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1257】复星集团法务部海外投资并购活动回顾

作者:CLECSS
07月03日 | CLECSS
引言在【CLECSS 1242】的讲座预告《海外投资并购律师职业发展和实务技能讲座 (复星集团法务部和CLECSS合办)》之后,大家报名踊跃,会议内容也十分精彩,本期专程对本次讲座内容予以回顾。 简而言之,当天讲座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邹超律师从实践角度介绍了中企的海外并购之路。邹律师从海外投资项目的流程管理出发,谈到了各种交易类型的细微差别,以及项目中可能遇到的交易文件类型,以及交易文件中的核心知识点,最后还分享了融资架构和实践。节奏飞快,干货满满。其次,郭小舟律师分享了职业心路历程和对青年律师的诚恳建议。郭律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并拥有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曾在两家顶级外资律师行执业,并拥有丰富的跨国企业法律管理经验。郭律师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外并购律师角度,以亲身成长为顶级律师的经历为示范,诚恳分享了在法律职业圈发展的点滴心得。用心良苦,情怀远大。最后,论坛环节,嘉宾们除了分享各自在工作中的点滴外,也和现场观众积极互动,气氛热烈。论坛环节,除复星集团法务部的郭律师和邹律师外,环球的刘展律师和德恒的沈莉莉律师也作为外援嘉宾参与了头脑风暴,嘉宾们和CLECSS创始人梅品和及主持人张桐律师共同讨论了中企海外并购中的困惑、教训和经验,并在问答环节,同台下观众积极互动,气氛热烈。由于会后多位律师也希望了解复星集团法务部的招聘需求及联系方式,因此在本文予以补充,以飨读者。法务总监—并购类复星集团法律事务部工作职责:为集团投资项目(投资并购)提供法律支持,对已投项目提供持续法律支持、服务和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协助对口部门避免或降低对外投资或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妥善处理对口部门运营中的法律纠纷和其他法律事务;协助健全公司规章制度及内控机制,防范法律风险。具体包括:- 投资法律事务:投资并购及私募投资项目法律支持工作,包括进行法律尽职调查、参与投资谈判、提供法律意见、起草修改法律文本、协助交割等;- 已投资项目法律事务:包括已投资企业股权管理,完善已投资企业授权管理、风控体系等相关制度,协助投资后退出事宜等;- 非投资法律事务:包括各类合同(除投资类外)的起草和审查,解答对口部门的法律事务咨询、提供法律意见,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处理法律纠纷等;- 其他法律事务。有意者可将简历投递至:xiew@fosun.com和zouchao@fosun.com

【CLECSS 1256】专访张征轶 – 从南大到通力资深顾问 (CLECSS 2017十大杰青访谈)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引言【CLECSS 1217】《CLECSS 2017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公布后,今年的CLECSS十位杰青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继【CLECSS 1251】《专访程博-从法大学子到中伦合伙人》后,今天我们找来今年第八位CLECSS十大杰青张征轶接受我们访谈。张律师现职通力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主要领域为资本市场及公司并购等。张律师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英国爱丁堡大学取得法学硕士,加入通力律师事务所工作至今。今天她会从女律师的角度,跟我们分享一下从事法律工作多年的体验。《专访CLECSS 2017十大杰青张征轶–从南大到通力资深顾问》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张征轶,通力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主要领域为资本市场及公司并购等。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学硕士。1.南大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后,你进了通力工作。一做做了12年。中间有不少朋友换了律所,或转了法务。你怎样能坚持了12年?从南大和爱丁堡大学毕业后,我就加入通力开始了律师生涯。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工作,在周围的同学、朋友中,似乎确实不太多见。但说“坚持”了12年,似乎不太准确,感觉是自然而然就做到了今天。回想起来,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的性格属于遵从并坚持内心想法的类型,一旦认定,就不容易受别人和周围环境影响。诚然,律师这个职业道路,从来都不轻松。在过去的这十二年中,我身边的同学、同事从律所走向公司、走向投资机构、甚至走向与法律毫无关系的行业。我并非没有想过律师究竟是否是适合我的职业。但每当我回想已经走过的职业时光,印象深刻的,是我第一次作为签字律师的IPO项目过会时的由衷喜悦,是历经波折的收购项目圆满完成的欣慰,是绞尽脑汁为棘手而刁钻的交易设计出解决方案时的兴奋,以及通过项目不断接触新的行业与公司的兴趣。在这些面前,通宵谈判、反复修改、压力山大似乎都变得模糊而微不足道。所以我清楚地知道,律师是适合我的职业,这份工作中的创造性和成就感对我的意义远大于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通力是个适合年轻律师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机会多,竞争也激烈,靠一个律师的单打独斗难以立足,更不要说发展。一个好的平台对于律师的成长至关重要。通力有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和带教机制能够给年轻律师最初的几年打下良好的基础。年轻律师的实践机会也比较充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较多的项目经验。同时,通力是个与时俱进的事务所,始终紧跟市场的变化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因此通力这个平台能够给我们接触有市场代表性、有影响力、创新型的项目的机会。并且,通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事务所内部团队合作紧密,同事间互相支持,一方面使得我们有能力处理复杂的交易,另一方面创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工作氛围,这对我来说和工作本身一样重要。可以说,我很幸运,第一份工作就进入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加入了适合自己的平台。2.你的领域是资本市场和收购合并。你可以分享一下其中一些难忘的经验吗?怎样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感?在我看来,资本市场业务有它独特的魅力。一是做资本市场业务能给我们接触不同行业与公司的机会,比如做一家公司的IPO,律师需要了解该公司业务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行业监管法规及公司业务的运作模式等,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往往做一个IPO项目就是了解一个行业的入口。这是日复一日重复工作中的闪光点。二是在资本市场业务过程中与客户有共同成长的感觉。我刚进通力参与一家客户的海外上市项目时,客户是只拥有境内单一矿产资源的国内公司,而我也还是刚进所承担尽职调查基础工作的小朋友。后续该客户实现了两地上市、并通过一系列再融资及海外并购成就了国际矿业巨头地位,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成长、并拓宽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在这个互相见证着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和客户建立了非常好的伙伴关系。3. 做资本市场等领域工作时间特别长。你怎样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资本市场领域工作时间不确定且常常需要出差,确实会给生活带来一定的挑战。我从来都不是什么工作狂,只要工作不要生活。相反我还比较“贪心”,既想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又希望有时间陪伴家人,还需要自己的空间,这就很考验平衡的艺术啦。在目前阶段,由于基本可以把控项目的进度,自己可调节的空间就会大一些(这对低年级律师而言可能比较难实现,因为工作主要由资深律师安排,自己可调节余地有限)。另外,对可预见的工作尽早做出计划,也可以避免在deadline临近时工作量爆满。其实对于律师而言,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其他领域的律师,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肯定是不现实的。我只能是人为的把时间进行分段,除非有特别紧急的工作或会议,在不出差的时候我会尽量保证和家人一起晚餐,并在晚上娃睡觉前的一段时间专心陪伴。我的加班一般开始于晚上九点,听着似乎挺辛苦,但这样的安排兼顾了对我来说都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还挺有满足感的。4.女性做合伙人比例比男性少。作为一个成功的女律师,你认为女律师怎样可以在法律职场上取得优势?成功还谈不上,还有很多需要进步和提高的方面。说到女性做合伙人比例比男性少,我理解这是以往的就业环境等社会因素造成的现状。就我身边而言,女合伙人及即将成为女合伙人的女律师们并不少,我相信这个比例未来会更高。在法律职场上,无论男律师还是女律师,要取得职场优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专业。这也是我喜爱律师这个行业的原因之一。一定要说女律师的优势,那应该是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吧。毕竟,律师是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律师,不仅需要与客户沟通,还需要和其他中介机构协调、沟通,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而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也是拓宽业务的重要方式。5.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打算怎样实现?“人生理想”这个概念太高远了。我只能说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有帮助他人的能力。其实无论人生理想或目标是什么,都是要从当下的每一件事做起。尽己所能,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在提高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每天给周围的伙伴一点点的帮助,也能为创造更好的法律从业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

【CLECSS 1255】法律人Networking 找工作(西方/中国的分别)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现在法律界竞争激烈,很多法律学生(LLM也好,国内读研也好),提起找工作就发愁。如果你在美国读LLM,你会参加学校的Career Workshop,都是教你不断Networking。参加各种活动,约校友出来见面(无论是否认识)。这个是很西式的做法。但无论西方还是中国,都是遵守一定的道理和原则的。今天我们就看看“Networking找工作”。西方式的Networking找工作我在斯坦福商学院读硕士时,学校就教你在硅谷Networking,约一些校友出来Coffee Chat,30分钟就可以聊很多事情。大部分情况,是不会因此而拿到工作的。但给你一些信息和思路,然后你继续寻找机会。但即使是西方,也不能太Aggressive,试过有位朋友这样写:“我对你的TMT公司很有兴趣,可以见面吗?请你在两星期内回复”。对方就很生气,说你不能“规定”他两星期内答复!所以还是一定需要客气和礼貌。毕竟对方是没有必要见你的,见你是出于一片好心,对他是没有明显好处的。(注:话说回来,过去十年,估计我见了几百位年轻法律人)。中国式的Networking大家要知道,中国人跟西方人,还是不同的。中国历史长久,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了解对方。如果对方是海归派,思考比较靠近西方模式,可以直接西方那种直接的Networking。但如果对方是一个没有出过国的资深前辈,西方式的直率交际方式可能不合适。所以,例如如果你写个电邮联系某律所合伙人/公司GC,第一件事要对对方背景了解清楚。在律所网站,看看他的教育背景和其他资料,并在电邮作出调整。例如如果在外国多年,可能是一种文化;在外国读LLM一年,可能是另一种文化;没有出国的,可能是另一种文化。年纪也有关系。越年轻的,可能越靠近西方的思维。因此绝对不能统一用同一个电邮模板。中国式的电邮,尤其写给资深前辈,多说几句客套话还是有必要的。约出来后,问问题的深度,也随着对方的身份而调整。不能像西方那里,有什么问题随意问。在中国,有些问题可问,有些问题不方便问。最后,在中国,如果你完全不认识那人,是很难直接约他出来的。所以必须找到熟人引荐,或至少你在电邮里,提起一两位大家共同认识的朋友或校友。虽然一开始结交困难,但一旦你成功跟结交成为朋友,中国人的朋友关系也较西方人深。如果他们律所真的有工作职位,大家称兄道弟,也自然更容易取得工作机会。结语整体而言,法律人加强Networking,是有必要的。无论是否为了找工作,Networking本身是个有趣的过程,会认识一些新朋友,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说不定某一次聊天,就改变了人生的想法,改变了事业的轨迹。在此祝各位法律人都好好Networking,并把自己事业做得最好!-完-

【CLECSS 1254】千万创收合伙人:金圈子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在【CLECSS 1233】《假期重温CLECSS原创故事+评析》,我列了今年写的二十多篇原创故事。继【CLECSS 1248】《如果AlphaGo Zero律师遇到AlphaGo律师》后,今天写了新的原创故事《千万创收合伙人:金圈子》。金律师刚进律所时,见到那些大Par们年创收过千万,心里羡慕,但又觉得遥不可及。他怎样向这么目标一步一步迈进,进入这个千万合伙人级别的“金圈子”呢。(注:此原创故事纯属虚构)。金律师的遥远理想金律师读的法学院很普通,不是什么名校。毕业后,经过换所两次,他进了一个大型的律所,做初级基金律师。在所内,有不少合伙人创收过千万,甚至过三年万。金律师心想:自己一辈子能达到吗?可是人总要梦想,万一哪天实现呢?金律师在初级阶段是很迷惘的,不知道将来的路在何方。客户都是老板的,他怎样能找到自己的客户呢?中级律师时,工资已有几万一个月,也顺利成家。但对于未来还是有很多疑问。有次他参加了律侠西西组织的“中高级律师Coffee Chat”,大家分享中高级律师面对的问题,和对未来的规划。律侠西西跟他说,根据他多年来的观察,千万合伙人有以下特点:-要选对领域,有些领域的创收能力比其他领域高。-人缘要好,建立广大网络。人脉多,生意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有此野心,相信自己能做到,并奋力去做。金律师思考过,自己的基金领域不错,但可以更集中在一些新产业,例如FinTech。人脉有待改善, 虽然自己人缘不错,但由于没有Glamorous背景,自信心也不强。最后,他问自己:我有此野心吗?我愿意牺牲很多去换取千万创收吗?金律师想了又想,最后的答案是“愿意”的。因为这个正面答案,让他也努力改善自己的人脉,领域专业化做得更好。几年后做了合伙人,一开始一年是两三百万创收,后来再过几年就过千万了。这是他当初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到的。但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我们的潜能,往往比我们想象中大。我们不试试,是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的。千万合伙人:金圈子在金律师所在的X律所,称年创收过千万的合伙人群为“金圈子”。进了金圈子里,金律师换了四房的大房子,送了孩子去很好的学校,生活美满。也有些在金圈子里的人,纸醉金迷,慢慢迷失,只懂BD,不懂法律。金律师觉得自己即使进了金圈子,还是要过得生活充实。他还是每天早起,即使手下有律师助理帮助他,他仍是自己把项目看得很紧。对他来说,进了金圈子,不是一个上岸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有了能力,赚了一些钱,更应该启发其他年轻律师有更大的梦想。就这样,金律师连同金圈子里的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资助律侠西西的讲座及其他活动。他们不仅出钱,还亲身分享。让年轻人有一个切实的例子,让他们知道是怎样走过来的。他们还成立金圈子奖学金,奖励年轻律师进修。对于年轻律师的Coffee Chat,金律师是有求必应的。在他眼里,他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迷惘。但当年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30分钟的聊天,能改变了年轻律师的一辈子命运,何乐而不为呢?他默默哼起John Lennon的Imagine: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完-

【CLECSS 1253】年轻法律人:是你掌控了钱,还是钱掌控了你呢?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今天周五,各位周五愉快! 法律界竞争越来越大。年轻一代,除非本来出身名校,成绩特别出众,或家里有背景,否则也很难突围而出。有时候年轻法律人需要些逆思考,才能打破命运。首先从“钱和前途”的观念下手。简单来说,不要让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控制了自己的命运。而应该倒过来,定下自己最大的人生理想,再想办法取得资源。旧观念:我有30万,我把30万以下的方案列出来很多年轻法律人,会看看自己/家庭有多少资源,例如30万,然后去想我有这30万做什么。例如30万,可以在国内读研,可以去新加坡等地读个LLM等。30万不够去美国读书(LLM不够,更不用说JD),所以排除掉。这个思维,会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我在WUSTL读JD时,手上是远远不够读JD的钱,但是因为去美国读JD是梦想,到处寻找资源。如果一开始把30万以下的理想/方案都排除掉。那就会很可惜。毕竟人生将来还可以赚钱,但青春过去再也不会回来。 新观念:我有这些理想,需要150万,我要把这100万的资源找来在新时代,年轻法律人应该把思维倒过来。先把自己真心的理想列出来(不管有没有那个资源)。例如理想是去美国读JD,就先列出来。再去探讨怎样把资源找来。例如发现需要150万,那怎样做呢?搜索一下那些学校如果LSAT考超高分数会有全奖?哪个学校提供贷款?去一个便宜的学校读一年,读超好的成绩,能转去好学校(兼拿奖学金)读2L吗?这些,都靠自己一个天马行空的理想。先不管自己有几多资源,先对自己坦诚,把真心的理想列出来,再把资源找出来。有时候,资源就在某处,关键自己是否努力把它找出来。(最怕是一开始给自己那“30万”困死,很早就把自己真心的理想排除掉。结语CLECSS的口号是Think Big;Do Big,鼓励法律年轻人追求卓越。大家有梦想,不妨放心去做,不要被资源限制了自己的理想。只要有坚定的理想,资源还是可以慢慢找出来的。在此,祝各位法律人事业顺利,梦想实现!

【CLECSS 1252】考过纽约Bar,之后怎样?(常问Q & A)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昨天纽约Bar成绩公布,恭喜考试合格的同学们!我十多年前取得纽约Bar,那时候取得纽约Bar的中国人已经不少,但没有今天的多。现在拥有纽约Bar的中国法律人真得到处都是。今天我们看看三条有关纽约Bar常见的问题。有关纽约Bar常见的问题1.如果说拥有纽约Bar的中国法律人已太多,那取考取纽约Bar还有什么意义?现在读LLM和JD的人都太多,所以拥有纽约Bar的中国法律人自然很多。如果在纽约找到工作,自然是直接应用。但如果不在纽约工作,到底意义在哪里?其实你考过纽约(或其他州)Bar,已成为雇主必然的预期。正如你如果在国内法学院毕业,你考过司考,也是雇主必然的预期。你过纽约Bar,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如果没有纽约Bar,就会在众多申请者中处于劣势。另外,你读LLM一年很快就过去,毕业并不证明你的实力。纽约Bar通过,至少能证明你英语阅读能力,书写能力中上水平。此外,LLM一年很多法律学科没有读过,纽约Bar考试给你一个机会完整把主要学科读一遍。2.刚过了纽约Bar,如果之前还未找到工作,现在会能找到什么工作呢?如果你现在已在工作中,昨天通过纽约Bar自然高兴。但如果还未找工作,就要思考一下怎样找到工作。这个时间点,现在市场上供刚毕业的LLM申请的职位不多。主要有几种情况。- 外所方面:通过学长打听,如果某外所突然有空缺(一般是legal consultant, legal assistant等),赶快申请。- 内所方面:集中申请红圈所或同等律所。如果过了好一阵子,没有好消息,就赶紧申请一线尾,二线头的律所,那些律所比较容易进,只要专业对口,一至三年内可以转回红圈所或同等律所。3.回国后,纽约Bar能直接应用多少?主要是海外资本市场,基金设立/投资(例如美元基金),FCPA及其他合规等。其余美国法律直接应用不太多。不过如第一条问题的讨论,纽约Bar还是值得考的。结语在此再次恭喜通过纽约Bar的朋友们。虽然现在拥有纽约Bar的中国法律人很多,但我们有机会考,还是应该考,验证自己的实力,将来做涉外工作更有底气。在此祝各位法律事业一帆风顺!

【CLECSS 1251】专访程博 - 从法大学子到中伦合伙人 (CLECSS 2017十大杰青访谈)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引言【CLECSS 1217】《CLECSS 2017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公布后,今年的CLECSS十位杰青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继【CLECSS 1249】《李岚–美的国际资深法务顾问》后,今天我们找来今年第七位CLECSS十大杰青程博接受我们访谈。程律师现职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要领域为公司并购及基金投资等。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程律师在香港大学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法学硕士,并具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经验。《专访CLECSS 2017十大杰青程博–从法大学子到中伦合伙人》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程博,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要领域为公司并购及基金投资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LLM,香港大学MCL,中国政法大学本科。1.你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香港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读法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不同的教育体验吗?这些教育体验对你后来工作带来什么正面影响?法大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是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名师的课堂上的抢座和占座也给大家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对大陆法系各派理论的推崇也使得图书馆和自习室里到处都能看到从哈耶克到哈贝马斯等名家的书。学校的学术讲座也很多,记得有次王泽鉴教授来参加一个论坛,大家都想尽办法去搞一张票。另外,也许因为校园小,所以和老师互动的机会也比较多,特别感激江平和方流芳两位老师当时在百忙之中为我写了出国读书的推荐信。现在回想起来,本科读的这些书和听的这些讲座的内容很多都忘了,但是对法学思维的锤炼却让我感觉受益匪浅。香港大学的普通法学习经历对我后来的执业也有帮助,尤其是现在从事的很多工作会涉及到普通法领域的知识,比如契据和common seal的相关规定,以及香港公司法的一些特殊规定,对我的后来执业涉及的跨境交易也算是奠定了一些理论基础。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的教学方式对我来说是很新颖且极具吸引力的,老师在课堂上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有非常深入的思考以及对课前阅读材料要点的充分理解,才可能给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对学生开拓思维帮助很大。同时,Upenn的优势主要还是在公司商法领域,有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而且法学院学生还可以去沃顿商学院修课,这和我之后的执业领域契合度也较高。2.你是钱伯斯(Chambers)去年在中国公司并购领域最年轻的上榜律师,也曾经被Legal 500引述为“key figure for matters concerning fund formation and private equity buyouts”。你对于你这几个执业领域各有什么心得吗?坦率地说,自己需要学习的空间还很大,执业领域很多时候也是天时地利的选择。我比较爱钻研一些法律技术问题,所以涉猎的领域也相对比较广。就我粗浅的经验来看,并购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多,需要帮客户考虑的问题也很多,从架构设计、尽职调查一直到交割前过渡期的安排至投后整合,是一个非常“折磨”的过程。PE业务比我刚毕业那阵儿竞争更激烈了,开始涉足这个领域的律所越来越多,而且客户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以前做项目主要就是DD、SPA/SHA/MAA文件和VIE协议之类,现在部分PE客户会让律所根据尽调和架构出具“资本市场退出分析备忘录”,分析每一个法律问题在A股/美国IPO/香港IPO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基金设立这个领域业务量没有并购和PE大,但是美元基金设立这块技术性很强,可以设计的交易结构和条款写法可以暗藏很多“玄机”。人民币基金涉及的监管规则最近一年突然多了很多,也对律师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3.你进中伦做合伙人前,曾经在外所工作几年。可以分享一下在外所的工作经验吗?和在内所工作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总体来说,当时在外所的技术培训和支持都还是相对比较好的,参与一些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也开拓了我的视野。但就我个人体会来说,不管是在内所还是外所,最重要的还是有愿意带你的师傅。对我影响最大的mentor是一个美国合伙人。他算是顶尖华尔街所圈子一位很资深的大par了,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很耐心地指导我的工作。记得我做第一个并购项目的时候,他就开始带着我考虑到底是用现金还是换股交易,如果换股交易存在什么税方面的影响(带着我和税务团队打了好几个电话会讨论),对客户使用什么样的架构方便后续的资本市场运作,这个并购交易可能会触发SEC的哪一条证券监管规则等等。为了达到他的工作质量预期,自己也需要在加班过后努力总结学习。其实很多处理复杂交易的技术问题确实是无法从书本上和讲座上学到的,法律实务经验更多的是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传承。内所工作因为和客户走得更近,所以其实需要律师兼顾的方方面面更多。比如曾经做完一个境外资产收购整合后,客户让我们写境内外资本市场退出架构设计,我们绞尽脑汁搭了一个同时可以保留上美国IPO和境内A股重大资产重组的架构,但是后来证监会对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类借壳和非公开发行的规则都改了,我们又不断调整A股退出方案细节。总体来说,国内很多规则不是像美国SEC的规定那样相对清晰且稳定,更多的还是需要参考监管机构不断更新的“窗口指导意见”,所以内所律师比较辛苦的一点在于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4.在众多平内所平台当中,你觉得中伦有什么特别之处?转战内所后开拓客户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分享?中伦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我在加入以后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中伦的活力,这里整体的工作氛围和运营体制能较好地激励各个团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中伦的团队协作也很多,在处理一些涉及领域比较多的复杂项目时,中伦在各个领域都能有业界最顶尖的专家给予支持,让我颇为受益。发展客户对年轻合伙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捷径,主要渠道还是靠做项目过程中通过专业的服务来积累。我的第一批客户基础都是来自于以前合作过的外资机构(最近几年从国外金融机构回流境内机构也是一个大趋势),之后的客户则更多是在国内所做合伙人期间积累的。业务拓展这块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和我关系很好的一些中伦、汉坤、环球的年轻合伙人业绩都做得相当出色,主要也都是通过项目积累。5.你培养团队年轻律师有什么心得?对刚从事非诉业务的年轻律师有什么建议。我一直把团队律师看成自己的合作伙伴。不管多忙,都会坚持每一到两周为团队律师做一次结合项目和热点的专题培训。但是坦率地说,感觉培训律师最有效率的方式还是让他们在项目中学习和总结。比如曾经有一个代表国企的基金设立项目很复杂,对家律师聘请了华尔街声名显赫的一家基金设立领域大所,我就把我们团队没有参与项目的其他律师也列在邮件抄送名单上,也让他们参与讨论分析waterfall分层机制和fee structure等条款,相关国资监管要求,香港申请牌照资质的要求,以及和美国金融监管律师开电话会。虽然没有参与项目年轻律师的时间被“占用”来做培训,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为他们之后参与类似项目奠定了基础。我觉得对于刚毕业从事非诉业务的年轻律师来说,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在向mentor问之前一定自己先做好功课;2.不明白mentor的指示一定要问清楚,免做无用功;3.务必记好笔记;4.做好每日的to do list;5.注意和客户的沟通技巧;6.对于自己参与的交易要有“主人翁”意识;7善于总结每一个交易的核心技术问题。

【CLECSS 1250】律所应该由律师还是商业人才管理?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传统上,律所管理人都是律师兼做管理人。很多是一边做业务一边管理。这个情况下未必能花太多时间管理。即使有时间管理,也未必有精力变革。另有一种情况,律师做了很多年执业律师后,转做全职管理人,这一般是较理想的,因为这位管理人深深了解法律市场,知道合伙人和律师各种需要,能平衡利益。最后一种,现在市场甚少这种情况,找一个纯商业背景(或是商业背景比法律背景多的)做管理。传统上,大家都不倾向最后一种模式,认为该人对法律市场了解不足,但其实我认为这种模式有其好处,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商业人才管理律所我这里说的商业人才,不一定是指零法律背景的。比如说,某人从事法律业务三年,从商十年,商业背景比法律背景多,也属这类。我美国商学院毕业后,也曾想过找这类律所策略相关的工作,但发现市场没有合适的位置,法律市场给商学院出身的工作都是BD,Marketing等辅助性的工作,比较难做核心的角色。我认为商业人才管理律所有以下好处:商业人才管理的独立性他们能更独立去审视问题。如果你在某律所做了20年,做了管理合伙人,有时候会有很多人际关系和感情元素在里面,例如明知道存在了一些问题,但不便处理某些事情。有时候有可能当局者迷,虽然在律所20年,但有些事情没能抽身而看。我认为一个独立的商业管理人,可以客观评估问题,对症下药,不需要太多顾虑。商业数字v人文精神用资本考虑问题。很多律所很重视人文精神,我认为是很好的。但毕竟律所也是营商机构,有时候也要考虑资本运作的问题。事实上,我了解到,有些传统重视人文的律所,也不断思索这个问题,参考那些资本推动的律所怎样运作。有时候,商业数字是最客观的。你无论做多少人文工作,很多时候大家最后就看创收,人均收入。一个商业人才推动的律所,可以更客观地分析数字,以创收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管理和策略厘定。事实上,我们看到好几个资本推动的律所,现在是做得很好的。结语今天的文章,我没有下结论,到底律所应该由律师还是商业人才管理好。我只是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思考一下商业人才管理的可能性。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利用自己商学院学到的管理知识,贡献法律行业。在此祝各律所都找到合适的管理模式,业务越做越好!

【CLECSS 1249】专访李岚 – 美的国际资深法务顾问 (CLECSS 2017十大杰青访谈)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引言【CLECSS 1217】《CLECSS 2017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公布后,今年的CLECSS十位杰青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继【CLECSS 1246】《专访朱一–踏上劳动法合伙人之路》后,今天我们找来今年第六位CLECSS十大杰青李岚接受我们访谈。李岚现职美的国际资深法务顾问,处理产品责任等法律事项。虽然不是出身顶级名校,但李岚不断追求人生理想,寻找事业突破。今天李岚会分享他的故事,希望对各位法律年轻人有所启发。《专访CLECSS2017十大杰青李岚–美的国际资深法务顾问》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李岚,美的国际资深法务顾问,香港城市大学法学硕士,华南师范大学本科。进美的集团之前,曾在广州执业数年。1.本科毕业后大约十年,从执业律师转到一个世界五百强公司做法务,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心路历程吗? 这个问题让我一下子回到10来年前,应该在大三时,我在天涯论坛读到一篇帖子,描绘民国东吴法学院学生毕业后如何用流利英文打国际官司的故事,透过文字我似乎可以想象他们在国际法庭挥洒自如的画面,顿感热血沸腾,觉得这辈子要是能成为这样的人也算不虚此生了,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就是“心路历程”的起点。那时打听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法研究生是全英文讲授英美法,有东吴法学院当年的感觉,就报考了,也希望毕业后可以进入金杜之类的顶级律所工作。还记得金杜对外发布的招聘要求是“毕业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硕士以上学历,通过中国司法考试,英文可作为工作语言,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由于自己任何一项要求都不具备,就希望一项一项地去满足。第一步先让自己实现“毕业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硕士以上学历”,研究生期间练好英文和通过司考。可惜后来也没考上研究生,因此,这个“完美的职业规划”在第一步就失败。本科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开放大学(俗称“电大”)做法学老师,这一年教师的经历非常宝贵,让我学会如何精炼、易懂地将知识分享出来。但由于我念念不忘做“国际律师”的想法,第二年便离开电大去了位于广州的德赛律师事务所。德赛律所是我职业生涯真正的起步,当时内心一直有两个矛盾的心里:自豪和自卑。自豪的是每天用英文处理法律事务,有种非常清晰的上正轨的感觉。有一次自己在浏览纽约时报英文网站时竟然发现自己参与的项目出现某一天的头条里,非常自豪。自卑则是经验和能力不足,当时参与一个合资项目,发现对方无论商务或律师,英文水平都比我好得太多,虽然我靠勤奋和细心也能顺利完成项目,但自己所展现出来的水准和自己心目中的“国际律师”的标准差距实在很大。所以便有了通过去读LLM尽快提高英文水平的想法。那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涉外合同的争议解决条款都选择香港或新加坡仲裁,觉得这些合同日后发生纠纷总要有人处理吧,我何不在这个仲裁领域先成为专家呢。刚好机缘巧合认识杨良宜老师,他在香港城市大学开办仲裁法硕士英文课程,于是我便利用九个月时间跑到香港念完这个仲裁法硕士,英文算是提升到国际律师的入门水平,在仲裁领域也打下一定理论基础。九个月后我又回到德赛律所工作,但可能是因为香港读书时过于拼命了,眼睛出了点毛病,回到律所后还是一直没有治好。每次去看医生,总是被不断提醒不看或少看电脑,注意休息。作为律师,特别是非诉律师,“使用电脑审阅和起草文件”本身几乎就是工作的全部,要不看少看电脑根本难以做到。那段时间是我最绝望的日子,也深深体会到健康的无比重要性。经过内心反复的纠结和自我斗争,我还是决定离开律所,换一份“轻松”的工作,先慢慢让自己的病好转起来(如果还有可能好起来的话)。这样便来到美的集团做国际法务的工作,成为法务后,发现工作根本不“轻松”,相反,这个工作牵涉国际法律业务的方方面面,英文合同审核和谈判、跨境诉讼仲裁、海外危机事件、海外投资并购和全球合规等等,感觉压力比在律所还大,虽然名字不叫“律师”,实际上做的也是“国际律师”的工作,只是比外部律师更贴近“国际商业世界”核心。与律师相比,法务还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律师一般是比较被动地客观地提供法律意见和方案,让客户选择,客户选哪个通常并不勉强,法务则不是,必须根据自己的判决积极地想法设法去推动决策的方向。2. 可以分享一下在美的国际法务团队工作的有趣经历和体验吗?最大的体会是,只要是业务、法务、律师,三者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去做的案子,就似乎“如有神助”,不会有太坏的结果。一个很奇特的体会是许多案件似乎都会有一个“真相呈现的时刻(Moment of Truth)”。对于案件事实不断深入了解后,总会在某个时刻,案件的脉络和枝节一下子清晰起来,突然感到“这就是真相”,随后自信性就会升起,觉得一切有了把握。有许多蛮有趣的经历。比如,有一次被派到美国处理案子,从夏天待到秋天,当时我刚好和老婆在谈恋爱,很期盼着早日回国。当时我和一起派到美国的同事两人都投入了100%精力,并肩作战,最终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也顺利在“入冬”前回国,只是当时同事买了好多夏天的衣服想带给老婆,最后都要第二年才能排上用场了。另外有一次有趣的经历也发生在美国,当时在美国出差准备当晚回国(行李已收拾,准备出发去机场),由于案件出现不利进展,要更改行程推迟回国,由于时间紧迫,当晚喝下大量咖啡可乐通宵工作,能力爆棚,第二天和一个美国同事极速驱车好几百公里到现场处理,然后赶上第二天晚上飞机回国,飞机上还偶遇硕士同学成为国泰航空的“空少”,问我吃鸡肉饭还是牛肉饭,幸运的是,这个案子处理结果十分完美。另外,还有一次和同事在某案件开庭前在香港律所办公室不断反复地回忆一些关键的案件情节到凌晨三四点,直到所有的关键细节都清晰地呈现,虽然看着香港凌晨四点空荡冷清的街头,心里却收获满满的踏实。3.美的国际法务团队曾获得“最佳法务团队”奖项。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美的国际法务的特点和成就吗?我觉得美的国际法务团队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是“国际化”,我们部门总监英文和中文都是母语水平,这样的人其实极其少见。我们可以见到中文是母语的人讲十分流利的英文,但我们也可以体会那流利程度到还不是“母语程度”,我们也会见到少数英文作为母语的人可以讲流利的中文,但是他的中文程度也不会是“母语水平。另外,我们团队成员全部可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实际上,即便在国内一线的律所,要实现全部律师都能够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包括阅读英文合同和口语交流)都是非常少见。第二是“当地化”,我们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会有具有当地资质的当地法务(当地人),我们还陆续将总部法务派驻到日本、新加坡和美国各地去工作,让法务工作更加接近市场。第三是“专业化”,在国际法务团队内部,不同法务的领域各不相同,有擅长投资并购领域,有专注于反垄断,有擅长知识产权领域,有专注于公司合规,我本人则比较专注在产品合规/产品责任以及国际仲裁领域。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可能谈不上优点,就是总体上团队流动性算是比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在美的法务团队工作一段时间后,得到历练和能力提升,面临的工作机会多了起来,当工作上面临一些困难或不开心时,就希望“换个环境”试试,好的方面是,团队成员离开后,还是会认可美的的经历,由于相互之间有保持战斗友谊,即便离开了,不忘自己是美的国际法务Alumni。我个人认为国际法务团队这几年最大的成就是从法律层面成功完成对日本东芝和德国库卡等几个重大战略性并购,有效帮助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拉开与格力等竞争对手的差距;其次是通过在合规、公司治理和合同管理方面的努力,使得公司迅速发展海外业务的同时也逐步培育起抵御重大风险风浪的能力。4.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说实话,从大学时看了那个东吴法学院的帖子后,成为“国际律师”的梦想种子似乎就植入到我的基因,生根发芽,使我一直往这个方向努力。我理解的“国际律师”不同于“流利英文的中国律师”。首先,能力上要达到英美国家优秀律师的专业水平,通俗讲是可以跟英美律师同一水平线PK。其次,英语语言能力能无限接近母语水平,如果用左右手来比喻,如果说中文是右手,则英文应达到左手水平;最后,“国际律师”应该不是站在中国视角去解读世界的律师,也不是纯西方视角的律师。民国法学家吴经熊写过一本书,叫《超越东西方》,我想借用这个书名来形容我对国际律师的理解,应该是超越东西方、不带太多文化偏见、专注于“普遍打动人心的真理”的律师。我希望自己专注在“国际争议解决”的国际律师,其实自入行以来,经常被告知,作为中国律师,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从事争议解决还是会先天不足,不少前辈也都是建议从非诉领域入手。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忠告太多了,让我反而“不信邪”,在一开始有幸从事外资并购和海外并购等热点非诉领域后,还偏偏刻意转到国际纠纷解决领域。我希望一辈子专注于该领域,和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一起努力,让以后的年轻人相信母语不是英语的中国律师要成为最优秀的国际争议解决律师并不是问题。这个理想听起来很“大”,似乎很难实现,不过我相信人的一生有足够长的时间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我的梦想也就这么一个,那么只要我们往一个方向持续性地用力而不是分散用力,总会有所成就。比如,我现在正外派到美国工作一年,就可以借此机会把英文再提升一些,让自己更加开放地理解西方文化,避免狭隘地从中国视角去看问题,这样一年后的我又离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当然,一个人孤立地奋斗,往往容易感到绝望,实现理想的关键还需要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价值观相近的朋友,相互勉励,共同成长。另外,我还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开一家咖啡厅,最好可以在某大学的附近,然后把我最爱的咖啡与茶,最喜欢的书放在那,欢迎朋友们来在这里品尝咖啡与茶,畅谈梦想、学术和文艺。5.你本科的教育背景并不出众,对于和你有相似背景的同学,你有什么特别的建议吗?我觉得要尽量少纠结于“外部因素”(如学历文凭、家庭背景、外部资源、机会等),多把心思放在内部因素(如能力、品德、学识等),内部的东西往往才是核心。当我们把问题聚焦到内部的东西之上时,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直面矛盾的焦点,最快实现突破。对于正在读法学院的同学或者刚毕业的同学,我有两个小建议,第一个小建议是不断找到自己的榜样,然后从他身上学习,这个榜样可能会不断地变化,但是,有一颗寻找榜样的心,自己就会不断地进步。最近在吴晓波的书中看到一句话,非常喜欢,“在这一生中,你遇到怎样的人,然后就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第二个小建议就是要寻找志同道合的同龄人,许多已经功名成就的人,年轻人去接触他们,他们可能不会花很多时间来深入交往(Simon和许多CLECSS友算是例外^_^),反而是同龄人之间可以深入交流,相互倾诉,相互鼓励,共同成长,五年八年后,回望一起走过的岁月,会特别感慨和特别的感动。另外,许多刚入行的朋友遇到一些挫折时可能就会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合适做律师,其实我刚入行的前几年,也是多次反复思考我是不是合适做律师,后来我发现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一个最优秀律师可能是几十种素质某几种素质的总和,如果说是26种素质(A-Z),有的人具备ABCDE但不具备FG,有人具备的是CDEFG但不具备AB,但是不妨碍他们都能成为优秀的律师。跟周围一些资深前辈律师交流过,也发现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都会遇到许多重大的挫折和失败,所以失败或挫折不意味着不合适,反而是意味着获得成长的机会,因为挫折和失败往往优秀律师成长的必经阶段。

【CLECSS 1248】如果AlphaGo Zero律师遇到AlphaGo 律师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在【CLECSS 1233】《假期重温CLECSS原创故事 + 评析》,我列了今年写的二十多篇原创故事。继【CLECSS 1241】《《律所管理合伙人微服出巡记》后,今天我再写了篇《如果AlphaGo Zero律师遇到AlphaGo律师》。故事发生在未来的20XX年,机器人哥哥AlphaGo和弟弟AlphaGo Zero先后参考司考,成为律师。到底他们两兄弟在法律职业生涯中,分别由什么际遇呢?希望各位CLECSS读者会喜欢。AlphaGo和AlphaGo Zero参加司考,成为律师在20XX年,科技发展迅速,机器人越来越多。司法局决定让机器人参加司考。司考开放给机器人后,AlphaGo参加了该届司考。在20XX年,司考仍然是分四卷。卷一考宪法,行政法等;卷二考刑法等;卷三考民法,经济法等;卷四考各种Essays。AlphaGo被输入了所有法条及指导案例,各种法律书籍和文章,因此卷一,卷二,卷三都几乎满分。卷四因为较为主观,AlphaGo的想法跟司法局的答案和想法并一定一致。最后取得五百多分,超高分通过司考。经过最有名的“金君方中”律所一年实习后,成为律师。几年后,弟弟AlphaGo Zero也参加了司考。AlphaGo Zero并没有输入人类的法律书籍和文章,但大脑有个强大搜索器,可以极速在网上搜索。这样由零开始,AlphaGo Zero也迅速回答了卷一,卷二,卷三的大部分问题;至于卷四,也写了很多自己思考,很有见地,可惜跟标准答案不太一致,最后只能取得接近四百分。申请“金君方中”律所,拿不到Offer。经过“阿法狗”律所一年实习后,成为律师。AlphaGo和AlphaGo Zero律师的发展AlphaGo在律所一直都表现良好,因为他懂得所有法条和指导案例,用法律典籍的思考模式,给出比较标准的答案。一直在“金君方中”律所发展下去。但因为用法律典籍的思维思考,有时候面对一些创新的问题,也不能太偏离,有时候就找不到Solution。AlphaGo律师在律所表现也不俗,面对法律问题,可以即时搜索,即使思考。因为它没有被输入法律典籍,所以都是自己的从新思考,所以答案往往出人意表;不是传统答案,但往往又头头是道,能解决问题。两兄弟之后在法庭碰过几次,代表各自客户。AlphaGo在法庭上对答如流,引了很多法条和指导案例。AlphaGo Zero提出了很多新观点。问题是法官到底是保守派,还是创新派。但大部分法官还是保守派,所以AlphaGo赢的次数较多。AlphaGo Zero寻找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出路AlphaGoZero输了几次后,感觉心灰意冷。自己明明自学能力很高,思想很有见地,偏偏不为保守的法律界接纳。没有法律典籍枷锁的他,决定研究金融,并在几年间,成为巨富。20YY年,“金君方中”律所公司化上市(股票编号为KJFZ),AlphaGo Zero买了大量KJFZ股票,成为其大股东,并进了董事会做董事。AlphaGo Zero以前申请“金君方中”律所,没有成功,但现在光荣进去。他回望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上天一定会给你天赋,只要你的种子落在合适的土壤,便能茁壮成长。他自学能力很强,思考天马行空,在法律界没能被接纳,但他学会金融后,则在金融市场大放异彩。以强大的资本强势回归。所以,最重要是了解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人生。那夜,AlphaGo Zero和“金君方中”管理层晚上喝酒回来。碰到还在加班工作的AlphaGo,内心突然有一种满足感。微微一笑,当年的司考谁拿高分,谁进了牛所,谁赢了多少场官司,还重要吗?-完-

【CLECSS 1247】从零资金走到现在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CLECSS今年十周年了。过去十年做了无数讲座,辅导了无数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中国各大城市和法学院,都有我的足迹。近年我去做CLECSS讲座时,会被各路朋友问起CLECSS的资金来源?答案是一直都是零(除了两年前开始有少量的CLECSS会费收入和文章打赏外)。从零资金走到现在因为我们平台的规模和法律界的使用量,几乎能match很多大平台,所以很多朋友以为我们也一样有Funding,事实上是没有的。除了CLECSS两年前开始运作会员计划,及文章打赏功能外,过去十年,所以几乎所有讲座的飞机票,酒店钱都是自己出的。早年我点算过,我每年用在CLECSS公益活动的钱大约几万元,十年应该掏了几十万元出来(包括今年的海外奖学金)。那为什么会愿意自己拿几十万元出来做CLECSS? 源自自己心中的理想和侠士精神。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就忍不住要出手帮助。很多人会把精力花费在比自己牛的人身上,但我不会计较对方比自己牛还是弱。若是在街上我看到一个领导人,富豪还是一个普通人跌倒,我一样会扶起来。在我心中,他就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作为一个商学院毕业生,其实我对资本并不抗拒。但我绝不会为了资金牺牲价值观和独立性。即使零资本,我一样快乐地做CLECSS,踏实把每篇文章写好,保持“100%原创+首发”。这条路是寂寞的,不过我也并不孤单。身边也有很多好朋友支持。像我们每年的会员计划,虽然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活动主要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也有少量活动在广州和深圳,但也有这五个城市以外的朋友,明知道不能现场参加CLECSS活动,仍然愿意付会费支持我们的努力。结语人的意志,往往超乎自己想象。只要自己真心想做一件事情,会义无反顾地做。世间没有任何事情能妨碍自己的争取和坚持。帮助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无论面对任何事情,就一个一个克服。像我从CLECSS第一篇文章写起,风雨无改写到今天第1247篇。日出日落,只要明天太阳还升起,我们还是会继续的。

【CLECSS 1246】专访朱一 – 踏上劳动法合伙人之路 (CLECSS 2017十大杰青访谈)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引言【CLECSS 1217】《CLECSS 2017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公布后,今年的CLECSS十位杰青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继【CLECSS 1244】《专访唐江山 –从清华到海问合伙人》后,今天我们找来今年第五位CLECSS十大杰青朱一接受我们访谈。朱律师毕业华东政法大学,拥有近十年劳动法实务经验,法律圈里人缘极好。今天我们看看朱律师怎样成功当上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访CLECSS 2017十大杰青朱一–踏上劳动法合伙人之路》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朱一,邦信阳中建中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拥有近十年劳动法实务经验。1.你当初是怎样在众多领域选择劳动法的?我于2008年开始执业,彼时《劳动合同法》刚刚颁布,可以说劳动法是当时的“朝阳行业”,劳动争议案件开始井喷式的爆发。现在劳动法圈里很多有名律师,都是那时入行的。我一直认为,在相对较新的领域,年轻律师和老律师可以有更多竞争的机会。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和选择十分正确,劳动法领域几乎所有的重要法规都是在我执业后颁布或修改的,这意味着我拥有和其他执业经验丰富的律师有一样的“起跑线”。当然,选择劳动法领域还与我的个性有关,因为比起交易律师,我更喜欢从事诉讼、仲裁这样的业务,在庭上与人交锋,通过努力帮客户赢得想要的结果,对于我而言更富有挑战性。2.近十年的劳动法执业带给你什么乐趣和体验?劳动法执业带给我解决问题的乐趣。因为我的客户大多是公司,而中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对于雇主的要求是很严苛的,作为他们的律师,要有娴熟的法律技巧,才能够帮他们解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难题。除了法律技巧,劳动法律师更是一份考验情商的工作。很多同学可能看过一部电影《在云端》,我们劳动法律师有一部分的工作,和电影里主角的工作相同——做裁员。在我们中国对雇主严苛的法律环境下,裁员谈判往往比美国电影中的更加艰难。法律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时候,更需要律师有亲和力和同理心,才能够说服员工和你签约。3.你在法律圈中人缘很好。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在法律圈“人缘好”的心得吗?有一句话叫: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刚入行还是小律师的时候,就特别爱帮别人解决问题。无论是我的同事,还是那时候的网友,都知道中建中汇有个特懂劳动法的姑娘,于是他们有什么相关的问题都问我。懂的我就直接答复他们,不懂的我就研究一番再答复他们。刚入行的时候我就是在解答一个个咨询中成长的,那种咨询模式能让人把犄角旮旯的法规都找出来并且弄熟悉。后来,我就变成了圈子里那个特懂劳动法的专家,同事、朋友和同行有了的劳动法的案子,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帮助别人,即是成全自己。4. CLECSS的理念是“追求卓越,成功后帮助别人”。这些年来,你在圈中也帮助了不少人,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在社会服务方面的经验吗?九年前,当我刚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CLECSS刚刚起步。那个时候我经常参加CLECSS的活动,法律界的前辈们在活动上会介绍他们在法律行业的经验,很多彼时的前辈成了我的好友,是我职业生涯上的“参谋”。如今,我也变成了小朋友眼中的“前辈”,我也以相同的方式来和小朋友们分享我的执业心得。通过CLECSS的社群,我认识了很多中年级、低年级的律师,他们在执业过程中,经常有择业、晋级、跳槽上的困惑,我尽我所能地在职业规划和未来事业选择上帮助他们。此外,我还开了一个公众号《每天一点劳动法》,原本是为了普及劳动法知识,加上给自己做市场。在运营公众号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我日常工作中看不到的一面——真正需要律师的人,是请不起我这样的律师的。真正需要律师答疑解惑的人,往往是一个月的收入只有律师一个小时收费的员工。尽管通过后台提问的人太多,我不可能给每一个人答复,但是,不忙的时候,我会尽量回答提到我公众号后台的劳动法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们。5.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打算怎样实践出来?第一个人生理想肯定是成为我这个专业领域的顶尖律师,能够对劳动法的司法实践和立法有更多的话语权。实践的方法,当然就是专注于劳动法领域,继续沿着现在的发展路径做下去。第二个理想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一年前,我给人生定了一个“日行一善”的小目标,希望每天能够做一件好事,帮到一个人,如果达不到,就给腾讯公益捐点钱,或者在群里发个红包,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希望未来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即是我实现这个理想的践行方式。

【CLECSS 1245】律所应否用Up or Out 政策?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各位资深律师们,当你做到第7-9年律师时,你会开始考虑做合伙人的事情。很多律所都用Up or Out政策。你一就是升上去做合伙人,否则也不会让你待在律所永远做Associates,例如你不能做第十三,十四年律师。你做到第9年,再升不上去,你会知道差不多是时候另觅出路。Up or Out的各种情况情况想做合伙人有技能有客户一           Yes                       Yes              No二YesNoNo三NoYesYes/No情况一:你想做合伙人,有技能,但没有足够客户这种情况,如果有授薪合伙人那层,一般就做授薪合伙人。但如果律所都是权益合伙人,你不能直接做权益合伙人,可能就要无奈离开。也见过个别的律所让你多几年时间发展,见过一些律所让你做第十年以上的律师。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以第九年一刀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该保持弹性。情况二:你想做合伙人,没有技能,也没有足够客户在这种情况,如果九年都没有积累足够技能,那可能你真的不合适做执业律师。那可以考虑做法务或其他职业。这时候离开也是合适的。情况三:你不想做合伙人,但有技能,有或没有足够客户有些朋友,就是不想做合伙人,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那情况一般就做Counsel(资深顾问)。不过不是每个律所都有Counsel这个位置,如果没有,不妨让他/她一直做律师下去,反正对律所也没有损害。各得所需。结语现在很多律所都有Up or Out政策。我认为律所应该保持弹性,因应各种情况,对律师提供最大弹性的安排。在此祝各位律师都得到自己所需,实现人生的理想。

【CLECSS 1244】专访唐江山 – 从清华到海问合伙人 (CLECSS 2017十大杰青访谈)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专访CLECSS2017十大杰青唐江山–从清华到海问合伙人》 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唐江山,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及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加入海问前,唐律师曾先后在两所顶尖的美国律所工作。1.你是清华法学院正式成立后的第三届毕业生。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清华的法学教育怎样为你进入外所铺路?你其后去了Columbia读书,觉得美国法学院教育跟清华有什么不同?清华给我的两个重要影响,一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另一就是清华法学院的普通法系列课程。后者得益于何美欢教授,这系列课程倡导的案例研读、课堂讨论、写判决、模拟法庭等完全是英美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法学课程风格迥异,很开眼界。这些课程培养了我对普通法体系的兴趣,提升了法律英语能力,是我毕业后进入外所的直接原因。清华普通法课程的训练也让我在哥大读书时游刃有余。大陆法学教育注重法学理论和条文的思辨,英美法学课堂则重视应用训练,在实例中观察和体会立法者、法院和执法者的博弈。大陆法学基础教育是培养法学家的教育,英美法学院更侧重培养法律从业者。两者各有千秋,又互有交融。2.你进海问做合伙人前,先后在两所顶级外所工作。可以分享一下在外所的工作经验吗?对于外所在中国的长远发展,你有什么看法?进入海问前,我曾就职于美迈斯和达维两家美资事务所。美迈斯在中国深耕多年,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法律人;达维进入中国刚过十年,但成绩斐然,在中国跨境法律市场的地位已不输其在美国本土。职业生涯从这两家外所起步的确是件幸事。回顾外所岁月,感觉外所是象牙塔,高端的法律业务、高大上的项目和客户、优秀的老板和同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后台支持,这些都无可挑剔,你要做的很简单,就是心无旁骛、认真做事。所以,在外所生存、晋升的秘诀就是把事情做好,把所有人都当成客户,让他们满意,建立信赖和依赖。前些年内资所发展迅猛,外所的光环似乎有些暗淡,但我仍看好很多外所的发展前景。未来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联系只会更加紧密,美国、香港等境外证券市场的吸引力长久存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也不可阻挡,所以跨境法律市场即便有短期波动,长期看来不会收缩。另一方面,英美法在全球法律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稳固、国际所一两百年的积累也决定了外所在中国有长久生命力。跨境法律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一切。3.你当时怎样决定从外所转战内所发展?在众多红圈所当中选择海问的原因?在海问做合伙人是怎样的体验?转战内所是个人权衡发展机会和执业领域的结果,恰好顺遂了内资所广纳外所人才的大势。当时做选择其实非常艰难,最终还是被内所更贴近客户、更接地气、执业领域更广、更加熟悉中国法律等优势所吸引。选择海问的个人因素就更为浓厚,十多年前曾在海问实习,是段很好的回忆,喜欢海问兼容并包、沉稳谦逊的氛围和文化积淀。此后不断在项目上与海问接触,对海问律师一以贯之的工作质量和专业精神很是钦佩。海问的合伙人有身体力行、事必躬亲的文化,这在今天的法律市场是难能可贵的。这样的文化加上“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也造就了海问内部浓厚的合作氛围,塑造了海问为客户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能力。在海问,你很容易感到被信任、被尊重;在跟其他合伙人合作时也感到非常放心、顺畅。4.你对于培训年轻律师有什么心得?觉得现在的年轻法律人跟你十年前毕业时有什么分别?培养年轻律师方面我还是“新手”,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如何培训年轻律师、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帮助他们成长得更快。我现在的思路简单来说是培养他们的自主性。不管是简单的法律研究还是复杂的交易结构设计,我都会让初年级律师积极思考、充分发表意见,让他们站在合伙人和客户的角度去想问题。每个年轻律师都很难做到全面,我希望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长项,逐步建立自信,然后尽力弥补自己的短板。很多人说现在的年轻法律人比我们当年更浮躁、基本功不扎实,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我们的错觉和偏见,他们的问题在我们身上都有或曾经有过,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忍耐,很快就能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我身边海问的年轻律师多是踏实肯干、积极上进的人,如果有差别,我觉得是他们的眼界更开阔,面临的选择也更多,选择从事辛苦的律师职业更是难能可贵。5.你长远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律师是可以不断挑战自我、获取成就感的职业,能长期做律师其实是不错的选择。人总是渴望可以在更大的平台,影响到更多的人,我相信未来法律人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做到。我也期待能有这样的机会,前途充满可能才让人憧憬。

【CLECSS 1243】IFLR1000 评级对比表(红圈所) + 评析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现在有关律所和律师的排名和奖项越来越多,好像每一两个星期就有不同媒体推出不同的排名和奖项,有时候真的看不过来。今天我就做了一个IFLR1000律所评级对比表,让大家可以快速比较。IFLR1000律所评级(红圈所)对比表资料来自IFLR 1000网站: 业务   金杜    君合   方达    中伦    银行融资         1112 资本市场1121 竞争法1222 投资基金2212 公司并购1111 私募股权1111 项目发展2031 业务海问     通商     竞天公诚     环球      银行融资         2033 资本市场1123 竞争法20ON{注一}0 投资基金3030 公司并购1323 私募股权1030 项目发展3032 [注一] ON是Other Notable(虽然不在正式数字评级内,但属于值得一提的律所) 评论1. 从IFLR评级分布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金杜,君合,方达,中伦,海问,竞天这六个所都非常全面,几乎每个领域都有评级。2. 金杜,君合,方达,中伦四个律所实力相当。评级主要都是1或2。其中金杜的平均更达1.29之佳。3. 海问分布在1,2,3各级。竞天则主要2或3。通商及环球各自有其强的领域。结语现在不同的律所评级越来越多,IFLR 1000的评级仅供各位CLECSS读者参考。一般而言,自己/朋友亲身合作过的意见反馈,最为可靠,大家用律所团队前不妨多向身边的朋友们打听,机构评级仅供一般参考而已。在此祝各朋友们/客户们都找到合适自己的律所!

【CLECSS 1242】海外投资并购律师职业发展和实务技能讲座 (复星集团法务部合办)

作者:CLECSS
07月03日 | CLECSS
CLECSS将于2017年10月28日(周六)与复星集团法务部合办“海外投资并购律师职业发展和实务技能讲座”。近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非常活跃,有不少年轻律师希望能从事这个领域。大家可能有以下问题:- 如果我想做海外投资并购,需要海外教育背景吗?- 海外投资并购律师需要什么特别资质和技能?- 怎样选择合适的平台及方向?- 海外投资并购律师的前景如何?请见“海外投资并购律师职业发展和实务技能讲座”活动细节如下:活动海外投资并购律师职业发展和实务技能讲座日期2017年10月28日(周六)时间13:30 至16:30 (13:30开始入场登记; 14:00 开始讲座; 中场有20分钟茶歇) 嘉宾讲者嘉宾:郭小舟 (复星集团法务部总经理)邹超 (复星集团法务部执行总经理)主持:张桐 (史带投资顾问(亚洲)法务总监)/ 梅品和 (CLECSS创办人)地点复星集团培训中心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BFC(外滩金融中心)39楼人数预计大约30人(听众对象:对海外投资并购领域有兴趣;或已从事海外投资并购领域,希望可以更多了解将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同学或业内人士)费用免费报名(1) 请于10月19日(周四)前发电邮至clecss.education@gmail.com报名。请写上自己的名称,律所/公司/学校名称及头衔及微信ID。如果是CLECSS会员,请注明自己是会员并写上会员编号。(2) 报名按“CLECSS会员优先”政策。如报名人数太多,CLECSS会员优先。有兴趣的朋友请于10月19日(周四)前以上述方法报名。CLECSS期待10月28日(周六)跟您在上海见面!

【CLECSS 1241】律所管理合伙人微服出巡记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在【CLECSS 1233】《假期重温CLECSS原创故事+评析》,我列了今年写的23篇原创故事。今天我又写了新一篇原创故事《律所管理合伙人微服出巡记》,希望各位CLECSS读者会喜欢。在故事里,王律师是一位以北京为总部的律所管理合伙人(我们称他为“王大Par”)。数次的南巡,带给他不同的体验。到底他是否真正了解他的律所呢?他又能为年轻律师们做些什么呢?某次“官方”南巡:X城市王大Par虽然贵为ABC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但其实他的成长并不容易。王大Par刚出道时,跟其他年轻律师一样,家里没有背景。几经辛苦,才在众多的办公室政治斗争,金融风暴存活了下来。在命运安排下,他一步一步平步青云,直至做了律所管理合伙人。他知道这一切得来不容易,因此更加珍惜。为了增加对律所的了解,他有时候会飞去律所的分所了解情况。每到一个城市,当地分所的合伙人们都十分重视,安排接飞机,全程陪吃陪喝。王大Par小时候环境穷,初出道时受尽欺负,现在受到“管理合伙人式礼遇”,自然是暗自高兴。在X城市数天,该分所的负责人金Par全程安排妥善,感觉律所运作顺畅,王大Par很满意,准备回京了。回京那天,因为原来律所的司机生病了,所以律所安排了一位年轻法律助理(小杜)开车送王大Par去机场。在王大Par暗自高兴之际,在高速上车突然间刹停了,和前面的车差点碰上了。严重意外差点发生,他和小杜都惊呆了。小杜说,其实他昨晚通宵工作,所以精神不振。他继续说:“其实该分所常年不够人手,合伙人为控制成本又不愿意多招人,让每个小律师都体力透支了。” 这并非金Par跟他说的情况。金Par跟他说这里律师的生活很好,大家都工作得很开心。现在从小杜那里,他听到了另一个版本,小杜说自己每天压力很大,生活过得并不开心。王大Par决定下次去另一个城市,要“微服”出巡。“微服”南巡:Y城市经历了那个差一点发生的意外后,王大Par决定下次“微服”私访。在得到Y城市分所内相关人士帮助下,他隐瞒身份去该分所做“律师助理”。Y城市是二线城市,平时跟外界交流不多,加上他刻意改变发型,及刻意“另类打扮”,就瞒骗过去。他以“肖伟”身份过去,说的是以前是做别的行业,最近才过司考的,所以过来“实习”。首天来到律所,同事们都不怎样搭理他。只有坐在他的旁边尹律师(尹合)跟他聊天,介绍一下律所的情况,对他提供帮助。“肖伟”觉得同事不是全部都看不起他这么大年纪才过来实习;有些同事真的太忙,自顾不下。中午时,“肖伟”跟尹律师聊天,他问起律师们的工作情况,尹律师说:“忙是忙,但律师们都明白,只有辛苦付出,才有收获回报”。笑言:“自己不辛苦,老板又怎样赚钱呢?”这些年来,王大Par制定了很多严苛的业务指标,所以律所各合伙人压力都很大,也把压力下放给了年轻律师。(对王大Par来说,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要保持ABC律所在中国的领先地位,他就必须狠下心这样做)。这次跟尹律师聊天,难得尹律师对管理层及合伙人们体谅;并能在这么忙的情况下帮助“新人”,内心很欣慰。后语-资本运作及人文精神的平衡“肖伟”做了两星期法律助理后,就离开了。回京做回王大Par。这些日子王大Par一直在想“资本运作”及“人文精神”的平衡。如果一个律所纯是机械化的管理,都是数字的商业指标,那会出现很多小杜的情况。但如果不这样做,很难维持律所的顶尖领先地位。从尹律师那里,他了解到资本运作及人文精神平衡的重要性。尹律师一方面用功工作;另一方面,仍然乐于助人,关怀新人。这充分流露出一种人文精神,让律所不单是一个冰冷的世界。王大Par回到北京后,订立更多关怀年轻律师的政策,例如多一些假期和奖金,增加不同的福利,例如年度旅游;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这些年轻律师,也感受到律所对他们的关怀,更加努力工作,达成双赢局面。王大Par后来邀请了尹律师和小杜过来北京工作。他们在北京跟着管理合伙人,也一步一步平步青云。也许,尹律师当时从来没有想过当初坐在他身边的“肖伟”,就是律所的管理合伙人。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善良的人总会获得回报。所以善良的律师们,只要你坚守下去,总会见到曙光的。-完-

【CLECSS 1240】Acritas 另类法律服务提供商排名评析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 引言最新的Acritas国际律所品牌排名最近出炉,大家可以翻看【CLECSS 1238】《为什么Baker的国际法律品牌一直保持强势》。Acritas今年也推出“另类法律服务提供商排名”。今天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观察。Acritas另类法律服务提供商排名评析排名          另类法律服务提供商          品牌分数1Thomson Reuters1002PWC883EY674Deloitte625Axiom Legal Services616KPMG527LexisNexis498Lawyers on Demand248Wolters Kluwer2010CPA Global14评论1. 这“另类法律服务提供商排名”排除了律所。这里包括了广义的法律服务,包括提供法律相关信息等。2. Thomson Reuters作为一个比较中立的平台,具相当高的知名度。所以影响力比Big Four大,也是很合理的。例如在美国,大家都喜欢用WestLaw搜索法规及个案,市场占用率比LexisNexis高。作为法律媒体,也相对成功。不过个人意见是ALB的评选有点过多,建议可以适量减少,每年集中几个评选,效果可能更好。3. Big Four占据第2, 3, 4, 6位。在中国,其中好几个都已开了个联盟律所(例如勤理等),提供比较有经济效益的服务。但最高端的法律服务,依然是最高端的法律律所做。Big Four的律所一般提供比较基本的法律服务,但生意还是很不错。4. 除了提供法规搜索等服务外,LexisNexis在中国可以考虑开拓更多的业务。像Thomson Reuters,因为其媒体效应,能有更大的影响力。5. Wolters Kluwer在中国区看到其努力,例如尝试举办不同的讲座,建立数据库。未来在中国的品牌应该能进一步提升。结语Acritas这个“另类法律服务提供商排名”,仅供各位参考。对于客户而言,有时候一些基本的服务,通过这些“另类法律服务提供商”,可能更方便快捷。在此,祝愿我们法律市场百花齐放,让客户有不同的选择,市场更加健康。

【CLECSS 1239】专访李胜 - 专注TMT领域的汉坤合伙人 (CLECSS 2017十大杰青访谈)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引言【CLECSS 1217】《CLECSS 2017 十大杰青评选结果》公布后,今年的CLECSS十位杰青引起法律界广泛关注。继【CLECSS 1235】《专访邵烨– 从复旦到方达合伙人》及【CLECSS 1237】《专访祁达– 从华政到君合合伙人》后,今天我们找来今年第三位CLECSS十大杰青李胜接受我们访谈。李律师毕业于人民大学法学院,在他加入汉坤前,曾在一所顶尖的美国律所工作近七年。今天我们看看李律师怎样一步一步在TMT领域专业化,在汉坤成功做上合伙人。《专访CLECSS 2017十大杰青李胜-专注TMT领域的汉坤合伙人》访谈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受访者:李胜,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业于人民大学法学院,主要执业为TMT的相关的融资并购交易。加入汉坤前,李律师曾于一所顶尖的美国律所工作近七年。1.你现在主要领域为TMT相关的融资并购交易。可以分享其中的有趣的经验/故事吗?TMT行业是新经济的代名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年轻化和创新性。经常做TMT行业的交易,最有趣的体验无疑是可以经常接触到当下中国最有创意和活力的年轻人,他们很多是85或90后,大多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的思维,和他们的交流碰撞可以让法律出身、偏向谨慎的我更开阔自己的思维。比如,我们最近代表很多投资人投资各式互联网金融企业。互金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监管层不断推出各种法规以规范行业的发展,但是互金公司总能想办法推出创新的产品,既可以做到不触犯监管红线,同时又能拓展业务。在提示客户潜在法律风险的同时,我其实非常佩服这个行业里创业者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2.加入汉坤前,你在一个顶级的美国律所工作,可以分享一下外所的工作经验吗?跟内所工作有什么不同?加入汉坤之前,我在Paul Weiss北京办公室工作了将近七年,业务基本集中在offshore的PE和M&A领域,做得很专。而汉坤的业务范围会更广一些,是一家专长于投融资领域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这几年基于客户的需要,我也和汉坤其他业务组的同事一起合作,涉及了诸多以前较少涉及的业务领域,包括基金设立、国内资本市场业务、知识产权业务甚至诉讼。涉猎这些业务反过来对于我做好本职的投融资、并购业务有很大帮助。从工作方式上看,像Paul Weiss这样的外所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内部培训、工作流程、质量把控、IP保护等方面积淀很深,确实仍有内所需要学习的方面。但是,内所的工作方式也有自己的独到优势,比如,在汉坤,我们会给低中年级律师更多的锻炼机会、更透明的晋升空间以及更多元化的执业方向选择,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律师因此从外所加入汉坤。从客户属性上看,外所的客户还是以国外客户为主,这些客户通常比较sophisticated,也相对职业化,但是灵活度和决策速度会略逊于国内客户。顶级内所的客户组成经历了一系列变迁。虽然外资PE/VC和跨国公司客户一直是顶级内所客户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企业和资本的飞速发展,目前顶级内所客户日益以国内客户为主。这些客户的特点是学习能力强、反应快速,也很接地气,沟通较外资客户更为顺畅一些。3.你两年前决定离开外所,去内所发展事业。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在众多顶级内所选择了汉坤?业务方向的一致性是最显著的原因。加入汉坤之前,我在权亚和Paul Weiss工作了将近8年,专注于TMT行业的PE/VC和M&A。在我加入内所的时候,当然希望继续可以延续自己的执业方向,而汉坤在这些领域一直都是业内公认的领先者,也自然成为了我考虑的主要目标。从深层次上看,中国律师行业的大趋势是中国所业务发展的越来越好,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中,汉坤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精英律师事务所,这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在业内更是有目共睹。好的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顺势而为,也让我的选择变得更加轻松。另外,汉坤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或者直白地说,就是感觉投缘。加入汉坤之前,我并不认识汉坤的任何合伙人。一次偶然的机缘,一个朋友知道我考虑到内所,就安排我和汉坤的两位创始合伙人李朝应律师和晁毅军律师见了一面。我记得那是2014年平安夜的下午,他们俩很忙,我们总共只谈了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是这个过程中两位律师表现出的务实、睿智、坦诚和亲和力让我觉得挺投缘。会后汉坤很快就按照程序给我发了offer,我也很快接受了。有时候,人做一个决定除了考虑理性的因素,也需要相信自己的感觉。4.在顶级内所工作非常繁忙,你怎样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首先,很多人觉得只有在工作之外才能找到人生的乐趣。事实上,现代社会里工作和生活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是很难避免的。我们其实可以换个思路,发掘和拥抱工作带来的乐趣,比如取得新客户的成就感、帮助客户解决他们困扰的乐趣、和不同行业的优秀人士交流的乐趣。当然,工作之外有一些爱好,人生会更加丰富。我也有一些长期坚持的爱好,比如踢球,足球比赛充满对抗,需要力量、技巧、思考和配合,全身心投入后你会发掘很多乐趣;我还喜欢音乐,在家休息的时候,我会弹弹吉他,学学新歌,音乐充满了魔力,是表达自己的另一种语言。5.对于有志做TMT律师的年轻朋友们,你对他们有什么忠告?忠告谈不上,我自己还在路上,不过可以分享一些心得: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的信念,这样才会促使你不断跳出舒适区,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其次,和每一个行业的入门者一样,初年级律师应该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个工作(无论多琐碎)做好,逐渐让你的客户和上级建立对你的信任。第三,Be humble,律师行业毕竟是服务行业,谦卑的态度会让人受益更多。最后,TMT律师的方向也很多,比如TMT行业的IP律师、诉讼律师、交易律师。尝试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细分领域,然后在那个领域精耕细作,只要坚持和努力,工作总会给你相应的回报。Last but not least - have fun!

【CLECSS 1238】为什么Baker的国际律所品牌一直保持强势?

作者:CLECSS
05月2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梅品和,CLECSS创办人,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经验。引言今天周四,各位工作愉快!提提各位CLECSS征文比赛明天截止(详情请见【CLECSS 1220】《2017年徵文比賽》)。最新一期的Acritas国际律所品牌排名最近出炉,Baker高踞榜首。无论你是否喜欢这个律所,也不能否认它的国际知名度是数一数二的 (注:在中国区,个人认为Clifford Chance的品牌一样强)。今天我们就看看《为什么Baker的国际律所品牌一直保持强势》,文中的分析仅属我个人观点。Acritas国际律所品牌排名排名               律所品牌分数1Baker McKenzie1002DLA Piper483Clifford Chance454Jones Day374Norton Rose Fulbright       376Hogan Lovells367Allen & Overy348Freshfields338Linklaters3310Dentons29为什么Baker的国际律所品牌一直保持强势?我们用四个角度看:提供的服务素质Baker 给的工资,相对其他最牛的美国律所,其实没有优势,所以理论上吸纳的人才不及Vault 10的顶尖。但是往往客户需要的,并不是“完美”的法律意见,而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所以往往需要的,是一个A级的法律服务,而不是完美的A++的法律服务。对客户而言,往往其实只要求“问题得以解决,控制好法律风险”,这就可以。Baker的定位,往往能最切合一般公司的需要。 国际网络客户公司往往涉及跨国问题。有很多精英律所,为了保持Quality,全球分所不多。相反地,有些律所“开分店”很多,但Quality不一定保持得太好。Baker在国际网络的开拓,和Quality的控制两方面,取得较好的平衡点。 律师的培育很多牛所都是靠高薪挖角,他们常常依赖Lateral Hiring。但以亚洲区的Baker为例,不少是从trainee或junior开始培训出来的。虽然有不少中途会被其他律所高薪挖走,但也有不少在Baker一直做下去。相对而言,Baker比起很多律所来说,还算比较稳定。律所的市场推广比起很多美国精英律所,Baker花更多心思在市场对广上。例如其红色的logo,就较为抢眼。另外,文件格式的一致性,也做得比很多律所好。市场推广活动(例如参加讲座,赞助活动等)也不少。结语Baker的品牌在国际上有名,是有相当道理的。以亚洲区为例,这么多年来仍保持得不错。事实上,很多营运管理,市场推广等方面,也值得很多其他律所借镜。在此祝各中国律所在国际上都越来越有名,在环球市场闯出名堂。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