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855】2016年天秤座律师的生日愿望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不经不觉,CLECSS来到第855篇,感谢各位CLECSS友陪伴我855天早上。说实话,有你们在,每天我都感到快乐,每天早起也觉得值得。一年又过去,今天我生日,祝自己生日快乐!跟随了CLECSS公众号两年多的朋友们,都知道我每年生日都会写一篇《生日愿望》,并替CLECSS“众筹”一下,以支持我们的运作经费。希望各位读者能在文章底部打赏一下!我常常觉得自己真的完完全全是个天秤座的,基本上拥有天秤座最常见的三个特点。在法律界,天秤座有好处,也有坏处。善于交友,有亲和力从小到大,我不太喜欢跟别人吵架。在法律界,可算是一个缺点,也可以算是一个优点。缺点是我跟别人争辩时不一定能取胜;但现实人生,往往又不是靠争辩取胜的。往往我喜欢找到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平衡,寻找一些共赢方向。所以我很少跟别人吵架,我更重视结果。我十年前开始辅导年轻法律人,现在圈里很多都是早年认识的。感谢大家支持,让我,你们和CLECSS一起成长。生日愿望一:希望中国法律界都互相团结,让我们都把法律专业做得最好。我们做好了法律界,中国社会就往前一大步。 坚持正义,重视公平能坚持了855天,背后当然是一个理想。一个通过推广法律专业和教育,提升中国法律界的专业水平,维持社会公义的理想。我自己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从小到大,接触了不同阶层的人,听到不同声音。这些都让我思维更多元化,如果我出身自有钱家庭,可能就是特权阶级的思路。因此我很庆幸,在中产家庭成长,让我把天秤座的“坚持正义,重视公平”的精神发扬光大,保持律师应有“侠气”。生日愿望二:愿中国每一位律师除了赚钱外,也要抽出一些时间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包括还在事业道路努力中的年轻律师。 反复思考,难下决定纵使很多年轻法律人都喜欢找我,讨论事业规划问题。但作为天秤座的我,其实天生是有选择困难症的。但是后来在我成长中,明白了两个道理。就是:(一)世界没有完美的,你选这条路,有得也有失。选择甲不会完美,反之选择乙也不会太差。你把评估分数排除出来,挑选最高分数的选择就可以。(二)第二,往往随心选择是最正确的。有时候,是否正确是很“主观”的,人生如果对选择后悔,往往是因为你作出一个“违心”的行为。生日愿望:这些年来,我的选择困难症渐有改善。因为人只要抓着一两个大原则,思维就会简单。我每次作出决定,就问自己一两个大原则的问题,所以很快就能作出决定。我也希望所有年轻律师都能果敢行动,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需要太多反反复复的思考。结语今天生日,我在往机场的路上。人生在世,其实每天都在赶路。有些人为了自己赶路,有些人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光,我更愿意停下来帮助我在路途上碰到的人。在此,希望各位未来跟CLECSS一起努力,帮助中国法律界的年轻人成长,大家一起加油!

【CLECSS 854】律师:从麦当劳到麦坚时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各位CLECSS 朋友们周末愉快!两周前的原创故事【CLECSS 839】《律师和擦鞋仔》很受欢迎。今天再推出另一篇原创故事《从麦当劳到麦坚时》。各位读者别再问我这些“原创故事”是否真人真事,可以很肯定跟大家说,我每一篇“原创故事”都是虚构故事,但当然部分素材和灵感来自我身边发生的人和事。今天的故事《从麦当劳到麦坚时》,不知道大家又有什么启发呢?麦当劳– 年轻法律人的奋斗岁月程正中国政法大学大学毕业,因为本科都身处遥远的昌平,所以接触外面的社会不多。他只记得当年在昌平听过一位很愿意帮助年轻律师的“侠士”叫“律侠西西”(见【CLECSS 342】《律侠西西》)的讲座,律侠西西说:“其实昌平跟CBD没有那么遥远”。这句话,一直打动着他,他很想毕业后出来看看这个世界。本科毕业后,他拿到香港大学硕士的奖学金,就出来了香港读书。在香港那年,看见这个金融城市的繁华,心想有一天要是在这金融中心工作就好了。所以在香港读硕士那年,他很积极找工作。找了几个月,他在香港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律侠西西。很意外,律侠西西约了他在西环的麦当劳见面。程正心想,律侠西西做了十年律师,还吃麦当劳?程正听了律侠西西对于法律职业发展的指导,觉得收获颇丰。吃完“麦当劳”套餐后,律侠西西很心满意足,跟程正说:“以前做学生和实习律师时,每天都吃麦当劳,那时候没有钱,但吃一个汉堡包,喝一杯可乐,也很开心。每每现在吃麦当劳,我都会想起自己当年年轻时候的奋斗岁月。”从麦当劳到麦坚时那次见面后,以前不喜欢吃西餐的程正都吃起麦当劳来。毕业后,进了香港的贝克麦坚时(Baker & McKenzie)(下简称“麦坚时”)做法律助理(Paralegal)。一开始,收入不高,工作压力却大。有时候,压力太大,真的想哭。但麦当劳的奶昔和新地往往带给他无比的快乐。香港中环和记大厦有各式各样的餐馆,例如麦坚时的Associates就很喜欢去那个韩国烧烤Secret Garden。程正有时候也会去其它的餐馆吃饭,但因为收入有限,还是吃麦当劳最多。虽然麦当劳好吃,不过程正也跟自己说,总有一天,我要让自己不需要考虑金钱,我想去哪里吃饭就去哪里吃饭。晚上下班后,他就在麦当劳准备美国LLM的申请,因为他很明白,在外所工作,终归是有瓶颈的。后来申请到纽约大学(NYU),就在NYU 读LLM。从法律助理到律师在美国,吃麦当劳的味道感觉很不一样,但确是穷学生最好的去处。NYU 的同学有家庭环境好直接出国的,自己却靠着那两年Paralegal 的钱勉强供自己读书。但正因为这样,自己比其他同学更用功读书,成绩读得很好。回国后,去了北京的麦坚时做International Associate,两年后晋升Associate。有时候,在香港出差,程律师基于“补偿心态”常去Secret Garden 吃韩国烧烤,但却没有觉得像当年那么好吃了。有时候,当人得到了某些东西,就没有以前那么珍贵了。重遇律侠西西很多年后程律师已在Baker 做到Special Counsel。有一天程律师在北京的麦当劳重遇律侠西西,他回想起多年前在香港西环的麦当劳跟律侠西西见面的情景,一时感慨时光流逝。但内心还是很感激律侠西西当年的法律就业规划的指导。律侠西西还是一如当年一样帮助中国各地的年轻律师。在敬佩之余,程律师自己也决定多多帮助中国政法大学的师弟师妹,把当年律侠西西那句“昌平跟CBD没有那么遥远的话”发扬光大。后来,程律师在北京CBD的麦当劳见了很多北京的年轻法律人,在程律师的指导下,他们一步一步成长,成为成功的律师。后语自此以后,程律师再没有见过律侠西西,因为律侠西西太难碰到。你平时很难找到他,但你需要他时,他就会在你身边出现。有时候律侠西西会在香港中环的麦当劳穿T-Shirt,短裤出现,你完全认不出来。然后第二天他就会在中国某个城市演讲。至于程律师,他再过几年后做了麦坚时的合伙人,利用工余时间成立了一个帮助年轻律师的奖学金,并得到麦当劳的公益基金赞助。程律师看着自己手上的汉堡包,想起人无论赚多少钱,也是吃同一个汉堡包。在此,这一切都是公平的。剩余的钱,与其去五星级酒店打吃大喝,不如把钱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他吃完汉堡包,把手上的零钱投进麦当劳慈善基金的捐款箱,满心快乐地离去。

【CLECSS 853】专访叶世雍律师– From Zero to One: 中国人在纽约开律所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引言我和叶世雍律师是通过旅美中国律师协会 (CBLA)认识的。这次邀请叶律师做这个访谈,主要是因为他是少数中国人在纽约开律所(Reid & Wise LLC)做得有声有色的。相信很多CLECSS朋友会有兴趣他在纽约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达至今天的成功的。希望各位读者都会喜欢今天的访谈。访谈-《From Zero to One: 中国人在纽约开律所》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 (CLECSS创办人)受访者:叶世雍律师,Reid & Wise (锐泽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客户包括中石化、中海油服、阿里云、中纺、奋达科技、荣科科技等公司客户及高净值个人客户。锐泽是一家总部设在曼哈顿中城的律所,主要业务包括合并收购、商业移民、跨境诉讼、以及资本市场。1。在美国创业不易,开律所更难。当初基于什么原因鼓起勇气在纽约开所?我从美国法学院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正值07、08年金融危机之时,身边的同学们很难找到工作,找到的也相继失业。我凭借在金杜的工作经历和较为出色的语言能力拿到了旧金山金融区一家律所的offer,但从进所的第一天就感到岌岌可危。当时做的是中国企业反向并购上市和美国证监会申报这类业务,而整个美国市场及全球的大气候都是资本市场在快速萎缩。金融区的大楼每天都有成批被裁的人抱着纸箱离开。看着手上的业务越来越少,一年后我决定换到东海岸的另一家律所,在那家律所短暂停留,又跳槽到纽约的Murray Frank & Sailor做证券诉讼。这时候我的角色已经从帮助公司上市变换到帮助投资人起诉上市公司。虽然从业最初几年大环境很不好,但还是幸运的在职场里艰难生存下来,中间没有丢过饭碗。那几年每天想的都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其实想生存的问题,自然而然就想到如何发展,如何转危为机。那时美国大量企业因为运营困难,拖欠了中国外贸公司的货款。我看到纽约有华裔企业家成立公司专门协助国内的企业起诉美国公司或调解争端,就很感慨。非律师可以在危机中抓住法律服务的商机,律师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英国律师写的《The End of Lawyers?: Rethinking the nature of legal services》,对我影响很大。书里面讨论了美国律所是如何停留在作坊时代,落后的服务、不合理的收费和风险分担方式、以及在科技和流程化支持方面的缺乏如何限制了律所的发展。我也喜欢参加Legal Tech的峰会,了解法律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2010年的时候我做了第一个网站www.uslawconsult.com,希望在法律服务方面摸索出新的路途。2011年的时候通过CLBA中国旅美律师协会的平台招募了几个法学院的学生,写法律服务的小豆腐块文章丰富网站内容。这个网站现在看起来比较幼稚,但却是一次开启思维方式的尝试。在萧条紧张的经济环境下,我兴趣的重点渐渐从在判例和法条中寻章摘句转移到律所业务开放和管理这方面。2012年,我已经在多家律所工作过,其中有大所有小所,有美国人的所也有华人的所,历经风云变幻,觉得不想再走华人在美国人律所里面发展的老路,就说服了几个也在美国律所里的朋友,一起辞职出来创办锐泽。2。在开律所初期,面对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解决资金不足和人手不够的问题,以及如何把理念付诸实践。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资金有限,还有养家的负担。律所也不像其它startup,可以拿到贷款或风投。为了节省开支,我们第一个办公地点是在一个教堂后面的墓地对面的小楼的半地下室里的一张桌子上。后来业务起来后搬了两次家才到现在中城繁华地带的麦迪逊广场。现在锐泽办公室的总面积已经超过600平米。员工超过20人。说到这,还得谢谢CLECSS的创始人Simon,当年无私的帮助我们,给我们推荐了两个非常优秀的员工。做案子方面,之前在美国人所里面做,都是分工合作,自己做生产线上的一个小环节。所以也只是身累心不累。自己开所以后很多案子要全局负责,每个环节和细节都要搞清楚。当时我们代理国内上市公司奋达科技起诉美国70年老品牌Altec Lansing。在起诉后不久,被告和中方直接交易的子公司即宣告破产,必须刺破美国母公司面纱才能获得赔偿,这在美国是非常难打的一个官司。被告的律师是老牌律所Fisher & Richardson的诉讼团队(曾代理苹果针对三星的诉讼)。我一个人跑到深圳去给客户做质证培训,又到香港、达拉斯和圣地亚哥各地depose证人,培训所里的年轻律师使用e-discovery、和司法会计人员分析被告财务文件,聘用外部专家证人等等。虽然在我方递交即席判决动议之后被告迫于压力和解了,我还是觉得身心俱疲。后来Skadden Arps (美国排名第三的律所)的资深诉讼律师Matthew Sava加入锐泽成为诉讼部主管,加之多名有丰富诉讼经验的senior associates支持,这方面的压力才有所缓解。这两年我们手上的诉讼案子结案的都很成功,客户满意度很高。最大的挑战还是把之前心里所想的放到实践中。建所之初,我就提出了一个“电流网透”的四化建设目标,也就是所里面的业务操作要向电子化、流程化、网络化、透明化方向发展。我知道这些东西很容易理想化,搞得不切实际。所以也一直在探讨如何给理念和现实划界。现在看起来当初做的一些东西还是很成功的。比如说我们开发了文件生成的流程软件,把之前做好的文件细拆成各种模版组件,然后再通过这个软件平台重新根据新的条件组装,把文件第一搞的撰写变成填空题和选择题。我没有理工科背景,一边学一边做,觉得很有意思。一开始也只是为了提高效率,后面发现这个软件开发促使大家去总结一些经验,还起到了团队分享工作成果的作用。我们也做了几个资源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给一些特定类型的客户深入浅出的普及一些法律常识,很多客户都反馈这些文章很有用。另外,在员工待遇和合伙人分配方式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很多华人在美国办所都做成了夫妻店或父子店。这种以家庭或个人为核心的律所很难有规模效应。在锐泽成立之初,我们花了很大的心思来设计所里面的分配机制,借鉴了很多大所的经验,也参考了多部大部头的关于律所分配的专著。最后形成了我们独特的分配公式。大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而不仅仅是分担费用。其实这个是律所的百年大计,合伙人团结一致,之后的路才能走的顺畅。为了鼓励优秀员工,我们在员工待遇方面也推出了很多奖励机制。并且打破常规,给员工一些其他律所不能提供的福利。比如说,锐泽是纽约为数不多的给外籍员工在入职的第二年就办绿卡的律所。3。中国人在美国开律所,开拓案源和客户容易吗?开拓客源其实有难易两种路径,我们走的是比较难那一种。创业以后发现美国的法律市场还是很大。即使对于外国人来说,在本地相同族群中很容易把一些业务做起来,比如说地产过户、工作签证申请等,只要在华埠打打广告,慢慢业务就来了。但这些业务华人律师已经race to the bottom,把服务的价格压的很低,需要把量做得很大才会有可观的利润。而锐泽本来的长项不是这些,所以选择的方向还是跨国交易、跨国投资、跨国诉讼、以及跨境税务规划这些领域,本地华人的业务反而做得少一些。为此我们参加并举办了很多seminar,参加了电视讲座节目,到各种行业会议里宣传我们的服务。事情做了很多,业务量并不大。我还记得当初我们接进第一个并购案,大家火急火燎的跑到银行去存客户预付款支票的窘态。那段时间我常对其它合伙人说,如果实在闲的慌就打打牌或者准备讲座,不要勉强做自己不擅长的。第一年我们挺过来了,而且大家还是看到了希望。第二年开始业务增长很快。之后几乎每年诉讼和非诉的客户都会翻一翻。对我个人而言,我的最大困难在于性格上不太善于社交。在国内律所工作的时候,老板就批评过不会喝酒。到现在也基本不会和不熟的潜在客户吃饭。这很不利于在华人圈里开拓业务。因为本性难移,所以还是另辟蹊径。美国90年代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Selling the Invincible》。讲的是服务业怎么通独树一帜的服务方式来竞争客户。服务一定要和别人的不一样才能有吸引力。所以我力图在服务方式、专业搭配方讲求特色。比如说锐泽有两个in-house 的注册会计师,非常受我们的常年法务客户欢迎,因为税法和财务相关问题可以一并解决。另外,她们还帮助律所诉讼部进行财务欺诈分析,帮助投资移民客户进行资金来源梳理。这样的专业组合起到了1+1大于2的结果。再比如说,中国客户不太注重保存法律文件和各种记录,在与国际接轨或境外诉讼的过程中吃很大的亏。所以我们把律所内部给客户建立云端公司文件档案分享给客户,省去了客户自己整理法律资料的时间,也让重要的资料可以很好的保存下来。这类比较有特色的服务方式,让我们赢得了一些客户。另外,我们合伙人之间一直很团结。合伙人会轮流到中国去开发市场。每个合伙人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内合伙人之间根据各自的特长相互推荐客户,起到了很好的cross-selling的效果。4。据我所知,你们在北京和上海相继设立了办事处,你们的市场定位是什么?我们现在还是和之前一直坚持的一样,做跨境交易、投资以及商业诉讼。服务对象除了大型的上市公司和国企外,我们也重视服务中小型中国民营出口商或制造商。他们基于自身在资金和资源方面的匮乏,以及服务市场的缺失而很难找到对口的涉外法律服务和合适的美国律师。锐泽作为一家中型的美国律所,在多年的摸索中,总结出一套服务流程和收费方式,可以针对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的具体需求而实施。投资移民最近这几年也比较火热,我们是以证券律师、公司法律师的角度切入做投资移民业务,更注重投资项目的尽职调查以及高净值客户登陆以后的财务税务规划。这一块也是我们这几年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另外,我们在国内成立了翻译公司,专门做法律文件的翻译。锐泽的律师做校对,保障翻译质量。我们也计划着做线上的汉英语法律词典。这些线上的legal support服务,也是我们很想做的。5。你对那些在美国求学,考虑留下来还是回国的年轻律师,有什么忠告?我的感觉是律师这个行业强调的是条条框框的东西,人很容易被固定化。这个固化的过程其实从法学院就开始了。法学生从学校出来就好像生产线上出来的罐头一样,说话、做事、思考都一个样。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都大同小异。我觉得在这个革新的时代,法律服务方式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律师需要跳出传统的框架,think outside of the box,这样才可以不被淘汰,并且在法律工作中找到自我和工作的乐趣。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每年在美国有数千亿美元标的的的合同纠纷。然而很多中国企业都不会在最佳时间找到律师;中国在美国的并购也越来越多,但整体质量和成功率却还是不高。在美国的中国律师应该多思考一下,怎么更好的在这些市场提供服务?与其坐等中国企业和国际接轨?还不如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迎上去填补这块市场的空白。

【CLECSS 852】2016年十大杰出青年律师结果公布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引言CLECSS 十大杰出青年律师评选,自8月开始接受申请。经过一个多月来的评选,结果终于出来。我们热烈祝贺这十位非常优秀的法律界青年才俊!在挑选这十位杰出青年律师时,我们充分考虑各Candidates 的背景和地域的多元化。综合这十位杰出青年律师, 5位现职内所,3位现职外所,2位法务。内所方面,大部分都出身自顶级的中国律所,其中四位已是合伙人,前途无限。外所方面,分别来自Top英国和美国律所,其中一位现在加州任职。法务方面,分别来自TMT和金融投资类型公司,两位分别出身自方达和君合。十位杰出青年律师本科毕业年份都在03年至08年之间,来自北大,清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等。其中7位继续到海外/香港深造。其中2位毕业于哈佛,2位毕业于哥伦比亚,1 位西北大学及香港大学,2位香港中文大学。他们十位对推动法律专业及/或教育,作出很大的贡献。我们将于年底举行的CLECSS 2016 年年会颁奖给这十位得奖者。到时候大家出席年会就可以一睹这十位杰青的风采。 CLECSS十大杰出青年律师评选结果 (排名不分先后,以地区/城市和姓名拼音排列)陈进进,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陈进进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曾就职于万商天勤深圳争议解决组及金杜北京证券部,2015年加入竞天公诚北京任合伙人。陈律师主要执业领域为资本市场及私募股权投融资,尤其专注于TMT领域全程法律服务,其跨诉讼非诉的执业背景、丰富的境内外资本市场及投融资项目经验、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其在大型项目和复杂交易中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和精准的解决方案,甚至有助于提高某些交易中客户的谈判地位、促成交易完成。在工作之余陈律师受聘投行法律内核委员,并为中国投资人中心、FILM泛金融圈、青年投资家俱乐部等组织及法律院校学生提供专业讲座或职业生涯交流,其职业规划为“专业立身”,带领团队成为所耕耘法律领域领先梯队。陈敏,Herbert Smith Freehills 资深律师陈敏(Isaac Chen),毕业于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及凯洛格(Kellogg)管理学院,目前为英国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Herbert Smith Freehills LLP)北京分所资深律师。陈律师在资本市场、跨境并购及证券监管与合规等执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陈律师于2007年加入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曾于史密夫斐尔北京分所与香港分所工作,目前常驻北京。陈律师目前协助国家电网公司、华能集团、神华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中国大型企业及主要投资银行处理其复杂交易。在工作之余,陈律师热心公益,关心年轻法律人的成长。他经常开展讲座,并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讲述融资及并购课程。陈律师希望其能成为一名替客户解决问题、受客户欢迎的律师,并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中国法律职业的发展。贺雯,大成Dentons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贺雯执业11年,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学士学位,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持有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和中国律师执业资格。在Allen & Overy, Baker & McKenzie等国际一流律所工作多年,现在大成Dentons律师事务所任合伙人。贺律师的执业领域主要为并购(包括跨境并购)、证券(IPO和新三板)、私募投融资等,曾为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中海油海外并购、新加坡航空拟入股东航、东航上航合并等项目提供法律服务,目前为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A+H上市公司提供多项并购、证券法律服务, 为若干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外商进入中国的投资提供法律服务,并为若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设立和投资的项目提供法律服务。李佳佳,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佳佳律师于2003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后于2006年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自2005年起开始从事律师工作以来,她先是就职于英国希文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后加入汉坤律师事务所,目前任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工作地点位于北京。李佳佳律师专长于境内外上市重组、兼并收购和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对相关产业政策、架构设计、资本运营、财务安排、产业投资、项目运作等有具体、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实务经验。李佳佳律师代表的客户广泛而多元,既有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例如百度、腾讯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公司,也包括许多初创企业和正在快速成长的公司,涉及互联网、电信、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和制药等众多行业。上海:李程,Covington & Burling 律师李程毕业于中山大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纽约注册律师。现任职于美国科文顿 ▪ 柏灵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主要从事跨境公司并购、合资合作、技术许可等法律业务,并拥有丰富的生命科学行业法律业务经验;热心组织并参与校友会活动,同时积极参与CLECSS的各项活动,包括向CLECSS投稿文章并开展执业领域相关讲座。林慕乔,通力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林慕乔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于2008年底自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后正式步入律师行业。职业生涯起步于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深圳办公室、随后曾先后在Greenberg Traurig与Debevoise & Plimpton两家美国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任职,并于今年初加入通力律师事务所公司组,担任资深律师一职。林律师执业领域主要包括为跨行业的公司并购、私募股权投资及其他与投资相关的公司业务。工作之余,林律师平时亦喜爱参与CLECSS和其他法律职业组织举办的各类社会活动,希望能够将自己目前积累的些许经验与初入律师行业的朋友分享。孙可青,滴滴出行法务总监孙可青,本科毕业于西南政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LM。2008年加入方达上海办公室,专攻涉外争议解决及合规业务。2016年1月加入UBER/中国优步,任资深法务经理,负责优步中区,曾参与网约车新规及地方细则的制定。滴滴优步合并后,任滴滴出行法务总监。人生的短期目标是成为一名拥有综合判断能力、能有效解决问题的专业律师。人生终极理想是最大化法律人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参与顶层制度设计,助力中国政治经济的变革。深圳:黄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黄海律师为锦天城全国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之一,获深圳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任深圳市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特聘讲师、信泽金商学院特聘讲师。黄律师是“Think Big ; Do Big”理念的践行者,力求将其带领的律师团队打造为国内顶尖的结构化金融业务律师团队,目前这支逾十人的专业团队秉承着踏实严谨、高效专业的法律精神,专注服务于大型金融机构与集团企业,在结构化金融、跨境投融资等资本市场领域屡创佳绩、广获客户好评。自律师助理一路成长至今的执业经历,同时也使得黄律师格外关注所内外年轻法律人的发展,并愿意不遗余力地在青年律师的专业培训、晋升通道、执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帮助,现已培养出多名高年级律师和优秀法律人。随着团队业务的发展,黄律师也期待在未来帮助到更多的年轻法律人。香港:刘群敏,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法律顾问(Senior VP) 刘群敏目前担任中国华融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华融的香港平台公司)的法律顾问(Senior VP),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法律部研修班,曾任职于英国安睿国际律师事务所、香港孖士打律师行和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于牛津大学《资本市场法期刊》发表文章并在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为香港公务员和专业人士授课,义务担任前海国合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和新港大精英俱乐部法律专业导师。他认同Think Big;Do Big理念,热衷帮助年轻人,并着力研究深港两地法治经验,促进两地律所合作。 海外: 徐东林, Sheppard, Mullin, Richter & Hampton LLP 律师徐东林(Justin)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和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2010年加入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从事劳动法和公司并购业务,其表现得到合伙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2014年Justin被哈佛法学院录取,同时被纽约大学法学院选为当年的Global Hauser Scholar。2015年从哈佛毕业后,Justin加入Sheppard Mullin (盛智律师事务所)久负盛名的位于洛杉矶的娱乐传媒团队,成为屈指可数的在好莱坞主流律所工作的中国律师。Justin对娱乐传媒领域有浓厚兴趣,他希望专注于该领域的商业事务并推动国际合作。此外,徐律师热心公益,除曾就法律留学及职业发展义务为众多青年人提供建议并撰写文章外,还为南大及上财法学院校友发展做出诸多贡献。Justin已通过中国、纽约州和加州司法考试,目前是纽约州执业律师。

【CLECSS 851】大家对外所常见的误解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这些年,当我跟内地的朋友聊天时,对于那些没有做过外所的朋友们,外所仍是一个神秘的Myth。有时候聊起来,发现很多内所的朋友对外所还不是太了解,因此写了今天的文章。希望各位CLECSS读者喜欢。大家对外所常见的误解 一般的Perception实况外所律师费一般很贵,不容打折扣一般来说,外所律师费的确比内所贵。但其实无论是内所还是外所,都是看“供求”问题。比如说某投行手上有一个大项目(例如IPO),在国内能挑选的就那几个最好的内所,但反之,好的外所很多,某程度上外所之间的竞争比顶级内所之争还要大。所以Bidding 时也看实际情况,为取得生意也会有一定的弹性。虽然说这些外所都受制于律所的Global Policy,不能打折太多。但往往合伙人都明白亚洲跟美国/英国的情况不同。很多时候折扣还是Negotiable的。外所的收入高很多这个理解一般在Associate Level 是正确的。(不过也要看是拿Global Pay的“真Associates”,还是所谓的“China Associates”,China Associates 拿得工资不会比内所高很多)。至于到了合伙人Level,那就要看个别情况。能力超强的内所合伙人往往收入比外所的合伙人高(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Associates 工资低,有较好的税务安排)。外所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其实不一定。当然,你平时听到的顶级国际律师事务所,服务质量绝不会差。但其实有些排名较低的外所,也就是类似把品牌“Franchise”出去。例如它在内地开个代表处,找一个每年大约100万美金业务量的人做合伙人,然后跟他拆账。这个代表处跟总部关系不一定很密切,而该合伙人即使有一定业务量,Quality 也不一定好。外所很难进其实也要看具体哪个Level的外所。当然最顶级的英美所,确实很难进。但对于其他在国内中小型的外所,进所门槛往往比国内最顶级的那几个内所低。当然我们可以以这些较易进的外所作为跳板,一步一步换上去。评析其实外所跟内所本质一样,都是做一门生意,都会循着做生意的规则走。必要时为了拿到生意,Maximize 利润,做法跟很多内所无异。外所跟内所主要的分别,就是有时候会受到总部的政策和文化影响,这个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能让律所更加规范,律师在那里工作受到更好的培训,初出道几年时工资收入较好。坏处是有时候缺乏弹性,错失某些生意机会。结语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对于选择内所还是外所,没有既定答案。我建议大家“随心”选择。如果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国际化”的梦想,想多接触国际业务,那去外所是一个“随心”选择。反之,其实现在也有很多很优秀的内所可以选择。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们都对内所和外所多作了解,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CLECSS 850】律师:您所需要知道的涉外工作文化差异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在内地工作过,也在工作上接触不少内所和公司。其实工作起来,文化差异不少。这篇文章,既是写给内地的朋友们,也是写给香港及海外的朋友们。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些差异,并在互相体谅的原则下一起共赢。律师工作文化的各种差异内地香港及海外基本上所有律师,客户都有微信首先,真的不是每个律师都用微信。香港及海外有其它信息工具,例如 Whats App等。其次,即使用Wechat,也不鼓励用Wechat 交流法律意见,因为有时候客户/律师在Wechat简单问了一个法律问题,在没有考虑详细背景的情况下随意回答,日后发现错误,给别人截图传阅,那就不好。竞争激烈,大家很多时候都周末仍打电话或发微信如果做资本市场,的确周末都在工作。但如果做其它领域,一般都希望周末能真正休息。所以周末他们不一定回电话或短信。习惯投标;邀请不同的律所投标当然,如果客户是非常大的公司,很多大的律所都愿意去投标。但如果只是一般的公司,不是每个律所都愿意这样去投标拿生意,有时候你要他们去投标他们会觉得你不尊重他们。很多时候需要速度,客户要求明天要文件,就明天提供。一般都要确保文件满意才传阅。所以如果你逼他明天“交货”,如果他需要更多时间看文件和准备,他会直接拒绝。有时候等他好几天,但收到文件后,质量的确是好。穿着。一般比西方社会律师的穿着随便。例如有时夏天穿短袖Shirt。一般都会穿得比较专业。例如打领带和戴Cufflinks 的比率较高。鞋子刷得亮丽。一般都会穿长袖Shirt,多炎热都尽量不穿短袖Shirt。解决上述文化差异律师工作起来,这些文化差异慢慢会浮现。不过很多时候当你了解过对方的文化后,有时候可以折中或早作准备的。例如,如果知道对方不用Wechat 或周末不回电邮。提前在周五前处理这些涉外事项。在“邀请投标”方面,可以跟双方多作沟通。例如投标是否真的必须?如果必须,也充分跟海外律师解释原由。就“速度期望”,中国律师也可能需要跟国内客户解释“海外律师慢工出细活”的道理。结语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每每我们工作上面对这些文化差异,与其我们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一个律师的工作模式都一模一样,生活就会枯闷古板。有时候看看别人怎样工作,找到大家折中办法,一起共赢,才让我们的法律生命更富色彩。各位律师朋友们加油,期待在未来的日子工作上见到大家!

【CLECSS 849】三塔(37):田月

作者:她/他不想说
06月15日 | CLECSS
今天2016年9月20日,秋意正浓。不经不觉,踏入九月底了,又到了新一篇的《三塔》。CLECSS今天很高兴继续连载“他/她不想说”的原创故事《三塔》的第三十七章《田月》。这期我们从上海来到了加州,加州阳光普照,但秋风里却带着淡淡哀愁。有时候,律师无论多风光,也会面对生离死别,事业起跌。像文中所说:“康乃馨开花时很美,但结果时看上去则很普通。人生一直幸福地像花儿一样当然很好,但好比植物,总有凋谢和蛰伏。”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期的《三塔》后,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所思所想呢?《三塔》的粉丝切勿错过,大家可以在文章底部打赏给作者“他/她不想说。本期正文:三塔(37):田月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小说《三塔》所有连载前文可见CLECSS公众号“人文”栏目汇总。)田月觉得屋里空调太凉了。9月初的加州,虽是一年阳光普照,昼夜却已开始出现温差。美国人的习惯是室内空调能打多凉就多凉。来了那么多年,从小生活在江南的田月还是习惯不了。“有点太冷了是吗?”女主人善解人意地问。不等田月回答,女主人转身走进隔壁房间,拿了一件上衣出来。“披上吧。”她笑着说。“我调高温度了,但是中央空调,所以还是会凉。”田月接过来,能隐约闻到针织上衣上薰衣草的芬芳。感谢地笑了一下,披上了,坐了下来。“我其实很早就从罗小姐那里听过你名字啦。”女主人真诚地笑着,一双眼睛十分明亮。“不过很少在她的家庭派对上见到你,只是知道她有一个很赞的律师朋友呢!”“嗯,我搬到加州后除了给老公的投资公司帮忙,平时都得照顾孩子。你们的聚会很有名,但我一直没来参加,有点可惜呀。”田月努力地挤出一丝笑容,但神色间的憔悴无法掩藏。“是两个孩子?”女主人看着田月宽松的服饰,问道。“对,大的快四岁了。小的才六个月。”田月平静地回答。“不容易啊。”女主人盯着田月的眼睛。“嗯。”女主人调整了一下坐姿。又看了看右手窗外。温和地说:“Cathy,我先得说明一下。”她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水,说:“罗小姐应该和你提过,我其实不算是正式的心理咨询师。也并不以心理咨询作为职业。只是以过往的教育背景替在这里的中国朋友们偶尔提供一个疏导和排解的‘窗口’。在特定的情况下,我无法提供处方或者具体疗愈,好不好?罗小姐大致介绍了你的情况,或许也只是希望我们能交个朋友来帮你。这样的前提,你觉得可以吗?”田月点点头。“我先介绍下我自己。我呢,你听口音知道我是台湾人。在台北念完大学部后就先到宾州念研究所,心理学专业。和我老公是在费城认识结婚的,再搬到这里。和你一样,也是因为孩子,我其实在很短暂的工作后就成为家庭主妇了。但我老公建议我不要放下专业,所以我才开始用我的专业知识开发了一些适合女性的日常派对和social events作为兴趣爱好。”“我知道的。”田月说。“罗小姐也是建议我多出来交朋友,多和人聊天。说您人特别好,而且和她也熟,所以才好几次都建议我来找您聊聊。”女主人脸上又露出微笑,眼角的细纹隐藏不了她四十多岁的年纪。“介意我们先聊聊你先生吗?”女主人的语气很轻柔。田月不说话。她转头呆呆地望着茶几上的插花,目光没有转移。又过了几秒,她抬起头望向女主人,两眼中已有泪水:“我们从哪里说起好呢?”女主人递过纸巾,说道:“不用急。你想从哪里说都可以。不妨说说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田月擦了擦眼角。“我是在纽约实习时认识他的。他当时是我实习的律师事务所的客户。”“都是中国人,所以容易沟通对吗?”女主人的笑容中带着鼓励。“嗯,我那时在纽约压力很大。他就像个长辈一样给我很多指导。他自己是高中毕业后就到美国念大学和硕士的,在这里时间比较久,给了我很多帮助。”田月回忆着当年,说道。“对。一辰是个很不一样的男生。”女主人说。“罗小姐之前提起好几次你先生。说他特别热心,很愿意帮助别人。”田月点头:“是的。只可惜。。。”田月眼眶又湿了起来,“只可惜还是没熬过这一关。”女主人坐到田月身旁,先又给她递了张纸巾。她再轻轻地拍了拍田月的肩膀,才又坐回到对面的沙发上。田月努力地平复了一下。“中美两边专家都试过了,但扩散地太厉害。化疗也止不住。”女主人等着田月说完,并没有接口。见她稍微平复了一些。才缓缓地说道:“Cathy,你一定理解。很多事情我们其实都是无法控制的。生与死,正是其中之一,而且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人生体验。你理解我的意思吗?”女主人说完,诚恳地看着田月。田月木然地看着女主人,只是点了点头。“其实我经常用我们心理学专业的方式来开导一些新来美国的女性朋友。但大部分情况下她们面临的问题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美国人沟通方法的不习惯,或只是一下子闲下来和我一样成为家庭主妇后的身份落差和认同缺失。这些难题其实除了心理上的开导,往往都是有具体的措施可以来进行自身的改变的。”女主人又喝了口水,润了润嘴唇,继续道:“但人的生与死,往往是我们个人无法左右的。这一点你需要明白,而且理解人生中这种不可控的必然,好吗?”见田月默然不说话。女主人担心自己有点过于直接了。她稍微停顿了一下。“现在两个儿子是你一个人照顾,也很辛苦吧?”田月的脸上稍微有了点精神。“对,我母亲被我接来帮我了。这里也请了工人帮助照料家务,这样她可以全心帮我带两个孩子。”女主人帮田月的杯子里倒了些茶水。“他们还好吗?这么小没了父亲。我能理解你的压力。”她说完,一边还探身过来拍了拍田月放在沙发扶手上的左手。田月哽咽了一下。她说:“老二还不懂。老大明显是知道的。但他很乖。完全不哭闹。比以前更乖了。”女主人点了点头。“我其实很高兴你现在的状态。罗小姐给我电话后我其实一度担心你的状态过于严重。但你现在明显比我想象地好。你是一个坚强的人,对吗?”女主人的语气里带着鼓励。田月擦干了脸上的泪。她淡然地笑了笑。对女主人说:“我是一个妻子,我会为失去了丈夫而痛心。但我也是一个母亲,这部分现在对我特别重要。要不是没有两个孩子,我真的觉得我撑不下去。。。”田月语气平静,声音却越来越低。“那你最近还在工作吗?”女主人关切地问。“我暂时把事务都移交给另两三个合伙人在处理。一辰走后他们也有点低落。但他们很帮忙,目前都处理地很好。我准备再晚两三个月在看需要是否开始工作。”田月答道。女主人想了一下。她慢慢地站起来。“想看看我的花园吗?”她朝田月招招手,指了一下玻璃门外。田月慢慢地站起来。女主人上前挽着她,打开玻璃门领着她走进花园。“其实很小哦?我去过你们上海,参观过几套老洋房。那些花园才真是超赞呢。”女主人谦虚地说。田月完全不懂园艺。她慢慢地和女主人走到花园中央。四方的花园三面用白色木条围着栅栏。左侧用原木搭出一套可供休息的桌子和四张椅子。“那里有时是我的工作区,或者用来吃午饭。”女主人顺着田月的目光,解释道。田月笑笑。花园的另一侧用鹅卵石围出一块草坪,沿着木栅栏的两面则围着修剪整齐的灌木。非常简单,却也很和谐。“没有花啊?”田月轻轻地说,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女主人微笑不语。“看到那些小的果子吗?”女主人走进草坪,指了指两面灌木状植物枝叶间隐藏的果子。“是康乃馨哦。一般5到8月是自然开花期,过了就会变成果子。”女主人解释道。田月也慢慢地走进草坪。打量着枝叶间并不明显的蒴果。女主人也轻轻地说:“我们只知道康乃馨开花时很美,但结果时看上去则很普通吧?”田月伸手摸了摸,并没有回答。“人生一直幸福地像花儿一样当然很好,但好比植物,总有凋谢和蛰伏。你说对吗?”女主人看着田月瘦弱的背影,慢慢地说。田月知道女主人是想借此来安慰自己。她没有说话,只是站着摸着一颗颗蒴果。慢慢地,两颊划下热泪。“我也想这个花园一年四季都盛开康乃馨啦。但那并不natural。对于一颗植物而言,花的绽放其实只是局部。一朵花从一颗小苗开始生长,但又会凋谢,结果,在来年再绽放。你说对吗?”女主人知道田月在流泪。“我们的人生也是。”田月静静地说道。女主人走上前。搂了一下田月的肩膀。“你是个很聪明的姑娘呢。”田月靠着女主人。她闭上眼睛。心房里觉得空荡荡的。似乎,她能听见身边的鸟鸣和风刮过植物枝叶时的沙沙声,也能从脸上感觉到夕阳里坦荡的温暖。似乎,这些感觉又像隔着阻碍,所以身体还是凉的。但明显的,一种暖意从对着夕阳的脸上慢慢在她躯体中扩散。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

【CLECSS 848】律师和《芈月传》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首先,非常感谢昨天大家支持【CLECSS 847】《专访祝捷律师– 从清华理工男到国际律所合伙人》。访谈很受欢迎,叫好叫座。今天回到我自己的文章。以前我在香港很少看内地电视剧的。几年前在内地工作期间,看了《新上海滩》和《步步惊心》,发现内地的电视剧也不错。最近一年在香港看了《武媚娘传奇》,《瑯琊榜》,及这个假期刚看完的《芈月传》。能打动我把81 集看完,是因为让我想起这是每一个年轻律师必经的过程。年轻律师单纯的心,经历过无数困难,都会“成长”起来在我去美国读JD前,我本科时在一个香港本地律所暑期实习。那时候听到一位女合伙人骂一位年轻女律师,“在我年轻时可能比你还要Nice,但当你做了好几年律师后,你发现Nice是没用的。有时候该凶就要凶!”那时候我还未正式出来工作,所以未明白这句话的深义。到你工作了几年后,当初的善良和单纯,总会让你步步碰壁。那时候就会让你明白此中深义。我们每个年轻律师当初也好像年轻的芈月一样,一心待人好。但有时候,我们又往往发现,一心做好人,未必有好结果。例如我们做律师在谈判桌上谈判,Nice 只会让我们过分让步。客户给钱,不是让你Nice,而是让你替他争取权益。有时候在办公室过分“好人’ , 也只会让人欺负。还有一种情况是,“你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你而死”。例如,你去索取文件,对方迟迟不给,你因为Nice让他们拖着,最后这个项目被你拖垮。像芈月一样,最终受到教训,流落燕国,差点在燕国冻死。当我们在律所受了无数次屈辱和教训后,我们就会“成长起来”。律师要的是“结果”,在未到达结果之前,不可以盲目仁慈,到掌控了局面,确保能达到结果,就可以Nice了。最后我们会发现,让我们坚持到最后的,都是理想芈月受尽苦难,后来回到咸阳。除了她个人野心外,更是基于当年秦王给她的理想,一种统一天下,统一文字,天下再没有战争的理想。年轻律师,受尽苦难,事业后段终于上岸。单靠说兴趣和赚钱,这样的“法律生命”很难维持,很快会枯干。真正的意志,来自法律人的理想,我做这一切,为了什么?是否能为国家带来更好的法治建设?是否为了培植更多优秀的年轻律师,让中国每一个年轻法律人都是先梦想?结语看完《芈月传》后,我希望今年有机会去中国西部的法学院拜访,顺便去看看兵马俑。有时候,人为了理想,即使再辛苦,也会值得。我刚出来工作时也是尝尽艰辛,所以对于芈月在燕国在遭遇也深有体会。这些痛苦,无论多痛,都是为未来建立理想的铺垫。各位CLECSS朋友们,为了我们的法律理想,我们都能坚持到最后,永不放弃!

【CLECSS 847】专访祝捷律师 - 从清华理工男到国际律所合伙人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引言我和祝捷律师是同年美国JD毕业的,他现在已成为了一所美国Vault 50律所上海办公室的合伙人。当年听到他LSAT考到179,就崇拜不已。话说回来,我跟祝律师其实一开始不是通过CLECSS认识的。那时候我们一起办旅美中国律师协会 (CBLA) 的活动,觉得祝律师很有才学,人却很谦厚,将来成就一定很大。这次专访的题目为《从清华理工男到国际律所合伙人》,相信大家对祝律师的成长经历会很感兴趣!访谈-《从清华理工男到国际律所合伙人》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 (CLECSS创办人)受访者:祝捷律师,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 (WSGR)上海办公室合伙人,主要从事并购、私募股权投资业务,CLECSS忠实读者和粉丝。WSGR是一家总部在硅谷的美国律师事务所,客户包括Apple,Google,Twitter,LinkedIn,Tesla,红杉,华平,大疆创新,腾讯等。访谈前言:其实我对分享《我是怎样XXX的》这样的东西是抗拒的,因为自己既从小谦逊又成就平庸。但好友西蒙盛情邀约,就分享一点自己的体会,希望能为年轻朋友们在法律执业道路上走得更好提供一点点启发的素材,不管是作为经验还是教训。1。你当初是基于什么原因从理工科转读法律?理工科背景对考LSAT有什么帮助?我读中学时其实兴趣很广,但是对理科的兴趣最浓,数理化也学得不错,最高成就是参加了国家物理奥赛集训队,以及在清华的理科实验班健康活下来了。后来一去美国也是读的计算机博士。但我逐渐意识到任何一门学科读本科和读博都大不一样的。读本科时一节课学到的可能是领域里某个牛人一辈子研究的成果,所以从好奇心和智力上会有非常强的满足感。而读博则是反过来了,你几年的研究可能一节课就能给别人讲掉了。由此可以想象博士生平时的研究并不总是那么有趣,必须对自己的课题非常有兴趣才能有耐性成功读下来。我当时就是对自己的研究失去了兴趣,而且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也不适合做研究。另外到美国之后对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了解到美国的法学院学习这些都会接触到,于是就试着从LSAC网站上下载了一套LSAT题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按规定时间自测了一下,得了175分。我心想:如果这就是考察谁适合做律师的题,那看来我还是挺适合的。于是就申请了法学院。有关LSAT,我觉得不管学什么专业的都有人天生或后天培养的思维方式适合它。理工科的训练有可能对做其中的逻辑游戏题有帮助,但也有限。我认识的理工科同学考LSAT就既有考得好的,也有不理想的。回想起来,我觉得不管什么背景,英文阅读还是最关键的。其实LSAT的170分换算成percentile我记得也就是98%的样子,而CLECSS的读者们上学时百里挑一的肯定非常多。如果把LSAT题都翻译成中文可能大家的考分都能提高一大截。但如果阅读能力不够,就发挥不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考试时还没有完整读过几本英文书,所以英文阅读能力比中文阅读能力差太远。如果当时有现在一半的阅读量,闭着眼睛都随便考180(这种牛不吹白不吹)。对于今天准备考LSAT的,我的建议是“功夫在诗外”:不要整天做题或看什么攻略,先多读些英文原版书刊。这不仅对考LSAT有益,更对将来法学院的学习和再以后的执业来说是绕不过的坎。你能想象一个中文阅读不行的人在中国做个好学生、好律师吗?如果不能拿为什么以为换成英文就有捷径可走了呢?现在同学们阅读原版文字的条件太好了。我读大学时有同学为了读到原版Time(后来发现其实是个烂杂志)要骑一个多小时到美国大使馆文化处阅览室去才能看到。所以不要辜负了网络、Kindle和纸质书刊这些条件。至于有了阅读基础之后的LSAT解题技巧,等我以后有空开个培训班再讲吧。2。当年你毕业后在纽约找到工作,基于什么原因工作三年多后去香港?我是独生子,在父母老去时希望离他们近一点,自己呆的城市他们更能适应一点。而他们对美国长年生活是没法适应的。所以我从一出国时就计划将来要回国的。后来读法学院时就决定在纽约工作三四年受到一定实际执业训练后就回国工作。最终也确实在2010年初我的职业发展还没有到碰到所谓bamboo ceiling(即美国职场亚裔发展的无形障碍)的阶段时就到了香港。3。纽约,香港,上海三城工作有什么不同?纽约显然是一个更成熟的市场。客户一般都很有经验,知道交易该怎么做,也知道怎么用律师,所以律师干的事情相对单纯法律一些。同时纽约大所的律师水平不管是平均值还是底限都很高,所以大家对自己的technical skills都必须要求严格。记得当初有一位合伙人,大家平时都说他的工作就是陪客户打高尔夫,但有一次项目上碰到一个着急而又蹊跷的问题我不得不给他打电话讨论时,他竟然随口告诉我去查哪一个SEC解释的哪一段。纽约律师的水准由此可见一斑。这些和纽约律所工作的模式有关。以我当时在的M&A group为例,一个项目上典型的staffing是一到两个合伙人,一到两个senior associate,两个mid-level associate,一堆junior associate。重要的文件往往由senior主笔,他可能会让mid-level写初稿,或是一些章节。junior除了做DD,还要做definition check和cross reference check,以及为senior和mid-level查precedent--不止是一个文件的precedent,更多的时候是一个section,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的precedent。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对drafting见多识广,并且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在M&A交易上也经常要做公司法或证券法的research,并写成memo。这个过程能很好地锻炼分析法律条文和案例的analytical skills和有逻辑又简洁清楚的写作能力。总的来说,如果有机会在纽约工作几年,不仅能打下比较好的technical skills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能知道在将来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对自己能力的要求的高标准是什么样的。香港职场人士的hours之残酷不亚于纽约,但有些人属于被一种熬时间的文化或传统裹挟,自己的能力并没有享受到那样的hours本该带来的提高。这是在香港工作需要注意的一点。香港的很多项目都和内地有关,而现在内地的交易往往比纽约的节奏还快,再加上成本考虑,所以即使是大所在香港也无法像我上面描述的那种纽约模式去做项目。这样在香港成长起来的律师就容易虽然做过很多项目,但基础技能不如纽约成长起来的律师扎实。上海律师界虽然在内地是最洋气的了,但和香港比起来还是更晚发展的。很多客户还没有完全理解律师工作的意义,最严重的可能还停留在觉得自己什么都谈好了,律师只需要很快地paper it就行了。另外确实国内因为合同条款或披露质量决定官司输赢的案例还不多,这些都容易让律师对自己做的事情放松要求。律师们经常怪国内的这个行业那个行业的人不够专业不够敬业,其实我觉得很多律师和美国或香港同行比起来的差距才是触目惊心。作为律师这种在西方起源可算一个learned guild的行业之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见贤思齐,经常扪心自问:如果现在把你平移到一个大所的纽约或加州办公室,你的能力能否达到你的peers的标准,能否让你的junior信服?在国内执业也有好处。很多时候客户做交易的经验不多,而一个项目上律师做过的交易往往是最多的,这时客户就会更依赖于律师的hand holding。而且客户会问很多在纽约执业不会碰到的问题。这就逼着律师对交易结构、交易过程、交易文件的理解更加深刻,才可能很好地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然你也可以糊弄,但这样你就永远只能在谈判时诉诸于缺乏论据的“这样不公平啦”,“大家都互相让一点啦”这样的与专业无关的说法。即使不会因此失去客户,作为一个专业人士的自尊也丧失了。4。你去年成功升上合伙人。可以分享一下自己成功做到合伙人的经验吗?说“成功”真心不敢当。我只能说自己可以给自己做associate的经历打个合格。尤其在刚入行的几年里可以说是个partner和senior们人见人爱的junior,倒也确实有一些可以和初入行的CLECSS朋友们分享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态度。律师属于专业人士,专业精神也是律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态度。我在纽约做暑期实习时帮一个证券组的senior做SEC filing。那时最后的Edgar filing是在所里的word processing room的电脑上做。此老兄有个习惯,就是要现场在电脑前看着word processor(一个在律所兼职才能养活自己的百老汇纽漂)做filing。在人家准备点submit button时他会让纽漂停一下,然后做个深呼吸才坚定地说:“OK. File!”而纽漂对此显然见惯不怪了。Senior对我解释说他每次filing前都会为担心报表里有没有任何错误而panic。这种仪式感和已经做过无数个filing还会对自己的work product这样紧张,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这一行的“敬畏之心”。作为一个junior,我听过的最好的格言是:“Make your boss look good, and your boss's boss look better.” 对于律所junior来说,你的boss就是senior或mid-levelassociate,boss's boss就是partner。“Look good”一方面是指senior在partner面前、partner在客户面前因为活儿干得好而有面子,另一方面是指让senior和partner的life easier,能休息好、娱乐好,从而皮肤更好。那后者就需要你对自己以你的boss乃至boss's boss的标准要求自己,这里首先是对项目的ownership。不管什么事情,不管我在team中多junior,要争取在我这里解决问题,senior和partner是负责把关和精益求精的。不要觉得反正后面还有人review呢就放松要求。你一放松,senior和partner的人生就紧张了。要关注细节。一来“魔鬼在细节中”。细节错误可能有严重的后果。法律界也发生过很多小错误带来大损失的事故。二来,细节错误或不漂亮会给观者一个大处的准确性也不可信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确实往往会被证明是正确的。三来,对于junior来说,因为你是drafting的第一道,如果senior要花精力寻找和改正细节错误,就会顾不上思考bigger picture的问题;partner就会被senior惹怒,然后要去修改本该senior修改的东西,就会miss更大的bigger picture,然后就会在客户面前不好看。所以把细节做好是“Make your boss look good, and your boss's boss look better”的基础。细节要好到什么程度?definition是否都统一格式了,比如黑体加下划线。这个简单,definition的引号是否也没在意加了黑体?英文部分的括号、引号、逗号等是否用的半体?中文部分标点是否用的全体?签字页上的横线是否都一样长而且对齐了?每个签名档之间距离是否一样且足够签字人卖弄书法?交给senior的打印件是否剁齐了?这些还只是presentation方面的东西。内容方面就更重要了,但只有presentation做好了人家才可能对你内容方面有信心。我其实从小是个比较粗心的人,但在工作后经历了用senior话讲够得上hazing的严格训练后在各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中,都有了强迫症倾向。当然除了态度还有能力。但能力是能提高的,而态度决定了能力提高的速度和高度。大家都听过一万小时的理论,就是说要在一件事上做一万小时才能成为专家。律师的一万小时貌似比大多数行业都更好跟踪,只要累计billable hours就可以了。但是要知道这个理论里一万小时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这一万小时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自己有意识地从每一小时里得到提高的才有意义。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态度好、动脑筋,都能做得更好,而且如果你的supervisor自己能力合格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别人只有对你做简单的事儿有信心才会给你更复杂的事儿做。你把复杂的事儿做好了别人才会给你更复杂的事儿。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的associate几年下来得到的能力的提高会是一个得过且过态度的peer的几倍。5。你美国JD毕业刚好10年,你观察到过去10年在法律市场发生什么变化?外所在中国生意好做吗?中国市场需要的服务从质量到类型都一直在变。市场上的player也在变。以我们所我经历的发展过程为例。我回国是2010年,根本就没赶上FDI可以支撑一个外所中国办公室的时候。开始我们主要做外资基金对红筹结构中国公司的投资、中国公司的海外上市、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并购或合资。后来基金投红筹的慢慢减少,但我们有很多美股中概股的私有化可以继续忙,甚至是更忙。后来我们还把私有化拓展到了港股。并购方面,中国公司海外收购风头早超过了跨国公司收购中国公司。而随着外资企业制造业在中国的发展放缓或本土化而减少了的合资项目又随着TMT和healthcare行业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增强逐渐多一些了。和这些变化同时一直在发生的,是外资所中国分所的增多和中资所的变大变强,总之就是竞争变激烈。此外中国法律和监管实操的变化也是比美国等市场快得多的。在这种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可能没有谁能说生意好做,至少不会长期好做。我觉得作为外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去适应变化的市场才能生存发展。在业务类型上要不怕变,甚至主动去变。事实上在中国市场,很多类型的交易对大家都是新情况,没有谁比别人先行很多。这时要比拼的就是大家的开拓精神、学习能力、以及对商业逻辑和交易本质的深刻理解。这样的能力才是一个M&A律师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具体法律的了解虽然也重要,却可能是随着法律的变化而瞬间失去意义的。另外虽然说监管变严可以给律师带来更多业务,但作为一个有自尊的、相信市场经济的M&A律师,我更愿意监管放松,让我们能真正关注交易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对各种交易能有融会贯通的理解,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去做交易、做文件,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不会因为交易类型的演变而波动,才能为客户提供有帮助的服务,成为客户的trusted advisor。竞争的激烈在中国这个市场尤其容易引发价格战。价格战的结果就是或者工作质量降低(要知道这是在中国市场的文件质量已经不如美国的基础上的继续降低),或者律所的经营难以支撑,不管对单个律所还是整个律所界都不好。我们当然希望同行们不要打价格战,但这也只能是个愿望。想在价格战的环境中全身而进,就要让客户发现你的特别之处,愿意为这样的特别之处付premium。在这一点上,成为客户的trusted advisor很重要。很多时候客户给我们打电话或发邮件咨询的问题都不是法律问题,而是商业或者甚至金融问题。这表示客户相信我们的商业思维、市场知识、以及分析推理能力能给他思考问题带来帮助。这样的客户才会是稳定的客户。这样的经历也是最能给律师带来职业成就感的。

【CLECSS 846】律所在圈外(例如商界)的名气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感谢昨天参加“律所猜灯谜”游戏的CLECSS 友,游戏已结束。参加游戏的朋友们稍后会收到电邮。我们律师常常圈里自己在讨论,哪个律所最有名,哪个律所名声最好。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真正最成功的律所,是要在圈外也出名。即使不是法律界的,都会听过该所。以外所为例,Baker & McKenzie 就做得很成功。有时候,我跟我商学院或其他商界朋友聊天,我们聊起律所,我跟他们说你们不在法律界,估计也没听过几个律所名字,他们坦然就只听过几个名字,其中必定包括Baker,这可见Baker 这些年来的宣传和形象塑造很好。圈外人听过哪个内所最多?律所在圈外出名也是很重要的。不是每个公司都有法律部。如果有法务部,当然他们会知道哪个律所在圈里名声怎样,哪个领域做得好。但如果没有法律部,有时候直接就是那些商务团队决定聘用哪个律师。一般来说,他们会挑一些自己平时听过的律所。我就此也向圈外的商学院或其他商界朋友们打听过,问他们知道哪几个律所。这也要看我问什么人,例如做投行,PE,VC,还是一般行业?(注:当然我这文章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我在美国读商学院,认识的朋友大多在国际投行基金,MNC的圈子,本地公司的情况不一定一样。如果文章没有提到贵所的名称,希望各位不要介意)。General 名气:一般行业一般来说,第一个答案还是会回答“金杜”。然后,可能会说大成,中伦,君合等。 投行(这里说的主要是国际投行)一般都会听说过金杜,然后君合,及那几个以证券出名的律所,例如海问,通商,竞天公诚等。(方达在投行圈也有冒起之势)。 基金及风投界(包括PE/VC)这个我从PE/VC朋友听到不同的说法。但比较多的是说:方达,汉坤,金杜,之后是君合,中伦等。怎样才做到圈外出名出名一般涉及到两个过程:“让人知道”(Catch Attention)和“巩固名气”(Solidify)。例如律所做了一个很大的项目,例如一个银行的IPO,自然会引起投行的注意。但是不能是“One Deal Wonder”, 要需要长期的项目持续支持。例如金杜在早年就接二连三地做了几个大的银行IPO。第一个项目Catch Attention,接二连三的项目就会巩固律所在投行心目中的地位。最后的问题是:在工作或茶余饭后,哪个律所会被谈论得最多?很多时候,你会发现Baker 和金杜等都有个共通点,就是律所的包装,文件格式,都做得很规范。圈外的人其实大多不懂法律,这些包装往往就成为圈外朋友对该律所的第一印象。结语其实每个律所都有潜能做到圈内和圈外都出名。有句说话,天下没有丑的人,只有懒惰自己不打扮的人。同样,如果发现圈外的人不怎样听过自己律所的名字,可以说是律所做项目或是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在此祝各位律所都能做到圈内和圈外都有名!

【CLECSS 845】《律所猜灯谜:有奖游戏》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引言各位CLECSS朋友们,今天中秋节翌日,再次祝各位中秋快乐!今天内地和香港都放假,我们一起玩个“律所猜灯谜游戏”,答案是内所或外所名称。把正确答案发到clecss.education@gmail.com,首三位将获跟CLECSS创办人Simon Mui吃 Free Lunch/Dinner 一顿(地点只限北京,上海和香港)。问题1问题 2问题3问题 4问题5问题 6问题7问题 8问题9问题10问题 11

【CLECSS 844】律师:我成长中的中秋节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各位CLECSS朋友们,今天中秋节,祝各位中秋快乐!今天内地放假,香港还要上班。(注:读者可能很奇怪为什么香港中秋正日不放假,主要原因是因为中秋的活动,例如赏月,灯笼等都在晚上,所以香港一般就中秋节翌日放假,让大家晚上可以玩得晚一点。)香港小时候的中秋节小时候我还没有想过做律师。那时候的中秋意义,在于跟家人一起,享受天伦。对于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我来说,小时候接触内地很少(听说那时候内地中秋节没有假期)。虽然接触不多,但小时候都在中国传统的中秋故事成长,嫦娥,玉兔等。所以小时候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去中国大陆看看,看看真实的中国大陆社会是怎样的。那时候我们还是玩那种点火的传统灯笼。我最后的灯笼后来被火烧掉,而我的童年也宣告结束。美国的中秋节第一年去了美国读法学院,中秋节很很、想家。第二年,中秋节对我来说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我明白中秋不只是“我的家庭”,而是“无无数数中国人的家庭”。那年我进了中国学生会,采购了全校中国学生的中秋节晚餐的食物和月饼,去了国际学生中心借了中国国旗。当我看到中秋晚宴坐满中国人,在海外一起团结,心里一片感动。那时候我深深明白中秋节不在是个人的中秋节。你中秋节自己快乐时,也要让身边的人快乐。中秋节的意义,最能在我们这些在海外漂的中国人体现出来。回国后的中秋节回国后,因为后来曾经到了京沪工作,也有几年的中秋节不在香港。但我知道,中秋的意义不限于自己的家庭,而是“无无数数中国人的家庭”。现在,每年中秋节对我来说,是每年巡回学校讲座的开始。每年九月,学校开学,中秋节过后,我就可以开始去全国各地的法学院做讲座。这些年来,很多朋友跟我说,你常跟年轻律师一起,对你的事业没有用。但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有意义的事情不一定有用,而有用的事情却不一定有意义。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祝各位中秋快乐!每年中秋,我都会有特别感觉。以前每年都跟家庭在一起,享受天伦。现在除了我自己中秋快乐外,我也希望所有中国法律人都中秋快乐。这晚,我会筹划一下这学年的访校之旅,期待在未来一年在中国各地见到各位年轻法律人!再次祝各位中秋节快乐!

【CLECSS 843】秋风起,律师忙:律师如何规划一年的季度和周期?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不经不觉,又到秋天了。有兴趣参加下周六“CLECSS秋季烧烤 BBQ”的朋友们请尽早报名,详情请参阅CLECSS公众号今天另一贴子。秋天到了,本来是旅游的好季节。偏偏这段时间会忙起来,这是因为律师有一年的周期。各位非讼律师们,今天我就跟大家谈谈季度和周期。非讼律师的一年部署月份繁忙程度*备注一月3 赶着农历新年前把事情做完;但也开始放缓二月1农历新年放假前后三月3开始Pick Up四月5全速前进五月5全速前进六月5全速前进七月3暑期炎热;Banker,客户放假八月3暑期炎热;Banker,客户放假九月5全速Pick Up十月4忙(十一国庆假期除外)十一月5赶着年底做完项目十二月5赶着年底做完项目(*如果做涉外项目;也要考虑西方国家放假的因素)(* 5最高,1最低)要注意的事情(一)放假大家可以看到,做项目一年主要两个周期,第一就是三月到六月;第二就是九月至十二月。所以能放假的话,最好就是1月,2月,7月和8月。如果大家是刚出道的首两年,建议大家不要太看重放假,一切以工作为先。(二)涉外的情况如果大家做涉外项目,要特别注意12月的情况。因为很多时候大家想赶着年底交割,但偏偏很多国外其它地方的客户12月中就会开始放假,直到12 月底,甚至1月头。这样的话,一切要提前准备。尽量项目在12月中做完。或可以赶着12月中先签买卖协议,到放假后1月时才交割。(三)享受放慢时的周期我们律师一年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非常忙碌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时光,大家要好好享受。大家不要逼得自己太紧,应该好好利用那段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人一生很快就过,每一年都很重要,你是否快乐更加重要。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秋风起了。在这清爽的秋天,不知道大家有否时间筹划自己每一年的时光呢?在此祝各位朋友们都能好好筹划,有丰盛的法律人生。有兴趣参加下周六“CLECSS秋季烧烤 BBQ”的朋友们请尽早报名,详情请参阅CLECSS公众号今天另一贴子。

【CLECSS 842】你想知道的事儿之PE领域的国有股转持

作者:汪澍
06月15日 | CLECSS
各位CLECSS朋友,继【CLECSS 712】私募小兵的日常(9)《私募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行为中合格投资者认定难题》后,今天我们很高兴再度收到汪澍的投稿《你想知道的事儿之PE领域的国有股转持》,希望对PE有兴趣的CLECSS朋友们会喜欢! 私募小乒乓的日常(18)——你想知道的事儿之PE领域的国有股转持 作者:紫荆资本汪澍国有股转持算是又一个老奶奶裹脚布话题了,不过由于最新的《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对如何认定国有企业有了全新的定义,继而影响到了部分国有股转持情形的认定。虽然尚未有新的IPO案例出现,但也值得重新对本项制度做重新的梳理。因国有股转持的大背景是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以后,如何处置证券市场中的国有股,最终在减持和转持中间选择了后者,所以国有股转持还涉及到一个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的问题。不过考虑到PE基金基本上不太可能适用,因此本文暂不予考虑此种情形。 一、相关适用规范 转持义务相关:1、《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转持实施办法”)转持义务认定情形相关:1、《关于实施<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函》(国资厅产权[2008]80号,现行效力存疑,以下简称“80号文”);2、关于进一步明确金融企业国有股转持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3]78号,以下简称“78号文”)3、《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32号令”)国有PE机构转持义务豁免申请相关:1、《关于豁免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义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10〕278号],已废止);2、《关于豁免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义务有关审核问题的通知》([财企〔2011〕第14号],已废止);3、《关于取消豁免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义务审批事项后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资〔2015〕39号],现行有效,以下简称“39号文”) 二、解决国有股转持问题的思路 1、是否具有或可能具有转持义务;依照《转持实施办法》,转持义务主体指:本办法颁布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国有股东承担转持义务。(转持实施办法第八条);因此,履行转持义务的核心在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确认。2、是否符合豁免转持义务的情形;虽然被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为上市公司国有股东,但由于特别情形,可以予以豁免。目前一共有两类:(一)依照转持实施办法第六条,取得“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豁免。考虑到现实困难,这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部分国务院主导的国家级基金,如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中小企业基金、国家风险投资基金等,可以考虑取得国务院的专项豁免;(二)依照39号文,同时被认定为国有创业投资机构或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符合相关认定条件。注意事项:A、主管的备案部门包括发改委系统和证监会系统和引导基金系统,三者可以择一,依据法规不尽相同。主管备案部门备案依据发改委条线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令第39号)证监会条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05号)引导基金各级人民政府《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8〕116号)B、投资运作符合各个条线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并完成备案,且最近一年必须通过备案管理部门的年度检查(当年度新设机构除外)。C、初始投资/第一次投资时(以投资后换发的企业营业执照为准),拟上市主体彼时必须符合非上市中小企业的定义。即:经企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单位核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或;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合并会计报表,年销售(营业总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3、如何履行转持义务。关于如何履行转持义务,如何申报相关程序,在转持实施办法和78号文、39号文中均有详细的规定,在此暂不赘述。需要明确的几点是:转持部分,指的是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份部分的10%。也就是说,假设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是A,IPO时公开发行(最多)可以是A * 25%,那么国有股转持数量就应该是A * 25% * 10%,假设国有股股份数量大于这个数,则转持这个数;假设小于这个数,则需全部转持。假设存在两个以上国有股股东的,转持股份如何在各国有股股东间分配,并未强制性要求。但由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国有股东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申请确认国有股东身份和转持股份数量。如果国有股东本身是混合所有制的,履行转持义务仅限于其中的国有出资人。也就是说,当存在两个以上国有股股东时,混合所有制的国有股东分摊的转持股份数量可能会更少。如果不愿意转持股份(如为了保证国有控股地位等原因),也可以通过分红或自有资金方式来履行转持义务。 三、国有股东的认定 如上所述,关于国有股东的认定,核心在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确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否履行国有股转持义务的关键,就在于主管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如何认定了。 认定的直接依据主要是80号文。但是32号令出台以后,对于国有企业的认定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过32号令主要针对的是国有产权交易,并没有明确直接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认定(相较之80号文属于直接相关的特别法),因此32号令的规定是否直接适用于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的认定,实际上有一个新法/旧法和一般法/特别法之间的矛盾。不过,因为转持实施办法规定的国有股东指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国有股东,而并未明确说明适用80号文,因此笔者还是倾向于认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32号令的要求来审核上市公司股东是否符合国有股东的身份。具体条文比照如下:80号文32号令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下列企业或单位应标注国有股东标识:本办法所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包括:(1)政府机构、部门、事业单位、国有独资企业或出资人全部为国有独资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一)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以及上述单位、企业直接或间接合计持股为100%的国有全资企业;(2)上述单位或企业独家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50%的公司制企业;上述单位或企业合计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制企业。(二)本条第(一)款所列单位、企业单独或共同出资,合计拥有产(股)权比例超过50%,且其中之一为最大股东的企业;(3)上述“2”中所述企业连续保持绝对控股关系的各级子企业。(三)本条第(一)、(二)款所列企业对外出资,拥有股权比例超过50%的各级子企业;(4)以上所有单位或企业的所属单位或全资子企业。(四)政府部门、机构、事业单位、单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直接或间接持股比例未超过50%,但为第一大股东,并且通过股东协议、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或者其他协议安排能够对其实际支配的企业。从条文对比中可以看出,80号文和32号令的最大区别在于:一方面,在第一层级的混合制企业当中,32号令将80号文中的公司制企业扩大至“企业”;另一方面,将“绝对控股关系”进一步明确为,持股比例超过50%;或持股虽未超过50%,但为第一大股东且通过内部协议可以实施实际支配,两种情形。对于PE基金而言,适用32号令显然是严于适用80号文的,因为大多数PE基金属于合伙制企业,往往在第一层级的混合制企业当中,就已经将国资关系斩断了。而适用32号令以后,则可能难以豁免。 四、PE基金避免国有股转持的设计 综上可以看出,PE基金,尤其是合伙制PE基金在权益结构设计上,为了避开国有股转持,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案设计,可供参考:1、 基金国有股出资合计不超过基金规模的50%;2、基金国有股出资合计虽超过基金规模的50%,但不存在其中任何一名国资是第一大股东[存疑];3、按照39号文的要求,申请作为国有创业投资机构或国有引导基金豁免转持义务;4、在专项上,取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不认定其为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或不适用转持情形的函。 五、存疑点 存疑点一。无论是依照80号文还是32号令,在认定国有企业连续绝对控股关系上,第一层级都考虑过必须有一名国有出资人是单一最大股东。不过在78号文中确有另一番解读。依照78号文的规定,金融企业投资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如果金融企业股权投资的资金为该金融企业设立的公司制私募基金(以下简称私募基金),财政部门在确认国有股转持义务时,按照实质性原则,区分私募基金(含构成其资金来源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名义投资人和实际投资人。如私募基金的国有实际投资人持有比例合计超过50%,由私募基金(该比例合计达到100%)或其国有实际投资人(该比例超过50%但低于100%)按照《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财企〔2009〕94号)等相关规定,履行国有股转持义务。从上文可以看出,金融企业成立的公司制私募基金,是直接按照权益比例是否超过50%来认定是否具有转持义务的,并未和连续绝对控股关系挂钩。如果该原则严格适用,则方案二可能不再能够豁免转持义务。存疑点二。国资委曾经透露,在私募基金这个领域,国资委并不想过多的介入,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实业投资上,至于国资成立的合伙制基金,并不想纳入到32号令的框架范围内监管。但是,这个消息并未能够从法律条文中梳理出来,仅能从32号令第六十六条“政府设立的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形成企业产(股)权对外转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中窥见一斑。不过笔者理解,本条也仅仅是为了和《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以及各级政府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相呼应,到并未体现出国资委并不参与私募基金管理的意志。因此,PE基金的国有股转持,仍逃不出上文所述的框架范围内。

【CLECSS 841】评析《American Lawyer》的中国律所收入排名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American Lawyer 杂志前几天发布对中国律所的年度收入调查,结果不太意外,基本上都是我们平时听过的律所名称。今天我分享一下我的观察。(注:再次声明,我没有在内所做过,也没有跟任何一个内所有关系,仅从一个香港/海外律师的角度远观中国律所。)《American Lawyer》中国律所收入排名(收入指总收入;不是人均收入)排名律所1大成2金杜3中伦4锦天城5国浩6盈科7君合8德恒9方达10竞天公诚大成不得不承认,大成这几年是做了出来。当然大家可以说,大成人数多,自然总收入高,不过在中国社会,Size 大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客户会看律所多大,有多少分所。而且大成不但大,律所在管理和律师素质,也有显著提升。即使人均收入现在还不是最高的几个律所,但Potential 非常大。金杜,中伦金杜一直是中国龙头所,这个无可质疑。不过近年竞争也越来越大,很多金杜高级律师出来去了其他律所做合伙人,做成一定的竞争。中伦近年发展得很快,无论从规模,收入等都追赶金杜,未来几年这个收入排名榜会很精彩。锦天城,德恒这两个所有些共同点,都是人数比较多,做的项目算中大型项目。法律界的名声不是最高的那几个,但也算不错。一般来说,客户如果有一个Sizeable 的项目,但又Cost-Cautious的话,这两个所是不错的选择。国浩,竞天公诚这两个所都是资本市场比较出名的律所,做大单IPO 可以赚取可观的收入。但资本市场也往往有限制,例如IPO做了很久,最终上市不成功,往往最后只能收到一部分的律师费。所以,往往这种资本市场强的律所收入也有限制。当然竞天也在发展其它业务,例如今年争议解决也做得不错。君合,方达这两个所是很多年轻律师心仪的律所。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几个律所之一。个人认为他们还有些扩大的空间。以他们的实力,可以再适度扩大,直到总收入进头五名为止。盈科我个人认为盈科的Size 已经做了出来,是时候再优化一点。人数增速可以减慢,门槛可以提高一点。从大成的经验,Size做了出来后,只要花点心思,将来是很有可为的。结语在这十个总收入最高的律所当中,真是各有特点,很难直接比较。有些“先做大,再做强”,有些“先做强,再做大”,无论如何,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 “做大做强”。在此祝各律所继续努力,未来十年我们将会见到更多“又大又强”的律所。我们一起努力!

【CLECSS 840】法律界的伯乐: 怀才不遇,是运气问题,还是自己问题?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昨天的《律师和擦鞋仔》很受欢迎,大家在专业上一起互励互勉!今天我们一起找找“伯乐”。在法律界,人太多,很多人都怀才不遇。我们怎样找到我们的伯乐呢?这样我想起以前我跟我斯坦福商学院校友(现在是香港的官员)的一个对话。在香港,每年都会有两三万人考AO (AO的全名是Administrative Officer,政府会安排他们做政府不同岗位,这是一条Fast-Track,很快就能在政府做到高级官员。) 那每年怎样从那三万人挑三十人出来呢?我同学跟我说其实也很看运气,例如最后一轮有60人,那60人实力相当,最后就看面试时哪个可以Impress 你, 所以要让伯乐赏识你, 必定需要有一种能引起伯乐注意的地方, 某种个人之处。当然,日后是否能平步青云,也很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让伯乐看到你 在法律界,很现实,就是法律界人才太多。以我们收到的“CLECSS十大杰出年轻律师”申请为例,有些朋友,很平均地好,每个领域都是B ,就是找不到那个“一击即中”的特点。如其BBBBB,我们倒想挑一个AACCC的人,至少有两个点我们说出来是非常Impressive的。一个合伙人或一个客户,从律师的Pool挑人时,往往就是看到这个“突出的点”。所以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没有给人选中,是否就是缺乏这一两个突出的点?比如说,你长得很帅,也是一个点,你口才了得,也是一个点,最怕是别人见你后会完全忘却,因为你没有特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然,上段是让“伯乐”初步挑选你的入门机会。但长远是否能平步青云,要看自己入职后的表现。那时候,你会跟“伯乐”有更多相处的机会,你要让“伯乐”看到,自己怎样“把当初的点,发扬光大”。例如你面试口才了得,你就要证明给合伙人看,你的口才,怎样让他们有Added Value,怎样留住及发展进一步的客户。所以得到伯乐赏识,不是一个时间点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久战”。进去律所后不是一个终止,更多是一个开始。在跟伯乐相处期间,任何时刻都像考核,任何时刻都要如面试一样看重。结语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遇不遇到伯乐,是否怀才不遇,与其说是运气,更多是看自己。自己是否没有吸引伯乐的“吸引点”?或是进去后,不能把当初那个“吸引点”发扬光大?在此祝各位CLECSS朋友早日找到法律界的伯乐,在事业上越做越好!

【CLECSS 839】律师和擦鞋仔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上一篇的原创小说,要追溯到【CLECSS 825】《赵良栋律师的奇幻人生》。很多人觉得现实人生很多老韦这样的人,看到他最终死去,很是唏嘘。今天我们来一篇更积极的《律师和擦鞋仔》。如果大家来过香港中环,会发现中环的大街小巷有些人专业擦鞋。其实本质上和其他服务业无疑。我们律师,是否有能一样有那种谦卑服务大众的精神,把我们专业服务做到极致呢?希望大家都会喜欢今天的故事。金律师的中环生活金律师在美国名校JD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拿到Global Pay。以前在校时是中国学生会主席,是万人敬仰的Student Star。毕业后,找到一所国际律师的香港办公室。一开始很不习惯,以前他在学校时都是呼风唤雨的,现在他在律所是最低级的一年级律师(虽然理论上地位比法律助理高,但所里几个法律助理都做了很多年,也不放他在眼里)。客户也是要求多多。总言之,金律师的感觉就像“从以前学校里的天堂,掉进律所的地狱里”。在中环,都是卧虎藏龙,你无论做到多晚,你看出窗外,凌晨还是灯火通明,总有人比你更晚。这就是中环,以下的小事,却改变了金律师的人生。在中环的后巷遇上擦鞋仔金律师首两年在香港工作得很不开心,心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来,总觉得自己是中环食物链的下游。有天路过中环某小巷,看见有些人在擦鞋,心想这么大自己的鞋从来未让人檫过,倒是一件新鲜的事,就决定去试试。这位擦鞋的年纪不大,看来就25岁左右,叫小蓝。金律师跟他聊起来,小蓝说以前小时候家里穷,因为要帮补家庭生计,很早就出来工作,后来机缘巧合,碰到一位擦鞋师傅,该师傅退休后把擦鞋档摊让给他,他就接下来做了。金律师问小蓝,你做擦鞋工作,内心难道不介意吗?小蓝坦诚跟他说:他真的不介意。这份工作,又不是去偷,又不是去抢,是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客户赚钱。从这个角度,这跟其他的专业无异,医生服务病人,律师服务客户,领导服务大众,这又什么区别呢?金律师看着鞋擦得差不多了,就说差不多可以了。小蓝说:如果金律师不赶时间,他倒想再檫檫。金律师看着小蓝,把自己的Ralph Laurence 皮鞋檫得亮丽极致,觉得对方很专业之余,同时反思自己是否平时工作没有做得最好。有时候自己好像为了生活,把工作做了就算,但自己是否真心享受这份律师工作?自己有没有把工作做得极致呢?擦鞋后,新开始金律师明早穿上昨晚小蓝刚替他擦好的鞋,光洁亮丽。出门时阳光普照,这是好的一天!回到办公室,合伙人,高级律师,客户依照对他指指点点,但他想想,这都是专业人士应该提供的服务。决定做律师,就应该有服务精神,这个没有卑下的概念,就算是合伙人,也要服务客户,客户也有自己要服务的客户。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如此。从那天起,金律师更积极工作。以前做好文件,翻看一次就算。现在会翻看几次,直到完美积极为止。每每自己想偷懒,都会想起小蓝对他说:“如果不赶时间,他倒想再檫檫”的话。小蓝本来已经可以把钱赚到,但他对擦鞋专业有追求,想做到极致为止。后语后来,金律师至少一周会去小蓝那里擦鞋一次。很多年后,金律师做了该国际律所的合伙人,金律师问小蓝愿不愿意进修法律,金律师资助小蓝读了些法律课程,后来做了金律师的法律助理。这些年来,金律师跟不少年轻律师合作过,但从来也没有像小蓝一样把工作做得这样极致。晚上,金律师同样看着窗外中环五光十色。十年就这样过去,内心不免感慨。同样的夜色,但心境跟十年前刚出道时很不一样。当年他觉得自己在食物链下游,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价值。但小蓝的一席话,改变了他的看法和人生。十年就这样过去,自己的年纪其实跟小蓝相若,如果小蓝也考到律师牌,日后必定能做一个好律师。后来金律师正式让小蓝读了法律学位,在四十岁时小蓝也成为了一名律师。相信小蓝会是全香港首名“擦鞋出身”的律师。如果有天你在中环街头,碰见这位“擦鞋律师”,大家不妨跟他打个招呼,跟他学习一下专业服务精神?

【CLECSS 838】律所的力量指数 (Power Index of Law Firms)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国有国力,律所也有“力量指数”。可是,市场上我们有不同种类的律所,那我们怎样比较呢?在美国很多Powerful 的律所,都不怎样大,律师人数少,但人均收入高。但在中国,基于国情和文化,律所Size“大”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中国律所是否Powerful,可以考虑以下的指数。律所的力量指数 (Power Index of Law Firms)我认为指数应该由以下元素组成:Factors占百分比Size 大25%律所合伙人人均收入25%知名度15%影响力15%Associates 的工资10%形象10%Size 大小及合伙人平均创收在中国,当客户考虑律所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律所多大?”,所以Size 大一般是律所Powerful 的第一指标。这方面金杜和大成等很有优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说律所大就是最好。像欧洲有些小国,虽然人口不多,但人均收入高,井井有条,也是很Powerful 的,所以我们同时要看合伙人平均创收。两个因素很巧妙地互相平衡。如果能做好这两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些律所其实不错,但没怎样包装宣传,平时大家听得不多,这样的律所是好所,但在中国不一定Powerful。真正在中国Powerful 的律所,是大家平时都会聊起的律所,知名度高(不限于法律界,甚至非法律界的朋友也会听过的,以外所为例,Baker McKenzie可能就是这种所)。知名度大,不一定影响力大。影响力大,视乎你在行业的领导地位,例如如果你涨薪,你的对手会否参考;你们的律师在不同的委员会是否占有位置,是否对社会有影响力等。金杜,君合,方达,中伦等都能合乎这些条件。Associates 的工资及整体形象单是合伙人赚钱是不够的,对于年轻律师来说,你给他/她多少钱也是很重要的,这会影响该律所在年轻律师心目中的地位。例如,汉坤给入职律师工资高,在法学院里就会出名。另外,某些律所可以很出名,但形象不一定正面,例如可能给人一种素质很参差的感觉。所以整体的形象(包括专业水平),也是Power Index 的一个因素。结语在中国,同时能在Power Index各方面拿到高分数的律所不多。我在此希望中国未来更多符合各种条件的律所,让我们中国法律界一起做大做强!

【CLECSS 837】如何舒解做律师的工作压力?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对很多年轻律师而言,最难应付就是初出来工作的压力。事实上,律师是压力最大的工作之一。你的压力来自各方各面,老板,客户,同事。。。偏偏律师的工作要求完美,不能出错。这样,很多年轻律师刚出来工作时都压力“爆煲”。因此,如何舒解这压力,是年轻律师要注意的问题。下班后精神上的抽离无论律师上班时工作压力多大,把要做的事情尽量在办公室做完。这样下班后,就尽量不想工作的事情。这样对精神健康很重要。你把这种工作压力带回家,吃不好,睡不好(好像一部机器长期运作,没有休息的时候)。没有休息好,明天上班会没有精神,造成恶性循环。因此下班后应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看电视,看自己喜欢的书等。看得开:So What?年轻律师在头几年工作上难免犯错。很多时候,工作压力来自“罪疚感”(Sense of Guilt),因为你早上做错事,你整天都耿耿于怀。这种Sense of Guilt是一种负能量,会让你越做越错。另一种压力,源自于“害怕出错”,所以常常让你畏首畏尾,工作效率很低。这些都要靠自己心态摆正解决。你跟自己说:“出错了,就学习过来,下次不要再错;除非是致命的错误,没有大不了的”。运动最重要!最后,律师自己强健的体魄和意志力很重要,这个靠自己从运动锻炼出来。挑个自己喜欢的运动,平时定期去做运动。运动时,把自己平日的压力和不安情绪都释放出来。周末好好锻炼,周一至周五就会以最佳状态工作。结语律师工作很辛苦,压力大,所以很多律师多多少少精神上都不怎样健康。但其实这个也是主观的,有时候,看不看得开,也看个人的性格。面对同一个问题,有些人会耿耿于怀,有些人熬过去后再也不回望。在此,CLECSS祝各位律师朋友们都能成功舒解自己的压力,过着健康快乐的生活!

【CLECSS 836】专访益晨旭律师 – 我的In-house 之路

作者:CLECSS
06月15日 | CLECSS
引言2011年时,CLECSS 曾经举办一场很受欢迎的讲座– “从律师到法务”,当天全场座无虚席。而主讲者正是益晨旭律师– Sunny Yi。由于那场讲座太成功,Sunny 当年也顺理成章获得CLECSS 2011年年度的Best Speaker Award。很多年后,很多当年的年轻律师(现在已经成为中高级律师)还在跟我谈起那场讲座,说影响了他们很多法律人生轨迹。在此,我要代表很多年轻律师,对益律师说声感谢。今天我们很高兴再次邀请到益律师做这次访谈,希望对有志投身法务界的朋友有所启发!访谈者:Simon Mui 梅品和 (CLECSS创办人)受访者:益晨旭律师,Adidas 大中华区董事,总法律顾问和合规官;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并取得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EMBA。1.你现在在法务界颇有名。当初你是基于什么原因选择法务这条路?优秀的法律人千千万,我只是其中比较幸运的那一个。因为努力,而有回报;因为幸运,而更乐于分享。1997年毕业季,三个复旦(包括我)和二个华政毕业的怀揣着律师职业憧憬的年轻人同时进入建纬律师事务所。除了当时建纬所在建筑、房地产法律服务市场的雀跃名声之外,早我们先入行的复旦的学霸师姐王莹莹律师(目前作为方达合伙人领衔方达律师事务所real estate这一块业务)自然是吸引我加入建纬所的一个原因。在建纬所,我们几个同年级新律师每周都会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研讨案例和当时尚在热议中的物权法草案和新出台的合同法、建筑法等法律热点问题,并争先书写法律论文。那个时候我们几个人和如今无数刚入律所的新人一样,每天披星戴月,恨不得以律所为家,孜孜不倦地汲取着新的知识,对于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有着无限的好奇和动力。在这样充斥着正向竞争和浓厚学习气氛的环境里,我们几个人的“革命感情”不可谓不深厚。忙碌而充实地在建纬所里摸爬滚打了约莫四年之后,随着师姐王律师率先决定前往NYU深造,我们同批入职的律师中间弥漫着要出国继续学业的风气。一个一个地,“革命战友”或者去往美国或者去往英国,我也随了大流申请并得到了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读LLM的机会。然而,2001年那年,当我的出国留学办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晋级”成了新妈妈,原本以为把孩子留在国内,我可以自顾潇洒去求学,事实上当孩子出世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convince我抛下她,哪怕只是短暂的一年。就这样,在我同年级的律所同事纷纷踏上留学之路的时候,我成了在家休产假的“闲人”妈妈。产假后期,我意外得到了可以转型in-house counsel的机会。是回律所还是就此转型?我认真思索了当时为什么自己要申请留学、留学回来之后何去何从,当身边纷纷扰扰的出国党都离我而去的时候,我扪心自问的答案不再是随大流的:我终究想要知道法律人是如何可以在商业环境中帮助商业决策者做出既合乎法律规范又能促成商业发展的决定。好吧,如果是这样,那么就算我如愿留学,回国后我的选择很有可能不再是建纬所了。就这样,2002年,我成功走上了法务这条路。2. 法务这个事业给你最大的收获和满足感是什么?最大的收获和满足感是法律人作为business partner,是真正被尊重被需要的,是完全可以站在core business team里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的。当我还在律所工作的时候,老实说我曾经一度以为最精英的法律人一定是在律师里做大趴(partner),in-house无论是在专业度或者组织里面的核心度上都要略逊一筹。然而,身为in-house counsel15年,我的看法早不同。当你每天身处真实的商业环境,被追着咨询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被要求尽快帮助业务部门赶出一份决定着大deal 的LOI或者MOU,被拉着一起去见AIC或者MOFCOM,面对各种质询的时候,你真的会有被需要的感觉。而当你百转千回地给了业务部门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答复的时候,他们对你的赞赏和感激真的会让你有深深的职业满足感。法务部可以很lean,但是一定是最effective的部门;法务部可以不是profit center,但一定是可以帮助公司sustainably keep profit的部门;法务可以不是炫目的marketers,但一定是距离核心管理层最近的advisors。3.在法务的生涯中,面对最大挑战是什么?各种平衡:平衡业务需求和法律限定的边缘;平衡确定的决策和不确定的执法;平衡工作量的高速增长和资源的低速匹配……我想,所有的法务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当法律有限定或者法律本身或者执法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被业务部门要求给出清晰的支持他们的法律意见。这种时候外部的律师就往往会给出相对保守或者具有各种先决条件的意见,而这样的意见往往是不能拿来直接给到业务部门的。这个时候就挑战法务的soft skill了。直接say no,简单但是如果常常这样做的话,很可能就被认为法务没有价值;如果给出各种限定条件,然后丢给业务部门自己去解决和决策,那么我们和外部律师是无异的。或许可以尝试了解业务部门最终的需求,然后帮助找寻不同的路径;或许可以在执法情况不明朗时主动尝试获取主管政府部门的建议和支持,降低业务实施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或许可以给风险分类,并事先想好补救措施……;当然,适时say no也是必须的,毕竟我们是给业务部门画boundary的door keeper嘛,必要时候大胆说“不”会为我们赢得尊重。如果以正面、乐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法务的工作,这真的是一份挑战人的智慧的事业。法务完全可以很有创造力、沟通力、亲和力。4.你中间曾经回去过律所,后来又回法务?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2011年底,当我完成EMBA的学业的时候,我几乎在法务的岗位上已经做了快10年了,在GC的位子上也做了有近8年了。当时,我非常想要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受了身边一群做business的同学的影响,我想我比较有把握做的自己的business应该就是去到律所做合伙人吧。于是在2011年底到2012年8月,我在大成律师事务所做了半年多的合伙人,接触了不少优秀的企业家、律师、公司法务,每天很忙每天都在学习。回报是,半年挣了我在公司做法务一年才能挣的薪水(笑)。正当各方面都慢慢踏上正轨的时候,再次因为孩子择校的原因,我选择回归法务,将我的时间能平衡一些给到家庭。当然,进入阿迪达斯是缘分,就如同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呵呵。我并没有主动寻求回归,偶遇阿迪,正巧是我钟爱多年的品牌,自然而然地就做回了法务。我想,这里面也有我把法务当事业做的一份热爱。5.你对现在有志投身法务界的年轻律师有什么忠告?忠告不敢当的,有些肺腑之言分享一下给大家吧。我觉得年轻的法律人最好还是从律所开始你的职业生涯。律师的严格的职业规范培训和吃苦耐劳的经历都将是你日后职业道路上的助力器。如果想要转型法务,最好是在律所有过三五年的经验以后。在转型法务后,尽快了解你的公司业务、行业状况、行业法律,转型前,问问自己要什么,转型中做好要就职的公司和职位的尽职调查,知道那是不是一个好的匹配。然后始终怀抱着乐观、激情去面对挑战,以积极的心态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将你的平凡的岗位当作一份事业去做。当你爱着你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你也在被爱被需要和被尊重。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