好,两者取得平衡。这应该跟它处于大城市相关,华政学生学习在法律知识的同时,同时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法律市场,而且有不少实习的机会。讲座时,学生的问题也很务实,不会是纯理想主义的问题,也不会是虚浮不实的问题。例如当年有个学生,就问我“如果有钱,应该读JD还是买房”,我当年是说了读JD的,不过估计如果那位学生当年买房,现在可能赚得更多。多元文化的结合另一个让我印象较深的。是进了教室后,有一个牌写着类似“同学们尽量说普通话”的牌。我所认识华东政法毕业生,有本地上海的,也有外地的。但文化上都比较包容。在上海这种大城市,既能吸纳国际外来文化,也能包容其他省份的朋友们。例如很多江苏浙江一带的朋友们,都通过华东政法这个教育平台,在上海有很好的法律事业发展。周五(4月14日)的讲座以下是李骐律师(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和我本周五的讲座:日期2017年4月14日(周五)时间下午四时主办方华东政法大学事是学社地点西A301(华东政法大学松江园区)讲题From Campus To Practice结语每年去学校做讲座都是让我很期待的事情。工作了超过10年,每次回到校园,通过跟学生交流,每次都让我有新想法,新思维。我也很乐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讲座和文章,把我对法律事业和市场的理解传播出去。九年后,重回华东政法松江校区,让我非常期待。各位上海朋友们,我们本周五下午见!

【CLECSS 1051】法律人: 怎样为自己事业人生做最好的准备 (How to prepare for the best)?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昨天完成了CLECSS/CBLA 美国LLM/JD Party (上海),见到很多很有上进心的法律人。三小时的讨论,也有很有意思。由于其中两位Panelists要赶飞机,我昨天就让他们多说说,自己发言不多。昨天的问题,很多都环绕读书及/或事业规划怎样做好最好的准备。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做最好的准备”。了解自己:有什么不足?我想要什么?法律人每次变动(例如海外读书,开始新工作等),都需要做充足准备。至于需要做什么准备,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每天都要活得有意义”和“明天要比今天好”的前提下,第一个问题要问自己不足之处。我以准备海外LLM/JD为例子:自己不足之处怎样准备英语不够好对自己做出分析,到底是写作,阅读,口语,还是聆听不够好。如果是口语和聆听,多认识一些外国朋友,平时多锻炼。不需要完美,而是需要自己说英语时,从一个“Uncomfortable”的感觉,转为一个“Comfortable”的感觉。只要感觉Comfortable,日后就会多说。性格不够外向每年在LLM/JD Party时,都会见到很多不同性格的同学们。但都不外乎那几类。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很重要。我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Aggressive,否则社会会很多冲突。如果我们个性Gentle,也不妨碍我们就积极询问,寻找帮助。我个人认为,只要不太让人讨厌,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可以问。同学们不妨多锻炼自己积极发问,大胆寻找机会的性格。欠缺人生方向另一种不足,是人生欠缺一个坚定的方向。例如每年有少数同学去读LLM,只是因为自己还不知道要什么,因为家里有些钱,先出去看看,日后再算。你自己试试,把自己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远景写出来,如果仍是一片混沌,证明你对自己的人生还未想透。你应该利用这出国前的几个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写个五年十年计划出来。只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知道自己要做怎样的准备。为什么我上面没有提到“法律知识不足”等呢?因为这些都是一般法律人能通过法学院读书/律所工作,平日一天一天能积累出来的。所以不需要刻意“准备”什么。以上是以去LLM/JD读书的人生阶段为例子,但这种通过“了解自己不足之处”,而作出的准备,却是一辈子受用。即使一个资深律师,也需要问自己现在有足够能力吸引客户吗?我明年会升合伙人,我现在要做什么准备?去多约我的法务朋友见面?多参加行业协会的活动?所以这些,都是针对“自己的不足”和“未来的需要”作出的准备。结语法律人生,往往需要作出适当的准备。虽然说社会变化很大,人算不如天算,但我们多想想自己现在有什么不足之处,想想自己未来的需要,总是好事。我们可以多假定不同的情况,准备好不同的方案,无论社会变得怎样,我们都以最强的自己迎战。在此祝各位CLECSS法律界朋友有最好的准备,法律事业做得最好!

【CLECSS 1050】法律事业:怎样决定动还是不动?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下午去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办CLECSS/CBLA上海的LLM/JD Party,期待下午在中伦跟各位朋友见面!大家如果住在浦西的四季酒店附近,也欢迎找我聊聊,我明天下午离开上海。法律人每隔两三年,就会反思自己的事业。到底要不要动?如果动,去哪里?换领域吗?今天我们看看各种情况。想动的常见情况:情况常见例子做了几年发现,自己对该法律领域兴趣不大,想换另一个领域。例如一直做资本市场,想换基金投资或收购合并。做了几年发现,自己根本对法律没兴趣,想从商,做社会公务等。例如一直做基金投资后台的法律文件,看到金融界朋友在基金公司做前台的投资工作,觉他们的生活更精彩。或想做一个公益机构的执行总监,觉得更有意义。对自己的领域有兴趣,但觉得现在的平台不够好,觉得自己可以更上一层楼。例如在一个二线律所做诉讼,你对诉讼有兴趣,但想换个一线律所。怎样决定动还是不动?大原则:在决定自己动与不动前,前提是你现在有没有具体的其它机会 (concrete alternative options)?如果还没有,其实不用多想,留在原来的位置最安全,风险最低。第一种情况:换领域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你做了三年资本市场,换去做基金投资或收购合并,是比较难的。因为你差不多要从头来过。即使你愿意从头来过,如果合伙人有其他有相关经验的Candidates 选择,也会选了该Candidates,不想把你从头培训。所以你要耐心等待,等到经济好到一个情况,就是“缺人”到没有经验的人也会要,那你的机会就来。否则,还是建议大家耐心等待。(当然,如果你只有一年资本市场经验,要换领域从头来过,就比那位已经有三年资本市场经验的容易。)第二种情况:如果没有现成的机会,也一样要耐心等待。但现在虽然没有机会,也不妨碍自己努力去找。你在律所做基金的,平时多跟基金客户交际,吃饭时透露自己想转去PE Fund做前线工作,探探口风,看看有没有机会。这个比你去找猎头强。如果你想做社会公益,平时多出席那些公益活动,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最多机会。第三种情况:这是最简单的,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平台不够好,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你有三年二线所的经验,去一线所其实挺好找的。例如有三年PE 的经验,二线所的项目规模虽然较小,但基本上需要的技能一样。所以第三种情况,想改变,就着手改变。结语文中提到三种法律事业想动的情况,都因为自己内心存在一些未完成的理想。所以早晚是应该动,去完成理想的。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在没有现成的机会时,我们就要耐心等待。“动与不动”,往往是其它机会出现后才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机会出现前,我们应该心无旁骛,努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

【CLECSS 1049】律师:每天填满的时间表Time Slots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小时候读书年代,我就会把每天的时间划分为Time Slots,5点钟做功课,6点钟弹琴,7点钟吃饭,8点钟看电视等。时间表是填满了,但我并不喜欢这种刻板守规的生活。后来去了律所工作,工作所需,每天都要填Time Sheet,但下班后却喜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再后来,去了美国读商学院后,发现连私人时间也填得满满,例如6点下课,7点和商学院的同学Mixer,8点钟赶去听某个牛人的讲座,9 点钟参加小组讨论,10点钟去酒吧。起初并不习惯,后来却发现已经成为生活的习惯,并越来越喜欢这种忙碌感和充实感。填满生活的每一个Time Slots现在每天的时间表都填满的,不是工作,就是见人。但不是每一个Time Slot都带来直接利益,例如我就花了很多时间跟年轻律师交流。小时候,很多Time Slots都没有被填满,有时候闲着闲着,光阴就流逝了。年纪越大,你越珍惜你每个Time Slots。即使短短的30分钟,都很重要,走了30分钟,这30分钟就不会再来,人生也就短了30分钟。发自内心的积极,找到人生的意义如果你还在停留在每天很多Time Slots空白的情况,可能是你生活不够积极,没有找到每天让你起床的理由。每天我会把我未来几天的Time Slots 填好,如果我还没填满,我会想想,我还有什么有趣的人可以见见?像我这几天在上海,我就把我的Time Slots填得满满。但每次把Time Slots 填上,不是为了一个短期功利目的,更多是跟有意义的朋友交流,让自己思考得到启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又可以得到提升。这些,都是我把自己的Time Slots填得满满的动力。这不是你每天在律所因为工作所需,被动地填着Time Sheet的情况。而是真心把你的人生填满,把生活填满色彩。你填得越满,你就越会喜欢生活;你生活越快乐,你就越会去填满自己的Time Slots。结语在商学院毕业后,我就一直有填满Time Slots的习惯。每一天的每段时光,我都觉得很重要,不想放弃任何一刻。每次跟年轻律师的约见,我都怀着期待的心,听听大家的故事,把我所知所想跟大家分享。因此,虽然我的Time Slots填满了,但我并不觉得累,而是满心快乐而充实地过着我的每一天。

【CLECSS 1048】我法学院和商学院同学思维上有什么区别?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我是少数同时在美国读过法学院和商学院的人。所以很多朋友有兴趣知道我对于“法学院 v 商学院思维”的看法。CLECSS的读者主要是法学院出来的,我就今天就向各位介绍一下商学院思维。今天的题目虽然是“我法学院和商学院同学”,但实际上也泛指一般情况。有限可能v无限可能有限可能无限可能法学院和商学院出来的都有进取心。法学院的,一般如果每年平均做3至5个IPO,会争取做到10个,增加创收。但毕竟按小时收费,人手有限,最终也是有Limit的,所有这是“有限可能”。但商学院的,比如说做Online Shopping,就有无限可能。例如有不同客户,不同商品,理论上客户数目,交易数量都不没有既定的上限,理论上你每天可以不断扩大,一切有无穷可能。我觉得有点像拼图(Puzzle)和七巧板的关系。拼图的变化性有限,因为要拼出原来既定的图,但七巧板则有无穷变化,无尽可能。比较难放弃稳定收入 v 明白愿意放弃才有更大的收获难放弃稳定收入明白愿意放弃才有更大的收获法学院时候,每天都会聊谁拿到哪个律所的面试,谁的Offer拿到多少钱。出来工作后,我们也很习惯拿那个高工资,如果要我们放弃律师的高收入,做其它事情,一般我们都不愿意。律师本质上,是很抗拒风险的。在商学院里,也有很多之前工资很高,例如是出身某个国际基金或投行的。但不少同学都愿意放弃高薪厚职,勇于尝试不同的机会。有时候,你不放弃一千万,就没有产生一亿的机会。商学院出来的,一般更愿意为了未来的远景和更大的理想,放弃现在的一切,这也跟以下第三点相关。成功很多时候用钱来量度 v 大家走的路不同,有更多元化的标准成功很多时候用钱来量度大家走的路不同,有更多元化的标准法学院毕业后,在我们事业成长中,自己和身边的人会不断问及自己赚多少钱,跳去哪个所可以赚多少钱。看来钱是其中一个定义成功的主要元素。这可能因为大家的Career Track比较单一,都是做律师/法务的,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其它好比较了。商学院毕业的,毕业生的出路很广。有些去了MNC,有些从事金融,有些创业,有些做公益。同学碰在一起,谈的是各自在自己领域对社会的影响力。当然钱不会不谈,但不是唯一的考虑点。例如A做了个亿元公司,也会欣赏B做了一个几百万的社会企业。以前在斯坦福商学院读硕士时,口号就是“改变世界”。因此我们不是以赚钱为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我们为社会带来什么改变和贡献。结语我认识不少律师,都很有侠义之心和责任感。关键是我们需要更多元化的背景。我们有时候需要跳出我们律师按小时收费的框框,从不同角度看自己事业的可能性。有时候,必须要放弃某些现有的东西和观念,人生才有更大的可能性。在此祝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法律事业都做得最好,如果能在法学院思维上再加点商学院思维,那就锦上添花了!

【CLECSS 1047】CLECSS的四个关键词:低调、包容、热情及关怀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CLECSS香港年会于2017年1月21日举行。我们很高兴邀请了顾超律师根据其CLECSS香港年会当天的发言整理编写本文。内容关于顾律师对CLECSS文化的理解,其中包括四个关键词:低调、包容、热情及关怀。希望各位CLECSS友除了Think Big; Do Big 外,对CLECSS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介绍:顾超律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本科,刑事诉讼法专业硕士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公司法专业硕士,曾于Magic Circle Firm的上海和香港办公室工作,现就职于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本文根据顾超律师2017年1月21日的CLECSS香港年会的发言整理编写。)各位CLECSS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西蒙给我机会,在农历新年到来前夕有机会参加CLECSS粤港年会,并跟大家分享一些成长的小故事。我到香港时间不长,算是粤港圈的新人,所以我就从一位新人的角度谈一下CLECSS给我的工作生活带来的改变。我是通过认识西蒙加入CLECSS的。记得那是2013年我去美国前夕,有一天在未来校友的微信群里进来一位叫Simon Mui的群友,目测正在加州湾区。在不知悉这位就是鼎鼎大名西蒙的情况下,我迅速加了这位师兄的微信,并且开门见山问这位师兄是否可以来机场接我。西蒙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后来知道是按照惯例)详细询问了我的毕业院校、毕业年份、从业经历等等各类信息,如数家珍般精准报出了我的若干同学、同事和好友。临登机前,西蒙告诉我,他会开一辆“小破车”来接我,希望我不要介意。于是下飞机后,站在机场门口望着车来车往,我都对那位坐在宝马X5里穿着亮黄色T恤并且不停冲我挥手的西蒙爱理不理。坐在宝马副驾驶座上的我,听着西蒙说着抱歉车太小,装不下我的行李,我瞬间认识到,这就是低调!在美国读书时,西蒙对所有中国学生都照顾有加。有一次,西蒙提议和我进行一次访谈,可以放到CLECSS的网站。在访谈开始前半小时需要先沟通一下访谈的提纲。第一个问题是我个人的闪光点,可是之后的全部半个小时都在讨论这第一个问题。头脑风暴筋疲力尽后,我们很遗憾得出结论,其实我本人并没有任何闪光点。我对西蒙说不如就不要访谈了吧,可是西蒙依然坚持,十分诚恳地对我说:其实,平凡,也是闪光点。我含泪点头,这就是包容!西蒙和我的访谈后来意外获得了年度最佳访谈前三名,我获得了一个沉甸甸的奖牌。(真的是沉甸甸,足足两公斤重。)西蒙当时已经回到了香港,在电话里说要亲自给我颁奖。我以为只是一句玩笑,没想到临近我毕业,他真的带着奖牌飞到了加州,把奖牌送到了我的手里。这个沉甸甸的奖牌从香港飞到了加州,又随我从加州飞到上海,继而来到了香港,这个奖牌于一个月内完成了跨太平洋的两岸三地的旅程。至今我看着书桌旁的奖牌,还能体会到,这就是热情!美国毕业前,我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在工作选择上十分茫然。那时候,经常不分白天黑夜骚扰西蒙,西蒙不厌其烦地帮我一起权衡利弊。直到截止日期临近,西蒙突然对我说,其实你心里早就有了决定,不管你怎么选择,我都支持你。感谢西蒙,我最终来到了香港,成为港漂的一员,也感知到,这就是关怀!来到香港后,通过西蒙也更多参加CLECSS的各类活动。随着对CLECSS了解的深入,也愈发感受到,低调、包容、热情和关怀,就是CLECSS的四个关键词。低调:在CLECSS的群友中,人才济济,很多已经是行业精英和知名律所合伙人,但是低调、谦虚、不张扬,更完全没有架子,在座很多朋友和前辈我都是通过CLECSS认识的。我初到香港,很多有关香港法律(上市规则、收购守则等)都不熟悉,遇到很多问题,经常在CLECSS群提问,很多我不认识的朋友热情解答问题,有些还是业界前辈,但是也丝毫不会觉得拘束或有压力。包容:CLECSS不设任何门槛,不论任何背景,初入职场的新人甚至是还没毕业的法学院学生,都可以加入。在CLECSS平台讨论问题,也是平等包容。不论有关学术,还是实践,业务还是娱乐八卦,都可以尽情发言,成为了大家工作休闲的好伙伴。热情:最近加入了某个摄影群,群主在群公告里写“我知道群久了,也就安静了”,但是在CLECSS不会有这样的担心。每天无论什么时候打开微信,一定有很多新消息,非常热闹。这是一个开放、包容、温暖的平台,大家交流思想,讨论问题,有很多人都会尽自己所能热情回答大家的问题。关怀:这是CLECSS最让人感动的一点,就是对年轻法律人的关怀。西蒙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自负费用飞到各地法学院作讲座。有年轻律师请教学习和职业发展问题,他都愿意花时间。记得2015年,我在北京工作。那天西蒙在北京有讲座,晚上借宿我的公寓。半夜我去长安街上接西蒙,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带着行李,形单影只,才体会到他的不容易。我很多次在Jardine House、Landmark的咖啡馆看到他,都在跟年轻律师交流。CLECSS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年轻律师融入法律圈,让我们了解市场的信息,让每一个深夜加班的日子不再孤单,不定期举办的活动也让我们工作之余的生活有了更多色彩。未来一年,我希望自己与大家一样,积极参加CLECSS的活动。农历新年就要到了,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业进步,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CLECSS 1046】清明时节,律师您们有什么反思?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小时候,每逢清明,我都会跟我父母上山。平时学业忙忙碌碌,除了衣食住行,其他也顾不上。每年清明时在山上怀念一下已去世的亲友,让心灵得到洗涤。反思一下人生终日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后来做了律师,就更没有时间了,也不一定每年都跟父母去拜山。过去十年,身边的亲友和朋友一个一个去世,甚至跟我同辈的亲友和朋友也有去世。这样,却让我好好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到底我们律师每天忙忙碌碌,为了什么?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死亡往往在我们身边小时候,“死亡”这两个字,从来不会在自己脑海出现。每天你只会为学业忧愁,你会介意吃什么,去哪里玩。直到有天你成长了,参加了某长辈的丧礼,你会发现人生还有一些你平时忽略的东西。我们是否每天都太以自我为中心,忘掉关心我们的祖父母?这些经历,都会让自己成长,由小孩变为大人。但到大了,我们依然有很多无奈。我们做了律师后,虽然我们明白需要多点关心家人的道理,但事实上我们却做不到。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回到家里把律所办公室的压力释放出来。但家人总是对我们包容和忍耐。这些辛苦,都是过度的;我们辛苦工作,多熬几年,将来越上高位,生活更自由。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多陪伴家人。无论你喜欢与否,人生毕竟是有限,每一天的时光都值得我们珍惜。(早前我舅舅从外国回来香港看我们时,他身体不好,我心想以后不知道是否能再见到他了,果然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这几年间,我身边的亲友和朋友相继去世,让我想到人生不能100%的时间都放在事业上。所以大家律所下班,或周末时,必定要抽时间跟家人一起。(毕竟客户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但亲人却是我们一辈子的)。但正因为时光有限,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一切,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小时候家里钱不多,父母也没钱旅行。但当我赚了钱后,父母身体已经没有以前好了,出游不是很方便。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无奈。这让我想到,趁着自己身体还可以,多去去中国不同的地方去做讲座,把法律教育和专业的理念传播出去。有一天,我要是走不动了,现在这些听过CLECSS讲座的学生应该还是会把这个精神传播下去。到有一天我们看到中国法律社会的美好光景,我们也不再到处飞来飞去了。那时候,我可以找个幽静的地方引退下来。在此之前,我将与时间竞赛,每天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结语早前在飞机上看了《海边的曼彻斯特》电影(Manchester by the Sea), 心里很感慨。只有人生经历过很多起跌,生离死别的才有这种感慨。我的人生,有很多起跌,所以很能触动我。但我往往在人生低潮时,因为我不放弃自己,不放弃理想,总能从头爬起来。正因为人生有限,我珍惜我的每一天,尽量陪伴家人;通过CLECSS平台能帮助多少个法律人,就帮助多少。让将来自己的法律人生回头看时,再没有遗憾。

【CLECSS 1045】律师持有多个律师牌,如何兼顾Multi-Jurisdictions?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每过一阵子,就会有内地律师朋友问我关于多拿一个Common Law 律师牌的事情。一般最常问的是这四个地区,纽约,加州,英国,香港。我一般跟他们说,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拿这些地区的律师牌。如果只是为了一个标签,其实用处不那么大;如果为了执业,一般其实如果你的Focus 是中国法律,你也不可能同时做太多其他地区的法律。遇到这些其他地区的法律问题,一般你也会跟这些地区的律师合作。(真正有用的情况,例如你在外所工作,需要Common Law 律师牌等)主修 v 副修的概念如果你持有多个律师牌,首先要注意Compliance。因为每一两年可能都需要一些合规事宜(例如持续教育,交钱,Pro bono等)续律师牌/执业证。抛开Compliance不说,你如何兼顾每个Jurisdiction的法律知识呢?我觉得还是要有“主修 v 副修的概念”。假设你做了十年中国法律,后来读了个美国LLM,考了个NY Bar,那你的Primary Jurisdiction依然是中国。大脑装着80%中国法律的知识,大家问你中国法律的问题,你大致都需要回答出来。但反过来,你的NY Bar只是锦上添花,你掌握了20% 纽约法律知识,加上搜索资料的能力,到时候你不懂某个法律问题,你要有能力找出来。所以“中国法律”就是你的主修,“美国法律”就是你的副修。建立SecondaryJurisdiction 的网络以上的例子,你的Secondary Jurisdiction的知识不一定能掌握得好,但必要时候要有能力找出答案,最好的方法,是认识该地方的律师。例如自己执业时不太做纽约法律,但某天有客户/朋友问起这方面的问题,你去一个“纽约律师群”问问,或找几个纽约律师朋友问问。必要时,客户真的要聘请纽约律师时,你也可以转介给你朋友。你这次有纽约法律的事宜转介给你朋友,说不定下次他有中国法律的问题,也会转介给你。这样就能达致双赢。比起“你什么都做,但做得不精”强。结语如果我们有时间的话,有合理理由多考一两个律师牌是不错的。但也不需要为“收集”律师牌而考,个人认为一至三个已经很足够。我们考Bar,有时候也不是单为了那个知识,而是通过那个Bar去增加某些机会,建立网络和人脉。在此祝各位CLECSS友都取得自己心仪的律师牌,法律事业越做越好!

【CLECSS 1044】律师与金钱世界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是内地假期三天的开始,不知道大家现在在哪里出游?我们在香港是一个寻常的周日,明天还要上班,今天下午只能去打球。前天的【CLECSS 1042】《红圈所2万一个月,是否足够律师生活+社交?》及昨天的【CLECSS 1043】《平民律师: 如何混进中上层社交圈》都很受欢迎,今天把金钱系列三步曲写完。第三篇为《律师与金钱世界》。不管您承认与否,金钱在我们法律事业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角色:金钱是上进的动力之一我做CLECSS讲座这么多年,很多学生问我:“很多大Par做了法律这么多年,他们是如何保持持续工作热诚的?”我觉得主要是“斗心”和“找到了意义”。而前者“斗心”(desire to win),就包括把项目抢过来做,把钱赚了。比如说你每年创收1000万元,你房间旁边的另一合伙人创收2000万元,你明年会更加努力,要赢了你旁边房间那位合伙人。当然后者“找到了意义”也很重要,但“金钱”毕竟可以Quantify(量化),往往更客观,更直接。金钱让律师更自信往往法律界人与人的分别,在于自信心和底气。当然这个自信心和底气,不只在于金钱,也在于你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金钱也是其中一个元素。比如说,如果你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汽车,更客户聊天时,就会更加自信。反之,如果客户跟你聊起房子和车,自己却买不起房子和车,聊天时就没什么可聊。其他例如海外教育及旅游等,金钱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金钱让你实质上能参加社交活动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校友会,媒体或专业协会活动,每每在五星级酒店或会所吃饭,餐费每每就几百元。即使我有些斯坦福商学院校友,都会觉得每次的斯坦福校友活动四五百块一次不便宜,非必要也不一定去。觉得贵和便宜往往是相对的,如果你月入十万元或以上,往往你就不会介意花那几百块出席活动,毕竟出席这些校友会,媒体及专业协会活动,都是一个社交的“投资”,说不一定有意外的收获。但反之,如果你收入有限,可能要想想那个活动是否值得去,有时候会错失某些建立人脉的机会。结语虽然金钱重要,但法律人生也不是只有金钱。我还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如果只有金钱,但没有理想,人生也不过是个“赚钱机器”。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赚到钱,取得更多人脉后,我们还有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做?例如当我们通过金钱取得权力,或通过权力取得金钱后,我们是否能利用那些金钱和权力去帮助社会其他有需要的人?所以,对我来说,金钱不是一个“目标’ , 而是一个“工具”,让我们通过这个工具产生了社会影响力,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

【CLECSS 1043】平民律师:如何混进中上层社交圈?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周六愚人节,内地要上班,香港是一个正常的周六。虽然周末不用上班,我仍是清晨六点多起床,七点钟打网球,打完网球发今天的文章。昨天【CLECSS 1042】《红圈所月薪两万是否足够律师的生活+社交?》很受欢迎,其中提到律师比其他专业人士需要更多的钱,去混进中上层社交圈,从而“扩阔思维,让思考点更高更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朋友希望我写一篇跟中上层打交道的文章,我今天先从我成长的故事开始。小时侯的一件小事我在香港出生成长。小时候住在九龙的美孚新村,那里住的都是中产,既不有钱,也不算穷。我就是在这样平淡的环境成长。有一次我跟我父母路过九龙塘(注:香港的传统豪宅区),看到很多花园洋房。父母跟我说,“这些都是有钱人住的地方”。所以小时候一直都觉得九龙塘很高大上,一直都很仰视。有一天我自己一个人路过九龙塘,走进了其中一个超市,发现里面卖的东西,跟我在美孚新村的超市里看到的一样,并卖同一个价钱。(例如同一牌子的面包,卖同一价钱)。那时候我就想,其实有钱人或穷人,无论多有钱或多穷,也是人一个,我们吃同样的基本食物,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平等的,有时候所谓的不平等,也是我们自己内心想象出来的。日后,我就对九龙塘没有那么仰视,无论我们住那里,我们其实也是吃着相同的面包。长大后跟社会的接触我美国JD毕业后回国,在律所工作了很多年。后来再次回到美国,去斯坦福商学院读管理硕士。在斯坦福商学院里,很多都是官商名人之后。但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养成那种不亢不卑的精神。无论你家族有多少亿的产业,在商学院里,大家就是同学,我们同样要上课,同样要交功课,同样要考试。你有你的亿元生意计划,我同样有我追寻的法律梦想,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是平等的。有了这个基本的精神和自信,就可以跟各圈子好好交际。以下是我一些观察和心得:打开话题首先,“在大家都是人的原则”下,不同圈子的人也有共通话题。在一个餐桌上,最多人聊到的五个话题:1饮食(因为你在吃饭中,所以自然饮食是最容易聊起的话题。例如聊起不同牌子的啤酒。食物,有贵有便宜的,什么都能谈。)2时事(无论你在什么圈子,时事总会谈到,例如美国总统选举。)3旅游(你去四川旅游,有很有趣的经验,也可以谈一下。不一定要去阿尔卑斯山。)4体育(这个外国人经常会聊到,中国人反而少聊一些。)5其他文娱(例如近期的电影,你总要看一两部。)以上五项,你至少要掌握两至三项。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都是“人”的话题,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所以大家不必心里有着一个梗,觉得自己的出身跟别人不一样。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心理问题,觉得别人这么Senior,或处于社会上游地位,不一定看得起自己。循序渐进刚才说的是第一步,但要深化关系,就不能停留在这个General Level。第二步:再深入的话题,就要看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分析。比如说大家聊完一些General话题,聊起资本市场,你对今年的资本市场趋向是否有足够认识?你对最近证券法规和交易架构是否熟悉?你在资本市场的人脉是否足够?例如对方可能聊起某个投行的MD/ED,你是否跟他合作过?这些都会是你是否能深化关系的关键。这个General + 专业知识,缺一不可:General专业知识结果情况一YesNo难深化关系情况二NoYes难打开关系情况三YesYesOK所以你不能只懂吃喝玩乐,但胸无点墨;同时,只有专业知识,其他事情完全不懂,也是不是不行。一个人,同时有“General + 专业知识”,才算“圆满”。结语无论我们在社会什么圈子层次,我们都是一个“人”。与人交往不外乎“以诚相待”。我们不必要刻意讨好任何人,但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力求在“General + 专业知识”方面尽量充实,去打开和深化跟不同圈子朋友的关系。在此,我祝各位CLECSS法律界朋友都在交际方面做得最好;我们努力做好自己,不亢不卑,自然会能结交到交心的朋友。

【CLECSS 1042】红圈所2万元一个月起薪,是否足够律师生活+社交?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一些红圈所(加上汉坤)给刚入职的律师月薪两万元人民币上下。这个起薪在国内比起很多其他专业已经很高,但比起西方社会的律师起薪点还是偏低。律师其实在平时生活需要用的钱比其他不需要那么多社交的专业人士用的钱多。所以,我认为这个钱对于一个顶尖律所的律师来说,才只能算刚好。两万月分析假设一位年轻律师在北京/上海生活:开支租金5000衣服1000 (平均)吃饭3000交通1000其他交际3000杂项2000省钱5000总共20000算起来,月薪两万元其实不多。律师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你“衣食住行”都不能太差,很多时候客户都比较有钱,出来开会,律师穿西装也需要比较体面,否则可能会被客户觉得你“混得不好”。律师需要去一些较好的餐厅吃饭,多认识一些人,所以虽然自己独处时可以吃快餐,但往往跟其他商界朋友吃饭时,你就需要去较好的餐厅,往往一顿饭就一百多至几百块。还有其他的交际需要,例如有时候去一下较好的Clubhouse等。所以剩下来,所剩无几,假设你一个月省5千(还要交税),一年就只能省几万,跟买房子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年轻律师也不用绝望,只要坚持下去,往后几年工资会涨得很快。年轻律师应该多接触中上层社交圈很多律师都是社会中层,甚至中下层出身。有句话说,“如果不是家境有困难,谁去做律师?”。往往接触上层,和中上层社交圈,会成为年轻律师的推动力。也产生一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很多年前,我会愁怎样省那几块的交通费,但当越来越资深时,生活圈子的朋友都是中上层社会时,你会有另一种思维:“与其省那几块钱坐地铁,我不如打的把半小时省掉,做律师不知道那半小时能赚多少钱,做几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为什么律师一定要掏一些钱挤进中上层社交圈,不仅为了标签,更多是对我们思维的扩阔,让我们明白人能过另一种生活,思考点更高更远。结语做律师,往往我们就不只一般的衣食住行。我们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理想,有更高的追求。所以律师需要的钱就更多。不过我们不需要担心钱用掉就没有,钱往往是越用越有,当你跟一位Senior吃了一顿几百块的饭,但人生得到启发,你得到的收获就往往不只几百块。在此祝所有CLECSS年轻律师都有足够的钱,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和快乐!

【CLECSS 1041】律师: 高调做事 v 低调做人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律师每天都要在低调与高调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太高调,法律圈里都是竞争者,这样做不一定很受欢迎,纷纷种会变为箭靶。但如果太低调,又没有人认识你,那怎样决定自己什么时候高调,什么时候低调呢。我觉得可以用“做事v 做人”区分。高调做事所有确确实实做事,不妨高调,让别人知道你把事情做了。例如你做了今年最大的IPO,高调让人知道你做了那个IPO项目,那是个确确实实的事实,没有人会说你的不是。平时在工作上,如果某个项目的某一部分是你做的,也不妨高调让老板/客户知道,让他们知道你的贡献。总言之,这种实事,是Solid的事实,你高调说出来也没有什么可诟病的。你让别人知道,例如做了多少个IPO,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证券律师。低调做人以上所说的做事,都是一些比较客观的事实。但往往做人,没有那么客观的标准。比如说你在交际场合有一些特别的穿着,虽然他们会记得你,但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奖项,但没有太多客观数据支持的,拿了也没什么用。有时候不但没有用,反而有反效果。比如说,你出席某一场合,自己还未够资深,但拍照抢着首排中间位,专门攀附一些重要人物,这样都会很让人反感。法律人生,更重要是踏实一步一步地做,有一天自己把实事都做好了,在圈中有江湖地位,那时候再高调也不迟。结语法律人生,往往都要在高调和低调中间取得平衡。如果律师是我们一辈子的职业,我认为不需要急于高调,到我们的实事都做好了,法律界的成绩做了出来,我们自然会有相当的名气,而该名气是Solid的。要是我们天天想些方法让自己出名,这样只会拔苗助长,名气都是虚浮,不但对自己没有太多帮助,可能还会有反效果。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们都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事事好运!

【CLECSS 1040】律师:怎样让专业能力体现经济价值?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我前天的【CLECSS 1038】《英式工资(比起美式工资)是否更合适中国顶级法律市场的需要?》发布后,有读者留言为什么中国律师的专业能力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工资收入比英美律师低那么多。今天我分享一下我对《律师的专业能力与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般律师能充分体现经济价值的情况不管你是否喜欢,客户是很“现实”的,你为他带来有什么好处/利益,比如说以下情况,他就会感受到直接利益,愿意付钱:有大笔钱进账的情况例如债券发行,银行融资等,IPO等,这些你做完项目后,客户都会有一大笔钱进来,例如5-10亿。如果客户收到5-10亿,自然给几十万至几百万律师费也非常乐意。(另一种是美国式的Tort(人身伤害赔偿),例如医疗疏忽,你获得5000万赔偿,律师收取你30%,那律师就会有1500万进账,客户也很愿意给这个钱。但这种大额赔偿的情况,中国没有那么多,所以这个情况在中国法律市场较少)。避免严重后果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没有钱进账,但你替客户避开严重后果,比如说你打赢官司,他不用坐几年牢;或避免几千万的罚款。客户少坐几年牢,或少付几千万元,都会很愿意付几十万至几百万给律师。(反之,即使你做了很多工作,但你最后没有得到客户想得到的结果,他们就不会很愿意付钱)。法律的重要性和律师的角色以上各点,都建基于法律在国家的重要性,如果这些“结果”,都是不一定用法律途径取得,律师的角色发挥不大,那客户当然也不太愿意给钱。一般而言,西方社会下律师的角色较大,所以律师费也较高。优秀法律人才供求问题为什么中国律师工资偏低?因为中国法律人才很多(可替代性大),但基于以上提到的原因等,尖端法律市场比英美小,所以工资不用给得太高,也能找到很好的人才。对律所而言,如果你用月薪两万已经能招到很好的人才,那为什么要给四万呢?所以作为法律人,最重要在自己法律事业成长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特点。让自己的“可替代性”低,例如慢慢发展为某方面的专家,大家找那个领域的律师,就会想到你。这样就可以避免“市场过分竞争”而拖低收入的问题。结语各位CLECSS友,我们律师都对社会有一定的贡献和价值,但怎样把这些专业能力和贡献转化为经济价值,还是要花一些心思。在此祝各位律师朋友的工作都能充分体现经济价值,把应得的钱赚回来!

【CLECSS 1039】律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我以前写过这个题材的文章。不过昨天哈佛法学院有中国学生去世的事情,让人感慨。现在死因还在调查中,不过我还是希望所有法律人能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积极过好每一天,因此我总结了这么多年来跟身边法律界朋友聊天所得的心得。心理健康因为在律所工作压力很大,很多身边的律师朋友心理都不健康。比如说,周末发了【CLECSS 1036】《严师出高徒》后,很多读者都跟我说在律所跟着严格的老板压力很大,每天在律所精神紧张地度过。面对这个问题,应保持以下心态; (1) 这是法律人生的必经阶段。但当你的视野和人生想的时间线是十年,二十年,你就会发现现在一天,一星期发生的事情很渺小。过了很多年后,你甚至会忘记今天发生的事情,所以不必这么介怀。同样地,世界很大,你每天在办公室发生的事情很渺小,如果有天你幻想自己在太空,从太空看着地球,你的城市都未必看到,更不用说你所在那栋楼。(2) 必须把事实和情绪分开。每一天在律所办公室,就问:老板/客户要表达什么意思?我是否明白他的意思?我怎样解决其问题?其他的事情,例如对方是否有礼貌,我是否恐惧老板,我是否讨厌客户等,都可以不理。总言之,我们就是要客观分析事实,不能让负面情绪吞噬自己。生理健康在我们律师工作繁忙之余,不忘需要足够的运动和健康的饮食。运动方面,最理想的是工作天能有30分钟,周末能有两小时运动。例如,下班后去跑步30分钟,周末去打球2小时。这些对于精力很有帮助。饮食方面,每天要花一些心思,不能每天就随意去吃。可以刻意计划,例如看一些关于饮食营养的书,隔天自己准备午饭,把均衡饮食带进生活里。如果没有时间准备午饭,也可以自己对饮食有所铺排,例如我有一个朋友,每周就安排自己吃一天素食。最后,当然是有充足的睡眠,可以的话,至少晚上12点睡到早上7点。结语人生在世,我们最重要过好每一天。我们在律所/公司办公室里,每天只是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为其中的事情“过分悲喜”,反正一天一天过去,很多年后,今天发生的“大事情”,回头看起来也会变为“小事情”。做律师的,应该是最冷静客观的,所以我们工作上应该把事实和情绪分离,不要让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最后各位律师朋友们可以多约对方一起打球,互相激励。这样我们法律人就可以强大健康起来,这样中国法律界就不愁不可以壮大起来。

【CLECSS 1038】比起美式工资,英式工资会否更合适中国顶级法律市场需要?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在【CLECSS 1005】《红圈律所涨薪引发的思考》一文中,我曾经提到“如果这次大家跟随涨薪,将可能形成美国BigLaw 标准Pay Scale 那种情况的雏形”。但最近几星期观察了中国律所的不同反应,觉得可能还是英式工资(比起美式工资)会否更合适中国顶级法律市场的需要。英式 v 美式英国有著名的五个顶级神奇圈律所(Magic Circles),包括Allen & Overy (安理),Clifford Chance (高伟绅),Freshfields (富而德),Linklaters (年利达),Slaughter & May (司力达)。但他们不会像美国BigLaw一样完全统一pay scale。像这几个律所的香港Office,第一和第二年的Trainee Solicitor,一般月薪为4.5 至 5 万港币,取得律师牌后大约月薪8万港币上下。日后每一年级的律师,也是有个Range,不会没一年级的律师工资完全一样。由于取得这些律所的Offer比较难得,这些律所不会因为一两千元(最多是几千元)的差距,而流失掉好的Candidates。比如说某个律所X的Trainee Solicitor 4.8万一个月,另一个律所Y 4.5 万一个月,从Candidate的角度不会因为那几千元,就一定去X。一般会考虑整体的文化,在中国区的前景等。而从律所的角度,即使丢失一两个Candidates,但Candidates 众多,而这些顶尖律所的位置很少,所以还是能招到很好的Candidates。反之,美式的“统一BigLaw 工资”,表面的好处是避免律所之间无限涨薪的恶性竞争,但坏处是失去了市场应有的调节机制(比如说某个一线律所创收比略低,它给的工资略低本来就很合理,但在美式工资的环境下,它逼着要给那个“统一工资”。当然事实上某些Vault 100 靠后的律所,也不一定跟BigLaw Pay Scale)。涨薪的反应在传出君合涨薪的消息后,随之而来也有方达等其他律所调整工资的消息及各种传闻。这些律所,大家也不会一致给月薪两万元,有较高或较低者。估计其他红圈所之后也会低调在内部作出调整。跟我上段英式工资的分析一样,这些律所不一定要给完全相同的工资,因为顶级的律所机会不太多,而中国好的Candidates很多,在一定的Range 浮动,也不会丢失好的Candidates。Candidate A 不来,律所可以挑Candidate B。所以这种“在一定的Range 浮动”的英式工资,较切合中国的需要。而且,中国一线律所的实力本来有较大差异,因此较弹性的工资更合符国情。结语预计未来十年,中国顶级律所都会像英式工资一样,工资不会完全统一,但会在一定的Range里浮动。用英式工资模式(比起美式统一工资),更切合中国“Candidates 多 + 一线律所实力有较大差异”的实情。在此祝大家在中国法律市场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资机制,让律所和律师在中国法律市场双赢!

【CLECSS 1037】乘风破浪(律师版)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继上一篇【CLECSS 1022】《奔驰法律男:奔驰的人生》后,今天我仿作了《乘风破浪》电影的部分素材,写了《乘风破浪(律师版)》,希望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在我们成长中,我们做律师需要很大的坚持。中国传统的父母是否更希望子女做公务员?首几年工资不高时我们是否有想过放弃?但我们是否忠于自己的法律理想坚持到底?父亲的期望 v 自己的法律理想小时候,王浪跟他父亲王正相依为命。升读大学时,王浪进了中国政法大学读法律。虽然读法律,但父亲的期望跟自己的理想却不同。在大一那年,他在昌平听了一位香港律师(外号律侠西西)的讲座,知道了很多外所和顶级内所的事情,心里很想一试。但父亲是很传统的父母思维,希望子女做公务员,例如进商务部,外交部;或做个检察官,法官什么的。他还记得律侠西西的演讲:“你的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人生只能活一次,你为自己而活”。我的生活快乐吗?毕业时,王浪跟随了父亲的意愿,去考公务员,在做公务员的那两年,他并不快乐。虽然自己收入稳定,下班比他做律师的同学早。但看见那些在红圈律所的同学们工资每年涨得很快,再过几年自己可以做老板合伙人,心里就很不爽。有天王浪跟父亲说,他要辞职做律师去,其父亲说:“做律师收入不稳定,你别以为律师赚钱很多,我认识很多律师都生活拮据。你看你一辈子也赚不到一千万。”王浪看看父亲这些年来在北京小区开的小卖店,雇佣了两个不怎样的员工。难道自己也一辈子就这样每月赚一万几千地过生活?但他不甘心,他越来越清楚,自己是要做律师的,而且他绝对不会是“一辈子也赚不到一千万”。辞掉公务员去做律师王浪辞掉公务员后,找了一个一线尾,二线头的律所。工作很辛苦,但收入也不特别高,月薪就接近一万左右。因为这个决定,跟父亲关系不好,搬出去住,减去月租,餐费,衣服和交通,每个月也没剩什么钱。那时候生活真的不容易,好在有个对他体谅的女朋友。有次巧遇律侠西西,王浪请了律侠西西掏了几十块请律侠西西吃“真功夫”。律侠西西在法律界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王浪一点不好意思,跟律侠西西说:“你平时应该不会吃这些中式快餐吧”。律侠西西说:“他确实是不怎样吃这些中式快餐,但也不介意跟朋友去吃。跟年轻律师吃饭,最重要是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吃什么也没所谓。”那时候,王浪内心有一点触动,这让他明白到,一个好的律师,在意的是为社会做了什么事情,而不是单计算赚多少钱,是否吃好穿好,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成功之后过了很多年,王浪从原先那个律所,一步一步转到顶尖的红圈律所,收入越来越高。在他本科毕业十多年后,终于做了某一红圈所的合伙人,而且在法律界的颁奖典礼上获奖。这些年来,他跟父亲的关系还是没有修补好。在得奖感言说:“我感谢我的父亲,当初看不起我,认为我做律师没出色,一辈子也赚不到一千万。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要我尽最大的努力做,不让让别人看不起。我现在每年的创收,就已经超过一千万。”这个“特别”的感言,被媒体报道。其父亲(王正)看到了,内心百般感受。这些年来,他的小卖店,一直帮助了很多邻居。有些邻里没有钱,他也让他们赊账。他甚至借钱给他那两位员工创业。有一天,王浪来到父亲的小卖店,他看到父亲年纪已老迈,自己一个人在打理店铺,于心不忍。请了一天假替父亲收拾店铺。王浪:“父亲,我已赚了几千万了,你就不用工作了。”王正:“父亲我仍能走动,自然是要工作的。对不起当年说你一辈子都赚不到一千万。其实我当年只是希望你有安稳的生活,有稳定的收入,不像我做小卖店那么收入不稳定。”王浪:“我知道你的苦心。但我也要追求我的法律事业理想。你在这小区,帮助了很多人。我同样在社会上帮助了很多人。我们不能说谁比谁优胜,只是各做各的事情。人生在世,做认为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就好。”后语王律师的团队越来越大,招了很多年轻人。他跟他父亲不一样,他用了很多“正面”的方法鼓励年轻法律人,告诉他们只要肯努力,在法律界一定会成功。这些年轻人,受到王律师的感染,都积极向上。他们有时候会出海,一起“乘风破浪”。日落了,王浪在船头看着血红的日落,夕阳的倒影把海里染得一片血红,但王浪内心却平静安乐。现在人生无论遇到什么难题,王浪都会想起当年律侠西西的鼓励。大不了,一天失败了,再回去吃“真功夫”。像律侠西西所说,他不介意吃“真功夫”,最重要是为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是否有勇气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法律人,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人一天活着,我们总是能从头来过,即使失败了,并没有什么可怕。- 完-

【CLECSS 1036】法律界:严师出高徒

作者:CLECSS
05月24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我工作已超过10年了。在我刚出来工作时,在律所碰过不同种类的老板,但无论你当时是否喜欢,你回望自己受益最多的,却是那些凶巴巴,超级严格的老板合伙人。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这几种老板,怎样通过他们相处获益最多。凶巴巴,什么都挑剔的合伙人我第一次在律所工作,是暑期在香港一个本地律所实习。第一天去工作,就发现势色不对,全律所都在紧张备战状态。果然那位合伙人十点踏入办公室时,整个团队都很紧张。很快我就领教到是什么一回事。听到那个合伙人骂某一女律师骂得很凶,她说:“在我年轻时,比你还Nice,但你多做几年后,你会发现在法律界你没有选择,应该凶时就要凶起来”。在往后几星期,她对我也不断挑剔,“你怎么连传真机也不会用了?(注:事实上,真的很多学校出来的小孩不会用传真机,因为平时真的不怎样用到。) 她对我的文件写作,说话方式等,都非常Critical。就这样,我过了几个星期,但至今她说的每一句话我还记得,每次我做事情时,也想起她尖刻的Comments,要自己做得最好。所以回想起来,我还是要感激她。不温不火,对你没有太多Comments的合伙人这种又可以分开两类,一种是真的心胸比较广,把你的弱点包容的。另一种是觉得你不够好,但又不说出来,最后干脆把你放弃的。先说第一类这类合伙人一般比较温文,平时对你说话客客气气。你做有大错时,会跟你说,应该怎样做。你有小错时可能就不说了。我见过好几个这种合伙人,到一定时间,会约你出来吃饭,聊天时跟你Review一下有什么能做得更好。例如我还记得我很多年前,那些合伙人曾经给过我的评价:- “如果我是你,下班后会多跟Bankers 交际。”- “你说话要更Assertive,同一句话可以说得更坚定。”- “你需要更多Eye Contact,让人觉得你更自信。”这些都是很有用的意见,但是可能因为不是给他痛骂,所以这些意见虽然听进耳朵,日后也努力去做,总没有之前那种“凶巴巴”的合伙人推动力那么大。再说第二类 这类合伙人觉得你不够好,但又不说出来,最后干脆把你放弃的。这类合伙人我们会经常碰到,用过你一次后,觉得你不够好,下次就不再找你干活,或在年底评估给你差评。其实合伙人都曾年轻过,应该给那些年轻人一两次机会。如果他们第一次没有做好,并不一定是他们不用心,而是他们缺乏经验,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好。所以应该给他们一两次机会,要是说了一两次,他们还不改好,那时候才放弃他们也不迟。结语一个法律人,当越来越资深后,日后就越来越少机会被人骂。别人看到你不好的地方,也不好意思说。所以年轻法律人,好好珍惜自己刚出道头三年的时光。严格的合伙人/老板的批评,一生受用不浅。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回去商学院读书时,同学都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同学之间相互作出了坦诚的评价。这些对日后成长会很有帮助。所以我每天都会问自己,我自己的事业做好了吗?有没有能做得更好的地方?人每天的反思,会让自己每天进步。否则我们就达到了一个Ceiling,永远困在Ceiling之下。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