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835】谈谈国内较小的国际律师事务所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CLECSS之前很多文章都是谈美国Vault 10 和英国Magic Circle的情况。其实在国内还是有很多其他国际律师事务所。他们很多在自己本土都不错,例如头100名内,但到了国内,因为竞争太大,不一定发展得起来。在这些较小Office 的国际律师事务务所,大致又可以分开两类,今天我们看看各种情况。国内Office较小的国际律师事务所:第一类:自己本土排名很高,但策略上不打算在中国发大来做例子如一些Vault 20 的律所,例如 Debevoise等都是美国本土很牛的律所,但在中国区不大。像这种律所,他们更看重维持自己的品牌,不是最顶尖的业务都不想做。慢慢地,做的业务就会偏少。所以偶然你会听到他们做很大的项目,但然后又一段时间没太多听到他们的声音。其他如QE等,他们也专注自己的领域,例如Regulatory,在中国区不会太大。第二类:本来在自己的本土是好律所,但不是最顶尖的那批。例如在美国Top 100,英国 Top 50。这些所,在他们自己国家都不错,但因为过来中国市场竞争很大,不一定发展得很好。很多时候他们都在国内挖一些本来有生意的合伙人过去。所以发展得好否,很视乎个人,跟律所的品牌本身关系不一定很大。很多例如美国排50-100 名的律所,在国内大家听到不多,品牌也不一定值钱。考虑进这些Office较小的律所要注意的事情一般第一类的律所,都是牛所,无论生意好不好,工资也不会低。好处是收入不错,做的业务也高端,但坏处是有时候突然间闲着,没事情做,浪费时间。第二类的律所,由于看个别合伙人,进去前需要充分打听,到底哪个合伙人做得怎样,生意好否,口碑如何。这些都要充分了解,否则进去后发现生意不好,学不到东西,单凭拿着个外所标签,将来对事业帮助不大。结语各位CLECSS朋友,如果你特别喜欢国际律所,最好就是正式去外国读书,拿到国外律师牌,进入最好的国际律所工作。如果你没有这个机会去外国读书,在国内做国际律所要小心选择,很多可能一开始工资高,但其实生意一般,学不到太多东西,最后发现倒不如去一个Solid 的内所更好。在此祝各位律师朋友们都发展顺利,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平台!

【CLECSS 834】三塔(36):钱群

作者: 她/他不想说
06月15日 | CLECSS
今天2016年9月5日,各位周一愉快!不经不觉,踏入九月了,又到了新一篇的《三塔》。CLECSS今天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的第三十六章《钱群》。这期我很喜欢,回想自己在上海过的那几个冬天,在每个冷冷的上海夜晚,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所思所想呢?这期我们会看到钱群对自己事业发展和人生的一些思考。《三塔》的粉丝切勿错过,大家可以在文章底部打赏给作者“他/她不想说”。本期正文:三塔(36):钱群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小说《三塔》所有连载前文可见CLECSS公众号“人文”栏目汇总。)这年冬天,上海特别冷。钱群前夜特地开了两个闹钟,分别是5点和5点十分。靠着在凌晨的黑暗里响亮的闹铃,他终于起了床。窗外还是一片黑暗,只有小巷的路灯在结霜的玻璃窗上投射出温黄的光晕。三下五除二地梳洗了一下,再次检查了下背包里该带的文件。用电水壶给自己的保温杯里泡了速溶咖啡,钱群这才关了灯出了门。他小心地走下咯吱咯吱作响的楼梯。这次租的房实在是太老旧了。虽说,出了小巷就是这个区乃至上海最繁华、最热闹的办公区域,竖立着好几栋摩天高楼,但钱群这次租下的一室户却是几排三层楼木结构老房子里的二层。7、80年前建造的老房子已经在上海见证了几代移民的努力,而钱群作为一个来了五、六年的新人,倒也并不觉得除了要与三楼的一对老夫妻合用在二、三层之间楼梯拐角处的洗手间,以及厨房在一楼,得是三层住户一起公用外,也没有什么其他不好。这当然其实只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钱群是在春夏之交失业的。几个月来他努力过。尝试着一家家律所去面试。婉萍和陈克等朋友也都在替他介绍面试。但确实这个年龄层的年轻人毕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经济危机,运气相当不好。市面上律师事务所并非不招人,但正如有一家所的老板(比陈克大好几届的师兄)所说的,当前的经济局势,要么招新人,便宜、好用;要么,新律师最好自己有自己的业务,也就参与这个平台,利用一下品牌,得自己养活自己。钱群不再是新人了,自认不便宜。自己的业务也是正好处于类似自己这样四、五年级律师的瓶颈,并不是已经在被迫离职后能够随口开玩笑列出的。自钱群毕业后来到上海,做的就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发行和维护,以及此类企业的一些常年法律顾问业务。平日里也就偶尔出个庭和法官们庭上认真沟通,庭下瞎聊套近乎,要么是给企业解答一些这样的那样的法律问题,大体无非是合同的措辞和安排。这些业务,很少有上门客,基本靠的是合伙人个人的熟人关系建立企业客户关系,或是老板靠着和投行管理人士的私交来接下的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业务。钱群本不是一个对商业敏感的人。很多时候,他也不会考虑抓客户这件事。总之有合伙人出去接案子,自己把活干了,能早点下班就出去约会喝酒看电影。来不及干,那就靠着年轻体力好通宵加加班。这几年来,他一直是这么做的。直到这次有生以来第一次没被续签,他才意识到:这似乎不应该是律所业务的全部。自己过往五、六年里的职业生涯,毕竟还是疏忽了。在这点上,他觉得陈克的运气就好。倒不是羡慕陈克在外所里大约翻倍他的工资。虽说是薪水差不多是钱群的两倍,但钱群向来认为在两件事上陈克是出于不利状态的。一、外所的薪水得有劳动派遣单位代发,全额扣税。说是说陈克赚钱群两倍的月薪,但全扣完税,拿来和钱群所里可以用不少发票充的安排相比,也就没多几千块钱。二、陈克的工作量可不止钱群的两倍。钱群进不进所里办公全凭高兴,只要不耽误事,他也可以在家里办公,间或捣捣浆糊。而陈克呢,每周至少50小时的时间是硬生生得待在办公室里的。然而,钱群觉得:老板和老板很不一样。他听着陈克介绍,就发现因为陈克当年资浅,从实习生做起,费率低。柏恒所还是给了陈克很好的培训机会的。所里的任何人都可以“支使”陈克做事,从最简单的法律研究、电话咨询、到参与准备报价文件,再到准备并购交易里的尽调清单并整理收到的材料,帮助审阅材料再到准备summary,再协助交易文本的翻译和proofreading,最后再和客户及对家一起帮着做交割。虽说项目里,老唐和几个资深律师会是直接面对客户和对价的联络人,也轮不到陈克来写第一稿的交易文件;但很多时候,陈克作为后台人员却往往能从头到尾掌握更多的项目细节。虽然外所的客户也不好挖角,但钱群在听得陈克的介绍后,还是羡慕地指出:假设陈克想跳出来自己做内所的提成律师,至少完整的交易还是能做下的。陈克不同意这一点,他说:“不会啊,不是有一种说法,说内所有机会让你独当一面,更加完整地操作项目,而外所分工太细,所以每个人经常不知道另一个人在做什么吗?”钱群当时抓着酒杯,苦笑了一下。他没去多和陈克争论。“这事,关键还得看团队发展的阶段吧。” 2008年上半段往前追溯到陈克毕业那年,都是涉外并购的高潮年份。按照钱群听下来,陈克所人也不是那么多,而老板和资深律师的小时费率几乎是陈克所里合伙人费率的1.5倍。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毕竟要顾及客户拿到账单时的感受,让资浅而小时费率更低的陈克多做些自然是最有效率的安排。钱群的所里也是有小时费率的概念的。但基本形同摆设。大把客户要求的是封顶的项目报价。不少客户甚至为了控制服务费,喜欢只是签个常顾合同,再不时盯着整体项目或难题的几个关键点打个电话来问问就好比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安排,使得钱群对所谓项目和交易的理解不少情况年是片面化的。老板更是很少教,这是钱群第二个吃亏的地方。他的老板基本很少直接参加项目,一大半情况下接进来交给钱群和其他同事做,只要抄送,别捅娄子就行。长此以往,钱群觉得自己除了和客户的电话沟通技巧是逐年进步外,在对交易的把握、文本的质量和流程的全局性上,是肯定不如陈克的。“不过,这个局面应该会改吧。”陈克那时也喝了不少,半躺在沙发上说。大着舌头说道:“今年我听说好几家外所的资深律师都加盟内所了。这个好像变成趋势了呢,估计再过几年,内所里就会普及这种外所的培训方式。靠着人脉拉案子但自己不做只‘发包’的合伙人应该越来越少吧。。。”钱群不喜欢讨论这种没边的事。干了好几年了,他说实话也未必特别喜欢律师这个行业。不少时候得靠着骗着哄着客户开心来发账单收款,和其他服务业也没啥区别。他自知没接触过什么律师业里的黄金业务,但自己所处环境毕竟只给自己这种体会。上海难得下这样的雪。钱群走出来,见到昏黄的路灯下小巷的地面已经开始积雪,鹅毛般的雪花也还在不停地飘落。他想给宋婉萍发个短信叫她起来看雪,这规模,简直有点像自己家乡的大雪了。但拿出手机一看才5点半,他自己笑了笑。上两周从宋婉萍家里搬出来,硬是要靠着自己不多的积蓄住到这小破屋里已经很令婉萍不满了,还是先不要惹她了。按照宋婉萍的说法:已经是恋人关系,住自己这里也很正常。既然失业了,缺的是金钱,能省则省,也不是不能一起扛过去。但钱群不答应。骨子里他还是觉得男人不能靠着女人养。交往到现在大体上钱群和宋婉萍是按照五五对分的概念来处理一次次约会的花费的,也就是你付一次,那下次我付。这已经令爱在女生面前装阔的钱群不习惯了,只能说是对稍大几岁的宋婉萍的一种妥协。现在要自己“寄居”在宋家里来省钱,自己则无论如何受不了。这点小自尊,钱群还是很强烈地有的。他小心地走出巷子,避免自己的皮鞋被打湿。5点半左右的街道还是静悄悄的,路上少有行人。忘记买把伞了,他自己小声地咒骂了一下。穿着算是名牌的大衣,他不敢造次,免得损了形象。小心翼翼地沿着路边小店的屋檐慢慢地踱到公交车站。在雨棚下站定,他才轻轻吐了口气,轻松了下来,口里吐出的气息在寒冷的风里和雪混杂着。上海的公交车是很难预计到达时间的。忙时受制于堵塞的交通,清晨或深夜则取决于本身线路车辆数目的安排。这一点经常让钱群不习惯。之前工作着还能报销的时候,能打车就打车。现在短了银子,钱群才又重回到坐公交的状态。而且今天去的地方实在太远,还是早点出门坐公交吧,这是他的计划。远远地看到车来了。他上了车,刷了公交卡。再找到个车门边的位子做下。车上空空的,没几个人那么早出门,特别是在这样大雪的日子。钱群在车子启动,缓缓前进几百米又拐弯经过那栋大楼时,仔细地抬头再次打量了大楼。有十几户人家似乎已经起床了,大楼这一面密集的窗户有好几扇都亮着灯。见一切如常,钱群也就放了心。今天的路程得是这部车坐到终点站,再换地铁然后出了地铁还得叫一辆黑三轮车才能到达。钱群打开书包,取出保温杯,喝了一小口咖啡,靠着车窗开始闭目养神。上海的天气这几年特别有意思。夏天总是燥热异常,而春天则是绵绵雨不停。秋的舒爽总是短暂的,冬天呢,往往一年暖冬一年大雪下得花花的。8点刚过,钱群下了地铁。还好在地铁口他找到了一家店铺买了个“土家烧饼”权当早餐,身子才热了一些。再打了个黑三轮车,这才赶在8点半前到了目的地。工厂的厂区看上去不错,还算干净。大雪也稍微小了些。钱群和门卫说明来意,领了访客牌,再顺着门卫的指点走进厂区的办公楼。办公楼楼底并没有像市区的高档写字楼一样标明各办公室的分布和职能。和市区写字楼不同的是,厂区的办公楼里还有一种灰尘和机油混杂在一起的味道。和钱群小时候常去的父母的工厂行政大楼很相似。闻着这略熟悉的味道,他敲了敲一间亮着灯的办公室的门,问清了楼层,才走到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门前。他抬手往后理了理自己的头发,又整了整领带,才轻轻地敲了敲门。过来开门的貌似是个女秘书,但年龄已经不小了。“您好,我姓钱。是约了刘总今天来面试的。”钱群笑着说,觉得脸有点冻僵。一路车上冷风吹着过来,笑起来时脸上一定显得很干燥。秘书只是“哦”了一声,便侧身让钱群进来。“你是约的8点45分对吗?第一个。喏,这是登记表,先填一下吧。刘总应该在车间刚开完会,一会就回来了。”秘书招呼钱群在办公室一角的一张桌边做下,递过来一张双面的表格,请钱群填写。钱群坐下后套出水笔。刷刷刷地填着。表格填完,就见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刘总,面试的第一个已经来了。”秘书忙不迭地站起身,指了指一边的钱群。“哦,好,好。过来吧。”刘总向钱群笑了笑,指了指这间办公室里边的一扇门,示意可以到里屋谈。他只是象征性地和钱群握了握手,招呼钱群先坐下。“你之前做过法务伐?”刘总带着上海口音问道。钱群说:“没有,我之前一直是律师。”心里想,估计完蛋,面试者没有仔细读过被面试者的简历,这应该是一个不详的征兆。“好像也不是上海人对吧?”刘总大口喝了一口紫砂杯的茶水,朝杯子里吐出了几片茶叶,又问道。“嗯,不过来了已经5、6年了。”钱群在5、6年这三个字上加重了些语气,希望能起到强调的作用。“个么,你平时是做点什么业务呢?”刘总似乎也只是走过场般地发问。“以公司日常业务为主,也有不少企业IPO和证券市场的业务经验,刘总。”“哦,哦,这么说也是有诉讼经验的咯?”刘总看了一眼手表,再问道。钱群沉吟了一下。“呃,处理过一些公司和员工的劳动争议,也有一般商业合同纠纷的经验。”刘总点点头,没多说。从桌上拿起钱群先前递过去的登记表。“你这个大学,是在北京的对吧?”“是的,之前是司法部直属的法律院校。”钱群语气里带了点自豪。“哦。”刘总不置可否。“那么你薪资要求呢?我看到你没填嘛。”“嗯。我不知道贵司的工资福利安排细节,所以没填具体的数字。不知刘总可否说明一下呢?”钱群很有礼貌地说道。“哦,你看。我们公司呢,也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前都是找外面律师看看合同还有打官司的。但前一阵有人建议我可以安排一个法务岗,我想想么是差不多时候。工资福利么估计没有你们在律所的高,但不大加班。整个厂区只有一线工人需要加班。平时么你就和财务部一起办公,早上8点半,到下午五点。公司食堂包早餐和午餐。对了,你现在住在哪里?”刘总避重就轻地说。“静安。”“哦哟,这个倒蛮远的。我们也不是大公司,还没有全市的厂车。你要么只能坐到漕溪北路这里才能等到我们的厂车。我们不少工人是安排住在那一块的宿舍的。”钱群不语。“这样吧,今天也还有其他的人来面试。我们看一看再给你回复,你说好吧?”刘总抬挽看了看表,站了起来。钱群也站了起来。面试嘛,好比相亲。很多情况下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不适合的。这也不是钱群最近几个月来第一次有这样的感受了。他礼节地和刘总又握了握手。寒暄了两句,才离开了。走出厂区,雪倒是差不多停了。门卫说得往工业区外走大约一公里左右才能叫到车。好在上午没其他安排,钱群便慢慢地走过去,还不能快,得当心地上大约三四厘米厚的积雪。他掏出手机。差不多才九点十分。总共才面试了不到半小时,还带着填表的时间。不禁苦笑了一下。手机短信收件箱里有宋婉萍在九点不到发来的短信。之前静音了,没听到。钱群点开一看,宋婉萍发来:“祝顺利!雪天路上当心。”的消息。钱群大拇指飞快地回复:“面完了,估计没戏。而且太他妈远了。”“怎么那么快?”宋婉萍应该是刚到办公室,飞快地就回复过来。“所以说没戏呀,小公司,老总估计搞生产出身的吧。”钱群回道。直到十分钟后钱群走到工业区门口等出租车,才听到“叮”的一声短信提示。“阿群,不要急。现在经济形势确实不好,你反正一家家看就是了,我会帮你的。”宋婉萍发来的短信写道。钱群盯着屏幕,有点呆滞。也可能是太冷了。他背着双肩包,左手拿着右手的手套,右手裸着拿着手机,等着出租车。看了看手机,再抬头。看到马路对面工业区的大招牌和招商口号。钱群不响,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回复宋婉萍。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

【CLECSS 833】金杜、君合及方达在香港的发展情况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两年前的【CLECSS 115】《评金杜。君合。方达》很受欢迎。今天我们集中看看这三个中国律所在香港的发展情况。文中的数据来自香港律师会网站。(当然,香港律师会的网站更新缓慢,不一定完全反映真实情况)。金杜。君合。方达在香港的发展情况以下是香港律师会网站的数据:(2)“合伙人”数据只包括有香港律师牌的合伙人,部分没有香港律师牌的合伙人,可能包含在“注册海外律师”的数据里。(1)数据包括方达在香港的本地联盟所(Peter Yuen & Associates)。(3)香港叫“Consultant”,类似Counsel 的职位。 (4)注册海外律师没有香港律师牌,可以是合伙人,顾问或律师。评析金杜和君合都算比较早进入香港法律市场。方达则近年才进入香港市场,所以还在联盟所的阶段(香港的联盟所是Peter Yuen &Associates。根据香港律师会的规定,非本地律所要跟一个香港本地所联盟三年,才可以执业本地法。方达还在那三年阶段。)金杜:如果我们看金杜和君合的人数,差别很大。两个律所都从香港的一个本地律所开始,为什么有这个差异呢?这一点,跟金杜和澳大利律所Mallesons合并有点关系(当然,金杜自身在内地的品牌也很有帮助)。首先,Mallesons 本来在香港算一个不错的国际律所,合并后,除了吸纳了部分本来的人才外,律所在技能,形象方面也有所提升。金杜香港Office更像“有两边的硬币”,需要它是国际律所时翻开国际律所的一边,需要它是中国律所是翻开中国律所的一边,所以很灵活,很有弹性。就因为品牌的提升,近年吸引了很多国际律所的人才,包括一些英美律所的合伙人和Counsels 。成功吸引合伙人,有了好的生意,就吸引更多好的Associates 进来。对很多年轻律师来说,除了传统最大的英美律所外,金杜香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君合:不过话说回来,君合香港分所虽然表面上人数不多,但其实生意还是不错的。君合香港做的不是市场最大的项目,但拿到很多中型的项目。所以虽然金杜在香港的发展占优,但我个人觉得君合香港还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因为如果律所太大(像香港金杜Office),总有“饱和点”。现在进去像香港金杜Office,也不一定很容易突围。但在君合香港Office,因为现在还不算很大,还是应该有不错的发展空间的。方达: 至于方达,也因为它在内地不错的品牌,发展得很快。很多合伙人都是从很好的欧美律所过来的。以Peter Yuen 为例,就是以前Freshfields 一个很出名做DR的专家。现在如果大家看那几个方达香港的合伙人,差不多每个领域一个,每个领域尽量不重复。估计他们将跟随在内地的发展轨迹,从一个精品所开始,业务成绩做出来后,稳步一步一步发大。我对方达的发展一直都很乐观。结语各位CLECSS朋友,我个人很高兴见到中国很多律所在香港一步一步稳健发展。金杜香港已经发展得很大,君合香港这些年来一直稳守,方达香港在上升的轨道。日后有机会,我再谈谈中伦等其他中国律所在香港的发展。今天就说这么多,各位周日愉快!

【CLECSS 832】律师: 好人有好报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前天晚上,我们几个斯坦福商学院近年毕业的校友在香港聚餐。其中聊起近几年斯坦福商学院同学的去向,不少从事创业和创投。其中从事创投的一方,聊起投资时主要看“人”。“人”其实主要两部分组成:第一,你的能力是否够强?(例如领导力,个人魅力)。第二,你的人品,人品跟对别人对你的信任有关。事实上,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人品好的人,一开始不一定发展得最好,但日久见人心,往往是最后的Winner。法律界往往也是这样。“好人”- 强者的魅力在法律界,有时候年轻律师有个错误的方向。觉得需要尽量认识一些成功人士和资深的人。所以往往我们见到有些律师每天都在Post 跟什么名人拍照,认识什么资深政商人士。常常有个说法,最重要是“我们认识什么人”。但过了很多年后,你会发现,无论你认识多少人,最后还是靠自己的。无论你认识谁多么牛,终归不是自己。你不能老是说自己是某某名人的朋友,你倒不如希望别人抢着说是你朋友。所以我们自己必须要先自强,例如在某专业掌握得特别好,个人个性特别坚强,有领导魅力。“好人”- 好的品格在法律界,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人见到什么都抢,什么手段都用。这种在法律界可能短期内凑效。但长远来说,过分Aggressive或做事不合道德,在法律界会吃亏。因为在法律界慢慢名声会转差,大家都不想跟你合作。反而那时坚守人品的人,起初没有能抢到那么多生意,但行里好的名声会慢慢建立,较多人喜欢跟这种人合作。所以在法律界,好人有好报。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这么多年来,我都坚信在法律界“好人有好报”。“好”包括自己要努力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另外也要保持一个好的人品。如果我们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短期内可能得到好处,但是长远来说对自己的名声不好。法律界,总是好的人品和名声能走得最远。在此祝福各位都好人有好报!

【CLECSS 831】专访反垄断大牛– 戴健民律师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引言13至14年时,CLECSS 曾经推出很受欢迎的访谈系列。每期我都会找来很有趣的法律人做受访者。这周我很高兴邀请到我的老朋友戴健民律师参加CLECSS的访谈。对于正在发掘“蓝海领域”的法律界朋友们,看完今天戴律师的访谈,有否得到什么启示呢?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受访者:戴健民律师,大成反垄断业务组负责人,福布斯专栏作家,上海律师协会竞争与反垄断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法学会竞争法研究会理事,亚洲竞争协会成员,亚洲竞争论坛成员1.你当年怎样发现反垄断这个“蓝海领域”的?说起来也是缘分吧。我2002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去英国的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读“L.L.M.(老流氓)”。当时选课的时候,觉得欧盟竞争法的内容很吸引我,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民商法,有其自己独特的法理和逻辑,同时隐隐觉得这些法律今后在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会大有作为。其实,我2002年开始学习欧盟竞争法的时候,国内根本没有这片“海”,因此也就不存在“蓝海”了。03年下半年回国后,开始在一家国内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工作,最初和很多刚起步的律师一样,老师安排什么,我就干什么,比如外商投资,公司并购,房地产和常年法律顾问等业务。当时根本没有机会做反垄断业务,尽管2012年3月份出台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也规定了反垄断申报的内容。但是,我一直关注这方面的发展;同时察觉到反垄断法的立法进程已经开始明显加速。后来,到了2006年中旬的时候,觉得如果继续留在原来的律所,不太可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反垄断法律师,就离开了,开始了“独立律师”的职场新阶段。然后,到了2007年8月30日,《反垄断法》颁布了,我意识到做一名专业的反垄断法律师的时代已来临了,便走上了这条“不归路”。2.当年有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怎样坚持下去?像我这样不是在一家公司制的大所,要坚持专业化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后不久,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机。我至今记得:当时很多朋友和我交流,劝我不要投身这个领域,觉得执法机构不敢查外企,国企查不动,民企太小,没什么好查。同时,三大执法机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都在北京,在上海做反垄断法律师根本没有市场和前途。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到绝大部分律师在上海都“看空”这个执业领域。然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基于以下几点理由:(a)中国的市场经济会进一步深化改革,而反垄断法是经济宪法,应该会大有可为;(b) 执法机构在学习和掌握《反垄断法》后,必然会推动这方面的执法;(c) 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反垄断法》可以成为商业博弈的重要工具,这也必将间接推动《反垄断法》的适用。但是呢,前途是光明,道路就往往是曲折的。《反垄断法》实施的前5年,该领域的业务出现“结构性牛市”,基本都集中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业务上,因为当时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查处的案件还都比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的反垄断法律师是处于边缘位置的。我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很多法务认为,上海这个国际大城市没有好的反垄断法律师,只有作为监管中心的帝都有。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2008-2013年,上海滩的反垄断法律师在这方面的业务基本处于一直横盘的“熊市”。但是,我依然对前景充满信心。因此,我在坚持做其他类型的业务(外商投资业务,并购和日常公司业务)的同时(总得养家糊口,保持现金流),一直加强对反垄断法律服务的研发和实务经验的逐步积累。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个“纪律”:当业务达标的时候,我就不再承接非反垄断的业务,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反垄断方面的积累(写很多专业文章和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会议)。那时候,很多同事见到我,都问我:你还在做反垄断啊,在上海好像没有什么业务哦?!他们的潜台词似乎是:其他领域(资本市场,PE等领域)的业务这么红火,你怎么都不加码做呢?!就这样,我以独特的方式在上海做律师做了近5年,一直坚定地守在这个“等待爆发”的领域,从未离开。其实,也有同事劝我,你不用这么守着,等有大量业务出现的时候,你再去做,也不晚啊。然而,我心里很清楚:首先,我自己不是天才,无法准确把握时机,就像无法在股市去抄底一样;另外,我深知:反垄断法这个领域有着与公司并购等领域完全不同的法律逻辑,而且要懂得国外的理论实践和最新发展,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无疑是一道门槛。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判断,我就自然而然地坚持了下来,尽管一路困难重重。3.怎样找到这么多MNC客户?MNC客户,与其说是靠找到的,还不如说是靠专业吸引过来的。说实话,当自己一个人如创业般在进行主动专业化的时候,策略就很重要。最初的前几年,我主要靠写专业文章,提升自己在专业上的影响力。由于当时从事这个领域的律师很少,这方面的专业性文章还是很稀缺的。文章写多了,很多MNC的客户会主动联系我,要求见面听听我对反垄断法的看法和一些实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后来,从2013年开始,我觉得拐点已至,就开始多做speaker或panelist。由于我对反垄断法理论理解很深,又有实务经验,因此speech或者panel discussion的效果都很不错。曾经有第一次来听演讲的法务反馈:想不到有律师可以将反垄断法讲得如此生动,通俗易懂。随着自身在专业上知名度的提升,很多客户都慕名而来。包括我很多同事的客户,后来都要求来拜访我的团队,需要反垄断法方面的服务。随后,大家可能都知道,从2013年的液晶面板案件开始,到对白酒,奶粉,汽车,电信等行业企业发起的反垄断调查,反垄断法律业务进入“系统性牛市”的阶段,无论是应对调查,还是进行事先合规,业务量都呈爆发性增长。由于许多MNC都将地区总部设在上海,但当他们希望在魔都找一个具有5年以上丰富实务经验的反垄断律师的时候,却发现寥寥无几。很多时候,是“剩者为王”,而不是“胜者为王”。当然,2014-2015年,很多上海同行都想进入该领域,但发现要么门槛太高,要么机会成本太高(重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直无法实现。这就印证了我的观点: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反垄断这个领域是具有一定进入门槛的。4.你在大成这么多年,对你有什么吸引力?我是在2011年1月1日加入大成的,当时是作为特招生进来。大家肯定以为是作为反垄断专业方面的特招生吧,其实不是,我是作为足球尖子进来的。但是,大成吸引我的地方很多,它的民主氛围让人耳目一新;其“志存高远,海纳百川,跬步千里,共铸大成”文化,让我深刻铭记;当然,大成这个大家庭,有很多优秀的同事,让我学习,和他们一起共事,让我收获良多。5.你对寻找蓝海领域的年轻律师有什么忠告?回头看看自己如创业般的主动专业化道路,其实不太敢轻易对年轻律师提出忠告。每个时代都不一样,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但有几点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不要老想着蓝海,而是要找一个你自己喜欢的领域,这样才能坚持或者做得好。正如腾讯总法律顾问艾文博曾说:“你必须要找到能够激发你热情的那部分法律。否则法律这个工作就太艰难和苛刻,不会真的关心你正在做什么”。其次,多看看世界的发展,以全球眼光来看待新兴执业领域的发展。正如丘吉尔说过:“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放宽视野,会找到很多新的值得投入的领域:比如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娱乐行业,体育产业等等。最后,现在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都很强,要学会把自己的心打开,不要害怕失败,可以任性一点。梦想还是要有的,不实现也没有关系,有时候,经历就是财富,过程比结果重要。

【CLECSS 830】律师 v 医生的比较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在西方社会,除非家里有钱另有打算,一般都首先医科和法律。而在医科和法律之间,似乎医科稍为占优,不少高中生(例如英国)首选医科,次选法律(不包括美国本科后读MD 和JD的情况)。今天我们就看看律师 v 医生的比较,我主要从西方社会的角度看,这个跟内地的情况可能略为不同。律师 v 医生的比较以下评分10最高,0最低评析在西方社会,律师和医生都算中产。但医生的收入比较平均,例如如果你进了公立医院,大家主要在5万至 20 万人民币月薪这个Range; 但反之,律师收入可以差距很大,有收入非常低的律师,也有年收入千万的律师。对于追求稳定的朋友们,医生是较好的选择。至于社会地位,很多年前香港做过一次调查,社会地位法官第一,律师第二,医生第三。所以律师的社会地位可能比医生略高,也可以参加更多社会事务,例如某某委员会。但医生也有他们占优的地方。例如医生整体给社会的形象更正面。律师有时候会给人替有钱人做事的形象,不觉得真正在维持社会公义。而如果你做医生,也必须要在正统的医学院读很多年,但律师的话,有不同的方式拿到律师牌,有些地方考试通过就可以。结语综合上述分析,医生是一个比较安稳保守的选择。但对于我们这些Think Big;Do Big 的CLECSS朋友来说,律师是不二之选。我们追求一个最卓越的人生,做一个最优秀的法律人!在此非常期待我们首届CLECSS十大杰出年轻律师的诞生!

【CLECSS 829】法律人生之再上高峰 Second Peak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多朋友到了三十岁,有家庭了,事业定型了,也就不想动了。有时候事业不一定发展得好,例如在公司法务做一个中级法务,在律所做不了合伙人,或在律所做合伙人,但生意一般。但人到了这个人生阶段,还可以再上高峰吗?不想动的两个情况(一)发展得一般,但因为年纪或家庭问题,不想动这个情况很多,在律所和公司法务一直做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但年纪也不小了,没有当年毕业的壮志雄心,加上有了家庭负担,不想动了(我认识有些在香港做了十几年法律助理的,他/她现在有家庭了,再下不了这么大的决心和精力去拿个律师牌了)。(二)发展得不错,可以更好,但觉得没有必要再折腾有些你觉得他的潜能不只如此,但基于各种原因,他也甘于做现在不错的工作。本来可以做一个牛Par,但甘于做一个轻松一点的Counsel。这些也跟个人的野心有多大有关。法律人生怎样再上高峰首先,是否需要再上高峰,是个人很主观的选择。有些人本来就很喜欢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所以问问自己:满意现在生活吗?如果内心有点动摇,例如自己做一个中级的法务,看见同学们都在做牛Par,内心感概;又或倒过来,自己在律所里发展一般,看见同学们做大公司的法务总监。如果你心里有这种“感概”,证明你还是想改变,还是能做得更好。即使你已经做得不错,你还是有力做得更好。其实时间总是能挤出来,如果你有心做一个事情,家庭和年纪其实都不是一个问题,人一天未死,总可以多做一点事情出来。平时一有空,跟身边的朋友聊聊,留意一下身边的机会,说不定就找得更合适的机会,让人生再上高峰。人只能活一次,要做就现在做,Now OR Never。结语各位CLECSS 朋友们,这些年来,我看到有些朋友一直过着平淡的生活,有些开心,有些其实不开心,但因为各种原因,也不想改变了。我们很多人,其实内心还是有一把火的(像周星驰的《少林足球》一样)。在合时的时机,我们的理想还是会爆发出来。年纪和家庭都不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想事业再上高峰,无论多困难,自然能协调好一切。在此祝各位法律界朋友们都找回内心的理想,事业再创高峰!

【CLECSS 828】律师:要先定一个能达的小目标,比如说先攒。。。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昨天王健林说的“要先定一个能达的小目标,比如说先攒它一个亿”大家都在热烈讨论。事实上,对于一个“Think Big;Do Big” 的年轻律师,也需要定下一些能达到的小目标,一步一步实行(虽然我们不一定要以一亿为目标)。律师要先定一个能达的小目标阶段阶段目标毕业后三年在某些领域掌握基本稳固的知识技能,足以跳去自己一些想去的平台(比如说你毕业时没能进最想去的律所,但通过头三年的努力,通过积累知识和经验,能跳去最想去的律所)毕业后六年应该能省首期,有钱供房毕业后九年做合伙人/法务总监(或其他较高的位置)毕业后十二年有不错的财富累积(例如净资产一千万)(*此目标不适用于超牛大Par)评析头三年,都是律师自己个人发展的起步期。那时候要订立个“小目标”,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之后三年,是个律师阶段的收成期,你买的房子代表你有一定经济实力,也是成熟的象征。到第九年时,就是你奋斗的收割期,那时候除了基本财富外,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至于过了第九年后,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九年时,做到较高的位置,不是一个终止,而应该更是一个开始,利用你不错的财富,再作其它投资,事业上继续努力,把财富最大化。结语“律师先定一个能达的小目标,再一步一步实行”,是应该的。文中的目标建议,只是我的个人建议。毕竟每个人的人生理想不同,际遇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一步一步实行出来!

【CLECSS 827】律师之成家立室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多年前我在香港大学做讲座,学生问起我们做律师要注意的事情。其中一位Co-Panelist就说“成家立室”是很重要的。无论从客户或合伙人的角度来看,都会觉得你成家立室后更成熟,心更能定下来。有时候跟客户聊天时,大家会聊起自己的配偶孩子,要是你单身,就没什么好聊。因此,我综合了身边朋友的情况,今天跟大家谈谈《律师之成家立室》。22 – 25 岁:单身期律师刚法学院毕业后,很多事情需要探索。头三年加班得特别厉害,下班后,也不合适呆在家里,最好去酒吧或多参加其他交际活动。放假跟朋友去旅行。这些你结婚后可能就有所限制。所以这三年可算是“律师单身黄金期”,要好好珍惜。要“见识”世界,就靠这几年去见识。26 – 30 岁:结婚期这段时间一般会有拍拖了几年的对象。可能时候应该已经是中级律师,事业和心定可以定下来。加上两边家长可能催婚,所以合适拿个长假去结婚。这段时间身边的朋友会相继结婚,如果不结婚,就会有相当压力。但当然也有些律师朋友以事业为重,坚持不结婚,也并非奇怪的事情。30 – 35 岁:孩子期结婚后,每天工作无论多辛苦,回家都会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如果有孩子,更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以前听过不少律师说:“无论多疲累,只要回到家见到孩子,一切疲累也会忘记”。所以成家立室,会给律师带来很多正能量,会让工作做得更好。看到律师有个稳定的家庭,客户和老板更放心。结语律师成家立室,固然是好。不过仍有不少律师选择单身的生活,单身也许生活更自由,无论晚上做得多晚,周末去什么地方,也自由自在。至少到现在,我仍然享受这种单身带给我的自由。在此祝福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想成家就成家,想单身就单身!

【CLECSS 826】面对“气死你”的法律助理,怎么办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昨天我很晚(近晚上七点)才发CLECSS微信公众号,如果大家错过了【CLECSS 825】《赵良栋律师的奇幻人生》,可以补看昨天的文章。我们过往集中都在讨论上司和平辈同事的关系,今天我们聊聊跟下属的关系。这些年来我见过很好的法律助理,也见过很一般的。今天我们看看那些“气死你”的法律助理的各种情况,谈谈怎样应付这些情况。各种“气死你”的情况我身边的朋友大都像我一样入行十年,也跟不同助理合作过。综合例子如下:1. 很轻率地回答你问题(例如你问他刚才谁发电邮过来,他说A),你要他再三确认,他仍然说是A,你自己一看电邮,原来是B。你指出他给了个错答案,他很随意地说,“呃,那就是B”。完全不会因为自己轻率给了个错误的答案感到Guilty。2.文件总是修改了很多不重要的部分。但名字不对,金额不对等重大问题,总看不到。3.事情一来到,就抢着要做。然后一个小时候可以做完事情Hold Up在他手上一整天。最后发现他很散漫地做,做到下班时就交给你说做完。4.每天交托给他事情,例如给四件,总是忘记两件,下班未做完四件事情,不跟你道别就下班。5.总括以上的情况,归根究底,就是对工作毫无兴趣和热诚,只求赚了个月薪。怎样应付这些“气死你”的下属1 。第一个问题,要看清楚是能力还是态度问题,如果能力问题,基本上“没可救药”。不能把他调走,只能自己把事情都做了(反正交给他也不放心)。2.如果是态度问题,找一次他严重出错时跟他说,一般他印象会特别深。3.如果你跟他说过好几次,不果,那年底写评估报告时也不用客气。4.一般做法是“先礼后兵,然后再回到礼”。你先好好跟他谈谈,没有改善,好好跟他吵一顿,甚至吵到人事部。要是他日后有所改善,可以慢慢跟他修补关系。5.但绝不能容忍,你自己平时已经受多方面的压力,还要受下属气?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我们做律师的,往往要处理多方面的关系。很多人都忽略了跟下属的关系。事实上,招到个好帮手,可以纾解我们很多压力;反之,也可以是烦恼的根源。不知道各位律师的助理又是怎样的呢?

【CLECSS 825】赵良栋律师的奇幻人生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对上一篇的原创故事,要追溯到【CLECSS 811】《律师感人故事集– 多年后,重回律所》。前天我写【CLECSS 822】《赵良栋:不拍马屁的律师,都有本事》时,我在想赵良栋的故事也可以改编为法律版。希望今天的《赵良栋律师的奇幻人生》能再一次感动各位CLECSS读者。康韦律师事务所康韦律师事务所在全国有很多分所。以一个内所来说,已经很有规模和实力。康韦律师事务所的大老板是康律师。康律师后来找到了韦律师跟他合伙。康律师和韦律师各擅长不同的事情,康律师擅长管理,非常精明,法律根底也不错。韦律师法律根底很一般(曾有客户说:“韦律师什么都好,就是法律不懂”)。但韦律师很会说话,很会做人,所以康律师觉得韦律师跟他很能互补。天津之行康韦律师事务所几年前在天津开分所。因为康韦律师事务所在全国有相当规模,那时候很多天津当地律师都争相加盟。有一天韦律师去天津分行巡视,大家对韦律师都恭维有加,唯独留胡子的赵律师不屑上前结交,埋头坐在办公桌做事。事后,赵律师被冠以“康韦律师事务所史上最牛律师称号”,连两位大老板(康韦)之一到访都不起来。这件事,这位“胡子律师”倒让韦律师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韦律师一直都有自知之明,直到自己的法律不行,平时就单靠忽悠的口才,所以心想,将来我也要找一个这样实干的帮手。请赵律师到北京商谈韦律师当时没有记住“胡子律师”的名字,就通过天津分所的主管明律师,找到了赵律师。赵律师知道“韦大Par”要召见,觉得肯定是上次之事冲撞了他。但赵律师心想,大不了就辞职,外面天大地大。到了韦律师北京的办公室,他发现韦律师的房间都是法律书籍;心想:韦律师年纪虽轻,估计比自己年纪还小,但学问倒好。韦律师跟赵律师说,其实那些书都是放着的,自己法律都忘得一干二净的。赵律师觉得韦Par 做人坦诚,没什么架子,倒可结交。后来韦律师告诉他正在做一个涉及天津的项目,打算跟他一起做。后来项目果然做得很好,得到客户的赞许。赵律师的奇幻人生赵律师他在天津这么多年,一直都混得不好。他其实很用功,对客户尽心尽责。但因为家里没什么资源,自己也不喜欢巴结达官贵人。所以在天津一直失意。这次韦Par 把他带到北京总部,做了不少大项目,慢慢就一步一步平步青云。三年后,赵律师业做上了康韦律师的合伙人。内心非常感谢韦律师当年的知遇之恩。后来韦律师和康律师闹意见了,韦律师“静修”了好几年。那几年时间,赵律师的事业发展的很快,在律所有取代韦律师的能力。但每每康律师向赵律师提起晋升他为高级合伙人,取代韦律师时。他总是在康律师面前说了韦很多好话:“没有韦,就没有我赵某今天”。康律师:“好的,你不忘本,证明我没有看错人”。赵律师不知道韦律师什么时候回来,或会不会回来。但他在律所一直在守护韦律师的客户,甚至他的房间,他的书籍。对于这位“恩人”,他会用自己毕生之力守护。如果不是韦律师,他还是在天津那个不见天日的小办公室,每个月都担心够不够业务。他今天的一切,都是韦律师带给他的“奇幻际遇”。法律人讲法,但更讲情,更讲义。后语跟《鹿鼎记》不同,最后韦律师没有回来。听说后来生活潦倒,更病死了。离开律所的那几年,韦律师因为面子问题,没有找赵律师。赵律师闻讯后伤心不已,回到以前天津的办公室,景物依旧,但人事全非。明主管出来接见赵Par(那时康韦律师事务所第二把手就是赵律师),其他天津分所的律师业争相上前认识。赵律师想起自己当年埋头在一角,如果不是韦律师的知遇之恩,现在还不知道会在哪里,一时感触流泪。后来,赵律师做了很多公益事业,帮助了很多家境一般的年轻律师成长,那些年轻律师也感谢赵律师的恩情。后来他们一个帮助一个,让我们中国法律界在彼此帮助扶持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找了很久,赵律师终于找到韦律师的墓碑,在血红的日落下,勾起很多赵律师的回忆。“兄弟,你一路走好吧,你的恩情,我领了。在法律的路上我会更加努力,不负你当年的知遇之恩。” 墓前的草都是湿的,不知道是晚露还是赵律师的泪水。

【CLECSS 824】内地读法学研究生 v 香港 LLM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最近很多学生问我内地读研究院的问题。关于内地的选校比较,我也没有什么心得,但原则上就是要城市好,较出名的学校。但我可以作一个内地研究院 v 香港LLM 的比较。老实说,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美国的顶尖学校读LLM。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有经济能力去读,那香港LLM也是一个选择。那在内地研究院和香港LLM之间怎样选择呢?内地研究院 v 香港 LLM以下是两者之间的比较,黄色部分是好处所在:香港LLM的好处和坏处同是硕士学位,早点毕业工作。毕业后也有多一个选择留在香港,接触英语也较多。但坏处是如果留在香港工作,香港LLM终归会遇到瓶颈,因为你毕业时无法取得普通法的律师牌。需要后来通过取得途径(例如再去读一个美国LLM取得美国律师牌)。而你在取得普通法的律师牌之前大多都只是做法律助理,这些工作你将来回内地后,不一定被充分承认。不过如果你香港LLM毕业后直接回内地,根据往年经验,不少能直接找到内地一线所的。结语我每年都会去香港的一所法学院(一般是港大)做讲座。这个习惯维持了很多年,一直都希望能把香港最真实的一面告知内地的朋友们。对于很多CLECSS朋友们到香港求学(LLB/LLM/JD)或工作,我当然很高兴。大家无论在香港看到什么,好或坏,都欢迎大家跟我交流。我们法律人本身就是要吸纳不同的文化,希望香港会是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地方!

【CLECSS 823】80% 律师思维 + 20% 商人思维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以前在斯坦福商学院读硕士时,有一门选修课叫“Thinking Like A Lawyer”。我自己当然不会选,但很多没有法学背景的商学院同学都喜欢选这科。当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法学院没有“Thinking Like A Businessman”。如果一些律师跟一些商人玩德州桥牌(Texas Holdem),常常会是商人赢。所以一个最成功的律师,往往不是100%律师思维,至少应该有20%商人思维。商人思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80% 律师思维 + 20% 商人思维从以上的图表,我们看到商人思维很多好处,但为什么我们还要保留80%思维呢?因为我们本质还是一个律师。你一天不从商,职业行为上也要像一个律师一样专业谨慎保守。所以你骨子里80%都要是律师思维,但你要做一个成功的律师,单是那80%律师思维是不足够的,还需要那灵活的20%商人思维才行。 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我希望日后有多些机会,邀请我商学院的朋友们,跟大家做一些“Thinking Like A Businessman”的讲座,这样对大家应该会有不少帮助。祝各位未来法律事业顺利,法律和商业思维中间取得平衡!

【CLECSS 822】赵良栋:不拍马屁的律师,都有本事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继【CLECSS 811】《律师感人故事集– 多年后,重回律所》,今天再以金庸的《鹿鼎记》素材写作。相信大家都记得韦小宝找到赵良栋那段。韦小宝觉得自己靠拍马屁上位,但其实没什么本事。他相信一般不拍马屁的,都有本事,而赵良栋就是这样的人。果然韦小宝的眼光没错。其实我们也可以推论(而很多时候现实告诉我们),不拍马屁的律师,都真的有本事。不拍马屁的律师,都有本事你在律所会碰到两种人,一种很会说话,很会在律所生存之道。另一种低调埋头做事,不拍马屁,不参与办公室政治斗争。后者一开始可能在律所发展很吃亏,但因为他们真的会做事,慢慢很多人会找他帮忙,请教他问题。所以即使前期得不到老板欢心,至少会得到同事的尊敬。慢慢有些机会,真的要找一个有实力的人,就会找到他。老实说,很多老板自己本身是很Sociable,很会说话的人。他们要提拔人,找得不一定是这种跟自己性格一样的人。反而他们是想找跟自己互补的人,例如他在外面跑生意,回来找一个踏实的律师干活,他更需要这种合作伙伴。律师可以说好话,让人快乐自信,但不能老是讨好别人律师适当时候说些好话,也有其好处。例如当客户对问题感到烦恼时,律师可以称赞他们的企业已经很优秀,这些问题很多企业都面对过,不用太担心。合伙人碰到年轻律师,可不时赞赏一下他们,让他们工作更有自信。而年轻律师见到合伙人,也不时说些好话,让合伙人在沉闷的工作中寻得快乐。律师最不应该的,是不问情由地盲目讨好和抬举别人,意图取得客户和其他利益。这样一来别人觉得你个人不诚恳,二来会影响行业形象。这样不但对于自己没有好处,对律师行业更有负面影响。结语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法律界有不同种类的律师。我们喜见更多像踏实做事,有真材实学的律师。只要我们有本事,也不用靠拍马屁上位。我自己本身也不太喜欢那种总是盲目抬举别人的人。当然,这样不阻碍我们平时说些好话,但那些背后的目的主要是给别人快乐和自信,像我就很喜欢鼓励年轻律师一样。在此祝各位律师朋友都事业顺利:有本事的,都不拍马屁!

【CLECSS 821】律师离开大平台后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最近很多CLECSS律师朋友问:我需要在一个大平台做吗?我离开了大平台后怎样找客户和推广?今天我们就谈谈“平台”这个问题。律师在不同的事业阶段,对于“平台”会有不同看法。事业初段如果在事业初段,无可避免需要进一个大平台。你在大平台,可以做到很多好项目(所谓好项目,不一定指大项目,而是指项目的多元化和复杂性)。另外,可以接触到很多好客户,你不在这个圈子里,认识不到这些人。你几年后出来后,别人也会问你的“出身”。不只是律所,即使你转去做法务,你哪个律所出来也很有关系,因为大家都很注重这种“Alumni”关系。离开大平台后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大平台待一辈子。若果有天离开最顶尖的平台,最后也需要留一线圈子边缘或二线头的律所。因为你如果一直在做一些比较大的项目,这类型的客户也不会找品牌太差的律所。如果去三四线的律所,倒不如自己跟开个朋友开个律所,这样做得好不好也是自己的,不会被其他一些不认识的合伙人拖累。离开大平台后,靠的就是“过去”+ “现在”,你过去的经验一定要很Solid。至于现在,客户也会看你现在平台的资源是否足够。所以即使你在一个小平台,也至少也让他们感到你的平台“足够”做他们的业务。通常,这个也需要些时间建立口碑,你一开始出来时,业务肯定会比在大平台时少,但只要首单业务做得好,日后就陆续有来。所以你的实力和口碑还是最重要的,个人认为不需要大卖广告。结语一般而言,事业前期做大平台是必要的。离开了大平台后,一切以后就靠自己了。所以离开大平台是一定要准备就绪,你的人脉是否足够(广度+ 深度)?你的经验是否够多?到你都可以回答“是”时,你去哪里都一样。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们都能表现最强的自己,无论在哪里都能大放异彩!

【CLECSS 820】律师,排球和人生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小时候我在香港都喜欢看中国女排。这次中国队重夺奥运冠军,确实很让人振奋。每一次救球,反击都像我们律师生涯一样,永不言败。顺带一提, CLECSS 的“十大杰出年轻律师”Final Call,八月底截止报名。大家如果具有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精神,请把握机会尽快申请。详情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另一贴子。打不死的排球每一个球,都是我们律师要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但无论球怎样来势汹汹,我们也要把球救起,绝不能让球落在自己的场区。我们可以直接把球打回去,也可以先传球,铺排好,再把球打回去。事实上,我们律师当面对困难时,大多数的情况下,第一件事是要把球救起来,再慢慢想怎样解决问题,可能传两次球才把球打回去。排球的团队精神大部分的情况,律师都不是独行侠。我们都有一个团队。有些人负责救球,有些人负责攻击得分。在我们律师的早期生涯中,大部分都是做低调救球的角色。我们在球场上久了,日后就可以做攻击取分的主将。我们初级律师有初级律师的角色,高级律师有高级律师的角色。只有这样的团队,才可以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取胜。结语做律师的,在于坚持。无论多少个球,我们一天在球场上,都要把球救起,并伺机反击。无论多困难,我们也用不言败。排球一个人打不了,正如律师也有团队一起工作。我们工作时做好自己各自的角色。如果我们是救球的,做好救球的角色;攻击的,做好攻击的角色的。这样我们的律师团队就可以是个Winning Team。祝各位CLECSS律师朋友都有个好好的排球人生!

【CLECSS 819】律海浮生 - 纪念入行10年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各位CLECSS朋友们,周日愉快! 昨天很高兴完成了深圳法务聚餐,期待不久的将来再见各位深圳朋友们。昨天我没有跟大家说,其实我在生病发烧中,很辛苦的从香港过关到深圳,从深圳回香港时,已体力不支。我有想过在深圳住一晚,但最后还是坚持住回到香港。活动是我发起的,对CLECSS友有一个承诺,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取消。一路走过来的坚强这让我想起10年前的今天。说的是2006年8月21日。那天是我美国JD毕业后,第一天在香港入职。(那时候真的没有钱,回香港前,在美国时我有三件大行李,但也舍不得坐出租车。在纽约街头,我怎样拿着那三件大行李坐公交车呢,我会先推两个行李走五步,然后回头把第三件行李推五步,不断重复此动作,走了10几个街头。那时候纽约的当地的市民都看着我这样“推行李”。我都不好意思,但人在异地为了生存真的什么都可以做)。从入职那天,我也就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有时候夜晚一个人在办公室,觉得快要昏睡了。但事情必须要做,就靠自己的意志力坚持下去。以前在美国时,生病都没有人照顾,凭着自己的意志力康复。在美国做了个手术,自己去医院,自己回来。这些都是曾经经历过的孤单,但人死不去,总会让自己更坚强。10年后的自信经历了10年后,现在除了会保护自己外,也会保护其他有需要的人。当自己把自己照顾好,就可以照顾其他年轻律师。这个成为了生活的习惯。有时候,这种强者的自信,也有不足之处。昨天我离开香港时,天朗气清,父母坚持我带伞出门,经过一番讨论,终于带伞出门,出门不久后就倾盘大雨。有时候,当你做了10年律师时,你会过分自信,甚至自负,但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甚至年轻律师,总会给你很多启发。结语- 10年的浮沉过去10年,我一直坚持。无论自己多辛苦,生活多不如意,也坚持跟年轻律师交流,帮助他们成长。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帮助他们,有誰帮助我自己?过了10年后,我深深了解到,只有自己变为强者,才有资格帮助别人。所以无论怎样,我都先追求自己做得最好,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余力再帮助别人。我希望下半年能多去不同的学校做讲座,多跟年轻法律人交流。无论你们多遥远,我总会把你们找出来,因为这是我生命的使命,让过去10年不枉过。

【CLECSS 818】三塔(35):老唐

作者: 她/他不想说
01月01日 | CLECSS
今天2016年8月20日,各位周六愉快!不经不觉,夏天又过了大半,又到了新一篇的《三塔》。深圳的CLECSS朋友们,我们今晚CLECSS法务聚餐见!CLECSS今天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的第三十五章《老唐》。说起“老唐”,让我想起上次在餐馆吃饭,菜单上见到“唐老鸭”汤的趣事。原来汤的全名叫“三更唐”老鸭汤。题外话说完,今天我们看看老唐和老同学聚旧。我们律师在法律界闯荡了这么多年,碰到发展和际遇不同的旧同学,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感觉呢?看完这一章后,大家会对老唐有更深的了解。本期正文: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三塔(35):老唐小说《三塔》所有连载前文可见CLECSS公众号“人文”栏目汇总。这天,真是吃不消。八月下旬也那么热,莫不是秋老虎?老唐把皮包递给坐在驾驶座里的小陆,“No。侬早点回去好来。”他顺便也松开领口,把领带摘了下来递给小陆。小陆客客气气说:“夜里要来接侬哇,老板?”老唐抬腕看看手表,回道:“我自己叫车吧。不要紧额,晶晶教我下载了三个叫车软件了。侬早点回去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吧。”小陆摘掉墨镜,咧开嘴笑:“三个叫车软件?老板,阿拉要没饭吃来。”老唐知道司机小陆是开玩笑,朝他摇摇手,也笑。目送小陆把轿车开上了主路,老唐才不紧不慢地往浦东陆家嘴沿江的方向走。他注意到夏日的太阳到了傍晚还是很耀眼。啧,忘把墨镜从皮包里拿出来了。他解开长袖衬衫袖子上的扣子,随意地卷了几下,干练地走进那栋金光闪闪的办公楼。寻了一下,在底楼一角才找到楼道下去进了便利店,买了瓶水慢慢喝。再慢慢踱上来。站在底楼大厅。隔着玻璃幕墙看着对面江边堤岸公园的绿化。掏出手机,老唐努力地眯着眼,刷开屏幕给陈克打电话。老唐不戴眼镜。他一直以来引以为豪没近视。但据说近视眼不会年龄大了老光,而视力正常的人到了五十开外,总避免不了老光。不愿服老的他这几年硬是忍着没买老光眼镜,但自从换了某国际品牌的智能手机,字体实在太小确实不舒服。“老板,找我?”陈克低沉地在电话另一头问道。老唐嘴一撇:“你才是老板。不要搞错啊!”他朝着话筒开玩笑。陈克在电话那头嘿嘿笑。“协议包我看了。但也没太细看。我对各个附件基本没啥意见。主文要么你和文昊再盯一下,再继续沟通签署的细节咯?”老唐其实只是想过问一下。作为幕后,既然交给陈克去谈了,自己当然要放心、放手。“恩,柏恒方面说他们最后还有四、五个律师和助理以及两、三个行政还要定一下是否下两个月里续约,再更新下具体转移名单就好了。”陈克稳健地答复道。陈克觉得既然老唐在电话里不谈协议包里对李郁斐明升暗贬的安排,而李郁斐之前听了也并未完全反对一个合并后的“高提成、低底薪”合伙人的新计划,自然这个问题是两位前辈都满意的。老唐哦了一声。顿了一小下,再问:“有超过5年经验的吗?”陈克声音从话筒传来:“没有。而且已经内部向他们表达我们统一接收他们在柏恒的年限了,除非是确实想跳槽的,估计这几个也没问题的。”“个么‘胖子’有参与这部分的讨论吗?”老唐又问。“没呀。他度假去啦,说是9月初回来。”陈克答道。老唐倒笑了:“这些鬼佬,每年固定夏天出去度假倒是从来不落下。好了,你和文昊执行吧。到时反正签字啥的你也就直接和文昊去签。公布和酒会什么的就让Claudia去和柏恒定细节吧,OK?”“有数了。”陈克回答地干脆利落。老唐放心地挂了电话。他再看了看玻璃墙外阳光下的绿化。再喝了一口水,才出门右拐朝沿江的一家著名西餐店慢慢走去。才六点刚过,餐厅里早已是好多人。门口其实还有人不顾傍晚的炎热坐在吸烟区正在等位。周五傍晚,陆家嘴区域还算上档次的饭店。门口迎宾的年轻女侍者已是忙得满脸油光。“先生,请问有定位吗?”她笑颜盈盈的。“已经来了,20多人那两桌。”老唐简短地回道。“哦,最里边,进去右手就是。”老唐还没走到桌旁,就看到里面两条长桌已经围坐了20多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老同学了。老班长座位面朝外边,最快发现老唐。老远就朝老唐笑着招手。老唐走近,才再看到好多张熟悉又陌生的脸。他笑着,不语,停下脚步。热忱地一个个看过去,努力的分辩每个人的模样。“啊哟,唐老板来了!”班长声音还是那么宏亮。在当年班里,学员各自背景不同,颇为多样化。有18、19岁参加高考考入的,也有工作过、参军过甚至是上山下乡过的老大哥、老大姐。班长当年就是军人转业到地方再自学高中课程考入大学的。他比当年19岁考入法学院的老唐其实要大4、5岁。六十不到的人,至少比30多年前胖了30多斤,而且还开始谢了顶。要不是事先在同学群里老同学们一个个晒过现在的照片,老唐都要认不出了。老唐看着班长,开始傻笑,像个小孩一样。班长站起来,两步走过来就一把熊抱住老唐:“哎,你看,这又是多少年啦?上次聚会你没来嘛!”老唐也双手托住班长的双肘:“对啊,那会我记得正好在国外出差。这不,这次再怎么样也要来啊!”班长拉着老唐进到两桌中间,大声和同学们介绍:“来,大家来看,这是谁呀?!”男女同学们各个脸带笑意。“涛涛!”有两个女同学还叫出了老唐在大学时的昵称。老唐见了那么多老同学,也不禁激动了起来。再仔细一个个打量过去,毕竟有几个同学是好多年没见了。脸上早已有了岁月的痕迹,而更大的岁月痕迹则是身形的变化。像老唐这样保持相对瘦长身形的老同学,毕竟是少数了。班长把老唐拉到两个女同学间安排坐下,一边又大嗓门地说道:“喏,阿拉今天吃定你这个大户,今天定在这种高级餐厅就是因为离你办公室近。现在安排你在两位美女中间坐下哦!侬懂额哦!”老唐知道班长就是当年的开心果,爱开玩笑,连忙笑道:“懂额,懂额。大家嘎热的天过来都不方便,我买单!我晓得的!”20来人顿时都笑了出来,班长呱唧、呱唧地鼓掌:“老板就是老板,今天我们吃涛涛的,哈哈哈哈哈!”待大家都坐下,旁边站了一会的侍者们才又开始一个个端上菜。老唐左边是短发皮肤白皙的段爱丽。因为之前班长一个个找到老同学。有微信的加微信,没微信的催着赶着普及微信使用。等班级建了微信群,班长再设计群规,特别强调每人都要用现在的真人照片作头像。正是这么仔细安排了,老唐才完全没有困难地就认出了她。左手边的女同学倒有点认不出了。经对面的男同学董爱国提醒,才发现是已经发福的小李,当年田径队的特招。“还小李啊?老李咯!”李玲听了就呵呵地笑,眉宇间还依稀有少女时的样子。“嗳,我们都胖成这样了,涛涛你到底是年轻我们一点,但这也保养地太好了吧?”这桌的同学们开始盯着老唐看,再又爆发出笑声:“对啊,涛涛白头发都少啊!”老唐虽是经历过那么多大场面,在三十多年前就对自己知根知底的同学们面前还是有点不好意思。“那里,那里。染的,染的。去年,还高血压爆了一根小血管,差点人走掉。这头发是最近才染的。”老唐和递酒杯过来的董爱国示意自己不喝酒,自己很主动地从桌子中央抓了一杯冰水放在面前。“啊,听说了。上次打电话到你家,你老婆和我说了。”班长坐在长桌对面中间的位置,也探头朝老唐说。“恢复地还不错啊?”老唐点头:“对,好在恢复地不错。否则现在歪着嘴、流着口水见你们这帮老同学,心里要难受死啦。”同学们一起笑。但各自又旋即数起了身上的疾病来。老唐好奇地听着。基本20来个到场的同学,年龄差不多从51、52岁到六十左右的分布,各个身上都带了病了。班长一直在市中院当法官,没换过单位。伏案长坐的审判工作引起了腰间盘突出。前两年终于自觉不适合审判工作的辛劳,已经内部调整到行政岗位,不再从事实质审判工作了。男同学里类似这样有健康问题的还不少,不是腰椎就是颈椎,或是风湿、痛风。女同学们这个年纪,往往都有心血管方面的慢性疾病,不少也是要靠不时注意吃药来控制血压。那个年代能进大学的也多本是精英人群或是极其努力的年轻人。这么些年过去,老同学里有在上海各个大学或研究机构担任教职的、有国企里担任领导职务的、早年和老唐一样早早下海现在是知名企业家的、干律师的几个也基本都是主任级的资深合伙人。虽说也有好几个已经和着家人移民去了海外今天没来,但来的这些,全是圈子里的精英。当然咯,国家规定女性55岁退休。当年几个老大姐同学里,今天到场的都还是退休了。“做了那么多年,能早点退就早点退啊。都一个个要抱孙子、孙女了,早点退下来帮忙带第三代啦。”坐在边上的李同学笑着和老唐说。“涛涛,侬女儿多大了啦?也差不多要结婚了吧?”“哪里,哪里。我结婚早生小孩晚呀。三十几岁养小囡,女儿刚20岁。还在念大学来。”老唐说起女儿,一脸笑。班长的大嗓门又响起。“哇,那你还能享受几年。等开始带外孙外孙女,忙哟!”老唐听了笑。女儿平时一副摇滚女青年的样子。暑假里不时地三更半夜才回到家,外孙、外孙女?啊呀,不大好预测。老唐心里想。肩膀上被人拍了拍,老唐回头。发现是同学加同行,一家大约全国有一千多名律师的国内所上海办公室的主任刘德民。刘德民手里提着个红酒杯,见老唐只是拿起冰水,倒也不介意。“听说你把所卖掉啦?”刘德民开玩笑地说。“瞎讲有意思哇啦?”老唐也粗着嗓子笑道。“合并!合并!”他站起来,和德民碰了碰杯,抱歉地示意自己不能喝酒,简单地喝了口水。“你倒蛮想得穿。八、九年前你自己出来开时我们还觉得你奇怪,干嘛不找个大树底下好乘凉。现在赶上这股风,倒还是你看得远呀!”“盘子小,和刘老板你这种大机构不能比呀。自己做大还不如引入外部合作,也算给所里同事一个交代嘛!”老唐和刘德民这几年还是有联系的,所以话里也不带虚的。“是呀,圈子里都在说你们这个买卖划算,什么时候来给我们讲讲课啊!”老唐看着德民,知道老刘作为老同学没在开玩笑,才说:“嘿,我倒很乐意哦。”老唐放下杯子在桌上。他再拍了拍老刘的臂膀。“正好今天告诉你们。”老唐的大脑门在饭店黄色的灯光下泛出一点油光。“9月份开始,我要回学校开课来。《现代律所管理》!”老唐自豪地说。“要去做老师了。侬来听哇啦?”刘德民错愕了一下。随即笑道:“律师不做啦?”老唐见旁边有几个同学都在听,自己也笑。“慢性退休!开始传道授业解惑去。也算给母校做贡献!不过别嘲我,客座,客座!”刘德民伸出右手,比出一个大拇指。“涛涛,真有你的!”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

【CLECSS 817】律所各执业领域前途/生活哪个好?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对于刚出来工作(或工作了两三年,是时候选定执业领域)的朋友,常会过来问我选择职业领域的问题。过去10年,我观察了身边朋友的发展,以下是我的观察:各种领域的比较领域可以分为不同类别,有些以行业分类(例如TMT,能源),今天我用比较传统(一般律所部门)的分类如下:推荐指数以下是我的推荐指数,最高10,最低0 (前途指数是个Range,因为真的要看个人机遇,例如资本市场,最后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结语今天的执业领域分析和推荐指数仅供参考,大家最终还是应该以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生活追求来判断。在此祝大家的法律生涯生活美满,前途无限!

【CLECSS 816】律师打领带是一门人生学问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领带是律师的灵魂,打起不同的领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我刚出来工作时总喜欢“黑白蓝灰”,因为这种色系肯定在任何场合都适用,肯定“不会错”。但是律师总是“黑白蓝灰”,会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所以怎样平衡“专业严肃 v 光鲜醒目”,也是一种学问。黑白蓝灰 v 红橙黄绿紫穿什么领带看自己要达到什么效果每天当我们打领带时,第一个问题要问自己要达什么效果,要让别人留下一个什么印象。比如说你在会议上,你想同时给人专业形象,又不会被人忘记,可以打“黑白蓝灰”系列的领带,但同时可以领带上有些款式上的变化(例如斜纹等)。这样不会太死板,又不失专业(注:不是每次你都想别人记住你的,例如如果你是临时顶替律所同事去开会,日后不会继续跟这个项目,其实你也不想别人把你记住,就可以穿戴得非常平淡)。什么时候打红橙黄绿紫在你刚出来工作时,可能不太需要打这种领带。你越来越资深时,出席的酒会,讲座和其他社交活动会越来越多。在那种场合,就可以打不同颜色的领带。红色不错,但给人一种“老土”的感觉。可以试试橙色或黄色,一般给人印象较深。在比较轻松的场合,浅绿和粉红领带会给人一种光鲜清新的感觉。(这种色系的领带,我个人觉得Ralph Lauren 很不错,早前也看到某中伦的Par 打着)。紫色在某些酒会上也是很适合的。结语– 专业严肃 v 光线醒目的平衡各位CLECSS 朋友,虽然今天我们说领带,但也是说法律人生。做律师,我们要取得“专业严肃” v “光鲜醒目”的平衡。有时候,我们需要低调工作,但太过低调在圈里名声不够,难有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有时候我们要做做宣传,让人留下印象,但也不能过分张扬。这些都是“黑白蓝灰” v“红橙黄绿紫”中间取得平衡的道理。不知道各位朋友又喜欢打什么领带呢?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