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

【CLECSS 795】律师:怎样处理不懂的领域?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多年轻律师,可能会有以下的经验。有一天忽然被要求顶替同事,参加一个客户会议,但该领域是你不熟悉的;或你接手一个新项目,该领域你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例如你是做一般收购合并的,忽然间被要求接手做FCPA调查)。那怎么办?利用有限的时间做足准备除非你是一个小时前被要求参加一个小时后的会议,否则理论上你总会有些准备时间。例如如果晚上知道自己明早要参与FCPA调查。赶快晚上做一些网上搜索,知道什么是FCPA,了解大原则和方向;把所提供的文件和资料看完,然后“易地而处”,如果你是客户,你在那一两小时会问什么问题。其实道理跟考试一样,你做Essay时,把那几个大点背诵出来,然后按当时情况作出变化微调。“基本”和“进阶”问题我们需要知道问题总是有“基本”和“进阶”之分。在客户面前“不懂回答基本问题”是不可原谅的,但“不完美回答进阶问题”是情有可原的。所以你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把基本的学会。至于“进阶”的问题,尽力回答好了,必要时跟客户说要作更深入研究,回头确认。(但说得出“回头答复”,就一定要在24小时做到,否则就言而无信,下次客户会逼你即场回答)。律师也是一个好演员无论任何职业,其实跟“日常生活的自己”都不一样。律师也是如此,我们必须要扮演好律师这个角色,无论怎样也要专业醒目。有时候你自己不懂某些领域,但也不要惊慌,淡定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像有时候你去面试时,也不一定懂回答每一条问题,但面试官会观察你的应变能力)。以前在法学院上过一门课,学实务交易的,老师就说:“Do not panic. If you panic, your clients will panic too”。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自信,扮演好专业律师的角色。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我们的律师生涯,总会碰到需要处理我们不懂的领域的机会。这正是考验我们Lawyering Skills的时候。我们怎样在很短的时间,把基本的原则和方向学会;我们怎样参加会议时,把基本的问题都回答好,把进阶的问题尽力回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仍保持自信,淡然处之。在此祝各位法律界朋友们好运!【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94】律师:每天起床的冲劲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引言美国JD毕业十年,今年做了很多跟年轻律师的分享会或讲座。很多时候,我会跟年轻律师说:我们先抛开未来和过去,我们就问问自己“现在”我过得怎样?律师的生活开心吗?过得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来自每天“起床”的冲劲。你每天早上会赖在床上,不愿起来;还是闹钟响起,就会有起来的冲劲:拉开窗帘:“It is a good day!”如果大家现在每天都愉快地起床,恭喜你,你真心喜欢自己的律师的工作。如果你每天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起床,“找不到起床的理由”,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起床的冲劲,来自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主观 - 喜欢这个过程和结果我自己人生最积极起床时,是我读美国JD的第二年,那时候我刚开始做中国学生会。每天都有很多新同学要照顾。那时候是我最积极起来的时候,因为人生找到了一种“帮助别人的人生意义”,而这个“帮助别人是一种喜悦”,这让我有起床的冲动。律师其实也一样,你是否真心喜欢这个做律师的过程,例如你本来就喜欢写文件和辩论。即使不是喜欢这个过程,你喜欢结果– 例如“最终赚到钱”和“取得社会地位”。这也是你起床的很好理由。客观– 责任感我人生另一次我非常准时起床时,是我中学读书时。那半年跟父母吵架了,大家不怎样说话。每天我调了闹钟6:45起床,如果我按了闹钟不起,就没有人会叫我起来上学。所以身为一个学生,就有了这个责任。律师其实也一样,每天其实有很多客户的利益需要我们捍卫,需要我们准时交出文件;无论喜欢不喜欢这种律师生活,“一天我们还在这个球场里,一天就要把球踢好,直到球赛结束”。结语我现在因为每天都早起写文章,所以总有起床的冲动。这种起床的冲劲,一方面来跟CLECSS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分享的喜悦,一方面来自一种责任感(就是“一篇不能漏”的责任感)。在此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喜欢CLECSS的每一篇文章,找到自己“每天起床的理由”,每天律师工作更积极,早上更有起床的冲劲!【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93】国际律所在中国:重用本地人,还是保持洋气?

作者:CLECSS
06月13日 | CLECSS
引言不同的国际律所,在中国有不同的发展策略。有些进入中国后又退出(例如Fried Frank),有些这么多年来都保持非常小的规模,有些则发展得有声有色。到底差别在哪里?很多时候是要看谁是中国区的领导者。有些国际律所,坚持要用外国人(例如美国所派个美国人在亚太区做Managing Partner),某些老外其实不太懂中国市场,很多年都发展不起来;反而大多放手重用本地人的在中国区发展得不错。重用本地人Baker & McKenzie 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区的管理总部在香港,大部分的合伙人都是中国人,虽然管理委员会有时也有老外。他们更清楚本地市场,给很多本地人晋升合伙人的机会(注:Baker 的合伙人制度分两层– 授薪和权益,很多本地人至少做到授薪合伙人)。这些人都含本地智慧,知道本地需要什么。(不过,其实每个国际律所进入中国市场都有磨合期。记得以前有位Baker 的资深合伙人说,当他们当年刚进入中国市场(香港)时,也不知道应该给多少工资,那些美国人就问那些Trainees 和Associates,结果他们都说高了,最后工资给了比当时市场高出几倍的价钱。)另外,在Magic Circle圈管理委员会也有不少英国人,像Clifford Chance的TimWang,Freshfields的Teresa Ko等。这也是为什么神奇圈在中国发展得不错的原因。保持某程度上的洋气一般情况下,重用本地人在中国的发展较好。但是有时候,在中国区保留一两个老外做管理,也有好处。第一,他们在总部派过来的,跟总部沟通较好。他们可以做一个传话人,把中国区真正的实况告知总部(例如纽约/伦敦)。第二,他们也能来了总部的文化,确保文件模板的水准,生活文化,管理模式,全球一致。第三,某些客户用国际律所,还是喜欢有些洋气,所以有一两个外国人,还是有招徕客户的作用。(注:像某些排名较低的外所,在中国区纯是一些本地人“借用外所的品牌”经营,实际上水准也不一定好)。结语个人认为,国际律所在中国应该多重用本地人,才能健康发展。当然最终原则还是“用人唯才”,只要那人是人才,不管他/她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应该起用。CLECSS期待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出现更多优质的国际律所,在“重用本地人”和“律所全球一体化管理”中取得平衡。日后中国年轻律师有更多职业选择,法律市场更多元化,一起共勉!【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92】从律所到法务的过渡期要注意什么?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各位CLECSS朋友们,CLECSS的法务全国巡回聚餐终于到上海了。有兴趣参加下周六(8月6日)CLECSS上海法务聚餐的朋友们,详情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的另一贴子。听过很多身边的朋友从律所跳到法务,一开始都很不适应。事实上,一般他们面试都会被问到:“你认为法务和律所工作有什么不同?”。 一般大家面试时都会准备得很好,回答得很漂亮,但实际上面对的问题,往往是你所想象不到的。过渡期的调整所谓过渡期,说的是你刚开始法务生涯的首六个月。在过渡期间要注意以下事项:(一)要习惯把处理人际关系的时间比例提高以前在律所,可能90%放在工作上,写文件,看文件;10%放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到了公司法务后,有很多不同层面的关系要处理。法务团队的内部关系,跟管理层的关系,跟其他部门的关系。所以要习惯把时间和精力分配改到50%(法律工作)- 50% (人事关系处理),把至少一半的时间放在人事关系的处理和维系上。一般来说,这种关系处理,需要时间和耐心。例如某一问题怎样充分跟对方沟通和解释原因。商务团队往往不明白法务团队的难处,很多时候,就看平时你跟商务团队混得多熟了(但也不能太熟,否则,有时候很难守住法律的底线)。(二)要观察权力平衡当然,上段所述的商务团队,也有门派之分,要在首几个月用心观察。例如那个商务团队是哪个高管派系的,这个团队跟另外一个团队关系怎样。法务尽量平衡各方势力,但在必要时候去又要作出取舍。(三)不能让商务团队过高预期企业的商业团队往往很Aggressive。例如可能早上给你文件,要你即日看完。但当然,你手上事情很多。有时候也要给商务团队一个信息,处理事情需要“排队”,要让他们知道一般需要几天时间处理。所以不要盲目加班,在合理时间给出反馈就可以。否则日后他们只会逼得越来越紧。(四)对外律师保持“专业友好关系” 跟对外律师保持友好关系,但也不能完全没保留地做朋友。毕竟大家有时候的利益立场不同(例如对于某些事情的松紧态度,对律师费打折等也有各自利益)。所以一方面保持友好,一方面又要保持“专业的距离”。这个平衡点,需要通过经验慢慢学会。结语法务涉及到很多跟律所不同的技能。所以一个好的执业律师不定是一个好的法务,而一个好的法务,也不一定是一位好的执业律师。对于法务有兴趣的朋友们,大家可以参加我们全国巡回的CLECSS法务聚餐。继香港,北京和广州后,我们将于下周六(8月6日)在上海举办法务聚餐,详情请参阅今天CLECSS公众号的另一贴子。我们下周六上海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91】皮卡丘律师的法律人生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昨晚从广州回来,很高兴完成CLECSS 广州法务聚餐。广州的朋友们下次见!最近我写的原创故事【CLECSS 777】《律师西装背后的汗水》很受欢迎。至于上一次以卡通人物写故事,可能要追溯到【CLECSS 427】《Hello Kitty的幸福》。今天我们来一篇《皮卡丘律师的法律人生》。我们律师平时做“客户小精灵”,每天发放高压电,一攻一守,但这些都是为了别人而战,而不是为了自己而战。我们的法律人生,又是否有意义呢?希望大家会喜欢今天的原创故事。客户小精灵,我的人生,为谁而战?皮卡丘律师有个特点,他恨喜欢穿黄色的衬衫,袜子也是黄色的,样子萌萌的。大家平时都喜欢叫他Pokemon。皮律师平时工作特别勤奋,工作也比较顺利和成功。但是生活好像有两个遗憾:(一)第一,自己是一个很精锐的律师,但每天在谈判桌时发放高压电,抵御别人的高压电,每天生活在这“法律攻防战”中,到底累不累,人一生难道就要在这“高压电”的环境过一辈子?(二)第二,平时工作很忙,工作都很充实,但到日落后,一个人在晚上静思,到底每天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而活?皮卡丘人生的人生寻找做了三年律师后,皮卡丘决定放下手上的工作,穿上自己喜欢的黄色Polo Shirt,背上背包环球旅游,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过了三个月潇洒自在的生活后,皮律师开始有点怀念以前在律所忙碌的生活。以前在工作上天天跟对手一攻一守,平时在“高电压”的工作环境压力很大。但是当你放下这一切,你又会感到生活空洞。有一个说法,“当你工作时你会怀念读书,但当你回去读书时,你又会怀念工作”。人生总是那么矛盾。后来皮律师发现原来那些一攻一守的生活,其实是人生有趣的挑战,如果人生没有那些刺激的元素,生活就平淡如水。往往你面对那些困难和压力,当迎刃而解后,往往是人生最值得回味的片段。我为我而战,也为别人而战有时皮卡丘回望,虽然他每天为客户而战,但自己也有得益。自己的法律功力有长进,将来积累更多法律技能,就可以以此维生,建立自己的事业。现在自己在旅途中每天潇潇洒洒,轻松自在,随心而为,但也不见到这样的人生很有意义。在律所工作,自己每天工作忙碌,打好自己的事业基础后,将来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现在自己在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将来事业稳定时,就可以帮助社会上更多有需要的人,例如义务帮助弱势社群,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年轻律师和法律学生。所以我们每天辛苦工作,不只是为了客户,也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将来帮助社会上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后语- 法律人生重新出发三个月旅游后,皮卡丘已去了大部分国家旅游,地球已看了一半,人生再没遗憾。经过三个月的充电,皮律师重回律所,现在他对自己的工作再没有质疑。因为他明白到,那些挑战,都是让生命喜悦的元素;那些辛苦,都是为了自己的事业的铺垫,更是为了将来能帮助到更多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年后,皮律师成为了律所合伙人,并研发了皮卡丘(Pokemon Law)的App,提供各种对年轻律师有帮助的信息。现在你会发现很多年轻律师的手机都下载了Pokemon Law,中午吃饭时,下班时都在用。皮律师很高兴当年放了那三个月的假期,让他把法律人生思索了一遍。现在他找到了法律人生的意义,自此再没有遗憾。【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90】美国律所涨薪会否影响外所在中国的平衡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在去广州的路上,广州的CLECSS朋友们我们今天稍后见!美国律所涨薪的消息已经出来好几个星期,美国所的北京/上海/香港分所的US Associates很多也跟随涨薪,也有一些至今仍未有动静。早几年,美国律所因为工资一般比英国律所高,从英国律所那里挖了不少人才。但近一两年,要走的都走了,不走的也就留下来在英国律所,外所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状态 (Equilibrium)。昨天跟我法律界朋友吃饭时,忽然被问起这个问题:在美国律所进一步涨薪的情况下,这个“人才流向”会进一步恶化吗?我自己觉得这一轮涨薪在中国区不会有太大影响,原因如下:毕竟美国所招人有限,不会无上限地招人美国律所的工资给的越来越高,的确会对有些年轻律师有影响。例如,如果你是Columbia/NYU 毕业的LLM,可能就被那美国律所的工资吸引过去了。但毕竟美国律所招人总会有上限(今年经济不差不好),英国律所还有很多其他人才选择,不一定需要涨工资抢人才。例如有20 位Columbia LLM打算回国找外所的机会,美国律所招10个人,剩下的10位Columbia LLM同样优秀(能进Columbia 的就不差),他们可能去了英国所。这些英国所根本不用刻意涨工资去抢人。所以估计未来两年市场还是能保持平衡。聪明的人才看重的更多是长远前途和律所文化真正聪明的人才,看重更多是自己长远前途。不一定会因为美国律所涨薪就盲目跳过去的。比如说你在在一个英国神奇圈律所做发债,律所生意很好,如果有一个美国律所高薪挖角,但该美国律所在债券生意方面没有那么好,你也不一定跳过去。毕竟将来你的前途在于自己做过多少项目,而不在于你刚出道的头几年赚了多少钱。另外,从英国所去美国所的,也不一定适应,毕竟美国所要Aggressive得多。假设工资多拿50%,但工作量同样辛苦多50%,甚至更多,因此不一定每个人都想去美国律所。结语我自己个人相信,外所之间在中国区未来一两年内会保持相对平衡。单是涨薪,不是吸引人才和挽留人才的最好办法。内所也看得出这点,所以他们也不会盲目地涨薪去恶性竞争。毕竟中国人才很多,我们总是能在市场找到很多Amazing 的法律人才。在此祝福各位在外所工作的CLECSS朋友们,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律所,在事业上做得最好!广州的CLECSS朋友们我们今天稍后见!

【CLECSS 789】如果法律出身,但想从事金融,应该怎样计划铺排?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记得我大约10年前开始在全国做CLECSS讲座时,那时候学生的问题都围绕着怎样去大所,怎样去海外读LLM/JD,怎样做成功的律师。但最近我去做讲座(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后来去了美国读商学院),很多年轻法律学生问我如果将来从商(例如最终的目标是做金融,做投行),应该怎样铺排。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见过三种情况,今天分析一下各种情况的利弊:法学院毕业直接进金融有这个情况,但一般你本来就是名校出身,例如北大法学院,有些毕业后直接找到投行机会。(大部分一般的法律学院毕业生没有机会一毕业就进好的投行)。走这条路,要注意的是你法学院进去做投行的分析师Analyst,可能没有很大优势。你其他的Peer同事可能是金融,经济,会计出身,做Financial Modelling 比你强。当然有些法律出身也很容易上手,所以因人而异。法学院毕业后,找机会读个MBA或金融硕士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想做的是金融,而非法律,可以在自己毕业后0 至4年期间去读MBA或金融硕士(一般越早读越好)。申请金融硕士一般不需要工作经验,而有些MBA大约需要两年以上的工作验。有些法律人读完金融硕士或MBA后,就开始金融的工作。之前那0-4年做什么法律其实不要紧,因为你是用金融硕士或MBA申请进去的,基本上是重新从Analyst 或Associate Level进去。正是这个原因,越早读金融硕士或MBA,越早开始金融硕士越好。从事金融法律很多年后,在金融圈累计人脉,以较高的位置进去投行例如你一直在顶级律所从事发债,做了很多金融项目,接触很多公司和投行的人。将来某投行有IBD的空缺,例如Executive Director (甚至Managing Director),它们要找个在DCM领域有经验和人脉,能带生意进来的,也会考虑找资深律师进来的。到那时候投行就不是看中你的Technical Skills,而是你在圈中的人脉和影响力,是否能带生意进来等。结语我很高兴见到越来越多年轻法律人有理想,有大志。在文中提到的三条路,各有利弊。第一条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此机会,第三条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该高度。所以其实第二条,对于一般法律人来说,是最容易走的。在此祝福所有有志从事金融的CLECSS朋友们,都事业亨通。有兴趣读商学院的法律界朋友们,也欢迎跟我聊。广州的CLECSS朋友们,我们明天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88】LLM/JD 毕业后,应该在美国呆多少年才回国?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我很久以前写过类似的文章,不过最近还是经常被人问起这个问题:在美国LLM/JD毕业后,应该在美国留多少年才回国?可能法律界竞争越来越大,这个选择越来越重要。很多LLM/JD学生,跟我说常常听到两极化的答案:回国派:现在国内机会比海外多,早点回来霸占位置,早点在这边发展事业。留美派:多拿点美国经验,将来回来竞争力较大。这个问题,很多Top 美国JD和LLM学生找过我,以下是我的分析:可以的话,至少留三至五年当然,如果你没有在美国找到工作,或有家庭原因一定要立即回国,那就没有什么可考虑。但如果有选择的话,我归纳了一般的情况,还是在美国呆一段时间比较好。你那么辛苦拿到美国法律学位,在当地工作过,将来回国竞争力较大。很多拿到LLM,甚至拿到JD的朋友,如果没有在美国工作过,其实对于美国法的实务操作没有实质了解,将来回国后做美国法机会就更少,最后可能别人问你在美国怎样成立一个公司也不太懂。现在经济还可以,当然回国机会(尤其去香港)机会也不少。但如果经济转差,竞争就大。在某些情况下,有没有美国的工作经验,会被考虑进去。因为一般雇主有个印象,在纽约做过几年BigLaw的人更Elite,当雇主用相同价钱找一个人时,当然会招个更Elite的。(工资方面,有些朋友反馈的情况:某些国际律所要求你在美国呆够两三年,国内分所才愿意给Global Pay及COLA。)六至九年的情况如果你呆超过六年,其实很多人都决定在美国Settle Down,但当你够Senior时,其实可以看自己的律所有否派回国的机会。例如你现在在美国做Senior Associate,看看国内的分所有没有Counsel 的机会;如果你在美国是Counsel,看看回国有没有Junior Partner 的机会。当然你所在的美国律所在国内生意不一定好,也不用拘泥于回到自己原来的律所。既然在美国呆了这么多年,也不急在一时,等某年亚洲经济特别好才回来,到时候可以去别的律所。至于如果你在美国呆超过十年,一般就真的打算留在美国,也就不回来了。结语对于在美国LLM/JD毕业后留多少年的问题,没有既定答案。文中建议的留三至五年,是基于一般的原则和观察。但也见过一些早回国抢占地盘的情况,在某一领域做得很好。这些人一般比较很有目标,比别人早做到合伙人。人生在世,事业往往受到很多不能预见的因素左右,所以大家有时候可以潇洒一点,按自己的主观感觉作决定。例如如果情感上特别想回国,也可以随心去做。有时候,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成果最大。祝各位CLECSS朋友事业好运,前途无限!

【CLECSS 787】三塔(33):宋婉萍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本期正文:三塔(33):宋婉萍作者:她/他不想说原创虚构,独家连载。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绝转载,多谢配合。(小说《三塔》所有连载前文可见CLECSS公众号“人文”栏目汇总。)上海此时肯定还没到最热的天气。按照宋婉萍的经验,38 – 42摄氏度才算是正常的上海夏天。但今年的夏天却格外闷热。温度还是34、5度而已,个人体感则是湿热无比。每天走出小区时已是浑身汗湿。再叫到车到了办公楼里,全国的节电政策虽是环保,也确实让人无法立马冷静下来。她慢慢从潮湿的热浪里走进这栋A级写字楼。一边单手推开旋转玻璃门,一边从挎包的侧袋里掏出一条手绢。进了空调并不那么给力的大厅,才摘下墨镜,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宋婉萍为了准备今天的会议,还是打扮了一下的。穿爱马仕套装来和对面的谈判高手PK?No!这样做毕竟太具进攻性和显示明显的敌意。既然是代表卖家希望能促成交易来获得客户已经同意的那笔不菲的顾问费,当然是得有其他准备。宋婉萍今天挑的是2015夏季的Dior淡色一步裙套装。挎包选的也只是Loewe往年的经典深色款。这个牌子的Logo是压花的皮纹。除非是行家,不凑近看,其实并不容易看出品牌。她脸上更只是简单地用了肌底液后抹上乳液,避免夏天满脸油光。唇上也象征性地只用了其实无色的唇彩增加光泽。宋婉萍生孩子早,恢复快。四十岁一眨眼就到了,但在全球尖端女性妆容科技和自身注意睡眠和保养的基础上,她自己知道:即便自己还是有不小的烟瘾,但外貌体态总体而言,除了无法防止的鱼尾纹,还是显年轻的。比实际年龄略年轻的外貌,再加上并非当季却得体的服装包饰。宋婉萍的策略很简单:我既不是来比美的,但也不是没有身价。按照她自己经常“教育”公司里手下新毕业小姑娘的说法:职业女性当然不需要靠化妆和容颜来达到商业上的目的。女人的自信主要是来自智慧和谈吐,并非外貌或配饰。但这是一个庸俗的社会。即便你要“秀”的是职业女性的智慧和谈吐,有时也先得用外貌让对面愚蠢的男人们乐于与你交谈,再来体会你的智慧和谈吐。刚毕业的91、92年出生的女孩们在宋婉萍的小公司里只是打一份工。几千块的薪水并不能让她们也负担起宋婉萍平日用的化妆品、服饰和皮包。她们听到这些“人生经验”,往往只是坐在茶水间里端起自己青春红润的脸庞,朝着宋婉萍送上钦佩的眼神但又“吃吃”地傻笑。每次这样的对话,总是令宋婉萍五味杂成。既感叹她们的青春无知,又自豪自己的丰富经验,更羡慕她们充满胶原蛋白的素颜,却也会偶尔神伤岁月的飞快流逝。她抬腕看了看表,离约好的会议时间还差十分钟。不着急着上楼。按照自己对陈克的了解,他倒是应该早到了大厅里等自己。抬头四处张望了下,却不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宋婉萍到底被闷热的天气和不给力的空调折腾地有点急。她明显感觉到后背上在丝绸打底衫和自己的脊背间有汗珠慢慢地自上往下流淌,还浸湿了内衣。为了保持自己的精致状态,她只希望快点上楼。对方公司的办公室作为非对外的办公场所,还是能有足够的空调风力的吧。刚又从皮包侧袋里拿出手机想打给陈克,才见了陈克也从玻璃门外慢慢地推门进来。陈克今天没穿西服,灰色西裤,蓝色的衬衫却配了一条土黄色带暗纹的领带。略显土气倒也算了,但似乎也是难以抗拒室外的炎热,前胸处都汗湿了。他的蓝色衬衫胸前位置显出一个既不像超人的S,也不像蝙蝠侠的V型的大幅不规则汗渍。宋婉萍有点急了。“哎,陈克,你怎么倒比我晚到了?今天这么重要的谈判,怎么搞得浑身汗啊?”陈克似乎还没从室外的闷热里回过神。他有点木讷地先是站到宋婉萍面前。把自己重重的皮包放在右脚边。抬头似乎找了一下,并没有找到中央空调的风口,才无奈地回道:“前面肚子不舒服,这楼里商场部分还没上班呢,又有点不好意思直接去楼上人家公司上厕所。他们厕所不是在公司里面的嘛。我到外面走了会才找到公厕,再回来实在太热了。”“哎呀,你也是的!”宋婉萍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聊。她小手探进皮包的侧袋,却只摸到Dior配套的手绢。立马掏出手,再到大袋子里努力地探。一小会,她才摸出一包湿巾纸。递给陈克。“喏,你先擦擦汗。等身上也干了点再一起上去吧,还有几分钟呢。”语气里加上了些命令的语气。“嗯,好。”陈克也不客气,也早已习惯宋婉萍偶尔的霸气。他接过了湿巾纸。两人再等了一会,才一起拿出身份证办了门禁卡。进了电梯。刚到了对方公司的门口,全透明玻璃门后的前台便认出了这几个月里来了不下十来次的他们。按了按钮让他们进来。前台小姑娘职业地微笑着把他们引到会议室。才进门,陈克和宋婉萍就见到对方的“爱马仕小姐”早就好整以暇地背对落地窗坐在宽大的会议桌前了。这次除了一向在这位CFO面前从不在外人面前发表意见的部门经理老刘,会议桌前还坐了一位身材高大却又文质彬彬的男士。看上去年龄四十左右。头很大。金边眼镜后一对细缝眼。并没有笑意。“爱马仕小姐”今天照例一身爱马仕今年春夏的浅色套装。她抬起头,将桌上自己正在看的资料翻了个面,才微笑着朝陈、宋二人说:“早啊,两位。这次没迟到,看来我们可以马上开始。”语气里是礼貌的,但也很有距离感。“估值部分因为差不多知道贵我双方的观点差异,在继续澄清各项财务细节同时,我们也安排了我们的外部律师在这个阶段介入,参与探讨收购交易框架。”爱马仕小姐继续说着。等前台进来给已坐下的陈克和宋婉萍端上水并轻轻地走出会议室关上磨砂玻璃门,爱马仕小姐才介绍到:“这位是韦律师。韦律师,这两位是赤月方面的谈判代表宋女士,和他们的外部律师陈律师。”陈克赶忙又站起来,从胸前的衬衫口袋里掏出名片。宋婉萍明显觉得爱马仕小姐瞥了一眼陈克仍然有点汗湿的衬衫。韦律师也客气地站了起来。1米7出头的陈克才发现韦律师简直是个巨人:至少195公分的身高。但太瘦了,并不是精壮型的身材。只是高。韦律师也微笑着接过陈克递来的名片,并从桌上的皮质A4笔记本的小口袋里抽出两张自己的名片分别给陈克和宋婉萍递上。宋婉萍找出名片递过去。韦律师才一边看着两人的名片一边说:“幸会。噢,唐仑。我和你们唐律师几年前倒也有过一面之缘。”陈克也仔细看了看手里韦律师的名片。韦律师来自一家大型事务所。总部在北京,但上海也是人才济济。两人的名片上都是“合伙人”的头衔。虽说陈克的名片上还有“管理”二字,但两家所大小上不是一个体量。初次见面,不知深浅。陈克倒也不敢小瞧对方。他客气地回道:“幸会、幸会!对,我和唐律师一起共事多年。”“他身体算恢复了吗?”韦律师显然只是寒暄地问道,神色里并没有显示多少对老唐健康的关注。陈克谨慎地回复:“还不错,唐老师已经上班好久。您和唐律师很熟吗?”“只是一面之缘吧。圈内名人,前辈名宿。呵呵,呵呵。”韦律师在简单回复后加上了两声干笑,不再出声,仔细地观察着陈宋二人。宋婉萍见两个同行初次见面略显生疏,刚想说两句来“破冰。”爱马仕小姐就发话了:“那好,我们今天也时间比较紧凑。那我们就开始吧。”宋婉萍其实心里很反感这种态度。女人当然可以Sharp。宋婉萍自己出道后和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商人谈业务,也知道有人喜欢寒暄先建立善意关系,有人喜欢绕着圈子利用啰嗦的东拉西扯逐渐才开始谈正事。直接谈正事当然是很有效率,但毕竟会把“合作的生意”变成硬邦邦的“机械组合。”宋婉萍内心里其实并不卖爱马仕小姐的帐,只认为她是一个因为美貌、学历和海归背景被身边男人们惯坏的对手。只是考虑到毕竟对方是金主,宋婉萍才不动声色地微笑回答:“好。我们今天是否直接过一下您这边上周末发来的意向书呢?我们当天就回复我方初步意见了。”她故意强调了“上周末”和“当天”这两个词。至于这种强调是为了体现对对方职业精神的褒扬,还是小小嘲笑下对方历来机械般的精准和似乎从不下班的“单身女”状态,自然从宋婉萍还是颇有几分姿色且精心装扮过的脸上的微笑里是看不出来的。爱马仕小姐一贯地冷静:“可以。那我们就先谈这份MOU吧。”她从桌上叠着的文件里抽出两份二十来页的文件,黑色燕尾夹夹着。分两手递给陈宋二人。陈克还没来得及翻看,爱马仕小姐就说:“我想,为了效率起见。之后陈律师如果对我们这里的文书有任何意见,还是直接以Track-change或compare的方式来修改给回我们吧。贵方的电邮回复里列了这么多意见和建议,但还是直接修改给回我们更直观高效,不是吗?”陈克此时注意到手上的文件已经是有彩色修改的比较本。他简单翻了翻页。侧身看了看宋婉萍。宋婉萍不说话,似乎神色里也不在意,倒是开始耐心地逐条看对方的修改。爱马仕小姐继续说道:“我们每天项目很多,所以就直接take thisliberty请韦律师按照你们的电邮意见进行修改了。我想,不妨你们看看我们今天就定稿各自递交内部上层进行签署前的审批吧?”陈克见文件已经被改的七七八八。他翻了翻,单绿色的部分(文字不改动,仅变化该部分文字在文件中所处的位置)就有至少十来处。心里不禁苦笑。周末接到爱马仕小姐的邮件和附件。他和宋婉萍商量,为了给对方面子,才先是在邮件里列了意见进行回复并约了今天的会。按照宋婉萍和陈克共同的观点:直接修改爱马仕小姐的文件反而容易让爱马仕小姐揪着文字来劲儿,还不如迂回地表达己方的观点和想法。倒没想到这样来体现诚意和尊敬,还是给她拿来在气势上做了文章。陈克微微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韦律师。韦律师背后的玻璃窗外洒进的阳光很刺眼。使得陈克看不清韦律师白皙文气的脸上此刻的表情。但他那副金丝眼镜后的小眼睛,又好像带着得意的光。宋婉萍也有点尴尬。她抬起头看了看对面的三位。爱马仕小姐正咄咄逼人地盯着自己,好像立马就想知道己方两人对每页都进行了修订的文书的意见。部门经理老刘则好像事不关己,面无表情地微低着头看着自己的笔。韦律师则是单手放在桌上,另一只手则搭着爱马仕小姐椅背的一侧,显然在他放松的体态下却又蕴藏着随时开战的能量。宋婉萍此时却突然想到:这三人的座位位置想必也是特地考虑了吧。利用背后玻璃窗洒进的阳光,己方两人已经觉得刺眼难受,根本无法分辨对面三人神色后的真实想法。想到这点,宋婉萍心里不免又不舒服了。赚点中介费,呵,毕竟还是不容易。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待续,逢每月5日及20日刊载,作者加班则相应推迟。小说《三塔》所有连载前文可见CLECSS公众号“人文”栏目汇总。阅读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5643318954_0_1.html 。《三塔》读者粉丝可以在文章“底部”打赏给《三塔》作者,谢谢! 【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86】考Bar 前最后一周要注意的各种事项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引言各位在美国读LLM或今年JD毕业的朋友们,下周就要考Bar 了。不知道大家心情如何?从好的角度来看,这是很值得我们兴奋和光荣的时候,因为就像长跑一样,我们跑到最后的400米,台上的观众为我们呐喊助威,快要冲刺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考Bar 的情况。当然,我考Bar已是大约10年前的事情,不过记忆犹新。对于在内地准备考明年二月或七月的朋友们,我们CLECSS很高兴获得Asia Bar Review(Barbri 在亚太区的特许经营),特别赠与我们每位CLECSS会员100美金课程优惠券。详情可以参考我们今天公众号的另一贴子。考前一周要注意的事情(一)应该把自己常答错的,常忘记的考点,重点记忆和复习过去一个月各位估计在疯狂做题,现在是时候把自己常犯的错误归纳出来。我会把我一些重重复复的难点,写上一个Summary Sheet 上。(这个道理跟我后来考GMAT一样。Kaplan 有一套书叫类似“Intensive Practice for the Most Difficult Questions”。意思是,你重重复复再做那些容易的问题,已经没用,因为你反正都懂。你要锻炼的,是那些难的问题。)同样道理,到了这个阶段,你再重重复复做那些一般难度的问题已经没用,应该把自己常答错的,常忘记的考点,重点记忆和复习。(二)懂得取舍这一周不要强求把所有东西都记下来。复习了两个月,通过Barbri 等复习班,心里大约知道考试重点在哪里,选择性把那些重重复复的考点背诵下来。平时依旧作息正常,饮食正常。我还记得那周,因为没有时间做饭,天天吃中国快餐的几元炒饭。但心境比较平淡,不会亢奋,也不会压抑。像平时的生活过得一样。考试前天和当天要注意的事情(一)至少早一天去当地熟悉环境如果你考纽约Bar,从中部或西部过去,会有时差,所以应该早点过去适应环境(可能第一晚睡不着,第二天会睡得好一点)。早到一天,也可以观察附近有什么餐馆,例如中午试场附近可以吃什么,晚饭又可以吃什么。另外,早去一天,也预防突发事件让飞机Delay,错失考试机会。(二)有心理准备应付考场的各种情况如果大家第一次考Bar,可以预告各位考场会发生各种情况。例如,跟你邻座的,发出很多奇怪声音或动作(考试时两个考生平排坐在一个长Bench)。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处之泰然,因为你要面对现实,没法换位置。如果打开考卷,发现很多问题都不懂回答,先做那些自己懂的,给与自己信心,然后回头做自己不懂的,对于不懂的,怎样也要写些东西,Essay总会拿到少许分数。(三)中午不要吃得过饱,下午容易疲倦考Bar 到了第二天下午,精力已透支。中午避免吃得过饱。以我自己为例,就去麦当劳买个鱼柳汉堡加一杯咖啡就可以。宁愿考完试后跟同学们一起吃顿好的。结语考Bar是法律人一个难忘的经历。很多年后,你仍会跟朋友聊得津津乐道。我们也不需要过分介意成败得失,如果这次没考过,下次再来。很多法律界很成功的朋友们,也考了不只一次。人生的法律道路长着呢,虽然说Bar Exam 是法学院的一个句号,但却是法律人生路上的开始。以后的路,会比考Bar 更艰难。各位CLECSS朋友们,大家准备好里了吗?再次一提,对于在内地准备考明年二月或七月日Bar的朋友们,Asia Bar Review(Barbri 在亚太区的特许经营)特别赠与我们每位CLECSS会员100美金课程优惠券。有兴趣报读的CLECSS朋友们可以参考我们今天公众号的另一贴子。

【CLECSS 785】律师的职业安全感 (Job Security)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今年是很奇怪的一年,经济说好不太好,说差不太差。如果你跟你的律师同行聊天,常常会听到两极化的说法:有些朋友说忙死了,一些朋友说生意一般般。这很视乎自己做什么律所,做什么领域。像某些Magic Circle 的资本市场组,今年仍是非常活跃,非常忙碌。律师常常很矛盾,忙的时候希望可以闲一点,但闲下来的时候又担心自己工作不保。今天我们看看律师的职业安全感(Job Security)。律师比其他职业安全我们看看市场,其实律师比很多其他职业安全。在金融风暴期间,Bankers 可以完全没生意,大家都投闲置散,维持两三个月就会被人裁掉。相对来说,律所裁员较后,而且人数比例较少(例如在2008-2009 的金融风暴,很多投行裁员发生在08年第四季度,但律所发生在09年第一季度。律所一般经济差时还有事情可做,例如做诉讼,仲裁,破产等。另外,律所也用一切手段避免裁员,例如让律师放假,或实行每周三天/四天工作制,节省成本。很多律师都成功熬过金融风暴。一般Performance问题较经济问题大大家不用太担心经济问题,反而要注意自己的Performance表现问题。有些律所,有淘汰制度,每年把表现最差的10%裁掉。老实说,有时候不一定是你表现太差,只不过人比人,相对被别人比下去。所以建议刚进律所的朋友们,早点向人事部了解律所的评估制度,早作准备。例如评估表上有“同事关系”的评分,平时要注意多跟同事吃饭,不要独来独往。结语– 尽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各位CLECSS朋友们,律师不用太担心自己的Job Security,一切随遇而安。但无论经济环境怎样,我们任何时候都尽100% 努力,努力做好每一份工作。只要我们努力过,将来无论际遇如何,也无悔无憾。当然,我们也不能一辈子打工,不能指望一直都是别人给我们工作,自己也要努力成为老板,那时候就不用再担心Job Security,到那时候就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时候。我们在法律界一起努力!

【CLECSS 784】在中国,为什么有些Boutique 律所成功,有些失败?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引言每隔几年,法律界都会出现一批新的律所(近几年有达辉,安杰等)。最典型的情况,是几个精英律所的年轻明星级律师走出来,一起创立一个新的律所。回顾过去十几年,有少数的这些Boutique律所成功冒出来(像汉坤现在一般被视为一个Top 10 律所),但也有些“一开始雷声大,但后来雨点小”的律所。后者最后也不是真的发展得差,而只是没有达到当初大家对它们的预期。发展初期任何一个引言提到的那种精英Boutique Firm,头三年的发展轨迹都是一样的。有几个精英律师从国际律所或顶级内所走出来,一起创立一个新的律所。首先,会搞个大型酒会,壮大声势。然后那几年会积极推广,受到市场高度注视。但关键是,三年后,又怎样呢?发展中期这个就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一般有三个重点:(一)找到专业化的卖点这些律所,一定要有一个“专业招牌”,例如专门做基金/创投的,那大家做这个领域的就会立刻想起它。(一直保留着“精英”但“不专”的品牌是没用的)。(二)要需要通过制度有持续的生命力很多情况,你会发现那些合伙人过几年就闹翻了,然后有些合伙人离巢了。又或者,即使没人离开,也找不到新血进去。这就是制度的问题,到底盈利分配是否公平?到底对后来新加入的有没有辅助/激励政策?就我观察,对于一个新的Boutique Firm而言,头几年合适用一些Entrepreneurship(企业家)的机制,鼓励年轻合伙人创新立业。(三)在适当时机跟个外所/大所结盟很多精英律所,你会发现它们过几年后,除了坚持自己继续发大来做外,还可以借助外力。例如奋迅就在适当时机跟Baker 结盟。这样能确保自己能继续维持下去。如果单靠自己,在Boutique 律所百花齐放的情况下,不一定有很大优势。结语最近市场,出现了很多这种新创立的精英所。头三年都是“蜜月期”,像一个明星刚出道时备受关注。但过了初出道的新鲜感后,大家要考虑如何Sustain 的问题,尤其包括文中提及的三个要点。我个人乐于见到更多优质的Boutique 律所在中国发展,让市场更多元化。在此,CLECSS祝各Boutique Firm 好运!

【CLECSS 783】为什么律师经常是富者愈富?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引言很多人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个有相当道理,套用在法律界也适用。当然这不阻碍我们律师的上进心,如果我们现在没有钱,先做律师积累第一桶金,有了这桶金,我们就可以继续全力发展我们的事业。今天我们就看看《为什么律师经常是富者愈富?》。金钱能购买时间律师这个行业,往往是跟时间挂钩的。你时间越多,能做越多的事情,有更多的Billings。我想起了两个现实的例子:- 例子一: 很多年前,我跟当时的律所合伙人在深圳(非市中心)开会。开会后,我们在研究怎样回香港。合伙人说,“找辆车直接回香港中环办公室吧,多少钱都给,最重要要快,时间就是金钱。”记忆中,那次用了一千多人民币坐车回到香港办公室,但其实我们每人的Billing Rate 也几千块港币一小时。那次深深感受到,时间是金钱所能买到的。- 例子二:相信很多我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每天是坐出租车上班的(连55元港币过海隧道费,单程大约140元港币)。我的住处和办公室明明有地铁站,坐地铁单程是12元港币。但是因为出租车可以省20分钟时间左右,我仍选择坐出租车。每天早上出门前能不能写早上CLECSS的文章,那20 分钟可为关键。为了把CLECSS坚持下去,一个月花了几千块出租车费。从以上两个例子,可见有时候为了购买时间,必须要有付出金钱为代价。越多金钱,越能购买时间,越多时间做想做自己的事情,成就自己的事业。金钱能跨进圈子,取得资源现实往往很残酷。很多优质客户,往往是中上层社会的。有时候也必须要有财力去较好的餐厅,较好的会所交际。从校友网络看,如果你有钱去海外名校读个名牌LLM/JD,也是一个混进圈子的敲门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的律师事务所很重视办公室装修(尤其是Reception Desk),因为门面很影响了那些客户对律所的第一印象。金钱能便利地取得知识取得知识,也需要金钱。例如你买套书,或用某个供应商的法律智库(例如条例,个案,文件模板)也需要钱。你越多钱,取得知识越便利,也可以多招几个人,团队多几个律师头脑。结语 - 虽然钱是重要,也不妨碍我们的上进心各位CLECSS律师朋友们,如果你现在没多少钱,也不用灰心,第一步是要努力把钱累积起来。只要坚持,你到了储备到第一桶金时,就可以全力发展自己的事业。想象自己在“独善其身的阶段”,只要自己再坚持一点,就会看到曙光。到我们经济稳定下来,事业就可以全速前进。祝各位CLECSS朋友们都早日实现财政自由,在法律事业道路上飞驰!法务的朋友们,我们下周广州见。【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82】为什么连律所合伙人也进公司去?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引言首先,提提各位有兴趣参加下周六(7月23日)CLECSS的广州Inhouse Dinner的朋友们,请尽快在今天报名!最近接二连三的消息,Chen Leiming,STB最牛的合伙人,和Benjamin Bai, AO 的IP 合伙人,相继去了Alibaba 集团的蚂蚁金融。我没有机会跟他们做个访谈,但这些消息对年轻律师来说的确值得关注。以前律师的人生的终极目标,可能就是最合伙人,现在时代改变,其实有不同出路,做合伙人也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姑且Brainstorm 一下,为什么这些大Par 会进公司去?收入估计单从工资来说,阿里巴巴(蚂蚁金融)出给Leiming 的Package 不可能有他以前STB高。估计Leiming 以前在STB 有几百万美金。如果阿里巴巴给他近一千万人民币一年,表面收入会比他以前STB 低。不过蚂蚁金融可能会在未来一两年上市,那些期权会很值钱,所以实际上应该会比STB 高。生活即使做了资深合伙人,找生意的压力也很大。以前跟一位大Par聊过,我说他/她已经很出名了,应该不愁生意,他/她跟我说,“行内竞争还是很大的”。即使你是“明星级”律师,行内也不只你一个,大家在那生意饼块抢来抢去。去了公司,就专心服务一个“客户”,没有找生意的压力。有趣程度做了这么多年律师,可能在律所的事情有点重重复复了。这些合伙人,要找寻自己生命的新动力。去了公司,有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可以接触更多生意和业务的事情,重新有了生命的动力。对年轻人的启示这些案例,对年轻法律人有很好的启示。首先,让年轻人知道法律学院毕业,去做律所合伙人不是唯一目标。人生海阔天空,做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不拘泥于法律的事情。不过,如果可以的话,像Leiming他们一样,先在律所打好基础,法律和人脉根底稳固,将来的机会更多。结语也许,我们法律人碰上最好的时代。我们不做律师,还有很多商业和科技公司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做想做的,有时候那种快乐,并非钱能衡量的(像我做CLECSS一样)。在此,祝各位年轻法律人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81】律师,律师,到处都是律师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引言法律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你现在是年轻合伙人,或高级律师,肯定想到处去Pitch,到处去Marketing,偏偏到处都碰到同行。正如我前一阵子的文章说:“有时候你去商界酒会,想派派名片,认识一些商界的人,偏偏整个商界酒会都挤满了律师。”有些律师会去读EMBA,然后发现里面还是很多带有相同目的的同行律师。在“到处都是律师”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自处?关键还是几个字:“与人不同”。我有一篇早年的作品【CLECSS 23】《律师的硬币交际》,虽然不是一篇很显眼的文章,却很重要,CLECSS读者有时间可以翻看。专业特点如果现在别人问你是什么律师,你单说“商业律师”,已经不足够。你要让人记得起你,还是要有更专业的特点,例如行业上,你在Covington等律所做医药食品等相关业务的。在领域上,你是做反垄断的。这样你就有鲜明的特点。如果单是做一般的收购合并,基本上谁都会做,你跟别的律师不会有太大分别。地域的特点这么多人出国读法学院,其中是因为出国后可以产生“地域”上的特点。例如你去美国德州读书,然后留下来在当地律所做能源法,几年后回国。那你回国后,重点就是你在德州呆过,在美国南方有人脉关系,在那里有潜在商机。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去留学,例如你一个北京律师,曾在广州呆过,回到北京后,“南方”呆过也是一个特点。商界(非法界)的特点法律界竞争白热化,你往往很难在圈里再突围。所以往往你要超脱法律界,你去商界那里看看`。例如,我前几年就去了斯坦福商学院读管理硕士,从商界和科技的角度,重新思索事业。你长时间呆在法律界,没有什么特点,反而你要抓着一些Secondment的机会,例如你律所提供一些让你派驻MNC 做几个月的机会,你去那里看看,认识一些行业人士,了解商界怎样运作,公司法律部的管理和思维。将来你就会有些商界(非法界)的特点。例如你做药物的,在Pfizer 辉瑞做过,那特点就更鲜明。结语各位CLECSS朋友们,法律界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无论去哪里,商界酒会,EMBA班,都会碰到很多律师。不过只要我们努力不懈,把专业细化,把我们地域和商界的特点找出来,我们也一样能突围而出。律师虽多,但市场也大,只要努力,我们每位律师都能在这市场做大做强。在此祝各位法律界朋友不怕竞争,一起共赢!【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80】《投资基金前沿业务– 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重组》讲座总结纲要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各位CLECSS朋友:我们CLECSS十分感谢钱大立(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杨(元禾控股法务总监)及高超(汉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2016年6月25日《投资基金前沿业务 – 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重组》讲座的无私分享。就此讲座,我们整理了大致的脉络和讨论要点,供各位CLECSS朋友们参考!此讲座资料也上载在我们的CLECSS网站(http://www.clecss.cn), 各位CLECSS友可以去我们网站下载,谢谢。

【CLECSS 779】回到南方:广东和法律市场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很多广东的朋友问我,为什么CLECSS的活动总是在北京和上海。下周六(7月23日)我们会在广州举办CLECSS 法务聚餐,有兴趣的朋友们请参见今天CLECSS公众号令一贴子。广州的朋友们,我们下周六广州见!我和广东的渊源我祖籍广东。小时候从香港回内地第一站也在广东,因为有不少亲戚在广东。第一次去广东是八十年代,那时候因为内地和香港很不同,火车站也很乱,所以每次回内地都有种“紧张”的感觉。这种“紧张”的感觉,随着年代的过去,社会的发展,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发展急速,慢慢那种“紧张感”也变为“亲切”的感觉。因为毕竟广东跟香港有语言的渊源,跟广州的朋友们,可以直接用广东话交流。广东的优势南方人很聪明,很有生意头脑。早年出国做了华侨,回国后为广东带了不少资金和商机。另外,邻近香港,也让广州和深圳市场起飞。由于位处南方,跟东南亚交流也更多。商业而言,广东市场百花齐放,深圳本身也有交易所。在广东法律市场上,你会发现很多你平时在外面没有听过很多的律所,但因为广东商机多,其实生意也不错。不过律师费(比起北京和上海)似乎不高,所以律师的工资比起京沪也偏低。不足之处第一,因为临近香港,国际律所在香港设置分所后,一般就不会再在深圳或广州开分所。所以广东较少国际法律业务。也因为工资较京沪略低,也较难吸引到顶级的人才。有时候跟广东朋友交流时,因为广东经济本来不错,他们较少出国,看世界的冲动。他们比较安于留在广东,这样可能跟国际接轨有限。结语广东是一个跟我很有渊源的地方,我很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广东的法律市场,跟更多的广东律师朋友们交流。各位广东的CLECSS朋友,期待下周在广州法务聚餐见面!有兴趣的朋友们请参见今天CLECSS公众号令一贴子。

【CLECSS 778】如果我找不到执业美国法的机会,那读LLM/JD还有意义吗?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对美国专利法有兴趣的朋友们,记得尽快报名参加我们和美国海博律师事务所于本周六(7月16日)下午合办的美国专利讲座。详情请参见我们上周7月5日【CLECSS】《中国企业在美国专利体制下的挑战和机遇》贴子。近年实在太多中国学生去美国读JD。一般情况,如果你是Top JD,又或者JD成绩读得很好,在OCI都能在美国找到工作。Top LLM有时候也能找到。但大部分其它的情况下,都要回国发展,回国后很多进了顶级内所,即使你进了美国所,在所里做得很多都不是美国法。那问题来了,在这情况下,我们还有必要读LLM/JD 吗?我认为,即使不能直接执业美国法,还是值得的:写作思考更强第一,学过美国法学院式的写作,一般分析得更仔细,立论更严谨。如我之前的文章提及,现在中国律师在法律意见书和合同,水平还是参差不一,很多合同都写得太过简单,意见书分析得不够严谨。一般留学美国LLM/JD 回来的,他们把美国学到的,套用在中国法律意见书和合同上,一般写得较好。个性更强美国有不同的文化。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能学到很多新事物。你不一定要认同他们所思所想,如果他们提到中国,你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可以直接反驳。这种反驳的勇气,不亢不卑的态度,独立坚强的个性,对于你日后的律师生涯,很有帮助。另外,英文更好,也让你能接触国际社群,将来回国后,开启了很多做国际业务的机会。校友关系网最近跟一些年轻律师聊过,他们说以前读LLM/JD的人很少,现在读得人很多,竞争很大。但我跟他们说其实可以倒过来想,我读JD那个年代中国人很少,那时候我们势孤力弱,也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但是你们这一代同学众多,过几年后大家都发展得不错,同学之间可以出来做一些事情。因为出国的,有同样的世界观,有同样改变世界的梦想。过几年后,大家可以出来开一个高质量的律所,创立一个帮助年轻律师的平台。年轻一代JD毕业的人多势众,我们更能作一番大事。结语社会固然竞争大。但我们不能因为惧怕这种竞争,就不去追求我们LLM/JD的留学梦。反而,我们应该逆向思维,多往好的方向想想。上一代竞争小,但他们的校友网路也小;现在,我们很多中国人读LLM/JD,竞争大,但同时我们同学们都有同样理想,有国际视野,大家同心协力,在中国法律界可以有更大的作为,提升中国法律专业水平。中国法律界加油!

【CLECSS 777】律师西装背后的汗水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引言很高兴昨晚完成了CLECSS北京法务聚餐,期待不久的将来跟各位北京朋友再见!继极受欢迎的【CLECSS 755】《凤凰男律师:从村镇到城市》后,今天我推出另一篇原创故事《律师西装背后的汗水》。每到炎炎夏日,年轻律师穿起西装,一方面表面专业醒目,亮丽光鲜,但背后却汗流浃背,生活逼人。这些汗水,又是否值得呢?希望这个原创故事,会再一次感动你。(今天来到第777篇,看了两年CLECSS公众号的读者,欢迎打赏我们今天的文章,支持我们推动法律教育和专业的努力)。烈日当空– 蓝领常溪出身在北京,比起很多北漂的法律界朋友,已属很幸运。家里没太多经济负担。每次穿起西装,都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第一次穿西装,是法学院毕业时穿的。那时候家里人送了一套西装给他。这套西装,也象征着自己的长大,由一个法律学生,成长为一位律师。穿起西装,走出来一方面觉得自己专业光鲜,另一方面每天工作辛苦,流了不少汗水。有一天下午,常律师在办公室走出来赶去快餐店吃午饭(常律师昨晚加班熬夜,没有回家睡觉,所有也没有机会洗澡),西装里带有汗的味道。快餐店往往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地方,这里没有上司,没有阶级,每一个人都吃着二三十元的快餐。那天在快餐店里,坐在常律师旁边的是旁边工地的建筑工人,虽然没有穿西装,也是汗流浃背。不知道为何,两人开始聊起来。那位蓝领工人(名蓝宝)在旁边的建筑地盘建豪华公寓。蓝宝说自己来自河北,小时候家里穷读书不多。在建筑地盘里,每天都看着那些白领在旁边的商厦工作,心里很羡慕。每天在外面烈日当空,流了不少汗。常律师跟他说,其实就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我穿这西装,也是汗流浃背。背后的辛酸,都隐藏在这西装里”。蓝宝跟他说:“但即使我们流相同的汗水,你有的是未来。我可能10年后也就是这样,一样在建一些我将来自己没有能力入住的房子。但你的汗水付出有价值。10 年后你可能住在我现在在建的豪华公寓”。常律师走出快餐店后,他看着太阳慢慢西移,的确,好像没有早上那么热,人一步一步,总会走过来的。夕阳西下– 白领到了傍晚,常律师依旧忙碌,他最想就是快点完成工作,回家洗澡。但恐怕也得晚上十点。所以他又去了同个快餐店吃晚饭。那天在快餐店里,坐在常律师旁边的是个地产经纪。不知道为何,两人开始聊起来。那位地产经纪(名白石)也穿着西装。坐在旁边看来两人没大区别,一样是西装汗流浃背。白石跟常律师说:“他每天就带那些有钱人看房子。这些活,没什么专业技能,估计未来几年也是这样,日后年纪大了,也不一定能拼得过那些后晋的年轻人”。常律师说:“其实我们本质上没分别啊,我也是天天为那些付得起律师费的有钱人服务。” 白石说:“这个还是有点不同。你的知识和技能,更能积累。我可能几年后,还是这样,但你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累积,几年后,你就成为我们服务的有钱人了”。夕阳西下,感觉好像没有下午那么热了。在斜阳下,晚风起,常律师感到凉快,汗也慢慢蒸发。常律师跟蓝宝和白石聊天后,感觉好多了,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同样流一样多的汗水,但常律师知道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有一天,这些汗水都会化作金钱,知识和技能。不像蓝宝和白石,可能一辈子就这样过,找不到人生的出路。现在,他最想的是赶快完成工作,回家洗澡。明天,会是更好的一天。后语10年后,常律师成为了律所合伙人,通过白石当年在职的地产代理买了旁边的蓝宝建的豪华公寓。他到现在,还保留了当初那套西装。虽然不是什么质料上乘的西装,但里面有着他当年初出道流过的汗水,记载了自己无数熬夜的岁月。那种辛苦,那些汗水,到了今天,才最值得回味。有时候,他也会想起当天碰见的蓝宝和白石,不知道他们身在何方?同样是炎炎夏日,常律师脱下西装,拿着球杆,去了高尔夫球场打球。阳光原来是这么美好,草地那么绿。白球划破蓝色的长空,人生自由自在。现在无论流再多的汗水,也不在意,因为汗水是为自己流的,而不是为别人而流的。【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CLECSS 776】LAWTOPIA:我们反思一下,为什么律师要分等级?

作者:CLECSS
06月11日 | CLECSS
(作者:Simon Mui 梅品和,CLECSS创办人,CBLA旅美中国律师协会董事,美国斯坦福商学院管理硕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律博士,纽约/英国/香港律师,多年国际律师事务所经验)引言在北京醒来,各位CLECSS北京朋友们,我们今晚CLECSS法务聚餐见!昨天我坐高铁从苏州去北京。可能因为周五关系,早上买高铁火车票时,票已经差不多被抢购一空。平时我坐高铁一般坐一等座,昨天因为买不到一等座的票,改坐商务座。座位果然很大,也可以放平睡觉。但让我想到为什么同时是乘客,有些人坐二等座,有些人坐一等座,有些人坐商务座呢?如同在ZOOTOPIA《疯狂动物城》,动物本来应该是平等共处的,为什么我们又要这么多标签了?律师的评级像ALB,Chambers 和其他媒体及评级机构等,我们每年律师会被评级。首先我个人认为某程度上是好事,让律所及/或律师上进的推动力。这个世界不可能完全平等。就等于有些人飞机坐头等舱,有些人坐商务,有些人坐经济客位。正如律师,有些客户更高端,钱赚得更多。在市场经一下,我们都鼓励大家力争上游,由一个坐经济舱的初级律师,到一个坐商务舱的合伙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赞成法律界有适度的评级和标签。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看重这些评级首先,我们有谁能保证,一个做大项目,赚很多钱的律师,专业水平一定比那些做小项目的律师水平好?做中小型项目的,也有很多尽心尽责的律师。业务水平也好,只是因为没有那个关系和资源,没有机会做大项目。其次,法律市场上本来就需要做不同领域,服务不同客户层次的律师。市场本来就有不同的板块,不同的项目大小,不同的客户层次。就好像我们吃饭,有高级意大利餐厅,有麦当劳餐厅。市场上本来就有不同需要。谁说那个高级餐厅一定比麦当劳好?至少在一般人心目中,麦当劳名气比那个高级意大利餐厅有名;而且麦当劳给我们更多欢乐和欢笑。所以麦当劳和高级意大利餐厅比较,好像是“苹果”和“橙”比,就是两者“不同”,不能说“苹果比橙好”,还是“橙比苹果好”。结语在我们法律圈,有很多优秀的律师,我们可以适度替律师做评级。但我们切记不能过分看重这些评级,毕竟做中小型项目的,还是有很多很好的律师。他们很多都为客户尽心尽意,专业水平很好。在法律界(LAWTOPIA),我们就本来需要不同的律师服务不同的板块和层次的客户。对于每位尽忠的律师,我们都要对他们肃然起敬!【注:大家看CLECSS往期文章,除了可以看“历史消息”外,也可以用微信搜狗搜索(weixin.sogou.com)。如果大家认同CLECSS “Think Big; Do Big” 的理念,请关注CLECSS微信公众号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CLECSS”),转发给朋友,及在朋友圈分享!有兴趣加入CLECSS 微信群的朋友可以发电邮给clecss.education@gmail.com,写上个人简介和申请原因】

全部 / 共有1494篇文章